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Dr Wh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唔撈啦。」是我近來上班聽得最多的說話。 不只是醫生,更是護士、健康助理。 大家認為肺炎已經過去,急症室再次變成普通科門診。有私家轉介來搏早期看門診的、有吃火鍋拉肚子,近來我見過最過份的是真正食飽打嗝打久了拉傷肌肉來看急診。 香港基層和老人照顧尚未發展好,各大醫院內科病房每晚都會成為老人院,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家傳戶曉,在剛過去的清明節,你也有親歷類似情景嗎? 「呢啲無依靠嘅人,佢哋多數都會話撒灰,因為佢哋覺得做咗墓碑,根本都唔會有人去獻花或者拜祭。」退休護士徐玉英(Joyce),道出了香港一些孤寡老人的心結與...

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 在 港。故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06:39:20

【#港故】為無依長者諗定身後事 退休護士:你哋唔係早死早着 想睇返原汁原味足本片段,即刻follow👉@oncckonggu👈同去IGTV📺睇啦! CLICK link in Bio👆SUBSCRIBE our Youtube channel🎞 for more videos! . . 「清明時...

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 在 珍寶豬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20:42:08

一個姨姨睇完醫生要寫轉介信~ 我喺度盤點緊藥,得返…大…家…姐…出藥收錢。 嗯。 嗯。 嗯。 咕~嚕(吞口水) 大家姐:XXX可以拎啦 姨:哦~ 大家姐:醫生就開咗封轉介信俾你,你拎去公立醫院排期得㗎啦 姨:要唔要等好耐㗎? 大家姐:政府嘢等一兩年啦! 姨大感詫異:咁耐?有冇快期㗎? 大家姐:要快...

  • 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 在 Dr Wh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6:22:11
    有 1,466 人按讚

    「唔撈啦。」是我近來上班聽得最多的說話。

    不只是醫生,更是護士、健康助理。

    大家認為肺炎已經過去,急症室再次變成普通科門診。有私家轉介來搏早期看門診的、有吃火鍋拉肚子,近來我見過最過份的是真正食飽打嗝打久了拉傷肌肉來看急診。

    香港基層和老人照顧尚未發展好,各大醫院內科病房每晚都會成為老人院,每天專收老人院院友低燒、起痰、氣喘、發吽哣、胃口欠佳。我不敢說這些不是問題,但這些真的是需要半夜入急症室的問題嗎?又因為武漢肺炎,老院將所有懷疑感染的都送上醫院,街外人士上至八十、下至十八歲,打一個冷震也要來驗一驗。於是,我近來當值收的病人人數是一個月前的兩三倍。

    通常病房收症是輪流的,隔一會兒才送一個病人上樓,逐個逐個來。問題是現在每天急症室半夜三更也會有幾十人排隊,收上病房也是一批批的上。每十數分鐘便看見一對新名字,大家大概認為病房是挪亞方舟。現在護士們最常說的話是「我辛辛苦苦清左半個病房,你一更幫我打返爆佢」,前前後後當然不缺助語詞。

    醫生其實只不過是一堆物流業工人,每天跑數。病房不是挪亞方舟,我們每天就是要選擇一些情況稍為穩定的人,不斷轉院、出院,騰空病房。沒錯,香港醫療制度只能夠保你不死,但亦同時造就了老院院友一個月要入院三四次的現象。

    要穩定這艘挪亞方舟,護士們每天不斷疊排版,好不容易弄好入院文件便是時候弄出院的。現今老人有三四個門診期是何等平常的事,每一個出入的病人,護士都要弄清他吃甚麼飯、覆甚麼診、要甚麼藥,我說沒機會出錯你也不會相信吧?

    一批批的人上病房,助理們哪來那麼多床、走廊哪來的空位?大家的深喉唾液總不會自己走路到實驗室吧?

    為甚麼醫生總不讓我來探望?為甚麼留了電話醫生要等幾天才有機會回覆?為甚麼剛入院便要轉到復康醫院?醫生你看清楚了嗎?兩天便回老人院,他進了第四次醫院呀!你是要我老爸死了才讓我進來是吧!你找醫生來見我!

