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軍眷醫療補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軍眷醫療補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軍眷醫療補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軍眷醫療補助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弱勢兒少的庇護中心—-關於忠義社會福利基金會」 #給出身自殘破家庭的孩子一個圓滿成長的機會 之前在社會被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單親媽弒子事件,到前陣子我在成大遇到教學門診的憂鬱症想帶孩子自殺的單親爸爸,都讓我一直想著該如何幫助在弱勢環境生長的幼兒們和這些父母,看到身邊出現這些人時,該如何即時提供資訊,...

  • 軍眷醫療補助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7 09:04:19
    有 434 人按讚

    「弱勢兒少的庇護中心—-關於忠義社會福利基金會」
    #給出身自殘破家庭的孩子一個圓滿成長的機會

    之前在社會被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單親媽弒子事件,到前陣子我在成大遇到教學門診的憂鬱症想帶孩子自殺的單親爸爸,都讓我一直想著該如何幫助在弱勢環境生長的幼兒們和這些父母,看到身邊出現這些人時,該如何即時提供資訊,避免未來的憾事發生。

    在高雄的「荷馨關懷協會」「希恩之家」這類的機構都是僅限0-4歲左右的小小孩的收容跟轉介收養家庭,但來源常是家暴後被通報的小孩,但大多數4-18歲的兒童跟青少年,在險峻的家庭環境中卻沒有被幫助的機會,大部分也來自父母不知如何求助、或跟什麼單位求助。

    因緣際會看到了正在做2021年桌曆義賣的「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基金會」,發現這個機構已經有69年的歷史,從最早1951年,劉德岑女士為幫助困苦失依、流離失所的兒童,並紀念其曾祖父劉銘傳將軍捍衛臺澎,遺愛寶島的「忠義」精神,特為孤苦無依的孩子們建造一個安頓身心的避風港─「私立忠義育幼院」。

    這個「家」初期收容戰後的難民、流離失所的孩子及身心障礙人士,後來擴大收容軍眷遺孤、單親、貧困失依的兒童與少年。這個「家」,在當時收容超過五百多個來自各種不同背景、原因的孩子,有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有17、18歲的少年、少女。

    身為臺北市第一個以專業工作團隊收容棄嬰、受虐兒童之私立社會福利機構,經過多年因應社會環境需求轉型,至今已擴大服務範圍包括收容棄嬰、遊童、嚴重疏忽或受虐、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之兒童及少年、還有「不幸少女庇護中心」,安置12至18歲 之中輟、逃家、雛妓、受虐等不適合居住在家之少女。

    這個「家」已陪伴將近7500多個失依孩童的童年時光。主要是0-18歲兒少,因家庭經濟窘迫、遭受家暴或性侵等不當對待、被遺棄……等原因,提供失去家庭依靠的孩子, #短中長期生活照顧、 #教育支持、 #醫療照護及 #心理諮商輔導,為了更了解這個基金會,跟忠義基金會的組長謝小姐聊了許久,謝小姐的母親也是養女,她深深覺得「孩子在機構或育幼院長大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還是要幫她們找到一個有爸爸有媽媽的完整功能家庭,才能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

    這點我非常贊同,身為母兼父職的單親雙寶媽,雖然我的孩子很幸運有很多人愛著且物質無虞,但心靈上仍需要大人們要付出很多的支持跟關切,更不用說那些還有虐待、家暴陰影的孩子,在物質匱乏兼缺少照顧的環境要如何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越是跟別人不一樣的成長環境,越是要給雙倍的愛。

    這些愛跟關懷是金錢買不到的,不是捐物資就能讓孩子快樂長大,而是要幫她們尋找到一個成年前,可以有一輩子家庭羈絆跟歸屬感的地方。目前的收養家庭,仍是以外國家庭為主,因為東方人的某些根深蒂固思想,所以台灣本土的收養家庭大約是100個左右。

    「我其實很想請這些父母分享一下心得,鼓勵某些因不孕症或各種原因無法生孩子、但又非常喜歡孩子的夫妻一個當父母的機會。」謝小姐說。「不過台灣在這方面還是比較保守的,比較避諱去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

    其實並非所有的孩子都必須走出養的路徑,若是捨不得孩子離開身邊又暫時因為經濟能力無法照顧的,機構也有暫時寄養家庭,或是給予其他教育經費的協助,不得不承認,在弱勢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在課業上常常起步較慢,而且有更多疏忽照顧造成的成長遲緩,是需要花很多經費在早療、心裡復健,甚至是比較大的孩子,在比較不利的環境下,要給予更多未來就職的機會,也需要花錢給予就業輔導。

