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金聲玉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金聲玉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金聲玉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金聲玉振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8萬的網紅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好聽的國樂,值得聆聽! 《秦王破陣樂》打擊協奏曲 作曲|林偉華、張大華 編曲|王惠然 指揮|劉江濱 打擊|劉昱霆 《破陣樂》原為隋末的一種軍歌。公元620年,軍民為歌頌唐太宗李世民討伐叛將,使大唐朝政轉危為安的功績,遂將軍歌填了歌詞,並在慶功儀式中誦唱,這是早期的《秦王破陣樂》。其後發展成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潮州澹浮文物收藏院秉承弘揚中華文化,溝通兩岸關係,促進中泰文化交流的宗旨,由泰國春府博他耶(欽賜)淡浮院院長郭豐源先生倡議,眾多海內外俊彥熱烈響應捐資建設的一座開放式收藏院。入口是一座聳立的大石牌坊,三門歇山頂建築,高16米,氣勢恢宏磅礴,正中題“東粵菁華”,兩側分別書有“金聲”“玉振”,皆是國學大...

金聲玉振 在 CHAR | TAIPEI FOOD BLOGGER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0:05:31

[ HiBoRu 嗨啵嚕 ハイボール X FirePlay ] Throwback to one of the coolest collab I’ve tasted during the pandemic haha. Sorry I’m late cuz there’re simply too...

金聲玉振 在 Jomiku W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8:07:49

我有一個很酷的阿嬤 她是在歌仔戲團當紅的小生,根據民視採訪,楊麗花是她的門徒後輩,司馬玉嬌則是在手上把玩的嬰孩,叱吒風雲的年代收受無數條粉絲金條的謎樣女子,和一個富家子弟憑藉著一把薩克斯風放棄家產出走愛情一途,這些是我百說不厭卻仍口沫橫飛的故事。 小時候,她會帶著金孫如我到重慶北路陸橋下跟三五好友...

金聲玉振 在 辛曉琪 Winnie Hs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1 22:13:39

辛 曉琪 樂壇35 週年 全新數位單曲「遙寄」 Winnie Hsin New Single Atonement 全面上架 (link in the bio) 我走過千山萬水, 最想拜訪的 是你現在是否安好的世界。 我愛過春花秋月, 最想回到的 是有你相伴靜靜美好時間。 2021 第一首...

  • 金聲玉振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1 15:00:02
    有 3,023 人按讚

    很好聽的國樂,值得聆聽!

    《秦王破陣樂》打擊協奏曲

    作曲|林偉華、張大華
    編曲|王惠然
    指揮|劉江濱
    打擊|劉昱霆

    《破陣樂》原為隋末的一種軍歌。公元620年,軍民為歌頌唐太宗李世民討伐叛將,使大唐朝政轉危為安的功績,遂將軍歌填了歌詞,並在慶功儀式中誦唱,這是早期的《秦王破陣樂》。其後發展成歌舞大曲,更衍生多種表演形式。唐高宗的《神功破陣樂》、唐玄宗時的《小破陣樂》均源出於此。《破陣樂》在音樂上以漢族清樂為基礎,又吸收了龜茲樂,演奏時擂以大鼓,史稱「聞聲百里,動蕩山谷;發揚蹈勵,聲韻慷慨」展示了古代軍士英勇威武的豪氣。

    此曲是作者根據唐古譯譜同名曲原始素材編創而成。配器中,運用了民族管弦樂團的整體表現力,尤充分發揮了民間鼓吹樂粗獷豪放的特色,樂曲開始由大楹鼓、大篩鑼以強有力的節奏,引出富有號召力的軍歌,古樸典雅中透出威嚴的氣勢,表現了出征必勝的信心。中段編鐘編磬「金聲玉振」,塤、簫、雲鑼典雅輕柔,好一派大唐宫廷樂舞,從而激發將士們為大唐的安泰平和而出征佈陣的決心。接著音樂急轉,金戈鐵騎、號角四起、戰馬嘶鳴、殺聲震天,形象地描繪了秦王率部衝破敵陣,威震四方的英雄氣概,更借以讚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及英勇奮進的精神。

    原始連結:https://youtu.be/3LDdjqmgHp4

  • 金聲玉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1 01:35:11
    有 4,829 人按讚

    《不平靜的日子中,平靜的語錄及詩句》

    * 你可以是雪。
    被撫愛過的白雪。
    淚珠和素馨,
    在黎明的開始。

    你可以是水。
    吻你時你是海水。
    高塔,靈魂,航船,
    一聲無始無終的道別。

    你可以是果實
    在我顫抖的手指間。

    我們可以歌唱
    或飛翔,
    我們也可以死亡。

    然而這六月
    這夏季
    太多死亡
    留下黑暗的
    色彩和味覺。

    —-改寫葡萄牙詩人安德拉德:歌聲

    * 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

    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沈,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沈海裡,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

