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過零丁洋譯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過零丁洋譯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過零丁洋譯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約瑟夫‧布羅茨基詩中的巴洛克敘事 ◎蕭宇翔 “It seems that what art strives for is to be precise and not to tell us lies, because its fundamental law undoubtedly ...
過零丁洋譯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約瑟夫‧布羅茨基詩中的巴洛克敘事 ◎蕭宇翔
“It seems that what art strives for is to be
precise and not to tell us lies, because
its fundamental law undoubtedly
asserts the independence of details.”
from The Candlestick by Joseph Brodsky
|賦格與俄語
布羅茨基曾自言,最早教會他詩歌結構的啟蒙老師即巴赫(J.S. Bach)。與其說音樂值得詩歌嚮往,不如說這是藝術具備的公分母,在這點上,布氏幾乎發展了一整套韻律理論,藉音樂的特性深刻地反觀詩歌。他認為:「所謂詩中的音樂,在本質上乃是時間被重組達到這樣的程度,使得詩的內容被置於一種在語言上不可避免的、可記憶的聚焦中。換句話說,聲音是時間在詩中的所在地,是一個背景,在這個背景的襯托下,內容獲得一種立體感。」(註一)「包括音質、音高和速度,詩歌韻律本身就是精神強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它們甚至不能替代彼此。韻律的不同是呼吸和心跳的不同。韻式的不同是大腦功能的不同。」(註二)音樂是以音符與節拍承載時間,而對詩歌而言則是韻律和語氣,如何藉此重構時間(或說面對消逝),此即作詩法。
從各種層面來講,巴赫的作曲法和布羅茨基的作詩法的確相像得不可思議。譬如巴赫窮盡一生不斷改進的的賦格曲式,宣示了一整個巴洛克時代的成就。賦格可分成兩大類:一種輕快簡單如舞曲,風格飄逸;另一種則結構嚴謹,由層層模進所交織串聯,厚重而壯麗。這兩種風格剛好可以蓋括布羅茨基一生的詩風。
如同巴赫的音樂,布羅茨基的詩風同樣既古典又現代,事實上,布氏認為:「現代主義無非是古典的東西的一種邏輯結果──濃縮和簡潔。」(註三)這是因為在俄羅斯,布氏生長的城市,彼得堡──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混合體,古典主義從未有過如此充裕的空間去填充現代,幾百年裡義大利的建築師紛至沓來,抑揚格節奏在這裡自然如鵝卵石,布氏認為,彼得堡不僅是俄羅斯詩歌的搖籃,更是作詩法的搖籃,在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中足以看見彼得堡的天使壁畫、金色尖頂、柱廊、壁龕,當然還有文明的末日景觀。(註四)
於是我們看到布羅茨基在遵守嚴格韻律之餘,常以古典的耐心,巴洛克式的句法層層雕琢、延展,甚至在長詩〈戈爾布諾夫與戈爾恰科夫〉裡,將兩名精神病患的交談分切為片斷的組詩,相互衝突而又離不開彼此的兩人,類似區分大腦兩半球官能的對稱,這表現在詩章結構、內容的平行現象和各章編排的對稱與反差。十四章標題的總合構成了「十四行詩」一樣的文本。對稱嚴格之外,十四章的篇幅是均等的:各有一百行,第一章和第十三章例外,是九十九行。所有「對話」的各章都用十行詩節,每節各有五個同樣的對偶的韻腳,這無疑是强調二重性的又一種方法。(註五)巴赫以同樣的方式創作賦格曲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在音樂裡,這稱作對位法。總總精妙的巧合不僅讓我揣想,巴赫之於布羅茨基,是否如坂本龍一之於德布希,認為自己是前者的轉世。
然而,詩歌畢竟是獨立於音樂的另一種藝術,其最重要的素材不是音符與節拍,而是語言。布氏對於自己的母語同樣有著系統性的見解,他認為俄語是一種曲折變化非常大的語言,你會發現名詞可以輕易地坐在句尾,而這個名詞(或形容詞或動詞)的字尾會根據性、數和格的不同而產生各種變化。所有這一切,會在你以任何特定文字表達某個觀念時,使該觀念具有立體感,有時候還會銳化和發展該觀念。從句複雜、格言式的迴旋,是大部分俄羅斯文學的慣用手段。(註六)
就語法的錯綜而言,名詞常常自鳴得意地坐在句尾,對於主要力量不在於陳述而在於從句的俄語是相當便利的。此非「不是/就是」的分析性語言──而是「儘管」的綜合性語言。如同一張鈔票換成零錢,每一個陳述的意念在俄語中立即蕈狀雲似地擴散,發展成其對立面,而其句法最愛表達的莫過於懷疑和自貶。(註七)
因此俄語詩歌總的來說不十分講究主題,它的基本技術是拐彎抹角,從不同角度接近主題。直截了當地處理題材,那是英語詩歌的顯著特徵。但在俄語詩歌中,它只是在這行或那行中演練一下,詩人接著繼續朝別的東西去了;它很少構成一整首詩。主題和概念,不管它們重要與否,都只是材料。(註八)
依憑著俄語的不規則語法,離題這件事可想而知卻又非同尋常,原因是它並非由情節的要求而引起,更多是語言本身──意識流不是源自意識,而是源自一個詞,這個詞改變或重新定位你的意識。(註九)數世紀俄語聖殿的「文字辮子」,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尼古拉‧列斯科夫對高度個人化敘述的偏好(skaz),果戈里的諷刺性史詩傾向,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滾雪球般、狂熱得令人窒息的措辭用語大雜燴。(註十)
總的來說,布氏認為,俄羅斯詩歌樹立了一個道德純粹性和堅定性的典範,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於保存所謂古典形式而又不給內容帶來任何損害。(註十一)而他與普希金、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托娃、古米廖夫,繼承了這些傳統。除此之外,俄羅斯歷史與現實的噸級質量,同樣可視為此種巴洛克作詩法誕生的要素,因為通過在細節上精確複製現實,往往便能產生足夠超現實與荒誕的效果。
布羅茨基身為一個現代人,其語言與內容定然比起生活在古典時期的人更感飢渴、躁動,正因如此,布氏所使用的古典形式與韻律乘載了一股力量,這力量總是從內部試圖吞噬並篡奪本體,形成詩歌內部的最大靜摩擦力,一旦觸發就會以加速度往前衝破。對付這種力量,人類需要古典的耐心,無怪乎布羅茨基經常引用奧登的話:「讚美一切詩歌格律,它們拒絕自動反應,強迫我們三思而行,擺脫自我之束縛。」(註十二)
|呈示部──黑馬
這是一首完成於1962年7月28日的短詩,只有三十五行,布羅茨基只有二十二歲,然而已暴露出布氏善於綿延鋪陳的作詩法──布氏開頭動用了二十八行,傾全力試圖描述黑色的荒野中一匹馬到底有多黑,一系列的形容包括:那馬腿比夜色還黑因此不能融入夜色、黑得沒有影子、黑如針的內部、如穀糧正藏身的地窖,或肋骨間一座空洞胸腔,眼中甚至傾瀉出黑色的光芒......有人說這是俄羅斯式的想像力,實際上,不如說,這是俄羅斯現實的質量,其形容依靠的不是修辭,而是物理或光學,當然還有作者敏感纖細的一顆心。布氏曾引用芥川龍之介的話來形容自己:「我沒有原則,我擁有的只是神經。」(註十三)
一首詩的主要特徵必然是最後一行,不管一件藝術作品包含甚麼,它都會奔向結局,而結局確定詩的形式並拒絕復活。(註十四)〈黑馬〉驚人的結尾,的確拒絕了復活,但與其說是死亡的手勢,毋寧說是「第二次誕生」,這手勢的反轉向讀者指認生活的嶄新,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開篇:「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黑馬〉是一首奇蹟之詩,其震懾力或許只有里爾克的〈無頭的阿波羅像〉能匹敵。因為它們做到了同一件事:提醒一個人的被動地位。當我們以為是我們是主格,是觀察者,是生活的主宰,並因此可以置身事外。實際上,某種東西正在高處端詳、物色,伸手指向我們。我們的生活是被選擇的,遠非自己所選。這匹黑馬或是繆斯的化身,也可能是黑帝斯,無論如何,宿命引領牠找上我們,並且,我們必須學會如何駕馭,否則將就被牠踐踏或遺棄。
「為何要將蹄下樹枝踩得沙沙作響?
