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針砭時弊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針砭時弊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針砭時弊意思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85了!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0的網紅艾米FIF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好意思 讓各位久等勒!! 【動態歌詞Lyrics】~ 小夏FiFi~ 希望大家會喜歡,最近上傳得時間都不怎麼穩定,但是我會努力讓時間穩定一點,謝謝大家得欣賞,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歡迎按讚加分享,謝謝你們,謝謝大家 【Arrow 蔡芳菲 Facebook】https://m....
-
針砭時弊意思 在 艾米FIF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1-22 21:47:48不好意思 讓各位久等勒!!
【動態歌詞Lyrics】~ 小夏FiFi~
希望大家會喜歡,最近上傳得時間都不怎麼穩定,但是我會努力讓時間穩定一點,謝謝大家得欣賞,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歡迎按讚加分享,謝謝你們,謝謝大家
【Arrow 蔡芳菲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profile.php?id=954726594615353&ref=content_filter
【Arrow a蔡芳菲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rrow_0206
---------------------------------------------------------------------------------
動態歌詞 :
作曲 : 陳柯宇
作詞 : 陳柯宇
我們中國的漢字
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
讓世界都認識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
四方田地落谷成倉
古人象形聲意辨惡良
魃魈魁鬾魑魅魍魎
wu~又雙叒叕
wu~火炎焱燚
wu~水沝淼㵘
㙓𨰻
煢煢孑立 沆瀣一氣
踽踽獨行 醍醐灌頂
綿綿瓜瓞 奉為圭臬
龍行龘龘 犄角旮旯
娉婷嬝娜 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 不稂不莠
卬
咄嗟 蹀躞 耄耋 饕餮
囹圄 蘡薁 覬覦 齟齬
狖軛鼯軒 怙惡不悛
其靁虺虺 腌臢孑孓
陟罰臧否 針砭時弊 鱗次櫛比 一張一翕
我們中國的漢字
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
讓世界都認識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現在全世界各地
到處有中國字
黃皮膚的人驕傲地把頭抬起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平一仄譜寫成詩
煢煢孑立 沆瀣一氣
踽踽獨行 醍醐灌頂
綿綿瓜瓞 奉為圭臬
龍行龘龘 犄角旮旯
娉婷嬝娜 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 不稂不莠
卬
咄嗟 蹀躞 耄耋 饕餮
囹圄 蘡薁 覬覦 齟齬
狖軛鼯軒 怙惡不悛
其靁虺虺 腌臢孑孓
陟罰臧否 針砭時弊 鱗次櫛比 一張一翕
我們中國的漢字
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
讓世界都認識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現在全世界各地
到處有中國字
黃皮膚的人驕傲地把頭抬起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平一仄譜寫成詩
優美旋律自宮商角徵羽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
針砭時弊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85了!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被告知是4月13日,老朋友還會跟我過5月1日。
