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庚臨床試驗中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庚臨床試驗中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庚臨床試驗中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庚臨床試驗中心產品中有6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桃機清潔人員確診Delta,感染源仍待追查;3百萬人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限將至,指揮中心:疫苗到貨日尚難確認;台大醫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臨床試驗,盼解決疫苗不足問題】 台灣今(15)日新增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其中1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一名...

長庚臨床試驗中心 在 醫拳超人 Ryan, MD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8:24:34

公費COVID-19疫苗開放接種囉!除了首批開放的 #第一類醫事人員,現在 #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第三類高接觸風險工作人員 及 #第四類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都可以接種唷(見附件衛福部懶人包) 從4月23日週五起,擴大開放第五、第六類AZ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包括警察、憲兵、以及長照、...

  • 長庚臨床試驗中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19:13:01
    有 746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桃機清潔人員確診Delta,感染源仍待追查;3百萬人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限將至,指揮中心:疫苗到貨日尚難確認;台大醫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臨床試驗,盼解決疫苗不足問題】

    台灣今(15)日新增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其中1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一名20多歲女性,為桃園國際機場清潔消毒人員,9月12日出現症狀,14日因工作需求採檢確診,現已匡列45名接觸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經過快速的病毒變異位點確認,此案為Delta病毒株。

    9月中旬後,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將進入高峰,國內超過300萬人等待接種莫德納苗,但指揮中心無法確認莫德納疫苗到貨日期。台大醫則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的臨床試驗,昨(14日)通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將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進行試驗。因此傳出將莫德納開放混打高端的訊息,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則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試驗進行,最後還是得看結果,再由專家討論是否可以施打、如何接種。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至今已出現32人確診,上週9日起為期一週,新北市緊急實施強化二級緊戒,禁止餐廳內用與運動、藝文公共場館暫停開放,今日是最後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則宣布解禁,他表示,經擴大匡列後,疫情趨向穩定,目前沒有再新增相關確診案例,16日起將恢復新北市餐飲場所內用,但他呼籲防疫不能疏忽,一定要嚴格落實防疫規定。

    ■新增一例機場清消人員確診,感染源不明

    這一名20多歲確診者工作場所在桃園機場,負責機艙清潔,9月12日出現流鼻涕、頭暈等症狀,14日因例行採檢確診,Ct值僅14(數字愈低、病毒量愈高)。羅一鈞說,該案9月7日才驗過快篩為陰性,因此9月8日起視為可傳染期進行匡列。個案在6月初打過一劑疫苗,還未完成兩劑接種。

    羅一鈞說,透過病毒株的突變位點進行定序,快速確定此案為Delta病毒株,目前全台有36例Delta病毒株本土個案。接下來指揮中心會就她工作接觸的相關航班確診者進行比對,透過定序結果,了解與境外移入病例是否有異同。

    ■莫德納二劑打不到?莊人祥:未來所有到貨莫德納疫苗都分配給二劑民眾

    全台第一劑打莫德納疫苗共有343萬人,而第二劑僅打了35萬人,因此約有308萬名民眾等待施打第二劑,由於在9月底陸續達到12週的第二劑接種期限,莫德納第二劑的需求將會大增,不過國內莫德納疫苗庫存不多,無法滿足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的需求,目前僅開放1~3類人員接種第二劑。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沒有透露現有莫德納疫苗剩餘確切數量,但表示絕對不足以一輪疫苗開打量。

    指揮中心曾在7月中提過莫德納會保留給二劑接種,但後來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莊人祥說明,疫苗的到貨十分不穩定,很難清楚評估每一批疫苗的分配。目前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而AZ第一劑各年齡層已經都可接種、BNT也開始接種,原先只願意接種莫德納的民眾,現也有BNT可以作為選擇,因此未來所有到貨的莫德納,將不再開放第一劑接種,全數提供給二劑民眾施打。

    不過,莫德納疫苗到貨的確切時間,目前仍不確定。而目前已經屆滿10~12週、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的民眾,需等待疫苗預約平台的簡訊通知、或地方政府告知,才能預約第二劑。

    ■台大啟動莫德納、高端混打研究

    昨日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通過莫德納混打高端疫苗的臨床試驗計劃,台大醫院將執行試驗,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受試者與臨床試驗團隊都不會知道打到哪一種疫苗,且要一個月才會解盲,意即參加試驗的民眾,要一個月後,才會註記在黃卡上。