為何要湧動眼中黑色的光芒?
他來到我們之中尋找一名騎手。」──〈黑馬〉末三句,蕭宇翔譯
|展開部──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
〈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創作於〈黑馬〉的隔一年,顯然他自覺抓到了某種可善加發展的作詩法。這兩百二十七行的輓歌體詩作,十足展現了俄羅斯古典式的耐心,那年布羅茨基只有二十三歲。誰敢將巴黎聖母院的工程交給一個二十三歲的小夥子?因此,當阿赫瑪托娃讀到此詩時驚嘆:「約瑟夫,您自己也不明白您都寫了什麼!」也並非沒有道理。但誰能料到這是讚賞?
布氏的作詩法顯然是致敬,因為他曾譯過多恩的詩作。其詩意冥想往往表現於展開、放大的隱喻。這樣的隱喻和比擬方式又稱為「協奏曲」(來自意大利語concetto,「虛構」,在這裡的意思不是臆想,而是思想的提煉,想象的建構 )。「協奏曲」是全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典型特點。(註十五)布氏透過這種方法來重構現實,試圖藉現實質量的高度來還原多恩的死亡。
開頭以「約翰‧多恩入睡了,周圍的一切都已入睡」作為梁柱,接著便是繁複的雕塑、大量裝飾、戲劇性的突出處,其中有關睡眠的動詞出現了五十二種:沉睡、入睡、酣睡、安眠、打盹、睡了,諸如此類,並附上了一百四十三個睡著的物件,包括門閘、窗幔、木柴、窗外下著的雪、監獄、城堡、貓狗、倫敦廣袤的大地、森林與海、大批書籍、人們頭頂上的天使們、地獄與天堂、上帝與惡魔、所有詩行、語言之河、韻律、真理、一切,全都睡著,一步步將敘事的時空拓幅,同時以特寫鏡頭加強景深,並不時跳回重覆的同一句:「全都入睡了,約翰‧多恩入睡了」,彷彿約翰‧多恩既渺小、單一,又等同於萬物──這輕盈、飄逸與向下俯瞰的視角正暗示多恩的死亡,因為只有靈魂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與抽離。這是大沉寂。而到了第九十九行,布氏的聲音才終於介入,扮演多恩的靈魂,這究竟是多恩的獨白,還是布氏與多恩的對話?或許兩者皆是。但絕不可能是布氏的獨白,因為他抗拒以別人的死亡來行自我的抒情,他害怕自己的呢喃蓋過了死者的哭聲。
「是你嗎?加百列,在這寒冬
嚎哭,獨自一人,在黑暗中,帶著號角?
不,這是我,你的靈魂,約翰‧多恩。
我獨自在這高空滿懷悲傷
因為我用自己了勞動創造了
枷鎖般沉重的情感、思緒
你帶著這樣的重負
在激情中,在罪孽中卻飛得更高」──節錄〈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婁自良譯
|再現部──歷史的填縫與增長
布羅茨基的傳記作者列夫‧洛謝夫認為,顯然由於某些內在的原因,布氏感到有必要完成十七世紀的功課,彌補俄羅斯詩史的缺口。這種巴洛克式的敘事詩體在20世紀俄羅斯抒情詩中被視為陳舊的或處於過渡狀態。19世紀「詩體故事」是相當流行的:普希金的《未卜先知的奧列格之歌》、雷列耶夫的《沉思》,托爾斯泰的歷史題材的抒情敘事詩,或如普希金的《箭毒木》、萊蒙托夫的《將死的鬥士》、涅克拉索夫的《毛髮》——這些只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毛。(註十六)
到20世紀這種體裁過時了。這些大量有故事情節的詩「是民眾容易懂的」,其實就是蘇維埃俄羅斯文化產品的思想檢查官容易懂,當然,也只有這樣的詩才能服務於宣傳目的。但高雅的現代派俄語詩幾乎完全排除了故事情節。於是早期馬雅可夫斯基或茨維塔耶娃激情洋溢的抒情詩,阿赫瑪托娃情感含蓄的自我反思,曼德爾施塔姆關於文化學的冥思,便傾向於極其準確的自我表現。這種純抒情詩的理想是——作者和作品的「我」的完全同一。這一類抒情詩總是充滿激情,而且詩里的情感總是明確地表現。甚至俄羅斯現代派的長篇敘事詩也是內心的傾訴。(註十七)
然而,俄羅斯的過期品,在那個時期的英語詩歌中卻是典範。托馬斯·哈代、W.B.葉慈、羅伯特·弗羅斯特、Т.S.艾略特、W.H.奧登同樣地既寫第一人稱的詩,也寫關於「別人」的故事。他們對虛構人物進行細致的心理描寫,詳細地描述他們的生活場景,往往在詩中使用直接引語。(註十八)弗羅斯特尤其受布氏推崇,他在訪談中提到:「弗羅斯特的敘事的主要力量——與其說是記述,不如說是對話。弗羅斯特筆下的情節照例發生在四壁之內。兩個人彼此交談(令人驚嘆的是他們在彼此之間什麽話不說!)。弗羅斯特筆下的對話包含一切必要的情景說明,一切必要的舞台指示。描述了佈景、動作。這是古希臘意義上的悲劇,簡直就是一齣芭蕾舞劇。」抒情作品的戲劇化,利用「舞台」、「演員」,使他可以包羅萬象地轉述日常生活的可怖、荒誕,而在浪漫主義抒情獨白的傳統形式中,存在主義悲劇很容易就被偷換成個人的抱怨。(註十九)
布羅茨基從海洋的另一頭提領了勇氣,證明了復古與先鋒並非反義詞,而是「創造」的兩種釋義。前文提到的某種「內在的原因」,正是這跨洋閱讀的效應,從海的另一頭遠望,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祖國,而是整個世界。因此俄羅斯歷史自覺的根本問題才會產生:是歐洲還是亞洲?對布羅茨基來說,歐洲從它的希臘化源頭開始,就是和諧(結構性)、運動、生命。亞洲是混亂(無結構性)、靜止、死亡。布羅茨基總是把地理(或地緣政治)主題表現於嚴格的對立模式的框架之內:亞洲——西方,伊斯蘭教——基督教,樹林——海洋,冷——熱 。「那裡的氣候也是靜止的,在那個國家……」(〈獻給約翰·多恩的大哀歌〉),與此同時西方文明正往前邁進。(註二十)
「……死亡是模糊的,
就像亞洲的輪廓。」──節錄〈1972年〉,婁自良譯
|結語──未完成的賦格
某些「內在的原因」以其迴避、模糊、朦朧的句式,提醒了我們作者論的重要性。布羅茨基之所以會大量閱讀英美詩歌,是因為那時候他被放逐到俄羅斯北方的諾林斯卡亞村去做苦役,這荒涼之地人口稀少,被森林和凍原所覆蓋,蘇聯時期甚至用做核彈試爆。然而重點在於,那裡的環境從17世紀起就很少變化。那是一個停滯甚至往回走的時空,作為放逐和讀詩的場所再適合不過,某種層面上來講,兩者是同一回事,因為緊接而來的總是孤獨,和絕對的遠景。
布羅茨基在那十八個月裡研讀翻譯了大量的英美詩歌,這直接造成了布氏詩體範圍的急劇擴大。這急劇的變化表現在詩的個性的結構,因而布羅茨基急需自我表現的新形式,或者說,新的作詩法找上了他,而他逼迫自己學會如何駕馭,並樂在其中。
其後的流亡也是意料中事,因為詩人的倫理態度,事實上還有詩人的性情,都是由詩人的美學決定和塑造的。這就是為什麼詩人總是發現自己始終與社會現實格格不入。(註二十一)故而當同時代的俄羅斯詩歌傾向減法與抒情時,布羅茨基則使用加法,並盡可能隱匿自己的音色;當蘇聯政府在拆除舊建築、發射衛星、造火箭時,布羅茨基則面向女神柱、迴廊、雕刻與大理石紋。而數十年的流亡經驗在時空幅度與心靈程度上的擴大比起放逐有過之而無不及,帶給布羅茨基更強的漂流加速度,一種從語言本身向外的擴張與膨脹,並且更多謙卑,及更加堅定的作詩法。
奧登曾對布羅茨基說:「J.S.巴赫是非常幸運的。當他想讚美上帝時,他便寫一首眾讚歌或一首康塔塔,直接唱給全能者聽。」的確,只要聽過巴赫最後的「未完成的賦格」,便能感受到那竭力向上攀升的意念,與其說巴赫試圖趨近完美,不如說是親近上帝。
