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生轉介信醫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生轉介信醫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生轉介信醫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生轉介信醫院產品中有16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接近下午5時,終於看完所有舊症病人,餘下是一個新症。 這是繁忙的老人科門診。我通常會把新症留到門診末段來處理,因為新病人需要更多時間仔細了解病情。 一位女仕推門而進。看看轉介信,她今年65歲,跟丈夫同住,一直沒有什麼大病,因心口痛由普通科門診轉介過來。 老人科門診經常收到因心口痛的病人轉介,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高雄市確診個案是0。 全國總共有60例,新北市33例、台北市22例,桃園、基隆、南投、彰化零星個案。 從流行曲線來看,已經連續四天降到一百以下,但雙北仍有感染源未明,還是令人擔心,所以擴大疫調,把過去的大型的機構、或者是群聚感染的感染源找到,才有助於後續阻擋社區隱形傳播鏈。 ⭐高雄市「枋山專...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孟庭謝謝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3:40:47

嗨~我是曾有過五段諮商關係的人,想跟大家分享諮商相關的經驗! (因為寫太長所以分次發布,這是最後一篇了!) - 有蠻多朋友跟我要過推薦的諮商資源,前陣子也看到有朋友在彙整。 這些清單時常更新,有需要可以隨時問我! 我個人對西藥、尤其精神用藥,一直有不可言喻的排斥,可能是小時候過敏看太多醫生吃太...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Ena Cheng (鄭伊娜)HK Artist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13:03:13

好感激🙏🏻三位醫生:兒科陳樹仁醫生、兒科葉健星醫生及骨科謝龍峰醫生👨🏻‍⚕️ 識得坐又準備學爬嘅BB坐唔定會周身郁,大前晚芊豆B👶🏻坐喺床度玩,失重心身體壓住坳在身後的手,我急忙扶起。之後她喊得好厲害😭😭😭,要哄很久才靜下來,後來又喊,後來發現她是手痛,不願意用左手拿起東西。心急的我立刻發訊息給陳...

  •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21:38:15
    有 288 人按讚

    接近下午5時,終於看完所有舊症病人,餘下是一個新症。

    這是繁忙的老人科門診。我通常會把新症留到門診末段來處理,因為新病人需要更多時間仔細了解病情。

    一位女仕推門而進。看看轉介信,她今年65歲,跟丈夫同住,一直沒有什麼大病,因心口痛由普通科門診轉介過來。

    老人科門診經常收到因心口痛的病人轉介,今天8個新症竟然3個有着這個主要申訴!心口痛原因眾多,最擔心當然是心臓病。急性心臓病發足以致命,大家當然不能掉以輕心。

    「你心口痛咗幾耐?」問過基本資料,我單刀直刀。

    「年頭開始啦,我一路都有行山嘅,呢幾個月行親山就心口唔舒服,條氣又唔順,跟住好似背脊都痛埋咁呀。」女仕很了解自己症狀。

    「咁一次痛幾耐?係唔係乸住乸住咁痛,一坐底就唔痛咁嘅?」我再問。

    「係呀,休息吓就無事,我諗幾個字度啦ㄧ次。好多時仲會標哂汗同心跳快添。」

    「咁你平時瞓地行平路有無痛?」

    「無㗎,係行山先痛。退咗休我又貪玩鍾意周圍去,啲朋友宜家都唔敢叫我行啦,見我一行就唔妥,個個叫我去睇醫生。」女仕靦腆地笑着。

    上山行斜路,心臟供氧的需求比平時大;若心臟血管有問題,在過大的負荷下心臟供血不足,便會造成心絞痛的情況。女仕的申訴,包括上山時氣喘、背痛、冒汗、心跳加快,正正是典型冠心病症狀。

    故此所有申訴心口痛的病友,我都會問他們症狀在做運動或用力時是否會加劇,休息時又是否會減少,若正正如此,就要再作檢查是否患上冠心病。

    「我都有啲擔心你心臟血管有問題,我會開啲藥你食嚟保護心臓。不過始終我地唔知你啲血管收窄嘅情況,如果安排進ㄧ步檢查你點睇呀?」檢查過後,我對女仕說。

    現在有很多不同藥物可治療冠心病,但若心臟血管嚴重收窄,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當然能更有效處理血管問題。通常在「通波仔」之前,我們會建議做一個非入侵性的心臟血管造影檢查,以評估病友的心臓血管狀況。

