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基本面的常用主要指標
這篇要提的是基本面的獲利能力指標
因為這邊會講到一點損益表的會計觀念進去
可能會比較複雜
但看久了應該還是能理解大概的原理
我會試著讓你們懂💪💪 在講這些之前先有一個基本概念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獲利能力分析
1. 資產報酬率(ROA)
淨利/資產
簡單來說就是每...
上一篇講到基本面的常用主要指標
這篇要提的是基本面的獲利能力指標
因為這邊會講到一點損益表的會計觀念進去
可能會比較複雜
但看久了應該還是能理解大概的原理
我會試著讓你們懂💪💪 在講這些之前先有一個基本概念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獲利能力分析
1. 資產報酬率(ROA)
淨利/資產
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塊錢資產所創造出來的獲利
所以當然越高越好
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增資(資產跟權益都增加)或是借錢投資(資產跟負債都增加)
兩種方式都會讓帳面上資產增加
此時如果沒有創造更多獲利會導致ROA下降
因此當一間資本較小的公司突然ROA大降
可是去觀察總獲利(分子)都沒有太大變化
就有可能是因為資產(分母)增加
2. 權益報酬率(ROE)
淨利/股東權益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為每一單位股東權益所創造的獲利
所以也是越高越好
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增資(權益跟資產都增加)
會讓帳面上股東權益(分母)增加
此時如果沒有創造更多獲利會導致ROE下降
因此當的公司突然ROE大降
可是去觀察總獲利(分子)都沒有太大變化
就可能是因為股東權益(分母)增加
3. 毛利率、營利率、稅後淨利率
毛利率=毛利/銷貨收入
營業利益率=營利/銷貨收入
淨利率=稅後淨利/銷貨收入
先解釋一下毛利、營利、淨利的差別
毛利是總共的銷貨收入扣掉產品本身的成本
但是商業模式不僅如此
還有店面的租金、水電費、員工薪資等很多的營業費用
所以當毛利扣掉營業費用才會是營利
營利再加上營業外收入減掉營業外支出才會是稅前淨利
營業外支出例如利息費用
它跟本身的經營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公司本身選擇的資金來源是來自負債而不是權益
所以需要付出利息費用
所以才把它歸類在營業外支出
稅前淨利再扣掉稅
就得出最後的稅後淨利
我用一間電腦零售公司簡單說明
電腦全部銷貨收入是100萬
電腦進貨的總成本是40萬
那麼總共的毛利就是100-40=60萬
毛利率就是60%
水電費、租金、員工薪資總共20萬
那麼營利就是毛利60萬減掉營業費用20萬
營利就剩40萬
所以營利率就是40%
加營業外收入減營業外支出再扣掉稅
假設剩10萬
那淨利率就是10%
所以如果觀察到一間公司毛利率沒有太大變動
可是營利率降低很多
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間公司控制營業費用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
但也有可能是增加研發費用
(尤其像台積電這種需要大量資本支出)
這時候研發費用增加其實是好事
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分析師非常看重台積電的每年資本支出
因為要投入研發取得先進製程技術的優勢
可以去翻我分析6643好樂迪那篇的第6點
是一個改善營業費用的正向例子
還是跟昨天一樣
這些都可以透過跟歷史或相同產業的公司比較
但是還是會因為很多因素而有不同
淡旺季、產業趨勢輪轉、經濟狀況等等
例如最近的被動元件調高售價
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
毛利率就會被拉高
不同的產業特性讓公司間的毛利率差別很大
1. 金融業本身的獲利絕大多數是來自放款利息收入
他們本身並不是以買賣賺取收入
所以金融業並沒有毛利率
也因為這樣金融業的負債比率都很高
因為對他們來說放款是負債
(下一篇文我會再解釋)
2. 台積電這種高科技產業的毛利率本身就非常高
3. 鴻海這種以代工為主的公司
因為本身就是以提供代工服務獲利
所以鴻海的毛利率都很低
當觀察不同產業的毛利率
如果差別很大並不一定是大問題
還是要靠經驗跟比較才能慢慢熟悉
其實這些並不一定是看財報才會用到
有時候看新聞或產業分析報告時
有些關鍵字如果你懂
都能讓你更深入去思考
以上就是基本面的獲利能力分析
這篇跟上一篇相較於下一篇是比較重要的
如果對你有幫助
可以收藏或幫我分享給朋友
朋友賭我一個月破不了2000😤😤
我就偏想證明給他看😐
拜託各位了🤣🤣🙏🙏
.
