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鄧雨賢作品特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鄧雨賢作品特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鄧雨賢作品特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鄧雨賢作品特色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Sax Rub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學生作品 來自蔡正平的「四月望雨」 源自於鄧雨賢老師的作品 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 編寫成組曲由優美的薩克斯風來詮釋 別有一番風味! Jerry的個人特色越來越明顯了 柔中帶情 裝飾音抖音也很流暢👍👍 快一起來欣賞吧! #掌聲鼓勵👏 #喜歡歡迎分享 #saxruby一對一個人班...

  • 鄧雨賢作品特色 在 Sax Rub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6 10:30:16
    有 348 人按讚

    分享學生作品
    來自蔡正平的「四月望雨」

    源自於鄧雨賢老師的作品
    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
    編寫成組曲由優美的薩克斯風來詮釋
    別有一番風味!
    Jerry的個人特色越來越明顯了
    柔中帶情
    裝飾音抖音也很流暢👍👍

    快一起來欣賞吧!

    #掌聲鼓勵👏
    #喜歡歡迎分享
    #saxruby一對一個人班

  • 鄧雨賢作品特色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03 01:12:59
    有 6 人按讚

    [#日常書訊]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遠流,2020.12。
    .
    好花年年開,青春不再來,相思為君害。
    初戀情意好,無疑分東西。
    心心念念,親愛我君,
    一去沒得相見面,放阮欲怎樣?
    啊,暝日思念,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秀鑾演唱,陳達儒詞,王福編,1940年勝利唱片
    .
    起心動念發誓自己年末要節制買書的瞬間,神秘力量就會把更多你想看的書推上平台,而且編輯概念到整體包裝一本比一本強大,一本比一本有趣⋯⋯
    .
    從紀錄片《Viva Tonal #跳舞時代》開始重新認識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四月望雨》搬演的鄧雨賢故事,更因為洪瑞襄辭世變成心中永懷的經典。今年三月,看見日本發行復刻蓄音時代的台語專輯《#蓄音臺灣: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音楽1917-1943》已覺得興奮;今天則因為拿到《#曲盤開出一蕊花》厚實的實體書而快樂。
    .
    作者得益於累積至今的台灣文史研究成果,加上本身音樂研究功力深厚,能於史料中提出詮釋新意,行文細膩而款款有情。整體包裝猜測是仿黑膠唱片的尺寸比例,封面是 #黃子欽 擅長的舊書舊物拼貼,連翻開的灰卡紙內封都有細緻的設計(可愛!),內文則編入大量老照片、舊報紙、老唱片的圖標設計等,書末還附上CD和歌詞本⋯⋯要寫成、編成這樣一冊書已感覺艱難,這件代誌做了誠媠氣!
    .
    .
    書介:
    .
    「從曲盤裡聽出一蕊花 · 開啟聽覺的文藝復興

    戰前流行音樂是從曲盤裡開出的一蕊一蕊的花,時代的花。

    二十世紀初,流行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四處傳播,在世界各地迸發,臺灣的流行音樂創作者與演唱者也以自己的理解,用文字、用旋律、用嗓音,來雕塑與想像出一種靠著留聲機與唱片而活、能讓最多人接受的聲音。

    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風格強烈,辨識度高,嗓音和伴奏不需要煙視媚行,卻是特立獨行,坦誠到似乎讓人一聽就能用耳朵識透,可是卻又越聽越墜入五里霧中,每次播放都能發現新意。

    留聲機時代的臺灣流行歌手用嗓音寫下流行音樂史,然後被遺忘。要認識臺灣的聲音,我們必須重新貼近歷史,找回當年的耳朵。流行音樂史不該是堆疊文獻後的文字整理,更需要讓史料與聲音交錯映照,構築出立論和觀點。

    本書的寫作,立基於音樂學和文化研究,旁觸文學、歷史、社會學、傳播學等人文學科,更建立在以大量唱片聲音耕織而成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上。書中以唱片、報刊、文學作品、文物資料為線索,細密拆解當時的文化現象,把艱澀理論或枯燥分析融在歷史敘述中,勾勒出一個盡可能不違背實況的流行音樂發展場景,以各種角度體味聲音的立體感與時代性。置聽覺文化為感官核心,針筆勾勒出複雜的政治社會場景下,流行音樂的興起與寥落。

    全書分成:聽眾、歌手、創作者、音樂、文字、產業等六大章,從多角度、全面性地探討臺灣流行歌萌芽至興盛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隨書並附一精心製作、收錄21首代表性戰前臺灣流行音樂的復刻典藏CD專輯,讓閱讀此書的讀者同時也能親耳聆賞那遺落的時代之聲。