然而在普希金說過「上帝像俄羅斯一樣哀傷」,並且布羅茨基模仿了這個句式,寫出:「死亡像亞洲的輪廓」之後,上帝不再是信仰的對象,或許死亡才是。但這並不妨礙布羅茨基的幸運,或許他比巴赫更加幸運,因為上帝畢竟不是一陣音樂,而就布羅茨基對死亡的信仰而言,他認為,寫詩正是練習死亡。因為死亡並非逃避,而具備激活現實的效用,藉此我們活下去,傾全力。(註二十二)這就是為甚麼詩人之死這個說法比起詩人之生聽起來更加具體,因為「詩人」與「生」本是同義反覆,而詩人之死揭示了一首詩的完成,因為藝術終將奔向結局。
世人最後一次見到布羅茨基是在1996年1月27日,亞歷山大‧蘇默金和他們的共同朋友鋼琴家伊莉莎白‧萊昂斯卡亞拜訪了他。妻子瑪麗亞準備了美好的晚餐,以及提拉米蘇,布羅茨基狀態良好,在庭院的草地上喝了高強度的瑞典伏特加,並且一定,他抽了好幾根菸,伊莉莎白即興彈了幾曲鋼琴。深夜,在祝妻子晚安後,布羅茨基說他還得繼續工作,便走進書房。窗外,一團世紀末的烏雲在月亮的催化下像是一顆孤獨的大腦,而星星閃亮如電子迴路,閃爍著隱藏的靈光。他站著抽菸,吸氣的時候眉頭深鎖,那貪婪的胸腔彷彿要將所有元素納入懷中,就像他所使用的語言,永遠不滿,於是只能撲向自己。而當他吐氣時,就像是壞掉的噴火器,以掃射的方式噴濺煙硝,不時岔出幾道烈焰,其熱度足以蒸發貝加爾湖。瑪麗亞在早晨的地板上發現了他,門開著,他正試圖離開房間,臉流血,眼鏡也撞壞了。一根尚未點燃的香菸掉落地面,開門時必然還在滾動,而布羅茨基的心臟必然也還在跳動,儘管再微弱。
最後順帶一提,「賦格」的字源一般認為來自拉丁文的「追逐」或「飛翔」,在義大利語中則是「逃走」。而在俄語裡,如果由布羅茨基親自發音的話,應是絕對的沉默,其理由無比高貴。因為「流亡」這個詞對他而言從來都是一種傲慢或張揚,他認為,這無非是將個人的苦難作為標籤特別化,但他仍難擺脫這段經驗,包括接踵而至的加冕與議論。如今,他以永遠的沉默終結了它。正如布氏自己的詩句:
「黑暗恢復了光明修復不了的東西。」——節錄〈論愛情〉,曹馭博譯
|註解
註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7)《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哀泣的謬思〉p.37-41, 〈在但丁的陰影下〉p.80,〈論W.H.奧登的《1939年9月1日》〉P.263-304,〈取悅一個影子〉p.314
註二: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8
註三: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空中災難〉,p.236
註四: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9-110
註五:參見《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77
註六: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哀泣的謬思〉p.28
註七: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自然力〉p.133-134
註八: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5-106
註九: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自然力〉p.134
註十: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空中災難〉,p.249
註十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9
註十二:奧登(W.H. Auden,1907-1973)英語詩人,生於英國,1947年入籍美國,是將布羅茨基引入國際詩壇的關鍵人物。此兩句詩引自奧登的組詩〈短詩集之二〉。
註十三: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水印‧魂繫威尼斯》,上海譯文出版社,p.19
註十四: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2
註十五: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55
註十六: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58-60
註十七: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0
註十八: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1
註十九: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61-62
註二十: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布羅茨基詩歌全集‧第一卷‧上》,上海譯文出版社,〈佩爾修斯之盾〉p.92
註二十一: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17
註二十二:參見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小於一》,浙江文藝出版社,〈文明的孩子〉p.10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布羅茨基 #巴洛克 #賦格 #黑馬 #俄語 #巴赫 #蕭宇翔
過零丁洋譯文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oking Studio】2017.09.22《預約不到的料理教室!美人祕密食譜》誠品台北信義店 直播文字記錄
本場活動摘要:
1.什麼是羊棲菜?買不到可以用什麼食材替代?
2.什麼+什麼的組合,可以把身體的毒素排出來
3.不論廚藝多厲害的人,出菜前,自己一定要做的步驟
《預約不到的料理教室.美人秘密食譜》-日本職人秘傳美麗食譜大公開
示範/ 佐佐木道乃( 米子の小さな料理教室 Lotta創辦人)
►活動時間│09/22 (五) 3:30pm-5:00pm
►活動地點│ 誠品信義書店 Cooking Studio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3樓 (02)8789-3388#3305
►示範料理│豆渣乾咖哩佐番茄生薑飯、
馬鈴薯豆渣羊棲菜沙拉
►入場方式│ 誠品信義書店 歡迎免費報名,活動當天10:00起,至信義書店3樓服務台登記,或3點前,活動現場登記參加!
►進場時間│15:00唱名進場,如無座位一樣可參加!