近年最熱鬧的一次,是2016年4月16日,友人Felita 為我主辦的一次生日晚會,有數十人參加,大部分是年輕的新朋友,也有老讀者把二三十年前我主編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帶來作回憶。我那時的一些老同事也被我請來了。那是我八十歲生日。那年我出版了《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
不經不覺又過了5年,今天進入85歲了。5年前,我開始了《世道人生》的專欄,今年,我告別這專欄。
今天,我在實體上,一個人過;精神上,就把過去幾篇與生日有關的文章在這裡重刊,算是與讀友談天,一起過生日吧。
八十自述
(發表於2016年4月13日,已收入《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中。)
我出生於1936年廣州。童年經歷戰前香港、淪陷的上海南京、戰後的上海北平,動亂中於1948年來了香港,在這裡穩定生活了68年。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給我更多,使我更愛。
在左派中學畢業,1955年進入親共出版社工作,在那裡得到知識的成長,1956年第一次在《文匯報》文藝版投稿獲刊登,從此走上編輯寫作之路,畢生沒有轉行。一個甲子了。
人生最大的改變是在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月刊,它開始時是一本左派背景的刊物,其後轉變成獨立的刊物。我也從一個服從中共領導的文化人,轉變成一個具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文化人。我創辦了這刊物,擔任總編28年3個月,實際上也是這刊物創造了我。沒有它,就沒有我的認識的改變,也沒有我下半生的事業,包括停刊後的寫作。
有黨派背景的報刊把報刊視為宣傳工具,講「立場、觀點、方法」,立場是第一位的。宣傳品不是以報導事實為主的媒體,不是監督社會尤其是監督掌權者的媒體,而是要把黨派的政治觀點和政策措施向讀者灌輸的媒體。辦《七十年代》之初,我向讀者宣示我們的理想雜誌,是「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也就是說,它不是由編輯組稿、作者寫給讀者看的雜誌,而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在那裏交流知識、經驗、見地和所聞所見的事實的雜誌。編者也是讀者、作者之一。我堅持開放園地,以文章的質素而不是以立場作選稿準則,終於不為左派所容;也因這主張,使雜誌緊貼時代,我的知識和思想也在讀者作者交流中不斷從自我反省得到拓展。卡爾·波柏的「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在認識上固然需要不斷地糾正錯誤,但在明確媒體必須尊重事實、一切讀者關切的事都要如實報導,一切只要是充分說理的好文章都不拒絕刊登,這些基本價值觀卻必須堅持。由於在1970年自主決定報導海外的保釣運動,受到周恩來的關注,我也因此與中共香港工委有過比較緊密的聯繫。其後由於我100%堅守原則,而被掃地出門,但也因此給了我機會,去開闢獨立自主的媒體生涯。
「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一句話。堅持100%,難關挺一下就會過去;堅持98%即表示你在名利權面前放棄自己2%的堅持,但放了2%就會繼續放,終於會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人生有許多時候要妥協,但既選擇媒體工作,那麼堅持不做宣傳工具就不能有2%妥協;堅持一切公眾關切的事都如實報導不能有2%妥協,寫政論須以事實為根據和忠於自己的認知也不能有2%妥協。就這樣,我見證了中國抗戰以來的變遷、文革、民運,台灣民主運動,香港則從九七問題出現到現在的所有階段,報導和評述這些變化幾十年。
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
(發表在2019年4月9日的文章,記下對我人生最有影響的生日禮物,就是父親在我16歲生日時送的《魯迅全集》。)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至於對別國文明宣戰,卻尚在其次。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裏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這是現代人寫的文章嗎?不。這是100年前,1918年11月15日魯迅發表在《新青年》的文章〈隨感錄三十八〉,後收入他的文集《熱風》中。
摘錄這小段文字,就明白為甚麼魯迅的時論文章在今天讀來都不覺過時,也明白為甚麼這位在延安時期備受毛澤東稱道的作家,他的小說、雜文近年在中共國的教科書中不斷被剔除了。中國歷代的專制政權,都是植根於這種「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中,也利用這種「自大」去凝聚民眾的奴性,經久不息,延綿至今。
