【就活?婚活?朝活?剖析日本人愛用的「○活」】
☆就職活動
大家有沒有聽過「就活(しゅうかつ)」呢?這個詞是○活系列造語的始祖,就職活動(しゅうしょくかつどう)的簡稱。
指的是日本大學生約在大三左右就會開始的一連串的求職活動,包括參加實習、業界研究、自我分析、企業說明會、提出EC.履歷到參加無數...
【就活?婚活?朝活?剖析日本人愛用的「○活」】
☆就職活動
大家有沒有聽過「就活(しゅうかつ)」呢?這個詞是○活系列造語的始祖,就職活動(しゅうしょくかつどう)的簡稱。
指的是日本大學生約在大三左右就會開始的一連串的求職活動,包括參加實習、業界研究、自我分析、企業說明會、提出EC.履歷到參加無數次的測驗、面試,最終取得企業內定。
整段過程十分漫長辛苦,是日本人關乎一生的人生大事。
☆活動vs.イベント
這邊稍微岔開話題,補充一下日文的活動(かつどう)和中文的活動的語意差。
中文中常講的活動,通常比較接近日文的「イベント(event)」,像是校慶、慶典、演場會、展覽這些活動都是イベント。
另一方面,日文的活動則會用在「ボランティア活動(志工活動)」、上面的「就職活動」等的事情上。
兩者差異在於イベント的娛樂性較強,通常由官方主辦、民眾通常可以輕鬆參加,活動(かつどう)則更像是主體自發性地去實行、展開的活動,通常更具目標性,且需要花費一定的心力、並有著堅強信念才能持續下去。
☆結婚活動
看完以上,大家應該更能意會活動一詞在日文中的語意,接著讓我們來看看在就活後出現的新詞彙,「婚活(こんかつ)」。
這個詞彙最早出現於2007年週刊誌「AERA」的文章中,隨後漸漸被廣泛使用。
結婚活動指的顧名思義是指為了結婚而展開的各種行動,包括使用交友軟體、參加聯誼、婚活派對等等,還有結婚相談所這樣專門協助想結婚的人找到理想對象的機構。
☆各種各樣的「〇活」
婚活以外,各種「〇活」造語也越來越多,例如以懷孕為目的,學習孕婦相關知識、調整身體狀態、考慮生產後人生計畫的「妊活(にんかつ)」、以順利轉職為目的的「転活(てんかつ)」、以圓滿離婚為目的,充實相關法律知識、確保自己離婚後能安定生活的「離活(りかつ)」等。
甚至也有做好離世後的相關準備,在生前協調好喪事、遺言、財產繼承等事宜的「終活(しゅうかつ)」。
☆日本人為什麼愛用「〇活」?
從以上看來,可以發現日本人傾向在人生各階段重要事宜上使用「〇活」的一面。
相較於台灣人較隨性、傾向凡事順其自然的性格,日本人做事講究步驟、注重儀式感,強調要「做什麼像什麼」的一面也許也可以在這些詞彙中體現出來。
如同上述,日文的活動有著「努力做一件事」的語感,藉由「〇活」一詞,能給予自己目標性、形塑朝著目標努力的形象,為行為賦予意義。
☆「〇活」=商機?
同時,相關業界也能藉由這樣的「活動化」潮流,取得一定商機。
例如上面提到的婚活派對、結婚相談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藉由提倡「要花費時間與努力才是稱職的」這樣的價值,相關行業提供的服務也能因此更加受到重視。
求職網站受惠於「就活」.「転活」、婚禮業受惠於「婚活」、葬儀業受惠於「終活」等等。
在「〇活」的推波助瀾下,獲得更多的關注度與討論度。
☆意義正逐漸轉變的「〇活」?
