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重複重覆教育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複重覆教育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複重覆教育部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母之呼吸!育兒津貼之術!」 你有發現少領一個月的育兒津貼嗎?我幫你爭取回來了! 我國少子女化已成國安問題,政府為了減輕家長負擔,提供許多不同津貼補助給家長申請;其中,衛福部的「育有未滿 2 歲兒童育兒津貼」、教育部的「 2 至 4 歲育兒津貼」、及勞動部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也是最廣為家長申...
重複重覆教育部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母之呼吸!育兒津貼之術!」
你有發現少領一個月的育兒津貼嗎?我幫你爭取回來了!
我國少子女化已成國安問題,政府為了減輕家長負擔,提供許多不同津貼補助給家長申請;其中,衛福部的「育有未滿 2 歲兒童育兒津貼」、教育部的「 2 至 4 歲育兒津貼」、及勞動部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也是最廣為家長申請的津貼。
不過,今年7月時,我們收到民眾陳情,家長們育嬰留職停薪假期間,在已領取勞動部的津貼後,要向衛福部申請育兒津貼時,卻遭承辦人員告知,「因為申請期間有跨月情形,必須得從次月初才能申請育兒津貼」。
這樣的申請方式,等於讓家長們最多損失約一個月的育兒津貼請領。
例如,家長們若於 6 月 9 日到 12 月 8 日期間,向勞動部申請津貼,領了6、7、8、9、10、11月份,共 6 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後,想繼續從12月9日開始,向衛福部申請育兒津貼時,卻遭承辦人員告知,因為此津貼是以月為單位核算,且不能與其他津貼重疊申請,若是跨月申請,便重疊請領 2 種津貼。
所以,只能從隔年的 1 月 1 日開始申請。這也造成家長們損失了 12 月份共 1 個月的育兒津貼。
勞動部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請領上限,每一子女合計最長發給 6 個月,照理來說,行政機關都會有資料告訴民眾請領了幾個月的津貼,即使領完了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後,跨月申請育兒津貼時,衛福部應該也有資料查證民眾是否有重疊申請 2 種津貼,而不應用「跨月申請恐有重覆領取補貼」的理由,要求申請者應從月初開始請領補助。
而且,民眾也無法控制生小孩的日期在每個月1號,所以,根本也無法調整育嬰假日期在每個月月初!
於是我在8月時,便邀請衛福部社家署(負責0-2歲育兒津貼)、教育部國教署(負責2-4歲育兒津貼)、以及勞動部(負責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共同開會,研商解決之道。會後,衛福部承諾,會召集地方政府單位一同開會討論對策。
就在上週五,我們收到了衛福部的回覆!目前《育有未滿 2 歲兒童育兒津貼申領作業要點》已修正完畢!
為維護民眾權益,明定本津貼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不得重複領取的期間合計不超過六個月。
另外,考量育嬰津貼申領樣態較為多元,可能是一次或分次,甚至是追溯領取,因此授權核定機關,可視個案情形調整核定補助月份。
舉例來說,如果民眾在 4 月 9日至 6 月 8 日、 8 月 9 日至 12 月 8 日,分次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則核定機關可視個案狀況,於合計不超過六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原則下,分段核予本津貼。
此作業要點修正後,便能讓申請者不會損失一個月的津貼請領!
感謝衛福部即時修正,讓家長們的權益得以被保障!另外,教育部國教署也已回覆我們,將配合衛福部修正,併同辦理修正作業。未來,我們也會持續追蹤修正進度,減輕家長們育兒負擔。
一個月的津貼,雖然不是多大的金額,但對家長來說也不無小補。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與精力,作為家長也作為一位立法委員,我希望能夠減輕更多的育兒負擔,給予家長們更多支援,也讓每個孩子都能安心成長!
