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錐麓古道申請費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錐麓古道申請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錐麓古道申請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錐麓古道申請費用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灣本島四面環海,溪流眾多,山地佔了約70%左右的面積,理應是人民從事遊憩活動、寓教於樂的理想環境,但政府卻常以「安全」為由,限縮戶外活動的發展。 說穿了,其實也就是二個字:怕事。 出山難了會被罵,出海難了會被罵,垃圾問題浮現了也會被罵,出人命了更加會被罵到臭頭。 再來,如果要有完整配套的開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Zoebitalk肉比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超多外國登山客拜訪的美景!你還沒去過嗎?( 提前入山申請方式,必須攜帶物品?注意事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錐麓古道申請費用 在 ?曾貢貢?桃園彰化台中台北台灣旅遊美食⛰️登山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3:42:47

⛰️⛰️⛰️⛰️⛰️⛰️ 一生必訪的錐麓古道⛰️ 想來已久的花蓮步道有刺激的斷崖峽谷 跟著 @uniquefuntw 花蓮由你玩 一人也能成行!超適合我這個休平日的邊緣人🤣🤣🤣 其他行程 清水斷崖獨木舟🛶也超想參加🌊 - 錐麓古道的斷崖高1100公尺 一年四季的天氣都很適合前往 新手也可以 (大約5...

  • 錐麓古道申請費用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4 14:50:53
    有 163 人按讚

    臺灣本島四面環海,溪流眾多,山地佔了約70%左右的面積,理應是人民從事遊憩活動、寓教於樂的理想環境,但政府卻常以「安全」為由,限縮戶外活動的發展。

    說穿了,其實也就是二個字:怕事。

    出山難了會被罵,出海難了會被罵,垃圾問題浮現了也會被罵,出人命了更加會被罵到臭頭。

    再來,如果要有完整配套的開放,也是麻煩事。誰來做生態調查?誰來做長期監測?遊客亂丟垃圾誰來收?出了事故誰負責?如果我是官員,隨便想想就一個頭兩個大,預算就這麼少,真當各單位都有三頭六臂?無怪乎各地主管機關會築起封閉的長城。

    (所以說這是中央政府要以宏觀格局解決的議題,丟給地方沒用的──我國戶外遊憩的資源和規劃需要一次通盤檢討。)

    .

    但時代已經在變了,臺灣人民對戶外遊憩的需求只增不減,背後還有著潛在的觀光經濟效益,與其故步自封,不如積極面對。

    節錄內文中戴興盛教授的意見:「官方在界定某塊區域的使用權後,無論業者或民眾在使用該水域時,均需使用者付費,而付出一定程度的費用,是為了取得使用權所付的代價,而這些經費可回饋給執行管理的業者或管理官方機構,利用這些經費進行適當管理,才是上軌道的管理作為。」

    其實山域未嘗不是如此?若要在目前國民素養參差不齊的狀況下達成環境永續,加上周末連假時期供不應求的窘境,付費的限額申請制是唯一解法,而商業使用則需要付出更多責任。

    錐麓古道以前是免費,喊收費以後大家罵,收費後訪客數量掉一半,但再過一陣子還不是身體誠實的乖乖交錢上去?重點是收費合不合理,錢交了是不是真的用在刀口上。資訊公開透明,讓社會大眾能夠信服,也就夠了。

    .

    但話說回來,就算使用權的付費制上路,鐵定有人會認為「交了錢就是大爺」,乾脆就大搖大擺的亂丟垃圾,唉 ... 這一題只能交給教育了。

  • 錐麓古道申請費用 在 杯緣子フチ子の生活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8 18:15:32
    有 75 人按讚

    🎁🎁 #抽獎活動 🎁🎁
    一生必訪的錐麓古道⛰️
    現在因為疫情大家都走出戶外動起來了
    之前跟著 @uniquefuntw 花蓮由你玩
    兩人就能成行❗️
    現在要來抽出兩位名額唷❗️❗️
    -
    1⃣️按粉絲專頁
    Uniquefun-由你玩 花蓮體驗旅遊
    杯緣子フチ子の生活日常
    與此篇貼文讚👍
    2⃣️標記兩位好友 @xxx @ooo 並留言 :一起去花蓮玩
    抽獎可留言時間:2020/04/18~2020/04/28
    抽獎公布日期:2020/04/29.30
    活動參加日期:2020/05/01~2020/12/31 逾期作廢
    -
    防疫措施:了解每位旅客的旅遊史以及接觸史、接駁車上必要戴口罩、定期清潔車內環境、
    全台首創免打檔林道越野摩托車安全又易上手、活動皆花蓮市區免費接駁
    -
    ⛰️錐麓古道報名連結🔗
    https://uniquefuntw.com/product/zhuilutrail/ref/6/
    費用包含:
    1. 申請入園證件
    2. 免費市區接駁(市區以外自行於 Uniquefun 公司集合地點)
    3. 導遊費用
    4. 行程導覽
    5. 點心、水
    6. 200萬旅平險/20萬醫療險
    7. 協助拍照