.
#基本面 #股票 #投資 #理財
銷貨成本營業成本差別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開書店的你,可以參考這篇「開店指南」
作者是 沒力史翠普yucaio
如何開一家書店 & 二手書店
文 / 沒力史翠普yucaio 古本屋女主人
書店跟二手書店同質性很高
從低階到高階有很多細微的差異
不過,就算對這個再有興趣,老話說在前--
書店真的不好做,要做要有熬個幾年的心理準備,開店其實真的很簡單,長期經營就非常非常難了。
一、書店
(泛指一般賣書的小型書店,加盟部分我不了解,請洽各大連鎖書店)
1.地點:一般小書店學區only
(獨立書店看狀況,除非在很多文青會特別來朝聖的區域,例如靠近某些特色咖啡館,不然胡亂開在神秘巷弄裡其實會等不到客人喔,地下室也不宜)
上班族雖然也會買書買文具,但因為下班之後整個區域就空蕩蕩了,學區作息較早,若跟住宅區混合,就可以開得晚一些喔。
一般個人租房子住是兩個月押金,但店家大多是三個月押金,一般來說店家很少只簽一年,大多都是三年五年,甚至有十年一簽的,長簽可以壓低租金,也可以讓自己不用煩惱房子租下去,裝潢下去,生意剛要起步卻不得不退租之類的問題。(另外其實店家是很不適合搬家的業種,稍微搬家一下,就算還是同一條路,生意都會掉很多,所以能拿到一個穩定的點是很重要的)
另外在選點部分也要注意,每一條路都有分陰面跟陽面,不是跟鬧鬼之類有關,而是買氣上的差別。
例如有些路大多人只走某一邊,這一邊的店家跟商業可能就比較發達,另一面可能就會略差一點,開店開在陽面讓客人順順的走進來也是很重要的喔。
而且每一條路都有基本的設定,通常都是早期聚落生成時就不知不覺定下來的。例如有些街道醫院診所特別多,有些街道飲食店特別多,有些則是中藥店或是其他流行產業比較多,靠近學校跟捷運站的點非常昂貴,但因為人潮夠多,其實開二樓也OK(不過招牌一定要超級明顯!!)或是一樓空間小一點,但二樓以上承租空間較多,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不是靠近學校或捷運就好,如果人家出了學校跟捷運,主要人潮卻不是往自己店的方向走,而是另一個方向,可能就沒有那麼適合開店喔。
另外,學區型書店開靠近補習班安親班還不錯
租金的部分跟水電部分是固定支出的成本,可以壓低就壓低,但是不可以因為要省水電費就把燈關得暗暗的,這樣沒人敢進去啊!!
2.裝潢:同租書店一樣,可以找木工訂做書櫃,可以用組合OA式的書櫃(例如IKEA,但要注意書櫃的隔板不要太寬或太薄,書裝久很容易凹陷) 陳列架展示櫃等等環河路都找得到,網路上也買得到二手的展示架與書櫃,有心要做,硬體成本能降低就降低,這是絕對有益無害的。
招牌很重要,但是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多比價幾家,就會找到便宜的,設計部分除非是刻意要做整體CI的設計(LOGO/招牌/名片/裝潢/周邊衍生),設計這些東西會花上一大筆,嚴格來說如果只是要開店真的不需要花那麼多,但是如果是要做比較有情調跟味道的小店,基本設計是很需要的。
如果沒經驗也沒有錢請設計,那就請把你知道的所有中大小型書店都逛一圈,看看人家怎麼陳列,店面怎麼設計,甚麼東西放靠近櫃台,甚麼東西需要鎖起來,動線與書的比例原則是甚麼(例如有些店漫畫輕小說特多,有些店幾乎沒有書,有些店幾乎沒有文具,都跟客層與當地的消費習慣息息相關。
不過因為太有設計感而空蕩蕩其實真的很不適合書店,因為客人可能遠遠看覺得沒生意或沒東西就不想進去,久而久之,生意要做起來難度也比較高,假使你的空間沒有特別的主題可以吸引消費者想逛,要吸引陌生客變成熟客,相對來說不容易。
3.商品種類:
*雜誌,各類書籍(按照書種可以跟當地大盤配合)
一般來說,除了自費出版的書籍之外,大多數的書都是沒辦法直接跟出版社拿的(出版社通常跟大盤都有簽約,不能擅自越過中盤給書出去),真的去拿了也不見得拿得到漂亮的折扣,一般中大盤給下來的價格大約也只有七折到八折,還曾聽過八五折的,進價八五折的書光是不賺一毛錢的賣也遠遠輸給小博,書種不比小博多,折扣不漂亮,其實很難靠賣書賺到啥大錢。
因為每一本都只有微薄利潤,還得支付房租人事成本等費用,雖然大部分的書都不需要買斷,退書還是可以退回中盤,不過來往的票據也不是小數字,要做就要有光是賣書賺不到足夠的錢的認知。畢竟開書店並不是開圖書館啊。
需要中盤資料,又問不到的話,可以翻開書後面的版權頁,打電話去總經銷問就可以問到當地配合的中盤窗口了喔。
*文具禮品:這算是書店的金雞母。不過學童多的地方失竊率也特別高,遭竊的損失也得算進成本中,這是最悲催的部分,除了基本筆,橡皮擦,立可白之外,筆記本與玩具還有杯子布偶等等等雜項是一定要的,光是這些就可以帶來薄利多銷的利潤,是一定要做的!!
