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辦公室錄音違法香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辦公室錄音違法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辦公室錄音違法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辦公室錄音違法香港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萬的網紅呱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謝大家昨天來我的「公開議政」,我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跟大家一起公開討論市政。以下是我昨天所講的內容,想來卻無法來的朋友,也可以透過這份文件,了解我做過的政策及關心的議題。關於昨天最後的QA,我會再另外發一篇文讓大家了解。 這三個會期以來,我實踐了哪些政見、哪些政策在推動上窒礙難行,我會跟大家...

  • 辦公室錄音違法香港 在 呱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5 19:05:06
    有 8,731 人按讚

    感謝大家昨天來我的「公開議政」,我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跟大家一起公開討論市政。以下是我昨天所講的內容,想來卻無法來的朋友,也可以透過這份文件,了解我做過的政策及關心的議題。關於昨天最後的QA,我會再另外發一篇文讓大家了解。
     
    這三個會期以來,我實踐了哪些政見、哪些政策在推動上窒礙難行,我會跟大家誠實報告。
     
    【主要政績】
     
    #公開議政
     
    本來在今年初,我就預定要舉辦座談會,邀請大家一起面對面討論市政議題,不過因為疫情影響,只好到現在才與大家見面,這點是我比較抱歉。但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舉辦公開議政,往後還是會有機會像昨天一樣,跟大家一起討論對市政議題的看法。
     
    #透明選服網站上都看得到
     
    我們經手的選服,都會在「選服魔鏡號」選民服務系統上公開回應。
     
    比如說,大家關心的交通議題(機車路權、交通動線規劃、道路壅塞、公車駕駛問題、行人安全等等)就佔了選服案件的三分之一。在確定成案之後,我們會評估,是要透過市府索取資料來取得回應、召開協調會(例如建照因為其他戶都更發不下來),還是現場會勘(例如塗銷禁行機車、行穿線退縮),來解決市民陳情的問題。這些回覆,都可以透過系統內的搜尋功能,找到我們的回應。
     
    「選服魔鏡號」改版後,新增了一些新功能,包含案件數統計、類型分析、關鍵字分析、甚至可以「抽牌」看我們的案件有哪些回覆內容。也有一些神秘功能,歡迎大家多上去玩玩看。網址:https://service.froggychiu.com/
     
    #不是所有選服都會在一開始公開
     
    有一些很特殊的選服,為了保障當事人,我們在第一時間不會公開,但完成之後會與大家報告進度。
     
    像是員工說公司違反勞基法沒給加班費、要求超時加班、不合理的勞動契約等等,希望我們協助匿名勞檢;也有一些是讓人很遺憾的案件,例如導師不當體罰學生,甚至有學校隱匿性平案件的證據,讓同學身心受創。這些案件,為了保護當事人、特別是未成年當事人的權益,我們絕對不會在魔鏡號提到個資,但會希望通案性的回覆,能夠幫忙到其他遇到類似案件的市民。
     
    #我們也有不受理的案件
     
    不受理的案件比例大概只佔8%,其中很多是屬於中央權管的案件,或者是外縣市的案子,原則上我們也會盡可能轉介給在地的市議員或立委協助。包含先前入境檢疫的問題、其他縣市學校老師霸凌的問題等等。
     
    #做選服的感想
     
    我做選服到現在有一個感想,就是我過去認為萬惡的「喬罰單」、「喬病床」,其實最終反映的都是一個問題:在市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能不能夠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幫助到對方?如果真的是我無能為力的案件,我能多做些什麼,讓陳情人好過一點?例如有一些案件,是我怎麼樣都無法挽救的生命,例如在醫院被霸凌後自殺的醫師,或者在馬路上被公車撞死的祖孫;有一些案件,是歷經各個議員、立委、甚至陳情人寫信到總統辦公室,都無法獲得回應的。這些案件,不一定是我職權能夠協助的,甚至往往超過了法律可以協助的期限,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在大家覺得求助無門的時候,找到一個可以聽你說話,而且聽得懂你說話的人吧。
     
    #針對社宅活化進行多次質詢
     
    每個會期的總質詢,我都會質詢市府公宅進度、營運管理問題及未來規劃的進度。包含公宅的用地取得及建設工程,是否落後市府自己的目標;市府其實有逐年審核資格來調漲租金的疑慮;許多市民對於公宅建設期間的綠地或停車空間縮減也有質疑,我們也敦促市府一定要在規劃階段就開始公共工程說明。除了建案進度外,我們也一直在追蹤市府成立專責行政法人的進度,來積極管理至少要用五十年的社宅。
     
    當然,社宅因為數量相對稀少,更多買不起房的市民,也同樣需要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的政策,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質詢的重點。
     