不同於人生大事,另一個種類的「〇活」正逐漸嶄露頭角。
這一種「〇活」中最早出現的代表詞彙是「朝活(あさかつ)」。早晨活動,意思是善用早晨時間,將早起的時間投入於學習、興趣上面。
隨後,雜誌開始出現「温活(おんかつ)」、「美活(びかつ)」之類的造語,宅宅或迷妹把自己應援的活動稱為「オタ活(オタかつ)」、「推し活(おしかつ)」等等,「〇活」的使用在更廣泛的情境下被普遍運用。
☆同時賦予意義又輕鬆的「〇活」
在這個脈絡下,「〇活」不一定是一個需要「非常努力、用堅定信念」去完成的任務,反而可以是一個充實自我、享受人生的活動。
另一方面,這種「〇活」的背景,與上述提到的商機或許也有著不淺的關聯性。
美容業受惠於「美活」、偶像.動漫產業受惠於「推し活」等等,藉由把各種事情「活動化」獲得更多關注,而這些注目度也將化為商機。
☆結語
日本人「〇活」一詞體現了日本人對人生各階段大事的重視,從其變化也能一窺現代日本人不想太累但又想獲得肯定感的微妙心理。
有些人可能會敬佩日本人做事井然有序、重視儀式感的精神,也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沒必要弄得這麼麻煩,何必把所有事情都搞得這麼煞有其事。
關於日本的「〇活」,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意見喔!!
-----------------------------------------
「抹茶mug」是針對喜歡日本美妝、時尚及偶像文化的你,每天分享最新迷妹資訊的官方帳號★
日本現在流行的化妝品、穿搭,還有偶像、旅遊情報情報通通都找的到!
想要時尚的追星?想要在偶像去過的地方拍出美美的照片?快來追蹤抹茶mug!
如果您有什麼想和我們分享的精彩貼文,歡迎標註「#抹茶mug」,和我們分享💕!
-----------------------------------------
#日本 #旅遊 #日本旅遊 #東京觀光 #日系 #日劇 #學日文 #日本留學 #日本電影 #日系穿搭 #日本文化 #偶像 #演唱會 #迷妹 #追星 #傑尼斯 #ライブ #アイドル #ジャニーズ #日語 #流行語 #就活 #婚活 #朝活 #オタ活 #推し活 #美活 #温活
長照機構實習週誌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整理舊檔的時候發現多年前的這篇文章和見證——《單純的勇氣》,與大家分享~🤗
《單純的勇氣》——宣教中的信心功課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信心,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息,也是基督徒生活重要的操練,更是投身宣教不可或缺的要素。
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說:「信就是對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還沒有看見的事的明證。」這句話對你有多大的意義?是否只意味著天堂真的存在?抑或你個人對神的某些期待?還是只是你邁向自己理想的強心針?……從該章接下來所陳述的信心英雄故事看來,信心顯然是神子民生活的一種特點,應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亞伯的信心表現在他獻上更美的祭上(十一4),挪亞的信心表現在他未見時就按照神的吩咐造了方舟的行動上(7節),亞伯拉罕的信心表現在他未知何往而順服(8節),以及單純的聽從神的吩咐,將自己年老所生的唯一兒子獻祭(17節),摩西的信心現在他寧願捨棄皇宮裡的榮華富貴,去承擔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艱鉅使命(24~29節)。這些例子清楚顯示幾個真理:一、信心不純粹是一個抽象的信念,它必然帶著具體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反映出我們真的相信神的完美;二、聖經的信心和一般理解的「自信心」不同,它是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更不是將自身的期待套在神身上,「勉強」祂成全我們的工具;三、信心的偉大,是因為我們相信的對象偉大,而不是信心偉人有什麼過人之處。信心偉人本身的條件不比其他人更好,但他們願意放棄自己做主,將生命交給真正掌管生命的主。換言之,神既然是如此可靠的神,活得像這些偉人一樣,才是神子民該有的樣式。我常常覺得,基督徒的問題往往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太聰明!聰明到失去了對主的單純,聰明到以爲自己的觀察比神還要準確、自己的方法比神更優越、自己的考量比神周全。