    #花蓮景點
    #錐麓古道

  • 錐麓古道申請費用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20 19:00:21
    有 329 人按讚


    《從一起商業團山難,探討台灣的山域政策》
    本山難發生於2019年3月,綽號「虎哥」的商業團領隊王詮翔,身為登山嚮導卻疑似判斷失誤,進而造成客戶在裝備不周的情況下不幸滑墜身亡。除了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逝者家屬的不滿更是非常強烈。

    最近檢方認為他不專業、無責任感,還意欲透過媒體營造有利於己的輿論,足證犯後毫無悔改,依過失致死罪起訴,求處2年有期徒刑。

    根據事後各方資訊所拼湊的現場情況,當時山上有積雪,隊員未配備齊全,他卻說可以繼續登頂,結果一位隊員不幸滑落摔死,其家屬認為嚮導難逃其責,是為起訴之由來。

    .

    這事可大可小。

    對於大眾來說,這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山難,頂多就是進入司法程序來決定領隊是否要負責任而已;但對於我來說,這一則小小新聞背後的是台灣登山環境長久以來的制度缺失,甚至不少人就連領隊/嚮導以及商業活動的意涵都一知半解,讓我們平白損失了建設性討論的機會。

    以下就讓我細加剖析此事,望大家能有更全面的瞭解。

    -\-\-\-\-

    1. 政府未有「使用者管理」觀念
    走在步道上一眼望去,我們怎麼知道誰是自組團,誰是商業團?答案是沒有明確定義,但大家一樣都是在使用有限的山屋、營地空間,彼此之間乍看之下別無二致。然而即便沒有數據可供參考,常在熱門百岳路線上活動的山友,都能感受商業團體的存在感有多高。

    施政應以數據為基礎,但如果沒有辦法區分這群人,也就不容易以客觀的角度來檢討現行制度。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能清楚知道排雲山莊(全台競爭舖位最激烈的地方)和其他熱門山屋的使用數據為何,長期來看有多少舖位是商業團抽走,多少是自組團抽走,才能依此改善現有制度,例如引入國際上行之有年的商用配額制或特許經營制度,保障公共資源分配上的平等。

    究竟該如何應對「假自組真商業」的散兵游勇、層出不窮的人頭戰術、個資盜用、多地申請、連續申請等,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林務局多半是力不從心。結果?申請到的團體或選擇避不見面,或臨時撤銷申請,讓眾山屋在兢爭最激烈的假日也能出現空位,對於那些長期籤運或網速/手速欠佳的山友來說情何以堪。

    這一直是令當局最頭痛的問題,可是我認為只要開始進行使用者分類與數據統計,就能露出一道曙光。但分類的前提是清楚的定義,詳見下面的第2點。

    2. 何謂「商業登山」?
    入園證是眾生平等,一視同仁的設計,國家公園對領隊並無資格上的要求,也就是說任何人都能收費帶隊爬山。極端案例之中,出山難還能將責任推回給客戶,甚至呼叫直升機來載受傷的客戶下山,費用全民買單,自己的判斷不周、思慮不嚴、能力不足都不必受到檢討,商譽也缺乏公開透明的機制可供民眾參考。

    當然──這是少數極端案例,但少數極端案例偏生容易成為突破同溫層的錐子尖端,長久下來其實會加深大眾對戶外活動的誤解。

    承1.,我國對於誰才能「合法」辦理登山行程,非常地曖昧不明,也就是這曖昧不明,給了不肖業者施展的空間。看看現在靠山賺錢的業者們,有多少人成立了旅行社?有多少人以協會之名行營利之實?有多少人假借自組隊名義出團卻從未平攤所有費用?

