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鋼琴指法原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鋼琴指法原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鋼琴指法原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鋼琴指法原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初階彈奏與訓練該注意的事」( 9/2 12:04 更新 已額滿) 最近兩班的研習專題,昨天畫下句點,預計從10月再次啟動,想先利用這個月好好把我其他工作進度給補齊。 不過,這半年的專題研習課程中,大家的許多疑問,其實還是來自於基本,不管是基本觸鍵,或其他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開一堂基礎課程,希...

  • 鋼琴指法原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22:30:18
    有 176 人按讚

    「#初階彈奏與訓練該注意的事」( 9/2 12:04 更新 已額滿)

    最近兩班的研習專題,昨天畫下句點,預計從10月再次啟動,想先利用這個月好好把我其他工作進度給補齊。

    不過,這半年的專題研習課程中,大家的許多疑問,其實還是來自於基本,不管是基本觸鍵,或其他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開一堂基礎課程,希望能一次完整講述所有在兒童教材階段就該訓練的基礎與觀念建議。

    非常希望未來想上蔡老師專題研習的人,都先上過這堂基礎課程🙏🙏🙏。

    初階(兒童教材到巴哈初步)是坊間學琴孩子佔最大的學琴階段,它不是只是很簡單的手指動動,涵蓋許多教學概念,影響未來很遠。

    📍【課程綱要】

    大家都知道「基礎很重要」,有時卻淪為只是口號。到底怎樣才叫做「把基礎打好」呢?要如何方方面面都照顧到?

    所謂的「瓶頸」,其實是壞習慣的積累爆發。學的時間越長.程度往上走,能力卻沒跟上。

    📍兒童教材階段最怕養出三大問題:

    1. 手變緊硬彈
    2. 視譜能力跟不上彈奏能力,看不懂音與節拍
    3. 不練琴



    🔸「兒童教材階段常有問題與多方面訓練」

    🔸【 基本手型與運作概念】手站不好/小關節太軟/坊間雞蛋手.蘋果手迷思

    基本解釋:手掌.指節.小關節.小吸盤
    .手指訓練:如何強化小關節/ 抬高與貼鍵/ 開收/影響深遠轉手指/和弦彈法/ 休止符
    .所謂「放鬆」,其基本原則
    .為何小指不能捲翹,手指不飛,大拇指不夾

    🔸【訓練層面】訓練與教的差別

    避免:視譜過慢/不看指法,譜亂看

    1. 耳朵太好?還是只是懶的認音。如何解決視譜與節拍。
    2. 眼 -> 腦 ->手: ex.和弦進行練習要點 / 先唱譜後彈奏
    3. 唱譜+打拍。反拍的的重要性與影響
    4. 短暫記憶的利用
    5. 耳 :如何教孩子聽,孩子才知道要聽什麼。(和弦彈法、休止符、疊音)
    6. 常彈錯音三大主因
    7. 如何避免填鴨式與流水帳教學
    8. 節拍器,很重要嗎

    🔸【教材搭配基本原則】

    ——————————————

    📍【上課日期】
    9/23、9/30 (四) 早上10:00-12:30 共兩週。

    📍【線上課程使用軟體】zoom。 上課前給會議 ID。

    📍【報名方式】

    填妥表單:https://forms.gle/ZiNkmbVvFf8ABqgr9 ,加蔡老師 line ID,匯款後告知您的帳號末五碼。

    012 台北富邦銀行(士林分行)
    帳號:300168101957
    戶名:蔡佩娟

    *依匯款時間視為報名順序。

    *備註欄若需寫字,請寫您的名字,若寫「報名研習課程」之類的文字,無法辨別是哪位匯的款喔。

    *上課時請盡量在鋼琴旁,鏡頭照到琴鍵

    #教師研習 #鋼琴老師 #初階訓練 #音樂系 #鋼琴教學法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 鋼琴指法原則 在 Pei-Chuan Tsai 蔡佩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7-31 21:02:17
    有 196 人按讚


