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軟體工程師邏輯測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軟體工程師邏輯測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軟體工程師邏輯測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軟體工程師邏輯測驗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探索自我」與「認識自己」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尋的,尤其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我品牌與個人差異化的網路自媒體時代,「#了解自己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顯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課題。 但你是否會覺得每次探討這類的題目,總容易流於空洞的空談?或僅僅只是心靈雞湯的口號呢?為何我們能夠分析看見的現象,也可以釐...

  • 軟體工程師邏輯測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3 09:02:04
    有 215 人按讚

    「探索自我」與「認識自己」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尋的,尤其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我品牌與個人差異化的網路自媒體時代,「#了解自己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顯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課題。
    但你是否會覺得每次探討這類的題目,總容易流於空洞的空談?或僅僅只是心靈雞湯的口號呢?為何我們能夠分析看見的現象,也可以釐清遭遇的問題,但我們卻極度不擅長「理解自己」,這可真是一個反直覺又反邏輯的弔詭。
    ---
    這篇 #客座文章 的作者是來自安控產業的軟體工程師 紀長興 ,他一手寫程式,一手寫文字,擅長理性與感性的思維表達。邀請你一起閱讀,兼具科技與人文色彩的他,對這本書精彩的解讀。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find-your-vocation/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發現你的天職》的作者是八木仁平,他為了找到真心想做的事,開始研究「自我理解術」,這套方法可以帶領你「了解自己」與「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書中詳實的講解如何進行「自我理解」的分解步驟,循序漸進的引導你展開自我探索。內容主要可拆分成找到「重要的事」、找到「擅長的事情」、找到「喜歡的事」這三大架構,再貫通前後的思路脈絡,以理解自己為出發點,最終定位出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感覺很像在看哲學書,因為作者針對一些詞彙下達了重新定義的再解釋,諸如「重要的事」、「擅長的事」、「喜歡的事」、「想做的事」、「真心想做的事」……等等,必須先釐清作者對於這些定義的詮釋之後,才能開始進入作者的思想體系內。但也無須因此擔心,因為書中的文字簡易淺顯,同時搭配不少線條簡單的插圖,幫助讀者輕鬆明瞭作者的文字意涵。
    .
    【這本書給我的三大啟發】
    .
    章節上的編排,主要是依循著怎麼找到「重要的事」、「擅長的事」、「喜歡的事」、「想做的事」、「真心想做的事」,如此這般漸進的主題往下推進,每一個章節除了圍繞著主題講解之外,也會提出不少觀點,其中引發我最深刻的三個思辨是:
    .
    1.#你所找到的天職並非唯一不變
    .
    一般人多半以為找到天職,即等於是找到人生的標準答案,只要堅守這個正確答案,便可從此高枕無憂、萬事大吉。像這種「找到標準答案」的迷思,就跟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一樣,都是不切實際的。

    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人都會不斷改變,所以絕對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興趣會變、思想會變、習慣會變,所以理想、夢想會變,你的天職當然也會跟著變。

    既然你找到的天職僅僅只是現階段的,還有必要辛苦去尋找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天職包含你的價值觀和各個目標,而價值觀是前進方向,目標則是前進距離的檢查點,方向是永無終點的,是一生都在前進的指引。因此要先找到現階段的天職,你才能再接著往正確(喜歡、適合、擅長)的方向前進。
    .
    2.#不需要為了改善弱點而努力
    .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事實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努力就會有成果,而最恐怖的就是你已經很努力了,卻始終沒有成果。

    不要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但要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琢磨專長比克服缺點更能帶來成長,毋須浪費時間阻礙自己變強,也不要再妨礙自己增加信心。缺點再怎麼改進,仍是難以出色,即使拚命的克服缺點也只是讓你平凡無趣,不如集中火力發揮優點,才能出類拔萃。惟有強項才能創造成果,克服再多弱點也不會創造任何東西。
    .
    3.#賺錢的境界
    .
    一般人賺錢,是因為對別人產生價值、換得別人給予報酬。相較於雙方都看重公平交易的對價買賣,更高層次的人之所以賺錢,則是因為讓別人對他產生感謝。因為別人的感激之情而獲取報酬的人,不只更具有成就感,也更願意激發回饋社會之心,並進而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

