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銀行副總經理薪水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銀行副總經理薪水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銀行副總經理薪水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寶可孟的理財記事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來開一戶Richart吧】新鮮人理財從養大荷包開始 善用「銅板投資、定期定額」存第一桶金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今年受疫情影響,職場新鮮人面對就業市場、經濟環境更嚴苛的挑戰,剛畢業的小資年輕族群學習理財、有計畫的財務分配更為重要。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包國儀建議,先從掌握自己的收支狀況開始學...
銀行副總經理薪水 在 寶可孟的理財記事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開一戶Richart吧】新鮮人理財從養大荷包開始 善用「銅板投資、定期定額」存第一桶金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今年受疫情影響,職場新鮮人面對就業市場、經濟環境更嚴苛的挑戰,剛畢業的小資年輕族群學習理財、有計畫的財務分配更為重要。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包國儀建議,先從掌握自己的收支狀況開始學習理財,搭配銅板投資、自選組合等基金產品,逐步累積薪資以外的財富。
https://bit.ly/34JtPOe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Richart是台灣最早推出的數位帳戶,也是市佔率最高的產品。如果你是社會新鮮人,正想要找一個好用的帳戶,不妨可以考慮一下這個帳戶;當有正式的薪水時,可再考慮申請@GOGO卡跟FlyGO卡,2020年下半年也很威的兩張卡,超商刷卡也有回饋真的好用!
✅開一戶台新Richart👉https://lihi.cc/UOF6x
✅台新@GOGO卡用卡秘技👉https://bit.ly/3gqY0MY
銀行副總經理薪水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海外網:民視股東會前 田再庭董事長等呼籲股東票投台派
獨家:民視股東會將召開......高層放話「郭倍宏害民視淪政黨工具」 挺郭派發文反擊了!
呷新聞 2020年4月24日
民視去年高層人士大震盪,時任董座郭倍宏遭撤換,原總經理王明玉4月開始接掌民視,並在隨後幾個月中,將公司內部郭倍宏時期任命的人馬通通開除。今年5月民視又將召開股東會,傳出挺郭派有意捲土重來,民視董座王明玉大動作寫信給民視股東,直接點名前董座郭倍宏讓民視嚴重偏離創台宗旨、淪為政黨工具,還讓民視嚴重虧損,捍衛經營權的意味濃厚。而挺郭派今(24日)也大動作反擊,拿出證據開嗆,「台灣的眼睛如何看到未來?」
包括民視創辦人暨前董事長⽥再庭、前民視監察人李素貞、前民視董事陳廷鼎及民視母公司民間投資公司董事李南⼭共同撰文一篇題為〈台灣的眼睛如何看到未來?〉的文章——
(請看這兩個網站上的詳細內容:
https://www.eatnews.net/article-2/20200424-1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d043ef5e62d0e000189981a/t/5ea2b369fdc8966e196af527/1587721115727/%E5%8F%B0%E7%81%A3%E7%9A%84%E7%9C%BC%E7%9D%9B%E5%A6%82%E4%BD%95%E7%9C%8B%E5%88%B0%E6%9C%AA%E4%BE%86.pdf
