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金杯理論粉水比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金杯理論粉水比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Erhu0616 (熱羅姆)看板Coffee標題Re: [單品]請問大家手沖粉水比時間Tue O...
金杯理論粉水比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20:40:56
/ SCA CSP Brewing Foundation + Intermediate☕️ 「所有風味都是經過設定。」 算一算玩手沖也超過五年了。從大學時代最陽春的器具開始,跑了數不清的咖啡廳、慢慢嘗試各種級別的豆子; 有經濟能力之後開始升級設備,找書看、上網學,到目前自覺已經沖得不錯了,坊間...
這個真的是很重要卻常常被問的問題
雖然自己踏入咖啡領域沒有很久
但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我建議先模仿幾個網路名人的手沖方法 (粉水比、手法)
比如說一些已經得名的選手
2016世界咖啡沖煮師大賽冠軍 - 粕谷哲的4:6咖啡沖煮理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6v19pIqVs&feature=youtu.be&app=desktop
先懂得他們為什麼這樣沖,再調整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或是不調整,沿用也沒差,自己喜歡喝就好)
我自己沖煮1-2份的時候,喜歡用 1 : 13.3,粉偏粗 (小飛馬6-7)
用不斷水的方式沖煮
這樣通常不會有什麼地雷
但如果遇到那種可可調性比較明顯、或是有點苦的豆子
可以用粕谷哲的方法,整體會變得很均衡喔
不斷水-->風味集中
斷水-->風味較鬆散
最重要的是「不要積水」,不積水一切都很美好,一旦積水就會過萃
在假設濾杯中心是市中心,那麼在「郊區」的時間不要太久,就不容易積水
方法、器具很多
簡單來說咖啡就是一個錢坑啊,先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
然後慢慢存錢,慢慢進階就好 ^^
※ 引述《mechtec (小豆)》之銘言:
: 常常入門者都會問這個問題
: 這已經是FAQ了
: 我在手沖基礎課程教學時
: 都會做一件事
: 例如注水量固定(假設是300g)、粗細固定、水溫固定
: 沖煮模式也固定(悶蒸後就一注到底,然後流完)
: 但粉量分成3-5種不同的粉量
: 例如12g 15g 18g 21g 24g
: 請學員按照所教的模式沖出來
: (當然,前提是學員的拿壺、繞圈的穩定度都練好了
: 不然根本不知道差異來源是我們設定的,還是學員穩定度問題)
: 然後大家喝喝看
: 去感受一下不同粉水比下
: 咖啡的酸甜苦的感受
: 一般而言
: 水多(或粉少),酸甜苦會拉開,但同時強度感受會降低
: 整體變成平淡
: 水少(或粉多),則酸甜苦會過度集中,反而造成無法辨識
: 但是,因為每個人對於酸甜苦的感受不同,喜好也不同
: 因此,大家常常選出來的,不一定是同一杯
: 這是很正常的
: 請記得:咖啡沒有SOP
: 每個人對咖啡的喜好不同
: 才會造成咖啡的『個性』
: (BTW,所以,真正的手沖教學,一定都是長時間的
: 每一項變因都至少要磨1-2小時)
: 若瞭解上面我所說的
: 再想一想
: 你如果找到你喜好的酸甜苦分布
: 是不是你在沖不同豆子,隨著粗細、水溫、甚至要不要流完、水柱大小...
: 都會造成你的粉水比都不同
: 如果你找到你在某一支豆子的粉水比
: 你要記全部注水量,還是只記流到下壺的量
: 是不是都沒關係?
: 因為,這是你自己的粉水比例
: 不是老師教的,不是網路影片教的
: 為什麼還要在意人家怎麼做?
: 給你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4.180.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39084203.A.8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