    不過,社宅活化是一個很難在短期看到成效的政策。很多在魔鏡號反應的市民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央地方都積極在主張居住正義,房價卻還是那麼高?蓋公宅又抽不到,租金也降不下來,我要如何在台北市生存?我認為,複雜的問題無法有單一解方,居住正義要能落實,除了我持續關注的社宅進度外,我也會在議會持續推動囤房稅的調升,讓更多空屋可以在合理的價格被釋出。
     
    #道路平權從微小的改變開始
     
    在我的「未來交通」政見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精神是「道路平權」,也就是不論行人、機車騎士、汽車駕駛,都能夠在尊重對方用路權益的前提下行進。
     
    這包含我透過會勘協助塗銷了禁行機車道並開放直接左轉、擴大路口,讓人行道更能順利銜接行穿線、增設Youbike 2.0的新站點,或透過質詢要求市府增加充電站位、請市警局嚴加取締南京東路、基隆路、中山北路二段、延壽街、羅斯福路四段等地的違規停車、儘速決定民生汐止線方案等,都是我這三個會期關注的重點。
     
    我知道很多市民不一定會滿意現在市府對於道路平權的作法。不過,就像我在民主開箱EP11提到的,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能一點一滴地發動微小的改變,但我希望,這樣的改變不只是結果,更是改變市府思考問題角度的過程。這個過程,除了我之外,更需要團結的市民才能夠做到。也希望大家之後可以持續提供更多你們認為應該改變的路段。
     
    #對於五分埔商圈將會重新調整政策
     
    過去,我在政見中提到,原先是希望比照首爾東大門的服飾基地,讓五分埔再度活化,成為台北市的商圈亮點。而這必須改變目前在住宅區所規範的土地用途。
     
    然而,經過我與其他熟悉在地的朋友一起討論後,我發現到若真的放寬土地使用類別,很可能留下的不是五分埔商圈,而是另一個信義新天地的商辦大樓區,或者成為建商炒作豪宅的新地段。這與我原先的想法相互違背,所以我也得很坦白跟大家說,我先前五分埔商圈的政策會有大幅度的調整,我會希望優先透過都發局針對信義區的通盤檢討,重新檢視五分埔在未來都市規劃的定位,才能夠檢視未來這裡真正適合的商業型態。
     
    #持續追蹤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後續規劃
     
    從我在教育委員會時,我就持續關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和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工程進度;現在我在民政委員會,我也仍然趁著考察的機會,在六月底實際走訪北流考察南北區的設施,以及董事會未來對扶植藝文產業的規劃。
     
    以北流來說,雖然已經在上週六舉辦完壓力測試,也即將在九月初正式開幕,作為十月金曲獎的主舞台,但未來對於小型藝文團體是否有實質幫助?會不會反而擠壓民間經營者的空間?未來要如何培植下一代的創作者?我當場也與黃韻玲董事長討論這些問題。北流未來將規劃三間分別為200人、800人、1600人的livehouse供表演者使用,目前正在規劃辦理招商作業當中,我也將持續追蹤後續收費標準,在未來提供合適的空間、價位給需要的團體提出申請。
     
    #針對小巨蛋開放政策的質詢
      
    今年,許多藝文活動在疫情初期被迫取消。隨著疫情趨緩,商業演出和防疫的拉鋸如何平衡,是許多民間業者的難題。中央當時雖然開放了國家級場館,但北市府對於所有場館解封,是否有統一的政策,在當時並不明確。
     
    我針對小巨蛋的開放政策就做過一次質詢,當時要求市府要明確訂定一個開放標準,在疫情到什麼階段,可以讓業者得以憑市府公文,向國外廠商協調取消演出後的費用計算。5/30時,市府終於訂定原則及減租方案,我希望這能讓後疫情時代的演出單位,能在動盪中找到可以依賴的遊戲規則。
     
    #調整演出娛樂稅
     
    另外,在這次會期,我也針對娛樂稅課徵的標準,向稅捐處提出除質疑。主要是台上有沒有人唱歌的音樂表演,稅率居然相差四倍,你能想像晨曦光廊跟滅火器的演出,對Livehouse課的稅居然不一樣嗎?另外還有不合時宜的說書、馬戲等項目,我們也藉著這次的部門質詢,一併向稅捐處提出修改建議。
     
    最終我與稅捐處達成共識,將演出娛樂稅調整至1%、2.5%、5%,針對票價高低來做調漲,基本上Livehouse的收費將維持在1%,除非一場演出的票價超過1500元才會調漲。這樣一來也相對減少的場地方成本支出,能夠更支持他們舉辦更多藝文活動,在這個疫情時刻,給予大家抒發的空間。
     
    【其他重要政績】
      
    ・交通運輸
    推動公車上下車刷卡
    公布公車評鑑審議紀錄
    宣導捷運手扶梯定點站立
    質詢(大巨蛋旁)光復南路路型改善工程
     
    ・公共設施
    松榮公園綠地保留
    質詢共桿竣工勘驗不完全問題
     
    ・衛福勞動
    誠實蜜蜂平台倒閉記者會
    愛評網勞資爭議記者會
    BOT租客紓困方案
    防疫期間協助保障員工配戴口罩權益
    推動租屋糾紛處理統整網站
    爭取聯合醫院獎金依法發放
    針對北捷夜點費勞檢
    爭取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獎勵金發給要點提撥總額提高
     
