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鐵管規格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鐵管規格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鐵管規格表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子迂的蠹酸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老爸大早就問兒子我,說下午有沒有空陪走個行程,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如此陌生的地點經查才知道,原來是今年才開幕的台灣博物館分館,位處捷運北門站旁,以展覽台灣鐵道交通發展史為主,陳列各項古早台鐵文物,以及相關歷史文獻等等。 這一趟非常值得。從一個國家的鐵道歷史,幾乎等同於國家的現代化歷史。從...
鐵管規格表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老爸大早就問兒子我,說下午有沒有空陪走個行程,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如此陌生的地點經查才知道,原來是今年才開幕的台灣博物館分館,位處捷運北門站旁,以展覽台灣鐵道交通發展史為主,陳列各項古早台鐵文物,以及相關歷史文獻等等。
這一趟非常值得。從一個國家的鐵道歷史,幾乎等同於國家的現代化歷史。從最早的試驗性鐵路,開墾所需的產業鐵路,到縮短空間成本的快車,到最後為了旅遊等價值的觀光列車。現代化國家的建設歷程,總避不了軌道建設,這些系統的建立無比困難。從硬體上的難處,如器械製造維護、軌道規格修繕、機廠選址;軟體上的難處,如車號車次車種管理、車次調度管理、票務系統到甚至職務官僚系統等等。這些不過是台鐵此一龐大體系中,微小卻又不可少的細項問題。
鐵道部園區,就在過去每每經過忠孝西路,都會驚覺怎麼仍在施工的工地上。這塊地過去是台鐵的員工宿舍,多年廢置未用,經過長年規劃,終於在今年以博物館的形式與國人見面。
有幾個東西讓我印象深刻,在此特別分享。
1.清領時期的鐵路路線
我記得我看到這路線特別的直,便對父親笑了笑。能有這麼直的鐵道路線,肯定是個落後且貧窮的非民主國家。一個經濟優渥的社會,絕對無法擁有如此筆直的軌道建設,因為人人都有財產,而政府也不能隨意侵犯人民財產。隨後日本人重新鋪設的鐵道,就沒有如此筆直,算起來也是種社會的進步吧。
2.號誌樓的安全機制
說號誌樓肯定沒人知道是啥。大抵來說,在非電腦化時代,火車進出車站的路線和號誌,皆由號誌樓的人工控制和設定。那些繁忙的大站都設有號誌樓,號誌員可藉由閘炳與連動鐵管或鋼索,以機械方式控制各類號誌或軌道。令我驚訝的是,這些閘炳之間的機械邏輯中包含安全條件,能有效因為人員操作失誤而導致的列車衝撞。機械裝置雖然簡單有效,但仍能有此類安全機制防呆。
3.電報對照表
過往通訊並不若今天便利,因為鐵路系統內的通訊成本較高,因此需要特地編列電報簡碼。為此台鐵特地編寫了一本滿滿的電報簡碼專書,裏頭彙集了所有會用到的詞語翻譯,供台鐵內部電報通訊需求而作。而這本甚至是民國76年編寫的,我甚至無法想像在20世紀初的鐵路系統內,彼此要如何順利且有效的聯絡溝通。
齋主誠摯推薦齋友們若閒來無事,可往北門站的鐵道館一遊。
絕對不虛此行。
鐵管規格表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懷念的「下水餃」景象😊
你去過東門游泳池、再春游泳池等市立游泳池嗎?