開頭就再度痛斥郭倍宏被荒謬地以三分鐘突襲式表決,拔去董事長職位,並稱不僅違反法定會議程序,而且所推舉的新任董事長黃明展根本不具民間投資公司董事資格,其中過程已被法界一般認定為非法。隨後,意圖摧毀郭倍宏人格誠信的一波波黑函及抹黑報導在全國到處散發,至今尤盛;郭倍宏三月底離開民視後不到一個月,2019年4月22日,台灣唯一具備媒體風骨、敢於直諫當權的政論節目《政經看民視》立遭「新科董事長」王明玉下令腰斬斷播,至此本土媒體再無監督掌權者、為弱勢和公義發聲的管道。
內文還稱,2019年4月9日,在郭倍宏董事長離開後一個禮拜內,民視總部大樓外牆上原本高掛「台灣就是台灣,台灣不是中華台北」的大幅標語亦被「新科董事長」王明玉指示撤下;
5月19日,民視新聞傳播群副總胡婉玲在民視新聞的鎮台節目《台灣演義》,為「眷村孩子、書香世家」、「善誦古文、爽朗機靈」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作特別善意的深度報導;
8月9日,胡婉玲再度親手操刀,為黑心油財團魏氏兄弟漂白,聲稱黑心油事件是「社會誤解」;
9月4日,總統蔡英文在王明玉陪同下參訪民視,侈言要傳承蔡同榮「顧台灣」的遺願,而同年底總統大選競選期間,這位號稱要抗中保台的辣台妹在造勢場合當眾高呼,「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共識」。
內文痛批,「台灣人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在最後一座本土媒體碉堡失守後,徹底混淆! 這樣的民視,還是當初三萬名小股東集資支持,秉持來自民間、堅持台灣主體的『台灣的眼睛』嗎? 」
針對《鏡週刊》引述民視現任總經理廖季方的話稱,郭倍宏2016年起接任董事長的前二年都還賺錢,但前年郭發起喜樂島聯盟後首次出現虧損,過去每年約2億左右的獲利,該年度僅勉強打平,不僅廣告客戶不捧場,觀眾也認為民視走偏了。廖還說,依他個人估計,1年業績影響5%到10%。還說民視林口總部第二期(影城)及第三期(影音文創大樓)工程,估計投資規模達20億,對民視會是很沉重的負擔,大膽的財務操作讓股東相當心驚。對此,挺郭派則反擊,2017年及2018年,民視在郭倍宏董事長領導下決定重返金鐘,努力的成果是豪取6座金鐘獎項,並連續二年榮獲亞洲最佳無線電視頻道殊榮,反觀2019年郭倍宏離開後民視在金鐘獎又全部槓龜,回到早年空轉局面。
內文大動作反擊稱,民視2018年10月也在全國企業爭相競逐的國家品牌玉山獎獲頒傑出企業全國首獎,時任董事長郭倍宏個人則獲頒傑出企業領導人全國首獎。2016至2018年連續三年,民視公司除了收視率持續維持全國第一外,盈餘也屢創新高,每年實際獲利均達三億元以上,其中由郭倍宏董事長親自出馬直接爭取的利潤約佔三分之一強,而他這個董座卻是不支薪的義務職,且自掏腰包支付各項花費。此外,民視總部大樓耗時三年半興建,當時與民視毫無任何關連的宏昇營造公司經評比後,以第一名承攬本工程,不僅如期如質完工,還為民視節省新台幣2億8000萬元的成本(與競標第二名廠商相比),其品質奪得當年度國家建築金質獎辦公大樓項目的全國首獎;並且在維持不斷訊的情況下,無縫接軌地將公司遷至林口現址。
內文也稱,就在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越行越偏、日漸荒腔走板的時刻,郭倍宏傾力相挺當權者視為眼中釘的政論節目,給予最大自由度;並且在中國霸凌台灣的當下,善用媒體優勢,本著台灣民族意識發動反制活動。此外挺郭派還指控,「我們期許民視內部經營清廉健全,然而民視高層沿襲前朝,許多不清不楚的舊帳無法交代;郭倍宏董事長企圖匡正,卻遭到主謀者王明玉的暗算,功敗垂成」。
挺郭派拿出證據指控,前民視總經理陳剛信在任時,以民視資金在中國投資「北京永展公司」造成鉅額虧損,此項虧損一直掛在帳上,但王明玉向時任董座郭倍宏謊稱資金早已收回,要郭不必介入此案;然而郭倍宏在檢查2018年度財務報表時,才發現王明玉和財務部楊明書經理居然連續三年暗中將公司部分盈餘逐年用在塗銷這項早年呆帳。經仔細查帳後,民視董事會認為會計師有配合作假帳的嫌疑,因此在董事會正式決議徹查此事,並通過改換會計師事務所,但在郭倍宏董事長離開後,此事就不了了之。
