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過動兒評估幾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過動兒評估幾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過動兒評估幾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過動兒評估幾歲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兒科醫師觀察日記 坐不住的孩子 ADHD? 有位大約5歲的妹妹因為咳嗽鼻涕來門診 經過檢查確實只是一般感冒沒什麼大問題 不過... 這位小朋友從進診間開始就一直坐立難安 幾乎無法配合看診的指示 一直發出各種聲音 🏃‍♀🏃‍♀🏃‍♀ 並且跑下椅子到處翻弄桌上的紙 筆 桌曆 和玩具等等 ...

過動兒評估幾歲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21:31:03

真誠不是要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而是要每句話都發自內心。 Sincerity is not to say everything you think, but to mean everything you say. 王牌大騙子 (Liar, Liar), 1997 噪咖專欄:http://bit.l...

  • 過動兒評估幾歲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21:12:34
    有 595 人按讚

    #兒科醫師觀察日記 坐不住的孩子 ADHD?
    有位大約5歲的妹妹因為咳嗽鼻涕來門診
    經過檢查確實只是一般感冒沒什麼大問題
    不過...
    這位小朋友從進診間開始就一直坐立難安
    幾乎無法配合看診的指示
    一直發出各種聲音 🏃‍♀🏃‍♀🏃‍♀
    並且跑下椅子到處翻弄桌上的紙 筆 桌曆 和玩具等等

    陳阿庄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並不單純🧐
    媽媽帶孩子走出診間後,
    我又請護理師帶媽媽進來一下...

    🙎‍♀️"醫生怎麼了嗎?"

    👨‍⚕"媽媽,您知道什麼是噹噹噹..
    歐不, 我是說~ 您知道什麼是ADHD嗎? "

    🙍‍♀️"ADHD? 那是什麼? "

    👨‍⚕"ADHD全名是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其實就是以前人們常說的過動症~ 我覺得妹妹有一點這樣的跡象,
    您有沒有覺得她跟其他孩子有那麼一丁點不一樣呢?"

    🙍‍♀️"恩...我覺得還好耶,就是覺得比較有個性自我中心一點~"

    👨‍⚕"了解~ 不過我還是建議您也問問學校老師,
    有沒有發現一些照顧上的問題~
    沒有的話當然最好,如果有的話,
    及早接受評估和治療才好唷~ "
    ============================
    台灣約有7~8%的孩子有ADHD
    但真正接受評估和治療的孩子卻不多
    ADHD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他們的"特別",
    在和同儕相處時被排擠、孤立產生自卑等各種負面心理,
    建議家長也要有警覺心
    #如果有疑似症狀
    #可以找兒童心智科尋求協助!

    過動兒症狀如何評估?可以先參考下面連結~
    https://utm.to/3ctb73

  • 過動兒評估幾歲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5 21:00:03
    有 613 人按讚

    孩子總是愛爬高-他們有⚠️危險意識嗎?
    #治療師的感統小學堂
       
    爬沙發🪑、爬櫃子,隨意從高處跳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顧安全,
    大人眼睛一秒都不能離開他們,
    不然下一瞬間可能就會出大事,
    每天都在講危險、會受傷了!
    他們到底有沒有危險意識🤦?
    栗子和恬兒治療師今天就來介紹
        
    ☑️危險意識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這麼「大膽」❓
    -
    孩子其實在出生6⃣個月開始就發展出👁深度覺,
    所以把他們放到一個有高低落差十分明顯的平面上時,
    他們其實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高度,
    知道下一步的地面很深,而不敢直接爬過去,
    (🔍有個十分有名的研究叫做「#視覺懸崖」,
    非常有趣,大家也可以去搜尋看看)
    漸漸到了4⃣歲才會發展出跟大人一樣的準確深度覺,
        
    所以當孩子剛建立深度覺時,
    也是他們第一次認知到的危機意識的時候喔。
    -
    但為什麼長大後,孩子反而不怕高,
    經常出現各種爬高、從高處一躍而下的🚫危險行為,
    每每看到這種景象,大人的心臟都快停了😱,
    他們真的有感受到危險嗎?
    其實孩子會有這些行為,可以從幾面向來看:

    🔺#想尋求前庭覺刺激 或 #前庭覺刺激經驗少
    他們其實知道自己在比較高的地方,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他們故意想往高處爬,體驗從上跳下的感覺,
    也就是♥️想得到「前庭覺刺激」
    打個比方,許多人也喜歡玩跳水、高空跳傘,
    類似這種極限運動帶來的刺激感。
    -
    通常喜歡到處爬高的行為比較常發生在2-4歲,
    除了覺得高處是個未知的世界之外,
    (餅乾糖果神秘物品都藏在上面😂?)
     