    <8/8更新> 講座人數已滿,還想參加的朋友請填報名表,會為您排上候補,相關事宜請洽助理 Rose 葉小姐(限8/20 活動相關事宜):電話:0988-720558 /Line ID : qqaas00。
    ----
    <給家長的講座>:初階彈奏與訓練該注意的事

    陸續有網友表示平時陪或教小孩練琴,希望蔡老師提供更多家長在家裡教小孩可做的撇步或可旁聽研習,但研習對家長太難,而且不需要,所以決定辦個單次講座,順便將大家在彈奏上私訊常問問題一次回完,不限家長,只要對內容有興趣皆可。

    講座會以深入淺出方式呈現、推廣一些重要概念,讓沒音樂底子的家長很好理解,讓有音樂底子的家長或老師突破盲點,並開放提問。

    1. 「每一個步驟的為什麼,以及如何影響以後」

    2. 「所謂的瓶頸,是壞習慣的積累爆發」

    前半是「教師研習」第一堂課:初階孩子需注意的訓練與彈奏方式。
    後半是開放討論孩子的學習問題QA。

    .孩子在學琴,想要了解更多的家長
    .自己教小孩鋼琴的家長
    .無法配合連貫式教師研習時間的鋼琴老師
    .對教學/彈奏練習基本概念有興趣者

    --------
    1. 給小孩什麼,他就變什麼樣,坊間說著學鋼琴好處這麼多,為何許多小孩學到變呆對音樂無感?
    2. 標榜「基礎很重要」,真有打好?
    3. 所有學習思維皆共通,如何避免填鴨式放空,真正訓練到腦、耳、手
    4. 為什麼有的小孩彈越久越認真彈,問題越大;不太認真練,卻很好調整。
    5. 有些東西現在沒注意,瓶頸在未來等著你。
    6. 曲子難度往上,能力卻沒跟上,孩子當然受挫開始排斥。
    7. 習慣到底該如何養成,才不會造成日後學習與彈奏上的障礙,導致到某程度就學不上去/手不舒服/聲音不好?
    --------

    PART 1 *訓練與教的差別 *坊間雞蛋手.蘋果手迷思

    1.<基本手型與運作>:手站不好/小關節太軟
    .功能解釋:手掌.指節.小關節.小吸盤
    .手指訓練:走路/開收/轉手指(*如何強化小關節)/抬高手指與貼鍵練習的理由
    .放鬆基本原則
    .為何小指不能捲翹,手指不飛

    2. <眼、腦>:視譜能力/指法亂用/沒養成把譜看清楚的習慣
    .是因為耳朵太好?還是懶的認音變成一種文盲
    .先唱譜後彈奏:唱譜+打拍要點與影響
    .眼 -> 腦 ->手: ex.和弦進行練習要點
    .短暫記憶的利用

    3. 耳:不教孩子聽,孩子怎麼知道要聽什麼
    .和弦彈法  .休止符

    PART 2  談話問答:關於教育

    .小孩學琴現狀與未來會遇到的問題
    .你希望孩子獲得什麼 .每個人都想要又快樂又有能力
    .是理由還是藉口   .身為家長該注意什麼
    .為何許多小孩從小學琴長大卻對音樂無感
    .檢定的必要性? .什麼時候該換老師
    .關於學習瓶頸  .學琴一定要學的很好? 
    .學琴可以很辛苦但不能很無聊 
    .到底要讓孩子學多久學到哪
    .Q & A