    那一代人把食盡人間煙火的歌聲傾倒入曲盤裡。而我們這一代人終於定下心來,開啟聽覺的文藝復興,從曲盤裡聽出一蕊花,低調卻強韌,清雅而自傲。

    ◎《心肝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 三大特色──
    .聲音復刻:清洗唱片輸出聲音,保留接近留聲機發出的聲響音頻,呈現唱片最佳狀態。
    .21首精華曲目:包含19位歌手、6位作曲家、6位作詞人、6大唱片品牌,展現戰前臺灣流行音樂黃金十年的多元樣貌。
    .談歌論調:特別製作52頁專輯手冊,附歌詞與詳細解說。從聆聽到閱讀,感受臺灣歌曲的強韌生命力。」

  • 鄧雨賢作品特色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1 11:00:21
    有 68 人按讚

    歐陽娜娜「挺獨」?後真相時代的荒謬與諷刺

    朱立安/教(嘉義市)

    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在中共「十一」晚會登台演唱《我的祖國》。有網紅誤以為歐陽娜娜唱的歌是一首捷克民族主義交響詩。圖/翻攝自微博

    真相就像三隻小豬寓言的磚頭,大野狼無法吹倒堅固磚房子,可是當磚頭不小心落下來砸到我們自己的腳,還是會痛。美國大選辯論前夕傳出川普逃稅的消息,那不是新聞,對於選情的殺傷力不比蔡英文「論文門」多到哪裡。美國早就有媒體訪問川普支持者,也都指出,無論多麼荒腔走板,「川粉」仍把川普的謊言奉為圭臬。

    海那邊有川普,海這邊有川普同路人。川普世界裡,連密西西比河與俄亥俄河究竟哪條主流哪條支流,簡單明確的事實,都扯上種族、投票。借用學界新語彙,「後真相」世界,什麼話是真的、是對的,似乎不再重要。而海這邊的台灣,指鹿為馬以論證主旨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

    最近因歐陽娜娜等藝人將在大陸唱《我的祖國》,政論節目連番議論。有謂,《我的祖國》是一首捷克民族主義交響詩,獻唱那首是「為台獨的未來盡心力!」我看了立即聯想到,四年前,蔡英文當選總統,剛巧高雄上演《茶花女》,也有人在媒體撰文倡議「女總統時代應拒看茶花女!」卻張冠李戴,把蕭伯納話劇當威爾第歌劇,最後是媒體編輯出來道歉。一個月前,美國官員來台致詞失誤,大學教授跑出來護航,硬想把黑的辯成白的。

    現在,新聞沸沸揚揚那首《我的祖國》,不是史麥塔納的交響詩。雖然藝人要唱別的歌曲,退幾步想,這闕交響詩確實如《湯姆叔叔的小屋》講美國黑奴史、《推銷員之死》批判資本主義,在大陸中小學是常被提及的作品,而其中所謂「民族主義」,並非聽到獨立兩字就高潮那樣膚淺。

    幾千年來,歐陸各統治者曾流行把子女遠嫁外鄉,一方面讓權力開枝散葉,另方面避免近親通婚,所以很多統治者和民間講的語言不同,這其實是帝國主義,好比日本殖民者與台灣之不同(當然也有把日本當祖國,日語當母語者,表過不述)。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德文地區涵蓋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等等,每個小地區由說德語的貴族統治。後來隨著工業發展帶起經濟繁榮,民間興起以民族、語言「同種同文」整合的文化內聚、自我表述。若我們今日以同文同種整合去類比,更適切的是,等不到日本敗亡就貧病而死的《望春風》作者鄧雨賢。

    民族主義比字面複雜,足以連篇累牘,此處僅補充那首交響詩的小軼事。史麥塔納音樂特色是抄借民謠,佐上德式技法譜成宏大樂曲。然而即使爭取政治獨立者,也往往難在藝術文化裡蒸餾出高純度的民族意識。《我的祖國》裡最有名的旋律,像極了以色列國歌,但那段旋律可溯源至文藝復興後期的義大利,而且在中歐傳唱各語言版本。如果史麥塔納真的小鼻小眼,那他的音樂早就跟著在一八四八年他參加的失敗的軍事起義一起消失了。

    我很慶幸能在所謂的民族主義音樂裡聽到更多大同世界,也很厭倦那些在媒體胡言亂蹭文化的網紅。如果那是反諷,顯然也只是自嗨。但「後真相時代」,網路連客觀事實都有假,人們還能相信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