重複重覆教育部 在 台灣溫太在大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晚安❤今天介紹下週一小行星幼兒誌開團搭贈的繪本,適合3-8歲孩童閱讀,是非常棒的三套好書,分別是:
1. 生活自理繪本 #小豬乖乖系列
2. 情緒教育繪本 #我的感覺全系列
3. 培養英語好感度的 #firstLittleReaders A+B"
最後還有故事音樂聽不完的 #有聲故事書APP
(可以先下載免費三十天試聽喔!)
以下可以直接點圖片看介紹唷!
🔳方案一🔳
小行星幼兒誌一年12期+瑞典Peter Pan Prize小飛俠圖畫書獎得主陳致元最新代表作「小豬乖乖」
共五本,主題包括交朋友、戒尿布、懂禮貌、勇敢打針、改變慢吞吞,是畫者以自身暖(奶)爸的角色貼身觀察幼兒所創作,主題都很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孩子很容易帶入角色感受情節。
畫風溫暖,敘述幼兒生活大小事,能幫助孩子跨出成長的第一步
▪️乖乖溜滑梯(交友、人際)
乖乖坐在滑梯上,斜斜躺著、直直躺著,就是不肯溜下來,為什麼呢?
▪️乖乖坐馬桶(戒尿布)
今天開始,乖乖長大不穿尿布了,要坐在小馬桶上尿尿,乖乖能順利學會坐馬桶嗎?
▪️乖乖愛幫忙(懂禮貌、會分擔)
乖乖想和小鳥一樣飛高高,媽媽幫乖乖飛得好高好高。「謝謝媽媽。」媽媽也想請乖乖幫忙,乖乖會怎麼做呢?
▪️乖乖慢吞吞(時間管理、優先順序)
乖乖總是慢吞吞,一下忘了這個,一下要拿那個,這次乖乖和朋友們約好要一起玩,沒想到,慢吞吞的乖乖還是第一個到?
等半天朋友們都沒來,餓著肚子回家,也看到媽媽慢吞吞的煮菜、慢吞吞的熬湯,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乖乖不怕打針(恐懼看醫生、害怕打針)
乖乖生病不舒服,聽到醫生說要打針,他非常害怕,緊張得哭了。媽媽陪乖乖練習打針,媽媽說:「有一點痛,像指甲刺一下!」
乖乖真會勇敢接受打針嗎?
全書圓角設計,不傷小手,小小孩也能自己安心閱讀。
🔳方案二🔳
小行星幼兒誌一年12期+金獎肯定的情緒教育繪本 #我的感覺系列
這套我非常喜歡,"我的感覺情緒教育繪本"其實不只孩子,父母也很適合看。
情緒有快樂的,當然也有負面的,承認情緒,面對情緒,處理情緒,同理別人的情緒,不管哪個年齡層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全書中英雙語,附雙語CD,是兒童人格與情緒教育的最佳輔助教材。
銷售十年共50萬冊口碑,是情緒教育最佳幼兒讀物,共8書組合全新上市。
得獎紀錄
★ 美國歐本漢玩具系列金獎
★ 教育部生命教育優良出版品優選
★ 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 誠品,博客來網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推薦
★ 美國河岸街學院年度最佳童書
套組內容
‧8本精裝繪本
‧1片中英朗讀CD
‧1組情緒遊戲卡(32張)
各書主題簡介
▪️我想念你 【分離焦慮】
「我不喜歡想念你,我要你現在就在這裡!」
陪孩子面對分離焦慮,建立安全感,培養獨立與自信。
▪️我好難過 【面對挫折】
「難過的時候,什麼都不好玩。」
傾聽孩子的難過,適時接納與理解,幫助孩子調節負面情緒。
▪️我好害怕 【建立自信】
「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大人小孩都一樣。」
引導孩子辨認自己的感覺,建立信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
▪️我好生氣 【控制情緒】
