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ai2019
💗
客戶一年花16萬繳保費
比花3萬買的內容還少🥴
要用到時才發現自己原本買的保險有問題
就算我們是保險經紀人😫😫😫也愛莫能助
每次保單健診,看到糟糕的內容都想罵髒話🤬
但是⋯⋯卻沒辦法直接告訴客戶
就像交了一個很爛的男朋友
就算人家告訴她「妳的男朋友很爛!」
多數女生...
#vitalai2019
💗
客戶一年花16萬繳保費
比花3萬買的內容還少🥴
要用到時才發現自己原本買的保險有問題
就算我們是保險經紀人😫😫😫也愛莫能助
每次保單健診,看到糟糕的內容都想罵髒話🤬
但是⋯⋯卻沒辦法直接告訴客戶
就像交了一個很爛的男朋友
就算人家告訴她「妳的男朋友很爛!」
多數女生都會維護對方
反而覺得人家要拆散她跟男朋友
#當然
#最後會細細講解保單的漏洞給客戶聽💬
#多數人不會注意的條款陷阱
#該搶在風險發生前好好檢視
基本上也會有好的保單
就會直接跟客戶說 #這張買的很優👍🏻
保單條款都白紙黑字很清楚
不會把好看成不好❌
也不會把爛說成好⭕️
#保單健診 很重要
而這是 #作服務 🙅🏻♀️零費用
定期保單健診不一定是增加預算
有時還替客戶省更多
💰用少少錢買大大保障❤️
#千萬不要有保費高等於保障好的迷思
在保經不怕客戶比🤟🏻只怕比不完
反而是藉這機會
檢視保單效力是否都還正常
有沒有資料未更新等等問題
-
-
-
#分享一下常見保單健診有什麼缺失🟥🟧🟨🟩🟦🟪
-
-
-
🟥資料未變更,保單失效不自知
-
🟧沒意識到年紀增加,面對的風險不同
不同年紀會面臨不同的風險
#年輕時
意外險、醫療險以及
和疾病相關的保險是必須的
#壯年時
壽險和失能險不能缺少
#邁向老年時
則提早做好全盤規劃,補強疾病與失能的保障
-
🟨經濟能力改變、身分改變、責任改變,保單卻沒變
年輕時
通常會以較陽春或低額度的方式來建立保障
有了配偶或小孩,肩上多了份責任
壽險的額度、失能險的細節,都需要仔細考量
@yockests 一知道我懷孕
一週內壽險馬上加到1500萬
因為他知道,自己責任更重了♥️♥️♥️
常在談新生兒保單時
遇到許多爸爸的壽險只有100萬甚至沒有
為什麼呢
因為許多人保單是在小時候父母買的
而小時候孩童時期不需要壽險
長大後也根本沒去注意到
#爸爸是唯一收入來源強烈建議一定要買
-
🟩保單不符合需求與醫療趨勢
以癌症保單為例,以前保單著重療程
那就表示理賠時,有療程是否吻合的問題
但現在癌症治療方式愈來愈多
除了新型藥物外,也有一些新技術
若是投保「一次性」給付的防癌保單
就不怕療程與保單規範不同
且能自由運用保險金💰
-
🟦部分保障重複,明顯缺口沒補
這就是我最上面說到的案例
很多人以為買很多其實很多重複的不自知
反而重點沒買到,遇到事故無法理賠求助無門
這時就會說
👿👿👿👿👿保險都是騙人的啦👿👿👿👿👿
然後
從此開始討厭保險😅
保險糾紛這麼多就是這樣衍生而來
-
🟪自己也不知道保了什麼保單
不誇張
生活中還真有許多人是這樣的情況
利用保單健診看有沒有什麼保單是「人情保」
以上
難得漏漏長分享工作相關
看到最後的人
真的感謝你們呀
幫我留言👍🏻好嗎
想知道多少人願意看那麼長的文章
🤣🤣🤣🤣🤣而且還不是育兒內容
-
#instagood #instagram #instalike #instalove #love #l4l #likeforfollow #tbt #l4l
醫療險理賠後保費增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3家產險公司推出疫苗險保單,該如何挑選疫苗險保單?產險業者提醒,雖然疫苗險大都訴求「低保費買保障」,但民眾不該只計較保費,還是應該依據自身的需求,挑選需要的產品。針對疫苗險內容及特性,本文特別整理出6大應注意事項。
首先,投保之前,須先了解疫苗險的特性。所謂的「疫苗險」,就是「在國內」接種疫苗後一定期間內(多為28天),若有不良事件(或不良反應),無論是住院醫療或不幸身故,就可獲得理賠。理賠項目大致上有住院日額、加護病房日額、(出院或住院)慰問金及喪葬費用。
疫苗險的效期均為1年,例如:今年7月買了疫苗險,效期到明年7月,這段期間只要接種疫苗,且打完28天內發生不良反應,就會理賠;不過,保障的範圍,有些保單僅針對COVID-19疫苗,且明定「二劑」;有的保單卻涵蓋「類流感疫苗」等所有的疫苗。
