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適性學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適性學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適性學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適性學習產品中有10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首次同志學生校園經驗調查 #結果公開 #超過九成同志學生曾在學校聽過恐同言論 #約一萬八千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遭性騷擾 我長期關注教育議題,在討論教育品質及成果之前,必須先顧好 #學生身心健康,這是學生能好好學習的根本。 今早我參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主辦的「彩虹少年仍孤單-台灣首次同志...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適性學習 在 顏辰歡 Yen Ye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9 03:46:38

天下40週年-進步的軌跡 🏆文末抽獎🏆 很高興受邀參與天下雜誌40週年「進步的軌跡」社群活動! 要從這些年間選一年對我來說有重要性的一年,我選了2015年,點開看到586期的封面我就笑了, 「我們的孩子夠強嗎?」 2015年是我真正轉職成為表演者的一年。國中以來就一直為了讓自己「夠強」而努力...

適性學習 在 范雲_立法委員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4 07:10:39

#學生要穿暖 #學校別處罰 #破除校園威權 #改革黑心校規 剛剛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YAD 的「全台國高中禦寒衣物外穿調查結果記者會」指出: ⁉️ 學生無論如何「不得」外穿保暖衣物的高中職有47.3% ⁉️ 規定達一定溫度學生才可外穿保暖衣物的則為25.2% 合起來沒開放學生自由加穿保暖衣...

  • 適性學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8:40:15
    有 1,330 人按讚

    #台灣首次同志學生校園經驗調查
    #結果公開

    #超過九成同志學生曾在學校聽過恐同言論
    #約一萬八千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遭性騷擾

    我長期關注教育議題,在討論教育品質及成果之前,必須先顧好 #學生身心健康,這是學生能好好學習的根本。

    今早我參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主辦的「彩虹少年仍孤單-台灣首次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大公開」記者會,這是台灣 #首次 針對同志學生的校園調查。

    調查結果讓我感到非常沉重,因為就算 #性別平權 #同志平權 已經是台灣立足國際的重要議題,教育部潘文忠部長也持續努力推動,但,竟然 #多數同志學生 在校園仍無法獲得平等對待及安全保障。

    顯然,性平教育在最末端的 #校園落實 出了問題。
     
    #調查報告中上千位同志學生的擔憂

    😢 36%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因性傾向,在校內感到不安全。

    😢 24%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因性別氣質,在校內感到不安全。

    😢 近半數同志學生曾因感到不安全,想要逃避校園集會和課外活動,7.6%甚至曾因此轉學。

    😢 高達9成同志學生曾在學校裡聽過恐同言論,其中超過2/3的學生指出,曾聽過學校教職員發表恐同言論。

    😢 面對恐同言論,僅有不到2成學校教職員會時常介入處理,甚至有高達4成的校方 #從不介入,等同放任恐同歧視發生。

    😢 近3/4同志學生曾聽過學校教職員發表對性別氣質的負面言論。

    #換算推估人數後問題更顯嚴重

    如果我們保守以同志族群佔比5%來推估實際人數,會有更嚴重的數據:

    😭 超過3.6萬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因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遭言語騷擾。

    😭 約1.8萬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遭性騷擾。

    😭 超過1萬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遭遇肢體騷擾、超過2500名遭遇肢體攻擊。

    😭 但最終,只有不到1萬名學生有通報且通報處理有效。顯示這些傷害有被妥善處理的不到1/4。

    😭 超過1.4萬名同志學生曾經驗學校歧視性政策(例如:無法根據自身性別認同穿著服裝、使用廁所、更衣室等)

    得知這麼多同志學生遭遇性騷擾,更讓我擔心,這群年輕學生是否曾經透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尋求協助?

    如果沒有,代表目前校園性平事件流程可能極待改善。

    另外,過去一年多以來,我一直追蹤處理 #黑心校規 問題。學校對同志學生的的 #歧視性政策 ,也是其中一環,嚴重影響學生的適性學習。

    例如,我辦公室就曾聽過有跨性別學生,因為學校沒有性別友善廁所,又被迫使用非自己認同性別的廁所,因此常被欺負,在學校時只能常常憋尿。
     
    #歧視恐同造成的真實傷害

    調查結果中也可看到,經歷過校內恐同傷害和歧視待遇的同志學生,更容易憂鬱及減損自尊:56%呈現高度憂鬱,僅41%有正向自尊。

    當學生被迫處於負向狀態,不只無法好好學習,平等學習權益遭到剝奪,更對身心健康造成強烈負面影響。

    我們不能繼續放任恐同和歧視傷害!每拖一天,就會有學生繼續受苦!
     
