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邊緣型人格症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邊緣型人格症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邊緣型人格症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邊緣型人格症狀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暮蟬悲鳴時卒》認識精神疾病,與「病嬌」相似的「邊緣性人格疾患」】 「病嬌」一詞源於日文中的「病態」和「嬌羞」2個字,意指在喜歡某個人的情況之下,因不正常的心理狀態,而產生偏激的行為與思想。那病嬌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並不存在病嬌這樣的診斷。 但有一個稍微相似的診斷,稱之為「邊緣性人格疾患」。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一個年輕人,畢業後找工作,在不安的社會和高工作壓力的環境下生活,其實已經不容易,如果背負着3種情緒病,路途就更痛苦了。24歲女生Alva同時患有強迫症、抑鬱症和邊緣型人格障礙。因為這些情緒病,她曾經受到不少挫折,例如失去工作和自殘。然而,她一直沒有放棄,還努力接受治療,可是在路途上總是被人冷...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12:52:16

精神疾患介紹第一發! 思覺失調應該是目前爭議數一數二的精神疾患了吧,層出不窮的攻擊、脫罪新聞,讓思覺失調更加蒙上一層陰影,甚至在大眾對此疾病都不瞭解的情況下,就被加上更多標籤🥲 這一篇簡單介紹思覺失調的症狀、分類及我們可以如何理解他們,但若要深入瞭解這些還遠遠不夠阿! 幸好! 仍有媒體願意持續...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12:52:16

「這世界,沒穿病服的病患更多。」--《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 大學念到變態心理學這門課程時,讀到思覺失調症(當時還叫精神分裂症呢)、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患時,第一次學習到各種精神疾患的診斷準則及症狀,例如: 📚憂鬱症 ▪️每天大部分時間有憂鬱情緒 ▪️失去活力或疲倦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實用心理學丨心理測驗|心靈成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14:11:31

焦慮始終一直是被拿來探討的話題,但焦慮症並未如大家所想的「焦慮症」簡單,再更細分的話、焦慮症可以被劃分成六大種類。 六大焦慮症 🍀 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和依附關係有關,屬於焦慮型依附的人較容易發展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當和親密他人分離時所產生的過...

  •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13:57:24
    有 20 人按讚

    【從《暮蟬悲鳴時卒》認識精神疾病,與「病嬌」相似的「邊緣性人格疾患」】

    「病嬌」一詞源於日文中的「病態」和「嬌羞」2個字,意指在喜歡某個人的情況之下,因不正常的心理狀態,而產生偏激的行為與思想。那病嬌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並不存在病嬌這樣的診斷。

    但有一個稍微相似的診斷,稱之為「邊緣性人格疾患」。其對所愛之人處於一種極端的愛與恨狀態中,並無法同時整合對方的好與壞。而只要出現以下9項症狀裡的其中5項,就屬於邊緣型人格疾患: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暮蟬悲鳴時卒 #動畫 #病嬌 #邊緣性人格疾患 #精神疾病 貓心—龔佑霖

  •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2 12:17:28
    有 67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站在海岸線觀浪】
      
    .
    這是一本關於「正念」的書,只不過,很多人可能把正念的意思搞混了。

    .
    倘若望文生義,「正念」一詞很容易被擴張為「正向的意念」,甚至還衍生出「記得保持正念喔」之類的心靈喊話。但事實上,正念無法保持,它是用來覺察的,因為正念(Mindfulness)的原意,是「覺察正在流動的意念」。

    .
    十多年前,我尚在研究所學習「認知行為治療」(CBT),對照心理治療的發展進程,CBT屬於第二波行為療法。第三波行為療法則初露鋒芒,包括適用於邊緣型人格的「辯證行為療法」、處理負面思考的「接納與承諾療法」,以及緩解焦慮症狀的「正念認知療法」。

    .
    當時Mindfulness一詞尚譯為「內觀」,意為「觀照自己的內在狀態」,然而內觀一詞實為Vipassana,譯名混用,內涵有別(胡君梅,2012)。十多年後,正念一詞已然正名,第三波療法蔚然成風,它們的共同交集,皆為訓練案主「接受自己的狀態」。

