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道德兩難議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道德兩難議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道德兩難議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道德兩難議題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16的網紅馬度芸諮商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若是疫情以來,正向或是人性悲憫的文章看太多,有點膩了!那麼請忽略這一篇,也不需有任何罪惡感,畢竟疫情期間,許多人已經太鬱悶。 若是你目前心情還可以,也喜歡思索人生,那麼以下轉載的片段,可能會讓人有些感觸。彰化防疫旅館火災的罹難者中,與妻子一起出國傳教回來住進防疫旅館的原住民陳建光,在火災中拍攝了一...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The World 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安樂死 是否要合法化?一直是爭議非常大的議題。不難想像大部分的人一聽到「死」就覺得可怕,也擔心安樂死被濫用。但也有人認為,安樂死可以確保病患早日結束痛苦,尊嚴離世。 我們從法國、紐西蘭等西方國家的安樂死案例來解析,讓大家想一想:安樂死真的是讓死亡變簡單嗎?宗教、法律、道德倫理跟人權等各方面該如何...

道德兩難議題 在 李明璁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1:02:30

. 《守護傳統市場,才能守住疫情!——懇請候市長儘速防備新北境內所有大小市場》 李明璁2021/5/29 23:30 這件事情很嚴重,拜託大家給我幾分鐘聽我說,如果認同也請轉傳。如果您有家人親友在新北市政府工作,拜託讓他知道這個緊急呼籲! 為了避免誤會,請容我先把結論說清楚:本文...

道德兩難議題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1:10:00

【@businessfocus.io】德批美國放棄疫苗專利將帶來嚴重麻煩 俄支持抗疫不應考慮利潤 . 美國總統拜登5日重申,支持放棄新冠疫苗的專利保護,受到WHO和印度、南非等國歡迎。但德國政府6日發表聲明反對相關建議,稱其無法對症下藥,並將打壓企業研發熱情,最終將適得其反。德國聲明反對後,新冠疫...

道德兩難議題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19 08:03:42

【為什麼《進擊的巨人》是我心目中的神作:意義,會隨著放棄而消失嗎?】  2021 年 4 月 9 日,我淚流滿面的看完漫畫《進擊的巨人》最終話。  歷經長達 12 年的等待,作者諫山創給予這部作品一個後勁極強的結尾,雖然仍有網友憤憤不平地表示是「爛尾」。幸好絕大多數的網友,包含我自己,都認為...

  • 道德兩難議題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2 21:18:09
    有 29 人按讚

    若是疫情以來,正向或是人性悲憫的文章看太多,有點膩了!那麼請忽略這一篇,也不需有任何罪惡感,畢竟疫情期間,許多人已經太鬱悶。

    若是你目前心情還可以,也喜歡思索人生,那麼以下轉載的片段,可能會讓人有些感觸。彰化防疫旅館火災的罹難者中,與妻子一起出國傳教回來住進防疫旅館的原住民陳建光,在火災中拍攝了一段4分多鐘的影像,之後他不幸成為了罹難者之一。https://reurl.cc/a9ejW7

    在心理學的道德兩難議題中,常常會討論到在難以取捨下,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都會造成不同的選擇,比如說一個在無醫院的小鎮,一位先生為了重病急需藥物的老婆,打破藥房櫥窗偷盜了藥,只因為鎮上唯一的藥房老闆去度假一個月。這個討論就涉及救老婆一命重要?還是不可偷盜的律法重要?

    當然,法律為這一類的道德兩難提供了依歸,畢竟若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優先次序,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真的無法想像!每一個違法的人都可以說出一套自己的價值排序,比如缺奶粉錢所以我搶人皮包;曾被人拐騙到身無分文,所以才出來參與詐騙集團………。

    但,若是在法律、人性、生命的交集處,你會怎麼選擇與排序呢?
    是生命>法律>人性?
    還是法律>生命>人性?

    這一則讓人鼻酸的錄影片段,讓我看到拍攝影片的人的最高價值是相信人性、尊重法律,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這樣的人在社會中已經少見了。

    善良的人會選擇相信別人也會是良善的,
    雖然結果可能是悲壯,
    也讓親友心碎。

    雖然生命短暫,但相信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活在這樣的良善循環中,他對人好,所以也相信人們都是善良的,怎麼會想到有人會將「罰錢怕事」的價值臨嫁於「別人的生命」呢?

    與其猜疑自保、處處以自己的價值為優先的人,到底哪一種生命是你的選擇呢?看完了這段紀錄影片,你有答案了嗎?

  • 道德兩難議題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9-22 21:00:01
    有 49 人按讚


    【#出版搶先報】討論道德兩難議題的作品,充滿情緒的糾葛與撕裂,但卻發人深省的《判決》http://goo.gl/WegJ3t
               
    ★金球獎最佳影片《贖罪》原著作者再次挑動禁忌議題!
              
    知名法官費歐娜素以理智形象與高明手腕深受同業欽佩,然而很少人知道,她的私生活空虛寂寥,三十年的婚姻沒有子嗣,而且漸趨冰點。
               
    此時她接到一個棘手的案子:十七歲的亞當命在旦夕,根據醫生判定,如果不輸血治療,隨時可能撒手人寰。然而他所信仰的宗教不允許輸血,父母也代他拒絕治療。費歐娜負責判定醫院是否該強制為亞當進行輸血治療,她的難題在於:該強迫一名熱愛生命的男孩違背他的信仰嗎?
              