    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

    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

    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複雜的。

    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

    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髮,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

    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可我為什麼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

    這裡面並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裡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作物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苗。我生在鄉下,雖然6歲就離開,談不上幹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裏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

    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望雲霓,自謂焦急之情,絕不下於農民。

    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季羨林:《聽雨》

    *愛情比忘卻厚
    比回憶薄
    比潮濕的波浪少
    比失敗多

    它最痴癲最瘋狂
    但比起所有
    比海洋更深的海洋
    它更為長久

    愛情總比勝利少見
    卻比活著多些

    不大於無法開始
    不小於諒解

    它最明朗最清醒
    而比起所有
    比天空更高的天空
    它更為不朽

    愛德華·埃斯特林·卡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1894—1962年),美國詩人。他的詩作大都沒有標點和大寫字母,他擅長創造不同尋常的排字效果和詞語組合,經常使用俚語和爵士樂的韻律。

    * 請說了一遍,再向我說一遍,
    說「我愛你!」即使那樣一遍遍重復,
    你會把它看成一支「布穀鳥的歌曲」;
    可是記著,在那青山和綠林間,
    那山谷和田野中,縱使清新的春天
    披著全身綠裝降臨,也不算完美無缺,
    要是她缺少了那串布穀鳥的音節。
    愛,四周那麼黑暗,耳邊只聽見
    驚悸的心聲,處於那痛苦的不安中,
    我嚷道:「再說一遍:我愛你!」誰嫌
    太多的星,即使每顆都在太空轉動;
    太多的花,即使每朵洋溢著春意?
    說你愛我,你愛我,一聲聲敲著銀鐘!
    只是記住,還得用靈魂愛我,在默默裡。
    —-白朗寧

    * 一個人也許會朝著完美奮鬥,但必須在相反的那一面受足夠了苦,才能使自己變得完整。—-榮格 ​​​

    * 有一個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岩井俊二《情書》

    * 或許可以愛很多個人,但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笑的最燦爛,哭的最傷心。——徐志摩 ​​​

    * 極度誇張的語言是嫉妒虛偽的社會的反映,而暴力的語言是社會暴行的前驅。
    ——莫言《生死疲勞》 ​​​

    * 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麼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泰戈爾 ​​​

    * 如果你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只翅膀,永遠不再能凌空飛翔。—-雪萊

    ——圖片:山區竹子湖四週空曠。山野間,有石層折痕沒有叫罵。心繫疫情,心疼受苦的醫療人員。

    説些真心話後,賞荷。

    盛夏第一朵荷,含苞待放,來的卻不是光年。一個寂寥的夏天,荷葉滾邊間,也有些破洞。

    那裡都有美,那裡都有殘缺。

    願讀此文者,心中得若干平靜。若聽苦聞聲,多發菩提心。

  • 金聲玉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3 17:04:09
    有 142 人按讚

    20210223 黃偉民易經講堂

    政府強推「安心出行」後,又做大龍鳳,氹你打北京科興疫苗,世衛未認可的疫苗。

    這幾年,在香港生活的,都感受到政府的心術不正,她強力推行的政策,都一定有問題。

    全方位的摧毀香港,說了四十年的「港人治港」,原來不見了,現在突然說:「愛國者治港」。

    港人,是一個法律名詞,有清晰定義;愛國者?你說是便是,不是便不是。

    吃飯飲茶,出入郵局圖書館,都要掃一下「安心出行」,你知點玩死那些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家嗎?

    填張表格,寫下電話,職員在你面前打一遍,你手上電話響起才放行。對老人家來說,是怎樣一度難關。

    一群沒有生活的官僚,制訂政策,沒有考慮弱勢社群。“鰥寡孤獨癈疾者,皆有所養。”這不是空談,也應是一種社會意識。政府既然撥款十億,給打疫苗死亡的香港人,為什麼不撥十億買「紅米」給長者裝「安心出行」?

