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銀髮認知活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銀髮認知活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銀髮認知活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銀髮認知活動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愛長照,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娃娃治療」目前還不是一項正式的治療方式,但中度、重度失智症長輩抱著擬真娃娃,因認知混淆,會認為這是真的孩子,透過照料娃娃的生活起居,彷彿讓長輩回到往昔打理家務、照顧小孩的記憶中,心靈獲得寄託。 國外文獻顯示娃娃治療對男女長輩皆適用,但觀察發現在台灣卻只對女性較有效果。 https://ww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5的網紅Coach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運動節奏 #居家防疫 #停課不停學 #體育課好好玩 #協調性挑戰 2015年由 津田幸保 教授於日本創立運動節奏訓練協會 Sports Training Association of Rhythm STAR 運動節奏訓練可以活化腦部發展、協助運動員減少運動傷害、一邊動腦一邊訓練。配合大眾可以調整...

銀髮認知活動 在 Nia?‍⬛女教練|健身|壺鈴|台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2:07:59

90%的人有過肩膀不適的經驗。但大多數的人都忽略這個疼痛,甚至是透過減少活動角度而避開疼痛。 之前也接觸過銀髮族學員,直接把肩膀疼痛歸在自己老了所以會痛🥲 而肩胛帶的失能與疼痛不能以單一面向去思考。而是要3D面向去評估哪一面向出狀況。 💡在肩胛帶的檢測由以下概念 🔸運動能力-動作組成、肌肉都有作用...

銀髮認知活動 在 健身查德|私人教練銷售攻略 |教練成功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8:19:49

銀髮族訓練是未來的商機,但你賺的到嗎? 「銀髮族訓練是未來的商機還是危機?」 我相信你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 「未來肌少症是趨勢,我們要學會照顧銀髮族的身體。」 「未來高齡化是趨勢,學會銀髮族訓練提前為未來布局。」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查德認為銀髮族不是趨勢,但你先別急著反...

銀髮認知活動 在 Nia?‍⬛女教練|健身|壺鈴|台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2:43:52

「活到老,動到老」 ⏳長照🔜長訓🏋🏻‍♀️ 50歲之後細胞開始老化,而老化是每個人必經之路。除了外表的老化外,大腦🧠也跟著變老。 然後年齡的定義有以下區分: 🔺生物年齡-出生後所歷經的時間 🔺功能年齡-身體在一階段可完成的活動 🔺心理年齡-自己覺得自己幾歲 🔺社會年齡-他人覺得你幾歲 而這當中最重要...

  • 銀髮認知活動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4:05:42
    有 375 人按讚

    🥰「娃娃治療」目前還不是一項正式的治療方式,但中度、重度失智症長輩抱著擬真娃娃,因認知混淆,會認為這是真的孩子,透過照料娃娃的生活起居,彷彿讓長輩回到往昔打理家務、照顧小孩的記憶中,心靈獲得寄託。

    國外文獻顯示娃娃治療對男女長輩皆適用,但觀察發現在台灣卻只對女性較有效果。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984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

  • 銀髮認知活動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1 07:30:00
    有 88 人按讚

    黃春明:【能活就要動,別想著自己老,年齡不是包袱】―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及十大運動原則
     
    英國伯明翰大學與倫敦國王學院合作研究,發現有單車運動習慣的長者,肌肉質量與力量沒有流失,不只比同齡沒有運動的長者好,免疫系統的功能更不比年輕人差。而保持運動習慣也有助維持免疫系統T細胞的數量[1]。
      
    ■黃春明:「能活就要動,別想著自己老,年齡不是包袱」
    高齡86歲的黃春明為台灣當代重要作家,2014年罹患淋巴癌,化療後,體重從72公斤掉到53公斤,體力也不如從前。但黃春明仍愛說故事,還想著若有餘力活化閒置空間,他期盼邀請老人與孩子混齡生活。講故事、教方言,也可以烹煮拿手美食與孩子一同享用,小朋友受到溫馨照顧,老人也因為看到孩子的活潑而忘卻年老[2]。
      
    『禮運大同篇』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在一千多年後過去的現在,靠著社會福利制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皆有所養』;因為進步的醫療,使得『廢疾者,皆有所養』;而不論是幼兒或是老人,多多少少都因為進步的社會福利制度而有所獲利;進步國家的人們更因為先進的醫療體系而逐漸進入了高齡化社會。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內政部在2018年4月10日宣布,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2018年3月底達到14.05%,也就是說,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65歲人口占比超過20%[3] [4]。
      