    類似的說話,醫生、護士回覆不下萬次。

    醫生尚且因為訓練要留在公立醫院。護士留在公院受氣幹嘛?健康助理每天回來將病床砌積木似的送來送去是貪好玩?我現在連接線生也找不到,因為太多病人家屬連環打電話給病房了。然後,你跟我們說要凍薪、要共渡時艱,送了幾張惠康禮券和鴻福堂湯券。

    是呀,所以很多人都很想走。

    #DrWhoHK

  • 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6 23:50:58
    有 434 人按讚

    《restraint prn》

     作為實習醫生,我第一個在排版寫的醫囑,就是「restrain prn」。其實也不是我個人的決定,這類醫囑屬於護士交代予實習醫生的「功課」之一,而就算是我還是其他實習醫生在排版上寫下這句說話,其實也沒有太大分別。

    當然,我還是會習慣多口問一句病人的情況,始終我在句子旁簽名蓋印,就要有負責任的心理準備。而要病人穿束縛衣的原因其實大同小異——病人因為本身腦退化,或者急性病患的關係,而變得頭腦混亂。「亂」的病人能做出匪而所思的事,不只像貓咪一樣把頭套進紙巾袋一樣惹笑無害,而是能切實的傷害到病人自己——小則拔尿喉拔鹽水豆,弄到整床血尿污穢物;大則自己走下床然後在隨即跌倒,因而腦出血。甚至有若無其事地玩大小二便的病人,如果不束縛的話會大大擾亂病房運作。一位朋友剛上班幾天,已經因為病人在抽血時突然掙扎而受傷,之後要多次驗血和服用防禦性藥物。我也曾在幫一位已經四肢綁起的病人抽血時,突然被重重踢了一腳,弄得針頭橫飛,抽不到血是小事,弄傷自己或其他病人就更麻煩了。

    誠然,病人因病而精神紊亂,不是他們的錯;不過我們也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去確保他們不會在下一次「亂」的時候,做出更傷害自己的事。權衡輕重之下,似乎「restraint prn」,是逼不得已之下對病人的保護措施。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一位台灣的顧問醫生在一項體驗活動中嘗試被綁住一個下午,自此對這個似乎已被濫用的醫囑有不一樣的體會。老實說,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人,也不願隨便下束縛他人的命令,尤其是對象是我們下誓要照顧好的病人。但我也理解和體諒病房護士的難處。我雖然名義上是負責在病房當值的實習醫生,但始終我在護士站的電腦前坐著開藥、看掃描影響、打轉介信的時間,肯定比我真正落手接觸病人的多。護士是最前線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他們的專業判斷應該值得尊重。

    在社交媒體上每每看到病人或家屬說他們在公立醫院的悲慘經歷,少不免會提到束縛衣的使用。誠然,大家都預期來到醫院是來接受治療,怎麼會接受到家人無辜的失去活動能力?究竟家人神智混亂是被綁的因,還是綁著老人雙手加速他們的腦功能衰退呢?病人家屬往往傾向相信後者。只怪我們的公共醫療系統,在病房環境和醫院人手比例方面,完全比不上我們這個紙醉金迷的城市應有的發達程度。在最完美的童話故事中,護士病人的比例是一比四至六,走廊的加床不應該出現,醫護人員能時刻注意到病人的情況,當他們一開始想頑皮呢,就能及時制止。可惜,當半夜時分,一個五十人的病房只有三數位護士照顧、而這十幾個病房超過七百名病人的緊急事項,只由一名初出茅廬的實習醫生奔走處理時,就算是一個「亂」了在病房發脾氣的病人,也會對病房運作做成非常大的問題。

    我不希望自己是在工作未到一個星期,已經對「綁住病人」這個不幸地太過常見的醫囑而麻木;然而,當我切實在場感受到病房的節奏和人手不足時,只會更了解這句話背後的無奈,和在香港老、病、死而為人的不幸。

  • 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 在 我是公關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1 13:42:22
    有 121 人按讚


    身為納稅人,很悲哀我所交的稅超大部份是給政府奉獻給阿爺。

    回心一諗,咁鬼死多Commercial客話攪啲九唔搭八勞民傷財的event,不如踏踏實實支持呢啲真正需要幫嘅人。

    衰啲講句,你想做pr之嘛,你幫100個呢啲人,出書本攪個press con又好,搵專訪又好,呢啲有血有肉嘅故仔,大把記者會寫。係呀!呢個舉動都係沽名釣譽,但起碼實實際際。