    ・文教科技
    質詢愛叫車使用率低
    質詢悠遊付成效不佳
    推動高中學生自主分配社團預算
    質詢彩虹媽媽入校
    聲援社工應提高待遇並稽查機構違法核銷
    爭取吳興國小特教空間
    號召終結放榜新聞
     
    ・環境建管
    協調雙連市場攤販
    清除興隆整宅廢棄物
    改善百齡、迎風足球場場地設施問題
    要求整頓無照攤販佔用道路問題(攤販精進計畫)
    持續推動公園符合零流出標準
     
    ・警消政風
    爭取消防員外勤勤修制度改革
    專案查緝統促黨(包含2019/10/1在北車違法搭台問題)
    退役消防犬領養制度
    完善查察消防栓埋沒機制
    因應疫情取消計算住警器績效
    質詢警察防疫裝備不完善及減少降低不必要勤務
     
    ・市政議題
    爭取索資電子系統
    敦促市府爭取大巨蛋重新議約有利條件及參與歷次都審會議
    提案調高囤房稅
    性平教育委員會及其他府級委員會開放錄音錄影
    環保局徵件簡章修正,取消著作權不平等條約
    舉辦公聽會,確認無人機專章實施後的使用原則
    修正競選廣告物自治條例
    推廣彩虹經濟及設置地景
    組成性平連線及民政委員會政團
    研議日租套房合法化
    質詢市府未登記遊說
    防疫租金優惠回饋給實際使用人
     
    ・長期關注案件
    牯嶺街小劇場整修工程
    TMS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大巨蛋工程安全性與法律、議約等問題
    濫用救護車機制
    松菸場館營運狀況
    龍山文創數位內容實驗場
    公車行車事故問題
    勞檢人力不足,勞檢覆蓋率偏低
    提案修正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
     
    ・其他
    幫忙香港抗爭者勸募防毒面罩物資
    協調申請台大地下道作為聲援香港連儂牆之用
    聲援樂生保留運動
    聲援巴奈訴願案件
    聲援華航及長榮罷工

  • 辦公室錄音違法香港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17 19:56:03
    有 857 人按讚

    [自由的寶貴和脆弱]

    近來出席公共場合,向陌生人介紹自己是記者,先給受訪者看我那場記協發出的記者証,很多人接着就會問:「你邊間架?」(不少自由身記者就會困擾,我好明白)

    我比較幸運,再介紹自己是大學的新聞系老師,大部份人都會明白:「呵,就是教記者的老師。」

    有時在我寫的文章下面看留言會看到,讀者會稱呼我為「樓主」,亦即網絡上專頁的負責人稱呼,做了記者多年忽然被稱「樓主」會覺得好搞笑,但想一想,別人怎樣知道我是記者?說是「樓主」又錯唔哂。

    說回近日的遭遇。有一位熱心參與社會運動的中年女性,在閒談告別之後,特意上前問我:「妳對12歲記者有何看法?」

    我們面前的事快將發生,不容許詳細對話,我唯有這樣回應:「很複雜呢,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的了。」

    近來工作很忙,對於這個話題,我私下也有跟新聞系的同事交流,但沒有空寫文章。

    今日明報刊登了同事朱順慈撰寫的文章,她引述了我們的對話,也引述了另一位同事區家麟替我的新書寫的序,解釋了記者究竟是甚麼,在現在的時空裡,非常複雜。

    至於少年人可不可以做記者?朱順慈多年來為不少年輕人做傳媒教育,對傳媒歷史亦有了解,由她寫這個話題,適合不過。

    我十分同意她說,「傳媒教育」不是靈丹妙藥,不容易做,做了,受眾吸收多少也是另一回事,但難卻要繼續做,而且是長期持久地去做。

    她的結語指出,在這個年代,不論大人還是細路,所有人都應該學習一下傳媒運作,十分有道理,這對我們分辨真假消息,非常有幫助。

    她最後說道,「自由很寶貴,自由很脆弱」,我十分認同,這也是為甚麼,我每一次採訪和寫文章,總會問自己一堆問題。

    「為甚麼我要站在這裡?我要看的是甚麼?有沒有更值得我花心思時間去挖掘的事物?我此刻在這裡,會比別人做得更好嗎?我的存在,有沒有令別人的採訪變得更艱難?」

    甚麼時候採訪,甚麼時候不採訪,這些,我通通都會想。

    送上這篇文章,讓大家一起思考。

    //
    周日話題:12歲的記者

    【明報專訊】那天在校園碰見譚蕙芸,我們是同事,辦公室在同一樓層,但這段時間,我讀她的報道比見她真人的機會多。她的新書《天愈黑,星愈亮 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剛面世,區家麟作序,形容她是「享有自由身的公民記者,不從屬任何機構,不為任何老闆而寫,不用服從上級,不受牽制,可以自主選材,她是自己的主人。」

