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歡迎入坑
即便現在健保制度爛到不行
仍然有許多想不開的人們問著
·
“如果指考考砸了要重考嗎?
還是先去念,再轉學考比較好呢"
·
"我現在大二,你覺得我要畢業拼學士後
還是直接休學重考呢?”
·
嗯…看來這個醫學這個職業
在台灣大概可以再夯個50年😂
·
因此
我決定把各大入學途徑重...
#歡迎分享 #歡迎入坑
即便現在健保制度爛到不行
仍然有許多想不開的人們問著
·
“如果指考考砸了要重考嗎?
還是先去念,再轉學考比較好呢"
·
"我現在大二,你覺得我要畢業拼學士後
還是直接休學重考呢?”
·
嗯…看來這個醫學這個職業
在台灣大概可以再夯個50年😂
·
因此
我決定把各大入學途徑重新整理一次
建議部份純屬個人想法,僅供參考喔
-----------------------------------------
·
《私醫聯招(轉學考)》
·
👥名額
拿108年各校開放的名額為例
只有11個中醫系名額(中國醫8,長庚3)
據說還是新高呢
·
⏰時間
每年8月初考試,8月底放榜
·
📕考試科目
轉大二 : 國文、英文、生物、普化
轉大三 : 英文、生理
·
💰費用
補習費 3-40000$
考試報名費 1800$
學校註冊費2-50000不等
·
💡建議
個人覺得
除非覺得犧牲大一的新鮮人生活沒有差
或是覺得自己的定力足夠的再考慮這條路
畢竟名額真的太少
而且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
還是得體驗一下自由的空氣(?
·
-----------------------------------------
·
《學士後中醫/西醫》
·
👥名額
-學士後西醫 : 高醫60人
-學士後中醫 :
中國醫100人、義守50人、慈濟45人
·
⏰時間
每年5-6月筆試,6-7月面試
·
📕考試科目
中醫 : 國文、英文、生物、化學
(慈濟義守加考國英作文)
西醫 : 英文、物理、生物、化學、生化
題目據說相當刁鑽
第一階段通過後還需要面試
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至少需要考3-4年
·
💰費用
補習費 4-50000$/年 (西醫要加大概一萬)
考試報名費
後中:初試2800$ 複試(中國醫面試)1800$
後醫:初試3200$ 複試2000$
而且請注意!!這是以”間“當單位
也就是你報三間就得付三間的錢,考三次
·
💡建議
故名思義,需要拿到大學文憑後才能考
因此這個選項我個人認為比較適合這樣的人
1、出社會體驗人生一陣子後
2、本來就快要畢業了
如果本身就是物治、藥學、護理等背景的人
會比較容易駕輕就熟
另外建議
不要才讀大一就把目標設定在考後中XD
如果發現這個科系不是你想要的
甚至將來出路不理想,就趕快認賠殺出吧
·
-----------------------------------------
·
《重考》
·
👥名額
每年中西醫整體容額約1000人
·
⏰時間
學測:每年1月考試,4-5月放榜
指考:每年7月考試,8-9月放榜
·
📕考試科目
國文、數甲、英文、物理、化學、生物
·
💰費用
補習費 2萬-30萬$/年
這個部分依照考試分數和南北地區有所區別
錄取的學校越好就越便宜
北部相對較貴競爭壓力也大
考試報名費 : 忘了XD
·
💡建議
個人覺得最理想狀態時是
在還沒進去讀,或是大二之前就決定
對於應考科目的熟悉度還在
也可以少花一些冤枉時間
此外錄取名額相較多
也不會因此錯過精彩的大學生活
但是缺點就是生活作息比較不自由
需要集中管理,而且費用不便宜 ------------------------------------------
綜合以上
我認為沒有最好的方式
但是一定有相較之下適合你的
其中必定需要有金錢或是時間甚至生活上的犧牲
如果思考過後
仍然決定跟我們一起跳入毒窟
就選擇一條路,盡全力去衝吧😊
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醫師 #醫學生 #醫學
#會考 #指考 #學測 #考試 #成績
#學習 #重考 #學士後中醫 #學士後西醫#私醫聯招
#讀書 #升學 #心靈雞湯
#讀書帳 #讀書帳號 #知識 #生活
#moo的解憂信箱
長庚大學科系指考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未來 非他辭職可補救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今年學測數學滿級分人數創新高,恐導致超篩。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學測放榜,前晚先用Line告知在補習班的女兒,數學滿級分偏多、大考中心主任辭職負責消息,女兒只回了一句:「我的未來不是他辭職可以補救!」
對於一個不滿意去年入學成績決心重考,又再一次遇到數學沒有辨識度的嚴重出題錯誤,女兒只有一句話的回覆可見其感慨。
科舉時代掄才,主考官員主試出錯,削職為民、發配邊疆、廷杖砍頭多有;現在考題由大考中心把關,考題經過五階段審測,居然還會出現如此嚴重疏漏,難以想像。去年數學科目滿級分已經破紀錄,今年又成長一倍,一次的錯誤已經不可容許,二次的誇張錯誤,我回給女兒一句「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
五年級生的我常用自己高三休學在家自修考上國立大學的過去,鼓勵雙胞胎女兒,只要努力一定會考上理想科系。她們回我:「那是以前啦!現在努力讀書也不一定如此,申請入學已經把指考的名額都快搶光了。」
誠然,少子化讓入學申請成為大學搶學生的首要和第一管道,此所以近年來各大學都大幅提升申請入學名額,更高額備取名額到令人咋舌地步(去年交通大學材料系正取廿二、備取一七一;長庚大學醫學系正取五十六、備取二三九)。前段班的學校合格申請者均表現優異,為免遺珠之憾故高額備取。但如果大費周章,讓學生和家長準備資料、南北奔波,大學教授又要費時費力審查資料、面試,到最後讓考生幾乎統統有獎,只是產生「進入先後」名單,是否是社會資源的變相浪費?