    .
    意思就是,無論是觀照內在,或者是覺察大腦正在進行的意念,目的都是希望你當個「客觀的旁觀者」。

    .
    先專心覺察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然後「不帶批判」地觀察當下的想法與情緒。接受這件事正在發生,接受事態的演變,接受它在心中的流動。總之,接受就對了。

    .
    通常講到這裡,坐在我對面的人,差不多就會露出被削錢的表情了。

    .
    沒道理掏了錢,結果卻要接受自己原本的狀態啊。簡直就像走進貴到爆的沙龍,一副剛宿醉完的的設計師只瞟了一眼,摸了一下頭說,嗯,原本這樣就可以了喲,然後到櫃檯結帳送客。

    .
    為了證明他沒被當盤子,我會通常「潮浪」來比喻整個過程。若將情緒視為潮浪,面對潮浪,人一般會有以下三層反應:

    .
    ● 第一層,踏浪

    .
    面對情緒,選擇淺嘗,謹慎地踩著沙灘的浪花。一旦海潮漫上,觸碰到趾尖,我們便加速退防。不感受起伏,不接受溫度,像個懼水的孩子,隨時被浪頭逼回海岸線。

    .
    ● 第二層,捲浪

    .
    面對情緒,選擇往浪裡游,讓潮浪帶著身體翻湧,肉身試煉,這是我們最常處理情緒的方式。時而纏身,時而脫身,時而摔浪,時而駕浪,但無論姿態如何,我們始終離不開這片汪洋。

    .
    ● 第三層,觀浪

    .
    面對情緒,選擇掙脫潮浪的引力,站在制高點觀察浪向。和第一層不同的是,它多了「覺察」,少了恐懼。人通常要經過捲浪,才能學會觀浪,必須親身體驗過情緒的暗湧,接受它的無常,才能明白浪潮沒有對錯,起落都只是一種過程。一旦走過一遭,才能做到「不批判」自己的情緒。

    .
    但這很難。畢竟脫離引力這件事本身就不太科學,海象變幻莫測,暗礁伺機埋伏,浪尖會不斷把我們捲回渦流。即便爬上灘頭,海水也會加重身體的負荷,那時的我們早已氣力放盡,離海岸線終究是一步之遙。

    .
    因此,要能站在海岸線觀浪,專注地進行正念,就必須掌握某些概念與技巧。

    .
    嚴格來說,本書並不是一本海岸線觀浪指南。一般制式正念減壓手冊,會有系統化的指引,會教導覺察身體訊息的步驟,會展示各種正念技術練習,並附帶相關指導語。

    .
    但剛剛說的那些內容,本書通通沒有,因為作者金慧伶(김혜령)本來就無意把它寫成一本教科書。

    .
    對於這種寫法,我十分贊同。

    .
    我曾遇過某些想嘗試正念療法的案主,買了書,聽了課程,然後大概讀到第八頁就開始懷疑人生放棄治療。因為對於一般缺乏佛學或禪修背景的讀者而言,正念療法的門檻稍高,概念更加抽象,因此如何「親切地傳達概念」,才是作者的初衷。

    .
    在本書中,作者大多以日常事件為例,將「事件引發的情緒」與「正念技巧」進行連結,由於事件觸手可及,正念的運用便不再遙不可及。

    .
    全書共分兩大部分,前三章講如何將正念技巧置入日常生活,後兩章談如何運用正念技巧處理特定議題,包括焦慮狀態、自我價值、人際關係以及消費行為等。

    .
    任何想接觸正念療法的讀者,在接受教科書的洗禮之前,或許可先將本書當作某種導覽,以較為親切的形式,理解正念的基礎概念後,再來決定學習的深度。

    .
    從踏浪到捲浪,選擇投入情緒,需要的是勇氣。

    .
    然而從捲浪到觀浪,脫離情緒的纏繞,需要的是力氣。

    .
    我想,本書應該能協助你以較不費力的角度,破浪而出。

    .

