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農地蓋農舍比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農地蓋農舍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農地蓋農舍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農地蓋農舍比例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能源轉型討論中的系統性思考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日前東華大學戴興盛教授在臉書發文指出(https://bit.ly/3hLjvtu),台灣的公共輿論對於深度低碳的想像不足,故進行相關路徑討論時,缺乏系統性思考。筆者深感贊同;...

  • 農地蓋農舍比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6 16:52:17
    有 29 人按讚

    能源轉型討論中的系統性思考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日前東華大學戴興盛教授在臉書發文指出(https://bit.ly/3hLjvtu),台灣的公共輿論對於深度低碳的想像不足,故進行相關路徑討論時,缺乏系統性思考。筆者深感贊同;事實上,本學期期中筆者便曾經以社課講師的身份,在東吳逆思社課上,討論能源轉型過程中如何以系統性、全尺度的思考方式,綜觀深度低碳的課題。

    社課時筆者使用了之前也發文討論過的「人造林蓋太陽能電廠」(https://bit.ly/3nm7so0)為例,示範如何透過矩陣法,對一特定議題影響的不同層次做出系統性思考。該矩陣如下圖所示,當時筆者設定的兩個維度為環境考量的尺度以及決策者的能動性層次,據而做出一道2階方陣。(請參見圖一)

    在〈近期光電與既有土地搭配上之疑慮釐清與可行解方探討〉一文中,筆者著重在個別決策者層次上的大尺度環境考量,討論太陽能電廠和人造林的減碳效益;圖中的矩陣中可以看到,還有其他能動性層次或考量尺度是可以被討論的。比如,雖然對個別決策者來說,太陽能電廠肯定比人造林更具有減碳效益,但站在更高位的政策制定者,就必須考慮推廣人造林改做太陽能電廠的排成順位(理論上,不具碳匯的土地更應該優先做綠能電廠)。另外,有些農光、漁光共存的案例站在個別決策者的層次上可能並不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土地利用方式,但政策決策者在考慮到國土整體的土地利用限制後,可能反而要鼓勵這種混合式的土地使用類型。

    然而到這部分的討論,仍停留在過於基本的概念。接續戴老師的文章和我的矩陣,我想延伸兩個討論能源轉型議題時,台灣公共輿論仍缺乏的觀點。

    其一就是我們以在地環境考量討論再生能源的潛在危害時,往往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相比嚴苛不少。比如說真的要比較,風能機組對鳥類的傷害,不一定比傳統電廠高;太陽能板的反照程度,也不一定比窗戶、玻璃或其他光滑表面嚴重。但這些批評至少具有某種程度的建設性,敦促綠能業者改善機組,讓再生能源越來越環境友善。

    在台灣真正麻煩的,是當再生能源和既有地景融合時,一種近乎直覺式的排斥心態。比如一張太陽能電廠擺放在農地中間的照片,似乎就能成為光能破壞農業的例證。然而太陽能板靜置在農地旁邊,對周圍的農業活動能有甚麼影響?而那些改作電廠的農地,沒有綠能這個選項真的願意繼續耕作的比例很多嗎?甚至我們應該衡量,農地改成太陽能電廠後,底下土地如果變成草地,是有機會讓土地的碳匯能力增加的,由此等於是雙重的減碳效果(這可能是未來深度低碳過程中,少有的負碳排選項之一)!但這些討論在目前台灣的公共輿論中都很少見;我們總是直觀地認為,太陽能板出現在原本地景裡就是不對的,但對於真正對周圍土地利用有顯著危害的違法工廠和農舍,反而不會用同等力道監督。

    第二則是轉型路徑過程中的無悔性。現在有一些針對綠能、電池、氫能、電動車、智慧電網等轉型技術的批判,固然有其真實性和反映著這些技術可以改善的空間,但這些批判,並不應該做為我們放緩或取消發展這些技術的藉口。道理很簡單:所有嚴謹的學術研究和認真討論深度低碳路徑的政策裡面,以上種種轉型技術都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嚴肅看待晚近國際社會逐漸成型的深度低碳目標,則任何關於未來能源系統的討論,若不是立基於這樣的前提下展開,都不具任何意義。

    這其中,綠能的發展又是最為核心的,因為能源、運輸、供熱等各部門的深度低碳,實仰賴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的進程。所以再生能源政策永遠不會有太快、太躁進的問題,我們要也只需要擔心發展太慢、政策支持不夠,但我們絕對不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因為要改變深度低碳轉型策略,而後悔在過去蓋了太多再生能源。只要我們認真對待氣候緊急的現狀,持續發展再生能源就是必然的任務,這樣的概念就是「無悔性」(請參見圖二)。

    因此,當有人號稱想養綠、減碳,卻將綠能和既有土地利用形式的競合過程、變動型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波動、充放能的損失等等特性,誇大成綠能尚不成熟、綠能為主的能源系統不可行的理由時,他的行為和所宣稱欲達成的目標,便出現了嚴重斷裂。遺憾的是,這樣的斷裂主導著台灣關於氣候與能源政策討論過久,使得社會整體從來不把一個以綠能為能源系統主體的未來當成必須達成的前提來行事。如果不將戴教授和本文揭示的系統性思考導入這些討論中,這樣的問題終將無解。

  • 農地蓋農舍比例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17 23:10:16
    有 23 人按讚


    關於農地豪宅,原來如此啊?!