《認識再春游泳池》
1965年5月9日下午,當時就讀勵行中學初中一年級,14歲的李再春,在新店溪為了拯救一個溺水的孩子,不幸滅頂喪生,他的義行博得社會大眾的感佩與同情,紛紛捐款濟助李再春的家庭。救國團並舉行追悼會,決定發起籌建一個游泳池紀念他,讓窮苦的兒童有安全衛生的地方可以游泳。
1966年5月22日,位於台北市圓山區基隆河畔、舊中山橋下面的「再春游泳池」正式落成開放。以捨己救人的李再春之名命名的再春游泳池,是當時台北市最大的公眾游泳池,其催生者為時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的蔣經國,建造目的在於解決大台北地區青年的休憩問題,並降低大台北地區在戶外游泳喪命之人數。
坐落在圓山兒童樂園對岸的再春游泳池,包含三座泳池及一座專供青少年使用的水泥滑冰場,此外還立有一座李再春的銅像。
1992年,台北市嚴重缺水,市長黃大洲宣布再春游泳池暫停營業,並隨後將三個泳池填平,改建為溜冰場。數年後,溜冰場亦遭拆除,而今留存可供憑念的,僅剩下李再春銅像一座。
2002年,舊中山橋(原明治橋)拆除,再春游泳池舊址則用來堆積該橋之部分橋墩遺跡。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表示中山橋的拆遷工程將分兩階段進行,先前展開的第一階段拆遷工程裡,在再春游泳池堆放的二百塊中山舊橋構件只是暫時安置,待新橋址選定並完成評估後,再展開第二階段的遷建工作,惟舊中山橋的重建計劃延宕至今仍未實施。
《認識東門游泳池》
昔日緊鄰台北市東門國小西側的東門游泳池原名「東門町水泳場」,於日治時期1926年7月1日落成啟用,一開始主要供男子用,但未滿12歲的小女孩也可以進去游泳;當時因為東門町水泳場在台北市是設施規格最為標準的游泳池,因此只要由所讀學校的校長出具證明的女游泳選手,也可以進入練習,而一般女子若想游泳,則要到明石町水泳場(位於今台北市南陽街13號)。後來東門町水泳場開放給一般男女和游泳選手使用,而明石町水泳場則因場地較小,便專供給婦女及兒童使用。
東門町水泳場佔地1,367坪,一層樓的磚造本館內有辦公室、急救室、更衣室和浴廁所,游泳池為鋼筋混凝土造,大游泳池為長方形水道,長50公尺,寬16.5公尺,水深1.2至2.6公尺,容水量1,400立方公尺,小游泳池則為不規則圓形,直徑大約16公尺,水深20至60公分不等,容水量125立方公尺。給水設施採用4吋鐵管以10馬力的幫浦打入自來水,將泳池的水整個注滿需時12小時。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東門町水泳場更名為台北市立東門游泳池,台北市游泳隊依然在此練習,直到1966年5月20日位於圓山的再春游泳池完工前,東門游泳池一直是戰後初期台北市唯一的公眾游泳池。
1970年東門游泳池改建時,台北市政府特地請到美術家顏水龍先生在建築外牆創作一幅大型浮雕壁畫,成為東門游泳池最醒目的招牌。
2004年9月7日,東門游泳池被拆除,改建為地上9層、地下3層的台北市中正區運動中心,總工程費為新台幣4億7,900餘萬元,於2006年10月啟用,而顏水龍先生為東門游泳池創作的那幅壁畫有被保留下來,並掛在新建的運動中心大樓牆上。
由東門游泳池蛻變而成的台北市中正區運動中心,除了有各式運動設施供一般人使用外,針對高齡、身心障礙、低收入戶都設計有公益服務時段,民眾可以充分運用享受頂級的運動設施。
2006年10月19日啟用的中正區運動中心位於台北市信義路一段1號,緊臨東門國小,為地下3層,地上9層的建築物。其設施包括:地下3樓為停車場,可停汽車101輛、機車189輛,地下1-2樓含 50米室內溫水游泳池(7個標準水道)、SPA水療區、三溫暖、烤箱及蒸氣室等。
另外,2樓以上設施包括體適能健身中心、籃球場、韻律有氧教室、高爾夫球練習場、羽球場、室內空氣槍射擊場及射箭場等,規畫及設備器材,都堪稱5星級,市民以平價的價錢,就可以享受頂級的運動設施。
以泳池設備為例,入門票110元,另外2樓的健身中心每小時50元;針對65歲以上高齡、身心障礙、低收入戶都設計有公益服務時段,每天早上8時至10時可享受免費使用泳池、健身中心相關設施。
中正區運動中心開幕啟用時,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指出,運動中心採室內泳池雖不如露天泳池開闊,但在設計及品質上較好,可一年四季游泳,泳池使用率可提高為東門游泳池時期的三倍。
鐵管規格表 在 黃智賢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鐵映射的低級之城
1
普悠瑪翻覆出事到今天,7天了。
整件事,是荒謬低級的悲劇。
出事後第二天,我就直接在夜問打權說,這就是人禍,百分之百的人禍。
因為蛛絲馬跡就讓人看到驚駭莫名的可怖真相了。
全世界關心鐵道安全的人,都被這七天所顯現的情況,嚇得冷汗直流。
原來台鐵是這樣營運的。
每一個細節,都叫人不可置信。
在夜市擺地攤賣小吃,也不會這樣管理。
2
從第一時間開始,台鐵和交通部只有謊話,和更多的謊話。
從火車有沒有故障 ?
