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砭作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砭作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砭作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砭作者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鏡中 ◎張棗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 ◎作者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節目邀請到 李忠憲教授來談新書《隱性反骨》。 李忠憲教授是產官學界諮詢資安議題不可或缺的對象, 也常在網路上針砭時政,累積了一大群死心塌地的追隨者。 透過他的第一本書,你將重新認識這位貧窮苦讀竟不讀醫、 出國留學但不留美、天生痴肥卻跑馬拉松、理工出身反倒喜愛哲學思考的作者。 他涉獵廣博、思考...

醫砭作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39

鏡中 ◎張棗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 ◎作者簡...

  • 醫砭作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5 21:00:08
    有 241 人按讚

    鏡中 ◎張棗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
     
    ◎作者簡介
     
    張棗,湖南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之後考入四川外語學院攻讀碩士。1979年出版第一本抒情詩集,不久,便被稱作巴蜀五君子之一。張棗以「後赫耳墨斯學派」聞名,給世界文學添加了創新的元素,卻又保留了中國古詩詞的特點。張棗1986年出國,常年旅居德國,曾獲得德國蒂賓根大學文哲博士,後在圖賓根大學任教,並長期當任《今天》雜誌的詩歌編輯。他曾受邀與莫言、龍應台等同為台北市駐市作家。期間先後寫出《卡夫卡致菲麗絲》、《邊緣》、《雲》等作品。於2010年3月8日,在蒂賓根大學醫院因肺癌仙逝,享年48歲。
     
    -
     
    ◎小編淵智賞析
     
    張棗的這首〈鏡中〉,雖然並非他最好的作品,但卻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一首作品,也是理解張棗詩觀的最重要的門徑。柏樺曾經在評論此詩時,便曾說:「這將是一首轟動大江南北的詩」,認為此詩最重要的是一個「輕」字「〈鏡中〉只是一首很單純的詩,他只是一聲感喟,喃喃地,很輕,像張棗一樣輕。」與張棗同時候的人,因為在一個一切都被化約成政治的封閉年代,他們無一不極力尋求一種反抗、革命的詩,以極其張狂的姿態,對當代的時局進行針砭。在此狀況下,張棗的輕巧靈動,便反而成為一件不易之事。
    張棗在論及自己的「輕」時,曾說過了「我特别想寫出一種非常感官,又非常沉思的詩。沉思而不枯燥,真的就像蘋果的汁,帶著它的死亡和想法一樣,但它又永遠是個蘋果。」詩歌對他而言便彷彿是那個轉換的過程,經過擠壓、變形、濃縮,甚至於再造,都不礙於蘋果汁與蘋果有著相同本質的道理。
     
    然而,像〈鏡中〉如此輕的一首詩,如何在張棗的詩作之中佔據如此重量呢?
    〈鏡中〉只有短短十二行,多處意象皆從古典,通過這些意象,組合描述了一種「悔恨」的輕,悔恨是許多人視之為重的情緒,但張棗卻得以透過詩歌將此沉重化為一種情意的延續,就此便得以看出張棗對於語言的重量掌握之精。在整首詩中,唯一最重的詞彙,只有一個「皇帝」,在柏樺的記述中,張棗甚至有想過要將皇帝一詞刪除,而改為「我」字,然而柏樺認為此兩字是此詩之命,認為「皇帝的出現一下子將詩歌情境歷史化,而她又是一種個人化的非正式稱呼。這兩個稱謂之間本身就隱含着巨大的張力,引發讀者無窮幻想。」張棗才被說服,因而留下此兩字。
      
    而此皇帝做為此詩唯一的重詞,也達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皇帝」出現之前的情境是輕的,「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都是一些不礙世俗的活動,只在看與不看,動與不動之間做出描繪,並不涉及情緒的波動。到了第五句才以一句「危險的事固然美麗」,昭顯出那些情感的特性,而到了皇帝之前的幾個動作,從「騎馬歸來」到「低頭」,一連串地動作便因為皇帝而加速,失卻了原先的悠閒姿態。
      
    而在皇帝之後,此詩便開始產生了「後悔」之重:「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望著窗外」,也牽回到〈鏡中〉的詩題,鏡中這個詩題,本身的姿態其實是帶有抗拒性的,鏡子全然地複製我們所觀的世界,卻永遠無法重現、或是抵達我們的真實,就彷彿是記憶一樣,我們不斷地在記憶裡審視自我與他人的千種姿態,但卻永遠無法釐清到底何謂真實,而這種極其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情境,便反而將「後悔」的命題變得更深刻。最後兩句則是幾乎重複了前兩句,唯一不同的地方,僅在於從前兩句的「梅花便落了下來」到後來的「梅花便落滿了南山」,從最初絲絲地輕巧的悔恨,到後來被覆滿的山頭,我們不難感知到那種悔恨的綿密、悠長,如何在詩中的「她」與鏡子之間,不斷地累積著。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巴蜀五君子 #張棗 #鏡中 #中國當代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5.html

