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學名詞解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學名詞解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學名詞解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學名詞解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萬的網紅蔡正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吳靜芬醫師的文章: 白牆沒有了,我們還有白袍! 從童綜合三千萬賠償事件開始,狼煙四起, 整個醫界不斷的接受社會無情的砲擊轟炸、 摧枯拉朽,我們體無完膚。 一件件駭人的、不解的醫糾、護理師紛紛出走、 病房關閉、急診壅塞、血汗醫院不是新聞, 是常態,砲彈轟隆! 我的母校醫院的天才學長結束他璀璨的...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50的網紅Dr. Hannah 漢娜醫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脖子細長,肩膀窄,身板細瘦,似乎是有名氣女明星或是網美的共通點,所以最近似乎出現了一個現象:追求擁有 天鵝頸 ,因為看起來很美很有氣質,像這樣的文章標題:「天鵝頸、直角肩」養成術!6步驟夏天也能擁有「少女背」大膽穿背心也ok!,其實在宣傳一個不是很健康的審美觀,但是比較少人在認真嚴肅的討論,細長脖子...

醫學名詞解釋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3:03:32

💥專業術語
可能是傷害病人的反安慰劑
-
[M Stewart et al., 2018]

上一回我的發文提到什麼反安慰劑效果,舉了好幾個例子,那我們這次來看看別的例子

「慢性退化性疾病」、「關節不穩定」、「關節的軟骨有一天會全部磨掉」、「撕裂傷」等等對專業醫療人員,物理治療師可能是簡單易懂的詞...

醫學名詞解釋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42:38

「很抱歉,你沒有磁力」 最近有人宣稱在打了新冠疫苗後, 手臂可以吸附餐具, 上網搜尋看到更多國外影片也是如此。 不少人開始懷疑疫苗安全性, 甚至有陰謀論懷疑政府透過疫苗把晶片注給國民。 難道成為萬磁王的日子不遠了嗎?! 🤔🤔🤔 . . . . 🧠目前所知,AZ、莫德納、BNT都不含任何金屬成分...

醫學名詞解釋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42:38

「生活有感之虛假平衡」 把兩個看似立場相反、證據強度差了十萬八千里的論述,同樣用新聞媒體不停播放。 譬如立場顛三倒四的資深媒體人講的話,寫成新聞在黃金時段播報;接著下一則新聞是中研院的科學家,不小心口誤的影片片段。 我們會誤以為兩個人講出來的話具有相同份量,甚至覺得資深媒體人比較老實,不像科學...

  • 醫學名詞解釋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2-08-12 14:54:09
    有 1,254 人按讚

    吳靜芬醫師的文章:

    白牆沒有了,我們還有白袍!

    從童綜合三千萬賠償事件開始,狼煙四起,
    整個醫界不斷的接受社會無情的砲擊轟炸、
    摧枯拉朽,我們體無完膚。

    一件件駭人的、不解的醫糾、護理師紛紛出走、
    病房關閉、急診壅塞、血汗醫院不是新聞,
    是常態,砲彈轟隆!

    我的母校醫院的天才學長結束他璀璨的生命、
    另一面有醫師得上法庭捍衛”告知義務與精神賠償”,
    更如同廣島與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屍橫遍野,
    我以為我們心中那彌留的醫者之心,多數已凋零殆盡。

    同仁的眼神,只剩恐懼的空洞,沒有一絲的熱情。
    我們輸了嗎? 為什麼? 想想,擠進聯考窄門的求學過程,
    看診行醫、治療患者與臨床研究,
    我們向來單打獨鬥,享受個人英雄主義的膜拜。

    醫學院的老師也教我們,不斷提升個人醫學知能、
    精進研究、而且視病猶親,就是好醫生。
    一路上,我們接受的是強調”個人”的醫者養成。
    所以當社會與法律聯手,再怎麼優秀的醫師英雄,
    單槍匹馬,輸!