我曾經在《年輕宣教人必修的十門課》一文中提出信心是必修課之一,也簡略提到了本人一點點的信心經歷,本文願意針對這個主題,更深入地分享我們夫妻在宣教旅程上所的操練,以證明差派我們的主,真是值得我們信任到底的。
一、信心順服神的感動呼召
我們夫婦於一九九七年開始踏上全時間宣教。那時,我們只是男女朋友,常一起參加教會的宣教活動和短宣,蒙召的感動越來越強烈。那一年,我們都已經從美專畢業,分別在平面設計公司和服裝設計公司工作約九個月。我個人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因為我的三位老闆是基督徒,對我很好,而且他們是頂尖的設計師,在他們底下工作學得很多。然而,我的內心卻抑不住宣教的感動。在服裝設計行工作的竹玲也說:「上帝好像在責問我,人最需要的是耶穌,為什麼我還在滿足人的外表。」我們一起禱告之後,雙雙決定辭去工作。辭職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要做什麼。我們聯絡了幾個宣教機構,但神都沒有開路。後來透過認識的牧者的介紹,我們報讀《金邊宣教學院》,成為第一屆的學生,準備在哪裡接受一年基本的裝備、吸取工場經驗。
有人問我們是否有清楚的呼召?坦白說,有很深的感動,但若要求「百分之一百」清楚的呼召,實在沒有。我們也從未向神這樣祈求,因為蒙召的路,本來就是需要信心、順服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十多年來,我們一點也沒後悔,將來也不會,而且呼召在服事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清楚。
二、信心仰望神的信實供應
報名以後,我們按照學院所提供的資訊,各自找到了一間教會來支持我們的經費(不多,記得每個月只有美金一百二十元),可是萬萬想不到,就在我們出發之前,其中一間教會因故決定取消支持。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面,我們也無法另找到新的支持教會,只好憑著信心出發。在工場上,我們並沒有刻意到處找錢,但在有需要的時候,神就會供應,使我們毫無缺乏地渡過了那一年。
一年之後,我們回國結婚。坦白說,對於一對家境普通、只在社會工作幾個月的青年,在沒多少儲蓄的情況下,要結婚又是另一個信心的功課!我們盡量用最少的錢來籌辦婚禮……感謝主,可謂簡單卻隆重。
為了吸取更多工場經驗,我們決定婚後再回到宣教工場一年,當特約宣教士。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預算,並且尋求教會支持。在籌足經費之後,為了避免帶太多現金在身上,我到銀行去問跨國存款和提款手續,那家銀行的職員很「自信」地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我們也很單純地相信了她,把所籌得的大部份款項存入該銀行。直到我們到了工場的同一家銀行,才發現我們太信任她了!……那筆錢就這麼「卡」在銀行裡,只好靠著帶在身上僅有的現金過日子。
信心並不否定人該做一些事來解決危機,不過,人的方法真的很有限。我們知道常有短宣隊從馬來西亞到柬埔寨去,於是想到一個方法:向我母會的一位姐妹借一筆錢,托短宣帶來給我們,等一年後我們回去再歸還給她。那位姐妹是我們的屬靈長輩,且一向來都很關心我們,她很快就答應了我們的請求。在接著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望穿秋水,接待了一隊又一隊的短宣隊,那筆錢卻總是有事故無法交到他們的手裡。
一年快過去了,我們寫了一封信傳真給這位關心我們的姐妹,一方面謝謝她的愛心付出,另一方面告訴她,人的方法常會出差錯,但神的信實供應絕對不誤時……那筆錢就讓她自己收著吧!的確,在柬埔寨的第二年,又是這樣靠恩典渡過的。回國以後見到這位姐妹我們才知道,該筆數目對她而言並不小,當她接到我們請求時,心裡很掙扎,最後還是決定從自己的定期存款中取出來,而且定意要奉獻給我們的。不知怎麼的,千方百計也無法順利的把錢交到我們手裡。當她最後接到我們的傳真,告訴她不必再想辦法將錢交給我們時,她知道那是神在操練她的信心……就好像亞伯拉罕一樣,神要他獻以撒,最後卻沒獻成。
三、信心堅守神工人的見證