    參考文獻:

    胡君梅 (2012)。正念與內觀的譯詞及比較。福嚴會訊,36,10-17。

    #我要大推書封因為十分療癒
    # 謝捲子 封面設計
    # 潮浪 Waves 出版

  •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13:00:35
    有 422 人按讚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情緒心理學
    #情緒腳本 #不反應期
    .
     走在懸崖邊緣,即使清楚看見防止人掉下去的欄杆,還是會令人恐懼。即使地面不易滑倒、欄杆非常堅固,心臟還是加速跳動,手掌仍然一直冒汗。光是知道沒有什麼可怕,並不能消除恐懼。雖然大部分人能控制自己的行動,留在懸崖邊的小徑,但可能只敢快速偷瞄一眼美麗的景色。即使客觀上沒有真正的危險,卻還是覺得危險。
    .
     懸崖邊的小徑顯示知識並不都能勝過產生情緒反應的自動評估群。情緒反應被引發後,我們可能在意識上知道自己不需要有情緒,可是情緒仍然持續。我假設這種誘因大多是演化而來的情緒主題,或是學習來的誘因,但與演化主題非常類似。當學習的誘因與演化主題沒有什麼關聯時,意識的知識較能阻斷情緒經驗。換個方式來說,如果我們擔心的事與演化主題無關,就能透過選擇來克服。
    .
     還有另一種更嚴重的情形,就是情緒會壓過理智。情緒會讓我們無法運用所有自己知道的事,甚至無法採用原本在沒有情緒時瞭如指掌的資訊。當我們陷入不適當的情緒時,會以符合自身感受的方式來解釋所發生的事,而忽視不符合感受的知識。
    .
     情緒會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別人行為的解釋。我們不會質疑自己為什麼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緒,反而會想辦法證實它。我們會以符合自身情緒的方式來評估一件事,於是證明這種情緒是正當的,而保持原有的情緒。在許多處境中,這種方式有助於我們注意如何對即將發生的問題做反應、了解緊急的事,並做出決定。
    .
     可是,這種反應也能造成問題,因為陷入情緒時,會忽略可以證明自己情緒並不適當的知識,也會忽略周圍不符合當下情緒的新資訊。換句話說,引導我們專注的機制,也會扭曲我們以新知和原有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
    .
     假設有人在公開場合受侮辱而很生氣,他或她在大發雷霆的當下,很難想到對方的話是否真的是侮辱。不論是過去對這個人的認識,或是對侮辱本質的了解,都只會被選擇性地運用,光記得支持生氣理由的知識,而不會想到與之矛盾的知識。即使侮辱者解釋或道歉,生氣的人可能仍然無法立刻接受新的資訊(道歉的事實)。
    .
     情緒會有一段不反應期(refractory period),在這段期間無法接受不符合當下情緒、無法持續原有情緒、不能將情緒合理化的資訊。如果不反應期很短,只持續一、兩秒的話,是利多於弊的,可以在這短短的期間,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問題,運用最恰當的知識做出初步的行動,並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如果不反應期持續太久,長達數分鐘,甚至數小時的話,可能會引發問題,或有不適當的情緒化行為。過長的不反應期,會使我們看待世界和自己時心存偏見。
    .
     在幾乎發生車禍的情形中,一旦已閃避來車,就不會一直留在害怕的狀態,我們會很快明瞭剛才的危險,然後等待呼吸和心跳回復正常,時間大約在五到十五秒之間。可是,如果害怕的事無法立刻消除,比如一個人害怕下背的疼痛是肝癌的症狀,就會在不反應期排斥反證的資訊,忘記其實是昨天幫忙朋友搬傢俱才導致背痛。
    .
    #意識你的不反應期
    .
     試想下述的常見情境:早上出門上班前,吉姆告訴妻子海倫,他很抱歉,因為臨時有事,不能接放學的女兒回家,必須由海倫來接。海倫被惹惱了,語調尖銳、臉上露出怒容地說:「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我已安排那個時段要見一位客戶!」海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她是未經選擇就覺得惱怒,因為自動評估群把丈夫的話解釋成沒有為她考慮,會阻礙她達到目標(這是生氣常見的主題)。
    .
     吉姆從她的聲音和表情感覺到她的惱怒,質疑她有什麼權利生氣,也對海倫惱火,因為生氣常常會引發對方也生氣。「有什麼好生氣的?我沒辦法事先告訴妳,是因為老闆剛剛才打電話通知要開一個緊急會議,我必須在場。」海倫現在知道吉姆並不是不體貼,因此沒有理由為無法避免、出乎意外的挫折生氣,但她如果還在不反應期的話,就會造成內心的掙扎。由於惱怒之情想要證明自己是合理的,她可能很想批評對方:「你為什麼一開始不說清楚!」但她也可以約束自己,不要繼續生氣。