    當他們往上爬,
    在高處的感覺會給予強烈的前庭覺刺激,
    剛開始經驗到這樣的前庭覺刺激時,
    會覺得很興奮,讓他們不由自主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進行這樣的活動,
    不過一陣子後,孩子可能玩膩了,
    感覺刺激的需求被滿足了🙆‍♂️,就會漸漸減少〽️,
    而且大一點後,身體能力越來越好
    也開始可以玩比較難的活動,
    像是打球🏀、騎腳踏車🚴‍♂…等等
    能進行更多有趣的活動,就不會侷限在只能
    藉由攀爬到高處來滿足好玩的心情。
    -
    🔺#前庭覺刺激不敏感
    還有一方面是,
    有些孩子對 前庭覺刺激「不敏感」⚠️
    所以他會不停的想要去👉尋求👈這樣的感覺,
    才能感受到前庭覺刺激帶來的快樂,
    甚至這樣的孩子有時候也會被❌誤以為是過動兒,
    但其實他只是 #感覺統合失調 的孩子,
    經過適當的治療很快就能找回生活的品質。
    -
    不過要怎麼區分,這就要經由職能治療師進行專業評估才能判斷,
    所以今天就先簡單介紹,
    讓大家了解孩子的感覺系統與行為之間的影響,
    就不會覺得他們是故意的,
    可以看成他們誕生到這個世界🌎,
    正在透過各種行為來熟悉、學習現在的環境~
      
    #小小複習時間
    之前寫過前庭覺「過度敏感」而導致的重力不安全感文章,
    剛好跟本篇的前庭覺不敏感的狀況相反,
    還沒看過的快去複習,就能理解這兩種狀況的差別喔
    【別再說我是膽小鬼】第一部曲:淺談 重力不安全⏩https://bit.ly/2XYI6n5。

    -
    下一集,我們來分享怎麼破解👊孩子愛爬高這件事喔
    敬請期待🎉

  • 過動兒評估幾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6 07:15:00
    有 3,098 人按讚

    最需要愛的小孩,會用最不可愛的方式索求你的愛。

    我發現許多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多幾分尊重並施加更嚴格的處罰,就能改變孩子的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希望幫助孩子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給予他疼愛與溫暖是最快速且有效的辦法。

    如果你給孩子的處罰太過嚴苛,他只會把重點放在對你生氣,而不會思考自己犯的錯。

    取自《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我們直播的時候,談到過度重視處罰作為教養手段,常有的困境是:一個人不想討論自己可能的錯誤或軟弱。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00512630595411/

    「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

    給孩子愛,是讓孩子有動力。做好孩子的榜樣,是讓孩子有個方向。

    很多時候,我們在愛孩子之前,就先給予處罰。有些父母乾脆放棄了,宣稱自己的處罰,就是一種愛,這普遍見於傳統的教養論述。

    愛一個人要學習,作為孩子的榜樣最難。很多父母本身沒被好好愛過,所以也不知道,一個能愛人的人,可以如何在給孩子界線的時候,同時傳達愛。

    具體的作法,不管是版面上的文章或直播,大到理論,小到具體應對方式,可以說什麼話,可以做什麼事,我們也都分享與示範了。不少朋友也共襄盛舉,一起提出自己的成功經驗,有不同選擇讓朋友們參考。

    但我也理解,不少父母要承擔生活壓力,就已經很疲累了。像我版面上的文章常常篇幅很長,有些人根本靜不下心來看。就算看了,也不一定願意練習。願意練習,也不一定能接受自己不斷的挫敗。

    所以我常祝福,祝福我們以月、以年為單位,慢慢調整。有些父母說,常常是覺得自己當父母有些心得了,孩子也大了。

    過去總有遺憾,但我們著眼現在,在當下自在。不管我們能做多少,看到我們付出的努力,給自己肯定,最實在。

    祝願您,試著付出有界線的愛,這是很快能感受到愛的方法!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126254431091441/

    ……………………………………………………………..