    試驗負責人、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接受《報導者》採訪先強調,一個臨床試驗的誕生,可能是政府委託、藥廠委託,或是研究者自己發起。他表示,「這個試驗是我自己發起的,因為看到國內需求,有些人擔心副作用不敢打第二劑,有些人等不到第二劑,因此決定啟動這個試驗。」

    謝思民說,國外的疫苗到貨總是不可控,雖然高端疫苗量能未知,但至少可以控制;另外,莫德納疫苗與高端疫苗雖然不同平台,前者為mRNA疫苗,後者為蛋白次單位疫苗,但mRNA疫苗打入體內,也得轉成蛋白質才能刺激免疫,而兩者刺激免疫反應的抗原一致。

    莫德納第一劑已經讓身體有了記憶,但因莫德納疫苗打進體內的副作用與刺激都很強,第二劑若只是要喚醒免疫記憶,或許就可以採用同樣可以激起抗體,但反應不那麼激烈的疫苗,因此才想嘗試進行混打臨床研究。他在一個多月前開始寫計畫書,兩週前送IRB審核,昨日通過,第二步是提交指揮中心,第三步則需要告知莫德納公司同意,目前莫德納原廠已知,但未做回應。

    謝思民表示,這次的受試對象只有220人,是小規模的臨床研究,國外的AZ+mRNA疫苗混打,也都是低於百人的小試驗,重點在於可提供政策建議,透過試驗發現如果可行,就能多一個接種的選項。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也補充,小型試驗若沒問題,開放混打基本上就沒問題,因為兩款都是通過EUA的疫苗,且混打全世界都在嘗試。

    至於試驗結束後,怎麼樣叫成功?謝思民說,每一款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有落差,但不代表較低的就沒有價值。這次試驗會採取免疫橋接的非劣性,了解莫德納+高端的中和抗體效價,是否不低於兩劑莫德納的信賴區間,但這不是唯一指標,如果效價低一些,但安全性、不良事件比兩劑莫德納來得低很多,也很難定義為失敗的試驗。

    ■專家:學理上可行,且學術上有創新意義

    施信如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學理上是可行的,她認為混打計畫有3個用意,第一,莫德納目前全球需求量大,因此進貨量相對少很多,全世界都一樣,有時候兩劑無法打到同一廠牌,因此如果等不到二劑莫德納,第二劑施打高端,可以多少增強效果,都比只打一劑疫苗來的好。

    第二,mRNA疫苗的第二劑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一般來講很大,而第二劑接種高端,照理說會緩解副作用,不過當然確切狀況要做了試驗才知道。

    第三,不管是AZ+mRNA疫苗,或是兩款mRNA疫苗混打,這些在國際上都陸續有研究,但AZ、mRNA+高端疫苗的混打則是全球獨有,大型醫院想做混打試驗,在學術上也有其創新性。施信如更一進步透露,除了台大準備進行莫德納+高端混打試驗,長庚也已開始進行AZ+高端的試驗。(文 / 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戴淨妍 ;攝影 / 余志偉 )

    #延伸閱讀
    【當機組員及境外移入個案都與社區群聚無關,台灣「無差別邊境防疫」和「加零迷思」如何調整?】https://bit.ly/2YOu61u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 #Delta #桃機 #清潔員

  • 長庚臨床試驗中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2 16:01:47
    有 333 人按讚

    #疫苗關鍵問答 帶你看懂最新政策與臨床研究
    【Q:兒童、青少年開打BNT疫苗,利弊怎麼評估?】

    今(2日)上午7點,93萬劑BNT疫苗終於抵台。BNT疫苗8月23日成為首支獲得美國FDA正式藥證的疫苗,16歲以上為正式核可族群;12至15歲亦以緊急授權(EUA)開放接種,是對兒童和青少年族群適用的疫苗。國內指揮中心也宣布,首批BNT疫苗9月中封緘完成後,將優先提供給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其餘再讓18至22歲年輕人打。

    但兒童和青少年被認為,感染COVID-19引發重症風險並不高,究竟接種疫苗的利弊如何評估?又需要特別注意哪些事情?