內文稱,郭倍宏任內將合計總金額達數億元之舊帳,均靠其獲利逐漸打消,同時補貼新建總部大樓的鉅額折舊,並且讓薪資被涷漲十餘年的民視員工平均調薪5%以上,更每年分發股利;然而在郭倍宏離開後,王明玉勾結實際已被董事會解任的會計師趁機作帳,將2018年盈餘挪去貼補上述陳剛信時代的呆帳及虧損,並惡意嫁禍郭倍宏,宣稱係其經營失敗而不發股利,以此抹黑方式欺瞞股東來逃避責任。
此外,挺郭派還指控,王明玉用弟媳王李玲珠名義成立資本額僅一佰萬元的「富冠全球公司」,用五鬼搬運的手法、在民視大小股東渾然不覺的情況下,藉著其掌控財務部之便,由「民視文化公司」暗中挪用民視資金累計十一億元公款(無擔保轉帳143筆,自2009年4月起持續9年,淨額經常維持2、3億元左右,最高4億元整)來經營炒作民視及民投股票的生意,趁機中飽私囊。而王對外宣稱此事係經五大股東授權,但過去好長一段時間陳清福(穎川建忠代表)、宋文洲兩大股東委託黃明展律師以此事對她提告背信及業務侵占。
內文還指控,王明玉能夠如此任意動支民視公款,主要是因她一直掌控民視集團的財務部;郭倍宏初上任民視董座時,發現王明玉和廖季方兩位前副總經理居然長年都用各部門公關費或其他公司費用發票來報銷副總特支費,每月領取不當收入,中飽私囊,才明令制止這種揩油公款的作法;另外,支領近千萬元年薪的倆人還自訂高額退休金辦法,量身定制,全公司只適用他們兩人。
針對去年王明玉指控郭倍宏5億元借貸、財物交代不清,挺郭派怒轟,「王明玉為了正當化其背叛郭董的醜陋行徑,一再利用『民間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決議向台新銀行融資的五億元貸款,到處造謠中傷郭倍宏董事長;根據媒體報導,她瞎編郭董竄改董事會決議內容為『不限金額、不限銀行借款』,並說郭董將此項貸款存在私人帳戶,以作為拉下郭董的藉口」。挺郭派認為,「事實上這筆由民投公司向台新銀行的五億元借款不僅從未動用,最終也如數歸帳、結清銷戶,銀行單據清清楚楚,但王明玉對外還是要放話說這是郭董歸還其私人借款」。
挺郭派甚至爆料,「由於本項貸款經民投董事會核准後,郭董即交待民視王明玉總經理全權處理,因此經辦手續皆由民視財務部接手,郭董並未介入,而資金取得後分存民投公司三個帳戶,其中依董事會決議專款專用的兩帳戶印章和公司其他銀行印章一樣,自始至終都留存於董事長室印章盒中。此事於2019年3月14日民視董事會開會時,當場由王明玉長年密友施雪秋監察人及林秋宜董事至董事長室查驗後確認無誤,獲得出席絕大多數董事表態支持,並使當時亦在場胡亂指控的王明玉及其弟王大源啞口無言』。
另外針對廖季方指控,民視影城計畫是個大錢坑,挺郭派反擊,「民視影城工程由董事會特別小組主導發包,劉金柱常務董事和洪貴參律師主負其責,而當時的王明玉總經理和廖季方副總經理親自議價,整個過程郭倍宏董事長皆未參加;但卑鄙的是,王明玉在發包程序進行中主動推薦郭倍宏董事長的『宏昇營造』參與競標,被郭董直接裁示『宏昇』不得參與,然而郭董離開民視半年後,在總統大選特別資金挹注之前,王明玉、廖季方因經營不善,無力顧及民視未來發展,乃先後停止影城二期工程的設計及一期工程的施工,卻刻意又對外界散播停工係因懷疑郭倍宏董事長在發包時有所介入」。
內文最後呼籲民視股東,「請大家一起努力,把民視這個原屬於台灣人民監督政府、確保民主以及追求當家作主、對抗中國併吞的重要武器,重新還給台灣人民」。據悉,該文將大量散發至民視母公司民間投資公司的股東手中。看來股東會召開前,兩股勢力已經全面開戰。
——原載:https://www.eatnews.net/article-2/20200424-1
田再庭董事長等人的文章結尾的內容是——
郭倍宏擔任民視全職董事長時分文不取,既不領薪也不編列任何特支費用,所有花費全都自掏腰包,而王明玉擔任董事長支領千萬年薪,且為了掩人耳目,索性再加個不必上班的副董事長黃明展也坐領高額乾薪,兩人一搭一唱,沆瀣一氣地揩油民視同仁辛苦賺來的血汗錢;
回推王明玉和廖季方擔任陳剛信之「副總經理」時,連區區幾萬元的副總特支費,都要求民視財務部作假賬來變成實質薪水,這樣貪財又違法的行徑經郭董指正後不知痛加反省,從「王副總」升「王總」再升「王董」後,這位王「董事長」為了合理化自己因戀棧 「總經理」職位的利益而背叛昔日盟友的卑劣行徑,到此抹黑及攻擊郭倍宏董事長係因財務處理不當才被拉下台,此事若無法水落石出、還給一心顧民視大局及台灣民主前途、忍氣吞聲的郭倍宏董事長清白,天下豈有公理?!