    如何改變做法

    【文/ 艾美・莫林】

    海蒂和傑夫中止與狄倫的負面相處模式,是必要之舉。在花更多時間和爸媽好好相處後,狄倫漸漸開始願意遵守規矩。他們只不過做出了微不足道的改變,狄倫的行為就有了翻天覆地的不同。

    你只要稍稍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就能對孩子的行為和你們的關係帶來極大變化。好消息是,運用更有效的管教策略永不嫌遲。

    ▍評估你的領導技巧

    回想你曾遇過最糟糕的主管或老闆。或許你高中的第一份工作曾經遇到很可怕的老闆,或是你目前工作的老闆也不是什麼好咖。總之,花點時間想想不好的領導者有哪些特質,拿一張紙寫下你想到的所有形容詞,像是「無禮」、「善變」或是「難搞」。

    完成這份清單後,把紙翻到另一面,開始想想你遇過最棒的主管。或許你曾經有個上司善解人意又親切和藹,或是之前的主管讓你覺得備受鼓勵且動力十足。盡可能找出可以形容這類主管的詞彙。

    兩份清單都完成後,想想這兩種主管對你的工作方式帶來了什麼影響?你在哪種主管手下工作時的表現最佳?接著再想一下下,哪份清單比較符合你的教養方式。「慣老闆」清單上的哪些字可以用來描述你?你的孩子覺得「好老闆」清單上的哪些字是在說你?

    不管是在公司還是在家,好的領導者能夠鼓舞他人全力以赴,發揮最大潛力。如果你對孩子來說是個好主管,你就會激發他最好的一面。如果你嚴重缺乏領導能力,他就不會願意遵從你的指示。

    ▍建立明確規定

    不妨想一下,在沒有速限標誌的情況下開車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你開得太快,警察就會把你攔下來,即便你說不知道速限,還是得吃下罰單。

    要你猜速限是多少太奇怪了,對吧?但我們常常這樣對待孩子。我們希望他們可以透過觀察發現要遵守的規矩是什麼,可規矩又會隨著當下的情況變化,搞得孩子一頭霧水。

    家中四歲大的小朋友沒辦法理解,為什麼他在遊樂場可以對他的朋友大叫,但在圖書館對同一個朋友做同樣的事情,你就要他提早回家。還有,為什麼在家看見奶奶時跑過去抱她是件好事,但奶奶在醫院時奔跑著去看她,大人就要生氣。

    當你們進入一個新的情境時,記得先跟孩子說清楚自己的期望,你可以說「我們在圖書館要用走的,也要小小聲講話」,或是「在飛機上,我們要坐在位置上,安全帶要繫上,講話也要輕聲細語」。

    寫下清楚明瞭的規範並放在顯而易見的地方。規定要愈簡單愈好,不要變成兩百頁的家庭生活說明書。

    以下是所有小朋友都需要的五種規範:

    1. 與道德相關的規定。制定像是「說實話」和「拿別人的東西要先問」等規定。
    2. 有益健康的規定。制定像是「早上起床和晚上上床前要刷牙」和「吃飯前洗手」這類的規定。這類規定可以幫孩子建立每天固定的生活常規與健康習慣。
    3. 有益安全的規定。這類規定應該要對身心方面的安全有益,像是「騎單車要戴安全帽」與「和別人說話要親切有禮貌」。
    4. 鼓勵良好社交習慣的規定。建立可以教孩子尊重他人的規範,像是「開門前要敲門」以及「別人講話時不要插嘴」。
    5. 幫助孩子為真實世界做好準備的規定。制定能夠讓孩子知道如何面對現實人生責任的規範,像是「你必須把百分之二十五的零用錢存起來」,以及「寫完功課和做完家事才可以看電視」。

    這份家規清單必須適用於家中的所有人。有些規定會因孩子而異,像是門禁或睡覺時間等等,你不需要把這麼細的規定也列出來(除非列出來能幫助孩子守規矩)。但務必要讓孩子知道破壞規矩的後果是什麼。

    ▍打造溫暖有愛的環境

    當我建議瑞克對他十二歲的兒子卡麥隆多點疼惜、少點敵意時,他大聲說:「他不先放尊重點,我才不要尊重他!」瑞克和卡麥隆過去幾個月以來一直意見不合,他們的關係也降到了冰點,兩個人幾乎不和彼此說話了。卡麥隆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頂嘴和爭辯,現在他們兩人處於僵持不下的局面。在卡麥隆做出改變前,瑞克絲毫不打算退讓,但除非瑞克釋出一些善意,否則卡麥隆的行為不可能有所改變。

    我的工作不是要瑞克給予卡麥隆更嚴厲的處罰,而是要協助他對卡麥隆有更多的關愛與同理心。起初,他拒絕了我的提議,因為他覺得這是兒子自己要去爭取的。但我給他看了研究資料,請他試著多多關心卡麥隆,結果卡麥隆因此就找到了改變的動力。

