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安城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長安城地圖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長安城地圖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etei (被瘋狗咬一口)看板Geography標題[知識] 可為什麼我們總是誤是誤把西安當長安...

長安城地圖 在 好想要很有錢ㄛ|新竹美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7:58

#hirosらぁ麵kitchen #新竹美食 因為疫情 隔了好久終於再來吃我心中的新竹第一! 現在已經不是每週只營業聊天了 不過都還是要電話預約才有位子 店家開放兩個禮拜內的預約呦 除了拉麵以為 也有販售咖喱飯 聽說咖喱飯也很猛 但我每次都被拉麵誘惑🥲 然後每週六販售的品項為牛肉麵 店家不時也...


很有趣的文章
網站上有很棒的地圖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39923

-----

長安城是中國漢唐時期的都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古都,還一度是世界上最雄偉和最大的城市
,聲名聞於海內外。近年來,網上流傳的一篇關於地名變化的文章《那些改名後腸子都悔
青的城市》,長安也在此之列。如果說黃山市改回古稱「徽州」還有史可據的話;那麼,
西安改名「長安」則並不妥當。因為,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長安改名西安的事;或者說,
西安的古名並非「長安」。

「西安」的由來

討論這個問題前,先要明白一個概念,在政區層級上,西安是統縣行政區名,不是一個縣
名。今天的統縣政區多為地級市;明清時多為府;唐宋時多為州;在秦漢時多為郡。縣級
政區,在今日即縣、縣級市、市轄區、自治縣(旗)等幾種;在古代基本為縣。

西安之名始於明代。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將徐達進兵奉元路後,改奉元路
為西安府,今西安名稱即從此開始。換句話說,「西安」這個地名,不是「長安」改的,
當時是由「奉元」改的。再往前追溯,則是安西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其中,「
京兆」這個地名用的時間最長。京兆之名首現於西漢時期。秦代置內史管理京畿地區。漢
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左、右內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以
右內史部為轄區,治所在長安縣,職同郡太守,參預朝政。曹魏改京兆尹為京兆郡。隋初
,一度改雍州。唐朝開元元年(713年),升雍州為京兆府。宋金時期,西安雖然不是首
都或陪都,但是名稱仍舊叫「京兆」。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世祖忽必烈封其第三
子忙哥剌為安西王,出鎮京兆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京兆府為安西路,西安也從
此失去帶「京」字的地名。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又改名為奉元路。


所以,西安名稱的歷史沿革是這樣的:

內史(秦)→京兆尹(兩漢)→京兆郡(曹魏)→雍州/京兆郡(隋唐)→京兆府(唐宋
金)→安西路/奉元路(元)→西安府(明清)

從這裡,可以看到,統縣政區層面從來沒出現過「長安」,也就不存在「長安」改「西安
」的事了。

「長安」本是個俗名
既然西安府及其眾多前身是統縣政區,理所當然地要轄縣,不管是一個還是多個。以西漢
京兆尹為例,轄長安縣、新豐縣、船司空縣、藍田縣、華陰縣、鄭縣、湖縣、下邽縣、南
陵縣、奉明縣、霸陵縣、杜陵縣等12縣。而長安,正是其中一個縣的縣名。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劉邦命蕭何建造未央宮,同一年由櫟陽城遷都至此,因地處長安
鄉,故被稱為長安城。長安縣在秦代為長安鄉,隸屬於內史。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始
置長安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長安縣屬右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年)以後為京
兆尹治所。中國古代把沒有獨立縣城而將治所附設於上級政區(府、州、郡、軍等)城郭
之內的縣,叫做附郭縣(又稱倚郭縣)。以西漢時期為例,長安只是京兆尹附郭縣的縣名
,完整的稱呼應該是京兆尹長安縣。西漢長安縣的縣城很特殊,不但是縣治、郡治、州治
(司隸校尉部)所在地,還是國都。套用後來的一句俗話來說,它就是附郭京城了。

這種重合的關係導致了後來一系列的誤會,大眾認知里著名的「長安」,無論是漢朝還是
唐朝,實際上指的都是那座城池,是一個俗稱。這座城腳下的這片土地究竟是屬於哪個官
方行政區劃管理,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且行政區劃和城牆圈起的範圍並不一定一致。大部
分人認知里著名的「長安」只是一座城的城名,而「京兆尹」才是那片行政區劃正式地名
。換句話說,認為「長安」改名「西安」的人,是把點狀的城名「長安」誤解成為片狀的
正式統縣政區名了。於是,「長安」成為了「京兆尹(西安府)」等統縣政區的民間俗名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一開始也是定都在漢長安城。但他嫌棄當時的舊城破敗狹小,以
及水污染嚴重,便決定在東南方向的龍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開皇二年(582年)起建
造新城,用9個月左右的時間建成宮城和皇城。次年,遷都至新城,因為隋文帝早年曾被
封為大興公,因此便將其命名為「大興城」。唐朝建立後,可能是「長安」之名影響太過
深遠,朝廷將其易名為「長安城」。隋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規模最為宏偉壯觀的都城,
當時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據說,大興城(長安城)人口在隋文帝開皇之治時
為25萬人(一說60萬人),到了唐朝(武周)武則天時期達到了100萬左右。