    而那些執著於想把興趣當成工作的人,滿腦子認為只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滿懷熱忱、成功發達。然而真把興趣當工作的人,結果通常是以上兩種層次都達不到,意志消沉也就罷了,最糟的是心態變得扭曲偏激。

    興趣只是取悅自己的一種自我滿足,一心只想著把興趣當成工作的人,心中只有自己,不管你有多喜歡,做再多也不會對別人產生價值,無法為自己換取酬勞之外,更別想得到任何人的感激。
    自我練習的部分

    書中有大量的自我練習題,經由完成這些題目,最終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與「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心理測驗或顧問諮詢,其實我從以前就很不擅長做這類,需要大量回憶前塵往事的評量測驗,所以在實作這本書的練習題時,我再一次的吃盡了苦頭。

    在幾乎已經呈現半放棄狀態下,朋友建議我,不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去審視自己,而是改以中性的心境去單純回顧。果不其然,情況獲得大幅改善,我也得以完成書中所有的練習題。

    對於過去,每個人肯定都有不少羞於啟齒或遺憾悔恨的紀錄,因此我們直覺想逃避,不願意再揭開瘡疤來面對,更遑論掏心挖肺的向別人訴說。

    所有的悲歡離合、高峰低谷,每個人的路都要自己踐過踏過,要親自品嘗各種酸甜苦辣之後,才能懂得箇中滋味。然而,也正是你所走過什麼樣的路,將會把你和其他人的與眾不同區隔出來。把自己的歷程整理出一個豐富動人的故事,就是認識你自己(同時也是建立個人品牌,你將擁有自己的溫度,以及和別人不一樣的記憶點)。
    .
    【後記:什麼是成功】
    .
    人生意義就是追你所愛,愛你所追,成功的人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簡單來說,成功就是能做自己,要做自己,必須先認清楚自己和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人卻說要做自己,等於是邏輯思考不通。

    除非你想要渾渾噩噩、庸庸碌碌的過一生,否則你終究無法逃避探索自我的這條路。《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了解自己」與「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找出重要的事跟喜歡的事,去過你自己想過的生活,這就是人生意義,汲汲營營也好,平平淡淡也罷,只要你感到充實,這就是成功的人生意義。

    「成功並非目標達成,而是在每個瞬間活出自我特色,在活出自我的當下,就已經算是成功了。」 - 八木仁平

  • 軟體工程師邏輯測驗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7 16:22:57
    有 3,275 人按讚

    感恩節感謝 & 一些學習課程推薦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 首先要謝謝各位讀者你們的支持,一開始的分享主要是我的轉職及找工作經驗, 後來逐漸擴展到我的矽谷的所見所聞、矽谷人物專訪、以及我的學習成長的筆記。 從 2012 年開始寫部落格, 2017 年開始分享 Facebook page, 也是累積了許多經驗, 文筆說不上變的很好, 但至少越來越熟練把一個靈感大目標從我的思緒整理、輸出成一篇文章分享出來, 這個過程也認識了許多有趣及厲害的人, 訪問了一些我覺得很酷很強的人,召集了許多熱心的朋友一起做了 “歹晚郎內推互助網絡” 幫助更多人在艱難的時期找工作,我個人也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提升。 如果你有考慮寫作分享, 或是任何創作, 希望我之前的文章“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 也能讓你一起加入開始練習寫作/創作/輸出的行列。 ⁣


    我不時會收到讀者詢問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或是如何轉職成軟體工程師、如何學習程式等等的問題。 到美國工作問題我之前的文章: “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已經把非美國人可以到美國工作的模式列出, 轉職軟體工程師及學習程式很多時候是一起的問題, 很多讀者有興趣轉職,但完全不知道軟體工程師在做什麼, 以及應該如何上手學習。 我給過不少次建議, 今天決定用這個機會公開的分享之前回答讀者的方式。 ⁣


    如果完全沒有學習過程式, 可以先玩玩這個 MIT Media Lab 研發的 Scratch , Scratch 可以讓你用拖拉的方式把一些程式的邏輯組合起來, 在還不熟悉電腦運作的時候, 可以很直觀的在遊戲中累積你對程式的理解。⁣