    今日在香港生活,都苦不堪言。一波又一波的立心不良政策,要想如何見招拆招;百業蕭條又要艱難生活;家有年幼子女的又要決定去留;鐵飯碗的公僕老師都患上抑鬱病……

    《法華經》說: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香港最跟貼時局的神靈——沙田車公,在年初二說,香港的處境,在積薪厝火,大禍一觸即發了。

    香港之火在燃燒,我們都是火宅之人。

    人在苦難時,都希望有一位神佛,在形而上的世界,觀照我們,賞善罰惡,了結因緣。

    佛有大神通,但有些事情,都無能為力。

    一、 因果不可改。

    自因自果,自業自報。神佛改不了,風水算命都改不了。

    二、 智慧不可賜。

    我們心中自有天智,開啟只能靠自心的磨練,沒有外力可以幫忙。我執我相,只能自己打破。習坎卦福無重至,禍不單行,但它的互卦,包含的,竟是山雷頤卦。人間苦難從來最補!

    三、 真法不可說。

    世間文字言語,說不清宇宙真相,只能靠自身來實修實證。如來的成佛經驗是他的經驗,你只能靠自己的方法成佛。

    四、 無緣不能度。

    無緣聽不進真言。緣要有因的呼應。種子是因,其他條件是緣。先有種子,陽光雨露才發生作用,才能開花結果。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

    面對苦難,日本人想到的是《論語》。

    武肺疫情鎖國,十年經營的東京奧運寸步難行。今年,NHK的《大河劇》,歷史如長河,一年一度的大河劇,說的是澀澤榮一的故事。

    澀澤榮一,被日本尊稱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1840~1931)。

    他的一生理念:
    讓《論語》和算盤,融為一體。

    他一生創辦了五百家企業,包括日本第一家銀行。

    他的事業奇蹟,基於他的信念,道德和經濟合一論。

    以《論語》為基礎講道德,用算盤為象徵講經濟,兩者融為一體,是必須。

    澀澤的理論,道德分積極性和消極性兩大方向。

    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是消極的道德;
    做應該做的事,是積極的道德。

    對經濟來說,賺錢,背後要有消極的道德,不能賺不應該的錢;
    對積極的道德來說,做應該要做的事,又需要有經濟實力的支持。

    因此,道德與經郊,互為表裡。用《周易》的用語,就是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他認為,對商人來說,信用才是根本。

    做生意沒有誠信,可以賺錢一時,但絕對不能持續。

    澀澤的依據,是《論語》的: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一個人,只有以他人利益為第一考慮,自己最終才能獲得持續不斷的利益。

    他用成功的商業利潤,來支持他的積極道德。

    《論語》說的,博施濟眾。

    孔子說: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這是他一生的追求。
    (追求公益,富民社會,不單靠政府,也是商界責任。)

    可以預期,日本會掀起另一波《論語》熱。這是日本人,能站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受人尊重的原因。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寶,任何一個日本人都知道。

    我們愛遊日本,無論她的建築、用具、藝術、禮儀、社會信念,都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這才令人感動。

    《論語》泰伯篇第八章: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說:
    詩,是人性最真的表現。

    讀詩,可以鼓舞人的意志,感應我們好善惡惡的天性,對性情的培養,道德的陶冶,人格的完成都有幫助。

    立於禮,立是確立,確立一套合乎當時社會的正確價值觀上。人人都遵守的規矩禮儀。

    成於樂,曲終謂之成。

    不管什麼曲子,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人生的修養,像音樂的調和,推到巔峰,代表美好的結束。

    終的表現,也就是我們的離台身影。

    成的相反,就是敗。

    曲終就要成。

    孟子盛讚孔子:(《孟子.萬章篇下》)
    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也。
    金聲者也,始條理也。
    玉振者也,終條理也。

    孔子,是聖人中,最合時宜的了。
    是諸聖中集大成者。
    金聲,是叩鐘,象徵開始。
    玉振,是擊磬,象徵結束。

    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束。

    無論思想,事業的境界,可以用金聲玉振和集大成來比擬,所以,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

    人生在世,就好似一篇樂章的跌宕起伏,既使我們的人世,錯綜複雜的變化,但其中,有一定的規律。

    所以,一個完整的教育人格,必先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人格圓滿成熟,應像音樂的邏輯教化,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束。

    一曲終了,讓人有餘音繞樑,回味無窮的境界。

    《尚書.舜典》中,形容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象是這些的: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神人以和,百獸率舞。

    八音,各種樂器;克諧,奏出和諧的樂章。

    一個完美的社會,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但就像一個樂團一樣,無相奪倫,不會只准我發聲,不准你發聲。不同樂器,協調出動人的音樂。

    神和人都可以和諧共處;百獸率舞,群獸跳起舞來,比喻天下昇平。這就是政治教化,如音樂般,行雲流水的集體行動。

    北京政府宣布重大國策,2025年前,要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將會透過宣傳、教育來彰顯中華文化。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黨一百周年。這一百年來,中共那些言行,是屬於中華文化的?