被唐詩宋詞所誤會的「長安」
中國人有寫籍貫的傳統。在行省時期,一般是省名+縣名;在州郡時期,一般則是州郡名+
縣名。京兆杜氏是唐朝顯赫的官宦世家,世居京城長安。出身京兆杜氏的著名詩人杜牧,
他正式的籍貫是京兆萬年。現在問題來了,沒長安什麼事啊,但大家都知道他是「長安」
人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當時的京兆府,出現了雙附郭縣。中國古代,把有兩個或三個縣治附設於一級政區治
所城市,這類縣就分別被稱作雙附郭縣或三附郭縣。按照規定,住在州府城內的居民,其
籍貫也要寫到縣,而不能直接只寫州府。於是,出現了同住一城,籍貫卻不屬同縣的現象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析置萬年縣,與長安縣同城而治,首現兩縣附郭情景。隋初
,長安縣屬雍州。隋文帝大業三年(607年),改雍州為京兆郡,長安縣為郡治。唐武德
元年(618年),長安縣與萬年縣以皇城朱雀街為界,街西五十四坊屬長安縣,街東五十
四坊屬萬年縣。這就出現了杜牧是「長安城」人,卻不是「長安」人的現象。但是,人們
還是習慣把他稱作長安人,這裡的「長安」應該是「長安城」的城名,而非是官方序列中
的正式縣級政區名;而如果嚴格按照官方序列的地名來說,他不能稱作「長安」人,因為
長安縣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唐詩、宋詞裡面的「長安」指的都是「長安城」,其實長安城還有半個是萬年(樊川、咸
寧)縣城,除了官方文書,很少有人會提到了或知曉了。當代大眾將「長安」誤作為正式
統縣政區名,唐詩、宋詞恐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民國二年(1914年), 北洋政府將咸寧縣併入長安縣,結束了千年來兩縣共治一城的局
面。

南京原本也是俗名
長安這個俗名並沒有變成正式的州府名稱;而後來的都城,卻實現了俗名演變為正式地名
的現象。

歷史上,我國有多京制的現象,為了分不同的都城,會依其方位,稱作某京、或某都。唐
朝有兩都:西京京兆府(今陝西西安)、東都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北宋有四京: 東
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
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此處的「某京/都」就是相應都城的頭銜,一般來說,一旦
失去都城地位,京號就不再與其發生聯繫。

今天的南京市,在明朝洪武年間,真正的統縣政區名是應天府,而京師只是它的頭銜。明
成祖遷都後,京師的頭銜從應天府轉移到順天府(北京的實際政區名),但舊都應天府獲
得留都的名份,頭銜改稱南京。

明亡後,應天府不但失去了南京的頭銜,也失去了帶「天」字的地名,清政府將其改為江
寧府。但經過幾百年的沈澱,「南京」已演變成特指江寧府(應天府)的地名,開始與地
域掛鈎了,民間一直稱呼它為「南京」。這個民間俗名不但影響著國內,還影響到了西方
人,導致他們的地圖將清代的江寧府也寫成Nan-king。

結語:西安是長安的上級行政單位
可見,俗名演變成正式的地名也要看歷史的進程。城郭是城郭,俗名是俗名,行政區劃名
是行政區劃名;長安城是長安城,長安縣是長安縣,西安府是西安府。這些概念並不相同
,且存在一個並不簡單的演化關係。作為正式區劃地名的「長安」,從古到今只是一個縣
名。2002年6月,長安縣撤縣改區,成為西安市的市轄區之一長安區。如果不計分出去的
萬年(樊川、咸寧)縣,長安縣自西漢立縣開始一直沒有變更過縣名,如同「永恆之縣」
。西安和長安是兩個不能混為一談的概念,一個是統縣政區名,一個是縣名。兩者也是明
代開始兩個並存的地名,兩者關係不是誰取代了誰,而是上下級關係。類比現在的話,西
安府是地級市,長安縣是市轄區,知府知縣(市長、區長)同城辦公。

文/徐春偉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澎湃新聞《私家歷史》(原標題:長安不是西安的古名,可為什麼
我們總是誤把西安當長安?)
責任編輯/潘渝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60.33.1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529458769.A.E86.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