「我發現,生氣表示有些事需要改變。」
找出生氣的原因,學習控制並適當宣洩,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我好嫉妒 【欣賞自己】
「別人有我想要的東西,我好嫉妒。」
學會欣賞勝過擁有,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就能遠離嫉妒。
▪️喜歡我自己【肯定自我】
「我覺得自己很棒,有人愛我本來的樣子!」
鼓勵孩子欣賞自己,大人的肯定就是培養自信的最好方法。
▪️我會關心別人 【同理關懷】
「我不取笑別人,因為我討厭別人取笑我。」
當孩子學會以同理心待人,才能懂得心懷尊重與人相處。
▪️我好擔心 (2018年新書) 【抗壓能力】
「我不喜歡擔心,我想要擔心離我遠一點!」
孩子擔心焦慮時,大人細心帶領,就能克服恐懼,快樂探索世界。
情緒遊戲卡簡介
輕鬆學習情緒管理,提升孩子EQ大能力
內容:32張遊戲卡(8張藍卡(情境卡),24張粉紅卡(行動卡))
●遊戲一:抽抽樂
提供24張情緒處方帖,小朋友隨時都能找到樂趣,時時好心情。
|基本玩法|
先準備一個小朋友喜歡的袋子當神奇袋。放入24 張粉紅卡,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抽一張,依照卡片上的指示做一件有趣的事。
|進階玩法|
大人先和小朋友討論,會讓他開心的事情有哪些,請小朋友畫在空白的粉紅卡上,量身打造自己最喜愛的行動卡。
●遊戲二:對對樂
提供覺察環境線索的練習,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發展記憶策略。
|基本玩法|
大人選一張藍卡,小朋友再找出一張相同動物主角的粉紅卡,只要找到跟藍卡一樣的動物主角,小朋友就贏囉!
|進階玩法|
若想加強小朋友的記憶能力,可以把全部的卡片文字面朝下排列在桌上。大人先翻開一張藍卡,小朋友再翻開一張粉紅卡,如果翻到到跟藍卡不同的動物主角,請他再試翻別張,翻到一樣的就獲勝囉,遊戲可以重覆進行好幾回合。
🔳方案三🔳
小行星幼兒誌一年12期+first LittleReaders A+B(50本書+2CD) +小行星心心貓玩偶
這套因為疫情卡在海關目前還沒有送到😅依照廠商推薦介紹給大家。
美國首席閱讀專家依26個字母順序排列,把幼稚園到國小六年級學生適宜閱讀的書籍,分成26個不同級數。
讓孩子們能夠依循這A-Z的順序,循序漸進地閱讀,以達到與美國的小學生們相同的閱讀程度。
運用全彩插圖,再三重複的句型,簡單常用的字彙,配合貼進孩子生活的主題,由淺入深地讓孩子能慢慢地開始學習獨立閱讀。
Level A和B從孩子的生活情境出發,上學、顏色、遊戲、動物、數字...等,
兩個等級在程度與內容上也有些微變化,搭配圖畫讓小小孩初步接觸英語閱讀。
由淺入深地讓孩子能跟著有聲書CD的指引,慢慢地開始學習獨立閱讀,精心設計的CD中也收錄了每本小讀本的內容。
每本讀本都會有正常速度和慢速二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做詮釋。
慢速的版本,能夠幫助初學習獨立閱讀的孩子們掌握每個單字的發音跟句型的唸法。
孩子們在熟悉書籍內容後,便能跟著正常速度的版本一起閱讀,進而自行獨立閱讀,
讓小朋友從故事中無負擔,且更有自信地培養閱讀能力!
適合年齡:3~6歲
🔳方案四🔳
小行星幼兒誌一年12期+4期(共16期)
+有聲故事書APP一年(12個月)
小妞很喜歡聽故事,尤其她現在戒電視了,如果媽媽工作忙碌就會放芽比兔故事機或有聲書CD給她聽,現在加入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一起輪播內容豐富度更加倍了!