►直播位置15:30│ 絲人空間(李絲絲)
《預約不到的料理教室.美人秘密食譜》的作者—佐佐木道乃老師,於日本創辦「Lotta」料理教室,同時也是一名擁有減重指導師╱蔬果指導師╱健康長壽飲食指導師╱五穀雜糧調理師等專業證照的「美容食物調理師」。
現在不用特地跑到日本,就能輕鬆學到道乃老師的秘傳美麗食譜,因為Lotta所教的美味創意抗老料理,全都在《預約不到的料理教室.美人秘密食譜》!
9/22的新書料理示範會更有幸邀請作者道乃老師親自示範書中2道料理,希望能讓大家吃進幸福與美麗!
------------------------------------------------------------------
去年的今天是日文版本的新書發表,今天是中文翻譯版本的上市日期,而且昨天是道乃老師的生日。
(聽到現場讀者傳來生日快樂時,道乃老師很開心用中文說謝謝)
作者簡介
道乃(Mlohino)日本美容食物調理師
在日本鳥取縣米子市開設了一間料理教室「Lotta。」
進行料理教學、講座等,學生以女性為主。此外,也與各企業合作舉辦料理教室、料理實作、培育講師等。
*希望透過教大家能夠變美麗的食譜,讓更多人愛上做料理!
日本美容食物調理師
資格:減重指導師/蔬果指導師/健康長壽飲食指導師/五穀雜糧調理師。
大家都說「LOTTA的學生們是美人,因為我們的座右銘是『愈吃愈美麗』。」
料理是帶給人幸福的魔法!這是經營料理教室時,常令我深切體會到的事。所以各位,我希望能傳遞給大家具有抗老效果的食譜,讓大家愈吃愈美麗,增加每天生活中的幸福!
鳥取縣米子市,是日本最鄉下、人口最少的一個城市。因為道乃老師非常愛她的家鄉,堅持回到家鄉開一間料理教室,叫「Lotta Cooking Studio」,到目前已開辦3年的時間。
重要的靈魂人物,翻釋:文敏老師。
介紹道乃老師出場!
道乃老師:大家好!我是道乃! (苦練很久的中文,很標準)
臺灣人都很漂亮,也很溫柔。
Q:專程為了今天的活動飛到臺灣來,請問老師的心情怎麼樣?
A:很高興來到臺灣!剛開始來臺灣會覺得緊張,看到大家很溫柔的樣子,覺得好像在日本一樣親切,就沒有那麼緊張了。
Q:影片播放Lotta料理教室的照片,是一棟美國舊金山式的建築物,請問老師為什麼喜歡這棟建築物呢?
A:有一天經過這裡時,覺得,哇!怎麼這麼漂亮!心裡想著,若是料理教室能在這棟建築物裡面,雖然這棟建築物不是自己蓋的,可能我會覺得這一輩子都很快樂,懷著這個想法,於是在這裡開啟了料理教室。
Q:因為老師年紀很輕,請問老師在學校是就讀廚藝科班出身嗎?
A:因為媽媽不善於烹飪,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自己煮了炒飯,爸爸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好吃,那時候就覺得,原來,煮飯給家人吃,是那麼快樂的事情,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對料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Q:老師不是科班出身,請問大學就讀的科系是?
A:請大家注意聽!我是學「電子」,焊接、迴路等相關的。
Q:藉由提供的照片來看,上課的學員都是女生,料理台只有一座嗎?每次開班的人數名額、如何收費?
A:料理台只有一座,一個班只能有6個人。至於多少錢呢?秘密XD
主持人絲絲:上網查詢了課程,發現9/21-9/24寫了臺灣。這幾天料理教室沒有開班,覺得好感動喔。
道乃老師:雖然學生們都生氣、不開心,但是為了這個臺灣的活動,教室不休息怎麼行,當然要來和大家見面囉!在這邊再次跟學生們Say Sorry。
本書書名《預約不到的料理教室.美人秘密食譜》說的很清楚,只要料理教室的課程一發布,報名都以秒殺額滿。剛剛提到鳥取是一個鄉下地方,居然有這麼夯的料理教室,大家會不會覺得很神奇。
特別想請問老師:在日本,廚藝教室遍布在什麼地方比較多?廚藝教室科班領域大概是那一些?學員分布來自於那裡?像道乃老師這邊是以女性為主。
道乃老師:
當然,全國都有很多的料理教室,特別是像東京特別多;因為日本有個習慣,在結婚之前,必須要把料理學好,在婚後煮飯給家人吃。為此,都會到料理教室上課,學習基本的廚藝。
臺灣有像日本這樣,在結婚前必須到料理教室學習廚藝的課程嗎?(搖頭)
身為臺灣的女性好幸福喔(笑)不用開媳婦廚藝養成班。在日本的傳統觀念中,要當一個好媳婦,首先要把料理學好。
Q:請問老師,這本書主要想傳達給讀者的是什麼?
A:這本書的料理都非常的簡單,每個人都會做,然後,以手邊的食材馬上就能準備好吃又漂亮的料理,人也會變得漂亮。
Q:請問老師,Lotta的名字怎麼來的?為什麼叫Lotta呢?
A:「Lotta=a lot of 」
★很多的新鮮當季食材
★很多的美味料理
★跟很多的人相遇
還有比什麼都重要的是,希望能看到「很多的笑容」。
-----------------------------------------------------------------
示範料理「豆渣乾咖哩佐番茄生薑飯」
示範料理「馬鈴薯豆渣羊棲菜沙拉」
這本書有幾個食材用的非常非常多,一個是豆渣,一個是馬鈴薯還有羊棲菜。
Q:請問老師,今天為什麼選擇豆渣、羊棲菜來做示範料理呢?
A:因為書裡面最喜歡的是這二道菜。在日本,羊棲菜、豆渣都是很普遍的食材。
今天的料理要做羊棲菜,可是買不到。幸好,道乃老師從日本帶來了!
簡單介紹本書篇章:
【用豆渣變美麗】
Q:豆渣可以去那裡買?
A:豆腐店、自己打豆漿就有豆渣可以用了
〈豆渣披薩拼盤〉
地中海凱薩沙拉、豆漿燉蕈菇、根莖類普羅旺斯燉菜、豆渣脆皮披薩、雜糧燉飯佐蔬菜青醬汁
【用豆腐變美麗】 豆腐什錦燒
【用蔬菜變美麗】
〈蔬菜湯品〉
大蒜焗烤濃湯、番薯濃湯、百菇濃湯、南瓜濃湯
【用五殼雜糧變美麗】 雜糧生薑飯、羊棲菜雜糧飯、大麥蝦米拌飯
【特製藥膳醬汁料理】 低溫烤牛肉佐藥膳醬汁
【荷蘭鍋派對料理】 豆漿牧羊人派
【抗老甜點】 起司蛋糕、脫水優格
這些篇章,都有在書裡做完善的介紹。
書上有提了很多次說,道乃老師覺得大家用的糖要注意,我們一般都用砂糖,老師連日本的三溫糖都不用。
註:三溫糖是黃砂糖的一種,為日本的特產,常用於日本料理,尤其是日式甜點。三溫糖是以製造白糖後的糖液所製,因此色澤偏黃,具有濃烈甜味。
Q:請問老師,用什麼來做食材甜味的提升呢?
