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邵族姓氏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邵族姓氏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ometimes (隨喜)看板sttmountain標題[轉錄]【南方】台灣版圖中的邵族(大家...
※ [本文轉錄自 sccid 看板]
發信人: ROACH <[email protected]>, 看板: sccid
標 題: 【南方】台灣版圖中的邵族(大家來寫村史)
發信站: (NEWS/INFO) National Sun Yat-San University (Fri Aug 7 18:47:03 1998)
轉信站: Zamenhof!server2.nccu!ctu-peer!news.nctu!ctu-gate!news.nctu!news.csie.
【今日文章】
標題∕台灣版圖中的邵族
來源∕大家來寫村史---種籽村及種籽介紹(四)
編輯室:本期文章是由邵團隊所提供.邵族---在台灣原住民族光譜中時常
被忽略的一族,至今政府尚不承認其為一獨立族群的身份.自嘲比黑面琵鷺
更珍希的他們,將在這期文章裡展現出邵族獨有的美麗與哀愁...
========================================================================
邵團隊
邵族的部落組織及社會組織
首先就邵族這一族群來自何處,如今是一未解之謎。但肯定的日月潭水沙連
一帶並非邵族的原始居地。來自邵族祖先口中,邵族是來自阿里山,是鄒族的一
支;但從言談、習俗、服飾、傳統上的分析,判斷與鄒族攀不上任何關係。有些
則說來自台南,有的說是從嘉義來的,然追逐白鹿的傳說是全族上下都同意的,
在文獻上的立足點亦最十足。
邵族是屬於頭目領導制及氏族分工領導制, 邵族的人口、氏族不多, 袁姓
(Sinawanan)石姓(Skatafatu)毛姓(Skapamumu)陳姓 (Skahihian) 高姓
(Stamarutaw)筆或白姓(Sapit)朱或丹姓(Stanakjunan)是邵族主要的七大
姓氏。
頭目制度是世襲的,邵族的末代頭目叫袁阿送(Pajta,bu,Sinawanan)邵
族的稱謂,名字在前,姓氏在後。
毛姓家族專司祭曆及負責冶鐵和武器製作,陳姓管打子 及若干祭儀職務。
高姓負責打獵事宜,石姓屬於領袖層階,石姓家族亦曾出任過副頭目之故,至於
筆或白姓,朱姓或謂丹姓因屬大平林部落,職務不明。
傳統祭祀方面,邵族的祭司是由毛姓家族的大當家擔任,如原來的祭司毛伊
力亡,故傳其子毛老先,亦是世襲的,祭司必須是男性擔任之。而另外七位祭司
(shin-shy)必須是女性任之,這七位女祭司平均分配全族七大氏族作為固定祭
司,任務是她所屬的家族、家庭;家族遇有大事如:結婚、生子、嫁女、修屋收
割、落成…等事務,都必須邀請祭師(shin-shy)到家,由祭師邀請該家族之祖
先,也就是”祖靈籃”(Wulaluwan) 請到庭院之廣場,由祭師單獨與祖先傳達
子孫的事宜,並祈求保佑等,任何人、動物都不得介入、干擾。”祖靈籃”就是
邵族列祖列宗供奉之處所,是家中最神聖的。
由於沒有符號及文字來記載歷史,用長男孫與曾祖父同名的命名法,來做為
