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邦聯條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邦聯條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邦聯條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邦聯條例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蘇獨」背後:英國獨立運動的歷史淵源 - 何越 100年前,愛爾蘭與英國分家靠打仗;因為英國過去70多年政治力量急速向人民大眾方面傾斜,獨立運動已轉化成了和平的全民公投形式。 作為曾經的獨立國,蘇格蘭已與英格蘭合并逾300年。走到2021年,分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上周英國地方選舉結束後,「蘇格蘭...

邦聯條例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03:58:06

【《萬輻瑪利亞》玩盡港劇禁忌 】 _ 記得看《萬輻瑪利亞》的宣傳片時經已斷言:這套劇必定是今年港劇最強黑馬,看了周日晚(27/10)第一集首播後,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_ 電視畫面連續幾幕定格:賴鑑泉(楊英偉飾)的照片、驗孕棒、掛在熨斗上的十字架頸鏈、兩頂用錫紙和銀色卡紙包裹的頭盔,其中一頂懸在耶穌雕...

  • 邦聯條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07:12:00
    有 9 人按讚

    「蘇獨」背後:英國獨立運動的歷史淵源 - 何越

    100年前,愛爾蘭與英國分家靠打仗;因為英國過去70多年政治力量急速向人民大眾方面傾斜,獨立運動已轉化成了和平的全民公投形式。

    作為曾經的獨立國,蘇格蘭已與英格蘭合并逾300年。走到2021年,分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上周英國地方選舉結束後,「蘇格蘭民族黨是否將會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成為英國媒體的高度關注點。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國(nations)。其領土是過去幾百年中多次分合的結果,其中英格蘭一直是構建英國的主體部分,其語言英語亦是英國國家語言。

    威爾士在 1535年成為英格蘭的一部分,至今保留威爾士口語以及文字。1603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兩國成為共主邦聯(當時的蘇格蘭詹姆士六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指定為駕崩後的英格蘭王),1707年正式合并為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合并,組成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不過100年後,愛爾蘭首先鬧獨立,和英國軍隊打了一場硬仗,最後分成兩家,北愛爾蘭繼續留在英國,愛爾蘭直接獨立了出去。英國國名也在1927年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如今英國繼續朝分家方向演化,蘇格蘭是目前的領頭羊。威爾士獨立的聲音亦已開始,不過仍很微弱。100年前,愛爾蘭與英國分家靠打仗;因為英國過去70多年政治力量急速向人民大眾方面傾斜,獨立運動已轉化成了和平的全民公投形式。

    愛爾蘭獨立運動(1870-1919)

    隨著英國白人中產男子開始獲得選票,19世紀的英國政治越發開明。此時的英國兩大黨是保守黨和自由黨。與今天工黨的位置類似,當時的自由黨支持社會弱勢群體,願意團結一切支持本黨的選票。

    早在1886年,自由黨就開始支持愛爾蘭自治。不過那時英國上議院(貴族院)的權力還在,要通過一項法案,第一關是要通過下議院,第二關是上議院,然後才送到王室手中(這一關往往就是走程序了)。威廉•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的自由黨政府在1886年提出愛爾蘭第一自治法案時,因為自由黨內部分裂,在下議院被挫敗。格拉德斯通於1893年提出了第二次地方自治法案,該法案通過下議院,但在上議院被挫敗。

    到了1911年,上議院的否決權被撤消了,這等於為通過自治法案除掉了一大障礙。時任自由黨首相阿斯奎斯 (Asquith,1908-1916年在任)於1912年提出了第三次自治條例法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頒布了該法案。不過直到戰爭結束之前,該計劃的實施都一直暫停。

    愛爾蘭的獨立,最後是由發動戰爭實現的。愛爾蘭獨立戰爭從1919年1月21日始,到1921年7月11日簽訂休戰協議。這場獨立戰爭始於愛爾蘭共和軍在愛爾蘭發動的游擊戰,最終獲得成功。但其後爆發的愛爾蘭內戰,其傷亡遠大於之前的愛爾蘭獨立戰爭,並為愛爾蘭社會留下深刻裂痕,對今日愛爾蘭與北愛政治的影響仍顯而易見。