A:首先想說明有關美容方面的食材。聽說臺灣在料理的時候多數是用白砂糖,現在有蠻多的醫學報導顯示,白砂糖對人體不是很好,尤其是吃了過多的糖分容易生病,體溫會變低,而且對胃不好。
現場讀者有人喜歡吃甜食嗎?(大家都默默舉手) 其實我也喜歡吃甜食。
其實白砂糖會有依賴性,愈吃會愈想吃它。並不是不要吃糖,只是白砂糖的部分,吃了容易上癮。也不是白砂糖不好就不吃甜的,取代白砂糖的東西也有很多,例如蜂蜜。
像是吃蔬菜、味噌對身體很好,像這些東西吃了體溫會升高。不曉得臺灣是不是有很多人也有便秘?日本大約有七成的女性,都有習慣性便秘的困擾。尤其,日本每年也會有因為便秘而死亡的人,這是真的,沒有騙大家喔。所以,現在日本有個風氣是,讓腸道可以活化,所以會提倡吃一些讓腸道蠕動的食物,對身體比較好。
今天到場的朋友們有福了!比現在更漂亮怎麼辦才好XDD
為了比現在更漂亮、活得更長壽,今天特地選了這個料理,對美容也好、對身體也好,把健康的料理介紹給大家!
本書的排版乍看很像日本雜誌,原來,真的是依日文版本的內容來編輯中文版本,非常特殊。現在請道乃老師來做今天的示範料理。
來臺灣之前,有2件很困擾的事情。
出版社聯絡我說買不到羊棲菜、沒有豆渣,怎麼辦?
豆渣通常在超市都買得到,不會特意自己做。臺灣都是自己做豆渣嗎?如果是自己手工做是最好吃了。
聽說羊棲菜,臺灣現在不能進口。羊棲菜對身體非常好,尤其是腸胃蠕動的部分。若是大家買不到羊棲菜也沒關係。因為今天的活動很難得,因此特地從日本帶羊棲菜料理給大家試吃。
羊棲菜(ひじき)黑黑的,一種海藻,是超級食物,對身體很好,含豐富的多糖、食物纖維素、B族維生素、褐藻酸、甘露醇及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使用乾燥羊棲菜泡水恢復原狀,會出現有褐色水流出,這是羊棲菜的本身色素。
不僅可用來煮菜,也可用來做成沙拉、拌涼菜、和飯等用途。
今天特別請到一位日本帥哥廚師來擔任道乃老師的助手-田中先生。
聽說,很多臺灣女生不會煮菜,真的嗎?
現在在臺灣吃飯很方便,但是無論多好吃,那些油呀、卡路里呀、一些不好的成分會比較多,希望大家能在家裡自己開伙,吃自己做的料理健康又美麗。
昨天來臺灣先去用餐,實在太好吃了,一不小心就會吃太多XD
因為料理的步驟非常的簡單,一下就完成,大家可能會哇,嚇一大跳喔。現在示範料理中,會跟手上拿到的食譜有些微的差異,但還是一樣美味、好吃。
***示範料理「豆渣乾咖哩佐番茄生薑飯」
臺灣現在有蠻多咖哩種類讓人眼花瞭亂,其實添加了什麼不太清楚,所以今天不用咖哩。大家常常吃咖哩嗎?喜歡咖哩嗎(喜歡)是印度咖哩還是日本咖哩呢?(日本)。因為今天不用咖哩塊,會呈現比較印度風的口味。
在設立料理教室一年多後才開始寫這本書,書是一年前寫的,有的調味品加了化學性的部分,現在幾乎已經不使用它們了。因此今天呈現的料理會跟食譜上有不同,請多包涵,這都是為了大家的健康。
首先是洋蔥、大蒜、葡萄乾、絞肉(牛肉、豬肉各50 %),食譜上寫到豆渣,因為另一道也有豆渣,怕大家會覺得沒有新鮮感,不好玩,所以現在先不放,若是單獨一道料理的話,要記得加豆渣,會更好吃。
因為豆渣跟肉吃起來的口感相像,只要是肉類跟豆渣搭在一起,口感都會是好的。
先加橄欖油,把切碎的蒜炒香,再加入洋蔥拌炒,中火炒至軟化,不要焦掉。放進絞肉來拌炒,因為是2種肉的味道更有層次,不吃牛肉不放也可以的。現在可以加入葡萄乾,最後只需要加點鹽巴來調味,不像咖哩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料理,是很方便的一道菜。
沒有葡萄乾也行,加入絞肉、蔬菜就可以了。再來,加上咖哩粉,臺灣人是不是很會吃辣呢?美食很好吃,可是有點辣XD
其實我不會像其他廚師會特別重視一定要幾克的量,大概就好。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舌頭味覺」!
接下來下適量的番茄醬、鹽巴,加入自己喜歡的蔬菜,再拌炒幾下就好了!
*在臺灣大家最常使用什麼油品呢?(橄欖油)
*大蒜跟洋蔥的組合,可以把身體的毒素排出來。因此日本料理、中華料理有很多這樣的組合,這2種一起吃對身體最好的了。
*乾燥的果乾,經過加熱後的味道會特別香。
我很不喜歡把簡單的料理變得很難,似乎是困難、不好學習的料理。開設料理教室的用意就是希望大家都能親自動手做,很簡單完成的料理。
今天煮飯是用「日本越光米」+「大同電鍋」。
絲絲補充
事前與文敏老師溝通的時候,提到需要電鍋,所以我們準備大同電鍋。到了現場老師遍尋不著電鍋,工作人員說,有啊,就在桌上,老師黑人問號的表情說:在那裡?才想起道乃老師在日本都是使用日本品牌專門煮飯的電器,應該沒有看過大同電鍋XD(大同電鍋是臺灣家家戶戶都會有的一項電器用品喔!)
道乃老師聽完後表示,還是希望大家可以買日本品牌的電鍋XDD
不論廚藝多厲害的人,出菜前,自己一定要先試味道才行喔!
看到道乃老師再補充些許咖哩粉、番茄醬。(全場驚呼)因為現場都能吃辣,特別多加了些XD
使用番茄汁+生薑末煮飯,而不是純白飯。為什麼外觀上看起來不太賞心悅目,是因為加了番茄汁的關係。
把豆渣乾咖哩、番茄生薑飯組合在一起,加上烤過/略炸的蔬菜,以及切半白煮蛋擺盤就是健康美味的料理囉!
***示範料理「馬鈴薯豆渣羊棲菜沙拉」
是很少的糖分,對減肥很好的一道料理。
*澱粉的糖分、一般很甜的糖分,對於需要減肥的人來說,都要少吃。
這一道是糖很少,這二種糖分都沒有的食譜。
大家有吃馬鈴薯沙拉的習慣嗎?
像這樣的資訊,在日本經常有廣告。不曉得大家有聽過キューピー(Kewpie),中文發音近似“QB”嗎?是一家製作美乃滋的公司,Kewpie是一個沒穿衣服的小娃娃。
廣告內容提到一個男生說他太太煮了一道馬鈴薯沙拉很不好吃,甚至還跑去跟醫生說,醫生的回答是:因為美乃滋的量擺太少,所以難吃XD
為什麼會有這個廣告呢?因為Kewpie這個牌子的美乃滋,它的脂肪糖分只有一半而已,所以多放也沒有關係。
這樣講是因為一般在吃馬鈴薯沙拉的時候,有很多馬鈴薯、美乃滋,其實吃多了很容易胖,今天用豆渣來取代馬鈴薯,這個沙拉夾在麵包裡也會非常好吃。非常簡單的作法,大家可別嚇一跳!