    農家何處?那些讓我們傷痕纍纍,站穩不易的一小步,您看做是什麼?

    2014地方選舉結束,首都的柯P上場、台灣的地方諸侯大洗牌。宜蘭的林縣長連任,雖然創勝選紀錄,但是大家知道接下來的挑戰,恐怕是空前的。因為,雪隧通車十年對宜蘭的環境壓力,加上年輕世代的覺醒,價值衝突馬上就要浮上來。

    2015春節前後,為了找出豪宅農舍亂象、農地違法使用的管理對策,林縣長暫停核發農舍許可三個月,大家應該都記憶猶新。那三個月,農政、地政、建設、環保、稅務,差不多和實質環境管理有關的地方治理機器,都被上緊了發條,在人民權益、法令工具、政治衝擊、價值觀念的各個面向,反反覆覆來回震盪,縣政府團隊為了台灣農地保護戰,為我們相信的永續價值,宜蘭自願站上了對抗農地炒作的祭壇,引起全國翹首囑目。

    先說這張「限時動態照片」。這張照片是所有「種在田中央」農舍的原型。每一棟豪宅農舍在它取得執照的那一刻,都長這個樣子。(它是公務員核發使照前,去現場檢查時侯必需看到的。只能這樣,不能看到更多的)幾乎千篇一律的是:一條容不下二人錯身的泥土小徑,連接田中央一棟表情怪異的房子,有門𥦬但不正式,還有很明顯未來將要再水平延伸的鋼筋混凝土樑。有橘紅色排汚水管裸露在田邊,遠遠的從田中央拉到路邊。

    這照片的畫面中,沒有説明的邏輯是:
    (也許是在某個協調農舍怎麼核發建照的會議上,官員和建商的對話。)
    A、請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把農舎蓋在農地中央?
    B、因為農舎出入總要有通路啊!
    A、但是自設通路會佔去農地1/10比例的面積,那麼我們蓋房子的面積就變少了。
    B、當然,因為自設通路並沒有做農作。法規規定要計入1/10範圍。
    A、..........那麼,我們就設75公分寛的通路。
    B、為什麼是75公分?
    A、建築技術規則的最小通道寬度就是75公分。
    B、..............
    (這就變成了在田中央蓋農舍的潛規則。)
    當然,你不會在宜蘭看到「由75公分走進去的豪華農舍」,那個連搬沙發進出都有困難的細條通路,只存在政府的文件中。取得執照之後的「美好畫面」就是我們真實在田間看到的,不管你多麼羨慕豪宅生活,那卻是大部分違規使用、農地流失的事實。

    從這裡,你可以看到法制管理上的荒謬,「合法和真實」之間的落差。蓋在田中間將可以營造花園、水池、景觀,才能表現宜蘭田園豪宅的賣相,而從道路到田中央房舍之間,75公分小徑兩旁原本屬於9/10的農地將會消失,這很容易懂。但是,怎麼解決這種農地炒作的荒謬?

    2015年4月7日,三個月檢討期一到,縣府團隊提出了清楚確保農地完整及農民房舍需求「臨路一側、適度退縮」的規範,作為申請農舍的依據。(另外還有從事農業生產的計劃書審查,暫略)之後,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的人員,又一次次向中央政府(農委會)簡報說明,這確保農地不被違規使用侵吞、又保障真正從事農作的農民房舍需要的規定。它不但受到農委會的支持,更在不久之後,由農委會公布在修訂的「農舍興建辦法」的全國性規定之中。

    這守護農地農用的小小一步,引來了部分議員、仲介業者、農地投資者的反彈,披著「保護農民權益」的外衣,舖天蓋地的襲來。林聰賢縣長挺住了,並且對已經存在、大批違規使用的「農舍、農地」,後續研議導正的罰款原則、稅務工具的運用等等。你應該看得出來,他在同黨重要同志之間得不到諒解;而在宜蘭這「價格重於價值」的後雪隧十年亂象,宜蘭價值守護者,也沒有對他的政策滿意。

    往前,當然舉步維艱!

    但是,我們相信的宜蘭價值,一代一代一直用心計較,小心呵護著。當下炒作派的狂瀾和執政者的困境,正是我們滿身傷痕的來源。

    要怎麼看待走過去,必然上身的這些傷痕呢?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813/…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594/…

  • 農地蓋農舍比例 在 薛呈懿 Hsueh ChengY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1-17 20:04:23
    有 527 人按讚


    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

    在林聰賢縣長時期擔任環保局長的陳登欽司長,細細述說當年府內與民情的緊張情勢。
    時而捍衛、時而退讓⋯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背景、不同收入基礎的宜蘭人,是如何在看待我們自己的故鄉。

    三年前,我也曾埋頭在這些法規條例與相關局處室討論。
    回到基層,又更直接感受民眾的聲音,
    難受,但仍然得做。

    我們以為三年的努力達到階段效果,能往好好守住僅存良田的目標邁進,沒想到,一次又一次的縣長代理後⋯
    2017年11月的今天,我還要再站上來堅守這題,甚至得又重頭再跟鄉親溝通我們的用意不是打壓老農這類的問題⋯

    三年前,府內的長官與我一起並肩作戰。三年後,這些曾經陪伴我的力量,有的高升中央,有的風骨辭退....。我們以為這次會孤立無援,
    但,看到留言裡相挺的人就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咱自己的宜蘭自己救!