    蘇格蘭獨立運動(1835-)

    與愛爾蘭獨立幾乎同期起步的蘇格蘭,走的則一直是和平路線。

    要想獨立,首先要有自治政府。1835年,蘇格蘭成立了「全國維護蘇格蘭權利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Vindication of Scottish Rights),儘管其活動影響不大,但奠定了蘇格蘭脫離英國的第一步。

    19世紀,在當時的自由黨政府心裡,蘇格蘭自治問題並沒有愛爾蘭問題那樣的緊迫性。當格拉德斯通的自由政府在1886年提出愛爾蘭第一自治法案時,蘇格蘭人也想效仿,但被自由黨政府認為條件不成熟。

    第一個蘇格蘭自治法案於1913年被呈送到了下議院,但1914年一戰爆發,法案被擱置。

    1930年,蘇格蘭發起要求英國政府建立蘇格蘭自治政府的請願,稱為Scottish Covenant。請願獲得200萬蘇格蘭人(1951年人口普查顯示當時蘇格蘭人口超過500萬)簽名。但請願沒有達到多少政治效果。

    成立於1934年的蘇格蘭民族黨一直默默無聞。1967年,其黨員尤因(Winnie Ewing)意外贏得「漢密爾頓補選」(Hamilton by-election),成為第一位進入英國國會的蘇格蘭議員。蘇格蘭民族黨第一次在全英國層面嶄露頭角。

    蘇格蘭最終在1999年得以建立自治政府,此前經過了兩次權力下放的全民公投。第一次在1979年,但因為支持權力下放的票數沒能達到總投票人數的40%,故此失敗。

    第二次是1997年,當時狂勝大選的布萊爾領導了蘇格蘭第二次權力下放的全民公投,並獲通過。次年,英國頒發了1998年蘇格蘭法令,賦予成立蘇格蘭自1707年以來首個議會的法律依據,並規定議會成員的選舉程序和法則。1999年5月6日,蘇格蘭舉行首次議會選舉,工黨奪魁,但因未能取得多數,故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蘇格蘭民族黨那時還未成大氣候,地位在工黨之後。

    但工黨在蘇格蘭的地位很快受到了民族黨的挑戰。因為民族黨自建黨以來就是走「蘇格蘭獨立」路線。距離成為獨立國家,蘇格蘭只剩下獨立公投一個障礙。但工黨代表的是全英國利益,絕對不會支持蘇格蘭獨立。故此,當時民族黨的當務之急,是要取代工黨成為執政黨。

    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在選舉中以一席之差擊敗執政多年的工黨,並組成少數派政府。

    2011年蘇格蘭議會選舉,蘇格蘭民族黨取得大勝,首次取得蘇格蘭議會的控制權,工黨在蘇格蘭的得票大幅下降,成為最大反對黨。此後舉行獨立公投成為該黨重中之重。2012年1月,時任首相卡梅倫同意蘇格蘭議會舉行獨立公投。他為自己的決定辯解說:這是蘇格蘭人民選舉出來的政黨的決定,我不希望看到蘇格蘭議會和英國議會就此糾纏不休。讓蘇格蘭人舉行公投是公正的。但2014年公投失敗了。

    在上周結束的地方選舉中,蘇格蘭民族黨在129個議席中取得64席,聯手同樣支持獨立的綠黨第四次執政。黨魁尼古拉•斯特金表示疫情過後將再次舉行獨立公投。在2016年脫歐中,大多數蘇格蘭人選擇留在歐盟,蘇格蘭獨立為那些希望留在歐盟的蘇格蘭人提供了希望。與前任卡梅倫不同,約翰遜已經明確表示反對第二次公投。但英國政府也已經表示,不會走高等法院路徑去阻止公投。鑒於約翰遜在脫歐的幾番衝殺中曾奇招百出,疫情之後,英國政府將如何與蘇格蘭鬥法,有待觀察。