  • 醫砭作者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30 08:02:14
    有 1,455 人按讚

    昨天去花蓮出差的路上聽了Podcast上何博士和邱哥精彩的對話,感觸很深分享給大家。

    這集何博士以科學研究的限制來回應網路針對大重量訓練的質疑。很多人提出論文數據指出,輕重量和大重量對於增肌的效果差不多,而推導出抗老化就舉舉小啞鈴、水壺甚至徒手即可,何必去挑戰「危險」的大重量呢?仔細看這些論文就會發現,研究受試者大多是年輕、男性、重訓新手,而研究的實驗又常僅有8週、12週, 這就會落入所謂「初學者效應」的迷思。
    在此階段,不管怎樣練都會進步,當然看不出差異。可是人要抗老化不是只有幾週,也絕不會只有單一性別,因此要回答「如何利用重量訓練抗老化」,我們需要的是更長時間的研究、更多元的受試者,才不至於淪於紙上談兵。可惜的是,學術界升等的壓力是不等人的,長期的研究往往乏人問津,相關的著作當然極少,也使得運動科學這類型新興領域的研究,容易被錯誤解讀。

    當然這不是叫我們要反「科學」,走上土法煉鋼的老路,而是要在實務經驗和科學數據上不斷求平衡與對話,套句老梗「盡信書不如無書」!

    博士也提出他在研究所讀書時,小組討論教授會請大家針對論文提出懷疑,針砭實驗設計不合理不完美之處,藉由反思的過程,逐漸地逼近事實真相,而非照念原文,對作者提出的東西全盤相信。

    其實我覺得,勇敢去質疑乍聽之下合理的說法、不斷挑戰舊觀念的態度,不僅可運用在學術殿堂,一般人尤其是最容易被「質疑」的孕婦也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有人質疑「孕婦吃這個不太好嗎?」、「孕婦可以喝冰水嗎?」妳大可理性的「反質疑」他,請問為什麼不可以?不好是指哪裡不好?這是你的經驗歸納,還是道聽塗說。

    另外,由於一般民眾對於醫師提供的資訊,習慣性地概括承受,不會去質疑,因此在提供新的醫學知識或衛教時,我認為醫師更是要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謹慎地去解讀新的數據,比如說這陣子很紅的168斷食法,雖說很多研究顯示對於減脂效果佳,又不容易掉肌肉,安全性佳。但我查閱過原始論文,裡面並沒有數據針對女性生理期作出分析,而我臨床上又遇過為數不少進行此飲食法而導致賀爾蒙失調、停經的女性。因此雖有眾多專家學者背書,但在有更多數據可以告訴我「168斷食不會影響女性生理期」之前,我仍會站在反對那一方。

    資訊爆炸、流量第一,萬事都有懶人包的年代,要把每件事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獨立思考的確是相當困難,針對我自己陌生的領域比如財經、政治,我也常常無所適從,霧裏看花。因此我很感謝何博士這樣實務與學術兼備的人願意把事情講清楚、說明白,而不只是用過去權威的方式「我都練那麼壯了,當然要信我」「我是博士,會說錯嗎?」來論述。

    反思我自己,在我的專業領域,雖然很困難,我也該盡量要求自己,耐著性子解釋,避免用醫師的權威去回應問題,比如在過去很多長輩聽到女兒要催生就會以他們人生經驗來質疑,「催生好嗎?隔壁誰誰催生就吃全餐誒」我 「過去很多大型研究都顯示催生不會增加剖腹產率,而且是對母嬰安全的做法,對照我的經驗,催生不是百分之百成功,但和過去放著等自然產兆,的確自然生成功比率更高。」而不是單純的說「我是醫師,你不聽我的要聽誰的」。

    當然,若非我專業領域,就乖乖當個聽眾,發問就好,切忌不懂裝懂。

    #態度很重要
    #podcast訂閱起來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邱個 Chill Chill der Podcast

  • 醫砭作者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11:32:38
    有 1,245 人按讚

    對啦!最近我朋友朱宥勳寫了一套妙書,就是新手怎麼闖關,成為可以在文壇立足、靠寫作生存的作家職場書,我幫這套書寫了推薦序喔。

    其實我想用另一個角度推薦一下,這兩年實在看到太多很會寫的專業工作者,例如大名鼎鼎的經濟學教授沈榮欽老師、在三月快發生金融危機卻一路做多大勝的交易員Joe Tsai,還有其實我滿想找個機會推薦一下的上報專欄「若依時評」,應該也是專業財會出身,她也有在版上玩的。