    ■老年人的十大運動原則
    運動有強身健體、瘦身減肥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或減緩許多慢性疾病和失智症的發生。
      
    雖然部分的老年人行動緩慢,但若因此不願意,或是覺得不能運動,那可是不對的喔!只要遵守相關原則,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它是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效用的。
      
    由於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尤其是年輕時期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除了要避免激烈的運動外,在選擇運動項目前,可以先請教醫師的建議,並且記得運動前請參考以下建議:
    1. 依個人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類型。
    2. 運動環境的選擇以安全為原則,以免發生危險。
    3. 穿著寬鬆的衣服及大小合適的運動鞋。
    4. 運動前先做充分的暖身運動 。
    5. 運動量的增加,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6. 運動時要注意身體與心理的感受是否舒適愉悅。
    7. 把運動融入生活當中,隨時隨處都可以運動。
    8. 運動時避免憋氣或太過用力。
    9. 運動後要盡快把汗擦乾,並注意補充水份。
    10. 運動要持之以恆才有成效!
      
    ■銀髮族常見的疾病與運動建議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溫和、不激烈為原則
    例如散步、體操、騎固定式腳踏車,以及太極拳、外丹功、香功等,都是相當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項目。 以每星期至少三次,每次以不超過三十分鐘為原則。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老年人
    在醫師的許可下,可以從事如散步、慢走、外丹功、太極拳、桌球、羽球等運動。
      
    ▶而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
    有散步、慢跑、舞蹈、太極拳、外丹功、羽毛球、乒乓球、腳踏車、柔軟體操、爬樓梯、提腳跟、彎膝、甩腿、墊腳尖等[5]。
      
    ■運動的好處
    ▶生理效益
    (一)心肺耐力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最大攝氧量10-20﹪,改善血液循環,減緩心肌老化速度,如:可以走的比較快、比較遠、比較不會喘等。
      
    (二)肌力、肌耐力
    肌力訓練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質的生成,減少流失,增加肌肉纖維的直徑及強度。肌力及肌耐力的維持及改善有助於老年人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性。
      
    (三)柔軟度
    活動關節面及伸展周圍的軟組織,可以預防關節的僵硬並增加關節活動度。
      
    (四)身體組成
    低強度長時間(5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幫助燃燒脂肪,減少體脂肪百分比;肌力訓練則可以增加肌肉量,這兩者對於老年人之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及總能量消耗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效益
    (一)舒壓助眠
    運動可以放鬆心情,減低不安及焦慮感,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二)改善心智狀況
    老年人會有記憶力、認知能力的退化,運動可以增加大腦血流量,改善記憶力及認知能力[6]。
      
    ■黃春明被問及是否曾擔心老、有一天走不動該怎麼辦
    黃春明想起他的爺爺,腦海中那一幕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爺爺曾經在聊天時說過「老了,懶得動了」,結果三個月後的某一天他突然不動了、身體往前倒在黃春明的懷裡,過世了。
      
    這個景象讓黃春明深深相信,能活就要動,特別在罹癌、挺過6次化療後,他囑咐自己每天晚上10點左右到河濱公園走兩圈,有時會走三圈。他說,運動途中跟鄰居與他們的貓狗打打招呼、有時停下來扶著牆賞月,都是美好的事情。
      
    黃春明認為,不分年齡,每個人都是有生命力的活體,因此沒有必要一直想著自己好老、自己會不會是負擔,「身體已經老化虛弱了還煩惱這個、煩惱那個,煩惱都把你煩死了」,「只要能做一點正面的事情,就不是包袱了」。
      
    現在的他盡量找事情做,或寫東西,或將喜歡的文本重新拿出來溫故知新,評估體力可勝任的演講就出席。他想睡就睡,晚上睡不著就讀書寫作,享受夜半的孤獨、寧靜、專注,以及河濱公園傳來的天籟。
      
    不過,這還未達他最理想的老後生活。黃春明喜愛講故事,他也認為,許多閒置老屋值得活化運用,可以組織老人社群,讓長者進駐空間,再邀請孩子前來活動,雙方互相學習,促成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長[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明報副刊 - 明報健康網)「研究:恒常運動維持T細胞數量」:https://bit.ly/3lYnHbA
      