    英國曾經是依靠科技與戰爭打遍天下的「日不落帝國」,在世界各地,其殖民活動的後遺症仍無處不在,英國本國對此反省不夠。但作為現代民主的發源地,英國內政仍然是世界的標兵和典範。從以暴力治國的王朝時代,在光榮革命後進入上流社會統治的和平時代,其中民主力量不斷進化,政治天平最終在二戰後向廣大人民傾斜,人民最終成為國家力量的源泉。這樣的國家權力源泉力量大反轉,扭轉了英國人對國家安全與利益的定義。例如,新聞自由和遊行示威曾被視為對國家利益和安全的損害,現在,它們成了維護英國利益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因為所有不滿都能得到儘快宣洩與表達,而不會被掩藏,以防日後成為火山爆發的隱患。

    英國脫歐,是人民的決定,所以就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蘇格蘭如果日後投票要獨立,那也將是人民的決定,亦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英國的和平內政方式,改變了世人對何為國家利益的舊認識,不再以國土面積、經濟利益與國家實力作為第一判斷條件。21世紀的英國,處於世界民主先鋒試驗地的第一線。

    原文:金融時報

    #政治 #社會 #歷史

  • 邦聯條例 在 丁守中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4 13:57:08
    有 789 人按讚

    丁守中及魏艾教授參加華東師範大學主辦 “台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視訊研討會

    丁守中發言:

    (一)中國周邊政治軍事安全情勢與建議:

    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各方實力直逼美國,再加上一帶一路的國際戰略布局,自然構成霸權競爭。尤其又有政治體制及社會、經濟與意識形態的差異,這些差異並沒有因過去西方國家對中國廣泛交往交流政策而改變。加上中國大陸實力的快速成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然視中國為最主要威脅。更何況西方國家本身內部就有各種利益團體操控影響國家政策,明年美國國防預算是7410億美金,占全球國防支出38%。後面龐大的國防利益團體也需要不斷塑造新的假想敵,以合理化龐大軍備支出。最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公佈「北約2030改革報告」,以中國為重大威脅,何嘗不是出於同樣目的。

    美、中目前雙方從經貿戰、科技戰,打到接二連三的區域軍演展示實力,相信拜登政府上台後,這種大國競爭的態勢基本上也不會改變。拜登可能更走向過去區域結盟方式,對中國有鬥爭、有合作。美中鬥爭除了科技、經貿的國際圍堵打壓,合縱連橫、相互報復之外,未來在南海、台海、中印邊界、藏獨、疆獨,都也可能是局部與區域衝突熱點。

    這邊我要提醒,大國霸權競爭,若真要走向動用武力衝突,最惠而不費的方式就是打代理人戰爭,或者搞民族自決、搞分裂,製造對手內部矛盾。觀察過去美中關係,美中關係好,兩岸關係穩定。美中關係惡化,台灣就被美國高調當棋子,挑動刺激大陸敏感神經。我們另外也發現,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喜好度,也隨著良性交流來往及武力威逼而變化。面對新階段大國霸權競爭,我認為兩岸領導人都該要有高度自覺,兩岸同文同種同文化,台灣方面不該干冒戰爭風險,犧牲自我人民利益,做為外國代理人戰爭馬前卒。大陸領導人也該警覺,中國大陸應把握今天開放改革快速發展的局面,得來不易,更該韜光養晦,珍惜目前的發展勢頭,千萬不要落入西方陣營搞分裂中華民族,骨肉自殘,製造兩岸長久矛盾仇恨的陷阱。

    (二)台海危機研判及”控管”對策與建議:

    我認為當前兩岸之間確實有必要建立危機控管的機制,在目前兩岸缺乏直接溝通機制之下,緊張關係的鬆綁,就像雙方拉緊的繩結一樣,總要有一方先放鬆,還要有更多積極作為,才能解開繩結。面對民進黨政府的台獨反中傾向, 無時不強調來自大陸的威脅敵意,何況還有西方反中勢力在後面鼓動撐腰,所以不必寄望民進黨政府會主動改變政策。倒是中國大陸領導人不該掉入西方國家分裂你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製造內部矛盾動亂的陷阱。如果大陸領導人能主動調整心態採取更陽光的對台政策,而不是動輒訴諸武嚇軍演、軍機繞台、威逼台灣,相信自然會帶給兩岸更良性的互動發展。

    瞭解台灣要從制度著手,因為台灣有定期民主選舉,不得人心的政府就一定會下台。大陸對台政策不必替台獨勢力提油救火。川普政府任內,台灣花了五仟多億台幣買軍火,大陸軍機繞台給了西方軍火商機會,也給了民進黨政府更加合理化他的「親美反中」政策。但大多數台灣人都不願做西方反中陣營的馬前卒,也都心知肚明台灣花了大錢,卻換不到兩岸和平及國家人民更大安全感。何況全世界一百六十多個國家不吃的萊克多巴胺豬肉,民進黨政府卻要逼台灣人吃,這一切就是民進黨政府「親美反中獨台」政策的代價。

    兩岸人民要以利相合,勿以害而分。這一切惡性循環,大陸當局最有主動能力改變它,大陸領導人該記取「太陽與西北風」的寓言教訓,應該多著墨兩岸人民善意信任的培養。更別輕忽台灣人民的智慧,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同文化,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姓的是中國姓,拜的是中國神,過的是中國節,民間歌仔戲演的也都是中國歷史上忠孝節義的故事。兩岸經貿關係又這麼密切,投資設廠、經商、通婚、留學、長期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數加總超過百萬,大家都看到了這些年來大陸的快速變化。台灣民意如流水,我舉個例子,高雄市民罷免了韓國瑜之後,高票當選的民進黨陳其邁市長風光才一百天,現在也是六都最不得人心的市長。民主政治的最大好處是,大家永遠可以寄希望於下次選舉。台灣有民主選舉,大陸動輒武統的言論最傷害兩岸人民感情,也是最不得人心的大陸負面宣傳,不但給民進黨「聯美反中臺獨」政策火上加油,也讓國際坐實了中共霸權的印象。

    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我認為台灣最好的政策選擇應該是「親中友美」,最符合台灣的立場與利益。如果兩岸主政者都放縱民意「仇中」、「仇台」繼續發酵,兩岸主政者的思維動輒訴諸於軍購、軍演、武嚇、動員,那戰爭遲早就一定會發生,我認為那才是親痛仇快,中華民族最大的悲哀。我們相信兩岸人民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希望能夠一天比一天過更好的日子,要和平、反戰爭,兩岸主政者就要用智慧與政治化解敵意,而不是用軍備與戰爭製造更多矛盾與仇恨。

    大陸方面説只要回到「一個中國」共識,什麼都可以談。既然如此,有人不喜歡「一國兩制」,也有人認為「九二共識」太空泛,沒有辦法為兩岸關係帶來制度面長久的穩定。我在這要向兩岸領導人建言的是,兩岸是不是可以比照當年東西德「一國兩府」(one nation two states)模式,在相互承認現實的基礎上,來解決目前僵局呢? 我認為即使蔡英文也不能否認現實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事實上就是法治化承認了中國分治的現實。

    目前一個中國,事實上就是存在兩個有效統治卻分治的政府,大陸的領導人可不可以也從現實出發,放棄武力威逼,換個兩岸聽起來更舒服的說法,改變已被扭曲的「一國兩制」,對台採取更陽光的用提倡並接受「一國兩府」模式來化解兩岸僵局,開展兩岸更務實、對等、互惠的交流。我相信,「中華邦聯」、「共同市場」這些有助於兩岸長久整合的主張,都會水到渠成,為兩岸人民所接受。