沒有羊棲菜沒關係,不是一定要有的;今天綠色準備的是毛豆(小黃瓜也可以)、起司粉、培根,一定要有的是:豆渣、水煮蛋、美乃滋。
因為豆渣乾乾的,比較難拌,可以酌量加豆漿。
毛豆有很多的蛋白質,很有營養,有豐胸效果。依照食譜上的食材放入盆內做攪拌均勻就完成。
*分享一個觀念:並非一定要把所有的食材備齊才能做料理,利用現有、方便取得的食材即可。
*********************
大家有聽過鳥取縣嗎?是日本人口最少的地方,這是我的出生地,現在也居住在鳥取縣。鳥取縣非常有名的農特產品是「二十世紀梨」,出發前特地拜託當地政府贊助提供2箱的二十世紀梨,口感爽脆,果肉清甜多汁,梨香四溢。在當地是屬於很高級的水果,專程帶來臺灣請大家吃。
剛剛在現場非常俐落的用水果刀削皮、切塊,準備給大家享用。
【QA時間】
Q:請問老師,研發食譜的時候有特別的背景因素去做研發嗎?有配合節慶嗎?
A:食譜並不是為了什麼甚至節慶而開發,是因為開了料理教室,在這些課程中所教授給學員。而且因為住在鳥取,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來的地方,因此想要透過出書,讓不僅是鳥取縣的人,可以讓更多人學到健康的料理。
Q:請問生豆渣與熟豆渣,在料理食用上有差別嗎?
A:在日本,只有賣生豆渣,不清楚熟豆渣是什麼。把黃豆泡水後拿去蒸熟,就是日本超市賣的,還沒有做成料理的生豆渣。
絲絲補充,在臺灣,煮豆漿前濾下來的渣渣,就叫做生豆渣。
Q:請問生豆渣有特別要把水分擠壓出來嗎?需要瀝乾嗎?
A:豆渣若沒有把水分擠出來,太濕潤是不容易煮的,煮出來也會不好吃。
Q:剛剛老師有提到不使用化學調味,有什麼調味可以替代食譜上說到的伍斯特醬?
A:不加也沒有關係。雖然書中有提到調料的部分,因為這幾年開始崇尚健康的概念,現在已不使用例如伍斯特醬了。
Q:請問豆渣只能是黃豆煮的嗎?其他的豆類,例如黑豆可以做成豆渣嗎?
A:豆腐渣也是用黃豆做的。黑豆豆渣建議不要,因為口味很不一樣。
Q:臺灣沒有羊棲菜,可以用黑木耳或海帶芽取代嗎?
A:可以用黑木耳(道乃老師特地走到料理台去拿來給讀者看)。其實料理過程中也有傳達一個觀念給大家,不一定非要特定那一種食材,你想吃的、想要用的食材都可以試試看,什麼都可以。
食譜是2年前寫的,跟書上有點不一樣,以前使用了高湯塊、伍斯特醬,現在只有用鹽巴而已,所以把化學東西拿掉試著做做看。
要來考考大家
Q:請問大家還記得,乾咖哩的調味料是什麼嗎?
A:咖哩粉、番茄醬、鹽巴。
Q:道乃老師,我幾歲呢?
A:秘密。(老師非常喜歡這個答案,笑開懷)
Q:道乃老師來自鳥取縣,最有名的是二十世紀梨,老師的故鄉出了2位很有名的漫畫家名字,一位是畫鬼太郎、一位是畫名偵探柯南,這兩位漫畫家在鳥取縣各有博物館唷。
A:水木茂是畫鬼太郎,青山剛昌是畫名偵探柯南。
希望大家用剪刀、石頭、布,來決定禮物要給誰。
輸給老師的可以拿到禮物唷!
也想徵求2位讀者來說說剛剛試吃的心得,先選先贏。
【讀者A】 「豆渣乾咖哩佐番茄生薑飯」
非常的減肥、非常的清淡,味道非常的濃郁,而且裡面有蔬菜的搭配,視覺上看起來也更美味,充滿蛋白質的一道料理,非常喜歡。
【讀者B】 「馬鈴薯豆渣羊棲菜沙拉」
沒有想過用豆渣來代替熱量高的馬鈴薯,豆渣相對來說是一道很健康的料理食譜。
請道乃老師分享到臺灣的心情與發表會活動心得
道乃老師:
沒有想到臺灣的人這麼好,而且問什麼答什麼(有問必答),幾乎都不想回日本,就直接留在臺灣了XD因為在日本的活動大家都比較害羞、安靜,不太說話,對比臺灣展現出來的熱情,覺得很開心,SO HAPPY,謝謝!
也要請大家多多捧場新書《預約不到的料理教室.美人秘密食譜》,希望還有機會再到臺灣來。
===============【食譜】====================
豆渣乾咖哩〔材料〕(4 人份)
綜合絞肉(手工製)…200g
生豆渣…100g
洋蔥…1 個
沙拉用的豆子…1 包
咖哩粉…2 ~ 3 大匙
鹽、胡椒…各少許
高湯塊…1 個
喜歡的蔬菜(蓮藕、南瓜、茄子、小蕃茄等)…適量
白煮蛋…4 個
蕃茄醬…2 大匙
伍斯特醬…2 大匙
葡萄乾…約20g
〔作法〕
① 洋蔥切碎。
② 在平底鍋倒入橄欖油拌炒①。整體軟化後,放入綜合絞肉、豆子、葡萄乾拌炒。
③ 絞肉炒過之後,放入豆渣、咖哩粉、高湯塊、蕃茄醬、伍斯特醬。以鹽、胡椒調味。
④ 拌炒至湯汁收乾。
⑤ 將喜歡的蔬菜放在烤架上烤至表皮金黃後,跟白煮蛋切片一起裝盤。蔬菜也可以用平底鍋煎或是油炸。最後,如果手邊有巴西利(洋香菜),放一些在上面裝飾。
蕃茄生薑飯〔材料〕(2 ~ 3 人份)
米…2 合
蕃茄汁…400ml
高湯塊…1 個
生薑…1 截
鹽、胡椒…各少許
橄欖油…1 大匙
起司粉…少許
〔作法〕
① 生薑切碎,將除了起司粉以外的材料一起放入電鍋,按下開關。
② 撒上起司粉。
豆渣馬鈴薯羊棲菜沙拉〔材料〕(3 人份)
乾燥羊棲菜…5g
起司粉…2 大匙
美乃滋…2 大匙
白煮蛋…2 個
鹽…少許
生豆渣…100g
培根…3 片
小黃瓜…1/2 根
〔作法〕
① 乾燥羊棲菜以水泡發後,將水分瀝乾。
② 培根切細絲,以平底鍋煎至有一點金黃的程度。
③ 小黃瓜切薄片,用鹽巴揉一下,將水分瀝乾。
④ 把全部材料放入揉麵碗均勻混合。
活動相簿網址
https://goo.gl/NeqC9E
※延伸閱讀
以下資訊來源自 馥林文化讀者俱樂部 臉書
【美人秘密食譜|道乃老師の「瘦不了3 原則」】
在Lotta,我一定會叫大家「吃好吃的飯」!吃好吃的的食物會刺激自律神經、提高熱量的代謝(=容易瘦),這是已經過證實的。在某個對照實驗中,給A 組的是保持漢堡形狀的漢堡;給B 組的是用攪拌器攪過、看不出漢堡原形的食物,而A 組的熱量代謝率比B 組居然高出3 成之多。因此Lotta 的座右銘是「愈吃愈美麗」。而除了食物本身的賣相之外,進食的空間也是「享用美食」的重點。
腸胃不好瘦不了
便祕是減肥的天敵。體內毒素的75%是從糞便排出的。毒素累積在身體內的話,會有血液混濁、流速減緩,手腳容易冰冷、代謝能力變差等可能。我都跟學生們說,每天蹲廁所30分鐘吧!就算是便祕的人,坐30 分鐘的馬桶也會排出來的。也可利用發酵食品、優格、味噌或是麴、等具有增加腸內好菌的食品幫助排便。大家可以多方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或食材是很重要的。
沒蛋白質瘦不了
「我在減肥。」一邊這麼說,一邊只吃飯糰跟沙拉的人,反而會胖。肉或魚等所含有的蛋白質是製造肌肉的材料,也是燃燒脂肪所必需的原料;鮪魚、
鯖魚、沙丁魚等魚類更是不用說。雞胸肉、雞里肌、牛後腿肉、牛胸腹肉、豬後腿肉、豬胸腹肉等肉類也要攝取。不論其他,肉真的很好吃啊!難吃的三餐無法帶來飽足感,會成為吃過頭或是吃零食的原因。另外,不吃碳水化合物(糖分)的確能瘦,但糖分不足會容易疲倦、精神也不易集中,所以還是要好好吃飯才行。