悲建國無期、怨公義不行、怒司法不公、嘆官箴不靖;長期支持民視的朋友們,您覺得現在的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媒體呢?民視原本是台灣人自行打造來對抗威權的武器,現在的民視卻因為掌權者的不肖而失去神兵的光采!關心台灣前途的朋友,請大家一起努力,把民視這個原屬於台灣人民監督政府、確保民主以及追求當家作主、對抗中國併吞的重要武器,重新還給台灣人民!
如果您是民視或民頭的股東,請珍惜您出席即將在5月15日舉行的股東常會委託書,將您的委託書於5月5日之前寄給民視創辦人田再庭榮譽董事長所領導的團隊(台南市東區裕忠路362號),讓這個團隊有力量制衡民視走向正途,成為台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第四權!謝謝!
田再庭 :民視全民電視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及榮譽董事長
李素貞: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監察人
陳廷鼎: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董事
李南山: 民間投資公司 現任董事
——轉自《台灣海外網》
銀行副總經理薪水 在 財經旅遊達人法比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旁觀者清 #撇開政治不談
#故事在後面或連結點開看
台灣「崩世代」的危機真的讓人不慎唏噓
不能吃苦耐勞放棄工作
所以去創業(?)
創業當老闆會比當員工輕鬆(?)
慣寶寶的教育方式讓崩世代自毀…
真的無關政治
旁觀者清
看看其他華語人怎麼看台灣崩世代。
****但是我不得不說
就像是攻敵必究的電影一樣
你那人家私生活來吵紅話題
或者弄紅自己
不管在世界各地
都是不入流至極的手段
將那種穿鑿附會自由心證的鬼故事
誰知道真假
****
周杰倫的最新單曲《說好不哭》兩岸熱銷,單曲MV同時走紅。奶茶店清純女店員為愛無私奉獻,修成圓滿愛情,劇情老套,卻能賺人熱淚。然而,在這個紅遍兩岸的MV之中,隱藏著台灣青年無法破解的失敗密碼。
台灣青年的失敗密碼,展現於異常熱烈的創業熱。據本地招聘網站統計,高達84%的台灣上班族不能安心工作,嚮往自創事業,青年的創業首選是奶茶。37.98%的有意創業青年,希望開一家周杰倫MV中的奶茶店。
奶茶雖好喝,但作為創業目標,是非常沒有出息的。台灣青年之所以一窩蜂開奶茶店,來自奶茶店的“三低”特色:低資本、低技術、低風險。
換言之,台灣青年的創業夢,資本微小、技術含量低落、更沒有大風大浪的創業氣魄。本地媒體戲稱青年的奶茶創業風為“三低方程式”。只是門檻低,存活性也低,奶茶店的“平均創業存活天數”不到30天。於是“三低”成為“四低”。自2000年起,兩三代青年在這解不開的“四低方程式”裡原地踏步,形成了深陷絕望深淵的“崩世代”。
#由奶茶店到夾娃娃機
周杰倫是“崩世代”的偶像天王,只是偶像的巔峰期總是短暫的。周杰倫年過四十,唱唱跳跳的嘻哈演藝事業已到過氣尾聲,現在是預備退路的時候。他雖然手握雄厚資金,創業投資也跳不出“三低方程式”,只能想到奶茶店。《說好不哭》的熱門MV,以巧妙的置入性營銷,為周杰倫投資的奶茶店大做廣告,果然引起熱烈反響,成為“崩世代”的創業英雄。