    其實很多專業從業者文筆好、分析強,就很有機會透過類似宥勳書中建議的步驟,一點一滴經營自己,成為知名的專業人士。今年幾波防疫大辯論,就讓大家認識了很多醫生,這是一條可以暢談自己專業意見、交換看法,增加專業聲望的簡單路徑。其實無論在美國、中國,太多透過網路建立個人品牌的例子了,也很推薦看宥勳這本書,經營之道是相通的。

    以下是我為宥勳寫的推薦序,喜歡文壇評論的讀者也可以買來看看喔。
    ---------------
    【文學也是一門生意,而你責無旁貸應該升官發財】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我邊看邊哈哈大笑。我多次向別人提及,朱宥勳簡直就是一個賣文學的生意人,這套書再一次證明這件事情。

    我對文學只能說是外行,但卻看了很多日本小說,尤其是直木賞和芥川賞的作家。在許多描述作者與編輯關係的電影或日劇中,我隱約窺見那是一個有序的文學產業機制,直木賞、芥川賞只是其中一環,整個產業機制穩定向市場供應高質量的作品,養成了龐大的讀者群。可以想見,日本成名作家的生活品質,會比台灣作家好上不少。

    這就是「產業化」的差別。華人社會受到儒家教育的影響,講到讀書人的詞語幾乎都很窮酸,安貧樂道、不為五斗米折腰、十年寒窗無人問,生活已經夠慘,文人之間還彼此相輕,最是負心讀書人。當一個文學家好像生活注定很窮,還要被同行討厭,終究走向心理變態的道路(笑)。到底誰想要過這種生活呢。

    時序進入現代,事實上,行動網路的發展拆解了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懂得溝通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的決定者。大量新型內容透過手機傳送給每個個人,網路貼文、搞笑影片、推播訊息,內容產業到了百花齊放的時代,一個短篇貼文或者一個迷因圖,所能發揮出的病毒傳播效應,才真正是洛陽紙貴,一字千金。

    無論在政治上、在商業上、在各種領域,數位內容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懂得用內容溝通的人,就掌握了下一個世代的傳播權力。喜愛文學的你,當然是其中最有機會的人。我在中國生活十年,前六年是財經新聞記者,然而後四年卻因為行動網路的革命,成為了數位事業部門的主管,這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轉變。

    這也是我喜歡朱宥勳的原因,他非常缺乏一個傳統儒家讀書人的窮酸氣息,深知文學也可以是一門生意。我非常著迷於他告訴我的一切生意經,沒想到現在他把這些生意經系統化的整理出來,幫助每一個人瞭解,如何將對文學的喜好發展成一門生意。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作家,或者有更多元化的事業可以經營,未來無限。

    宥勳將這套書寫得像是一本電玩通關密笈,從最基礎的文學入門工作開始細談,你該怎麼「踏入文學這一行」,該如何計算自己的薪水,怎麼安排自己的工作,去哪裡找尋客戶與現金流來源。這套書讓一個喜歡寫作的人,能夠系統化的理解,該怎麼將單純的寫作喜好,轉化為一部「職場機器」,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從技術層面到心態準備,幾乎是一部文學產業分析了,書中的舉例尤其讓人哈哈大笑,帶有宥勳個人對台灣文壇的針砭,那也是一種文學評論。

    我是一個資深的財經內容主編,在財經新聞中,有一種「職場分析」是深受讀者歡迎的文類,例如「建立你的人脈存摺」、「如何爭取加薪」、「怎麼向上管理」,這類問題幾乎是點閱率保證,因為每個人都渴望在職場中更上層樓。這套書在我眼中,就像是一份「文學天分者的職場分析」,是完全合格的財經報導,我希望它也能受到歡迎,因為我並不那麼認同每個人都要活得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事實上我相信善於文學者,能在下一個世代的每個領域發光。

    內容永遠打動人心,而你得有更豐富的生活資歷,才能不斷深入人心,獲得共鳴。現在就開始吧,各位作家。

    (胡采蘋,資深財經主編,曾旅居中國十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7643?sloc=main

  • 醫砭作者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21 11:00:02

    今天節目邀請到 李忠憲教授來談新書《隱性反骨》。
    李忠憲教授是產官學界諮詢資安議題不可或缺的對象,
    也常在網路上針砭時政,累積了一大群死心塌地的追隨者。

    透過他的第一本書,你將重新認識這位貧窮苦讀竟不讀醫、
    出國留學但不留美、天生痴肥卻跑馬拉松、理工出身反倒喜愛哲學思考的作者。

    他涉獵廣博、思考深入,卻依著自己的反骨精神,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 隱性反骨: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教授,帶你逆想人生 >
    作者: 李忠憲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1/01/01

    收藏好書:https://reurl.cc/6yON6k

    #思辨 #逆想人生 #脫離常軌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