    「我建議做一個心臟血管電腦素描,睇吓啲血管點樣,如果收窄得好勁,我睇吓做唔做手術,收窄得唔太勁就食藥啦。雖然話你症狀都似心臟病,但係都想有多啲資料,先決定下一步點做嘛。。。」我嘗試解釋。

    「不過咁,係政府排呢個檢查,起碼要幾年,你會唔會考慮出私家做?幾千蚊度啦。。。」

    在公營醫院輪候檢查需時,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等一個電腦素描ㄧ年幾兩年是等閒事,超聲波可以等上三年,磁力共振可能再長一點。以我經驗,心臟電腦素描大概三年多吧。一些病友打趣的說,若果真的有事,死了還未等得上。的確,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是有局限的,公營機構的資源始終有限。

    「唉吔,私家呀?我唔做啦。」女仕面露難色。

    「係唔係錢嘅問題?」我明知故問。

    「我又唔係有錢,我兩公婆食積蓄㗎。我諗我捱吓先啦。」

    「你睇吓有無可能?三千幾四千蚊度大概,做咗如果有嘢可以快啲睇吓做唔做手術嘛,咁可以解決到個問題。」我嘗試游說。

    「係。。。但係我真係唔係太多錢。。。唉!我啲朋友都係咁話我,慳埋啲錢,都要顧吓自己先。。。唉。。。就嚟有5千蚊。。。點算好?」她在說政府發放的5千元消費劵。女仕在思前想後,猶豫不決。。。

    「係喎,有5千蚊不如用咗佢做檢查先?」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私家放射治療診所是否接受消費券。

    「我諗住用嚟做平時使費㗎。」經濟不太過充裕,用錢當然要一早打算。

    「你不如幫我 book 定政府嘅先啦?」女仕說。

    「可以,不過要等一段時間㗎。」我再勸說:「當然,早啲有得做,如果發現有嘢,早啲攪就緊係好啲啦。咁你症狀真係似嘅。」

    「咁。。。呀。。。我明白你好意,咁我去私家做啦。」

    作為醫生,當然希望病人盡快接受檢查,獲得正確診斷,再得到適當治療。但很多客觀因素,都會影響箇中的進度。醫生要處理的,又何止是作出正確診斷,再對症下藥這麼簡單?

    如果政府的資源鬆動一點,我們的工作會否輕鬆一點,病友們又會否得益多一點?

    在這未發生之前,我們還是要多儲個錢,以備不時之需。

  •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山城姑娘的雪國跑跳 Mrs.Puli & Mr.Canad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09:48:05
    有 75 人按讚

    雪寶未滿六個月,今天打了六個月的預防針,竟然沒有哭!!!是個眉頭連皺一下都沒有的孩子,背景音是其他寶寶量個體重就哭到臉通紅,而她淡定的任醫生和護士擺佈,可能是個奇女子!(咦?

    #雪寶的成長記

    距離上次看家醫已近一個月,黴菌感染的藥每日早晚乖乖擦,藥罐已快見底,雪寶的皮膚卻越來越嚴重,範圍甚至是當初的三倍大,餵奶時看著她可憐的皮膚,都有種悲從中來的無助感!我這樣不太好,但內心總覺得雪寶的皮膚就是異位性皮膚炎,所以當醫生說是黴菌感染時我整個對此存疑,但我畢竟不是醫生,只希望藥到病除,快點讓雪寶擺脫不舒服的狀態,於是今天多少口氣中有種不信任感,請家醫好好看清楚雪寶的皮膚,是否需要開不同的藥來治?!而家醫也終於脫口說這不是黴菌感染而是異位性皮膚炎,會先開藥讓我們回去擦,請我們幫雪寶二天洗澡一次,每天早晚各擦一次藥,保溼乳液/乳霜每天擦三次,若二週後沒有好轉,請我務必來電,她會再開強效一些的藥方。

    另外,雪寶的體重終於穩穩的在她24%的生長曲線上,所以不需要過度擔心,就繼續母乳和副食品的餵食即可,而且是個小小高個子,不滿六個月就在穿九個月的衣服,健健康康就好!