    事實上三十年前我第一次訪問大陸時,當時的吳學謙副總理在紫光閣接見我時,我就曾跟他當面提及「一國兩府」政策為兩岸僵局解套,我今天再度拋出議題,目的就是提醒兩岸領導人,除了軍事威脅、動員備戰之外,要解決兩岸僵局,還有更多有利兩岸人民福祉,不會傷害人民感情,更有利未來兩岸整合的選項可以考慮。

    謝謝大家的聆聽。

    ~~~

    两岸如何突破困局?两岸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http://news.stnn.cc/lays/2020/1221/814500.shtml

  • 邦聯條例 在 丁守中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4 12:25:53
    有 597 人按讚

    關心台灣安全,今天早上特舉辦「一國兩府」為兩岸僵局解套可行性座談記者會,邀請趙春山教授(淡江大學陸研所榮譽教授),包宗和教授(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前台大副校長),趙建民敎授(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共同與談,希望以當年促成兩德和緩的「一國兩府」(one nation two states)模式,為台海僵局解套。

    丁守中主持人開場發言如下:


    美中霸權競爭,從科技、經貿鬥到軍事,目前南海台海,美中不斷展示軍力,台灣夾在中間,以為可以順勢推動台獨,一面倒地成為以川普為首的西方反中陣營的旗手,把兩岸關係帶到兵兇戰危的地步,既不切實際又不明智。何況大陸還是我們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我們最大的貿易順差的來源。

    政治人物都應該知道化解敵意與威脅衝突,不能全靠武力。像現在動輒幾百億、上千億台幣買軍火,這不是一次性支出就可保用 10 年 20 年,將來 20 年全壽期這些先進軍火的維修維持,還要花費好幾倍的經費,就像 F-16V 單機採購價格如果一架是一億多美金,這架戰機二十年全壽期服役的支出還要多花至少三倍經費。我擔心將來這些龐大軍備支出會把台灣的經濟、社會福利拖垮。

    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同文化,同屬中華民族,兩岸經貿關係又這麼密切,投資設廠、經商、通婚、留學、長期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數加總超過百萬,大多數台灣人都不願做西方反中陣營的馬前卒。相信兩岸人民也都不希望台海成為西方反中代理人戰爭的戰場。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台灣最好的政策選擇應該是「親中友美」,最符合我們的立場與利益。如果兩岸主政者都放縱民意「仇中」、「仇台」繼續發酵,兩岸主政者的思維動輒訴諸於軍購、軍演、武嚇、動員,那戰爭遲早就一定會發生,我認為那才是親痛仇快,中華民族最大的悲哀。我們相信兩岸人民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希望能夠一天比一天過更好的日子,要和平反戰爭,兩岸主政者就要用智慧與政治化解敵意,而不是用軍備與戰爭製造更多矛盾與仇恨。

    大陸方面説只要回到「一個中國」共識,什麼都可以談。既然如此,有人不喜歡「一國兩制」,也有人認為「九二共識」太空泛,沒有辦法為兩岸關係帶來制度面長久的穩定。我們在這要向兩岸領導人建言的是,兩岸是不是可以比照當年東西德「一國兩府」(one nation two states)模式,在相互承認現實的基礎上,來解決目前僵局呢? 我認為即使蔡英文也不能否認現實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就是承認了中國分治的事實。目前一個中國,事實上就是存在兩個有效統治卻分治的政府,大陸的領導人可不可以也從現實出發,放棄武力威逼,改採更陽光的政策,接受「一國兩府」模式來化解僵局,開展兩岸更務實、對等、互惠的交流。我相信,「中華邦聯」、「共同市場」這些有助於兩岸整合的主張,都會水到渠成,為兩岸人民所接受。

    當然,我們今天只是拋出議題,目的就是提醒兩岸領導人,除了軍事威脅、動員備戰之外,要解決兩岸僵局,還有更多有利兩岸人民福祉,不會傷害人民感情,更有利未來兩岸整合的選項可以考慮。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