    ∎[2]
    (udn.com 聯合新聞網)「能活就要動 黃春明仍想說故事給孩子聽」:https://bit.ly/3rESR9n
      
    ∎[3]
    (華人熟齡生活產業發展協會-https://bit.ly/3cAm9Sh)「所謂,老有所終」:https://bit.ly/3m1bW4n
      
    ∎[4]
    (國發會)最新「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https://bit.ly/31yGJM9
      
    ∎[5]
    (愛長照)【要活就要動!】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及十大運動原則:https://bit.ly/2QNOlsg
      
    ∎[6]
    教育部體育署- I運動 「為銀髮族階段保持健康」:https://bit.ly/39q9jUB
      
    ➤➤照片
    ∎[1]
    四大長者強身運動
      
    ∎「為自己度身訂造運動計劃」- 長者及護老者適用:https://bit.ly/3dm22Gi
    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每周應完成至少150分鐘;以每天運動30分鐘為例,每周就要做至少5天,而每天的運動可以一節完成或以幾節不少於10分鐘的短節來累積。若體能許可的話,世界衞生組織亦建議長者可循序漸進地將每周的運動累積至300分鐘以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強化肌肉運動:每周應隔天做2-3天,並且包括8-10組主要的大肌肉。伸展運動:每周2節或以上,每節不少於10分鐘。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者 #高齡化 #老齡化 #運動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銀髮認知活動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5 20:30:01
    有 70 人按讚

    《慢老》

    由於最近不斷負責銀髮族課程的培訓, 當然對於老化的資訊以及文獻也找了不少. 目前我們對於老化的問題似乎僅僅集中在肌少症上面, 對於其他的方面關注不足. 偏偏老化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 過度簡單化之後, 倒楣的只是來上課的會員們...

    而面對這些銀髮族的會員是解決他們已經面臨的一些狀況, 那麼我們要如何防患未然, 在年輕時就開始避免一切可能導致衰老的因素呢?

    全書將老化分成了六大部分:

    1. 運動
    現代人超級缺乏運動, 運動不足, 肌力下降, 神經連結的反應退化, 關節活動度喪失, 結果就是失去自主功能性, 容易跌倒, 進而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
    而對於現代人而言, 要強化下肢力量, 最理想的當然是肌力訓練, 但是對於大多數一般人而言, 只要從椅子上站起來, 任何形式的活動都有效, 只要保持經常性的身體活動, 肌肉量的流失就可以大幅度的抑制.
    而假如已經有經常性身體活動的族群而言, 下一步將是提升運動的強度!

    2. 飲食
    首先是體重, 肥胖當然是影響一切慢性病的根源, 但是假如超過了六十歲的人, 則不應該為了身體外型而減肥, 因為不健全的節食以及營養不足更容易導致肌肉量的加速流失. 同時, 年長者應該要重新燃起對於食物的熱情!
    老年人因為味覺退化, 所以大多食量變少, 進而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 而孤食, 會更讓每一口飯都變得更不健康!
    據統計,獨居老人有超過50%有憂鬱症. 所以想要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就是找朋友一起吃飯! 人類本來就是群體的動物, 社會支持能夠成為最理想的調味品.

    3. 睡眠
    睡眠時數不夠, 睡眠品質不好是老化的最大殺手! 睡不好的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的機率, 導致肥胖, 甚至加速失智症的發生. 年輕人總覺得身強體壯, 常常熬夜不睡, 或是睡眠時間不固定.
    殊不知這些壞習慣長期下來,反而會對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諷刺的是, 很多人白天瘋狂運動, 晚上死撐不睡, 卻還覺得自己很健康...).
    因此, 假如淺眠, 易醒, 以及多夢, 就要及早檢討睡眠衛生的習慣, 特別是老年人, 更需要足夠的睡眠維持身體機能. (教練們常常大談會員的訓練該如何規劃, 卻忽略了假如睡眠沒有跟上, 有可能會毀掉在健身房內的一切心血!)