聽故事能刺激孩子各方面發展,也是最沒有壓力的學習。手機裝上故事有聲書APP,故事走到哪聽到哪,不用擔心長途旅程無聊難耐,或睡前時光沒有故事。
親子天下故事有聲書APP每月100則有聲故事,其中更完整收錄像《小王子》、《小公主》、《金銀島》等長篇經典故事,所有內容均可下載後離線收聽,在沒網路的環境也可以播放喔!
點開APP就有簡單教學,介面清楚容易,可以按孩子年齡讓App推薦合適的故事,比很多購物網站都簡單多了😉
小妞目前最常聽就是賴馬的繪本有聲書,安徒生童話,所有配音都是標準華語,乾淨清脆,讓孩子學中文也是很棒的App喔!
目前有免費試用三十天,可以先下載來聽聽看,喜歡再和小行星月刊一起包套訂購。
親子天下出版"小行星幼兒誌",是邀請包括 #兒童醫師黃瑽寧, #英語教育學者吳敏蘭, #親職教育專家廖笙光和專業編輯群,針對三至八歲的孩童編寫的兒童月刊。
一月一期,每期都有4本書+1片CD,4本書包含:小行星讀本/親子天下Baby/知識讀本/創意遊戲書。
以上包括方案內容產品都已經全部介紹完畢囉!#4月27號下星期一台灣馬來西亞同時開團,團購價四種方案都一樣,是一年份雜誌+贈品,台幣3800,幾乎原價五折,非常優惠!
馬來西亞目前討論,是去年整年月刊一次訂購的優惠方案,不用擔心,主題都不會過期的!
錯過之前介紹可以點這裡👇🏻
小行星幼兒誌主雜誌:
https://www.facebook.com/262161817578387/posts/874271439700752/?d=n
小行星副刊 家長教養參考書 親子天下Baby:
https://www.facebook.com/262161817578387/posts/879504125844150/?d=n
小行星副刊 小行星知識讀本:
https://www.facebook.com/262161817578387/posts/884341965360366/?d=n
小行星副刊 小偵探遊戲書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262161817578387/posts/889233214871241/?d=n
重複重覆教育部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跳躍 ◎王志元
不要問他的心
去計算他淋浴花多久時間
想像那終究會讓
水流進的孔洞——
我曾在你的房間裡
坐那麼久,想寫
卻寫不出一個字
走出來見到走廊盡頭有燈
又感到害怕
對此,我總聳肩說:「沒辦法
世事無常……」
你在我身後吹乾頭髮
把書擺好、揀去盆栽的落葉
探頭望向窗外,一次又一次
指著星光:「不能問?」
在我的房間裡
沿著弧線上方
畫下幾個圓圈
去計算鐘擺滴答的聲響
想像拔出了你,或者我
會不會全部漏光
沒辦法,字不在
宇宙當中
世事是一次
無法預測的跳躍
看他坐在那裡
蒼白的手指
就把燈關了
不要去問他的心
--
◎作者簡介
