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業配!
(驚恐發現第一張上課醜筆記裡髓質的髓寫錯了感謝子維學長提醒)
大家的投票結果由醫學營筆記與心得分享高票當選!
那我就要來分享SLEK醫學生體驗營!
筆記的部分不方便全部公開
我只公開了一些些課後統整的部分
內容也都參考了SLEK的超棒精美講義
裡面滿滿的表格和圖真的有夠讚
實際的知識內容...
🩺非業配!
(驚恐發現第一張上課醜筆記裡髓質的髓寫錯了感謝子維學長提醒)
大家的投票結果由醫學營筆記與心得分享高票當選!
那我就要來分享SLEK醫學生體驗營!
筆記的部分不方便全部公開
我只公開了一些些課後統整的部分
內容也都參考了SLEK的超棒精美講義
裡面滿滿的表格和圖真的有夠讚
實際的知識內容還是要自己去參加營隊才能學到ㄛ!
.
自從幫SLEK業配跟參加過讀帳回饋聚會之後
我就一直對這個嶄新的醫藥衛生學群&教育團隊(這樣形容對嗎)
有很多的嚮往 期待自己可以去參加他們的更多活動
但時間一直對不上 也擔心自己聽不懂…
這個暑假 我已經上完了高一必修生物 對一些機制有基本的認識
然後也剛好被關在家 突然變得超空虛ㄉ
就想說 啊哈是時候了!
然後我又找到了團報的好朋友 天時地利人和
我就去參加了SLEK的營隊!
.
對然後第一天我就整個大傻眼了
我以為我在醫學營會學到的知識難度和範圍
居然在第一堂概論課就這樣被上完了
我整個(ʘᗩʘ’)這樣坐在電腦前
(然後高中生物幾乎用不到
所以還沒上過生物的學弟妹們也可以報名)
.
好的 這裡要說一下
之前我也去參加過其他那種大學醫學營
然後呢 我覺得教授上的課很棒很有趣
但問題是營隊花了一堆時間在玩大地遊戲跟晚會跟演戲
真正上課的時候 很多學生也都是愛聽不聽
然後還會遇到一堆那種只是來玩來拿證書的人
救命 整個上課的秩序和學習風氣就變得超差
我就一直在想 參加了這種營隊真的好嗎?
現在大家都大聲嚷嚷著「阿營隊沒有用啦大家都有營隊證書
對108課綱根本沒幫助 教授根本不在乎你有沒有參加營隊」
那我花了大錢 浪費了四五天 學習效率不好 又不適合做學習歷程
那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經驗對吧
然後我就參加了SLEK的營隊
我才了解什麼是好的醫學營
剛剛有提到光是概論課就令我大開眼界
然後SLEK特別的地方有很多
第一個 都是由醫藥衛生學群的學長姊授課
就像你拿問題去問老師 結果可能你聽不太懂
但拿去問聰明的學霸 你一下子就聽懂了
由優秀的學生來教學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
再來就是 他們每次的營隊都會環繞一個不同的主題
像這次是泌尿生殖系統
SLEK的學長姊們就會從不同的醫學系的「科目」
以泌尿生殖系統為中心來教學
有醫用英文、組織與解剖學、生理與病理學、胚胎學,
此外還有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
以及真人圖書館、快閃演講、神秘活動
還有在醫學系常常聽到的PBL 共筆 跑台 國考
都可以在這五天內全部體驗!
(以下這段是我在學習歷程檔案寫ㄉ
比較無聊 但如果你想了解這些XX學OO學是什麼的話
可以稍微看一下!)
「從醫用英文的課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會在醫學專業名詞中出現的字根字首字尾,以及泌尿生殖系統各個構造的英文。
從解剖學和組織學的課程中,我學到了從巨觀的結構和微觀的組織和細胞來看泌尿生殖系統,以及他們為什麼要長成這個樣子?從不同解剖切面看各個器官又會看到那些組織?
從生理學和病理學的課程中,我學到泌尿生殖系統中各個部位運作的原理,還有了解原理後了解了某些機制失控可能導致什麼疾病,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機制來診斷、治療疾病。
在胚胎學的課程中,我學到了我們是怎麼從一顆受精卵發展成一個人,並且了解了泌尿生殖系統中的各個構造分別來自哪些胚層,來自哪些原始的構造。
在微生物學的課程中,我學會了細菌和病毒的通論,了解了許多構造、辨認的規則,還有學到各種特別或常見的微生物的個論。
在寄生蟲學的課程中,我了解了各種不同門的寄生蟲,以及他們的生活史和看似可愛的蟲蟲們會造成的可怕疾病。
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都沒有講義,是要由小隊員一起以共筆的形式完成一份筆記,在共筆課程中我學會了文書處理和統整大家筆記的能力!