1952年我16歲生日那一天,我父親送了一套《魯迅全集》給我作生日禮物。他那時約略知道我喜歡看文學著作,在學校的中文作文成績也較好。這套全集我一直保留到現在,許多本都佈滿蟲蛀的痕迹,紙頁也有點脆了。
這套《魯迅全集》是中華民國27年6月15日初版,民國37年12月15日三版的版本。民國27年是1938年,魯迅去世後兩年。全集20冊,前十冊是他的著作,後十冊是他的譯作。
父親送我時,大概沒有想到,這套全集是我思想和寫作的瑰寶。我至今仍然感懷父親給我這個畢生受用的禮物。我通讀了全集前十冊,後十冊的譯作讀了一部份。
魯迅舊學根底深厚,又留學日本,博覽西方文學和思想論述,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西學的淵源,和針砭時弊的邏輯思維。後來認識雜文家羅孚先生,他說他是吃魯迅的奶長大的。我想我也是。我甚至認為,只通讀魯迅,就兼具國學與西學的基本認知,和一定的寫作能力。
文革時中共把所有的中外文化都批判為「封、資、修」,但因毛澤東曾經極力推崇,因此香港左派書店除了大量毛著之外,還有魯迅著作。我這時期又把魯迅所有的小說和雜文再讀一遍,並寫過一本叫《和青年朋友談魯迅》的書,編輯過他的語錄。魯迅晚年參加中共幕後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但他沒有被中共體制收編,反而批判左盟領導者為「拉大旗‧作虎皮」的「奴隸總管」。魯迅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魯迅作品不僅針砭時弊,而且深挖中國人的劣根性,更使我畢生受用的是他的這句話:「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我後半生的思想認識的轉變,正是秉持這種批判現實也批判自己的精神而來。魯迅是我思想和寫作的基礎之一。
鼠年的生辰雜感
(取自2020年4月13及14日的文章與網誌。)
農曆3月22日是我的生日,2020年正好與我的新曆生日只隔一天,是4月14日。
我生於1936年,鼠年。回顧我生平經歷的所有鼠年,對我的人生都有意義。出生那年,是抗戰前夕。1948年,在中國內戰中,父母帶我從北平重回香港,由此在這裏開始了與在大陸完全不同的人生,我有了香港人的身份,儘管許多年後才對這身份有認同感。1960年,結婚,太太在大陸寶安縣教書,我們分離兩地直到1974年她重回香港。1972年,我辦的《七十年代》在左派陣營中崛起,那一年被邀到北京,見到一些要人,體會到的卻不是中共官方想要給我們的觀感。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開始面對表面明朗實際上卻灰暗的未來,社會從此開始了新的、延綿至今越趨激烈的矛盾。1996年,主權轉移將臨,港督彭定康預言,「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2008年,與我相伴超過半世紀的妻子離世,我一度陷入長久的困惱中。2020年,香港繼反送中的絕望抗爭之後,來到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代。香港也在這一年實現告別一國兩制的「二次回歸」。
人說本命年是人生的一道坎。不過精通術數的哲學家勞思光生前對我說,本命年之坎,並非應驗在所有人身上,而是還要有其他命數配合的,所以毋須戒懼。但對於我來說,鼠年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關口,悠長歲月中的每一個鼠年都像是一個里程碑。或者如弘一法師遺言所說的「悲欣交集」,悲是悲眾生,欣是欣幸走了過來,欣幸在自主命運中有新的覺悟。
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老朋友同我慶生。今年最冷清。有朋友問我:會不會悶?會不會感到孤獨、寂寞?孤獨與寂寞不是同義語,孤獨的人不一定寂寞,反而許多朋友一起鬧鬧哄哄的人往往是寂寞的。寫作人大都孤獨而不寂寞,一個人在那裏思想飛揚,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昨天看港台的視點擂台,兩個年輕人黃之鋒和民建聯的林琳一對一辯論,糾纏着一個問題,甚麼是幸福?好像各說各的,沒有定論。
現代人的所有人文思想都從來沒有超越過古賢,而只是不同角度去解讀古賢。幸福的定義,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一語道破:「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人的不幸不僅是物質的匱乏,而且是在物慾追求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奴隸:權力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色慾的奴隸。
自由並不等同於行動上的自由。自由的意思是自主,是為自己的準則而活的藝術。
×××