    #異位性皮膚炎

    如果我人在臺灣,應該早早就換了醫生,多跑幾間醫院/診所也沒關係,只求能把雪寶的皮膚治好,但我人在加拿大,這裡看醫生的第一關就是家庭醫生,若有需要轉介皮膚專科,也是要由家庭醫生轉介出去,無法自行求醫,而且轉介通常需要好長一段時間,會讓人等待到跳腳的路線,總而言之,希望這次藥到病除!!!

    #圖文不符

    照片是散步時拍到的石頭,畫的很美!:)

  •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1:20:08
    有 38 人按讚

    一早讀到馬傑偉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想起好朋友阿真前陣子考慮移民台灣,「當發生了蘋果日報被迫停刊這樣時代大事時 ⋯」怎麼了?決定立刻離開嗎?「我就決定要留下來。」竟然是這樣子啊!她說,「就是時局壞得太快太急,我突然覺得很想留低,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再微小也好,就算我教到的只得一個學生,還是有其價值。」又想起另一位朋友,他計劃先讓妻女離港,自己單身寡佬留下來,努力鍛煉身體,好好學習,支持同路人,為未來做好準備。

    好感動。

    這陣子大家都很灰心、很沮喪,連自由表達想法和感受都彷彿變成很危險的一回事,或許不需要說話太多,只要簡單一句「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大家就有繼續撐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馬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值得好好細讀。

    ————————

    明報 P08 |2021-07-04
    【寫給留下來的人】/馬傑偉

    在醫院任職的舊同事,屬於移民誘因最大的一群——中年、專業、已婚、有孩子在學。他傳來短訊,慨嘆移民走難,變成了強勢話題;留下來的人,被描繪得最多的只有兩類,一是港豬不理世事,二是陳義甚高的有心人。舊同事沒有去意,他不是港豬,也不是義士,不多說時代責任的高調。大部分像他那樣的普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留在香港,卻在移民熱話之中不見蹤影,其實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

    上周四,《蘋果》出版最後一份告別號,我的傳媒朋友比較多,臉書一片愁雲慘霧。星期五出海浮潛,早前約好的,卻碰上新聞自由的黑暗日子。同船十多位朋友,似乎完全不受時局影響,在無人的小島開派對,吃滷水鮑魚,嚐冰鎮鳳梨,高唱懷舊金曲,情緒高漲,一片歡樂,與我社交圈子的壓抑與鬱結,對比有若雲泥。我站在沙灘上,灰雲天,水清見底,想起一個個獄中的朋友,回望這一群把忌廉蛋糕塗在臉上作樂的新朋友,一陣詭異的情緒湧上心頭,「個心好實」;多少人為香港承受苦難?又有多少人心中已經忘記了香港的創傷?

    但回過神來,今天我離開同溫層,同船都是新相識,社會背景殊異。憂國憂民,為信念作出犧牲,是一撮人。普羅百姓,才是大多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近年港人在社交場合,都避談政見,我根本不知道這群風騷快活人,心裏對香港隕落作何感想。他們留在香港,如常生活,遊山玩水,郊野秘景,他們如數家珍。只不過十多人,當中有美食家、攝影師、山藝專家。途中有人大聲吐出「蘋果日報」四個字,我一驚,暗忖下一句是「抵佢死,停刊天下太平」,還是「我買咗一份留念」。怎料他說,「呢條路線,記者介紹過㗎!」自由、法治、子女教育,是不少中產家庭的核心價值。但眼前這一群,50到60多歲吧,自由和法治,不一定上心,但好鍾意香港奇妙地景,他們嚴格實行帶走垃圾的環保價值。

    沉默的大多數 各自活出信念

    最近回中大午膳,遇上一群舊同事,久別喜相逢,嘻嘻哈哈,聲浪之大,幾乎整個餐廳的食客都聽到我們大放厥詞。我在中大多年,最親近的不是教授,而是一眾supporting staff 。我問,「你哋幾時移民?」他們答得很爽快,又大聲,還在笑:「冇錢移咩民呀!」打工搵食,解決3餐,柴米油鹽,是日常的主體。對他們來說,留在港可以預計,移民反而風險更大。他們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港豬,在安全範圍內,會關注,會批評,只不過不想走、或走不來。其實這一群有態度、有政見,但生活更重要,他們留在香港,用他們的民間智慧,適應新香港。