    公共衛生學有”醫療化”這個議題。
    人類一切健康行為與結果,概予醫療有關。
    台灣的醫療生態,不啻為醫療化的極致案例。
    病患湧向醫院診所,只想用一個醫學名詞解釋他身體的不適:
    二尖瓣脫垂實為焦慮恐慌、心肌缺氧實為飲食過剩、
    菸酒不當、心臟無力實是過度肥胖、運動不足。

    患者想要醫學的診斷名詞,不想要醫師來干涉他們的生活,
    我們竟也放縱,視病猶親嘛!
    以為落得輕鬆,但卻是不知不覺扛起所有的健康責任,
    讓人們以為,生病是醫師的錯、醫院的錯,
    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患者的疾病,過程或結局的瑕疵,誰須俯首認罪?再輸!!

    待在象牙塔的我們、在健康行為的末端、
    孤身奮鬥已然形成的疾病,匹夫有責,對,全責!
    象牙塔外的人們,早已把白色牆面,
    穢染不實不當的抹黑與標籤。
    我們因此,節節敗退。

    自怨自艾,並不能改變這沉淪崩壞的醫療;
    無言出走、也破壞不了社會與法律偏頗的聯合。
    讀錢醫師大作,深深被感動。
    對!走出去,只有南迴的徐醫師、國光石化的錢醫師,
    力量如此單薄! 我們須積極參予社會健康運動、
    向下紮根,提倡治療,應從預防開始的觀念;

    我們須拋棄個人主義的包袱,攜手走出象牙塔、
    連成一個面,擁抱社會。
    白牆沒有了,我們還有白袍。

    我們要訴求,醫護負有常人不能負擔的社會責任,
    所以應有相對的尊重。
    否則我們只能任由幾十年孜孜不倦的醫者之心,
    凋零謝落、付諸東水!!

  • 醫學名詞解釋 在 黎明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1-05-10 23:43:44
    有 18 人按讚

    『抗癌戰爭中被忽略的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

      由於是母親的遭遇,吳佳璇醫師以身為女兒的感受,將硬梆梆的教科書化為實務,為心理腫瘤學理論立下典型,我們有了一個精神科醫師用自己的專業去處理傷慟情緒的示範。

      有一天病榻上躺的是自己的家人,你該怎麼辦?照顧罹癌親人會面臨什麼考驗?怎樣幫助癌症病人「活在當下」?2010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得主吳佳璇醫師的自我揭露,以本書提供最具專業與同理心的抗癌歷程病人誌,令人印象深刻。

      「在母親躋身癌症過來人行列不久,最令人無可捉摸的癌病惡性變化再度襲來。在確定復發之後,緩和治療、轉移、病情急轉直下等種種考驗隨之而來。」

      本書以日誌體呈現,共分為:躋身癌症過來人(cancer survivorship)、確定復發(recurrence)、水來土掩的緩和治療(palliative treatment)、後援部隊大考驗(supportive care)、轉移(metastasis)、最後一搏(targeted therapies)、急轉直下(septic shock)、終章(end of life care)等八章。伴隨著作者吳佳璇醫師溫馨感人的仙跡岩兒時回憶、曾念生醫師(精神科醫師)的情境插畫,病情卻逐漸陷入膠著,無可避免走向生命終點,讓讀者的心不禁隨之糾結。雖然每位癌症病患的末期病程不盡相同,卻仍有脈絡可循,本書將能給予家有癌病末期病人的家屬,在徬徨無依時最實用的指引。而針對近日媒體熱烈討論的「安寧緩和條例」,作者也提出最切身的看法。

      吳醫師在身為家屬的切身焦慮感受中,試圖撐起精神科醫師應有的專業應對,並記錄下這一切過程。書中融入的回憶文章,讓本書更具文學情感氛圍,感人至深,配合每章並完整達成「最具專業與同理心的抗癌歷程病人誌」、「最實用的本土心理腫瘤學手冊」之期許,確實為當代臺灣癌症醫療留下記錄。