多元入學管道確實讓學生多了繁星、申請入學、指考等不同的升學方式,但這也造成學生入學素質不一,前此也有國立大學因為學測入學學生數學能力與念完高三之指考入學學生有差,另開加強班之情事;今年台灣大學醫學系也有第二階段筆試,不啻是否認學測的篩選功能。又如果通過學測申請到大學入學之學生,不需要有高三下的學習就能勝任,那教育部何不直接縮短高中就學時間?
身為家長也是大學老師,深切體會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優渥家庭背景,可以打造出適合入學申請的亮麗書面審查資料;當國立大學學生大都來自社經地位較高家庭(二○一六年研究資料,台大將近一半的學生是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其中大安區又占最多數有六點八九%),現在的大學入學方式已經讓台灣未來的階級分立只會更加明顯,而不會模糊消弭。
面對少子化,大學競相爭取先有學生、落袋為安,申請入學幾乎成為主流,再加上這兩年出現之出題辨識度問題,主事者若不能先有通盤和長遠性改革和規畫,台灣動盪不安不會是因為政治因素,而是教育的星星之火開始燎原,貧富更不均、階級更對立。
「我的未來不是他辭職可以補救!」但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則是要靠主事者來創造和挽救。
長庚大學科系指考 在 Dr. A-ba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剩紙]
[此篇文章勿任意轉載]
前兩天讀到高中課本有關政治正確的文章
剛剛又剛好看到今年繁星計畫的一些資料
原住民是被另外列表的
繁星計畫我不是太了解
種族議題也太複雜
總覺得說的不明確 就很容易被攻擊或曲解
也希望大家看完再好好思考吧~
我主要是想聊
關於大學指考原住民可以加三分之一的分數這件事情
這個所加的分數 可以讓一個每科平均67.5的人
加到每科平均90分
總分405 加到總分540 一共加了135分
這分數可以讓你上任何你想上的大學
念任何你想唸的科系
包括醫學系 法律系 電機系
或許有人想抨擊我是個主族主義者racialist
我有種族歧視 種族偏見
好吧 但請聽聽我的解釋
事實上加分這個舉動
在我看來 才更像是種族歧視的表現
就好比兩個人同時競賽賽跑100公尺
其中一方認為穩贏 所以讓對方25公尺一樣
“因為我認為你實力比我差
所以我讓你25公尺”
平平是受一樣的教育
怎麼認定對方比較差 然後給對方優惠?