    非常準確又令人嚮往的描述。

    那天難得碰面,話題轉到示威現場的「學生記者」。理念上,公民記者享有自由身,現實上,當未成年學生穿上反光衣,拿着手機在前線直播衝突,我們很難不滿懷糾結:既要提醒自己不能用雙重標準界定「自由」,又由衷擔心他們是否處理得了突如其來的變化;想知道他們能否掌握記者和參與者的角色之別,亦好奇他們選取新聞角度時,考慮的是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還是公眾興趣 (interest of the public)?他們實踐個人自由時,如何影響其他在場的人?香港出現了12歲的記者我不奇怪,叫我不安的是,我們還沒來得及仔細討論這大堆問題,就可能要迎接最不想見到的後果。

    譚蕙芸說:「現在真的很需要media literacy!」

    這些年我經常把媒介與資訊素養(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掛在嘴邊,聽她這麼說,我卻驟然生起「遠水不能救近火」的感嘆。

    傳媒教育是神奇解藥?

    傳媒教育不是靈丹,但到時到候就會粉墨登場,為各種人們看不過眼的傳播現象提供現成解藥。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引發各界對假新聞的關注,因為要規管和取締都不易,「教育」順理成章接下燙手山芋,media literacy再一次成為熱門詞。

    說「再一次」,因為鍾無艷不是第一次給召喚,亦肯定不是最後一次。真要細說從頭,可以由上世紀三十年代說起。當年電影作為相對新興的媒體,影響力大,英國有人提倡screen education,算是廣義的傳媒教育。隨後幾十年,不同媒體興起,總引起各式各樣的疑慮甚或恐慌——電視普及,大人擔心小孩有樣學樣;漫畫以性和暴力招徠,師長怕教壞細路;廣告鼓吹消費,內容又多定見偏見,看多了怕會被洗腦。早年西方社會推動的傳媒教育,骨子裏有家長保護孩子的心態——不是不讓你看,但要先打防疫針,讓你懂得分清優劣了,自然會選擇好的、遠離那些「教壞人」的媒體。

    問題是誰來決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家長老師政府長官一定是對的嗎?這類涉及價值和品味的爭論,沒完沒了,「保護孩子」的論調亦愈來愈過時,與其保護,何不啟導教育,從根本培養獨立批判思維?有一段日子,歐美各地的傳媒教育,各施各法,有人着眼分析,由電影語言到意識型態,重點在「解構」,有人反其道而行,全力教人「建構」,教做採訪寫新聞,教拍片剪片,教出版雜誌,教做自家電台,背後的共同假設是,當你製作過自家媒體,你一定會發現,所有內容都經過篩選,而所有製作都要面對各種想得到和想不到的限制,例如器材不夠精良,缺人手,技術不夠,或者萬事俱備,拍攝日橫風橫雨,無功而還。這類學生製作質素一般不會很高,甩甩漏漏,亦難免會模仿大台的內容和風格,除了他們的親朋戚友,觀眾讀者寥寥。

    但這就是教育。過去二十年,香港中小學盛產校園電台和電視台,不見得因而催生了金像大導,但同學在現場親力親為時,起碼會知道鏡頭是一個框,框住的就是媒體選擇呈現的「事實」。

    自媒體時代的傳媒教育

    然後,互聯網來了。

    太多人講過互聯網帶來的衝擊了,從傳媒教育的角度看,那衝擊簡直動搖了這門學科的基本假設:媒體是要學要教的。

    自媒體當道,人人在面書開個專頁就可發表意見,在YouTube開條頻道就是一個網台。智能電話多功能,錄音錄影直播都易如反掌,連開腳架都大可不必。公民記者早不是新鮮事物,2004年, Dan Gilmore 出版We the Media, 明言新聞勢將從單向演講(lecture)變成多方參與的對話 (conversation)。大財團大機構壟斷資訊生產和傳播的年代會過去,公民有更多機會更多方法參與,順着這思路,遠景異常美好:關心社會的人都可以發表看法,貢獻己見,共同建設更好更民主的將來……

    又過了快二十年,遠景還在遠方,近在眼前的是新一輪資格之爭。

    誰是記者?誰有資格決定誰是記者?記者要受過專業訓練,但怎樣的訓練才算專業?山雨欲來,為了保護孩子,為了管理數目龐大的記者群,記者要發牌之說甚囂塵上,曾經憧憬由公民記者帶動的公民參與,只怕要倒退到前互聯網(甚或更差)的年代。