    .
     如果海倫能接收吉姆提供的新資訊,就會改變自己對吉姆的看法,放掉「他不體貼」的想法,惱怒就會逐漸消退。可是有許多原因會讓不反應期變長,使海倫緊抓著怒氣不放,在吉姆提出解釋後,仍不肯讓步。她可能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或是承受極大的工作壓力而無法處理,於是把這些挫折轉到吉姆身上;也許他們為一件重要的事爭執了好幾個月(比如要不要再生小孩),海倫早就因為吉姆自私的態度而心懷怒氣;也可能生氣本來就在海倫的人格型態占有重要的角色(我在第六章會談到一項研究,討論本來就具有敵意的人格特質);或是海倫把人生中另一部分的腳本「引進」當時的處境,而那份一再重演的腳本充滿強烈的情緒。
    .
     所謂腳本,會有許多角色,包括當事人和其他重要的人,加上發生在過去的情節。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不符合當下的情緒腳本,引進當前的處境。精神分析人格理論的傳統智慧認為,當人過去有尚未解決的感受,這些感受不曾充份表現出來,或是表現出來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就會引進腳本。腳本會扭曲當前的現實處境,造成不適當的情緒反應,並延長不反應期。
    .
     假設海倫是家中較小的孩子,而哥哥比爾是一直宰制她的惡霸。如果海倫烙印了那種經驗,父母又站在比爾那一國,認為她言過其實的話,她可能常常把「我受到支配」的腳本引進類似的情境(即使只有一點點相似)。海倫最在意的就是不要受人支配,以至於別人即使無意支配她,她也很容易有受到支配的感覺。海倫並不想引進這種腳本,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可以從親近的人給的回饋,了解自己容易有這種誤解和過度反應,可是她在不反應期仍然無法改變情緒,甚至不知道自己處於不反應期。只有在事後反省時,她才了解自己的反應並不適當,而為原先的行為懊悔。她想從情緒警戒資料庫排除「他試圖支配我」的誘因,如果能消除這種誘因,生活就會更美好,不容易長時間生氣,也不會扭曲他人的動機。
    .
     許多人想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許多人接受心理治療的理由就是不想再為某些事而情緒化,可是,沒有人想徹底關閉所有情緒,否則生活會變得單調、乏味、無趣,甚至可能較不安全。
    .
     害怕確實能保護我們,使生命得以保全,因為我們能不經思考就對傷害的威脅做出保護的反應。厭惡的反應使我們小心避免陷入可能有害的活動。失落造成的哀傷和絕望,可能使我們得到他人的協助。甚至最多人想關閉的情緒──生氣,也對我們有用。當受到阻撓時,生氣的情緒可以向別人和自己提出警告,這種警告可能帶來改變,但也可能引發對方的生氣。生氣推動我們改變世界、引發社會公義、為人權奮戰的企圖。
    .
     我們真的想消除這些動機嗎?沒有興奮的感覺、感官的樂趣、對自身和子孫成就的自豪、生活中許多奇怪和突如其來的事產生的趣味,這種生活還值得過嗎?情緒並不像盲腸,不是用不著而需要割除的累贅。情緒是生活的核心,使生活更有意義。
    .
    --
    .
    本文摘自《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全新增訂版】》,作者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精神醫學部的心理學教授。1991年獲頒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1994年獲頒芝加哥大學人文文學榮譽博士。最近一項關於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的研究中,艾克曼名列前一百大。
    .
     艾克曼的興趣集中在非語言行為與溝通,特別是情緒的臉部表情與生理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欺騙。1970年代,艾克曼與心理學家衛理.弗瑞生發展出一套測量臉部表情的工具──臉部動作編碼系統──目前被世界各地數百位科學家使用。艾克曼是十四本書的作者或編者,包括《說謊》一書,並發表過百篇以上的科學論文。他是政府機構關於情緒的臉部表情的常任顧問,比如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煙酒槍炮與爆裂物管理局,也是律師、法官、警察,和一些私人公司的諮詢顧問,包括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與光影魔幻工業公司,也常在英美的電視節目上現身。
    .
    閱讀本書 👉 https://reurl.cc/noKyrX

