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許久,幾天前終於看了《1917》。草草記下一些粗淺的想法,不然時間過去真的就要忘光了。
整部電影一直讓我想到加繆《鼠疫》中的這段話:既然得親眼見到某人死亡,這個死去的人才有重量,那麼這些散布在歷史當中的一億具屍體,不過就是想像中的一縷煙罷了。
兩位主角剛踏上征途時的對話是這麼說的:「是啊,你...
拖了許久,幾天前終於看了《1917》。草草記下一些粗淺的想法,不然時間過去真的就要忘光了。
整部電影一直讓我想到加繆《鼠疫》中的這段話:既然得親眼見到某人死亡,這個死去的人才有重量,那麼這些散布在歷史當中的一億具屍體,不過就是想像中的一縷煙罷了。
兩位主角剛踏上征途時的對話是這麼說的:「是啊,你當然沒關係,身處險境的又不是你的兄弟姐妹。」只有足夠規模的死傷人數能帶起情緒。但量化的數字也有邊際遞減的效應。一萬人死了,幾千人受傷好像也沒什麼了。戰時的樂趣是其他軍人的八卦,但所有的幽默都是黑色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血與淚,還有無數個家庭的破碎。
主角途中得到同胞的援助,搭了趟順風車,軍車卻卡入泥淖、停滯不前。主角卯足全力想把車子推出泥淖,一旁的其他軍人卻不動聲色,絲毫不打算幫忙。直到主角強調「我真的趕時間」,大家好像才懂了什麼,協力讓軍車重新上路。啟程後,其他軍人才認識到主角手上的任務有多艱鉅,還有喪失朋友的苦楚有多痛。
每個人都是故事,都需要我們花時間去理解,承平時期如此,戰爭時代也是如此。忽略任一個體的脈絡,對時代巨輪下逝去的、無奈的生命都很不尊重。基層小人物之間都已如此,掌權高層就更不用說了。
當主角甫失去同伴,碰到的是願意支援他的友軍軍官。那名軍官提醒他,傳達軍本部指令時,務必確保現場有目擊證人,「有些人只想著要開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權力的欲望也不會因為戰爭就消弭。
對有權者而言,不造成致命打擊的決策都有試錯的空間,還記得麥肯錫將軍宣布撤軍時說的是:「原以為這會是取得勝利的一天。」是啊,進軍和撤軍對軍官而言只是一瞬間的小事,但一線戰士的傷亡卻是他們一輩子的大事。
我們現在免受戰爭之苦,同樣的問題又何嘗沒有發生?政策的推行時常不考量受影響者的心理感受,從實體的霸凌到鍵盤上的惡言相向,人們也不在意自己的言行對他者造成多大的傷害和陰影。
新聞滿盈的悲劇漸漸無法讓觀眾落淚,畢竟人們活得著急,也失去了感同身受的餘裕。就連肺炎疫情正在肆虐的現在,也有不少人同理不了別人的困境,只因為立場的歧異,就瀟灑地捨棄許多應有的關懷。
我總覺得《1917》不僅想還原一戰歷史,更想隱喻人生必經的起伏。在我眼中,這部電影強調個體的獨立性,也重視突顯人類的渺小。故事中的許多情節,好似在暗喻人生故事會出現的各種挑戰。這部分尚且不想打出來,想以面對面的談話,把這些心得說出口,歡迎有興趣的人找我聊聊。
整部電影最讓我難忘的,莫過於死去的主角被敵軍刺殺的那幕。他為何會死?因為他是個善良的人。大家都說善良是種選擇,而你勢必得為此付出代價。時常在想,善良只能是單選題、而非多選題中的選項嗎?
圖為2019年6月16日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有示威者要俄羅斯總統普丁、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為戰爭負起司法責任;同一時間,在荷香港人也在廣場上呼籲民眾關注香港的反修例運動。
還有無數的戰火正在世界各地延燒,願我們都能保持溫度和憤怒,把關注的視角擴及到所有需要幫助的群體身上。
#1917 #1917movie #1917film #電影 #電影推薦 #電影心得 #Putin #Assad #WWI #卡繆 #鼠疫
鍵盤一直打出數字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我會想練習聽打?