米子の小さな料理教室 Lotta
馥林文化讀者俱樂部
絲人空間(李絲絲)
#預約不到的料理教室美人祕密食譜
#作者佐佐木道乃
#譯者程永佳
#現場活動翻譯文敏老師
#馥林文化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台北信義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過零丁洋譯文 在 彩虹雷夢娜 Rainbow Que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部分引文)
這些app最糟糕的部分,(關於直男與同志之間的健康差異),並不是我們使用過量,而是它們全被設計得符合我們對自己的負向信念。二度創傷壓力研究員Elder在2015對男同志的訪談指出:90%得男同志希望他們的伴又高又年輕,陽剛肌肉,還要是白人。絕大部分的我們鮮能符合這些標準,遠遠少於五項以下,但是這些app卻提供了最有效的自我挫敗途徑。
這篇翻譯文章
也指出了最近期男同志交友的窘境
#關於同志孤單的種種 #嚴苛的社群標準
#同志健康議題之三
《你從媽媽的房子來到同志夜店,看到很多人都在嗑藥,感覺就像,這是我的社群嗎?比較像是操他媽的原始叢林吧?!。》
從來沒有人告訴Adam不要娘娘腔。 但他像我一樣,也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總有一天會學會。
“我從不擔心我的家人會恐同,”他說。 “兒時我總習慣在身上裹一條毯子,感覺像洋裝,然後就在後院跳起舞來。 我的父母覺得這很萌,因此他們拍了視頻,拿給祖父母看。 當他們全部盯著視頻瞧,我則躲在沙發後,感到十分害臊...那一年我肯定有六七歲。
當他升上高中,Adam學會控制自己的言行,因此沒有人會懷疑他是同志。但他說:“我無法相信任何人,因為我仍得克制某些東西。 這種在世上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運作著一切,感覺就像成為自己孤獨的代理人。
16歲現身後,Adam一畢業就搬到舊金山,從事愛滋防治工作。 但與他人的距離感仍沒有消失。 所以,他說:“我用很多很多的性來克服它, 這是同志社群最容易取得的資源。 你得說服自己,如果和某人發生性關係,將會擁有親密的片刻。性最終變成某種支撐。"
他長時間工作,回到家已精疲力盡,這時候哈點草,倒一杯紅酒,打開約砲app找人來玩。 有時接二連三停不下來。 “一旦我送走上一個,就會想說,感覺還不夠,然後又找另一個。"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去年感恩節回家探望父母,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無可遏抑地想做愛。當他終於找到一個住在附近的人願意約,立馬衝進父母房間翻箱倒櫃,看看是否有威爾鋼。
"所以那是你生命的最低點? " 我問他。
"不知是第三或第四次了! "他說。
Adam 現正參加12步驟性成癮治療計劃,已經六個禮拜沒有性生活了。 在此之前,他最久沒有性的時間僅有三四天。
“有些人因著好玩而有大量的性,這很好。 但我彷彿用盡全力擰乾一條抹布,希望可以從裏頭擠出一點甚麼,卻甚麼也沒得到 -原來我真正要的是社會支持,或者陪伴。 這是一種對生活不加處理的方式。 我不斷否認這是問題,因為我一直告訴自己:“我現身,然後搬到舊金山,我做到了,而我只是做了任何同志都會做的事。"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念茲在茲:同性戀認同形成的關鍵階段都會導向現身,一旦我們對自己感到自在,就可以開始跟社群其他人,透過做同樣的事來建立生活。 然而過去10年,研究人員發現,用力溶入社群只會落得愈有壓力。 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新近現身的男性在焦慮與憂鬱的比例上,高於身處衣櫃的男性。
“這就像你從衣櫃現身後,期望毛毛蟲可以蛻變成花蝴蝶,然而同志社群卻扳倒你的理想,”Adam 說。 當他首次現身 “我去西好萊塢,因為我的同路人都在哪裡。 但真的很可怕。 那個地方全是同志大人,不歡迎小屁孩。 “你從媽媽的房子來到同志夜店,看到很多人都在嗑藥,感覺就像,這是我的社群嗎?比較像是操他媽的原始叢林吧?!。"
“我17歲時就現身,卻沒有在同志場景中見過屬於自己的地方,” 軟體開發商Paul說: “我想墜入情網,就像電影中看到的異性戀一樣。 但我覺得自己只像一塊肉。 有件事情糟透了,以前我去雜貨店可以慢慢走上40分鐘,現在卻快快在10分鐘內抵達,主要原因是我害怕走在同志大街上。"
我從Paul那裏聽到的,跟我從其他人聽到的一模一樣,就是"二度創傷"。
你背負著孤獨長大,累積許多包袱,然後你來到卡斯楚、雀兒喜、還有男孩鎮,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因為原來的你被接受。然後你意識到這裏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包袱,突然間你不是因為同志本質被拒絕,而是因為你的體重、收入、還有種族。"昔日飽受霸凌的孩子" Paul說:"現在反過來霸凌自己人。"
"男同志對自己人特別沒有禮貌," 從事導遊工作的John說:"在大眾文化中,扮裝皇后以嘴賤聞名,然而刻薄畢竟是不健康的。我們所有人都曾因為青春期那一大團東西感到困惑或者自欺欺人,我對於社群展示給外人看的東西感覺不太舒服,所有我們展示給別人的東西最後都會回過頭來傷害自己,簡單來說就是壞心眼。"
我所認識的男同志都曾遇過別人對他們說(或者做)過有害身心的鳥事。有次約見的一個傢伙對我說,你看起來比照片還矮,立馬起身二話不說走人。西雅圖的健身教練Alex ,曾被一個游泳隊的隊友虧:"如果你可以無套幹我,那我可以跳過你的臉。" Martin,一個住在波特蘭的英國人,在搬到那之前胖了十磅,結果在耶誕節,收到一個Grindr的訊息:"以前你這麼性感,現在你該為毀掉自己感到可恥。"
對於其他少數族群,跟自己相似的人比鄰而居會減輕焦慮與憂鬱。因為靠近那些甚麼都不用說就可以了解你的人本來就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對我們來說,效果卻是相反。許多研究顯示:生活在同志社區可預測高風險性行為與冰毒使用,然後在參與一般社區活動如志願服務或者運動上有較低的比率。一項2009年的研究顯示:生活在同志社區的男同志對於浪漫愛的滿意度較低。