    基金會的資金部分來自各縣市政府的補助,但以收容跟協助孩子的量,就會發現資金遠遠不夠,每年平均服務180-200位失依兒,這些每天的生活費、教育費及醫療費後來都需透過義賣活動來籌募。

    今年忠義基金會結合快樂髮型發行『快樂愛童在』桌曆,內容是孩子們的畫作,每一頁都非常可愛😍,看了讓人會心一笑,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可以藉由一只小小的桌曆,一百多元的愛心,積沙成塔,讓失依兒擁有幸福童年的夢想及未來無限的希望。

    幫助孩子們連結社會的善緣,為弱勢孩子帶來2021年的祝福,「快樂愛童在」2021公益桌曆: http://bit.ly/2021calender

    另外附上一些資訊,對於需提供協助的家庭可以至各縣市政府兒少科或婦女科請求相關協助,還有台灣民間團體(基金會)提供相關協助如下:

    ❤️兒盟-弱勢兒童及家庭:
    高風險家庭預防性服務及脆弱家庭服務
    家庭重建服務
    逆境家庭翻轉計畫

    ❤️家扶基金會
    貧困兒童家庭服務

    ❤️食物銀行-提領生活物資
    安得烈食物銀行計畫
    1919食物銀行

    歡迎分享,若是你周邊看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家庭,讓他們知道社會有很多資源可以使用,我們並不孤單🤗

    #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2021calendar
    #快樂愛童屋
    #給這些孩子一個2021年的希望

  • 軍眷醫療補助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3 18:06:20
    有 3 人按讚


    回不去的家 !