    費歐娜的判決拯救了亞當,卻也為兩人的生命同時帶來難以解答的問題。對亞當而言,少了宗教限制的世界既美好自由,卻又無憑無依;完成精采判決、聲譽更上一層樓的費歐娜,婚姻仍不見轉機,只有更加深陷情感的泥淖中。他們因為寂寞愈靠愈近,卻只面臨愈來愈龐大的矛盾,愈來愈難脫身的險境。所有已知的信念與價值,都開始瀕臨崩潰……
              
    一旦違抗普世價值,任何單純的渴望都可能造成毀滅。
    是與非、黑與白——文明社會最艱難的道德選擇。
                        
    ★城邦讀書花園獨家預購,79折再折10元還免運費喔
             
    《判決》http://goo.gl/WegJ3t

    麥田出版 #判決

  • 道德兩難議題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9-22 15:00:00
    有 58 人按讚


    【#得獎公告】按讚+留言+分享送 討論道德兩難議題的作品,充滿情緒的糾葛與撕裂,但卻發人深省的《判決》http://goo.gl/WegJ3t
               
    恭喜以下2位讀者可獲得《判決》http://goo.gl/WegJ3t 1本喔!^_^

    馮貞妮
    盧韋志

    ====================================================

    唸到名字的朋友,快快於2015/10/1(四)下午18:00前,跟小編私訊您的收件地址唷!

    沒有抽中的朋友也不要灰心,小編還有許多好康等你唷:)
               
    《判決》http://goo.gl/WegJ3t
    麥田出版 #判決

  • 道德兩難議題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09 00:00:03

    #安樂死 是否要合法化?一直是爭議非常大的議題。不難想像大部分的人一聽到「死」就覺得可怕,也擔心安樂死被濫用。但也有人認為,安樂死可以確保病患早日結束痛苦,尊嚴離世。

    我們從法國、紐西蘭等西方國家的安樂死案例來解析,讓大家想一想:安樂死真的是讓死亡變簡單嗎?宗教、法律、道德倫理跟人權等各方面該如何探究?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 道德兩難議題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18 22:30:12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當一個小說家有多辛苦?我們往往以為藝術創作者都很任性,可以毫無顧忌地消遣他人,消費現實;但其實藝術本身也很可能反過來剝削作者、消費作者自身。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引來了諸多批評;而近日也出現了一陣以「客家人很吝嗇」為主題的笑話創作風潮──這很可能都是「藝術嗜血」的例子。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Capote採訪滅門血案兇手,寫此非虛構小說《冷血》,但這同時也令他陷入了權力慾、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的困局。冷血的是誰?看似是滅門血案的兇手,但其實也是藝術家Capote自身。
    ......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恐怖。小說家的心智,往往必須時常來回擺盪於「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正如上一集所提到的,因拍攝蘇丹飢荒中的垂死小女孩而飽受抨擊的Kevin Carter──小說家必須冷血(如同攝影師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夠冷血才能辦到),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才能辦到)。

    所以對於小說家來說,駱以軍所說的「身份移位」、「奪胎換骨」,確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小說家必須分飾多角,設身處地,投入情感,塑造出不同角色的生命──而這些,都屬於極基本的細節。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藝術家為此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驚,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述說著人性的幽微;而小說此一藝術形式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那就是超越在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然而這些靈光,卻可能被小說建築完成後醒目的「全景」所遮蔽。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小說的完成,總會被成品醒目的全景所震攝,忘了這壯闊奇觀的背後,小說家如何艱難地一磚一瓦建造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道德兩難議題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17 22:30:12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前幾個月,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事實上,類似事件並不罕見──生活中有許多笑話原本就源自於對特定群體的刻板印象或歧視;近日一波以「客家人生性吝嗇」為題材的笑話創作風潮,其實也是這樣。
    這總令我們好奇:藝術是嗜血的嗎?藝術能否歧視他人?
    藝術創作是否可能是對他人苦難的消費?藝術創作需要遵循現實世界的倫理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文章開頭,伊格言帶我們進入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的劇情。
    這部2005年的電影由已故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e Hoffman)主演;
    改編自美國同志作家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的真人真事──1965年,Truman Capote完成了一部述說真實罪行的「非虛構小說」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
    這本書的題材是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兇手潛入農場主人赫伯特‧克拉特(Herbert Clutter)家中意圖偷竊未果,遂殺害了克拉特夫婦和他們的兩名子女。
    Capote對血案兇手和案發過程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監獄,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之餘,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血肉。
    也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甚至互生情愫。
    然而這樣的權力關係卻將這件事拖進了一個曖昧無比的泥沼中──Truman Capote希望能在兇手幫助下獲得素材,儘快完成曠世鉅作;
    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願望: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寬宥、渴望成名、渴望為世人所知。

    但冗長的司法程序使二人的關係越趨緊張。
    Capote原本的預期是,兇手將被處決;而在處決之後,《冷血》一書也將順利定稿出版,進一步將作者的文學聲望推向高峰。
    然而另一方面,站在兇手的立場,當然並不希望判決對自己不利。
    結果是,司法程序複雜漫長,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結局尚未出現,書自然也無法完成。
    在故事尾聲,當Truman 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的那一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Capote的心境當然非常複雜──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在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從而展現了巨大而深刻的張力。
    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之一,正是藝術冷血、藝術嗜血的問題。
    Capote與凶手之間,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也是平常人與犯罪者的關係;他們確實是朋友,甚至產生了友達以上的曖昧。
    所以,回到電影的標題,這其實不僅僅是滅門血案的「冷血」,甚至也可以說是作家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的「Cold Blood」──
    我們以為冷血的只是那個犯下滅門案的兇手,但作為藝術家、採訪者的Capote,是否也在冷血地透過剝削他人、剝削朋友,來獲得藝術上的成果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伊格言提醒我們,事情還沒結束。
    事實上,藝術不僅僅習於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對象(也就是滅門血案本身,以及血案兇手),它尚且剝削了作者本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