可以訓練照相般記憶力。
為什麼要訓練記憶力?
進入新領域時候可以增加思考素材。
.
大概三年多前,我發現自己有點聽打能力。
一開始還沒辦法同步聽跟打,經過幾次練習後逐漸可以聽、打、分段同步,等聽完一場直播就做好記錄了。
這一兩年有很多語音直轉文字APP,再加上我熱愛用快轉看影片跟聽網路廣播教學,就不太做這種紀錄了。
前兩天忽然被提醒我好像會做聽打,好奇很久沒練了是否還有功力,就又試了幾次,發現還行。做個簡單紀錄,如果有人想練習的話,歡迎自取。
- 要有基本打字速度
剛測試了一下我的中打速度約85字/分,一般人講話是200字/分,演講約100~150字/分。打字速度不太慢,但也遠遠追不上一般人講話速度,那要怎麼彌補呢?
- 優化你打字用的電腦環境
舉凡中文輸入法是不是會自我訓練、標點符號與英數切換順手與否都很重要;最好是可以不用看鍵盤,甚至不用看螢幕中選字的部分,眼睛看著講的人就可以打出你要的文章。
手感的重要性:像公司用Windows、家裡用Mac作業系統的關係,每週一早上打開電腦,我都覺得自己笨三倍,要花個兩三分鐘手感才能回神。
- 熟悉主題
我打過一個工,是把某大學通識課程的錄音檔轉成文字。接工的時候我想說,通識課一定很簡單,誰都可以打吧,結果這是堂從古典到現代的物理課。
那也沒關係,即使是文科生,國高中也上過物理課吧。
結果我只有打國高中程度的時候速度很快,記得在愛因斯坦前的幾堂,我打的飛快,大概聽兩到三次就可以打好。結果到了量子力學、相對論的時候,就只剩下笑話打比較快而已了,其他部分都一直靠谷歌救我。
因為人講話是一個詞組一個詞組組成的,對某個領域有一定認識的話,就熟悉他們用的詞組會是哪些,當講者中英文夾雜的時候也可以自動幫忙轉換,這些都會加快打的速度,不會發生『他已經在講第五張PPT,你還在思考第二張是哪些字,該怎麼選字』所以我做聽打前會稍微預習一下。
預習的範圍除了主題外,還包含講者。講者長怎樣、說話口音、速度快慢等等。主要是避免大腦一次遇到太多不熟悉的事情分心或罷工。
所以沒在國外生活過,參加英語研討會一整天還能社交的人我超佩服的,開外語腦的時候我幾乎不能做別的事了。
- 但不要選太熟悉的內容
做紀錄像開車:
車子要有基本性能(打字速度不能太慢),
車手對路況有點掌握度(主題跟關鍵字要熟),
交通規則是你熟悉的(左駕換右駕也不敢開太快吧,會一直打到雨刷)
但是路面太平坦的話,是會開到睡著的。
所以如果內容對你來說太簡單,那就別聽打了,做筆記或者離場去做別的事,等有影音紀錄後再快轉看吧。
- 形式活潑的演講也很難做聽打
有些講者講究互動或身體記憶,會大量要求聽眾回答或者分組競賽。這時候就別聽打了,好好享受講著安排的學習方式吧。
如果你也有興趣聽打的話,可以盤點自己的能力,然後試試看:
- 每分鐘60~80字的打字速度、
- 中英文數字符號切換到不需要思考的電腦、
- 熟悉的主題,至少中英文關鍵字可以切換流暢、
- 不要對你的大腦而言太簡單的內容、
- 講述式而非互動式的演講方式
喔,記得聽打的時候要稍微專心點。
.
高度專心還有個好處,可以訓練照相式記憶力。照相式記憶力要幹嗎?對於想要反芻或重複思考的內容,強迫把東西儲存在大腦裡面,思考時候就有很多素材可以用,是還不錯的學習方式。
.
但是,我也認為聽打或筆記只是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的一種,太常用或者只有這招對大腦不太好。至於為什麼?有空再來說吧。
.
已經看到這邊的話,就按粉專讚吧~我想看看什麼時候可以收集到一千個讚啊(現在75x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