另外也有一些店家除了文具本身之外,還進了很多小零嘴與39元均一類的大小商品,節慶時也要進跟節慶有關的禮品(例如聖誕節就是耶誕卡耶誕樹,萬聖節就是面具南瓜類,春節就是春聯跟掛飾之類的)
附帶一提最近幾年大人們迷起手帳與文具,也會成為文具部分的大戶。
(這篇文章是 2012 年 2 月 13 日寫的)
這也是有盤商固定在做的,一律以票據往來,依商家與合作項目不同也有不同的結帳付款日
*複合經營:油煙類的產品不是那麼適合,有些會結合彩卷行(只需要一個櫥窗的空間),有些會結合飲食,不過通常飲食店需要空間,書店也很需要空間,做內用很容易互相干擾,做外帶比較適合。
*額外開發的項目
1.寄售的手創商品&獨立出版的書
這個因為單價比較高,不見得是跑得動的商品,但絕對是增添門面光彩的東西,因為很容易跟一般平價文具撞到,所以一般來說都是獨立書店或是特色書店才會特別進。
一般來說視情況可與創作者談幾個月結一次或是買斷等等合作,商品種類主要有卡片,筆記本,明信片,筆記本,手工書衣....等,想開發新種類的話可以上網找或是去創意市集逛逛,當然也有人上淘寶買然後偽裝是創意商品的,不過製造方的簡體字可是騙不了人的。另外淘寶來的文具很多都是仿自韓國10X10品牌,其中有一些貓咪的品牌已經正式引進台灣,所以販售也可能會遇到品牌商檢舉等等問題。
2.特殊折扣書
例如69元書籍或是39元書籍,很容易可以在夜市看到
這種書大多都是倒店清出來的,也有出版社為了清庫存而丟出來,共同特徵是書的下面會被畫上紅色或藍色的一槓,書種以語言書與童書為大宗,還有一些沒聽過的小出版社的書,有很多因為一直壓在倉庫裡,書況還不錯,不過因為相關書籍同質性高,量大可以壓很便宜(但銷貨會很痛苦)
這類折扣書最常見的就是租下一個臨時店面辦書展,去這種地方批書大多都得透過介紹,如果真的找不到門路,就去跟臨時小書展或是夜市攤的老闆聊聊,混熟了要進貨就不難喔
3.DVD
同上 跳蚤市場可以逛逛,家樂福光南能買到的二手DVD上偶而會出現批發商的資料,試著查查看打去問或是到處問問,也許會得到答案 不過書店賣這個的比較少啦跳蚤市場會出現的攤商大多都是去切倒店貨,所以成本低,但是強片率也不高(因為都上網賣掉啦)
前期成本:
租金+押金+裝潢(確定租下開始裝潢前,請先去做一張紅布條,如果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弄完開幕,就打上XX書店即將在此為您服務(俗歸俗,很容易吸引過路客跟附近居民的注意喔,曝光度很高),裝潢得差不多,開始進貨上架時,就可以開始派報發傳單了,要做折扣就好好做(文具禮品誘因比書大)
店的營運成本:租金+水電費+進貨結帳費用+人事成本
人事成本部分,其實就算是名牌書店的起薪也不會很高,一般最好的是兩萬出頭,普通的是兩萬以下,也可以直接請時薪工讀生(雖然政府規定現在起薪不能低於150/一小時 之類的,但還是有低於這個數字的) 不過有一兩個正職或老闆本尊坐鎮其實是比較好的喔。
人事成本或是店租成本最好不超過總收入的一半(一般來說大概都是各佔三成),不過很多店其實人事就會吃掉一半的錢,也會形成一定程度的營運壓力喔。