    中產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走定唔走?去邊度易適應?稅務、樓房、教育、就業市場,討論區有答有問,流量驚人。然而,香港還有一大群留下來的人,有若干的一部分是「小確幸」,天真的認為,我不理政治,政治不會拍我的門。也有相當的一部分,如常生活,你卻不能把他們簡化為「港豬」。《蘋果日報》最後一期,100萬份,賣清光,排隊的人不計其數。蘋果結業,大樓內的植物要人「領養」,同樣是排長龍,很多人「拔刀相助」。阿布泰被針對,排隊支持的都是普羅大眾。留下來的人,用自己的方法,活出自己的信念,審時度勢,不想以身試法,沉默,但心裏仍然堅守信念。

    盼望是心念 心念不犯法

    有一些親屬,政治價值觀不同,愈來愈少見面。我也有一些完全不理政治的親屬,如常看TVB,追劇集,《愛回家》情節滾瓜爛熟。移民對他們來說很遙遠,但談到社會不公平的政治事件,他們會彈一句,「呢班友,有牌爛仔!」是非黑白,看得清楚,只不過他們不選擇移民避政。考慮移民的朋友,眼見形勢急轉直下,香港每日在滑坡下沉,必定忐忑不安。這篇文章暫且不談移民心事,集中談一談留下來的普通人,大家如何共謀對策。

    時有勢,勢難擋,水勢洶湧,很難逆水行舟。今天時不我與,唔好同呢個惡時勢鬥力。退一步,以靜制動。不准我說話,我就暫時不說話。要拉要鎖,我現在就不作拉扯。我老婆的經驗談:她做職業治療,有一段時期,甚得某專科主管歡心,受重視,江湖地位高,醫生們都樂於轉介病人。幾年後,該專科換主管,新來的,完全不買馬太的帳。我老婆精明,把精力放在其他領域,擴闊專業範圍。過幾年,風向轉,她的部門又派上用場。

    中國與香港目前的時局,超高壓而不穩定,唔知幾時變。時勢有順有逆,起伏難測。今天留下來的人,耐心等,如此極端的時勢,一定會變。可能轉好、可能轉壞,無論如何,盼望就是力量,盼望有一天,去與留的人,喜見香港重生。想吓啦,希望在明天。盼望是心念,心念不犯法。

    「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自覺保持身心健康,對留下來的人,至關重要。要等到、看到時勢逆轉,多運動,操fit 啲,每天半小時,跑步、游水、健身單車,操練身體,要有體力抗衡主流大勢。不必把心理健康想得神神化化。有鬱悶、有心事,就搵朋友開解一下。參加課程,裝備自己,修練更強大的心力,可面對留在香港每時每刻遇到的心理衝擊。香港的心靈自強運動,正在默默形成。30 多年未見面的牧師在大嶼山相聚,他說有心人正在照顧心靈創傷的年輕人,在教會體制之外策劃安全網。身邊也出現不少民間舉辦的細胞小組,互相扶持,共渡時艱。我自己每兩周參加的疫情支援聚會,不經不覺舉辦了40多次,大家坦誠分享,同行同在,就是力量。這一類的群組,為留下來的人,加深生活的勇氣。

    最後,找尋自己可以努力的方法。在一個社會生存,無論環境多惡劣,若能發揮所長,觀感會完全不一樣。留下來的人,可以做什麼?自救、助人,你和我都可以,就單單是立願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做一個更有慈心的人,也會令你活得更有意義。被辭職的傳媒工作者,靈活變通,轉行做拉麵師傅、電器銷售員、潛水教練、電競KOL ……找一個自己可以發揮的生存方式,連結你在身邊可以接觸到的同路人。生活上,若找到自己可以出力的位置,就更容易節哀、順變,避風頭,隱於市,在廢墟中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移民或留港的理由。文章寫到最後,我就談談自己的想法吧。我今年61 歲,健康活躍的年日,只剩下十多年,移民心理負荷大,兩三年才可以settle down。我人生的quality time又短了一截。留下來,代價是要承擔香港淪喪的心理創傷,自忖還應付得來。另一方面,留下來在香港經歷時代變化,用不同的方法表述記錄出來,又可以與有需要支援的朋友接觸,患難與共,留港有確實的意義感。