      除了每章章末附有專有名詞解釋之外,吳醫師將分享實用延伸書單、癌症醫療實用網站,以及居家照護、安寧照護實戰指南,溫柔陪伴讀者度過最難熬的癌病末期時光。

    本書特色

      ◎作者吳佳璇醫師同時具有精神科醫師專業、心理腫瘤臨床經驗、病患家屬身分,加之感性流暢的文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獨特觀點,能同時給予陪伴病榻旁的實戰指引,並撫慰讀者的心靈。

      ◎本書堪稱最具專業與同理心的抗癌歷程病人誌、最實用的本土心理腫瘤學手冊;是作者繼《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獲得2010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之後,最感人至深的作品。

      ◎癌症照護本就是一門跨專科,甚至跨學門的學問,全書附錄數十條「醫學名詞解釋」和索引,內容豐富扎實,涵蓋腫瘤醫學、營養學、居家照護、安寧療護,並不侷限於精神醫學,而每一條都在作者的逐條查閱資料才敢落筆。

    作者簡介

    吳佳璇醫師

      1969年生於臺灣雲林,1995年臺大醫學系畢業,於母校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2004年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獲「國際心理衛生」碩士。

      因於臺大醫院10年服務期間,深感癌症病人及家屬心理調適問題之重要,曾投入癌症專科醫院專職服務,尋求發展本土心理腫瘤學照護模式。2008年3月起成為後山的「浪人醫師」,支援臺東監獄、榮家、校園與社區精神醫療,足跡遍及山地部落與離島;同年4月開始,因母親罹患胰臟癌,改以「癌症病人家屬」身分,繼續深造心理腫瘤學;2010年8月起於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開設『身心健康門診』,並以《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夏日出版)獲得2010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

      為求文學與醫學、理性與感性、夢想與現實的平衡,現仍浪跡於臺北臺東間。

      ◎ 現任
      臺東榮民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遠東聯合診所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 重要經歷
      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主治醫師(2006-2008)、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2000-2006)、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主治醫師(1999-2000)、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2004-2006)、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2001-2003)、醫界聯盟《醫望》雜誌副總編輯(1999-2000)

      ◎ 相關著作
      《浪人醫生日記》(2010出版)、《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2009出版, 2010金鼎獎非文學類圖書獎)、《從北京到臺北-—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2007出版)、《臺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傳記》(2005出版,2006金鼎獎最佳著作人入圍)、《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2001出版)、《九二一之後—-一位年輕精神科醫師的九二一經驗》(2000出版)。合譯作品有《金賽的秘密花園》、《發現無意識》等,與專業中英文著作若干。

    繪者簡介

    曾念生醫師

      年近四十重拾畫筆的精神科醫師,在三軍總醫院服務。平時喜歡講故事給孩子聽、塗鴉、聽京戲, 以及研究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臨床上的專長是老年精神醫學、司法精神醫學和心理腫瘤學。

  • 醫學名詞解釋 在 Dr. Hannah 漢娜醫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11 21:00:12

    脖子細長,肩膀窄,身板細瘦,似乎是有名氣女明星或是網美的共通點,所以最近似乎出現了一個現象:追求擁有 天鵝頸 ,因為看起來很美很有氣質,像這樣的文章標題:「天鵝頸、直角肩」養成術!6步驟夏天也能擁有「少女背」大膽穿背心也ok!,其實在宣傳一個不是很健康的審美觀,但是比較少人在認真嚴肅的討論,細長脖子和看起來柔弱的身骨,通常在醫學方面只代表一件事:這樣的頸椎曲線僵直,附近的肌肉群不發達,非常有可能長期 肩頸痠痛,甚至容易有眩暈、耳石症。