    這段歷史 大陸或許不曾正式記錄 但你應該瞭解
    歷史的注腳,「眷村」二字的最好詮釋。
    1949年1950年,兩年時間內,60多萬國民黨軍隊,外加國民黨政府官員、公務員以及軍眷60萬人,超過120萬國民黨人陸續撤退至臺灣,完成了中國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民族大遷徙。
    為解決新移民的居住問題,800多個僅供軍眷居住的村落被興建,從臺灣北部石門到南部恒春,遍佈全島。
    這批當時被視為戰敗者的臺灣新移民,帶著“反攻大陸”的期望,在眷村中居住下來,從而開啟了臺灣的眷村歷史。
    這一住,就是60年。
    眷村,一段褪色的往事
    大陸朋友對於眷村或許沒什麼概念。如果進行類比,眷村就是部隊大院。但是,作為戰敗軍隊的眷村卻有些尷尬,甚至難以在臺灣的教科書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當我們提及宋楚瑜、李安、侯孝賢、楊德昌,鄧麗君、林青霞、張雨生、任賢齊這些耳熟能詳的臺灣名人時,他們身上卻又有一個共同的鮮明烙印——是的,他們都來自眷村。
    很多文獻稱眷村為“濃縮的中國社會”,眷村人來自五湖四海,身份證上的籍貫幾乎可以拼貼出一個中國地圖。甚至有這麼一個說法,眷村這個“小中國”承包了很大一部分的臺灣“軟實力”。
    眷村初建,每個村落都有完整的配套設施。對於一起經歷戰爭和生死後,又在他鄉一同克難的眷村居民,國民黨政府給予了相當大的福利。除了硬體設施外,還包括醫療服務、就學補助、食量供給、水電費半價等種種生活補助,衣食住行無所不包。
    總而言之,眷村人就算在封閉的情況下也能正常生活,既像小“國”,又像大“家”。
    而第一批眷村移民,被稱為“第一代外省人”。
    從一開始,眷村就以怪異的形態存在於臺灣社會中。對大陸而言,眷村人是叛逃者;對臺灣本土社會而言,眷村人是入侵者。而眷村封閉的環境,進一步造成了與臺灣本土的省籍隔閡。
    眷村第一代外省人,懷著對中國的強烈認同,他們是堅決反‘台獨’的一代。與此同時,‘反共’也是他們最初共同的意識形態。
    本省外省,臺灣的族群矛盾
    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定義方式很簡單,以是否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為界。而省籍矛盾和族群矛盾,卻是一直根植于臺灣社會文化的深層心理因素中。
    好友宗衡兄,是祖籍福建的臺灣本省人。他說小時候就經常和附近眷村的小孩打架,當然,曾經一起打架的小朋友現在一起打起了球。
    講到臺灣的省籍矛盾和族群矛盾,宗衡兄十分痛心。
    “當120萬來自大陸各省移民一下子湧入臺灣,先不提語言文化習俗有差異,單是相對封閉的環境無法做到在地融合,這已註定同本省社會的矛盾不可避免。”
    “話說又回來,別說本省外省之間,本省人內部也一直存在矛盾。當年,同是講閩南語的漳州籍和泉州籍本省人,為了爭奪水源導致的械鬥一次能夠死亡數百人,更何況是和外省人之間的矛盾?“
    “就連外省人之間,因為來源地域不同、軍階不同、眷村房屋級別不同,自身也存在著的內部矛盾。”
    在宗衡兄看來,族群問題,本身需要一個漫長的融合過程。但很可恨,也很可悲的是,每逢臺灣的政治鬥爭,省籍情結總會被政客拿出來操弄,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劇臺灣族群的分裂。
    眷村,連同具備鮮明特徵的眷村竹籬笆(後面則被紅磚牆和水泥牆代替),被台獨主義者定義為‘外省人’‘中國民族主義’認同者的最後堡壘。
    眷村二代,飄零的亞細亞孤兒
    眷村第一代人,雖然背井離鄉,但至少還有故鄉和親人可以懷念。而到了眷村二代,則變為真正的無根。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喪失歸屬感的悲哀:
    在臺灣被看成外省人;去大陸被看做臺胞;去美國,則成為外國人。
    受夠了父輩口中遙遙無期的故鄉描述;想努力融入臺灣本土社會卻遭受身份認同的困擾;翻開歷史,對自己的身世卻連個正式的注腳都沒有;加上臺灣城市化發展,眷村大面積拆除,就連與過去有一絲連接的眷村老屋,都回不去了。
    我,究竟從哪裡來?
    中國,那是父輩口中的遙遠故鄉。
    眷村,被改造或拆除,已回不去。
    他們戲稱,自己是“亞細亞孤兒”。
    的確,他們是。
    寶島一村,再也回不去的家
    比起臺灣眷村,大陸部隊大院有一種東西是沒有的,那就是再也回不了家的感覺。
    一句“回不了家的感覺”,
    道出了眷村子弟的悲愴與無奈。
    2006年起,從小在“嘉義建國二村”長大的台綜藝教父王偉忠,開始給賴聲川講眷村的故事,兩年間先後講了一百個。作為故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王偉忠希望賴聲川能製作一出以眷村為主題的舞臺劇,把眷村的歷史用話劇的方式記錄下來。
    2008年,王偉忠和賴聲川合作的舞臺劇《寶島一村》在臺灣舉行公演,轟動全島。《寶島一村》至今演出一百多場,足跡不僅遍佈兩岸三地,更是登陸新加坡、洛杉磯、三藩市,幾近場場爆滿。
    《寶島一村》,就是以臺灣嘉義的眷村為原型,講述了1949年從大陸逃到臺灣的三個家庭近60年的變遷。二十多位演員,近百個角色,上演了跨越近60年的時代悲喜劇。
    “看得我如醉如癡,時而感傷時而欣慰,有時大笑,有時哭得抽泣,淚還沒幹又破涕而笑,還沒笑完又哭將起來。這是什麼樣的一齣戲?把我弄得像個傻子一樣。”
    這是出身眷村的林青霞,在看完《寶島一村》後寫下的感慨。
    60年的眷村時光,被濃縮在三個半小時的裡面。台下的觀眾,癡癡地跟著劇中人命運笑完了哭,哭完了笑。仿佛,這只是發生在昨天的故事。
    揮之不去,一世鄉愁
    鄉愁,靜靜訴說著眷村的前世今生。
    當年,上百萬大陸人隨蔣介石渡過臺灣海峽,從此移民到臺灣這片土地,無奈聚成眷村這一桌酸甜苦辣的宴席。
    1950年後的臺灣,實施義務兵役制。原本隨國民黨來台的60萬士兵逐步被年輕的本省新兵取代。「榮民」這個指代退伍士兵的概念由此產生,全稱為「榮譽國民」。
    蔣經國時代,國民黨政府為榮民退伍後的生計出路和生活保障做了大量的安置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世的「榮民」越來越少,他們或許是臺灣與大陸之間最後一絲的直接血脈關聯。
    然而,曲終亦是人散。飄零異鄉的惆悵,臺灣的社會變遷,眷村逐漸凋敝。只留下一些老人的孤獨背影,吟唱著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鄉愁,眷戀著海峽這邊和那邊的家。
    那是,已回不去的家。

  • 軍眷醫療補助 在 李雅慧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1-20 22:12:06
    有 162 人按讚


    選舉公報大家看了嗎?

