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逢甲光電系主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逢甲光電系主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逢甲光電系主任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蘇治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11/23)早上, 多位關心綠能專家學者特別來到北港競選總部, 力挺治芬高票當選,讓我非常感動。 雲林不僅是台灣的「農業首都」, 我也要把雲林建設為「綠能首都」! 民進黨推動非核家園能源轉型, 在雲林持續推動綠能, 包括在我縣長任內於褒忠潮厝推動沼氣發電, 將糞土變成黃金,...
逢甲光電系主任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11/23)早上,
多位關心綠能專家學者特別來到北港競選總部,
力挺治芬高票當選,讓我非常感動。
雲林不僅是台灣的「農業首都」,
我也要把雲林建設為「綠能首都」!
民進黨推動非核家園能源轉型,
在雲林持續推動綠能,
包括在我縣長任內於褒忠潮厝推動沼氣發電,
將糞土變成黃金,
有效降低溫室效應。
農電共生,
替農民創造每年1.5億元的租金收入。
雲林口湖和四湖海岸8公里外海域,
預備設置80座離岸風車,
這也是雲林未來能夠成為,
「能源自主」和創作「新產業鏈」的契機。
我認為,一個稱職的立委,
除了本身的努力之外,
背後有這一群專家學者當顧問,
才能夠扮演專業、有力的國會議員,
並把國外好的案例,
從自己的土地長出一個新的、好的範例,
全民共享綠能利益,讓青年回流,
地方創生永續綠能 ,才能真正發大財!
【特別感謝】
太陽光電公會 #郭軒甫 榮譽理事長
太陽光電系統公會 #黃進成 理事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楊聰仁 前系主任
立法委員 陳曼麗(立法院再生能源促進會會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李昭興 名譽教授
台灣環保聯盟 #劉志堅 理事長
社團法人野薑花公民協會 #陳雪梨 理事長
【新聞連結】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1123/3773464/
逢甲光電系主任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11/23)早上,
多位關心綠能專家學者特別來到北港競選總部,
力挺治芬高票當選,讓我非常感動。
雲林不僅是台灣的「農業首都」,
我也要把雲林建設為「綠能首都」!
民進黨推動非核家園能源轉型,
在雲林持續推動綠能,
包括在我縣長任內於褒忠潮厝推動沼氣發電,
將糞土變成黃金,
有效降低溫室效應。
農電共生,
替農民創造每年1.5億元的租金收入。
雲林口湖和四湖海岸8公里外海域,
預備設置80座離岸風車,
這也是雲林未來能夠成為,
「能源自主」和創作「新產業鏈」的契機。
我認為,一個稱職的立委,
除了本身的努力之外,
背後有這一群專家學者當顧問,
才能夠扮演專業、有力的國會議員,
並把國外好的案例,
從自己的土地長出一個新的、好的範例,
全民共享綠能利益,讓青年回流,
地方創生永續綠能 ,才能真正發大財!
【特別感謝】
太陽光電公會 #郭軒甫 榮譽理事長
太陽光電系統公會 #黃進成 理事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楊聰仁 前系主任
立法委員 陳曼麗(立法院再生能源促進會會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李昭興 名譽教授
台灣環保聯盟 #劉志堅 理事長
社團法人野薑花公民協會 #陳雪梨 理事長
【新聞連結】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1123/3773464/
逢甲光電系主任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家意見:不容忽視的再生能源:小水力發電!! (08/08/2018 蘋果日報)
最近連日高溫,中央氣象局預測未來一周各地高溫普遍可達33至35度,而前幾日全台最高溫也有逼近39度的紀錄,用電量屢創新高,不僅僅是台灣,全球也持續創高溫紀錄。
隨著非核家園的推動、深澳電廠的爭議等,未來的電要從哪裡來?我國政策期望於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達20%的目標,然而,目前似乎僅聚焦於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小水力發電關注度明顯較低。
台灣河川流量豐枯懸殊,水利設施興建不易,尤其是中型以上水庫,需經過可行性規劃、環境影響評估等作業,耗時費力與金錢,再加上鄰避效應及環保陳抗等種種原因,均影響整體期程。台灣目前幾乎已無合適場址建置中大型水庫,2015年底完工的湖山水庫恐為最後一座。
因此,想利用水庫高落差的水力發電方式,僅能從既有水庫著手,但並非所有位置均可設置,且裝置容量大於2萬瓩尚需環評。但,小水力發電可突破上述諸多劣勢。
水利署早年即重視小水力發電,從全台的發電潛能盤點、石門水庫水路應用、輸配水與再生水管線應用評估以及召開「小(微)水力發電技術研討會」等。
除此之外,台電1月上旬宣布未來將積極建置「微、小型水力設施」,預計開發20個小水力設施,裝置容量達2.33萬瓩;而農委會鼓勵農田水利會發展小水力發電,於今年5月初公布27處有小水力發電發展潛力的圳路,提供電力業者評估合作開發,總預估裝置容量達5000瓩以上。
即便如此,小水電仍屬專業人士較為熟悉之領域,較少民眾了解。7月舉辦的「全國高中職、大專生小型水力發電設計比賽」,相關政府部門亦到場支持,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亦表示,未來希望能將小水力發電與社區結合,期可大幅減低偏鄉送電需求;經濟部目前也正在盤點各水庫、大型渠道、溪流等小水力開發潛力,目標在今年底提出初步盤點結果。
限法規水權費率
小水力發電具有許多優點,為可再生能源、可循環利用、本身無污染、營運成本低、發電效率高、技術成熟等,在特定條件下才需環評,否則未達2萬瓩可免實施。許多國家均發展小水電已久,如加拿大、中國大陸、日本等,但台灣的小水電推動為何困難重重?主要受限於法規、水權以及躉購費率等。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自2009年完成立法,本年1月通過修正草案,6月頒布相關子法。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小水力發電係指川流式水力,修正條文則為活化圳路及水利設施用於發電,無形中已限制小水電的型式,導致部分申請案未能通過,更遑論下一步要如何發展。
再者,發電用水也需取得相關水權管理單位同意與配合。另一方面為躉購費率,2017年公布的川流式水力躉購費率為每度2.9512元,遠低於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的平均值。
種種因素之下,導致廠商投入研發意願不高,從國外引進機組又有關稅與後續維修管理問題。希望國家政策於推動再生能源發電同時,須兼顧平衡各種可能的再生能源發電,鼓勵民間投資開發,增加經濟誘因,創造所有可能,以免20%淪為數字遊戲。
本文作者:
黃志偉 / 逢甲大學水利發展中心副主任
許盈松 /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系主任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20180806/3809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