    Part 1 要來矯正關於 #天鵝頸 這個名詞的錯誤認知,並且解釋 #肩頸痠痛 跟細長的脖子有很大的關係~

    Part 2 連結在這:https://youtu.be/w3G_7C3l8kc

    /ZERO小教室 /醜小鴨也能變天鵝,五招練出漂亮天鵝頸,消除斜方肌穿什麼衣服都好看 |李柔ZERO:https://youtu.be/pcSk_rfDzmA

    Music by : Bensound, @Ikson

    漢娜醫生的 social media:
    Dr. Hannah Chang 網誌:http://www.drhannahchang.com
    Dr. Hannah Twitter: https://twitter.com/dr_hannahc
    Dr. Hannah 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hannahchang/
    Dr. Hannah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rhannahchang/

    #重訓

  • 醫學名詞解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04 22:00:00

    99集特別QA,今天我們就回答大家幾個問題,首先我先說明一下,那很多問的是國際情勢的問題,我們這一次節目時間上很短,那我覺得沒有辦法很完整地回答大家,譬如說中美之爭啦,或是很多芬蘭教育問題,將來我們有機會會談到,那我們會針對一些大家很有興趣知道的問題進行回答,譬如說很多人想知道,我們這個團隊怎麼形成的,那這其實基本上很簡單,就是我先認識張嘉玲,然後張嘉玲就介紹動眼,然後動眼介紹莉,凱莉再去拉鄒宗翰,就是一個抓交替的一個交替鏈,基本上就是這樣形成的。

    那編輯會議,我們通常是在禮拜六的早上,基本上是多數決,大家會丟題目出來進行投票,基本上每個單元主筆是有比較大的權力的,然後大家在各自提出意見,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做新聞工作或當記者有趣的地方,因為你報稿要怎麼樣把這個東西講得有趣,所以我覺得有時候不一定是新聞的重要性,而是你可以怎麼把它呈現,因為我一直在講說,主筆對這個題目多有興趣,這件事情對我來講很重要,所以你如果表達得很好,你對這個事情很有熱情,你覺得這事情很重要,一定會加分的嘛!然後還有一個網友問到說催稿的問題,就是問說我會不會催稿;基本上是這樣子,他們很容易操縱,凱莉妳只要跟她說:「這一題很難喔!」,她就會努力地趕快把它寫出來,然後他們這這幾個其實都一樣,題目交出去之後,就是流鼻血、不睡覺,也都一定會寫出來這樣!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在講說,我們的這個來賓的人選是怎麼來的?其實我們就是希望有專家可以跟我們一起討論,所以我們會依照我們這個節目的需求去邀請來賓,請專家來發表他專業的意見,所以我們比較是會往他可能針對這個議題,譬如說有寫過一些評論,或是過去有受過相關的採訪,或是他原本就是研究這個東西的,我們希望讓大家更了解事件的全貌。

    下一個問題就是有網友在問,那怎麼樣在生活中有效地跟政治觀或是價值觀有差異的人,進行有營養的對話,譬如說跟親中的人,就很難解釋security或是人權相關的問題,那他還問說對社會新聞漠不關心或事不關己的人,要怎麼樣讓他們了解這個東西?

    基本上我覺得這是兩套問題,我們先講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人,你怎麼樣跟他們溝通,我覺得其實有幾個技巧,一個就是因為你知道他價值觀就跟你不一樣,所以你可以先從他想聽的開始講,但是不是講他想聽的話,是他願意聽的方式、他可以聽的,而且舉例很重要,要舉到那種他可以感同身受的例子,或是有些人他是很科學理性思考,需要很多數據的,那我就會找給他,那如果是一些比較感性的人,或者他本來就已經有很強烈的價值觀的話,我覺得我通常採取的策略,是會轉換我的講話的方式,或至少先讓他喜歡或認識我這個人,因為我覺得有很多事情是,他認識你、信任你之後才可能開展出來的對話!而最重要的是你要聽,我覺得你要先靜下心來聽他講什麼,然後我覺得他講得越多,你其實有越多的素材,可以知道跟他價值觀哪邊不一樣,你也可以知道他關心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矛盾的點,或是他關心的地方從那裡切入,你聽完以後再想辦法用由淺入深的方式來做說明!那聽這個事情我覺得是比較難的,所以我覺得大家是要經過練習的,因為很多時候很容易聽到就受不了,當然聽完以後你要說,我覺得你不能只聽而已,你要說好那現在該我說了,你要有回饋!