    依中選會「10乘以18公分」範圍、8號字大小以及0.2公分行距等要求,若要完整陳述政見,恐怕政見將成螞蟻字了,因此「公報無法提供足夠版面」,選前雅慧再次説明這次參選的政見。

    走訪基層與專家學者後,雅慧與我的團隊共同研究,提出了「主婦政治力 三八新動力」的主張,包含三大核心、八大愛心的政策。

    三大核心,包含了

    第一,五輕新核心,污染變黃金
    石化業帶來污染與災害風險,後勁的土地與地下水,都承受非常嚴重的污染
    與地方立委向中央爭取整治五輕污染土地的經費,未來推動結合產官學、打造低污染高綠能產業,成為培育人才的核心基地,也是驅動北高雄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第二,世運超核心,運動新明星
    2009年世運在高雄即將屆滿十年,這場賽事曾帶給高雄無上的榮耀
    這樣的感動要延續,我們市府今年新成立的運動發展局,應該與中央體育署聯手,改造左訓中心,營造全國專業體育園區。我們要結合未來陳其邁市長的運動新經濟政策,活化世運場館,讓他成為國外足球、橄欖球隊春訓基地。

    第三,蓮潭青核心,觀光一定興
    串連蓮池潭、左營舊城、海軍眷村及萬年季、見城計畫等,塑造歷史人文觀光廊帶,吸引海內外遊客在這邊消費,發展咱左營舊部落的觀光新經濟。

    我的八大愛心,就是我的八項市政主張,包含了

    一、主婦更放心
    關心我們的長輩,就是減輕照護者的壓力,善待我們的家庭主婦。我要爭取補助長輩的防走失晶片手環,降低長輩走失風險;結合社區建立醫療照護,實現在地養老、生活養老的社區照顧體系,另外也要延續劉世芳委員所推動的「老人共餐」,增加據點讓長輩能獲得陪伴與支持。

    二、兒童更安心
    監督學校營養午餐的品質,落實食安;要透過食農教育課程,增闢食農教育基地,創造永續健康環境。

    三、環境更清新
    加速推動公車電動化,降低移動與固定式污染,落實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也要持續推動後勁溪的休閒遊憩功能,還有河岸整治再造。

    四、藝文更創新
    爭取經費,培育在地優質藝文團體、支持藝文展演活動, 活絡藝文新經濟,發展藝文產業,增加就業機會。

    五、公園更嶄新
    根據主計總處在2016年的調查,我們的孩子當中,有30%的孩子有過胖的問題、有50%的孩子有近視的問題、更有30%的孩子有過動、憂鬱等精神疾患的問題,這座城市的公共設施如果沒有鼓勵孩子在戶外活動、尋求冒險與挑戰,這些問題將更加嚴重,所以,我要爭取為我們的孩子打造特色公園,讓我們的公園不再只是千篇一律的罐頭遊具,用自然素材與在地特色融合的大型遊具,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在遊戲中舒展身心,開展肢體、快樂成長,我也要為身心障礙的孩子爭取共融遊具,照顧我們每一位孩子的需求。說到公園,綠化關乎我們氣候的調節,也讓我們市民能有自然的環境乘涼、休息,所以我也要推動增加都市綠地覆蓋面積。

    六、交通更順心
    鐵路地下化已於上個月通車,這對於縫合南北高雄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推動鐵路地下化延伸到楠梓,讓楠梓百慕達,也就是「楠梓陸橋」可以因為鐵路地下化而拆除,讓後勁未來的產業園區可以有更好的發展,甚至增設臺鐵後勁站的可能性。另外,也讓楠仔坑、土庫一帶舊社區可以縫合,加速城市發展。
    中博陸橋即將拆除,高雄新車站園區面臨五年的施工期,中山、博愛路將面臨雙向不通的交通瓶頸,我將要求市府提出具體配套方案,與在地立委聯手監督中央必須將新車站如期、如質完工。
    cbike站是大家都很喜歡的設施,但楠梓的cbike站點過於稀少,尤其是在我們後勁,必須到捷運站才有站點,我們左營的cbike則是車子常常被借光,在巨蛋、高鐵一帶常常一車難求。這些我都會要求市府來改善。同時,我也要爭取大眾運輸回饋計畫,透過合理的回饋機制作為誘因,鼓勵我們的市民善用捷運、公車。

    七、市場更復新
    我要改造老舊市場,建構衛生、舒適兼具的特色市場,也要帶動市場走向科技化,推動電子錢包消費走入市場。

    八、寵物更貼心
    推廣校園犬、工作犬,落實認養不棄養,推動流浪動物TNR制度,杜絕流浪貓狗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