歷史年代的追溯,如末代頭目袁阿送(Pajta,bu,)之曾祖父亦叫(Pajta,bu,)
。頭目繼承首傳長子,若長子亡故,則由次子繼之。
邵人原本是狩獵為生的,發現日月潭後,才轉變為漁獵兼並的生活形態。同
時由獵區的重疊,與布農、泰雅有衝突危機,人口數又少,於清朝時代就逐漸仰
賴打魚及水田、旱田的生活,狩獵方面只在豐年祭(農曆八月一日)前之七月進
行,且範圍也縮小。
日月潭是個原始的天然淡水湖,面積是現在的 5﹪。傳說邵人為追逐白鹿至
此,白鹿涉水邵人沒輒,停留潭畔望水興嘆,然湖中有動靜,原始的淡水魚充斥
湖中,打水嬉戲、驚嚇邵人,首次見到水中怪物之邵人祖先,不知所措,然白鹿
跑了,這湖中動物可否充饑,不敢輕易嘗試,最後決議找一位年長且最虛者作先
鋒,若此水中動物有毒,亦不至禍及全族,垂手可得的魚經燒烤進入祖先的五臟
後,並未有異樣,族人才放心。從此決定久住日月潭,定居於此。
最早的華文文獻記載,清朝康熙36年(西元1697年)漢人郁永河所著”番境
補遺”書中就提到邵族人聚居於日月潭畔之記載,至於邵人居於日月潭最早始於
何時,已無從考證。談到邵族當時的部落體制,從漢人的記載中,自清朝初期,
官府或官兵就已進入水沙連一帶,甚至派駐所、通事於水沙連一帶,這是否跟水
沙連頭目骨宗率領族人叛亂有關,就不得而知。然從地理及地形來看,當時從台
中草屯平原要進入水沙連、埔里、魚池、日月潭、水里這一帶,並沒有高大的山
區險阻,可以說,水沙連一帶於清康熙年代就已經隸屬於清政府的管轄之下。邵
族部落在政治管理上是在清政府通事的管轄招降下。據說邵族的頭人曾經到北京
晉見清朝皇帝,並授以”水沙連六社頭目”的漢文官印,但對不識漢字的邵人頭
人而言,這些官印代表的是什麼意義,或許只是清朝皇帝送的見面禮物而已?由
此可見,當時邵族部落體制已為清朝、漢文化侵入影響,原住民的部落權利體制
已遭禁止瓦解了,時間至今已三百年以上了。
邵族部落之生命禮儀
邵人的出生,弄璋、弄瓦並無任何特別儀式,但若是長男孫,得取其曾祖父
之名。次男孫取其曾祖父兄弟之名,邵族是父系社會體制,然邵族部落對雙胞胎
及多胞胎,則視為不祥、不吉利、不得存活。
邵族的人口在過去的三四百年間人口總數大概未超過兩千人,於清朝道光年
間,流行天花疫疾,死亡人數更多,以至於降至千人以下的人口。早期邵人是分
散居住於埔里、水里、頭社、魚池、五城、水沙連一帶,這也是邵族人的屬地,
後由於漢人的侵入,及平埔族巴宰族移入埔里,殺掠、豪奪巧取才由這些屬地陸
續回到talingkwan(石印),於清朝時代”水沙連六社大頭目”之屬地。到了日
本帝國政府接收、佔據台灣,這些清政府的法令就已不存在。當時承租邵人土地
的漢人,就如同無產階級向地主爭取土地一般,無法約束,據地合法,奪取土地
。又日本帝國政府無視清朝政府的法律,邵人怎可擁有土地權、屬地權、頭目制
度權?全部都屬日本皇帝之權利!此時邵族之部落體制更遭受空前未有的劫難。
直到台灣光復為中國政府接管之時,邵族的頭目制度早已蕩然無存。民國三十五
年時,末代頭目袁阿送已經是個百姓之身,所有的職權完全由皇軍所解除,如今
是皇民不是邵族頭目了。
由於邵族只有七大氏族,同氏族不得結婚,若有同氏族男女相互愛慕,頭目
則執行部落律法,加以處罪罰或逐出部落,罪行甚重。因而邵人跟附近的布農族
婦女結婚的很多,在地理分佈及歷史上,邵人未曾跟布農族有過衝突。但布農族