在第四天下午的PBL時間中,我學會了如何運用我這幾天的所學,從病人的主訴和相關數據,推論並解決病人的問題,彷彿真的在問診一樣,我覺得非常有趣!
在真人圖書館和每晚的講師查房問到飽時間中,我從學長姐們有趣的經驗分享和聊天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無論是讀書的方法和態度,抑或是服務學習的經驗分享,都讓我受益良多,也激勵了我繼續努力追夢!」
.
好 你看到這裡 你超猛的 能看這麼長的文章你根本就是閱讀素養大師
那你可能會想 蛤 這樣聽起來有夠無聊欸
我一開始也想說 這樣都在上課感覺雖然很充實但好枯燥的感覺
(而且我是北一最大社的活動欸 活動!就是要玩遊戲啊🥺)
但顯然否 這個營隊真的 非常好玩!
你可以感受到被知識填滿的喜悅
然後學長姊的授課方式也是幽默又有趣
講義也是編寫的非常有條理 有表格和全彩的圖片
上課聽不懂的話也可以去補帶(觀看上課錄影)
或是在講師查房時間去問學長姊
除此之外我覺得最棒的就是可以問學長姊各種問題
除了最常問的讀書方法、醫學系相關問題之外
我也問了一些關於服務學習的問題
甚至還跟人超好的隊輔學長聊天
也聽了其他學長姐分享很多他們的想法和動力等等
讓我覺得獲得更多追夢的動力
彷彿跟著學長姊一起重新審視自己
然後在這五天的營期中變成更好的自己!
此外 因為各種不只好玩也充滿知識的團體任務
也讓我認識了來自各地的一群聰明的好朋友!
.
(爆字數ㄌ 最重要的結論在最後一張圖!)
#SLEK #線上營隊 #線上營隊推薦 #醫學營 #線上醫學營 #醫學系 #自主學習
醫學系必修課程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得以前有學弟妹問過我一個問題
「覺得中醫是否會輸給西醫,消失在現代醫學的洪流之中?」
我當時的答案是
「中醫很可能會死在自己人的手上,而不是輸給西醫。」
任何一種學術體系,如果沒有足夠的自省能力或是革新的手段,勢必只會讓整體停滯不前,最後消亡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自省與革新,其實又不止是在於「學術層面」,在於「體系制度」之中也是一樣的重要。
一個沒有台灣中醫師執照的人,
在台灣已有正規醫學體制之下,竟然還有相當程度的支持者與影響話語力度。
又或者,
在去年發生的「硃砂禁藥使用個案」,
對整體中醫界的影響甚大,而源頭竟然是一位資深中醫師。
這等於是間接的表示,
在過去取得中醫師資格複雜的年代,
資格認證體制上可能存在極大的隱憂。
在民國100年中醫師檢特考走入歷史,
直到今天正在執業的所有中醫師,
並不是全部都來自正規醫學院教育出身。
過去取得中醫師資格的方式有幾種:
檢覈、檢特考、學院高考。
其中僅有「學院高考」,是經過醫學院中醫系、學士後中醫系,一路完整的醫學教育訓練,進入醫院見實習,之後才考取中醫師資格。
以中醫學系、學士後中醫學系來說,
在學制上,與醫學系的醫學相關科目學分(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各個臨床醫學學科⋯),幾乎是完全相同。
查了一下109學年度的中醫系、醫學系學分:
雙執照甲班:到畢業前的必修總學分為317
單執照乙班:到畢業前的必修總學分為267
西醫醫學系:到畢業前的必修總學分為209
除了大部分和醫學系相同的科目以外,
同時再加上了中醫本科系科目。
也因此從就讀到畢業,無論甲班或是乙班,中醫系的總完成學分數可以說是相當的高。(甲乙班最大的差異,是在於進入醫院見實習之後的學分,以及未來執照的考取部分。)
當然並不是說學院出身的中醫師一定比較高明,或是檢特考出身的中醫師一定素質不佳。
在中醫界,其實有許多認真上進、仁心仁術、為患者奉獻的檢特考出身中醫師。
可能是曾經在中國或是其他國家得到該地正規中醫教育訓練,在台灣僅能以檢特考的方式取得資格。
又或者是家族產業是中醫藥相關背景,從小耳濡目染、得到中醫薰陶,在中醫藥的相關知識相當豐富,於是採取檢特考方式考取資格。
但身為一位現代中醫師,撇除這些資格取得、知識背景的差異,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
那就是在於能夠幫患者「找出治療安全邊際、控管醫療可能風險」的能力。
這件事是只能在醫學院教育、醫院見實習,才能夠學習到的。
誇飾一點的說法,
沒有一位醫師能夠保證自己在未來不會犯下任何錯誤。
但是如果有相對高的醫療風險知識掌握,就能夠盡可能的去避免發生危險。