宣傳:
1.開店前的紅布條,開店時的DM宣傳或是宣傳車
2.網路宣傳:其實效果沒那麼好,就算做了粉絲團也不見得衝得到粉絲,衝到粉絲量也不等於會來買的人,比例大概是一百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個粉絲裡面可能只有一個會來消費,網路上的知名度不等於實際的獲益,這點請千萬要注意。書店真正依賴的是附近需要的客人,反而不是靠網路客人,不過網拍或商店街可以加減做,至少可以讓有些客人到店來取,不過網拍客人追低價或少見商品也是很正常的,有時也會遇到殺價(反而進店的客人比較不會殺)
至於二手書店部分,大致上跟前面書店寫的差不多,每一家書店定位都不一樣,實際上販售的書種與內容也會有差別
有些二手書店會很努力辦活動試圖增加人潮,或創造一種很有sense的FU,但其實很多人來這邊辦活動都是衝著免場租(想想誠品可怕的場租價格,令人不寒而慄啊) 的確可以帶來一些人潮,但人潮不等於購書的錢潮,反而可能因為塞滿活動而讓客人不願意走進來(會直接掉頭就走)
二手書店的成本結構跟一般書店比較不一樣,書的來源也不一樣。
通常二手書店的來源有幾種:
1.到府收書:最好有壯丁可以扛書,或是有車可以接送,沒有配合的貨車也可以找計程車幫忙(不過要先溝通清楚,有些計程車司機非常惜車,並不會接這種case) 到府收書分成現場估價完畢結現金然後再把書搬走,也有先讓書店扛回去再精算書價匯給客人(或是店取現金)
2.店內收書:數量會比到府收書少,店家需要已經累積一陣子,才會有客人知道可以拿來賣,而且因為大多數人都很怕麻煩,所以就算真的拎出來數量也頂多幾十本,很難收到大批的,不過有時會撿到好貨喔XD 風險是,有客人會把從新書店偷來的書拿來二手書店換現金,曾有人當場被尾隨而來的新書店店員抓到。
3.神秘恐怖箱:由客人主動寄出,二手書店估價完回報,但是會收到很微妙的東西,例如整箱佛書或是不知道是甚麼東西的書,也有整箱都是泡水書之類的可怕事件
4.資源回收場:全台資源回收場大概都有主要配合的二手書店了,一般全新的二手書店想要搶這條線基本上是搶不到的。而且剛開始接觸時為了要能夠拿到好書,常常得吞下一些根本不能賣的書,一般來說,書況最不好的就是資源回收場,但成本的確也是最低的
5.店家批書:熟識的同業或是其他地區的書店,有些朋友剛開店時因為缺乏單一書種,會去找同業下整櫃的某類書,扛回去自己店裡充場面,通常同業夠熟是可以拿到折扣,但是折扣也不算很多,也算是開業成本之一。
6.超商收書:目前分成兩大系統,小單位的經營人是沒辦法搶大餅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跟人結盟。
7.切書:回頭書,折扣書,跟出版社買庫存書,跟同業一起瓜分歇業二手書店的書之類的(一起去把整家店的書吃下來,不過切書這個機率不高,而且常常好書都沒了)
估價方式:
1.秤斤
2.略估
3.一本一本估
秤斤不用說,就是論斤的,常見於很小很老的二手書店,略估的話有時是先分類,然後一堆一堆算,例如一整堆書因為都是無效書所以整堆只算50元之類的。一本一本估的話....