娶邵人女子為妻者,歷史上並沒有。邵人跟附近的泰雅族則有很深的仇結,歷史
上的「對抗」出草是常有之事。
邵族在婚禮方面,男家託媒至女家說親,女方允諾,男方乃備酒。訂婚時,
男家送至女家酒三罈、豬腿。迎娶時,送酒四罈、豬半隻、錢及柴刀、斧頭…等
。迎親之日,男女家之青年行「打架」儀式。新娘始由男方背負至男家。以上婚
禮取自陳奇祿”台灣土著文化研究”一書。
葬禮方面,傳統的邵族葬禮是”坐葬”,儀式方面是簡單的,由祭司或女祭
師在家族與”祖靈籃”間傳達今日家人亡故,祈求祖先收留與庇佑在生在世的子
子孫孫。而墓地是挖一個人蹲坐的深度,屍體用麻布裹包成蹲坐式插入墓穴中安
葬,並沒有明顯的墓碑及文,只是選擇較大圓形或平板形的石頭或石碑做為墓碑
。墓地是家族集中的,雖無碑文,然該家族可以區別孰之墓,不致混淆。
邵族的宗教信仰
嚴格來講邵族並沒有宗教信仰,有的僅是祭祀”祖靈籃”祈求先祖的庇佑,
有特別事故,藉助女祭師與先祖請示或溝通。一直到晚期,也就是”台灣光復”
時基督長老教會才傳入,當時的傳教士可能是來自埔里愛蘭教區的平埔巴宰族傳
教士,然信仰的邵人並不多,邵人亦不是信仰佛教。然不論信何種宗教,”祖靈
籃”至今仍是每家族皆有的。
邵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有三:農曆三月的播種祭 (smau-shsn)。七月的
狩獵祭,及八月的豐年祭。雖然邵族現已無田可耕,無地可種,然播種祭的儀式
,每年都照常進行著,正式的播種祭儀式,首先要架設鞦韆,成三角錐狀,錐頂
懸以粗麻繩,高度大約離地十二米,族人男女擺盪其中,並由祭司及女祭師念祈
禱文,祈求農作豐收,族人平安…等,並要齋戒三日,禁食鹽、糖,而後族人才
能開始播種。
第二個重要節日是七月的狩獵祭(matam针gan)此時是邵族的農暇,同時也
為即將到來的豐年祭作準備。狩獵前還是要祭師(shin-shy)作出獵的祈福,同
時族人也要將家中奉供的”祖靈籃”拿到頭目家(sinwanan)集中祈福。以自釀
的酒為祭品及米飯,由祭師行告祖祭儀式。而後狩獵勇士就攜帶炊具糧食出獵去
,時間大約是10天到20天不等,但必須於八月一日前回到部落。
豐年祭的前一天晚上,邵族各家族婦女盛裝赴頭目家(sinwanan),女祭師
及婦女,圍繞著廣場中的巨石,拿著長短不一的木杵舂擊石頭,產生獨特的音樂
,反覆不定敲著同一首歌曲,其中並沒有歌唱,一直持續到午夜為止。這是邵族
過年的前奏,邵族一年的辛勞,各家族人也趁此機會相聚、同歡。往後邵族最具
盛名的杵音歌舞,可能是由此演進而來的。
農曆八月一日,全族不做事,這是過年的第一天,全族男人,包括男小孩都
要到祭司家(skapamumu), 由毛老先祭司行 di-di-shan 之祈福禮。由祭司用
藺草編成的草束,於男族人之右臂來回擦拭,口中唸祭文祈福平安、健康…等。
全族男士這一天皆聚集祭司家飲酒、慶賀、談論直到夜晚來臨為止;這是完全屬
於男士的日子,但今日也容許婦女參加,並未嚴格限制。在此聚會有一件重要的
事要決定,決定是否舉辦豐年祭及由那家族主辦,以及決定豐年祭辦多少天,然
不論豐年祭舉辦多久,結束日那天從入夜開始的歌舞必須通宵以至達旦,也即是
全族歡唱,飲酒至隔天太陽出來始止。
而豐年祭中所唱的歌與舞,平時之日不得唱與跳,這是全族共同的禁忌,也
是習俗。
以上邵族篇之部落傳統及組織分享各位,謝謝!