    4. 防病
    很多疾病必須在它還沒形成之前就加以抑制, 不然一等到發病, 治療與服藥都有可能是一掉沒有回頭機會的不歸路. 因此在口腔, 食道, 認知(記憶), 甚至到血糖血脂, 都必須要時時監控.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更重要的是定期的健康檢查

    5. 生活
    現代人一天有九成的時間待在室內, 缺乏日照, 過度空調, 運動不足以至於更加容易產生肥胖, 呼吸道問題, 睡眠失調, 以及老年失智. 所以, 養成每一天到戶外活動一下, 流流汗, 接觸自然光, 降低家裡的過敏原(監控濕度, 減少塵蟎, 或是油煙).
    在家(特別是睡前)降低所有3C產品的使用時間. 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嗜好, 可以轉移壓力, 延展生活觸角

    6. 情緒
    「端粒」是DNA的保護套, 端粒越短, 細胞越老化, 我們已知的所有不良習慣(熬夜, 抽菸, 喝酒, 壓力),都會加速端粒的短縮, 而在「端粒效應」
    這一本書裡面更提到了, 負面的情緒也會加速端粒的退化, 個性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心臟病發生的機率要低30%!
    據調查, 樂觀的人較少抽菸, 社交生活更為活躍, 體型也可以維持的較好. 學習情緒管理, 練習以不同的角度解讀壓力, 並利用運動, 呼吸, 以及冥想之類來追求正念

    老化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所引起的相關問題非常多, 所以我們對於年長者絕對不會有單純一種解決方案, 需要多方面來思考與面對.

    而另一方面, 對於我們自身而言, 絕對不能等到老了以後才來面對老化的問題, 而是從現在就開始努力, 才不會讓歲月留下任何的痕跡!

  • 銀髮認知活動 在 Coach佑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24 18:45:52

    #運動節奏 #居家防疫 #停課不停學 #體育課好好玩 #協調性挑戰

    2015年由 津田幸保 教授於日本創立運動節奏訓練協會
    Sports Training Association of Rhythm
    STAR 運動節奏訓練可以活化腦部發展、協助運動員減少運動傷害、一邊動腦一邊訓練。配合大眾可以調整各種不同難度,適合所有族群來玩唷!

    甚至現在還有運動節奏踏步(銀髮族與身心障礙)
    來自日本的STAR運動節奏踏步,是唯一利用節奏訓練,及充滿樂趣的方式來幫助銀髮族,
    一邊動腦,一邊運動,一邊聽音樂,一邊學習動作及記憶重複的動作,促進大腦連結。
    由於大腦的活動量是非常可觀,可以用來防止認知和身體衰退,極大地促進銀髮族的健康。

    有興趣瞭解STAR運動節奏訓練的人歡迎留言讓我知道,或是點讚我的粉絲專頁詢問唷!

    Coach佑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krawyo

    台灣運動節奏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sports.rhythm.training.taiwan.hongkong.macau

  • 銀髮認知活動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15 19:30:44

    【#好人好事】一樽平平無奇的蒜香醬,背後蘊藏一個動人的故事。

    阿浵的嫲嫲淑英患有中度認知障礙。三年前,爺爺過身,當時22歲的他,沒有全職上班,肩負起照顧嫲嫲的責任。當時,他們排不到長者日間中心,又不合資格申請資助院舍,最年輕的照顧者,天天為嫲嫲的前路徬徨。

    近年,阿浵更努力為她安排活動動腦筋及雙手,剝蒜頭便是其中之一。他將嫲嫲剝的蒜頭,結合大埔林村的菜脯、鹽田梓海鹽、辣椒醬、豆豉等等,在食品加工場製作成蒜香醬,然後在書店或市集義賣,引起大家的關注。

    所做的種種,不為自己,是想激發社會對長者友善社區的想像、對照顧者的政策支援。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 銀髮認知活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29 19:00:05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3"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叫做「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是在於你所專注的事。」這一句話乍聽之下,有一點心靈雞湯的味道喔。

    通常我對這種說法,都不會太在意;只是呢,這句話卻是我少數感覺起來,很像是心靈雞湯,但是我個人會奉為圭臬的。

    今天呢,我就從一個心理學家,勞拉卡爾.史丹森。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做一個長期的調查裡,來跟你分享這個觀念。

    或許在你聽完之後,你會跟我一樣,發現這句話其實並不是雞湯,應該要把它變成是「座右銘」。

    勞拉勞拉卡爾.史丹森呢,他常年專注在「老年人」的心理狀態。

    在他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喔,其實人不可避免的,都要面對很多老化的狀態;不管是「心智能力」的衰退,更重要的一點是,「身體能力」的衰退。