另一個印象很深刻的經歷,發生在我讀神學期間。那四年,我們週間在新加坡神學院讀書,週末就到馬來西亞南部城市新山去實習。有一次,實習教會連續三、四個月忘了給我們實習費(絕對不是他們虧待傳道人,而是因為教會小,人人都有很忙碌的事奉),而我們夫婦也彼此達成協議,要效法戴德生——他在前往中國以前,曾在一個小鎮的醫務所當醫生助手。有時候雇主會忘了發工資,戴德生也從不開口要錢。他曾寫道:「到了中國以後,我將無依無靠,只能倚靠神,因此,最要緊的是,我必須在離開英國之前,先學會如何藉著信心的禱告,求神感動人來幫助我。」(John Pollock,戴德生與瑪麗亞,頁16~17)我們認為,這是神工人的生命見證。
有一個主日早晨,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夫婦身上的現金只剩下馬幣八元(當時約美金兩元多一點)。奉獻的時候我心裡很掙扎:「到底要奉獻多少呢!?」有考慮過奉獻一半,但想到身上只存四塊錢也不夠兩個人吃飯,結果,我全所有奉獻了!有信心吧?不見得!其實那時候我心裡有數,因為平時我們會幫教會買東西,我知道竹玲身上有七十多元的收據,只要事後向財政索回那些錢就得了。
那天下午教會有探訪孤兒院的活動,弟兄姐妹在教會預備了簡單的食物,解決了我們的午餐。忙完了一个下午,我们帶著疲累的身體與傍晚時分回到了教會,肚子在咕嚕咕嚕的叫著,一下車我就問竹玲向財政索錢了沒,她竟然忘了!糟了,晚餐怎麼辦?隔天早餐怎麼辦?回新加坡的車費怎麼辦?……我們心中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教會,竹玲一打開廚房的門,便發現下午帶去孤兒院的食物遺留了一包在教會,那就成了我們的晚餐。第二天的早餐和車費都沒有著落。
晚上,我們倆繼續在教會做一些佈置工作,直到十一點多,教會電話鈴聲響了,是教會的財政打來的,竹玲一拿起電話,對方第一句話就說:「我好像好久沒有給你們實習費了吔!」多個月來,我們每一個週末都去教會,財政都沒想起來,就在我們「山窮水盡」的時候,神就提醒她了!雖然已接近半夜,她還是托人把那筆拖延了幾個月的實習費拿到教會給我們。
經過了這些年,我不敢說自己完全學會了信心的功課,但這些經歷確實教我們更懂得專注於神的事工,而不是自身的需要。在面對所要到的工場、所要開展的事工,經濟的考量不再是首要的,也不是決定性的。信心對我們而言,是把對神完美屬性的抽象認識,化為實際的經歷。
操練信心不難,單純一點就是了。
(本文原刊載於《華傳》雜誌,2012年11~12月號)
長照機構實習週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523紐約時報
*【從3名已死的孩童身上,要找出令人困惑的病毒综合症原因】
三名患者的組織樣本(分別為5、7和18歲)已被送到公共衛生實驗室進行強化測試。在全球醫生和科學家競相為Covid-19開發治療方法和疫苗,紐約州也開始追蹤這種令人不解的病症,即使為數不多,但有越來越多的孩子罹患炎症綜合症。據報導,紐約至少有161名兒童病例,成為目前數多的地區。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2/nyregion/children-coronavirus-syndrome-new-york.html
*【冠狀病毒實時更新】
#有白宮官員表示,死亡人數被高估了。隨著美國朝著100,000例冠狀病毒死亡的方向前進,預計該國將在未來幾天達到一個嚴峻的里程碑,川普總統及其政府成員質疑官方冠狀病毒死亡人數,表明這一數字已經膨脹,但專家看法恰恰相反。
#川普要求州長讓教堂重新開放。川普總統與宗教領袖站在同陣線,批評各州州長在重新開放禮拜場所措施進行過於緩慢。
#在大流行期間,各國在宗教服務上的方法各不相同。目前尚不清楚川普總統所呼籲,要求各州長開放教堂和禮拜場所是援引什麼權力,川普並威脅,如果不這樣做,將”壓倒”他們。不過,川普發表此談話後不久,疾控中心發布了指導方針,敦促宗教領袖“按照州和地方當局的指導和指示,採取措施限制集會的規模。”
#Birx對洛杉磯,芝加哥和華盛頓的確診數量表示擔憂。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協調員Deborah L. Birx博士表示,雖然隔離措施並未完全開放,但在部分大城市的病例仍持續在發生。如華盛頓市市長Muriel E. Bowser表示,該市最早可能在5月29日開始分階段重新開放,表明該病毒在近兩週內呈下降趨勢。然而在同一天,華盛頓特區和維吉尼亞州宣布 確診案件創單日新高。
#在假期週末之前,海灘城鎮設置路障,禁止短期住宿,在沒有安全防疫措之前,敬告紐約市居民遠離。
#各企業應對疫情大流行,停止了學生的暑期實習。
#美國運輸部表示,將暫時允許 15家航空公司停止飛往大約60個主要是中小型城市的航班。