說到底,“三低方程式”只有一低,#就是志氣低。
“三低”是個偽命題。創業原本就是資金、技術與風險的絕地大考驗。缺資金就該踏實存錢,缺技術就該刻苦學習,怕風險就該磨練自己。然而,台灣的創業青年不肯存錢、學習、自我磨練,寧可以最沒有志氣的“三低方程式”,開一家奶茶店,但奶茶創業也越來越不容易了。
台灣的奶茶熱,源自1980年代的“泡沫紅茶”。將紅茶與砂糖冰塊合於一杯,大力搖出泡沫,清涼解暑又新奇,大受年輕人喜愛。中國人原本不喝冷茶,早年台灣應酬場三大禁忌是“薄酒、冷茶、老女人”,給客人喝冷茶是非常失禮的。但泡沫紅茶快速改變了不喝冷茶的習慣,創造嶄新產業。
1990年代,泡沫紅茶加入奶精與粉圓,成為“珍珠奶茶”。到了2010年代,珍珠奶茶已經乏味,飲料店將各種茶品配料與水果汁合於一杯,當場猛搖,成為“手搖杯”。口味組合千變萬化,延續了創業熱潮。今日,台灣每年賣出手搖飲料超過10億杯,年產值新台幣850億元,每年使用茶葉4.3萬餘噸,57.1%使用於奶茶產業。專家指出:“年輕人如果不喝手搖茶,茶產業會垮掉。”
一年10億杯的巨大產業,入行門檻非常低,完美符合“三低方程式”。論資金,在台灣創業最沉重的成本是土地,而奶茶店的土地需求低,街邊店面分租一個小角落就能開業;論技術,只要學會搖杯子,調配幾道特殊風味;論風險,小本經營輕鬆自在。
更可喜的是,奶茶店是餐飲業裡最愜意時尚的行業,不必在燠熱的廚房里大油大煙做菜。在台灣的餐飲業,只有中老年大叔大媽才願意在廚房裡滿頭大汗幹活,年輕人都搖手搖杯。
奶茶店門檻低,數量快速增加。2018年,全台灣共有2.24餘萬家飲料店,其中80%是以奶茶店為主的“冰果店及冷熱飲店”,競爭非常慘烈。最終,只有財力雄厚的連鎖品牌店才能存活,創下“平均創業存活天數”不到30天的奇聞。
若不搖手搖杯,年輕人能有什麼創業選擇呢?
2017年,台灣青年瘋狂投資夾娃娃機。2016年,全台夾娃娃機店總數920家,2017年暴增至2037家。夾娃娃機店的開店成本雖然很高,但精明的商人發明分租法,一個店面數十台夾娃娃機,逐台分租。每台夾娃娃機的月租金只有新台幣5000元左右(約人民幣1100元),貼心滿足“崩世代”的“三低”創業需求,燃起投資狂潮,短短數個月內,大街小巷開滿夾娃娃機店。
2018年,夾娃娃機創業潮繼續火熱爆發,僅登記有案的夾娃娃機店,即暴增到7206家,但市場過度飽和,產業迅速崩垮。2019年,夾娃娃機已經淪為地雷創業項目,十餘萬“崩世代”創業青年,再次飲下失敗苦酒。
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談創業,首先要有“創意”,再以知識、工作經驗、資金與膽識,將創意培養成“創新”產品。有了創新,才能創業。他忠告青年,創業“是非常難、非常複雜的事……因此個人創業很少會成功”。
然而,奶茶店與夾娃娃機的創業熱,無情論證了“崩世代”已失去“創新”的能力、眼光與膽識。“三低方程式”成為台灣青年解不開的循環。
#慣寶寶的失敗方程式
青年志氣的消沉,源自長達20年的“慣寶寶”現象。
“慣寶寶”是在舒適圈中寵出來的小皇帝。小學不會綁鞋帶、中學不會做家事、大學不會自己生活,出社會成為離不了家的“啃老族”。據台灣社會福利機構調查,在富裕社會中成長的“慣寶寶”,普遍“不知道感謝、不懂得分享、不會做家事”。自幼嬌生慣養,人格出現“兇、挑、拗”的三大特徵。待人處世驕橫兇惡,飲食用品挑三揀四,脾氣執拗一意孤行、不懂體貼。據2006年調查,台灣的高中學生只有25%能有效打理自己的生活。2014年對小學學童的調查,更顯示超過一半的孩童自幼展現出“兇、挑、拗”的“慣寶寶”特徵。