年齡多限制16歲至75歲
第二,疫苗險的投保最大限制,就是「年齡」:考量到COVID-19疫苗的最低施打年齡為16歲,多數疫苗險產品的投保及續保年齡,設定在16歲至75歲之間,但也有多家產險公司(兆豐、和泰、南山)開放投保至80歲;往下則有業者開放投保年齡至7歲(明台),甚至零歲(新安東京海上),但還是必須符合施打資格才能投保。
留意保險起始日
第三,疫苗險不同於醫療險,沒有疾病等待期,但必須留意「保險起始日」,也就是保單「生效日」;雖然部分保險公司在投保受理後,最快可在「隔日凌晨」生效,但也有產品的「保險起始日」是投保日後七天,因此,還是必須留意投保時機,建議提早投保。
第四,保險是為了分散不可預期的風險,若個人原本的醫療險保障較不足夠,就可先評估,注射疫苗後若發生狀況,對經濟可能造成的衝擊。如果住院,一般保單的日額以2千或3千元居多,但也有高至每日5千元(新安東京海上),「加護病房日額」一般為3千元,也有高至每日8千元,就看自己的需求為何。
第五,7月中才推出疫苗險的第一保險,就發現多數疫苗保單有「賠不到」的問題,主因在於若打疫苗不適而住院,也許2、3日就可出院;但多數保單除了住院日額外,「住院關懷保險金」需連續住院5日才能領。因此,該公司在住院關懷保險金之外,再增加「出院保險金」,即使住院一天後出院,也可請領此項理賠。
不良事件認定較寬鬆
第六,保戶最在意的「理賠認定」問題,多數保單都是以施打疫苗後發生「不良事件」為準,但包括:安達產、華南產、新光產等是以「不良反應」認定;保險業者表示,衛福部網站有明確的定義,簡言之,就是「不良反應」必須與疫苗有直接因果關係,而「不良事件」則無。換言之,「不良事件」的理賠認定較寬鬆,申請理賠時,須依醫師開立的診斷證明為準。
醫療險理賠後保費增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打開你的保險單
法律是保障懂法律的人;保險也是保障懂保險的人
醫療險保費一年幾萬塊繳了很久,等到開刀住院理賠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成比例,賠很少,大半自付額還不是得自己付。過去提到保險,這句話三不五時總是會聽到周遭朋友同事這麼說起身邊遇到的例子。
我算是很有保險觀念的人,26年前我的第一張保單是中午吃飯時間自己走進保險公司櫃台,告訴他們我要買保險,還記得當時那位還沒有出去用餐的專員接待了我,他高興的不得了,因為當場就簽了兩張保單,他說我像上天掉下來的禮物。
後來,我又陸陸續續買了不少保單,雖是所謂的人情保,但還是架構在補足先前保障不足的部分或是增加保障額度。
於是我有了兩張實支實付型的保單,都是保了20年以上的,到這次理賠才發現保險公司的優劣差異之大。有些保險公司一開始就在保單條款上明確定義,而有些保險公司卻在條款上保留模糊地帶,玩文字遊戲,用不利於保戶的方式來解釋。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案例,跟我遇到的相同,看來應該是同一家保險公司https://www.rmim.com.tw/news-detail-24320
醫療險是花錢買保障,最好是一輩子都用不到,但萬一真的生病開刀住院,一般消費者也只是希望得到應有的理賠。說句真格的,保單買了20多年以來,我從未打開內容仔細讀過條款,再者,就算看了條款,可能對於開刀住院需要付什麼費用,而這些費用到時候會依哪個投保項目來理賠,也不是太清楚。
經過這次手術我才知道,醫生依據其專業判斷各項手術之風險所建議病人使用某些手術自費項目,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等到理賠的時候才知道,收據上醫院將手術自費項目列在材料費,這下保單條款沒有明確寫明的保險公司,就遊走在文字的灰色地帶,自行解釋,就像我遇到的情況與報導中的這個案例一樣。
『到底什麼是手術費?哪些費用可歸為手術費?之所以會產生爭議,是因為保單條款並沒有明確規範,尤其是早期的醫療險。』報導中這麼寫著,但其實這次我的個人經驗告訴我"是看保險公司拉",因為我手上那張老叩叩的第一張保單"早期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條款中就很明確的定義手術材料費是屬於手術費理賠的範疇。