原住民又不是視障 肢障
這樣的優惠很像瞧不起人
(馬囧名言:我們把你當人看)
或許有人說 因為原住民生活環境較差
他們需要改善生活
如果是此前提 那他們需要的不是考試上的加分
而是經濟上的支援
總之這加分很像政府拿不出經費補助
就便宜行事 用加分來搪塞
而且認清事實吧 考大學加分的好處
幾乎都給了那些從小居住在大都市
跟我們受幾乎一樣教育
生活水平也跟我們差不多
有泰半是原住民和其他民族混血
你不說也沒人會發現他們是原住民的”原住民”
他們很多人不會說原住民語
也許閩南話說的還比較溜
甚至沒參加過豐年祭
加分的優勢 幾乎都給了他們
確實在深山部落 很多原住民生活的條件很差
但他們很多可能只有國中 高中畢業
念不起大學 更遑論去考大學 然後考試加分
真正該幫助的是他們
不是從小跟我們一起生活在大都市的原住民或混血
其實原住民要大學考試加分 我也不認為不可
只是不應該
”只要你有原住民血統 不管母系父系
不管血統只有幾分之幾多少 一律加分”
應該要把家庭經濟狀況
個人得到資源的多少納入考慮
甚至要將會不會原住民母語
原住民傳統技藝都列入考核
這才表示你對自己族群的文化保存有所貢獻
而且既然你是因為自己的背景和血統得到加分
那麼就應該稍微限制
你畢業的頭幾年 必須要回饋自己的部落
例如在部落的地區醫院或公職工作等
有點像醫學系公費生 因為你大學是用公費
所以畢業頭幾年是必須遵照政府分發到不同單位工作
(當然這狀況也已名存實亡)
城鄉的差距真的是生活在天龍國的人很難想像
之前大學實習 曾短暫到過羅東某教學醫院
(羅東喔 算是東部大城市了)
所謂教學醫院 就是等級上跟台大長庚差不多了
結果整個婦產部 只有一個住院醫生…
所有醫生工作 幾乎全由所謂護理師包辦
還不見得是專科護理師
(雖然目前內外婦兒鬧醫生荒是常態
但至少台北是相對情況好的了)
這還是羅東這城市的大醫院了
我很難想像深山原住民部落的情形…
所以既然你因為自身血統獲得好處
那是不是該回饋給你這血統的根源
也就是你的部落呢?
如果你是原住民
但不想因為大學考試加分
而未來畢業工作受限
你也可以選擇不要加分
直接以原來實力與其他人競爭
這就像醫學系也有自費生一樣
我不拿公費 將來畢業工作就隨我選
或許有些人會想到歷史悲劇
確實在我們都沒經歷過的過去
原住民被其他民族迫害的很慘
但我也想講 那也是過去的歷史了
現在生活在都市的原住民
沒經歷過那一段 這一代 甚至上一代都是
他們都只是聽上上一代 或上上上一代的轉述
也可能有人認為因為歷史悲劇
不是發生在我這個人週遭的人身上
我才能這麼說
可是我也不是完全沒有立場
我的外公是南京人
是當年南京大屠殺跟國民黨來台的國民軍
他有整整40年以上因此無法回家鄉
看不到兄弟姐妹 父母死亡都無法奔喪
甚至連封書信都沒有的人
他也是因為歷史的悲劇造成的
我很同情他 可是也必須說
我感受不深 我沒去過南京
沒看過他其他家人 沒經歷過那段歷史
那些歷史那些過去
在我聽來 就像聽故事一樣
跟聽桃源三結義差不多
這情形其實跟現在這一代 和上一代
都居住在大都市的原住民很像
(我一直強調在大都市的原住民
是因為我認為也許有加分必要
但不應該是加在相對資源豐富
居住在城市內的原住民
而是在部落中仍然困苦的原住民
況且他們該得到的援助
不是加分 是經濟 是保留他們文化的經濟
就我看到的 大城市的原住民對自己部落的貢獻縱使有
也太少了 跟他們相對得到的資源相比的話)
而且真的要談到歷史悲劇
那可能又要扯到228
如此一來 加分的族群是不是又要擴大了…
無論如何 因為”血統”而加分
本身就是分化族群的舉動
固然很多原住民困苦
但閩南人 客家人
甚至像我外公那樣隻身來台的人
還有現在越來越有增加趨勢的新住民
不同族群中 都有很多人生活條件不好不是嗎
不應該因為血統而加分
而是要視個人條件而定
(當然這又可能淪為某種形式化
沒實質幫助 或讓有心人鑽漏洞的方式)
縱使要依血統加分
也要因此要求他們回饋到自己部落去
(可惜我認識的人裡頭
這麼做的實在很少 或者說回饋的不夠?)
而且加的分數… 說實在高的不合理
台灣算是很和平的社會
大家都滿能隱忍的
之前去馬來西亞
當地也是馬來人得到的資源和優惠
比華人多很多
不過當然他們在兩族群上社會福利差異太大
不只像台灣只有考試加分和一些優待
也導致族群之間常常爆發很劇烈的衝突
我自己也是不希望這樣
所以不希望有任何去分化族群的舉動
(很可惜 在政治角力下
族群議題永遠會被政客挑起)
各族群特色是該予以保留
但加分這事情實在跟保存該族群文化沒太直接相關
希望如果有不同觀點
語氣上也要緩和些^^”
也至少耐心看完我每句話
了解我每句話背後的用意
總覺得這是敏感話題 好害怕被鞭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