1970和1980年代,台灣經歷經濟奇蹟,社會富裕,經歷窮苦的上一代,普遍溺愛下一代。由“70後”開始,台灣青少年嬌生慣養,漸漸形成“慣寶寶”現象。幸好,台灣男子原本要當兵,軍營成為抵禦“慣寶寶”現象的最后防線。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早年的台灣軍營,軍紀剛硬,磨練嚴格,更盛行“學長學弟制”,老官欺侮新官,老兵欺侮新兵,幹部視士兵如糞土,“不當管教”稀鬆平常,軍中自殺案例層出不窮。自殺需避人耳目,軍營管制嚴格,只有廁所能私密上吊。稍有歷史的營區,總會有幾個陰暗的角落廁所曾有士兵自殺,傳聞“鬧鬼”,嚴格封閉,活人禁入。
然而,若能闖過如此嚴酷的成人禮,退伍進社會,就是頂天立地的大男人。工作吃苦耐勞,創業敢打敢衝,有膽識才能積極創新,台灣企業家因此動力十足。
“為什麼台灣企業家敢衝全世界?都是因為年輕的時候當過兵,所以才能夠在陌生環境中,面對恐懼後成長。”高雄市長韓國瑜在一次工商界會談中有感而發,“當兵是20歲就離開家,遇到陌生的環境訓練,從害怕、恐懼到接受來慢慢成長,等到退伍以後,膽量就大了,拿了一皮箱就會往全世界衝。 ”
千禧年政黨輪替,軍中風氣驟變,役期越改越短,軍紀越來越松,部隊成為夏令營。更糟糕的是,約1/10兵力改成不進軍營的“替代役”,學校當警衛、街邊掃垃圾、養老院照顧老人、乃至到與當局簽訂用人合同的餐廳廉價煎鍋貼,都算“當兵”,大開僥倖逃避之門。台灣青年的鬥志應聲崩壞,改以不當兵為榮,“慣寶寶”的最后防線失守。
今日,只有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經歷過嚴格軍營磨練。40歲以下青年未經磨練,吃不了苦,辦不了事,言行舉止更顯得“娘氣”,大男人說話帶著嬌嬌嗲音。
1990年代台灣產業轉型失敗,景氣低迷長達20年,工作機會大不如前,物價逐年上升,工資不增反減,2018年的台灣勞工“實質經常性薪資”,竟比2001年還低。不景氣年代,青年理應更有韌性,才能突破困厄現狀。然而,就在經濟成長率首度出現負成長的2001年,不當兵的“慣寶寶”世代長大了。工作中介網站Yes123的副總經理洪雪珍指出,“慣寶寶”們在職場上普遍“缺乏堅毅性、積極性、耐挫性與復原性”。“慣寶寶”長大進入社會,就形成“崩世代”。社會景氣差,“崩世代”還要挑三揀四,不願放下身段踏實勞動。
於是,台灣社會出現讓專家大惑不解的奇景。青年失業率超過10%,工廠卻總是鬧勞工荒,因為工廠工時長、工作苦、車間沒冷氣,年輕人寧可到有冷氣的7-11,打一份“三低”臨時工,辛苦行業普遍僱用東南亞勞工。
畏苦怕難的“三低”青年,注定在貧窮與失敗的邊緣掙扎。2019年7月,“中央研究院”調查報告指出,在1977年之後出生、於2000年左右開始進入職場、今年27到41歲的“崩世代”青壯年,總數約534萬人,將近台灣人口的1/4,理應是社會的中堅,卻陷入“窮忙”的絕望僵局。工資低、找工作難、人生看不到希望。據統計,今日40歲以下的青壯年,84%不滿意目前的工作、88.9%不滿意現有的工資、67.4%沒有人生目標。