    日期:2017/8/20 (日)
    時間:14:00-16:30
    -------
    *因在自己工作室,且人數有限,所以蔡老師會一一審核,再通知匯款報名及確切地點。
    *歡迎在報名表裡提問學習、彈奏問題,日後想到再私訊亦可,當天一併回答。可加蔡老師 Line ID: pchuantsai
    *方式不會只有一種,所有蔡老師推廣的,會告訴妳原理與原因,若是確定錯的我也會告訴妳,若有自己老師請以跟自己老師討論為主。
    *講座報名表:https://goo.gl/forms/3dDI9gcEK25gsOgF2
    -------
    「教師研習」(台北場)課程內容與報名表:
    https://goo.gl/forms/WXFKdtcMSG9PJaiG2
    -------
    www.pianistpei.com #歡迎分享

  • 鋼琴指法原則 在 廖文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7-17 21:44:49
    有 87 人按讚


    最近一直在看中岳老師這個專頁,各位有彈吉他的朋友,想要從事音樂工作的朋友,希望你們也都可以來一起看看前輩們的智慧,真的寫得相當簡要清晰,而且立論扎實!趁現在還沒累積太多篇的狀況下,趕快跟上喔!

    {{ 壹. 談談木吉他伴奏 }}_03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

    之所以會從『Blackbird』與『If』來切入『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除了『用兩根指頭彈名曲』的噱頭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吉他這種具備琴頸的長形樂器,『橫向』移動的運動模式是非常重要但許多學習者在起始點很容易忽略的;一旦因為熟記了『盒框式』和絃的握把方式,操作和絃的手型與肌肉用力的慣性,會很容易將手勢定型在某個特定的把位,對於後來進階所需要的突破原有的盒框而進行橫向移動時,以手肘為支點來協調連動手腕與手指的施力過程,會感到非常力不從心,最常見的就是更換把位時,和絃常常按壓得不夠確實而造成的惱人雜音,更多時候是直接按錯把位…

    這並非是對於音樂的理解力不夠,而是彈奏樂器時的物理性失誤。

    我一直覺得『練習』樂器一定會有要下苦功的部份,通常~那都很容易讓人消磨喪志,所以,如果可以用正確物理運動的角度來分析『操作』樂器的部份,好像比較容易得到更有效率的進展。

    另外,這兩首曲目的吉他編曲,聲響都非常開闊,對於耳朵去習慣這樣的聲響寬度,從而建立起的音樂美感判斷,會幫助我們在探索一個新的和絃行進或一段新的音樂詮釋時,自發性地去自我校正所彈奏出來的音色觸弦與情感,這對於建立起自己的音樂風格,應該是極其重要的。

    在理解了橫向操作的原則之後,我們又應該反過來開始探討一下『盒框式』和絃的深奧之處;而這次的曲目~我想,應該是『盒框式』和絃應用得最無可取代的範例了吧!

    曲目1-3 Kansas-Dust in the Wi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2DeNdF0KPA

    你應該很難相信這首在1977年出版、充滿了詩人式迷離情感的木吉他名曲,是來自於一個被Wiki定義為『Progressive Roc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gressive_rock) 的超厲害的實驗性搖滾樂團---雖然這種反差的特徵,在70、80年代的搖滾樂團專輯根本是一種慣例---的作品,而這首傑作的由來,本來就是該團吉他、鍵盤手Kerry Livgren的一個自我練習、手指預熱的小樂段,這也解釋了為何它會是『盒框式』和絃應用的極致。

    值得注意的是:

    1. 最為人稱道的前奏Riff完全集中在C調的第一把位,兩個主要的關係大小調和絃加上了延伸用音交錯組合,非常有效率地鍛鍊了左手四根手指的獨立性與運動協調性;在這裡要講究的是:C族群和絃更換到Am族群和絃(反之亦然)時,一定要將左手的指頭都離開指板,用最小的懸空間距調整好下一個和絃的指型,然後迅速地垂直按壓下去~這個細微的肌肉運動,很可能會影響你未來的整個吉他生涯---你可以花二十年來驗證看看喔。