什麼東西故障了 ?
司機有沒有關閉ATP (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 ?
有沒有向上報告關閉 ?
普悠瑪有沒有裝ATP的遠端監控 ?
全都是謊話,而且謊話裡還裝著連環謊話。
3
不是找原因,甚至不是要追究真正的責任,而是找替死鬼。
從交通部,台鐵,甚至到檢察官,都只想把責任甩到最基層,沒有靠山的司機一個人身上。
可恥的檢察官,甚至可以睜眼說瞎話,說機械故障的可能不大。只一心一意要收押司機。
從有心人看不下去而丟出來的,最後43分鐘通聯。
看到司機從頭到尾一直在報告車子的故障,一直要求要把車停下來。
調度員只關心車子會不會誤點 ?
硬是要把故障的車子一路開到花蓮。
看到司機分分秒秒要忙著開火車,修理故障,對電話應答。
甚至被要求,冒險探頭出車身去看燈號亮了沒 ?
直到再無聲息,因為翻車了。
會讓人流淚。
這個司機有什麼錯 ?
有什麼過失?
神仙在這種處境下,也不太可能不翻車。
4
台鐵雖然裝了遠端監控,可是面對2000多個監控內容,卻沒有能力管理。
乾脆就不看監控系統,還是用原始的人力通報車況,人力管理。
一切回歸原始。
5
台鐵的採購,混亂又黑幕重重。
車種紊亂,每次採購開標得標的,都是不同的車種。
各種規格,要準備的零件,測試的內容都不一樣。
維修人員和司機員要面對繁複複雜的各種車種。
各種車種的規格不一, 採購時又可能臨時放寬規格。
台鐵的弊案,根本不是新聞,隨便一撈就是一堆。
從車輛到零件,不堪聞問。
政府就是這樣,把狀況不斷的車子交給司機。
讓司機上路,逼著司機不顧人命趕路。
6
人事
37年來,台鐵運量增加了一億人次,員工卻減少了一萬人。
這減少的,就是司機員,調度員,維護員。
因為台鐵虧損,上級常常不准增加人員,更不可能有合理的薪資和福利。
人力減少不是因為高科技而減少人力需求。
而是員工嚴重過勞,每天按照血汗班表上班。
因為前景不好,待遇不佳,壓力太大又過勞。
所以即使辛苦考上台鐵,卻有三分之一的新人會快速離職。
台鐵的司機, 甚至不是固定開一種車種,而是照班表, 排到你開什麼車種,就得去開什麼車種。
7
只在乎行車調度。
不在乎安全。
調度員從頭到尾,一直催逼司機修車繼續開。
而且口氣平常。
顯然這樣的對話,在台鐵事屬平常。
當管理者只在乎,台鐵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不能誤點。
就只能壓迫員工,讓車輛和人員都長期在極限下,把車開出去。
無論如何不能停車,減班,誤點。
8
台鐵已經23年沒有調整票價了。
這樣的票價,完全入不敷出。
但因為台灣經濟長年不好,陳菊的愛將吳宏謀一當上交通部長,就下令兩年內不能漲票價。
台鐵在各種壓力下不斷開新站,增加班次。
為了照顧偏遠民眾的交通,許多運量不夠的路線和停靠站,也要維持。
可是卻沒由足夠的人力做合理妥適的保養,維修和調度。
如今出事了,吳宏謀竟涎著臉說,他的去留是長官決定。
死都不肯下台。
那也是剛剛好而已。
9
把台鐵管好,其實很簡單。
只要回復人性。
台鐵欠的,不是高科技,而是正常合理的管理。
是把安全當成不容妥協的底線。
是對乘客生命的愛惜。
放大來看,台灣也是這樣。
整個台灣,就像失速的普悠瑪。
人命和安全,不敵執政者的私心和愚蠢。
轟隆隆,往錯誤的方向去,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