    當大家爭論12歲學生是否「記者」時,我想起今年同為13歲的美國少女Hilde Lysiak。Hilde 家在賓夕法尼亞州,6年前她創辦了Orange Street News,起初報道家事,後來擴展到左鄰右里,4年前,她在警局了解一宗案件時聽到警員提到附近有兇案,立即親赴現場,確認有人被謀殺即搶先報道,是為成名作,當時她9歲。事後有人批評她的父母容許她置身險境,又有人留言說這個年紀應該玩煮飯仔。Hilde懶理,繼續騎單車四圍去,去年她又見報,事緣她在亞利桑那州採訪,有警長警告她,她即場拍下片段,警長說她這樣做違法,Hilde 索性公告天下,指違法之說有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事後警長被處分。去年,有大學邀請她為應屆新聞系畢業生主禮,十三分鐘的演講,有理有節。

    未讀過新聞系的記者給剛受訓完畢的新聞系學生致辭,換了是我穿著畢業袍在座,我既佩服這位年輕同業的態度,卻也不免會問,記者的專業訓練是什麼?

    公民媒介素養

    媒體要學要教嗎?媒體可學可教嗎?對我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專業記者,還是普羅大眾,在媒體無所不在的今天,更需要了解媒體運作的邏輯和方式,而對志在成為媒體一員的人來說,我推薦美國學者Paul Mihalidis 2018年出版的Civic Media Literacies。他明確點出,今時今日仍然要推廣和培養媒體素養,全因這是眾人之事,事關公共價值,當人人是媒體,我們參與的動機是什麼?關心的是什麼?想建設的又是什麼?自媒體強調自由自主,一樣有其公共性。

    譚蕙芸是公民記者,但容我再抄一段區家麟的話:「她不是一般公民記者,她經驗豐富,專長人物特寫,更於大學執教,實踐中悟出心法,課堂中教學相長。記者採訪,如何在紛亂中保持寧定,如何在喧鬧中抓緊真實,如何在眾說紛紜中理出脈絡,她了然於心。」自由身背後,是經驗,是思考,是汗,是淚。自由很寶貴,自由很脆弱,實踐自由時,願我們都記取來時脈絡。

    文//朱順慈
    編輯//劉家睿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深學媒體」學生記者12歲陸同學(左二)及16歲謝同學(左一)5月9日於尖沙嘴海港城採訪「和你sing」期間,被警員兩度截查。(資料圖片)
    圖1之1 - 「深學媒體」學生記者12歲陸同學(左二)及16歲謝同學(左一 . . . . . . (資料圖片)
    //

  • 辦公室錄音違法香港 在 何志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8-03 20:22:27
    有 437 人按讚

    課綱⓪不懶包⓪
    台北市各校選擇,熱騰騰出爐▲
    我驚訝發現"每間"學校都不一樣▲
    ▽約七成採用新課綱▽

    各縣市對課綱決定:
    ❶舊課綱:基隆、宜蘭、桃園、竹市、台中、彰化、雲林、嘉市、嘉縣、台南、屏東、澎湖。
    ❷新課綱:南投。
    ❸新舊並行:北市、新北、竹縣、苗栗、高雄、台東、金門、連江。

    站在第一線教學的角度,既然有部分學校選擇舊課綱
    就代表目前新課綱確實有爭議
    在教育部正面面對課綱爭議之前,應暫緩新課綱的施行
    而不該使用「新舊並行」的話術逃避爭議
    畢竟,新舊並行的最大受害者,不就是無所適從的學生嗎

    ▲多數學校的[選書委員會]使用新課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顧及教育部的立場,而做出的妥協。
    ▲教育部5月份說明:「高中微調課綱是經合法程序完成綱,教育部將勇敢面對課綱並執行,微調課綱將從今年8月入學的高中開始逐年實施,107年大學學測、指考,都將採用微調課綱命題。」
    ▲▲▲▲▲▲▲▲▲▲
    ▲▲:課綱論述: ▲▲
    ▲▲▲▲▲▲▲▲▲▲
    除了是否應該對學生闖入教育部提告及後續因為反課綱學生自殺造成輿論持續延燒外,顯然課綱在法律的定位以及相關程序的踐行上還有很多可議之處。

    一、甚麼是課綱?

    l 原本全台灣每間學校的中小學教科書都只有一個國立編譯館版本 (1932成立)。

    l 解嚴後的開始推行一綱多本教育政策,也就是教育部訂定課綱,作為教科書編寫的依據。高中課綱在1999年實施(民國88年),因此稱為88課綱。

    l 2001年,陳水扁總統推動「九年一貫」教改。此時教育部便重新修訂課綱。這份課綱首次將台灣史獨立出來,將中國的明清兩朝併入世界史。這份課綱的特色在於,學生由本土歷史開始,後續再去學習中國和世界史。

    l 2004年杜正勝推動修改課綱,因修改未完備故被稱為95暫綱。杜正勝同時指示編定歷史科的98課綱。原本預計於2009年開始施行,但因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擱置了國文和歷史科課綱。

    l 馬政府任內由專案小組進行課綱調整,最後2012年完成修改並公佈,並於2013年(民國101年)實施,稱為101課綱(馬英九任內完成)。

    二、爭議在哪?