    那在一般直覺上的認知,都會覺得老化的過程,它其實會必然影響到,除了身心功能之外,它也會影響到這些老年人,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對於「快樂」的感知。

    但是呢,越研究越發現喔,這裡面是有矛盾的。它的矛盾就在於,其實有很多老年人,在他變老的過程當中,他對「快樂感知」恰巧是相反的。

    他隨著年紀越大,他越覺得自己更年輕、更有力氣,身體更健康。那關於這一點發現,就引起了卡爾.史丹森的好奇。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年紀越大,身心功能越差;但是他們主觀的「快樂感知」和「快樂詮釋」,卻朝向更正面、更快樂的部分?

    他發現啊,這些「銀髮族」會更常、也更全面的,在自己的內心跟外在世界,去創造能夠提振自己情緒的經驗。

    相對於年輕人,老年人更常想起自己的正面回憶,產生愉快的念頭,尋求並保存看了會開心的訊息;搜尋並且注意那些快樂的臉部表情,而且把注意力放在消費性產品的優點上。

    但是卡爾.史丹森也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這樣子;因為如果他說,所有的「銀髮族」都是這樣的話,它顯然不符合我們平常的經驗。

    他所關注的是,其實有一部分,或許你也可能認識過這樣的「銀髮族」,他們真的是越老越開心。

    不可否認他們的身心機能,在客觀上是衰退的,但是他們主觀的感知,在情緒層面卻是越來越開心、越來越圓滿的。

    進一步的研究就發現,這些「銀髮族」為什麼越活越回春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他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會讓他們感覺到開心,跟正面的事情上。

    其實你可能會認識,有些越老越開心的長者;你會發現,他們非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他們會善於找到對方,並且鎖定正面因素的人,表現出最大程度的情緒提升。

    而技巧比較差的人,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擺脫生活裡面的磨難,他們的情緒,會隨著年齡而變得日益低落。

    所以呢,你可能會認識有些老人家,愛發脾氣又尖酸刻薄,那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注意力,放在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上。

    可是,那些會把注意力放在正面事物,把負面事物拋諸腦後的人;卡爾.史丹森他就講過,一個他親自做研究訪談的例子。

    他訪問了一個住在安養院的姐妹。那個時候呢,他就問對方,怎麼樣去應用各種生命當中的磨難,跟負面事件。比如說像生病,還有呢自己身旁,一直有親友過世。

    結果呢,這一對快樂的姐妹花,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他們說:「喔~我根本沒有時間擔心那種事情。」

    在當下卡爾.史丹森他聽了有一點迷惑,因為退休人士並不用工作,也不用操持家務,也沒有照顧家庭的責任;照理來說,他們唯一有的就是「時間」。

    結果呢,他就進一步體會到,其實這一對姐妹花喔,他們說「沒有時間擔心那種事」。

    「時間」對於這些老年人他們的定義,可能已經不是在於,他每天能夠支配的時間;而這裡所謂的「時間」,是指他們的餘生。

    年紀大的人,其實都不可避免的,要去面對到自己「餘生有限」這樣的概念。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時間,也就是「餘生」啊,耗費在那些不快樂的事情,在他們認為這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回到你我,我們可能都還沒有邁入老年。但是呢,不妨透過今天的分享,你想像一下,自己已經「餘生有限」。

    或者是極端一點,你想像自己的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或者是最後一個禮拜,或者是最後一個月。請問一下,你會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什麼事情上呢?

    回頭想想那句話,「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是在於你所專注的事。」你說它是雞湯,還是應該要把它當成是「座右銘」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呢,你覺得自己的餘生,放在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裡,而其中有一個部分,就是想要「好好的寫作」。

    你並不是想要成為一個作家,而是想要透過文字的表達,留下一些值得自己跟別人紀念的事物;那麼【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會非常的適合你。

    我們要帶給你的,並不是要去寫那些套路式的文字;我們透過【寫作小學堂】會陪伴你,瞭解到文字的本質。其實「寫作」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思考的訓練。

    當你能夠回歸到本質的時候,不管你要不要成為作家,我相信這都是能夠伴隨你,人生活得更好、活得更圓滿的一個必要能力。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