#科學家說,在中國開發的疫苗似乎是安全的,並且可以提供針對這種病毒的防護。該早期試驗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由多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進行,包括108名參與者。研究人員發現,接種疫苗的受試者對病毒產生了中度免疫反應,這種反應在接種後28天達到高峰。
#疫苗接種計劃中斷後,致命疾病可能激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加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全世界常規免疫接種計劃的廣泛中斷正在使8000萬未滿1歲的兒童染上致命的可預防疫苗的疾病。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說,新冠病毒不容易在表面傳播。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澄清我們對病毒傳播的誤解。對於怕感染而擦拭購物袋或對郵寄包裹進行消毒的人而言,可以不用這麼擔心。這種病毒,主要是人傳人,通常是在受感染的人在近距離打噴嚏,咳嗽或說話時通過飛沫傳播,即使該人沒有症狀。
這種病毒主要是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通常是在受感染的人在近距離打噴嚏,咳嗽或說話時通過飛沫傳播,即使該人沒有症狀。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2/us/coronavirus-news-live-updates.html
*【赫茲,租車業的先鋒,申請破產保護】
這家公司積攢了大筆債務,但在流感大流行期間,旅行人數急劇下降,給公司造成了嚴重打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2/business/hertz-bankruptcy-coronavirus-car-rental.html
*【巴基斯坦班機墜毀,數十人死亡】
巴基斯坦民眾原本是要歡度開齋節假期,但週五一架空中客機A320,在卡拉奇機場附近的一個居民區墜毀。機上至少有91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事故中至少有兩個人倖存下來,但受傷,包括骨折和燒傷。大部分屍體尚未確定,其中許多被燒毀飛機的大火燒焦。目前得知至少有80人死亡。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2/world/asia/pakistan-plane-crash.html
*【中國推進新國安立法,加強對香港控制】
中國正在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法,它將賦予中共對香港更大的控制權,並可能削弱香港擁有的自由—這種自由將這座全球商業城市與中國其他地區區分開來。這項於週四宣佈的提議,再次燃起了人們對中國威權政府在這個半自治地區影響日益擴大的恐懼、憤怒和抗議。這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北京正試圖消除自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以來,定義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獨特政治和文化身份。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0522/hong-kong-china/
*【新國安法對香港來說意味著什麼?】
此舉可能會激起香港親民主活動人士的憤怒,進而導致規模更大、更暴力的抗議活動。但此舉也傳遞出一個資訊,即香港的政治異見表達或言論自由現在面臨著比以往更大的風險,這威脅著基本上不受政治約束的媒體。即使新的安全法不一定導致冒犯北京的報紙或廣播機構關閉,也可能會產生自我審查或不願發聲等寒蟬效應。對香港經濟成功至關重要的資訊自由流動,如今可能面臨更大風險——這對許多將香港作為亞洲總部的跨國公司不利。對中國政府在香港進行政治鎮壓的擔憂,可能會導致香港僑民的大量離開,更不用說那些有能力移居其他地方的香港居民。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0522/china-hong-kong-national-security-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