    ■兒童和青少年重症風險低、但「傳播」風險高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多數疫苗研發過程中,一開始都會先對18歲以上族群進行試驗,COVID-19疫苗亦同。兒童及孕婦兩大族群,因為臨床試驗尚未囊括其中,因此最早並不在疫苗許可接種的對象中。經過一年多的多波研發下,兒童、孕婦都已開始接種疫苗。

    目前感染資料看來,兒童、青少年感染病毒後,重症的比例極低,因此台灣並未將兒童、年輕族群列在優先接種的10大族群中。如今適逢開學,加上病毒不斷變種,年輕人因為活動力強,學生在校園群聚人數多,一旦感染,即便無症狀,也容易攜帶病毒「趴趴走」,容易造成家戶傳染,對社區造成風險,或傳給高風險的年長長輩。

    ■接種後不適症狀與成人相似

    有些人以為,愈年輕的人免疫力愈強、打疫苗的反應也愈大。事實上,根據美國FDA網站(https://reurl.cc/AkE73j)統計,12~17歲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出現的症狀與成人接種後症狀差不多,多是注射部位疼痛,高達近8成,其餘為疲倦、頭痛、發冷、肌肉疼痛、發燒、關節痛。

    林口長庚感染醫學科醫師、疫情北區指揮官黃玉成也解釋,國外資料看來,青少年接種後,症狀都與成人接種後相似,不會因為年紀愈輕,副作用就愈強烈,免疫抗體校價也差不多。唯一有看到少數資料指出,青少年施打後暈針的比例較多。

    罕見副作用部分,接種mRNA疫苗(BNT、莫德納)則約有百萬分之30~40的民眾,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其中較高比例發生在30歲以下男性。黃玉成表示,這樣的比例仍屬罕見,不過心肌炎、心包膜炎一般都在施打後5天內出現,「如果青少年接種後,出現胸痛、心律不整、心悸、呼吸用力會疼痛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治療。」

    ■可以打其他疫苗嗎?HPV、流感、百日咳疫苗接種不受影響

    12~17歲青少年,可能會碰到3種以上的疫苗接種需求,包括國中女生會接種公費HPV疫苗,以及每年的流感疫苗,少數人會接種百日咳疫苗。對於青少年接種COVID-19疫苗期間,能不能施打其他疫苗,美國FDA認為沒有問題。

    不過黃玉成表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考量未來若不幸出現接種後不良事件,擔心無法區分是哪一支疫苗導致的結果,因此建議間隔1週或2週時間,今日指揮中心亦宣布,兩款疫苗需間隔7天。(文/陳潔)

    ★更多疫苗關鍵問答:https://bit.ly/3mX0WY6
    ★探究真相費時耗力,邀您支持《報導者》獨立報導,#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BNT #輝瑞 #mRNA #莫德納 #輝瑞 #副作用 #疫苗 #COVID19 #報導者

  • 長庚臨床試驗中心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0 07:30:32
    有 21 人按讚

    《懷孕或哺乳期間的 COVID-19 疫苗相關建議》
    📣孕婦與近期懷孕的婦女感染 COVID-19後患重病的風險增加
    儘管孕婦感染 COVID-19後患重病的總體風險不高,但與非孕婦相比仍相對較高。疾病嚴重程度包括:需要住院、重症監護、需要呼吸器或特殊設備以維持呼吸或導致死亡。此外,感染 COVID-19 的孕婦比沒有感染的孕婦有更高的早產風險,並且其他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也可能增加。
     
    📣COVID-19 疫苗對孕婦是否安全?
    目前關於孕婦接種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雖然有限,但持續增加中。目前研究結果顯示,孕婦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好處超過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任何已知或潛在風險。
     
    ■ 在動物實驗中沒有發現安全問題:
    對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接受莫德納、BNT或嬌生疫苗的動物進行研究,結 果發現懷孕動物或其子代都沒有安全問題。
     
    ■ COVID-19 疫苗不會引起感染,包括孕婦或其嬰兒:
    沒有一種 COVID-19 疫苗含有導致因接種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活病毒,因此,COVID-19疫苗不會使任何人感染新冠肺炎,包括孕婦或其嬰兒。
     
    ■ 有關在懷孕期間接受 mRNA COVID-19 疫苗(莫德納或BNT)的安全性早期研究數據令人放心: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了美國首份關於在懷孕期間接種mRNA 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研究報告。該報告分析了來自三個不同的安全監測系統的數據。這些早期數據並未發現接種COVID-19疫苗的孕婦或其嬰兒有任何安全問題。
     
    ■ 早期數據指出,在懷孕期間接種 mRNA COVID-19 疫苗可降低感染風險:
    最近一項以色列的研究中將接種 mRNA COVID-19 疫苗的孕婦與未接種的孕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接種疫苗能降低感染 COVID-19 病毒的風險。
     