    這個星期大家都很難捱,朋友在群組寫了一段心聲:
    「我執起筆想寫,但不知從何寫起。
    想叫,想大叫,想大聲地叫,想找個樹洞大叫,想找個山洞大叫,想聽到回音,想你知道我在大叫。無言是外在的一種狀態,心裏卻翻起千層浪。
    想聽到遠方有道聲音給我說: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然後大家一起留言回應:「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就是這樣簡單的分享與聆聽,給予彼此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完稿後發生了銅鑼灣悲劇,鮮花與告票,仇苦深結,說不出的劫難,我們聽到彼此,知道彼此,明白彼此。)

  •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29 11:31:24

    今天高雄市確診個案是0。

    全國總共有60例,新北市33例、台北市22例,桃園、基隆、南投、彰化零星個案。
    從流行曲線來看,已經連續四天降到一百以下,但雙北仍有感染源未明,還是令人擔心,所以擴大疫調,把過去的大型的機構、或者是群聚感染的感染源找到,才有助於後續阻擋社區隱形傳播鏈。

    ⭐高雄市「枋山專案」新增一項:
    即日起有收到屏東縣衛生局簡訊通知「有枋寮醫院或枋山鄉活動史之民眾」,請撥打7134000轉1234、或撥1922安排採檢。
    .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林孟志教授,也說明高雄因應防疫升級的醫療措施:

    如果因為呼吸道症狀,14天之內有3次、或7天內有2次的症狀就醫的朋友,務必請醫生能夠幫你做轉介、做篩檢。

    這一個多月以來,全國已經有超過20幾家的醫院,因為疫情傳播的快速造成院內感染。
    所以我們高雄市各級醫院都特別提醒小心,因應疫情,我們期待各個醫院做好病人的分艙分流,在進入大門的時候,每一家醫院都會量體溫,同時問TOCC旅遊史接觸史。如果發覺有熱區接觸史、活動史的時候,醫院會引導到戶外的防疫門診。

    非必要、非緊急的醫療行為,當然還是暫緩。

    因應枋山專案部分,PCR的檢驗能量,在高雄四大醫學中心,再加上民生醫院、高通量的PCR儀都準備好了。
    高雄會串聯社區的醫院、PCR的檢驗醫院,讓這些有高通量的醫院來協助。
    目前在比較小型的醫院,只能做抗原快篩,但是如果需要協助時,會即刻由這些醫學中心來協助PCR的確認。
    .
    基層診所的部分,也要跟所有在第一線辛苦的醫護同仁提醒,也要提醒所有的市民朋友:
    診所、醫師診治務必拜託要能夠落實TOCC。
    假如民眾有收到轉診單,也務必到23家的社區採檢的院所來進行核酸檢測,強化我們基層診所轉介通報,來做好社區的防線。

    印度變種病毒它的傳播力很高。
    英國變種病毒,它的R大概是等於5、所以20天就會傳播給625個。
    印度變種病毒,假如你試算它的R等於8,20天就會傳播給4096個,所以它的傳播力跟它所造成的影響非常大。

    跟其它的疾病來做比較,它的傳播力是?
    麻疹是現在空氣傳播,它的R是12-18是最強的;白喉6-7,天花5-7。
    我們的現代的印度變種病毒是5-8,所以他是幾乎是介於麻疹之下,大概跟白喉的程度相當,所以它的傳播力是非常非常的強。

    我們從這一次的英國變種病毒,即便你是算R等於5來看,在仁武地區的個案,密密麻麻,幾乎是家族群聚。只要你在密閉空間,幾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戶都受到感染。
    在昨天台南、屏東公布的家庭群聚個案感染來看也是,只要是有家裡面有一個人感染,在密閉空間裡面,因為傳播力非常強,所以感染的情況就非常非常的嚴重。

    真的要拜託大家,務必出門要戴上口罩。
    非同住者,沒有必要的話,吃飯、泡茶、聊天這些,也請大家禁止。

    ⭐安心施打、避免群聚
    高雄市莫德納疫苗施打:
    7/1下午起:75歲以上補打
    7/2-7/4:72-74歲
    7/2-7/4:下午4:00-6:00 75歲以上補打
    7/5:75歲以上補打