今年的生日,我也懷想到去年(2019)今天告訴我她也是農曆3月22生日的朋友Venny Lai,去年十月她在大阪旅行時突然過世,我知道時震驚不已。她妹妹一直放不下傷懷。我生日的願望之一是希望她妹妹和朋友們不要被不受操控的事情困擾。
人生有困難,有困擾。困難是你可以解決或經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困擾是已經過去的或不受人為操控的事情。人的逝去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疫情何時結束?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作為個體來說,不須為這樣的事困擾。
敏儀傳送一首歌給我,是1943年歌手Vera Lynn演唱的We'll Meet Again,來自Vera Lynn主演的同名電影。這首歌是1939年由Ross Parker和Hughie Charles作曲作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歌曲,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以及他們的家人和愛人的共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C4meGkNyc&feature=youtu.be
朋友們,我們會再次相見。在這之前,仍然可以在網絡中以文字或聲音相見。
針砭時弊意思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題訪問】2021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周年大選學苑候選編輯委員會 「誌 」專訪
2021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周年大選網上投票將於2月1日上午10時至2月5日下午5時期間舉行(系統會於每日凌晨2時至6時進行維修,屆時將不能投票),校園電視訪問了學苑候選編輯委員會「誌 」,讓同學了解其政綱和理念。
問:請介紹自己及候選內閣。
答:我是二零二一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候選編輯委員會候選總編輯劉建希。我們這個內閣取名為「誌」,其實來自於《列子 · 楊朱》內的一句:「太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至於為什麼我們選擇了「誌」為名?其實「誌」的本義是解為記載,而從字型去看,可拆分為「言」和「志」,我們可以見到這段多事之秋,如果沒有人記載這段歷史,最後只會淪為官方用來粉飾太平的說詞。所以我們希望可以以紙和筆記載這個時代種種的荒謬,亦希望以筆代戈,用文字針砭時弊。我們相信學苑的價值,那就是自由和獨立。而我們亦希望可以謹守學苑的精神,慎思敢言的精神,繼續為大學生思潮發展出一分力。
問:簡介來年工作計劃。
答:就出版計劃而言,我們打算出版兩期的常刊,一期的特刊和新增三期的副刊。在特刊方面,我們希望以一個圖片和文字相符的形式以記載這個時代之下,香港種種的變遷。我們暫時將取名為「日誌」。至於新增的副刊方面,副刊是一個較輕量的刊物。我們將會推出三期,並聚照於一些主要為專題及文藝的議題上。我們希望能夠補充常刊的空檔,讓我們的讀者能繼續於這段時間去認識及接觸與社會和藝術有關的主題。暫時將取名為「景誌」,取其於日光的意思。
問:請簡述內閣的政治立場。
答:於現時香港的政治光譜下,我們定義自己為本土派。我們認為在逐漸收窄的空間及環境下,香港的發展始終應以本土利益作優先去處理。提及文化方面,我們認為於最理想的情況下,不同的文化應並存。
於經濟方面,我們認為現存的社會資源嚴重不均的情況應改善。因此,於經濟及文化層面而言,我們較為左傾。
問:國安法立法之後,學苑來年出版的常刊或者特刊內容上會否有任何改變?
答:談及國安法,固然我們都知道在國安法下,有些東西會被視為合法及不合法,可以說的及不能說的,但是我們相信思想自由的可貴,亦希望盡力說出我們認為值得擁護的價值,希望透過文字表達出來。在國安法的時代之下,我們會盡力謹守學苑慎思敢言的精神。
問:您將如何運用評議會上的投票權?
答:在來年,如果我有幸當選的話,我希望在評議會裡面跟隨學苑的前輩們,在兩個情況下我們會運用投票權。第一,當一些決策牽涉校園傳媒的利益時,我們都會運用投票權。而第二就是當一些大是大非或者,與整體港大同學的利益有重大和深遠的影響的時候,我們亦會運用投票權,而其餘時間都不會運用投票權,以保持校園傳媒的公正。
問:新聞自由逐漸縮窄,校園報導時如何確保編採自主?
答:編採自主一向都是學苑的一大價值,其實我們擁有很大的自主權,面對校方的打壓,我們希望依然謹守我們作為校園傳媒的崗位。我們仍然會以第四權的身份捍衛同學的知情權,亦同時維護學苑本身的自由、獨立的精神和價值。例如我們會報導並跟進新任副校長上任之後的情況,我們都會持續觀察和報導,我們亦希望謹守自身的崗位。
問:如何評價委會組成及過去一年表現?