    下一個問題我們是談談個人的問題,我們先從動眼開始,有一個觀眾特別想問:「他就說妳這個理科的,跟我們這些文科的,常常妳要解釋一些醫學名詞、科學,妳會不會覺得很痛苦?」,還好,因為我覺得本來就是大家學的東西、背景不一樣啊。
    那宗翰的部分,這個觀眾是這樣寫的,他說很喜歡宗翰的新聞播報,口齒清晰、思路很清楚,那顏值也真的跟內涵一樣高,那請問這個宗翰在做自己的過程裡面,如何面對外界的眼光,依然保持信念不失去信心?我覺得對我來講,如何面對外界的眼光,已經練習了很多年了,包含自己的性別認同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覺得會看說,外界的眼光是針對什麼,那如果是針對我的專業的話,這是我覺得最在意的事情,我會去仔細地檢視說,我的專業在我的工作裡面,是不是有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是跟我私人有關係的,我是完全不會受到任何的動搖,因為我已經很確定,這個世界上有很愛我的人,包含我老公,所以這個東西很確定。

    那接下來是問凱莉的,身兼數職的情況下,怎麼樣保持該有的生活以及吸收新的知識,還要保持那個很鏘的這個人設?我覺得吸收新知這件事情,我覺得就跟大家一樣,我們做節目就是要專業,所以妳就是要看很多東西,這是一定的!我覺得保持很鏘的人設這件事情,首先我覺得事實答案就是,你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然後都不管別人怎麼看你,就是我最鏘;然後不管是國際新聞還是做法律,做什麼專業也好,我覺得我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了開心,我覺得這是核心,所以我希望我的人設讓大家很開心,然後它其實也是我本人啦!

    那最後一個問題是,這些年從事媒體領域下來,覺得台灣人對於國際新聞的興趣或敏感度,有沒有什麼變化?那國際新聞的敏感度,對於日常生活會有什麼幫助?這個我覺得有,我回來以後我有明顯地感覺到就是,大家對於國際新聞,從幾年前我在美國,那也有可能是因為,我那時候在美國比較遠,那回來以後感覺上,我自己覺得這幾年國際新聞比以前好做,因為我以前在有線新聞台的時候,說實在的做國際性的議題很難做很難做,可是我覺得現在差很多,所以我的確是覺得有好轉,至於原因我覺得原因很多,就譬如說像寰宇漫遊啊,就是很多新聞台願意做,然後再來就是我覺得中美、香港,都會讓大家覺得,台灣如果不關心、不注重我們的國際地位的話,我們可能就會被吃掉。

    還有一個我實在是真的覺得,我是真的覺得現在講故事的方法,進步很多啦,我覺得因為就有趣很多嘛,像我們做的事情,這個我不客氣,我是說真的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有幫助,因為我覺得我們講故事的方法,跟一般國際新聞的講法,是不一樣的,那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那如果想看更多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你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醫學名詞解釋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10 10:28:15

    看中醫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氣血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麼呢?本次就邀請到黃獻銘醫師從結構醫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談談?氣?的概念。

    「氣」是什麼?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體許多現象的反差都是所謂的氣。他舉例,人活著與死去時皮膚的溫度差異;年輕時與老後、生病時的皮膚潤澤度差別,都會被中醫歸類為「氣」。也就是說,氣會有「潤澤皮膚、滋養身體」的功能。

    另外,西醫中所說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環,能夠溫暖我們的身體,是中醫所說的「心肺氣」;若是從免疫功能而言,中醫則會說「衛外而為固」,當病邪、病氣從外面過來時,人體會產生「抵抗力」的概念,也是氣的一種,中醫當中稱其為「衛氣」。因此,黃獻銘醫師表示,氣並非很明確單一的定義,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生理名詞。

    黃獻銘醫師指出,我們常說氣走在「經絡」中,就像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在我們的經脈與絡脈等小的氣道中流動。而氣是從體表到內臟深處都有分布,基本上是「無處不到」,他表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體,就必須要有氣的存在。

    經絡與筋膜的關係?