    2. 同樣非常簡潔的A、B曲式中,再次地運用了根音上下行的模組;特別在短短的B段,出現了一個變化半音的F#根音,讓和絃色彩變化為D/F#,其後接上了G、進行到Am,再下行到Am/G,形成一個F#->G->A->G->F#~~~往返的低音線條,對我而言,這與『Blackbird』、『If』的很多運用,有著相近的思考。

    3. 在間奏的部份,我覺得應該是這三首曲子中最為考驗聽力的樂段,因為它同時具備了空弦持續、雙弦音程極為接近的只有吉他類樂器才有的特殊演奏聲響,以及同時有著類似『If』的寬廣音程、指型卻又有著極小音程變化所帶來的和絃顏色的變化(還記得我們在『If』裡說過的很有效率的和絃應用嗎?);所以,如果能逼迫自己抓出這個樂段所使用的和絃與把位,不單是耳朵的聽力會有顯著的進步,同時,應該會很讚嘆原來吉他是這麼神妙的樂器。

    4. 繼『If』我們很認真講究了無名指的觸弦之後,這首『Dust in the wind』在右手使用了標準的『三指法』,以拇指、食指與中指,在範圍很靠近的三條弦上,做快速的八分加十六分音符往復式撥動;而這首曲目的要領,是要將這三隻指頭的撥弦力度盡量控制在相當平均的範圍,而只讓最高音的旋律變化稍稍加強一點,我認為,在這兩首曲目的練習過程裡,應該很能訓練到機械式指撥的輕重緩急相關的力道控制。

    5. 以錄音製作的角度來說,曲中,用了兩把吉他彈奏相同的指法,分別放在相對的左邊與右邊,拉開了整個音樂場景的寬度;但~如果你也試著錄下兩把吉他,擺放在差不多的位置,應該會發現怎麼樣也做不出原曲的聲響效果。我到了近年、經過實驗才發現,原來這首曲子的方式是左邊彈了木吉他,而右邊是一把共鳴與收音都很棒的電吉他Clean tone,才有這種細緻的差別所創造的頻率的寬度。

    以上。

    另外有兩個心得想分享一下:

    因為這種『實驗性搖滾卻有著詩人的內在』的戲劇性,我很冒昧地在網路上搜尋了我覺得能做到『信、達、雅』的中文歌詞翻譯連結張貼;因為我覺得在『流行音樂市場』中,真要能達到『經典』的地位,其中的詞、曲、編、製與演唱等等元素,實在缺一不可;而這首在嬉皮風潮高峰1967年之後十年的內省文字,用一種憂鬱的眼神看著他們其實什麼也改變不了的社會,我覺得就搖滾樂與社會文化的連結來說,有著一種紀實的味道。

    http://www.music-cool.tw/2013/04/kansas-dust-in-wind.html

    我在高中後期非常喜歡這個樂團,他們曲風的多變、節奏的設計與配器的特殊,讓這個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團體有著很高的音樂辨識度;有趣的是,『Dust in the wind』雖然在民謠吉他音樂的領域有著極高的地位,但~還不是我個人覺得這個樂團的最佳作品。如果我只能在他們眾多作品中推薦一首來表述我對他們的喜愛,我會說:『Chasing Shado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5BVbcXBPw

    在這一首作品之後的三、四十年間,我沒有再聽過有任何一首作品,可以讓鋼琴與吉他的伴奏功能,能如此地高度融合;更不用說,這首曲子的旋律真是優美極了!而同樣有著醒世意涵的歌詞,其中歌者在破題所表述的身份(也許是一種隱喻),剛好與我想介紹的下一首曲子,有著相互貫連的巧合,如果加上一點兒不負責任的想像,我覺得這一首與下一首可以建構起來的故事,真是感人至深!

    當然,這就留到下一次再說了。

    因為這一首歌詞像是詩一般的、只可意會的語境,我想再貼一個音質略差、但附有歌詞的YouTube連結,讓我們在練琴的疲憊之後,可以稍解我們性靈層面的飢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eW6IZJbi0

    那麼,我們繼續指板上的探險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