    如果玩一下 Scratch 後還有興趣, 我推薦可以上哈佛大學的 CS50 (Computer Science 5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https://bit.ly/3fDcBFG)。 這門課是近年來哈佛大學熱門課程排行榜上的常勝軍,教授 David Malan 是個很好的老師, CS50 把電腦科學的基礎用許多生動及詳細的方式傳授出來,上完這門課後對許多電腦科學領域會有好的基本認識,對課程中所用到的不同程式語言也會有個基本的了解。⁣


    當然 CS50 畢竟是大學的課程, 有一週一週制式的格式, 作業也是大學的方式, 我近年來蠻喜歡 Udemy 上的課程, 因為每個領域都有很棒的老師, 課程也更彈性及多元, 作業及測驗也比較靈活。 如果你還沒有學習任何程式的經驗, 可以嘗試從學習 Python 或 Javascript 入門, 因為這 2 們語言的特性, 對初學者上手比較容易。 此外 Javascript 是網頁主要使用的程式語言, 而 Python 在資料處理及機器學習都是首選語言, 所以這 2 個語言學習之後未來都有許多應用及職缺的可能。 ⁣


    如果你有興趣學 Python ,可以先學習這個有 115 萬學生上過的課程: 2020 Complete Python Bootcamp From Zero to Hero in Python (https://bit.ly/2KJDfS6), 了解 Python 語言的基礎及跟著課程建立自己的 app 及遊戲。


    Javascript 的話可以看這個有 37 萬學生參與的課程: The Complete JavaScript Course 2020: From Zero to Expert! (https://bit.ly/3fFPcU8) 學習 Javascript 基礎及嘗試建立網頁 app。 ⁣


    如果對資料科學有興趣的, 可以和 34 萬人一起學習 The Data Science Course 2020: Complete Data Science Bootcamp (https://bit.ly/3fD315M), 了解資料科學中數學、統計、 機器學習及各種有關的知識, 因為也會用到 Python,所以也可以增加自己 Python 語言的技能。 ⁣


    如果你對分析資料有興趣, 這個有 32 萬名學生上過的資料課程 The Complete SQL Bootcamp 2020: Go from Zero to Hero (https://bit.ly/33nXQlj), 可以學習如何用 SQL 來查找資料庫, 並分析資料。 ⁣


    因為機器學習的火紅, 近年機器學習的課程也是無敵多, Machine Learning A-Z: Hands-On Python & R In Data Science (https://bit.ly/3fGB6lj) 累積有 72 萬學生學習及好評, 可以讓你了解機器學習在做什麼。


    而我親愛的老婆也分享過她喜歡的課程, 以下都是她上過且去蕪存菁強力推薦的課程 (也可以參考她的推薦文章), 她靠著許多線上課程, 沒有再讀一個大學、研究所學位或是參加 bootcamp , 也成功轉職為軟體工程師, 這些課程我也有上過一些, 覺得這個老師 Andrei Neagoie 的教法也是蠻不錯的, 他的課程都很注重實作, 講解也很清楚, : ⁣

    The Complete Web Developer in 2020: Zero to Mastery (https://bit.ly/3fDcwSq)⁣

    Master the Coding Interview: 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s (https://bit.ly/3fD7q8V)⁣

    The Complete Junior to Senior Web Developer Roadmap (2020) (https://bit.ly/39jeK8s)⁣

    Complete Python Developer in 2020: Zero to Mastery (https://bit.ly/37ARPS4) (這篇是她上這門課的詳細心得)⁣

    Complete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Science: Zero to Mastery (https://bit.ly/2WDBk57) (機器學習及資料科學)⁣


    許多 Udemy 的課程都是有 30 天 Money back guarantee , 代表如果你上一下子,覺得老師教的不好, 內容不喜歡, 都是可以要求退費的。 Black Friday 如果你還沒決定要買什麼, 買課程充實自我會是個不錯的決定!歐, 對了, 如果你剛好在美國,要買 Udemy 課程, 可以搭配使用 cash back 網站, 像 Rakuten 最近 Udemy 有 10% 的 cash back, 如果你還沒有用過, 可以使用我的推薦連結註冊, 還可以得到 $40 的註冊獎勵呢 (http://bit.ly/2SeLuXL)!有一些 American Express 信用卡還有 Udemy 買 $20 退 $5 的 offer , 也記得下訂前查看一下!⁣