    「經絡就跟愛這個東西一樣,」黃獻銘醫師比喻,我們口頭上常提到經絡,感覺好像很熟悉,甚至感受得到,但我們都看不到,也摸不著。

    黃獻銘醫師進一步表示,古人可能是根據針灸及內觀等方式,解釋「經絡」。西方則因解剖學的進步,發現人體很多聯繫的結構叫做「筋膜」,而筋膜無論是透過針刺操作,還是在運動時的反應都與經絡類似,所以現在很多人會將筋膜與經絡畫上等號,「雖然兩者間沒辦法說完全一樣,但很多現象是接近的。」

    筋膜損傷導致氣滯

    「若以上述角度看待,我們也可以說氣是走在筋膜之間。」黃獻銘醫師表示,若是筋膜中間受損或堵塞,就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氣滯(氣鬱)」的現象,也就是氣堵住了,身體的運作就可能遇到阻礙,氣無法順暢運行,身體功能就會受限。他指出,現在就有許多治療是藉由調整筋膜,改善氣的生理功能。

    氣虛與氣滯一樣嗎?

    黃獻銘醫師比喻,身體某個部位「氣虛」,就好比一個地方發生大地震,卻完全沒有物資,也沒有糧食補給;後續各地都陸續要送進許多救援物資,但在運送的過程中,卻遇上連外道路的坍方,物資送不到災區,而此時雖然災區仍然是「虛」的狀態,但卻無法說「物資不足」,因為物資其實非常足夠,只是到不了我們需要的地方,而這就是謂「氣滯」的狀態。

    黃獻銘醫師說,氣在運送的過程中若發生阻滯,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目的地也會表現出氣虛的狀態,但本質上是氣滯。他提醒,若身體是氣滯,單純用補氣的方法治療,可能會愈補愈糟。

    「氣虛與氣滯通常是夾雜的,」黃獻銘醫師說明,臨床上在處理這樣的狀況時,虛雖然要補沒錯,但滯的地方也要「打通」,雙管齊下才能讓身體得到完整的重建。單純只補氣的話,可能身體短暫有改善,但很快就容易遇上瓶頸,甚至產生新症狀。

    活經通絡:超簡單易筋經小教室
    上班族容易肩頸僵硬、痠痛、胸悶、呼吸變淺、人很容易疲倦等等,可能就是心臟的氣不足,氣血沒辦法打上頭部導致。透過運動讓經絡與筋骨變得更加通暢,用藥的效果與身體的自癒能力才能大幅上升。

    掛頂

    功效:將肩胛骨內外緣及胸廓、肋骨打開,連帶放鬆平時因長期打電腦而造成緊繃的頸部到胸口的筋膜,呼吸也能更順暢。

    作法:
    1、準備一塊瑜伽墊及一張與手臂等高的椅子或一個櫃子。
    2、將椅子(櫃子)置於後方,雙膝跪地,手撐地預備。
    3、雙腳架上後方椅子(櫃子),身體弓起,腹部收緊。
    4、慢慢將重心前移至手臂近乎垂直於地面為止。
    5、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感覺手臂的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6、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簡易版掛頂

    作法:
    1、雙腳不用架上椅子,維持在平地瑜伽墊上。
    2、同樣收緊小腹,身體重心前移,手臂垂直地面。
    3、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重點同樣是藉由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4、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相關影片】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J7vYV4YGmUQ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30歲竟已腰椎退化!重訓讓我重拾6塊肌︱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WLSHAjIWpU

    【相關文章】

    走路重心放腳尖:不知不覺練腹肌,腰椎骨盆沒毛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985

    身體出現老態,問題在丹田塌陷!中醫師教你3招修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45

    中醫師揭真相:頑固的肩頸痠痛,根本原因在「腰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64

    #黃獻銘 #補氣 #經絡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