    我發現許多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多幾分尊重並施加更嚴格的處罰,就能改變孩子的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羅素‧巴克立(Russell A. Barkley)在《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Taking Charge of ADHD)一書中,分享了一位老師的故事,那位老師經常說:「最需要愛的小孩會用最不可愛的方式索求你的愛。」如果你希望幫助孩子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給予他疼愛與溫暖是最快速且有效的辦法。

    研究結果發現,來自父母的關懷和許多正面成果有關,像是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良知。此外,小孩如果承受了莫大的壓力,關懷和疼愛可以減少壓力在他們人生中造成的精神傷害。

    悉心呵護你和孩子的關係是一切行為控管計畫的第一步。你可以藉由以下幾個方式對孩子展現關愛:

    ●安慰孩子。在孩子不開心的時候聽他說話,在他過得不順的時候抱抱他,以及在他難過的時候同理他。
    ●鼓勵孩子。在孩子拚盡全力或懷疑自己的時候,為他加油打氣。當他滿腦子都是負面想法時,教他如何樂觀以對。
    ●花時間陪孩子。花時間好好陪孩子是與孩子建立並維持健康關係的不二法門。盡可能找時間和孩子一同冒險、從事好玩的活動。
    ●注意孩子的良好表現。不要老是指出孩子的錯誤和不乖的時候,記得用讚美和正增強來鼓勵良好的行為。

    當孩子知道你不是只有在他乖乖聽話時才愛他,並明白在家可以放心地說實話時,你的管教會更加有效,他也會欣然接受你制定的後果並從中學習。

    ▍善用管教策略教導人生課題

    安迪和他的妻子與三個小孩住在一起。他很努力工作,好讓太太可以當全職家庭主婦。雖然經過一天的體力勞動,下班時已疲憊不堪,但他知道,太太在他回家後也需要一點喘息的時光,所以晚上他會陪孩子玩、帶他們洗澡並說故事給他們聽。他之所以來接受心理諮商,是因為他的大兒子出現了一些行為問題,他想要知道如何幫助兒子。對他來說,竭盡所能當一個最棒的爸爸,是很重要的事。

    我和他合作幾週後,他向我表示,兒子的行為讓他屢屢受挫,他的管教方式沒一個有效。他說:「這星期我花了兩小時告訴他,為什麼他必須更尊敬他媽媽一些。念完後,我問他學到了什麼,他居然說:『我發現你很生氣的時候,額頭上會暴青筋。』」

    如果你為孩子設定的後果對他們的發展無益—像是花兩小時斥責一個八歲孩子—他們的行為就不會有所改變。同樣地,如果你給孩子的處罰太過嚴苛,他只會把重點放在對你生氣,而不會思考自己犯的錯。

    善用管教工具將可教孩子下次如何做得更好。因此,與其在孩子打了弟弟後賞他巴掌,不如利用他的不當行為來教他新的知識。暫時隔離冷靜可以讓孩子學著如何在生氣的時候安撫自己;補救賠償則可以讓他學著做出彌補,像是把他最愛的玩具借給弟弟一天。

    問問你的孩子「除了打弟弟,你下次可以用什麼不同的做法?」或是「必須要排隊等待的時候,你可以怎麼讓自己多點耐心?」務必確保孩子具備讓自己表現更好的必要技能。如果你從沒教他如何用健康的方式溝通,或是安全地管理自己憤怒的情緒,不論你讓他承擔了何種後果,他都沒辦法有所改進。

    ▍如何教孩子做對選擇

    以狄倫和一直處罰他的父母來說,他需要的是守規矩的動機。他們只要稍稍改變自己的教養策略,就能大幅改善狄倫的行為模式。

    你必須讓管教變成有效的教學工具。花時間和精力帶孩子學習什麼是得宜的舉止後,你之後就不需要花太多心力思考要怎麼處罰孩子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掌握13不原則,堅定父母教出堅強小孩
    大 塊 ✦ https://bit.ly/3bUic7l
    博客來 ✦ https://bit.ly/2WQG3jY
    誠 品 ✦ https://bit.ly/3bNgKU8
    momo ✦ https://bit.ly/2NCHAVo
    金石堂 ✦ https://bit.ly/2WRPoYy
    讀 冊 ✦ https://bit.ly/2LR6xvm

    大塊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ingCompany/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