巴努.佳巴暮暮(毛隆昌)1998.5.25日於明潭
我的原運生涯
--巴努.佳巴暮暮
巴努.佳巴暮暮,邵族,1955年9月2日生,男性,已婚。 最高學歷私立淡江
文理學院銀行組。1987年正式直接參與台灣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1991年
任原權會執行委員,共同參與策劃台灣原住民族之權益運動。1992年參與亞洲原
住民族協約成立會議,於泰國曼谷舉行,唯一代表台灣原住民出席。因語言問題
,英文能力不足,遭受空前困擾,也在往後的日子刻意加強英文的語文能力,算
是無師自通的例子,完全是藉由參與國際及地區性會議而不得不加強學習英文的
,如今也只是尚可的階段。
在1992年於泰國舉行的亞洲原住民協約組織的成立大會中,獲選為第一屆之
執行委員,任期四年。
1993年亞洲原住民協約(AZPP)推派巴努參加于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世界
人權會議”,是當年的6月14日至25日,該次會議台灣也有反對運動人士參加。
1993年 7月14日代表台灣原權會參與于瑞士舉行的”聯合國原住民工作組”
第11次會議,從14日進行至25日,近13天的會議,這個會議的宗旨主要在起草”
全球原住民族之權利法案”也就是”原住民族的人權法案”,能夠與全球原住民
共同攜手與會,身為台灣的代表之一,更是倍覺莫大榮焉。特別是在我的國家並
不是聯合國的會員成員國之下參加與會,更是覺得突破與成就感。
1994年的第12次”聯合國原住民工作組”會議,巴努亦同行參與,時間是在
7月20日至8月2日,大致上巴努擔任原權會會長二年內,幾乎都是在從事國際會
議方面較多。
我所認識的邵族和他們的聚落「日月村」
--簡史朗
今天邵族人居住的聚落在清朝時稱為「卜吉社」,是邵族的舊址之一,日據
時代因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開發,把大部分的邵族人匯集遷居於此,稱為「化
番社」,大約是民國四十幾年的時候又被奇怪地稱為「德化社」,正式的行政地
名就是「日月村」,目前是邵人和漢人混居的現代化觀光性聚落。
「山光水色、朝陽夕照、遊艇扁舟、船家漁歌,再加上狹窄的旅館商店街,
觀光客穿梭於缺乏風格特色的藝品店中」--這就是現今日月潭在世人心目中的刻
板印象,而這裡就是邵族人的故鄉,他們好像被人遺忘了,邵族人在那裡?他們
現在的景況又是如何呢?戶籍資料中邵族的人口數不到 300人,大約只佔全村總
人口數三分之一的比例而已,因為地處觀光勝地,而且由於長時期接受漢文化的
關係,理論上邵族的族群特色和傳統文化「應該」而且「似乎」已經被大環境淹
沒了,但是實際上的情況並非如此。以我近四、五年來在日月村的田野體會,邵
族人仍然保有相當多而且非常精彩的固有傳統文化。
邵族,這個史冊記載從康熙中葉起就已經向清朝政府「實輸貢賦」的原住民
族群,三百年來處於充滿變數而且極端險惡的時代中,他們有驕傲豪邁的一面;
也有和全省原住民族群一樣悲情無奈的一面,但是不管怎麼樣,邵族人的堅持和
韌性是值得我們借鏡和敬佩的。
邵團隊
巴努‧佳巴暮暮 第五任原權會會長
毛耀聰 國小老師 邵族鄉土教材編輯
白宏如 國小老師 邵族鄉土教材編輯
簡史朗 國小老師 打里摺文史工作群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URL-- http://www.south.nsysu.edu.tw News:tw.bbs.soc.sccid
★「南方電子報」總編輯:陳豐偉 [email protected]
社區運動版「沃土」主編:吳惠蓮 [email protected]
社會運動版「水緣」主編:黃婉婷 [email protected]
台灣日報藝文中心提供文學類文章 [email protected]
「請聽女聲」即將敲定‧「火線評論」歡迎讀者投稿
★訂閱方式:mail [email protected] 標題欄寫:subscribe
表示訂閱,寫 unsubscribe 表示退訂
從智邦生活館訂閱者如欲退訂必須從智邦生活館退訂
★通訊信箱:鳥松長庚醫院郵局 27-70 號信箱
電話:(07)2151814 傳真:(07)2151978 捐款:41830863 陳豐偉帳號
★系統支援:中山大學網路組/智邦生活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