早期實支實付的保單通常有兩個部分的保額
一是:手術費
二是:住院醫療費用
而我遇到的這間保險公司就是用兩者之間取其低的方式來理賠。而我會發現這件事是因為另一家的理賠方式與他們不同,所以感到疑惑而打電話去詢問的,我們是守法講理的文明人,不過是想了解自己的權益罷了。但別說報導中所提到的保險公司應依《保險法》第五十四條的精神,做有利於被保險人的解釋。這次遇到的理賠人員態度惡劣到極致的離譜。
所以說阿,法律是保障懂法律的人;保險也是保障懂保險的人,大家有空的話,請打開您的保險單,花個幾分鐘看看保單條款是怎麼寫的,才不會繳了幾十年的保單,萬一真用上的時候才發現,當時的投保額度不夠,或是保單條款的解釋不明確,及早發現才能及早因應調整。
像今天我認真的看了一下家人的所有保單,才發現有張保單當時業務說的舌燦蓮花,但手術的理賠金額之低讓我嚇了一跳。這種保單通常是終身醫療險,手術的理賠金額是依據住院的日額為倍數來理賠,住院的日額才幾千塊,我看保單條款裏頭寫著最高理賠金額是三倍,所以一個手術理賠才不到一萬元?這樣的保障怎麼可能夠呢? 最近通貨膨脹之恐怖!
回頭想想業務當時是揚長避短的告訴我、這張保單的特色是"高額的病房日額"、"我們這張保單是市場獨家XXX優勢,XXX只有我們有賠",他其實也沒有說謊,只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而細節他省略了,隔行如隔山,只能說江湖水太深,外行的沒下功夫是看不出門道的。
不過還好,至少這次事件讓我知道家人那張保單的保障是不夠的,看來還需要做點調整了。當然也要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大家,快,打開保單看看條款吧!
(雖然我有兩張保險證照,但畢竟不是從業人員,對各家業者聊若指掌,只能就此次經驗分享..)
重點摘要一下實支實付請務必看清楚
#手術費理賠條款
#住院醫療理賠條款
這兩項
醫療險理賠後保費增加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連載文章 17—2020/08/19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有了前兩本書的經驗,再加上這本書共有三位作者合著,我趁著老婆出國,在家閉關七天,一口氣就把整本書該我負責的部分錄完了,再交給專業的打字公司處理。順利得連我都嚇一跳。
只花了七天時間就出了一本書,你羨慕嗎? 但別忘了,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經歷我說起來看似不費吹灰之力,但都是我平時不斷積累各種生活經驗而打下的基礎:為客戶解決保險問題、演講上課前準備資料、談話節目的表達訓練等。這些一點一滴很多都是我「做義工」累積出來的,然後漸漸變成自己腦袋裡的養分,積累到夠豐富的程度,就轉化成寫書的靈感。當義工的過程,我沒有向任何人收取任何一毛錢,但實質上我得到了更多更寶貴的回饋。
說真的,我從沒想過,幾個簡單的保險觀念,竟可以讓我這個平凡老百姓從自殺邊緣慢慢站起來,不但一步步把債還掉,竟然還可以有一天可以以達人的身分,告訴很多年輕朋友,應該怎麼正確買保險、怎麼把錢用在對的地方。我的人生已經走到五十歲,生活也不虞置乏,孩子們也都在外地安心念書,我想自己,是該要為和我一樣的平民老百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了。
作家是有社會責任的
從《聰明買保險》到《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作家」的身
分,讓我更覺加得自己講的每一句話都要負一份社會責任。以往,如果保戶基本保險差不多買齊全了,若還想加買一些奇奇怪怪的險,我也是會賣的﹔但出第二本書之後,我完全不賣這些奇怪的保險,甚至會告訴對方:「要買投資型儲蓄險,去找別人,我這裡不賣。」以保險業務員的立場而言,這話聽起真的很傻,雖然我知道賣一張投資型或儲蓄型的保單,會為自己帶來較多的收入,可是不該做的事情我就是不做。