    #性別平等教育法需全面落實

    我今天在記者會中提出四項《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落實配套,要求教育部盡快推動:

    1️⃣教育部應負起責任,正視同志學生處境,執行同志及性別弱勢學生校園經驗調查;且過程須注意保密、匿名、被辯識等問題。

    2️⃣檢視校內各類性平研習及進修的執行成效,內容是否涵蓋同志且友善、是否確實排除違反性別平等的內容及講師。

    3️⃣徹查學校內的歧視性政策,擬定計畫一年內限期改善。

    4️⃣先前我辦公室參與修訂的新版「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也要納入同志學生議題,並規劃充足經費,促使學校性平會發揮功能,改善校園性平事件流程。

    #肯定性平教育法17年來促成的改變
    #還可以更好做更多
     
    雖然今天記者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還是讓人覺得沉重。但我要肯定《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17年來,已經造成許多正向效果,包含:

    🌱 以前,同志學生受到歧視攻擊根本不敢求助,即使求助了也沒有老師和同學會幫忙。現在,已有近半的學生會使用通報機制,且其中約有一半收到有效幫助。

    🌱以前,同志學生在學校很難學到跟同志有關的內容,就算有也都是負面的。現在,有6成的同志學生表示,自己曾被正面教導過同志相關主題。

    🌱以前,同志學生在學校裡幾乎找不到任何友善的教職員。現在,超過9成的同志學生表示,自己能至少說出一位在校內支持同志學生的教職員。
     
    在教師節的前夕,我真的很希望能和所有的老師及大家共同努力。讓所有同志學生,不需要再尋找及辨識友善教職員;而是全校所有教職員都友善。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在性別平等的環境中,自在長大,我們一起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適性學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18:00:28
    有 70 人按讚

    線上英文課程到底好不好❓❓考慮了四個多月,阿木我終於願意讓孩子們加入線上英文課程!
    為何呢?因為我實際體會過, #會英文和敢說英文真的差很大❗️

    阿木我從小中高學時期在會考中拿了兩次滿級分,自認為學英文只要肯背單字、背句子就不是什麼難事😂直到後來開始跨出台灣到世界遊玩、遊學、打工後才發現,我所會的英文只是在腦子裡和考卷上,實際要和外國人溝通時『對話』就成了我最大的罩門!導致我有陣子出國都默默地像個安靜的花朵站在一旁😞

    所以在幫孩子們挑選幼兒園時,我也挑選了注重學英文和口語表達的學校,可在之前疫情停課期間,失去了那樣的學習環境後,即便阿木我刻意和孩子們用英文對話,他們兩個也不理我🤣這也是為何讓我決定試試 #tutorJr 的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真人外師線上互動,這和在手機裡跟著事先錄好的老師對嘴差很多!而在體驗線上課程中,阿木我發現兩個孩子對於外師的反應很不同!

    五歲的小公主一開始非常期待,因為有真正的外國人可以一起對話,但實際上場時還是會非常緊張,每講一句就會看媽咪一眼,很怕自己說錯~當然外師也看出她的緊張,不斷的一直用很多卡通圖像,甚至派出小公主最愛的Elsa出來幫她加油打氣,果然讓緊張的氣氛降低很多

    而在旁邊伴學的小王子,反而對於老師的提問和小測試非常勇敢,不管自己會不會、懂不懂,他都非常願意開口複誦和搶答,他這樣的精神讓螢幕對面的外師都非常驚訝,一直誇very good brother🤣

    也因為這次的體驗,讓我發現,趁還不懂害羞的幼兒時期開始學英文是最自然有趣的,加上有活潑的外師帶動,根據學習當下的狀況即時做調整,反而讓孩子能適性學習,也不用擔心受到其他同學的干擾,的確蠻好的😊

    不過學英文這種事,不是只要跟外國人說幾次話就能一招免疫,融入式的學習環境和長期的練習也很重要,阿木我也開始認真思考,在疫情當下這樣的線上課程會不會是未來的學習趨勢?以上經驗分享給大家!😊

    來來來~跟品牌要到的每人可以上一堂tutorJr兒童線上課程:https://lihi1.com/vwo3X

    玩玩小測驗,知道孩子的性格在學習上能夠事半功倍:https://lihi1.com/vvgHY

  • 適性學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2 10:01:15
    有 125 人按讚

    在父母比較下不受關注的孩子,心酸誰人知﹖

    龍生九子各個不同,但家中有不同的手足時,要孩子不在心中計較或比較父母對誰的愛比較多時,很難嗎﹖真的很難!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時她說:「有些家長會特別疼愛家中比較弱勢的小孩﹗」
    我很好奇的問:「怎麼說呢﹖一般家長不是比較喜歡表現優秀的孩子嗎﹖」
    她說:「不一定,像我有一個朋友,因為他的弟弟小兒麻痺。她媽媽就特別疼那個弟弟,可能是覺得小時候沒有把他照顧好,好像補償對他的虧欠心態似的,就對他弟弟特別好﹗」
    我說:「原來如此,那現在還會嗎﹖」
    她說:「會啊﹗即便後來長大了,他給他媽媽的錢,他媽媽都會拿去資助他弟弟,他就覺得很生氣,甚至他弟弟需要買房子的時候,他媽媽也要他資助一些金錢。大家明明都有自己的家庭要養,他就覺得他媽媽真的很偏心、很不公平﹗」
    我說:「真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當手足的狀況與發展差異太大時,家裡確實會有許多潛在的危機與問題﹗」