    75歲以上補打,請依市府公告里別、時間、指定地點 前往施打
    72-74歲,請依通知單、指定地點 前往施打
    .
    #高雄好家宅,防疫電視台,明天在高雄第三頻道開播。
    每天上午八點半,高雄市政府規畫許多精彩的節目:長輩的歌仔戲,小朋友的親子節目,全家人都喜歡都愛的好吃美食專輯,還有跟我們壽山動物園的動物直播。

    #宅家防疫,感謝電信三雄(中華電信Hamivideo, 台灣大哥大myVideo, 遠傳friDay影音)免費看延長加碼、LINE TV、LINE MUSIC及Hami書城也上線。

    大家團結防疫,絕對能夠度過難關!

  •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5 18:00:16

    上月中踏入一歲的雙胞胎姐姐呂可悅,是一名壞死性腸炎及短腸症病童。出世至今經歷過四次手術,將腸道由128公分切剩12公分,再駁回30公分;肝臟因為長期注射營養液維生出現慢性衰竭,至今仍在兒童深切治療部觀察。父母相信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有她的「任務」,或許是為家庭帶來凝聚力、為醫護帶來歡樂、為其他罕見病童家庭帶來關注和了解。原來有這麼一個愛笑小天使,即使面對苦難,仍然充滿堅毅與勇氣。

    媽媽Yuka還記得懷孕初期發現懷上雙胞胎(可悅、可納)、爸爸Chris興高采烈的樣子。「他第一次聽胎兒心跳,差點感動到在醫生面前哭。」然而懷孕18周時,他們在廣華醫院產檢照結構,發現其中一個胎兒(可悅)的血流不正常,疑似有輸血症,遂將Yuka轉介到威爾斯醫院,醫生建議動手術切斷胎兒間的血流或減胎。「針對我的狀況,手術只能確保:萬一可悅有任何狀況,可納不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決定不做這兩個選擇,希望兩姐妹共同進退。」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4/7VTRGD4GDRHF3F25QUTJNEGAY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早產 #短腸症 #肝衰竭 #雙胞胎 #輸血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醫生轉介信醫院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23 21:00:17

    |腸胃|腸炎命危入院近1,300日 丈夫病榻求婚許終身承諾 克隆氏症患者奇蹟生還如常生活
    肚痛、屙嘔等腸胃炎症狀你我都試過,但對克隆氏症患者沈藹琳(Irene)而言,這卻是她險赴黃泉的開端。患上不治之症的她體內不斷發炎出血,曾兩個月輸355包血,多位醫生更斷言她須終生住院。拍拖多年的男友張威俊(Fred)在病榻旁向陷入昏迷的Irene求婚,一直不離不棄。二人成婚後大半年,奇蹟終現,Irene步出居住三年半的醫院,如常生活。

    2016年6月,一向身體健康的Irene上班途中突然不適,她說:「我還很記得是在旺角東港鐵站衝出車廂嘔,因為當時有買保險,於是早上7時便跑到私家醫院檢查。怎料一進醫院,出院已經是三年多後的事。」當時仍是男友的Fred以為Irene只是較嚴重的腸胃炎,兩三日便能出院,豈料她的屙嘔未止,四位醫生也束手無策。入院3星期,Irene已經瘦了20磅,醫生遂為她作大腸鏡檢查,發現腸道嚴重發炎,情況緊急,將她轉介至威爾斯親王醫院。她說:「2016年7月和8月,只是兩個月,我輸入體內的血製品,包括血小板、紅血球等,一共350多包。主要是腹部發炎,情況很不尋常,醫生也解釋不了為何會大量出血。」至診斷為克隆氏症,Irene已在深切治療部陷入昏迷,2016年下半年已經做過兩次大手術,切除壞死腸臟。不只腸道發炎,克隆氏症患者的整個消化道,即由口腔至肛門均會潰瘍,令Irene無法正常進食,要靠吊營養液維生。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420/SJVTFO4L6NDOXO3N4EFZY5TLW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腸炎 #克隆氏症 #不治之症 #終身承諾 #奇蹟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