教育的失敗,進一步加劇了“崩世代”的崩壞程度。台灣的大學氾濫成災,教育與實際社會需求嚴重脫節。據2018年統計,只有43%的大學畢業生的第1份工作能學以致用。若將觀察期拉長到9.2年,學以致用的比率只剩下15.67%。84%的“崩世代”台灣青年,辛苦熬到大學畢業的教育投資完全失敗,必須在社會上從頭學起。
房價太高、財團壟斷、藍綠惡鬥、產業出走、教育失敗、上一代無情掠奪經濟奇蹟成果……“崩世代”面對失敗的人生,總是滿腹怒火,總能滔滔不絕講出一大堆理由,但經歷過經濟奇蹟的上一輩不以為意。
#扶不起的崩世代
2019年6月,一位自稱“青年創業家”的27歲青年黃山料,與富士康老董郭台銘同台直播,暢談創業,生動展現“崩世代”觀點。
這場世代對話的源起,是為了爭取青年選票。2019年5月,郭台銘爭取國民黨提名,頻頻接受媒體訪問。談起時下台灣青年,不小心說漏嘴:“如果年輕人還是拿那麼多的薪水,台灣經濟是沒有希望的。”一語引發公憤,氣跑廣大青年。為招攬青年人心,他放下“全台首富”身段,與黃山料同台直播,暢聊“青年創業”議題。這位“青年創業家”在24歲辭職創業,開一家製作網絡短片的媒體公司。在這一部手機就能玩自媒體的直播時代,開公司拍網絡短片,是典型的“三低”事業。
黃山料打算更上層樓,而郭台銘自然會慷慨解囊,大方投資,營造為青年圓夢的形象,這是這場直播能打進“崩世代”青年心坎裡的“彩蛋”。然而,黃山料證實“崩世代”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提出將自己寫的一本隨想性的文藝風書籍拍成電影,開口就要郭台銘投資1000萬,實現他的電影夢。
郭台銘聽清了“青年創業家”的創業企劃案,居然是藉1000萬,去拍一部市場性不強的小眾電影。郭台銘的臉揪成一團,述說起青年創業時的艱苦回憶:“我們那個時候'軋頭寸',要去跟銀行借錢,先扣三分利。1萬塊借3個月,拿到剩9000塊,3個月以後要還1萬。”
區區的1萬元,1個月後若還不出來,就是支票跳票。早年跳票是要坐牢的,因此企業家開公司,總是讓老婆當負責人。若資金鍊周轉不及,支票跳票,由老闆娘頂罪,戴上手銬鋃鐺入獄。只有讓老公維持事業,才有翻身的希望。經濟奇蹟年代的監獄關滿“票據犯”,報上常見懷孕待產的企業老闆娘被捕,被迫在獄中生孩子的花邊新聞。
郭台銘回憶道,40年前的創業青年,不成功就坐牢。面對開口就要藉1000萬拍一部文青小眾電影的“青年創業家”,郭台銘嚴肅勸告,創業不是遊戲,工作不能隨性。然而,“崩世代”的青年創業家暢談起“我們這一輩人的人生態度”,是“勇敢追夢”“做我自己”。郭台銘婉轉質疑這部電影賺不了錢,可能賠本,黃山料卻說:“人生不一定要有錢,實現夢想最重要”。
一個堅持“做我自己”的青年,創業的成功機率是很渺茫的。郭台銘創業之初拜訪客戶被拒門外,在雨中站了4個小時後,勉強在門口見上一面。創業總是滿腹辛酸的,無法率性“做我自己”。
時光倒轉60年,經濟起飛的兩蔣時代,青年的志氣是大不相同的。那時台灣流行“黑手老闆”,即使是地位卑微、滿手黑油的修車工人,也要努力存錢,苦練技術,火候一到,就冒著跳票坐牢的風險拼命創業,自己當老闆,各行各業衝勁十足。
40年後,台灣的創業青年個個有本科學歷,卻眼高手低,一邊高呼“勇敢追夢”,一邊堅持“做我自己”。“崩世代”的創業夢,淪為開一家“低資本”“低技術”“低風險”的奶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