在硃砂事件受害的患者們,
他們一定沒有想到,
為了治病竟然會因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然而這些代價,並不是醫療風險或是意外,而應該是能夠避免的。
在中醫系的教育訓練中,有許多警示違禁中藥材、劇毒中藥材的必修課程內容。
同時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風險邊際(什麼時候應該要轉診、或是更高位醫療介入),都有非常明確的教學授受。
就像之前所提過的,
治病之前「First, do no harm」。
在治療的同時,也要能夠幫患者把關醫療安全風險,才是令人放心的醫師。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
找到最適合自己與讓人安心的醫師。
醫學系必修課程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復健科醫師跟物理治療師的差異】
同樣都是穿著白袍的醫療人員,對一般人來說確實比較難分辨兩者之間的差異。復健科醫師跟物理治療師最大的區別包括:治療方式、診斷的思維、教育養成等。兩者之間沒有誰比較厲害或懂比較多,就像各行各業、各有所長。
『能解決別人不能處理的問題』對我來說就是專業,所以有些狀況醫師比較擅長、有些則是治療師,最重要的是專業分工、適時轉介,不把病人或個案牢牢握在手上,當知道這個問題不是自己能解決的,就要找其他更擅長的人幫忙處理。
1. 診斷的思維
我很喜歡一本教科書的說法,物理治療師擅長的是功能性診斷(functional diagnosis)而醫師擅長的是結構性診斷(structural diagnosis),例如跑者反覆地有足底筋膜炎,『判斷出是足底筋膜炎這個結構有問題』,是醫師擅長的,而『什麼原因造成足底筋膜炎或足底筋膜受力過大』,是物理治療師擅長的,結構損傷往往是『結果』,而造成結構損傷有許多『原因』。常見的範例還包括:
結構性診斷-功能性診斷
*髕骨肌腱炎-股四頭肌過於緊繃
*足底筋膜炎-臀部外側肌群無力
*旋轉肌肌腱病變-肩胛骨穩定性不足
*腰痠背痛 (筋肌膜疼痛症候群)-維持固定姿勢過久、肌耐力不足等
以台灣的法規來說,物理治療師不能進行『診斷』,只有醫師才可以,但這邊用『診斷』這個詞意指『這個人的問題所在』,所以任何專業人員都有他的『診斷』,就像一個學生數學考不好,老師發現他在三角函數的題目錯很多,所以學生的診斷可能是『三角函數的概念還不夠瞭解』
2. 治療方式
延續上述所說,醫師較會針對『結構』去治療、治療師則常針對『原因』去治療。例如足底筋膜炎,醫師可能透過打針、吃藥等來降低發炎、減少疼痛等,而物理治療師同樣也會透過徒手治療、儀器治療減少症狀,但更重要的是要針對造成足底筋膜的原因(例如臀部外側無力)去處理,例如透過肌力訓練、動作控制訓練等提升臀部肌群的能力,才能一勞永逸,否則足底筋膜炎可能會反覆地出現。
還有一種較粗略的分法則是,醫師擅長『侵入性』的治療,簡單來說就是會穿透過皮膚的,像是注射、手術(復健科、內科醫師除外)等,而物理治療師擅長『非侵入性』的治療,例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等。
3. 教育養成
同樣為醫學院出身,醫師是醫學系、物理治療師是物理治療系,但在必修課程差異蠻大的。共同課程包括解剖學、生理學、骨科學、病理學等,兩者皆會學到。但因為各自專攻的不同,在不同科目學的深度也有差異,例如內外科學、影像學、藥理學等醫師著墨較多,而肌動學、生物力學、運動治療、徒手治療等這些則是物理治療師才會學的。解剖學或生理學,運動教練可能也會有些接觸,但以暸解基本概念為目的。上述這些都是學校的基本養成,但如果對特定領域有興趣,不少醫師、物理治療師也會去額外學習其他的科目、專長。
#phsyiotherapist #doctor #diagnosis #functional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coach #training #sports #treatment #physiotherapy #物理治療師 #醫師 #診斷 #功能性診斷 #復健科 #復健 #專業分工 #教練 #訓練 #運動 #治療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醫學系必修課程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五)