    不過,大機構又點會敢出嚟做呢啲揭露政府無能嘅事呢......
    #每件事都有兩面 #公關可以係做SHOW但都可以用心幫人 #呢排灰到核爆

    [巴士媽媽的近況]

    一覺醒來,被蘇太的whatsapp嚇一嚇.兩年前訪問過她,已七旬的她,每周照顧四十幾歲的智障兒子,風雨不改.為了改善兒子儀容,找到適合的牙科,醫生造好了假牙,她也每天親自到院舍,協助兒子適應.兒子變俊男,無論吃東西或社交也有改善.政府連一年五百萬的資助也要削,她憤而致電電台,講到自己為怕兒子的無牙樣子嚇怕人,不敢搭地鐵,只敢帶兒子搭巴士.後來政府再批撥款,大批智障人士受惠,蘇太有功勞.

    當年我被打動,和明報攝影師與她相處好半天.她給我強悍形象,自己做到的,不會求人.今天早上找我,一定有甚麼大事了.

    果不然.她說話直接,沒多餘情緒.「我在三月初驗出肺癌」單刀直入.她記得自己的母親當年也是肺有瘤,但自己患上這病原因不明.我立即想起她那四十幾歲的智障兒,每個周末的盼望,就是等媽媽來接他回家.

    蘇太冷靜地說.她已咳了幾個月,咳到肋骨痛入瑪嘉烈醫院急症,公家醫院看到肺的照片,告訴她異樣,但跟她說,私家檢驗會快點.她花了8 萬元到港島港安醫院進行多樣檢查,証實是肺癌.

    她再找港怡醫院的港大教授顏繼昌,顏教授看過港安醫院的報告,建議檢查出帶有「T790M」基因突變的蘇太服食第三代標靶藥.此藥每一天藥費2千元.她的家人硬着頭皮,一擲近6萬,買下一個月分量.她形容:「傾家蕩產都要.」

    服用兩周後,再看檢查結果,發現癌指數下降了4成.顏教授指值得繼續進行療程,寫轉介信蘇太,回到公立醫院系統.

    怎知,昨天蘇太回到瑪嘉烈醫院,雖然遇上一位很有耐性的醫生.這位醫生看過所有報告,同意這種標靶藥「適合你,但沒有資助」.這位醫生找遍了非政府機構,也找過醫務社工,但因為申請資助的規則是「必須試過第一代藥物沒有成效」才有資格申請資助.這位醫生亦提供了其他醫療方案建議。

    若將來沒有錢買藥,蘇太唯有放棄已証實有用的藥物,回到基本步,吃第一代藥物,再進行化療電療.

    蘇太是小數起始出現T790M突變的肺癌病人.明報已訪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邱宗祥,他指出現T790M基因突變的病人應服用第三代標靶藥,實驗也顯示可控制肺癌病情兩年.若轉用第一代藥,會延誤治療或無效.此藥療程約19個月。

    之前私家醫生和藥費已花了20萬元.蘇太現在不但受肺癌折磨,面對「2000元一日」藥費,她很徬徨又絕望.她的家人現正自行購藥,短期內仍有藥食,將來就未知了。

    「本來是計劃用來做兒子將來生活基金的老本,我都用了在藥費上.」

    我問她,現在仍在照顧兒子嗎?她說,每周末仍接兒子回家住.

    「死撐去見個仔,所謂時日無多,做到都做.人感到十分疲累.」

    聽到蘇太的個案,作為納稅人,感到很忿概.香港如此富裕社會,一次又一次,令處於弱勢和困難的家庭受磨難.蘇太成年智障兒子的世界,就只有蘇太.蘇太健康出狀況,她兒子也會受到影響.公帑的使用,用在蘇太的個案上,合理而合乎公義.

    患上肺癌已經困難,吃藥續命這回事,香港庫房這麼多錢,也可以對這位智障母親不屑一顧.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收線之前,蘇太稱呼我為「芸姑娘」.我不好意思跟她說甚麼,我是記者,不是社工.但不想做一個採訪完畢就置受訪者不理的記者.