    ■ 孕婦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可能具有保護胎兒的效果:
    孕婦在懷孕期間接種 mRNA COVID-19疫苗後會產生針對COVID-19 的抗體,而這些抗體在臍帶血中被發現。這意味著在懷孕期間接種 COVID-19疫苗可能有助於保護胎兒免受 COVID-19的侵害。目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些抗體(類似於其他疫苗產生的抗體)如何保護胎兒。
     
    目前,其他研究在孕婦身上 COVID-19 疫苗安全性及效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疫苗製造商尚在收集和統整已完成臨床試驗(接種疫苗)的受試者懷孕後的數據。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給孕婦的建議:
    COVID-19疫苗建議給12歲以上的人施打,也包括孕婦。如果您已經懷孕,您可以向醫生詢問接種COVID-19疫苗的相關資訊,當然您可以直接接種疫苗,不需要醫生提供額外的文件。
     
    如果您接種的疫苗需要施打兩劑 (例如: 輝瑞-BNT或莫德納疫苗),接種第一劑之後懷孕,在可以接種第二劑時,應該盡快接種第二劑來提升保護力。
     
    如果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有發燒的副作用,應服用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退燒藥或是鎮痛解熱藥物來緩解症狀,因為持續的發燒對於懷孕可能會造成不良的結果。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給哺乳中婦女的建議:
    COVID-19疫苗目前只建議給12歲以上的人施打,也包含哺乳中的婦女。現階段在美國COVID-19疫苗的臨床試驗對象沒有包含哺乳中的婦女,因為疫苗尚未在哺乳中的婦女做研究,所以關於哺乳中的婦女施打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施打疫苗後對於嬰兒的影響,以及施打疫苗後對於母乳產量的影響,目前所得到的數據有限。
     
    COVID-19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哺乳中的婦女感染新冠肺炎,您和您的小孩並不會因為接種疫苗而感染新冠肺炎。近期的研究報告指出: 哺乳中的婦女接種mRNA新冠肺炎疫苗之後,在母乳裡面有抗體出現,嬰兒可以透過喝母乳來獲得抗體,增加保護力。但還需要有更多數據才能知道這些抗體對嬰兒提供多少的保護力。
     
    📣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
    孕婦在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尤其是在接種第二劑疫苗之後。尤其是孕婦接種mRNA的COVID-19疫苗(例如: 莫德納或輝瑞-BNT疫苗) 出現的副作用與一般人相同,如果有出現發燒的副作用,應服用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退燒藥或是鎮痛解熱藥物來緩解症狀,因為持續的發燒對於懷孕可能會造成不良的結果。
     
    有少部分的人接種疫苗之後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果您對於疫苗或是注射治療(例如: 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皮下注射)有過敏反應,在接種疫苗之前,應先與醫生評估: 接種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和接種疫苗的好處。如果您在懷孕期間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有過敏反應,您可以接受治療來降低過敏反應。
     
    📋參考資料
    (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recommendations/pregnancy.html
     
    References:
    1. Shimabukuro TT, Kim SY, Myers TR, et al.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mRNA 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Pregnant Persons. N Engl J Med 2021; 384:2273-2282. DOI: 10.1056/NEJMoa2104983.
    2. Goldshtein I, Nevo D, Steinberg D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NT162b2 Vaccination and Incidence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JAMA. Published online July 12, 2021. doi:10.1001/jama.2021.11035
    3. Gray KJ, Bordt EA, Atyeo C, et a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vaccine response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a cohort study. Am J Obstet Gyneco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5, 2021.
    DOI:https://doi.org/10.1016/j.ajog.2021.03.023
    4. Perl SH, Uzan-Yulzari A, Klainer H, et al. SARS-CoV-2–Specific Antibodies in Breast Milk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 of Breastfeeding Women. 2021;325(19):2013–2014. doi:10.1001/jama.2021.5782
    5. Kelly JC, Carter EB, Raghuraman N, et al. Anti–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antibodies induced in breast milk after Pfizer-BioNTech/BNT162b2 vaccination. Am J Obstet Gynecol. 2021;225(1):101-103. https://doi.org/10.1016/j.ajog.2021.03.031external icon
    6. Jakuszko K, Kościelska-Kasprzak K, Żabińska M, et al. Immune Response to Vaccination against COVID-19 in Breastfeeding Health Workers. Vaccines. 2021; 9(6):663. 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9060663external icon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更多照護指引文章: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tag/guideline/
     
    衛生福利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