    (一)程序爭議

    過去修訂小組都通不過的爭議的「實質內容」,最後竟用「微調」方式偷渡

    l 101課綱實施不到一年後,發了一篇「普通高級中學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之說明」,目標是要修正一些錯字、錯誤用詞、還有補正一些內容,進行「微調」

    檢核小組身分竟不公開(顯然有爭議)?

    l 這個小組的組成成員並不透明,教育部以政府資訊保密為由,不打算公佈小組的名單(因此被稱為黑箱課綱)。會議記錄也沒有公開,引發後續行政訴訟。

    不在議程內的臨時動議引發後續爭議

    l 原本會議並未要修訂歷史及公民,但檢核小組未經教育部授權,竟由成員之一的中大教授朱雲鵬提出「臨時動議」,讓檢核小組得以自行修改課綱。

    l 2014/1/17公佈了新課綱,以大中國史觀為導向。教育部的課審會在2周之內就完成了課綱微調公聽會、審議大會,逕行公告全面實施。

    l 2014年立法院即將休會之際,正式傳出所謂「微調課綱」即將啟動,公聽會通知倉促,有的學科中心連正式公文都沒收到,有心參與的教師來不及報名,包括出版社在內,事先沒有收到準備被公聽的微調課綱內容,甚至到的公聽會場也沒有提供完整的課綱。行政作業更是迅雷不及掩耳,國教院則迅速地在1月24日舉行 的「課發會」中,由「微調課綱」成員臨時提出報告,直接闖關。

    基層參與徒具形式,淪為背書

    l 基層課綱推動單位「歷史學科中心」與「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一致指出,教育部決策過程完全沒有讓教師表達意見,整個計畫執行過程未通知學科中心,拒絕專業參與。

    l 歷史學科中心直言,檢核工作小組指稱共召開五次會議,但學科中心均未參與,也都沒有接獲正式公文。



    表決過程亦有瑕疵

    l 最有爭議的課審會高中職分組會議,部長說他仔細聽當時錄音帶,是由主席宣布會議採共識決,主席說明「共識」後「確實有鼓掌」。

    l 事實是:會議主席湯志民並未當場開票。如果是共識決,那會議記錄應該是寫在場24人無異議通過,但流出的會議紀錄顯示是15人同意、8人反對。

    (二)實質爭議

    (1)違反課綱撰寫原則。

    l 課綱撰寫原則應當是:簡明、開放,不下結論;文字須用描述性語言,不做「價值判斷」或「歷史論斷」。

    (2)欠缺專業知識(外行充內行)

    l 眾所周知,檢核小組沒有臺灣史學者,卻巨幅違調臺灣史課綱

    (3)大漢沙文主義(以漢人壓縮原住民)

    (4)正統史觀+中華民族命定史觀

    l 原本是要修錯字用辭卻是直接強加史觀。

    三、課綱法律定性及後續爭議

    (一)課綱修訂法源依據

    l 教育部根據《高級中學法》來擬定課綱,但《高級中學法》因通過12年國教遭行政院廢止,立院雖然未處理廢止案,但已通過12年國教法源《高級中等教育法》,教育部卻仍依舊法來擬定課綱,才會造成爭議。

    l 從新舊法來比較,新法顯然加強了課綱的法律效力。即將全面實施的《高級中等教育法》強化課綱的法律拘束力,在法律定性上似應將課綱歸類為關乎人民權利義務的法規命令,自應符合《行政程序法》之「正當法律程序」要求。

    l 以教育部「微調課綱」過程來看,幾乎刻意跳過法規命令訂定的提議、預告、聽證、審查等程序要求。更何況法制上何來「微調」之說?「微調」的法律授權為何?教育部是否濫用「微調」手法來規避法律面的程序要求?

    1.課綱是否對外發生效力(課綱屬於法規命令還是行政規則?)

    教育部定調課綱為行政規則不符法理

    l 教育部曾發出聲明指出,課程綱要為教育專有名詞,乃屬教育專業之決定,其將課綱定位為行使裁量權而訂頒之行政規則,其僅能拘束教育部所屬機關及公務員,因此教育部直接下達或發布的程序即可使課綱生效。

    l 若課綱定位若為行政規則,是否就不會對教師、學生、教科書編著者及教科書商等人產生約束效力?

    l 教科書編著者能否不照課綱架構編寫課文?顯然不行,因為依現行教科書送審制度,教科書審查委員必須檢視審查各版本教科書的編撰內容是否符合課綱精神與內涵。另外,大學學測試題與指考試題皆須以課綱所列的主題內容作為命題的依據與範疇,若將課綱屬性視為行政規則,又豈能侷限大考中心的內部命題?