    你的原生家庭也有這樣的狀況嗎﹖父母特別偏愛某一位手足﹖我是被特別疼愛的孩子,我知道被疼愛的幸福,但也明白被冷落時會有的苦澀,那是在聽了很多的故事以後才懂得的事。

    撇開家有特殊生需要父母特別的關照不說,即便是手足的各方面差異不那麼明顯,父母也不小心就會顯露出對其中一個孩子的特別偏愛。這個偏愛,可能是因為孩子長得比較像自己,或是跟這個孩子相處在一起比較快樂,甚至是這個孩子比較容易取悅,或是這個孩子有比較好的學習表現等,林林總總的原因,都可能造成父母對特別孩子的偏愛。如果只是突然為之還好,如果父母總是特別偏愛其中一個孩子,那不被父母疼愛的孩子,那孩子的心酸誰人知呢?

    長子在國二時有一次回家跟我說:「媽媽,我今天跟OO聊天時,才知道他為什麼不喜歡讀書﹗」
    我問:「為什麼呢﹖」
    他說:「因為他姐姐的成績比較好,念私立中學,他怎麼念書也達不到他姐姐的成績,他覺得他爸媽比較疼姐姐,就想放棄自己。」
    我問:「什麼叫做放棄自己﹖」
    他說:「OO就說,就是不讀書放棄自己,等到他爸媽也放棄他的時候,他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說:「這樣好可憐唷﹗他怎麼會有這樣放棄自己的想法呢?而且還想要被他父母放棄﹗這樣不是很悲哀嗎?那你怎麼跟他說?」
    他說:「我就跟他說,你不能這樣放棄自己,而是應該跟你父母說你心中真正的想法,讓父母了解你也幫助你而不是放棄你啊﹗」
    我說:「哥哥,你好棒唷﹗會鼓勵同學,還會幫同學分析事情與想出他可以做的方法,媽媽覺得好欣慰,可以抱你一下嗎?」我們母子輕輕地擁抱,我拍拍他的背膀,真的覺得他是一個會為朋友設想的好孩子,難怪他在學校的人緣一向很好。

    孩子要在心上累積多少的挫折與留下多大的傷痕之後,才會出現想要放棄自己的念頭呢﹖瑞克‧韓森博士在《大腦快樂工程》中寫著:「持久的親密關係通常需要至少五次正面的互動,才能平衡一次負面的互動。人們通常要等到正面的時間比負面的時間至少多出三分之一時,才能真正有好的發展。」如果親子之間的關係不良,嚴重到孩子想放棄自己時,是由多少的負面經驗累積出來的呢﹖是不是讓你看了也覺得心頭酸酸﹖

    現在實行的108新課綱,不但強調核心素養,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適性學習上,把習得的知識變成可以帶得走的生活能力,讓知識可以連結與活用成智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更不應該拼命的塞填孩子學習的內容和時間,而是要讓孩子可以有時間把知識做消化、吸收與連結。即便大環境不一定好,但我們至少該把孩子的身心靈照顧好。

    孩子在身心靈都忙亂與徬徨的青春期,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讀書,那樣的青春真的太廉價與浪費,要多帶領孩子往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去扣問,而不是只想著往外求看考試的成績表現。幼兒教育先驅瑪利亞‧蒙特梭利曾說:「心理學家曾說過,教導孩子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輔助孩子保有高度的興趣和強烈持久的注意力。而經由這種教導,孩子完全可以借助內在的力量,完成自我的學習。」孩子的內在力量要靠父母與孩子一起協助來開發,要多引導孩子想想自己對什麼有興趣?想變成怎樣的人?每一個人一定都有屬於自己的光彩,父母要透過教育與教養,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亮點,發出生命的光彩。

    那個同學在長子的鼓勵下跟他父母對談,父母知道了孩子的興趣和想法後也陪著他去探索和參觀他有興趣的職業,他才發現父母也是很愛他的。

    如果你生養超過一個孩子,一定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色,也可能會覺得有時自己偏愛其中一個孩子,這是很正常的心情,但是要盡量平衡,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只會偏心、不公平,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得到你的愛與支持,還有家人之間彼此欣賞與扶持的力量,在家人有需要的時候,都可以及時的伸出援手,這樣的家庭才是孩子們可以放心的港灣。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的任務在于發現各人的特長,并且訓練他盡量發展他的特長,因為這種發展最能和諧地滿足社會的需要。」每個人如果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社會就可以妥善的分工合作,當大家都安居樂業,不就是幸福生活的樣貌嗎?要善待孩子,你可以喜歡不同孩子的特長,也可以今天對一個孩子特別好,畢竟孩子在不同時期與狀況下需要不同的愛。但是!不要讓孩子辛酸到覺得總是受冷落,想要自我放棄,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對不同的手足雖然可能像是蹺蹺板,但總是在平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