    (蘇太說婉拒了大家的金錢,只希望政府提供資助.)

    重溫舊報導:https://medium.com/…/%E6%98%9F%E6%9C%9F%E6%97%A5%E7%8F%BE%E…

  • 轉介信公立醫院排期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07 18:00: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家傳戶曉,在剛過去的清明節,你也有親歷類似情景嗎?

    「呢啲無依靠嘅人,佢哋多數都會話撒灰,因為佢哋覺得做咗墓碑,根本都唔會有人去獻花或者拜祭。」退休護士徐玉英(Joyce),道出了香港一些孤寡老人的心結與悲哀。

    關愛最有需要的老人

    Joyce曾經在公立醫院服務接近三十年,接觸過無數老弱病人,深深體會他們患病後身體及心靈需要。醫療界出身的她,於是在十年前創立「關愛病患基金會」,專為那些又有病、又年老、又沒錢的一群提供服務:「我發動一啲退休護士、義工,或者係受訓嘅陪診員,上去呢啲老人家屋企,抄低佢所有覆診日期,然後搵義工打電話提佢,如果佢再有需要,我就去搵陪診員。」

    陪伴孤寡老人 走人生最後一里路

    除了關顧孤寡老人的日常醫療需要,Joyce亦會陪伴他們「迎接死亡」:「我一直陪住佢哋,嚟解決佢哋心靈上面嗰個枯乾、缺乏或者驚恐,咁佢唔使再擔心。無論佢信咩宗教或者民間概念,覺得有靈魂好冇靈魂都好,全部我都會幫佢哋安葬好。我會提醒佢哋『你赤身嚟到呢個世界,你就赤身走』,唔好帶住任何事情,一定要死得安樂。」

    長者的心靈需要

    曾參與醫院院牧工作,令Joyce更明白病人的心靈需要,服務過的對象包括至親:「我爸爸因為癌病,2009年過身,當時佢都90歲。佢係好傳統嘅中國男人,話死都唔入醫院。咁我哋開咗家庭會議後,就決定畀佢喺屋企去到最後嗰分鐘。我就每日返工前,同佢傾下偈,佢嘅心靈狀態就好舒緩,最後佢好安樂咁走咗。」

    Joyce認為今日的香港社工界、醫療界都開始注重心靈關懷,但礙於沒有很清晰的運作模式,怎樣有系統地向了解獨居長者的心靈需要?問題似乎仍有待解決。

    資源有限 幫得一個得一個

    雖然Joyce所帶領的志願組織規模不大,能夠服務的對象亦不多,但她秉持「幫得一個得一個」信念。凡是接觸到的,又或是其他慈善機構、社工轉介給她的,她都會盡量幫:「我開咗呢個服務之後,一嚟我唔收費,二嚟我咩『奇難雜症』都接,咁社工知道之後都會搵我。」

    Joyce在鏡頭前分享了其中一個「奇難雜症」:一個是差不多八成失明的婆婆,她相依為命的丈夫在醫院彌留,醫生表示伯伯只剩一、兩天時間。當時婆婆很想去看丈夫,於是醫院的社工向Joyce求助:「我話當然可以,幾艱難都做,搵唔到義工,我自己都會嚟。婆婆探完伯伯後,伯伯第二日就離世了。」

    Joyce隨後亦幫婆婆處理好丈夫的殮葬,而由於婆婆視力不好,Joyce和社工更一人一日去買飯給她,又幫婆婆安排做白內障手術和入住老人院舍:「婆婆做完手術,喺院舍生活得好開心,咁我哋先完結呢個個案。」

    最有價值的人生

    基金會新的「身心靈護理及痛症舒緩中心」5月將會投入運作。Joyce希望可以發展更多形式的病人服務,以及找到合適的接棒人:「我係未結婚嘅,從來都冇結過婚,我嘅時間就真係好充裕。我覺得將自己嘅心力,全部放喺又有病、又年老、又冇錢嘅一群,其實已經好足夠。我覺得係我最大嘅滿足、最有價值,此生都不枉過。」Joyce滿足地笑着說。

    今集《港。故》用7分鐘,向大家訴說一個花盡精力與心力,遊走於生死之間的白衣天使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