    2.課綱若為法規命令則需要更為嚴格的程序審查

    l 課程綱要影響層面甚廣,舉凡涉及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教科書作者的編著、教科書商的出版、教科書的審定依據、升學考試的命題等,課綱無不具有約束力。

    l 也因此課綱在國家法規體系中,應屬教育部基於法律授權所訂定的法規命令,具有對多數不特定人民產生法規命令的拘束效力。

    l 有關法規命令的訂定、修正、廢止,若依據《行政程序法》的規定,得給予相關人士陳述意見或舉行聽證。立法委員對於法規命令,可依法連署交付有關委員會進行審議,經議決後,通知原訂頒之機關更正或廢止之。

    3.教育局說的不能撤回屬實否?

    l 教育部說課綱已經依法公告,所以想改也沒辦法改。假設教育部認定這個課綱是內部的行政規則或一般處分的話,教育部自然還是有權廢止、撤銷或變更,「已經依法公告所以想改也沒辦法改」恐怕只是推拖之詞。

    l 又假設教育部認定這個課綱是法規命令的話,依照行政程序法必須「事前」經過聽證、草案預告等程序,「事後」還需要送立法院。很顯然課綱從頭到尾沒有踐行這些法定程序。

    l 當然吳思華說課本都印好了怎能不用已遭打臉,更是笑話一樁。

    (二)相關訴訟

    1.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判決,將課綱定性為法規命令

    l 有學生單獨委任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遞狀,對教育部公布的微調課鋼聲請假處分,要求不得如期於明天起實施,開庭審理後裁定聲請駁回,理由是課綱修正並非行政處分,而是法規命令,人民依法不得對法規命令提起行政訴訟,更不能聲請假處分。

    l 若行政法院將課綱定性為法規命令,更強化了前述應該課綱踐行相關法律程序的必要性,更突顯教育部「微調課綱」之荒謬。

    2.台權會針對政府資訊公開法提起訴訟

    因公益考量,法院認為教育部應公布會議紀錄及投票單

    l 教育部主張會議紀錄及投票單不公開是慣例,但法院認為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可以例外不公開的規定,是屬於列舉式規定而不包含慣例。

    l 法院對認為:對於「公益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明顯比前者「公開資訊所造成的不公正」還要高。因此,考量達到政府資訊公開法的重要目的:「政府資訊以公開為原則,使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目的」認為教育部已經沒有裁量的空間(裁量餘地)應該要公開課綱微調案的資訊。

    l 訴願決定及原處分關於否准提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會議紀錄及記名投票單之部分均撤銷。

    l 被告(教育部)應就原告民國103 年2月7日之申請,作成准予提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會議紀錄(其中關於簽到表部分僅 供原告閱覽、抄錄);及就記名投票單部分供原告閱覽、抄錄之行政處分。

    (三)監察院報告

    1.監察院認為課綱調整沒有違反行政程序

    2.監察院認為課綱應屬行政規則。

    3.程序沒爭議但教育部未能善用該部「科學教 育指導會」及「人文暨社會學科教育指導會」的功能 ,使該兩委員會能有效參與「課程綱要」之審議,以減低修訂課程綱要之爭議。

    4. 監察院認為教育部於遴聘委員,以資深、專業及「爭議性」較少為宜,方能獲得尊重及支持,此外課綱審議應避免政治干預

    四、 國外有關課綱及教材爭議案例

    1.香港

    l 2012年港府預訂在中小學實施「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必修課,背後的推力是擔心日漸流失民心的北京政府。

    「去港化」國民教育

    l 北京方面希望教導孩子們首先將自己看作中國人,其次才是香港人。調查的結果則顯示香港民眾的看法與此完全相反。教育手冊中美化了中國共產黨並忽略了1989年鎮壓民主人士之類的事件。手冊中批評多黨制民主導致“惡性政黨鬥爭”。

    l 經過一連串的絕食靜坐後,有超過9萬人參與遊行集會,參加者更包括平日對政治事件冷感的家長帶著孩子來參加,反對「洗腦教育」。2012年10月香港政府終於感受到群眾壓力,宣布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

    2.美國

    l 2014年9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的高中學生反洗腦歷史課綱的抗議事件,因為教育當局想要把高中歷史課綱中關於公民不服從的行動與社會紛爭的「黑歷史」給刪除掉。有一群高中學生跳出來抗議政府的教育當局想要竄改歷史課綱。這群上街抗議的學生從原來的兩百多人,過了兩天變成一千多人上街聲援。這場反洗腦課綱的抗議,連高中老師都站出來跟學生站在一起。

    l 2010年,德州因為採行保守派的美國社會科學課綱標準而備受爭議,該課綱內容未納入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並影響了該州教科書的編寫方向及內容。德州公立學校的5百萬學生將開始受到其中爭議內容的影響,自由派人士擔心將會對該州及全美學生帶來不良後果。以德州教科書帶來的爭議大概有下:迴避內戰歷史及種族隔離制度,漠視德州的拉丁裔族群並抹殺開國元勳傑佛遜,對於墨裔美國人及美國印弟安人遭迫害歷史略過不提,因此遭到輿論的批判。