目前我的保戶累積大概快一萬多人左右,他們買的幾乎都是意外險、一年期壽險、一年期癌症險,這些非常便宜又有保障的保險。另一方面,我也實在很怕讓別人覺我在螢幕前、書裡講的是一套,實際上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講好話,做好事」會讓一個人的行為更趨向於正面,我是絕對相信的。
陸續出了幾本書,我開始跟出版業界有了多一點的接觸,漸漸理解,我拿到的算業界相當不錯的版稅,在發現出版市場有愈來愈困難經營的情況之下,我主動表示願意回饋一些版稅給出版社的朋友。沒想到,我愈是希望回績,負責的編輯愈是極力維護我的權益。
其實這是一個循環。一本書定價二百,賣得好的話,我大約可以拿到一百萬的版
稅,回饋給出版社一、二十萬又有什麼關係。這樣我雖然少了一、二十萬,卻可以讓他們幫我印更多書、賣更多書,我便可以跟更多讀者接觸,這些讀者很可能就會成為我的保戶,我其實賺得更多。那麼,若不要我用金錢回饋,我直接訂合約少拿幾成,他們很高興我也很開心。
我希望廣大的年輕朋友,可以在人生經驗累積到一個程度之後,也可以參考我的方法,寫一本書。你會發現,寫了一本書的前後,你自己散發出來的能量與氣質,是很不一樣的。當你寫了書以後,會覺得自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多貢獻,跟周遭朋友相處起來自然會更自信、更快樂,工作也更順利,還是一種買都買不到的無形財富。現在我也鼓勵我的孩子開始嘗試寫書,雖然他們一個念數學、一個學化工,但這一點也不相違背,況且,連我用這麼笨的方法都做到了,還有誰做不到?
在此,先跟各位讀者小小招個罪:我不是一天到晚老哇啦哇啦大喊,腦袋瓜已經用完了,壽險、產險、車險都寫過了,再寫不出東西來。但也不知怎麼的,第四、第五本書仍舊還是跟著冒出來。第四本,就是各位現在讀的﹔第五本,是看漫畫學保險......不好意思,其實還有第六本書,不過容我在這裡先賣個關子,但我我直覺第六本書絕對有賣點,而且將會有不得了的效應。
貴人一席話,從此只賣純保險
話說回來,在從事保險業的過程中,我一直都願意做一些其他人不願意做的事。
很多人都知道,保險這一行不管賣的是終身險、醫療險,還是投資型保單,業務員都可以賺到三O %到六O %的佣金。以早期的儲蓄險來說,保戶繳三萬元,業務員可以賺一萬五千元,這樣好不好賺?當然太好賺了!所以早期很多業務員都會受到公司以各種方式利誘:「你一個月只要賣一、兩張保單,佣金就有三、四萬了,比你在外面上任何班還好賺。」直到今天,很多業務員一踏入保險業,腦裡就只有一種觀念「我要賣高保費的產品。」我早期當然也不例外,可是心裡很明白,這些保單是連我自己都吸引不了的。為此,我煎熬了很久。
在偶然機會,我碰到一位前輩,他直接拿計算機算給我看,他說:「你把買儲蓄型保險的這筆錢,拿去銀行定存,利息一年一年加上去,幾年之後,複利可以讓你賺到多少多少﹔但是,如果把這筆錢放在保險公司卻不會增加,反而會因為物價上漲幣值下降,最後領目的只剩下連本金都不到。」
發現事實讓我非常震撼,原來數字真的會說話!從那時候開始,我完全不碰儲蓄型保險﹔跟客戶推銷時,也很坦白地告訴他們,儲蓄型保險有多麼划不來:同樣的三萬元,放在當時利率三%的銀行定存,連續二十年,本利合竟然比放在保險公司還要高。
更重要的是,最初會買保險的人,腦袋裡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希望哪天真發生什麼意外的時候,這份保險,可以領到夠用的理賠金支付我的生活。但是,現在許多投資型保險、儲蓄型保險,都跟保險理念背道而馳了,不僅保障的內容少得可憐又有很多問題,很多人繳了三、五年後才發現買錯了﹔最慘的是,等到事情發生了,才知道理賠金少得可憐。這也就是為什麼保險被人詬病的原因-沒有買到應有的保障。
但是在我的認知裡,一直希望能堅持保險的真正精神,推廣好保險。把每項產品逐字逐條地向客戶慢慢解釋。很多客戶會覺得我跟他們以前遇過的業務員不太一樣,那些業務員多半話說得又快又簡略,甚至有人連說都沒說明,就讓客戶買了保險,等於是把客戶給賣了。為了這些廣大的保戶,我會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斷手事件」意外開啟保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