"男同志與雙性戀不約而同地談到同志社區是他們主要的壓力源," Pachankis說。主要原因是因為"團體內的歧視"比之"主流團體的歧視"來得更傷人。有一點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對那些不喜歡你的直人,只消比中指與翻白眼就夠了,因為你無須他們對你認可。然而被同志拒絕,感覺就像是失去了交友與戀愛的唯一管道。被自己人遠遠推開傷害比較大,是因為你需要他們。
我訪談的研究者說明男同志會這樣彼此傷害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個原因,也是最常聽到的,我們視彼此如糞土主要是因為我們都是男人。
"男子氣概的挑戰在男性群體容易被放大,"Pachankis說。"男子氣概是危險的,它經常必須付諸行動,或者防衛、或者囤積。研究顯示:在一群男人中如果你膽敢挑戰男子氣概,他們會氣燄高張,開始表現出財務冒險,或想揍人的樣子。"
這幫助我們了解同志社群中普遍對陰性氣質的汙名。Dane Whicker,杜克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與研究員指出:大部分的男同志都希望跟陽剛的人約會,也希望自己表現得陽剛。歷史上,可能因為男子氣概比較容易融入異性戀社會。或者是內化的恐同症:陰性氣質的同志總被視為肛交中負責接受的零號角色。
一個歷時兩年的縱向研究發現:走出暗櫃的年長男同志,大都傾向變成一號或不分,研究者看出這種自我磨練 (有意使自己顯得比較男子氣,或者分擔不同的性角色),是一種男同志彼此施壓下取得性資本的方式。這與你上健身房或者修眉毛是一樣的道理。
"我開始改變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一號。"Martin說。當他剛現身時,總被認為太瘦、太娘、零號無異。"於是我開始裝man,我的男友最近注意到,當我點飲料時總會壓低聲音八度,這是我走出暗櫃那幾年留下的後遺症,當時的我認為只要模仿蝙狐俠Christian Bale說話的聲音,就可以取得約會的機會。"
Grant,一個在長島長大,後來搬到Hell’s Kitchen的21歲男孩,提到自己對站姿的在意。以前他總是手插腰,一隻腳輕輕惦著,像是要跳大腿舞似的。升上大二後,他注意到許多男老師那些不完美的站姿,輕鬆把腿張開,手臂隨意地擺放在兩邊。
男子氣概的陳規讓每個人都付出代價,甚至包括陽剛者也是。女性化的男同志有較高的自殺風險、較容易感到孤獨、且罹患心理疾病。陽剛男同志則是有較高的焦慮、嗑藥與性冒險、而且更常刺青。一個調查同志社群何以憂鬱的研究發現,憂鬱的結果主要顯示在陽剛男同志身上。
第二個原因顯示出何以同志社群拒絕彼此(而非如何拒絕)的特殊壓力因子。
近十年傳統同志場所-酒吧、夜店、與三溫暖-逐漸消失,被社群媒體取代。超過70%的男同志會使用Grindr 與 Scruff 來認識彼此。2000年,20%的同志伴侶就是透過社群媒體認識對方。2010年已經上升到70%。透過朋友介紹的同志伴侶從原本的30% 下降到12%。
當你聽到社群軟體在同志生活佔有重要地位時可能會吃驚,最受歡迎的Grindr就說,它的使用者平均一天花90分鐘在上頭。這也正是那些令人震驚的媒體故事發生的原因-謀殺,恐同人士透過軟體尋找受害者,還有新近發生在倫敦與紐約的藥愛(chemsex)。然而這些app的真實效應總無聲無息地進行著,甚少被注意,卻以這樣的方式影響深遠。對我們來說,它已經變成我們與其他同志最初的互動管道。
"在Grindr釣人比一個人去酒吧容易得多。"Adam說:"特別是你剛搬到一個地方,透過交友app交友比較容易。如果特別要找地方聯誼恐怕難上許多。"
"在一些慾火難耐的時刻我會上Grindr。" Paul說:"我會上傳裸露照片,然後收到一些訊息說我很性感,當時感覺真是棒透了。可是後來甚麼也沒發生,幾天之後這些訊息不再傳來,感覺像是在對疥瘡抓癢,卻愈抓愈癢,難以收拾。"
這些app最糟糕的部分,(關於直男與同志之間的健康差異),並不是我們使用過量,而是它們全被設計得符合我們對自己的負向信念。二度創傷壓力研究員Elder在2015對男同志的訪談指出:90%得男同志希望他們的伴又高又年輕,陽剛肌肉,還要是白人。絕大部分的我們鮮能符合這些標準,遠遠少於五項以下,但是這些app卻提供了最有效的自我挫敗途徑。
Paul說他"一上線就等著被拒絕。" 前諮詢師John芳齡 27,身高 6呎1,羊毛衫下六塊肌若隱若現。即使如此他也提到大部分送出的訊息都沒得到回覆。他會花10個小時在app跟人聊天,無論是在開會或者在喝咖啡,總是同時忙著釣人。
Vincent目前在舊金山公共衛生部門對黑人與拉丁裔進行諮商工作,提到這些app對有色人種與少數族群也有害,最常見的兩種典型反應是:拒絕("抱歉,我對黑人沒感覺"),還有戀物癖的回應(你好,我哈死黑人了!!) Paihan是住在西雅圖的台灣移民,給我看他的Grindr信箱,跟我的一樣,大部分送出的訊息都沒有回應,少數回應的訊息也只草草說句:"再聊喔!"。
太陽下無新鮮事,1980年代開始撰寫"社交孤立"的心理學家Walt Odets說:男同志過去在澡堂遇到的麻煩,現在以同樣的方式發生在Grindr。他在年輕病人身上看到的不同是,過去你被拒絕後還有可能聊上幾句,或許不能做朋友,至少是一個正向的社交經驗。但在app上,假使你不是某人的菜,你會直接被忽略。" 男同志談起社交app就如同直人談起Comcas,感覺不好但也不能怎麼樣,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Michael Moore說:"在小城是你需要它,它提供了類似酒吧的功能,缺點就是它成了所有偏見的集散地。"
這些app強化了,或至少加速了Pachankis說的"世界級頂尖小孩"的成人版。對孩子的我們來說,在暗櫃長大讓我們致力於某些價值,外在的世界要我們精通課業與運動。然後,長大成人後,社群的常規又對我們施壓,希望我們更專注於外表、男子氣概、還有性表現。然而,假使我們可以競爭,達到那些標準,所有我們努力的也只是成為有朝一日不可避免地失去時毀掉我們的東西。
"我們透過別人的眼光來存活。" Alan Downs,"絲絨憤怒"的作者也是心理學家如此評論。它的書談到男同志掙扎於社交成就與羞恥感。"我們想要有更多男人,更多肌肉,更好的社會地位。任何可以帶給我們成就的東西。然後我們在40歲忽然醒來,已然精疲力盡,不禁問自己,這就是我們要的嗎? 然後,憂鬱隨之而來。"(待續)
阿智翻譯於:
http://highline.huffingtonpost.com/articl…/…/gay-lone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