    實務上,資本額動輒數百萬的旅行社不是每人都成立得起,所以他們要不就依附在某旅行社名下「靠行」,要不成立美名為服務山友的協會,要不就以自組隊為幌子來執行業務。這不是業者不想守法,這法本身就是模糊的存在!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一直都認為應該採取美國政府對國有地上商業活動的定義:凡是任何活動牽扯到利益交換,包括金錢、服務、貨品等,都是商業行為。

    對應到我國的律法,這玩意兒叫做「國家公園事業」,但猜測是因為許久以前的官員認為商業登山市場規模微不足道,故沒有積極推動。然而在高山嚮導證與傳統協會退場之後,商業登山活動日益普及,但我國的管理體制,就如同許許多多領域中的政策一樣,依然原地踏步,等待著立法與修法的變革。

    或許《登山嚮導服務定型化契約》是個不錯的解法,但就如同本文所述,現在這個行業根本上還存在著許多定義上的模糊地帶,所以可能還有得等吧。

    .

    □ 國家公園收費簡介

    更深一層討論,原則上台灣國家公園向來都是100%公帑支持,2013年政府曾動過收費的念頭,認為支出年年升高,應該以使用者付費換取更好的服務,卻遭到立委抨擊而不了了之,但2015年還是在國發會要求下通過了,顯示高層認同應該開闢財源來應付逐年升高的訪客人次。

    近來實施收費制的錐麓古道據推測在去年就為國家賺進了600萬台幣,顯示這個模式不是行不通。雖然目前的案例都集中在觀光型的一日/半日行程上,但若套在山岳型國家公園內的多日登山活動上,以這種方式創造收入讓山屋/營地軟硬體服務、步道養護、垃圾清運等更好,何樂而不為?

    .

    3. 商業登山,我們付的錢換來的是什麼?
    無論是「領隊」或「嚮導」,在大部分如今的登山團體中,就是個拿主意的領導者。有跟過商業團的人,應該能記得隊伍裡走在最前面的嚮導;習慣自組隊的人,也知道隊上誰的資歷最豐富,且眾隊員都願意聽他的話。

    然而在90年代,就有前輩觀察到「... 目前我國的登山團隊,對領隊的認識十分淡漠,甚至忽略其重要性,使得領隊的立場變得十分模糊;在另一方面,領隊所應具備的責任感亦漸之消失,逃避責任的風氣反而盛行起來 ...」

    以上話語摘自1993年出版的台灣登山百科全書。就連快30年前就這樣了,現在的我們只能更糟,領隊該具備的技術、經驗、品格,對於新生代山友來說是個模糊的輪廓,虎哥也只是負面教材的其中一頁罷了。

    我們付錢給人,讓他帶領我們爬山,主要就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才交由專業人士管理風險。這就是以金錢交換服務,交換領隊/嚮導的知識、能力、責任,讓我們能平安地回家。

    雖然這不代表客戶就免責,但假如是領導者的計畫與決定出了差錯而導致山難,那他即是有失專業,必須承擔或多或少的責任。即便「安全是自己的責任」,但消費者不就是為了保障安全而雇用嚮導嗎?

    4. 虎哥之流能繼續帶隊嗎?是。
    以往在傳統協會與大學登山社的體系底下,不適任的領隊會在通盤檢討後被剝奪帶隊的資格,甚至出現死亡山難後還會連累整個組織,遭到警察機關禁止申請入山證一年至數年不等。

    現在商業框架底下的失職的領隊/嚮導,或是風評不佳的業者,我們可有任何辦法反制?除了上法庭自力救濟之外,沒有。承1.與2.,就連使用者管理與商業活動定義都不清不楚,這真是談何容易。

    於是消費者陷入了一個只能自立自強的尷尬處境。對於大眾而言,誰會知道同行程不同業者的報價上差異會體現在何處?誰能輕鬆查到某業者的風評如何?假設某業者早就聲名狼藉、素有劣跡,為何還能持續穩定出團?我說過了,登山安全不是僥倖的安全,我們都不應該拿命賭在低價團的俄羅斯輪盤。

    所以我才在去年登山研討會論文中建議政府(現在的主管機關是體育署)應該盡快確立未經許可在國家公園/林務局轄區內營利是為非法,建立業者名錄,有個基本的列管機制,起碼能夠阻止極端個案繼續帶隊賺錢,以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這不是反應過度。人命啊。這個時代,寄望跟團的客戶都能對自己負責只是種奢望,總是有依賴度特別高的一群人,甚至人數只增不減,除了長期宣導教育外別無他法;但另一方面,商業管理體制上的革新,是現在就能做的事情,雙管齊下豈不美哉?

    以民間發起之嚮導協會等方式來促成有效管理、去蕪存菁,一直以來都有人在談論,但尚無實質進展,我們剩下的解決之道,無非就是讓公權力出手了吧。

    .

    現在正是「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但政府究竟想不想讓我們陳舊的體制與國際看齊,讓中外訪客都能滿意、安全地完成登山行程?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團結、監督,是我們公民擁有的最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