    3.日本-家永教科書訴訟

    l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對於教科書採取「自行發行、自由選擇」的制度。然而因為嗅到「反對專制」的自由民權運動,已逐漸高張的氛圍,所以在1880年開始禁止特定書目作為教科書,並在1886年開始導入「審定制度」。

    l 1903年將小學的教科書制度改成「國定制度」。戰後,政府才開始反省廢止「國定制度」,改回「審定制度」。

    l 教科書的審定制度也引發家永教科書訴訟,此為高中日本史教科書作者「家永三郎」關於教科書審查問題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案件的統稱。

    l 最高法院判決認為「(教科書檢定)沒有妨礙普通圖書的出版發行,也並非出於禁止發表的目的或者在發表前的審查,因此並不構成檢閱」,判定教科書檢定製度符合憲法精神,駁回了原告的大部分訴訟請求,實際上可以被認為是家永一方的敗訴。另一方面,關於檢定內容的妥當與否,最高法院支持了家永的部分主張,判定政府存在濫用裁量權的行為。

    l 教科書審定應限定於教科書誤植等客觀明確的錯誤,或教科書內容是否符合課程綱要的範圍,不應超出前開限度,而對技術內容是否有當,進行評斷。基此,系爭不合格處分,應認違法。

    l 家永訴訟的發動,不僅讓教科書審定的問題撼動該國內外,緩和教科書審定制度一昧朝國家統制的方向惡化發展,開始讓日本政府逐漸放寬對於戰爭加害事實的描述。

    五、教育與政治

    如何看待教育?有人說教育即政治,編撰教科書是統治的合理的作為,能認同嗎?

    (一)並行雙軌的課綱是否可行?

    l 根據報導指出,除了民進黨執政縣市,大多的學校都採新舊課綱教科書並行。

    l 北市府副發言人黃大維說,今年四月市府已清楚表明立場,高中課綱微調依法屬教育部權責,呼籲教育部應儘速解決法律爭議問題,課綱微調法律爭議未解之前,北市府決定採用原版課綱,教育局長湯志民也已行文給北市各級學校採用原版課綱的教科書。不過,黃大維也說,選用教科書權利是屬各級學校權責,教育局雖行文給北市各級學校採用原版課綱教科書,若學校選擇新版課綱的教科書,教育局也會尊重。

    l 但以手頭上的資料來看,臺北市26所市立高中有將近7成的高中都採用新課綱的教科書(公民65%;歷史69%)

    (二)課綱成為有心人士操作選舉議題的方式

    l 檢核小組召集人王曉波接受訪訪問時也直言「對於藍營來說,反倒可以增強內部的凝聚力。“九合一選舉”大敗就是國民黨失去了凝聚力,很多藍軍都不投票了,如果課綱實施下去,藍軍是會支持。國民黨現在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在於,它沒有“國家目標”,自己一直很含糊很迷茫,需要有更強的論述來說服群眾,課綱修改正是想起到這樣的作用。」

    王曉波其他爭議發言

    1. 蔣介石在大陸清黨殺了40幾萬人,相對之下台灣228受難2萬人是「小case」

    2. 首都在南京論。

    l 微調是要符合國際趨勢,至於檢核是否符合憲法。微調跟檢核某種程度上對於主權的論述也將相違背,形成矛盾的論述。(EX主權治權分離以及蒙古是否獨立?)

    l 台灣歷史不只有中華民國,是否更該以多元史觀方能讓未來的學生更能了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物。

    (三)習近平下指導棋?

    l 習近平說,他要推動國際社會正確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加強抗戰研究的國際學術交流,且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

    l 這令人聯想是否在馬英九的終極統一之下,由中共當局下的指導期。

    (四)國民黨為激化藍綠衝突,將課綱的法律問題升格為對於台灣主體性的爭議

    l 為了年底選舉,藍營已定調課綱議題就是國家歷史定位的議題,此舉不但無法解決目前課綱的爭議,更可能讓台灣過去多元歷史的學習成果毀於一旦。

    l 至於藍營不斷影射民進黨背後操弄學生,形同把所有不滿國民黨執政的人都歸類為民進黨,更讓人嘆息國民黨與人民距離之遠。國民黨任何一位議員立委都可以到場關切聆聽學生訴求,試問哪一位願意做?

    l 大家都認為應該讓學生回到教室裡,當下之急國會應該讓課綱的法律程序更加完備並且協議不應讓政治意識形態過度影響教學及教材的編定(無論哪一黨執政),倘若藍營不願意開臨時會,恐怕將使社會走上另一個對立的極端。
    #黑箱課綱 #反課綱微調 #課綱微調 #課綱 #吳思華 #教育部 #陳建勳 #課綱說明座談會
    『如有任何問題,敬請不吝賜教!』
    --
    何志偉議員辦公室整理-帥咸 TEL:87863271 FAX:8786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