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農會帶殼花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農會帶殼花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農會帶殼花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農會帶殼花生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上下游 News&Marke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搶救花生之戰,已成地方中央對抗戰,雲林花生產量佔全國七成,但目前僅四個農會參與保價收購,花生滿倉,連總統也得去紙廠看花生。有人質疑,政府不該以「公糧模式」收購花生?農糧署解釋,僅是借給農民團體周轉金,讓他們可以先大量收購再賣出去,非由政府花錢收購。 有人質疑花生常溫儲放是否有衛生疑慮,農糧署解釋,...

  • 農會帶殼花生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14 21:23:43
    有 370 人按讚

    搶救花生之戰,已成地方中央對抗戰,雲林花生產量佔全國七成,但目前僅四個農會參與保價收購,花生滿倉,連總統也得去紙廠看花生。有人質疑,政府不該以「公糧模式」收購花生?農糧署解釋,僅是借給農民團體周轉金,讓他們可以先大量收購再賣出去,非由政府花錢收購。

    有人質疑花生常溫儲放是否有衛生疑慮,農糧署解釋,目前均為「帶殼儲放」,黃麴毒素不會在殼裡面,也會盡快安排業者加工~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7879/

  • 農會帶殼花生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12 20:40:09
    有 447 人按讚

    農委會對於花生的不當存放馬上做出了新聞稿回應

    農糧署會同衛生單位監測花生品質 確保安全無虞

    針對近日外界關心購貯花生衛生安全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為確保花生品質安全無虞,已會同衛生主管機關進行購貯產品監測,並已媒合食品加工業者向農民團體採購進行加工脫殼冷藏,後續並請業者落實自主檢查,確認安全無虞後再上市,請消費者放心。

      農糧署說明,花生採收後鮮莢含水率仍高,農民會以日曬方式降低含水量達12%以下,本次花生收購輔導措施均由產地農民團體嚴格確保花生應達一定品質後方得收購,倘農民的花生含水量過高時,均要求應再進行日曬達一定乾燥度後再予收購。該署表示,經了解目前業界於收購乾燥的二期作帶殼花生後,由於天候冷涼,通常會以帶殼方式貯藏1-3個月左右,再依通路需求進行脫殼加工冷藏後再出售。為因應外界對花生衛生安全疑慮,該署已會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中部管理中心赴現場抽驗,了解花生品質並已輔導收購的農民團體媒合出售相關購貯的花生,暫貯於紙廠倉庫的花生將於近期全數移至食品工廠進行脫殼加工冷藏,確保安全無虞。

    —————————————————————

    我當然樂見農糧署跟食藥署重視食品安全管理,而且能一開始就做好,而不是敷衍的做,然後被人家指出不對才改善,但肯改就是一件好事,值得肯定。

    但農糧署的新聞稿又很妙,前面說會媒合食品業者加工脫殼冷藏,後面又說業界因為天氣冷涼會用帶殼方式儲藏1-3個月。

    北部的確是很涼沒錯,但這幾天在雲林白天很多人都穿的是短袖,中南部似乎不是冷涼,再來能脫殼的業者都是脫殼產能全開,早一點脫殼成花生仁之後冷藏,再慢慢拿出來分許製成可供應食品業的原料。
    而不是帶殼的放著好幾個月才脫殼加工冷藏出售,脫殼花生直接放在外面有黃麴毒素的問題,但不脫殼就放進冷藏庫。
    一是放不多,二是花生殼悶著產生的熱,進了冷藏庫之後會造成冷卻馬達不斷運轉,輕則花電費了事,重則造成馬達壞掉。

    業界的作法農糧署不知道嗎?但怎麼會出來講這種話?

    這就讓我想到之前我提出機場的消毒毯是乾的,防疫做得不夠確實,結果防檢局的官員來回答我乾的消毒毯有消毒能力,拜託,消毒毯用衛可這種消毒粉,都還可以說乾的有消毒性。

    現在在謠傳這些花生未來都會有以前引發黑心混油案的廠商富味鄉來處理成花生油,如果要講處理量,那富味鄉當之無愧台灣第一大,比起富味鄉,那幾個農會的處理能力根本沒得比,連脫殼都沒有,更別說是先進的製油設備了,富味鄉的製油精煉能力很強,就算原料比較差,一樣有精練到符合食品法規的能力。

    未來是不是交給富味鄉處理過幾天就知道了,雖然富味鄉過去因為偷工減料混油被判刑,被罰金,被一般民眾罵到臭頭,但之後努力改善還通過英國零售商認證Brc,也有SQF是台灣少數拿到這些認證的大廠,一定不會跟以前一樣瞎搞了。

  • 農會帶殼花生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05 13:17:58
    有 284 人按讚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99478

    好久沒有寫專欄了,前陣子工作真的太忙了,之後看能不能維持一個星期一篇。

    WTO當年設下的進口價格門檻,是讓本土有機會得到緩衝,逐漸提升,逐漸轉型。

    但花生產業維持著將近20年沒改變,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成本越來越高,當本土脫殼花生仁成本比進口貨還高時,就算高關稅也檔不住進口貨。

    除了成本不斷提高以外,產銷結構也沒有改善,到現在還是看的到露天曬花生的情況,而花生的問題遇到選
    舉,就變成攻擊跟撒幣的議題(聽說準備了20億的農委會到現在一毛都沒下來),撒完錢之後呢?明年繼續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