  •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14 12:30:06

    在香港,一個年輕人,畢業後找工作,在不安的社會和高工作壓力的環境下生活,其實已經不容易,如果背負着3種情緒病,路途就更痛苦了。24歲女生Alva同時患有強迫症、抑鬱症和邊緣型人格障礙。因為這些情緒病,她曾經受到不少挫折,例如失去工作和自殘。然而,她一直沒有放棄,還努力接受治療,可是在路途上總是被人冷言冷語……

    在成長的過程中,Alva的家庭生活並不順利,因而令她出現情緒不穩的問題,例如在中學時期已經有強迫症的症狀,但她當時並不察覺自己患病。就讀大專時,她修讀的是教育心理學,其中一個科目剛好就是心理學。有一天,老師教授有關情緒病的內容,Alva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似乎已符合強迫症的診斷標準。所以,她主動尋找老師的協助,之後就被轉介至學生輔導中心,接受輔導並確診患上強迫症。雖然如此,畢業後她仍很順利地找到一份在特殊學校做教學助理的全職工作。作為第一份工作,她形容當時壓力十分大,情緒亦十分波動,下班乘車回家,她會在車內哭,甚至工作時亦會情緒不穩,最嚴重是連出門上班的動力也沒有,即使到達公司門外,也會選擇逃避不上班。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05/IN557X5Z5JC5DAXEOB7Y7B56W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強迫症 #抑鬱症 #人格障礙 #邊緣人 #情緒不穩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邊緣型人格症狀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6-28 19:00:06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陪陪泥・療癒抱枕💛 購買連結:https://bit.ly/simpleinfoshop
    (如果你是頻道會員,請別忘了另外到社群找專屬的優惠連結ㄛ~)

    #邊緣型人格障礙 #BPD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52 「邊緣型人格」不是邊緣人?
    02:49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症狀是?
    04:33 判定的標準
    06:26 病因研究
    07:26 治療方法?
    08:29 跟他們互動的原則
    10:16 我們的觀點
    11:19 提問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邊緣性人格障礙|維基百科:https://bit.ly/2Mk5MuQ
    → 情緒反覆難相處~認識邊緣型人格疾患:https://bit.ly/2ZXGTNU
    → 邊緣型人格疾患發展理論之探討:https://bit.ly/3chAK1f
    → 求求你不要丟掉我:邊緣性人格親密又缺乏界線的人際模式:https://bit.ly/2XSlm6B
    →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回顧與前瞻-文榮光、李俊毅:https://bit.ly/2TV33w3
    → 邊緣性人格障礙:我們該如何面對? - 獨立評論@天下:https://bit.ly/3gBn8S5
    → 你是「邊緣型人格」嗎?10件事測出你總是害怕被拋棄、分手生不如死的真正原因 - 風傳媒:https://bit.ly/3dnED6k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一部曲:認識:https://bit.ly/2ZVEOlf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二部曲:成因:https://bit.ly/3che0i0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三部曲:https://bit.ly/3dkUoLm
    → 愛你想你恨你 邊緣型人格 四部曲:誤解與協助:https://bit.ly/302iJSp

    【 延伸閱讀 】

    → 過來人告訴你:五個分辨「恐怖情人」的徵兆和分手方法 - 關鍵評論網:https://bit.ly/3dnmV2R
    → 我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nyti.ms/3doH3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