#我被日本國考通過率騙了。
十月底見習結束回到美國後,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的結果隨之而來。日本厚生勞動省寄到美國來的郵件只有薄薄的一張紙,文件的開頭為「認定書」。內容就簡單兩行「根據醫師法規定,認定受驗者具有醫師國家試驗的資格」。意思就是「恭喜你合格了!」🎊
在拿到結果前,我是非常忐忑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通過。依照2017的資料,日本國籍的受試者也沒有100%的通過率(約80%),而中國籍(台灣被日本政府歸在中國裡) 的通過率是55%。測驗評分有五大項目;一、聽力 二、口說能力 三、寫作能力 四、閱讀能力 五、身體檢查能力。每個能力以滿分三分(三分等同於日本醫學生)計算,總分 60/100以上合格。由於評分的都是日本醫師,很慶幸我的日語在他們眼裡至少是「可以共事」的程度。
通過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之後,就是本番的日本醫師國家試驗了❗日本醫師國家試驗等同台灣的醫師國考,每年二月舉辦一次。
一開始看到這個考試有90%的通過率,我整個輕敵,以為跟台灣醫師國考一樣準備一個月即可。說來慚愧,當初決定參加日本醫師國考時,有一部分即是源於對自己的自信: 想說自己會講日文、USMLE(美國醫師執照考試)這麼難的考試也考得不錯,要考過這種有90%通過率的考試應該不難吧? 呵呵。
殊不知所有的悲劇都是從太過自信開始。
11、12月我都在ICU(PICU+NICU),工作忙碌只能斷斷續續念書,我不以為意。心想反正離考試”還有”兩個月,OK的啦 (敲心臟比讚👍)。說唸書其實也就是唸唸考古題,我打算唸完三屆考古題就去考試,所以沒有買其他的準備用書(像台灣First Choice那種東西日本也有但我沒買,買了也沒時間看吧)。
一月份工作比較輕鬆,下班回家認真讀書。一月中做完兩屆考古題後,才發現完了….😱我的正答率怎麼只有60%與65%⚡如果是台灣醫師國考這樣就算通過了沒錯,問題是日本的至少要70%.....。我開始慌了,怎麼跟我想像的不一樣。一個通過率有九成的考試,理當很簡單才對。 難不成日本人都是神,是我們一般凡人不能相比的。距離考試剩下不到一個月了,該怎麼辦,我不想要明年再準備一次啊啊啊啊😣。
請出google大神詢問日本國考通過率九成的秘訣,原來:
1 每年厚生省固定要刷掉後10%的人,所以這個考試沒有標準的及格分數,而是看百分比(但必修題一定要有80%正答率)。我們的對手不只是”考試題目”,日本醫學生才是我們真正的競爭對象。
2 仔細看通過率分布,日本應屆考生九成,外國人跟重考考生只有五成。想必語言有很大的影響。要在一定時間內解答日文題目,對外國人來講還是比較困難(我考試時的確有幾題因為語言理解錯誤而失分)。
找到真正的競爭對手之後,再來看看這些日本應屆考生是怎麼樣準備的?
日本大多數醫學系在考前"半年" (夏秋交際)就結束課程,讓醫學生們有時間全職準備9~10月的畢業考。這個畢業考比國家考試困難,沒有考過就必須留級一年,無法繼續參加醫師國考。學校們在這關已經先篩選掉一些實力比較差的考生,只留下實力好的去參加國考。
考過畢業考的學生會繼續在11月~2月”全力衝刺”國家考試,尤其私立醫大更是重視及格率。這也難怪日本全國80幾所醫學系中,及格率最高都是私立醫大,自治醫科大學更是連續幾年蟬聯冠軍,通過率高達99%。反觀入學時最強的東京大學理科三類及格率只有90%。日本醫師國考一年只有一次,如果沒考過,就要浪人一年。日本醫學生們無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面對。
原來我要打的這場仗,敵人早就在半年前就開始嚴密戒備。中間還淘汰了一些老弱殘兵後加強訓練才敢送來戰場。而我呢? 只有三本考古題跟剩下的20天。
——
這裡可以看到日本每個醫學系的合格率。外國考生的話,第一次考就通過的比率約五成,若重考的話則只有36%。
https://www.gomec.co.jp/mec/kokushi/back_cupass
這篇刊登在日經雜誌上的文章,標題就是:
医師国家試験は簡単?合格率90%の謎
https://business.nikkei.com/atcl/opinion/16/011000038/040300030/?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