    #空污放寬也需要關心
    #跟我一起成為宜蘭土地的後盾
    #你我做起努力和身邊的人溝通吧

    #自己的宜蘭自己救
    #陳登欽

    農家何處?那些讓我們傷痕纍纍,站穩不易的一小步,您看做是什麼?

    2014地方選舉結束,首都的柯P上場、台灣的地方諸侯大洗牌。宜蘭的林縣長連任,雖然創勝選紀錄,但是大家知道接下來的挑戰,恐怕是空前的。因為,雪隧通車十年對宜蘭的環境壓力,加上年輕世代的覺醒,價值衝突馬上就要浮上來。

    2015春節前後,為了找出豪宅農舍亂象、農地違法使用的管理對策,林縣長暫停核發農舍許可三個月,大家應該都記憶猶新。那三個月,農政、地政、建設、環保、稅務,差不多和實質環境管理有關的地方治理機器,都被上緊了發條,在人民權益、法令工具、政治衝擊、價值觀念的各個面向,反反覆覆來回震盪,縣政府團隊為了台灣農地保護戰,為我們相信的永續價值,宜蘭自願站上了對抗農地炒作的祭壇,引起全國翹首囑目。

    先說這張「限時動態照片」。這張照片是所有「種在田中央」農舍的原型。每一棟豪宅農舍在它取得執照的那一刻,都長這個樣子。(它是公務員核發使照前,去現場檢查時侯必需看到的。只能這樣,不能看到更多的)幾乎千篇一律的是:一條容不下二人錯身的泥土小徑,連接田中央一棟表情怪異的房子,有門𥦬但不正式,還有很明顯未來將要再水平延伸的鋼筋混凝土樑。有橘紅色排汚水管裸露在田邊,遠遠的從田中央拉到路邊。

    這照片的畫面中,沒有説明的邏輯是:
    (也許是在某個協調農舍怎麼核發建照的會議上,官員和建商的對話。)
    A、請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把農舎蓋在農地中央?
    B、因為農舎出入總要有通路啊!
    A、但是自設通路會佔去農地1/10比例的面積,那麼我們蓋房子的面積就變少了。
    B、當然,因為自設通路並沒有做農作。法規規定要計入1/10範圍。
    A、..........那麼,我們就設75公分寛的通路。
    B、為什麼是75公分?
    A、建築技術規則的最小通道寬度就是75公分。
    B、..............
    (這就變成了在田中央蓋農舍的潛規則。)
    當然,你不會在宜蘭看到「由75公分走進去的豪華農舍」,那個連搬沙發進出都有困難的細條通路,只存在政府的文件中。取得執照之後的「美好畫面」就是我們真實在田間看到的,不管你多麼羨慕豪宅生活,那卻是大部分違規使用、農地流失的事實。

    從這裡,你可以看到法制管理上的荒謬,「合法和真實」之間的落差。蓋在田中間將可以營造花園、水池、景觀,才能表現宜蘭田園豪宅的賣相,而從道路到田中央房舍之間,75公分小徑兩旁原本屬於9/10的農地將會消失,這很容易懂。但是,怎麼解決這種農地炒作的荒謬?

    2015年4月7日,三個月檢討期一到,縣府團隊提出了清楚確保農地完整及農民房舍需求「臨路一側、適度退縮」的規範,作為申請農舍的依據。(另外還有從事農業生產的計劃書審查,暫略)之後,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的人員,又一次次向中央政府(農委會)簡報說明,這確保農地不被違規使用侵吞、又保障真正從事農作的農民房舍需要的規定。它不但受到農委會的支持,更在不久之後,由農委會公布在修訂的「農舍興建辦法」的全國性規定之中。

    這守護農地農用的小小一步,引來了部分議員、仲介業者、農地投資者的反彈,披著「保護農民權益」的外衣,舖天蓋地的襲來。林聰賢縣長挺住了,並且對已經存在、大批違規使用的「農舍、農地」,後續研議導正的罰款原則、稅務工具的運用等等。你應該看得出來,他在同黨重要同志之間得不到諒解;而在宜蘭這「價格重於價值」的後雪隧十年亂象,宜蘭價值守護者,也沒有對他的政策滿意。

    往前,當然舉步維艱!

    但是,我們相信的宜蘭價值,一代一代一直用心計較,小心呵護著。當下炒作派的狂瀾和執政者的困境,正是我們滿身傷痕的來源。

    要怎麼看待走過去,必然上身的這些傷痕呢?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813/…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