    以上許多課程, 就算不是軟體工程師的初學者也可以得到許多新科技及方法, 我在 Udemy 買了許多課程, 也時常利用時間學習我感興趣的領域。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祝福大家都有個充實、健康、平安的感恩節, 2020 年最後自我學習提升, 為未來做更好的準備!⁣


    部落格原文及相關連結: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0/11/ThanksgivingAndCourseList.html

  • 軟體工程師邏輯測驗 在 岑永康張珮珊窩幸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1 20:22:46
    有 10,336 人按讚

    很快地、岑太太來紐西蘭【陪讀】剛好滿一年,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孩子的英語學習。我的孩子,從國小開始一直就讀學區內的公立學校,沒經過貴族、雙語學校的洗禮,英文卻從來不是問題,來到南半球紐西蘭,不但不用先讀語言先修班、沒被降級,直接用全英語學習物理、數學、視覺設計等課程…都展現了非常好的適應力。

    最近咱家應孩子的真人線上教學課程邀請,反正因為疫情lockdown在家閒得慌,立刻一口答應, 隔離防疫期間,英語教育不~能~停~。顧問先電訪測試孩子的程度(不好意思,Ethan被鑑定為Jr最高12等級 ),接下來,就按照指定的時間為孩子安排課程。tutorJr深深明白【對症下藥】的重要,先打聽清楚兒子Ethan對運動非常有興趣,在學校也擔任球隊隊長,因此老師教授的課程,特別安排許多運動的新聞、單字和知識。看看我側拍的照片,兒子的表情,就知道他跟老師聊得超~起~勁~ !!!

    連續體驗幾堂課,我給予很滿意的正評。
    ✔首先,對台灣的爸媽來說,在家上課,可以省去每天補習班接送的時間,夏天太熱了,在家輕鬆學習,學好學滿!
    ✔有很強大、盡責的顧問團隊,課程開始之前,會有工程師打來解說操作頁面,確認鏡頭、聲音、訊號等各項設備,不用擔心軟體的問題,有顧問團隊在背後守護孩子的每堂課,費用也相對合理。
    ✔師資來自各國,每次線上的老師來自不同國籍,可以讓孩子提前熟悉各國口音、當地流行慣用語、語調速度、接觸不同的文化思維邏輯,其實不需出國,在家也能有外語學習的環境。
    ✔24小時線上家教,沒有時差問題。紐西蘭比台灣快四小時,您的晚餐時間,已經是我們的深夜,優質的老師分布全球,就可以按照學生的作息,配對連線,互動學習。
    ✔ 有不同型態的課程,適合5-18歲各種階段的孩子,不管是英文初學者需要定時定量的基礎課程,或是有一定程度但想練習聽力、口語表達的中高年級學生,都很適合!

    還有一項很可愛的設計 : 上課的時候,如果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很流暢,會有歡呼聲、掌聲音效,老師還會給【小星星】作為用英文回答問題的獎勵,讓程度較基礎的孩子學得更有信心。相對的,學員也可以回饋,做課後評鑑,不像外面的補習班,學生對老師有意見,只能有苦難言、默默隱忍直到學期結束,這對學員來說是很貼心的保障,也有助於老師自我激勵、提升教學內容品質。

    英語學習,說穿了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秘訣,最重要的就是【環境】與【路徑】,Learn and live,鼓勵孩子開口、關掉字幕看電影、從孩子有興趣的領域切入引導學習,Knowledge can change your fate and English can accomplish your future!

    建議大家來上一堂課試試,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路徑和學習環境,進入連結領取正式一對一真人互動課程→https://lihi1.com/qvyIB

    有個小測驗滿有趣,可以測出孩子的性格,進一步取得學習的建議→https://lihi1.com/EYB0B

    #用家長的心情
    #照顧孩子的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