王志元,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佳作、教育部文藝獎、南華文學獎、嘉大現代文學獎;部分作品收錄於《2012臺灣詩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以及《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2011年出版詩集《葬禮》,當過週刊旅遊記者、人物組記者,現職為商業攝影師。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許嘉瑋(@ChiaWeiHsuPoems) 賞析
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王志元〈跳躍〉中的時間、情感與身體
距離2011年首部詩集《葬禮》出版九年後,王志元推出《惡意的郵差》,這段時間他從周刊記者轉職為攝影師,也成為人父。根據書腰所述文字,這本詩集的創作概念是從理解父親與死亡到成為父親後,凝視初生女兒的眼,「試圖從中看透他與她所生活這世界的未來」。世代交替若用傳統一點的語言來說即薪盡火傳,也是肉體與意念的延續。那麼回到具體人間世,延續會呈現何種面貌?此一扣問,既是對心(意念),也是對身(肉體),正如同詩集名為《惡意的郵差》,無論是該理解為郵差本身懷抱著惡意,抑或傳遞惡意的郵差,身心關係牽涉存在當下如何因應世界的變化,值得進一步探索。
今天要分享的詩題為〈跳躍〉,顧名思義,這是個需要彎腰蹲低,屈膝後再施力彈起的身體動作。跳躍看似與意念思緒無關,然而從神經突觸的連結傳導到筋肉的反應,許多自然而然只是我們未曾察覺罷了。身心一如是否只存在於理想,每個人活著,有沒有可能處於身體很誠實的動物性反射?假設看似誠實的身體只是掩飾心靈真實活動的工具,是否存在細微而不可控的真實回饋?我們先簡單瀏覽代序的詩作〈張弓〉,應能找到些許概括全書主軸的蛛絲馬跡。
序詩以幾個意象群交織而成:冬夜到春天的季節轉換,燈、白日與影子的明暗對應,疲倦的獵手與試圖逃開箭的獵物,恐懼心理以及身體的各種反應,其中潛藏不少張力。開篇的敘述者「我」,提到冬夜長燈會是疲倦獵手的最後歸處,疑似旁觀一切發生,而視為疲倦獵手目光中不可測的遙遠希望亦無不可。獵捕出於生存需求,疲倦卻是生存附帶的感受,揭示活著的本質是疲倦的。末段再次強調這點,詩人是這麼說的:「醒來總是帶著恐嚇意味/像對空張弓/要活著的逃開」。直觀閱讀,沒有明確目標地對空張弓,是要讓想活著的獵物逃開,然而獵手本身能逃開為避免恐懼、繼續生存而展開的疲倦殺戮嗎?明知沒有辦法,仍必須去做,顯然已溢出心智控制的範圍,反映身體最誠實的狀態。這是時間的惡意,演化的惡意,也是生命的惡意。對此,心會恐懼疲倦,而身體必須捍衛不退。擁有上述基礎理解,我們便可以正式進入〈跳躍〉這首作品。
全詩以「不要去問他的心」開始、作結,不問「心」,顯然只能察言觀色,透過外在去揣摩情感的走向。是以「心」與「心」之間每一句,皆聚焦在身體動作及相應的情緒。藉由視角的挪移,讀者可以窺見身體作為容器,如何被書寫,又伴隨怎樣的內心情感。
宏觀來看,空間變換側面點出身體在移動過程已與外在相摩擦,從浴室到「你的房間」,透過窗往外延伸,再回到「我的房間」,最後你和我的存在都只不過是諸多填補空間縫隙的物體,全都身不由己。第一句和最末句的重複,意義迥然有別,至少經過世事一次無法預測的跳躍。彷彿我和你的糾纏。你和他的糾纏,充滿偶然性,那麼為什麼我們的互動必須要去探問第三者的心呢?身體的自主權又在哪裡?是「他」的心嗎?