答:我認為校委會於決定香港大學的事務的時候,若由一些外人去架空港大本身的人,其實這件事絕對不合理。因為以外人的眼光,他們的決策不會從一個香港大學的利益的出發點以看待一件事。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校委會於戴耀廷副教授被解雇一事上,其實他們架空了教委會以作出如此決定。所以其實我們看到校委會是如何不尊重校內聲音,亦不尊重香港大學的利益的基礎之下以作出如此決策。
問:請簡述來年抗爭現場的採訪安排。
答:首先我希望談談警方所謂傳媒代表的安排,我們認為任何人均不可以任意修改傳媒的定義,而警方更加可笑的地方是他作為一個被監察者,竟然可以限制一個監察者的角色,我們認為是說不通的。他們現時使用的 "GMNIS" 只是一個政府的新聞發布系統,若硬來套用於合資格的傳媒代表,我們完全不會接受。因此作為一個學生傳媒,我們不會接受這種定義,而我們仍會繼續採訪及報道,並繼續維護同學和公眾的知情權。我們認為於保障記者安危方面,坦白而言,我們無法做得太多,因為這個政權的玩法每天都在轉變。我們唯一可做到的可能是,不會讓我們的記者單獨進行採訪,根據這個機制。我們希望能夠確保我們的記者有一個照應,並不會被無理地濫捕。
問:向選民說的話。
答:香港的前路茫茫,我們誌閣承諾將繼續貫徹學苑慎思敢言的精神。繼續作為一個校園傳媒,向大家呈現真相,並報道我們所見的事物,因此(我們)希望在這個紛亂時代之下,我們仍然能成為大家的一個心靈慰藉。希望大家能於25至26日參與公開諮詢大會,並於2月1日至5日投我們誌閣全票,謝謝。
周年大選的其他候選單位包括,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不死傳說」及校園電視候選內閣 Tenacity。中央諮詢大會將於1月26日,下午1時至6時於學生會大樓地下和Zoom舉行,讓同學近一步瞭解三個候選單位。同學可到校園電視 Facebook Page 觀看直播。
針砭時弊意思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訊照刊:#大寶分局開始實行文字獄了!
大寶分局高層通傳指令:「勿再有類似情形引起記者新聞性討論」(?)
好窩~不用記者來討論,我們特別發一篇文幫你們好好討論!
〔21世紀法治國警職人員的工作,何時包含專門蒐報反對意見、整肅異議份子的「東西廠廠公、廠衛」了?〕
(—引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警界「醬缸式團結」下的意見整肅〉:https://bit.ly/2ZGF4Vo )
就在這篇文章刊出後沒多久,我們馬上收到警職人員(已經查證真實身分為現任員警)檢附照片等證據投訴大寶分局高層荒謬的言論整肅行動。
事件背景介紹:當初大寶分局把警察的工作當成廣告行銷,要求所屬各單位成立臉書專頁進行各種「大外宣」,還要要求按讚數。但是派出所並沒有提供「廣告資源」、基層警員本身不是廣告專業,所以只好「自己找新聞稿發、自己辦帳號」,還有非常多員警表示:大家只能創很多帳號洗版、像老鼠會一樣拉親朋好友來按讚。
有些派出所名稱的帳號不是公家機關成立的帳號,而是在這樣的被逼無奈下產生的。
請問這是警察的工作嗎?台灣警界還真的是全球警界奇蹟!
在今年大寶分局國光所 #踹頭案 (又稱 #中和FIFA案)後,大寶分局內部非常多自己人、調職至其他單位的警官與警員看不下去,甚至也有前往 「中和警好讚(註釋:大寶警好爛)」粉專留言批評的。
據稱,如今大寶分局高層不但封鎖批評警員的留言,主管還在群組裡發出警告,這是什麼意思呢?
大寶分局高層表示:「勿再有類似情形引起記者新聞性討論」。
沒問題,知道你們常常跟記者飲宴,「警媒關係良好」,我們特別發一篇貼文好好幫你們好好討論唷!
-----
「身為民主國家的官員,看到人民與基層同事提出反對意見,而且還附有大量活生生、血淋淋的慘痛真實案例,這時候,他們應該做的是感謝人民與基層針砭時弊,虛心地反躬自省,並進行具體的務實改革作為。」
「警察身為執法人員,本不應盲目服從、人云亦云,而是以守護憲法與法律價值、人權保障作為工作核心。所謂的「警察團結」,唯一的意義,就是團隊合作把案件辦好,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執法人員一起加入掩蓋或維護積非成是、臭氣熏天的醬缸文化的行列。」
—〈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警界「醬缸式團結」下的意見整肅〉全文看這裡➡️ https://bit.ly/2ZGF4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