    他們只熱愛在文字上和你糾纏。

    在伏羲氏仰觀天象,畫卦,掛在眼前的象的統稱,中國文字還未成形。

    所以,我們的祖先,立象畫意,通過立象,將遠古的智慧意念,傳給後世。

    未有文字,先有意象。

    到五千年前文字成型,才轉化為言。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用有局限的文字,訴說無盡限的真理,已非原貌。但不管道是不是可道,還是要說說看;名稱是否準確可名的,但也即管用某一名稱來說明。不然如何界定世間萬事萬物?

    佛祖拈花不語,傳下禪宗一脈,說不立文字,但傳法,仍要借助《金剛經》、《六祖壇經》。

    《繫傳》說:
    聖人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偽,
    繫辭焉以盡其言。
    變而通之以盡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

    在未有文字發明前,我們的祖先,通過靈活,微妙的象,表達那抽象的意。

    沒有文字,說話也不能表達清楚。然後發明一個表達方法,設卦以盡情偽。

    卦,不是自然有的。是人發明來表達自然法則的。它能詳細表達人性社會的情偽,即真假,虛實。透過卦,這個照妖鏡,把人把事的實情假象顯現出來。

    繫辭焉以盡其言,最後,卦辭、爻辭、十翼的文字出來了。

    先立象,然後設卦,最後文字。

    先從意,到象,到言,即文字,一層一層過來。

    這就是《周易》的創作過程。

    我們今日讀《周易》,讀的是文字,言,也就是卦辭爻辭和十翼的內容。

    從「言」去追溯「象」;
    再從「象」去掌握「意」。

    魏晉時的易學宗師王弼,提醒我們,得「意」就可以忘「象」,得「象」便要忘「言」。

    人讀《易》讀不透,就因為被「言」,文字縛死,糾纏於文字字句之間,忘卻本意。

    言、象、意,要得「意」忘象忘言。那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超越文字,才能掌握言外之象。

    象,只是中間工具,得象要忘象,才能得意,這個最終目的。

    最後,還要「盡其言」,要懂得運用,有實際行動。

    學了《易經》,不能拿出來用,有什麼意義呢?

    變以通之以盡利,要變要通,目的是盡利,要有利於社會,利於天下。

    再發揚光大,鼓之舞之以盡神,將那神妙莫測的規律找出來。

    《莊子》說: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蹄者所以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在意,得意而忘言。

    莊子說,用什麼工具捕魚,不重要,因為重點在魚不在筌,得魚要忘筌,魚籮魚網無關重要的。

  • 金聲玉振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5-02 01:11:02

    潮州澹浮文物收藏院秉承弘揚中華文化,溝通兩岸關係,促進中泰文化交流的宗旨,由泰國春府博他耶(欽賜)淡浮院院長郭豐源先生倡議,眾多海內外俊彥熱烈響應捐資建設的一座開放式收藏院。入口是一座聳立的大石牌坊,三門歇山頂建築,高16米,氣勢恢宏磅礴,正中題“東粵菁華”,兩側分別書有“金聲”“玉振”,皆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手跡。牌坊到正殿是三進石階,院內花圃簇擁著石雕的麒麟、青獅、盤龍及鐵牛等吉祥物。巍峨瑰麗的正殿建築,重簷出閣,琉璃飛瓦,四支玫瑰紅的花崗石柱,穩重莊嚴。正中匾額“澹浮院”三個流金大字,屬清朝末代皇帝之弟溥傑所書,門外掛的木刻對聯“遠望觀雲,登高視野”,為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朴初親題。殿內藏有儒道釋各派文化的代表文物。遊覽淡浮院,最吸引遊客的莫過於主殿兩側長廓“中國歷代書法碑林”。這裡彙聚了上起商周、下迄當代的歷代書法大家的真跡墨寶。令人須臾間,盡覽五千年法書;旋足地,可觀四海寶藏,彌足珍貴。碑廊上方廣場,矗立著交泰殿,是淡浮院主要收藏展覽大殿。“交泰”中與北京故宮藏寶璽殿名相同,均取自《易》經“天地交泰”之意,但此處另有中泰文化交流之意。殿內有泰皇親賜《瑪哈蒙空佛像》一組金佛以及中華文化代表文物。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與茶具的結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為沏泡時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獨特的飲茶習慣。“工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工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一般都是放半壺,沖過後茶葉會展開,剛好呈一壺滿的狀態。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滾燙的熱水灌進壺裡,馬上沖出來,頭道茶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三個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滿了這杯再斟那杯,而要輪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工夫。工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