「他」也有他的存在問題,他的手指蒼白,他沐浴時水不斷經過身體流進孔洞,他更無法阻止你跟我問或不問。「他」混跡在眾生之中,他既是你,也是我,因此面對諸多無法控制的事情,我們不必問心,只要繼續行動,像序詩最後一段提到的對空射箭,想要活著的就會自己逃開。與其說生命會找到出口,不如說身體的直覺反射就是生命的出口。從困惑、遲疑、害怕到等待,再從理解世事無法預測而最後選擇不問,答案已意在言外。於是讀者可以揣度在我、你、他、世界,乃至宇宙之間,是否互為主體。簡言之,這也是個以身體進行心物與人我辯證的作品。若逐句梳理全篇的脈絡和架構,此說法將更為醒豁。
淋浴最適合讓腦子(意志)放空,我們常在各種戲劇看到人物只要遇到煩心事就去淋浴。水會流入孔竅,逝者如斯,但沖洗身體的時間愈長愈久,側面呈顯出思緒的紊亂程度。此處身心狀態是相應的,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將人物困在浴室。水洗刷肉身,恍若沙漏持續減損青春,心思卡在問題的癥結,而身體卻逐漸老去,甚至因過度浸潤而發皺。在這樣的情緒下轉入第二段,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記憶畫面卻回到過去。曾經,「我」在你的房間,想留下些隻字片語而不可得。走出房間,似乎是走出「你」心中的隱喻,而走廊亮著的燈,只是令人害怕。這無疑違反常理,身體對明亮的渴求,竟成為負面情緒。當身體離開一個人,即使盡頭有盞燈守候著,心卻無法馬上接受。這裡是身心悖離的開始。
悖離的兩難,迎向光明的恐懼,被歸納為世事無常,彷彿除了聳肩之外無能為力。真的如此嗎?當身體向前邁進,內心仍難以放下,感官才會聽見、感受到身後「你」的一切。拉鋸的兩造各自將注意力放在不同地方。你在吹乾頭髮,是否代表剛剛也因困擾疑惑去沐浴了呢?把書擺好、揀去盆栽落葉,再平常不過的動作是強迫房內一切維持完美無瑕,卻因忍不住一次次探頭望向窗外而露餡。內與外,就是身與心的對比參照,人們下意識的反應並未被體制馴化,而這可能也是造成「我」在「你」的房間遲遲寫不出一個字的原因。一方遲疑的難道真是能不能問?另一方早就透過蛛絲馬跡察覺對方想問的情緒。當你與我、走廊與窗外,燈與星光,內外不斷周旋著。難道害怕不是二人共有的負面情緒嗎?身體已經徹底透露訊息,這些遠非理智心念就能控制。
當回到「我」的房間,理應是自己能掌握的空間,但人物只是以畫圈的方式計算鐘擺的聲響,任憑肉身在重覆與穩定流逝的滴答聲中老去。這裡再次呼應了「我」和「他」一樣,終究得讓情感思緒陷入無法填滿的孔洞,而「你」也意識到「我」的異狀,才藉著星光提出「不能問」的疑惑。二人是堵住對方孔洞的關鍵,一旦在關係網絡中,誰決定抽離,都會讓似水的時間與多情瞬間消逝。偏偏抽離與否的決定權不在自己身上,我們被動受他人身體的箝制,也箝制著他人。每種關係的取捨,都不可測,都是跳躍。「他」從浴室(房間)走出,就這樣坐著,我們看著那不知是過於用力還是沐浴過久造成的蒼白手指,揣想那該不會是曾經探頭指向星光的手指。「他」曾對誰問過什麼,為何沐浴,什麼被水沖進孔洞?大量的留白不啻是敘事的跳躍。他、我、你的關係模糊。
末段關燈則是呼應走廊盡頭和窗外星光,讓讀者再次聯想到走出房間見到燈光的恐懼。此刻只要我們把燈關掉,讓光從孔洞流走,你會發現所有看得見的動作都不復存在,除了感受到自己在黑暗空間的存在,再無他物縈掛胸懷。唯有這樣,才算真正面對誠實的身體,將感官放到最大,去理解、體會自己的內心深處。即使詩人未必有意建構現世存有才屬真實的身體觀,卻間接點出身體既是感受世界的媒介,更是萬物收發訊息的關鍵。當讀者再次回到書腰,仔細咀嚼「當我們成熟、變老/才明白生活是遲未拆封的信/等郵差前來/可能收件,也或終將寄出」,這幾句話和詩集《惡意的郵差》,隱隱揭示一個道理:我們是訊息也是郵差,我們的成熟衰老與生活緊密相依,身體是開放的,每個孔竅都是時間與情感的出口。當我們正視身體之本質存有,始能處理種種只能聳肩以待的無常和害怕。
美術設計 @13
攝影創作 @pinglee.art
模特 @慈慈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身體詩 #王志元 #身體最誠實 #詩聲字 #身體 #感官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