基本上因為現在不只賣書激烈,連收書都很競爭,許多大大小小老店新店都會遇到收不到書的問題。一來是因為讀書人口有限,二來是因為年輕朋友可能就直接丟網拍賣了(或是讀冊生活也很認真在投入賣二手書的這塊市場)所以當一本二百多元的書賣給二手書店可能只有二十元,自己上網拍賣至少還能賺到錢的狀況下,二手書店要收到書也就更加困難。
前幾年炒起的絕版書熱潮,讓少數某些書的價格飆得非常高,這是拜網拍所賜,但凡是越流行,越會退流行,凡是珍本炒高價,也會遇到一個瓶頸,當一本書很少人知道,他又很有價值時,當然可以炒到高價,但願意花高價去買的有幾個人(中間還有一些是買回去再創新高價的大陸珍本書商)珍本並不是孤本,當市場出現第二本第三本,當少數知道的人都已經持有時,還有誰會買?這個經驗與知識是否能夠傳承?還是仍然只有幾個人知道?
珍本書的確是可以賣到比較高的利潤,常聽說有人買了一本書可能是20~200元,但是賣了三五千,也聽說過有人高價買了,但出脫不了,最後還是只能壓在書架上,(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被書套牢了) 而且珍本書比例其實不高,一本賺三千不等於本本賺三千,這兩個之間差距是非常大的。
真正支撐起一家店的,恐怕還是基本類的書籍。
一般來說,由於珍本熱的關係,許多二手書店主攻的是文史哲乃至社會學類的書籍,但文史哲或社會學最容易面臨到的問題是買的人少,一般實用生活類的書籍雖然跑得動,但會有時效性的問題,有陣子翻譯小說火紅,翻譯小說也賣得很不錯,但是過了熱潮書還是會停下來。各種書種都會有他的旺盛期跟停滯期,也都會有賣得好跟賣不掉的時候
當一家書店的書架上停著你上一次跟上上上一次都曾看到的書時,多少就會覺得此店生意不好&沒新書
其實我常覺得人好奇妙,當家裡只有一兩百本書時會覺得書好多,每一本新書都很新奇,但當二手書店裡面有幾萬本書時,我們在搜尋是找自己想要的書,凡是找不到或是自己想要的書種書很少甚至是沒書就會覺得這家店書好少 但也許老闆昨天才剛進了幾百本書,只是小河入大海,魚是沒感覺的(挖鼻
二手書店另外一個瓶頸是,收書收不到想要的書
通常二手書店的票房毒藥是:
幾百年前的商業書&健康書籍,幾百年前的寫真集(字畫跟畫冊有時候可以賣出漂亮的價格,但明星寫真或漫畫畫冊就.....)
多年前紅翻天的大書,人手一本那種(例如達文西密碼,例如哈利波特,例如超級成功學之類的東西)
零散的漫畫跟言情小說翻譯小說(很難賣掉,因為買家會很要求書況,可這種書書況通常最不穩定
佛教書籍,善書等等(客人還會振振有詞說對啊這是文學書)
在二手書店跑最好的書應該算是新書,新書越多客人越嗨,生意也就會越好
不過新書並不好收,書況好的書也是,畢竟二手書店並不是新書店,要有新書除了書店想辦法去壓低自己利潤拿之外,就是等客人丟出來賣,可剛花幾張鈔票買新書的客人要用幾十元把書賣出來是很難的。
成本結構方面,也是房租水電(其實還有稅金,我剛剛好像都沒提到稅金。月營收平均二十萬以下可以辦免開發票,也可以只登記行號免登記成公司喔,一樣有統一編號章,一樣要繳營業稅,只是不需要開發票,但沒發票對於需要報帳的公司型客戶來說就有點不方便了)以及人事成本跟進書成本
雖然一本書進價成本可能才三十元不到(約一折,有些店家收新書會給到二折,不過一般都是一折或一折以下),平均可賣書原價的三折到五折(超過六折大家就不太想買了,除非有會員卡再打個八五折之類的)看起來好像很賺,而且比新書店還賺對不對
但其實人事成本房租稅金跟進書成本,以及最驚人也最可怕的庫存成本,都得在這大約只有三折的空間裡轉出來。
收不到書怕沒生意,收到書怕賣不掉,大概就是二手書店真正的瓶頸所在吧
其實開一家店真的不難,營運過程中大大小小的磨難才是經營的真正考驗。
當然每一個想開店的人都想說自己應該會很順利就賺到多少多少,沒人會一開始就唱衰自己說自己會賠慘的,不過知道了最糟的狀況,開店前先試著全盤了解,包含也應該準備好一定程度的周轉金,避免自己常常跑三點半或發不出薪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喔!
目前有一些店已經開始做一些複合的嘗試,例如靠餐點賺錢,書當搭配,或是做外帶吧台,或是在角落做一個咖啡館,限制要結帳書籍才能帶進去之類的,也有試著辦展辦活動的,不過辦展辦活動嚴格來說效益不大(只是老闆似乎會比較有面子)因為來參加活動的人只會把書店場地當成是一個場地,並不會很認真當成是書店,活動結束大多數人也就只會匆匆離開,會留下來逛店順便結帳的也很少,所以啊~人潮啊人潮,多少老闆希望這些一個個人頭都可以變成白花花的鈔票
有志要跳入書店坑的朋友們,請多多加油啊
好的地點絕對可以創造很棒的營業水準,新舊書混賣或是盡可能創造各種銷售的可能也是存活下去的方法之一,開店當老闆,虛榮一定會有,只是那個虛榮可能只夠人撐個半年一年的,過後每一天都要面對數字跟現實的問題,很多人開了店之後都會發現原來苦熬的時間比賺錢的時候多太多了,但一直到處抱怨也不是辦法(也會嚇跑客人)還是要多多想辦法讓店賺賺賺發發發啊
加油囉 ^^
以上 XD
銷貨成本營業成本差別 在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分鐘學財務報表:毛利率(Profit margin)》
APPLE是世界上價值最高的品牌,
但品牌價值這東西非常抽象,要怎麼看出來呢?
「毛利率」(Profit margin),
就有看出品牌價值的能力!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x 100%
比方說,一杯咖啡賣150元,扣除掉成本90元,
毛利率 = (150 - 90)/150 = 40%!
當毛利率越高,代表企業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越高。
附加價值可能來自許多地方,
品牌價值、技術專利、獨佔、地域性等等。
當企業有足夠的附加價值,
不用投入更多成本,就能為股東帶來更多超額利潤,
也容易延續公司的競爭優勢,
以及維持或提升在產業中地的地位。
但毛利率多少算高?
40%算高嗎? 或20%算低嗎?
判斷毛利率的高低,
一種是和企業自己過去比較,
如果比過去高,或是出現毛利率成長的趨勢,
代表企業本身產品的附加價值不斷在提升。
另一種則是和同產業的企業做比較,
但這比較難,很少有公司產品是一模一樣的,
它還包含了規模、產品差異、公司競爭策略等因素。
除了相對高低以外,
觀察毛利率數字時,另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
「毛利的趨勢」
當毛利率呈現成長趨勢 或 衰退趨勢時,
很有可能代表該企業的產品出現了
例如:HTC宏達電(2498)的毛利率趨勢,
http://www.cmoney.tw/finance/f00043.aspx?m=3&s=2498&o=3
從走勢圖中毛利率從2007年的37.92%逐年下降,
2010年以前仍維持在30%以上,
但到2013年僅剩下20.7%,2年衰退將近10%,
股價則是2011年才見到高點,
從這幾年的小米機,到華碩 zenfone,
不難發現智慧手機產品利潤衰退的跡象。
-\-\-
附帶一提,
觀察毛利率,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就是「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毛利率會有根本的差異,
計算毛利率時所扣除的銷售成本,
僅只是進貨成本,它並未包含管理及銷售所需的費用,
因此毛利率的差別源自這兩個產業計算成本的方式不同。
服務業有非常高的毛利率,
例如餐飲業(ex:王品集團2727、晶華酒店2707),
毛利率動輒30~50%起跳,
但獲利要複製擴大並不容易,
當服務要擴大,通常也伴隨著人事成本增加。
製造業則剛好相反,
工業革命以後,毛利率降低往往多於上升,
許多製造業毛利率落在5~20%之間,甚至更低,
例如鴻海 2317 ,在2013年的毛利率6.44%,
也就是每100元營業額,可能只能賺進6.44元,
只有如品牌價值、獨特技術或獨佔優勢這類護城河,
長期而言能保護企業的毛利率。
但製造業的優點就是它可以大量複製,
即使100元只賺5元,但營業額夠高,獲利依然可觀。
透過固定成本的投入,產量上的提升較容易,
當銷貨量大,企業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也會變強,
更容易改善成本與效率,進而提高獲利。
-\-\-
你覺得,製造業和服務業,哪一種比較有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