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軌跡七至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軌跡七至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軌跡七至寶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VO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將將將 ! 籌備多時的攝影史東亞論壇來啦 ! 請別錯過!也請大家幫忙分享~ ● 攝影史敘事.亞洲論域系列論壇:#戰後東亞攝影史 此系列論壇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關注台灣與亞洲的攝影史當前研究,聚焦探討攝影在亞洲的發展軌跡、攝影史的當代意義,以及攝影史論的創造性敘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聶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www.facebook.com/nielnieh345NieBao 實況台連結http://zh-tw.twitch.tv/nielnieh345 常實況一些PS3、PS4、PC的遊戲...
-
軌跡七至寶 在 聶寶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0-03 18:40:10https://www.facebook.com/nielnieh345NieBao
實況台連結http://zh-tw.twitch.tv/nielnieh345
常實況一些PS3、PS4、PC的遊戲
軌跡七至寶 在 VO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將將將 ! 籌備多時的攝影史東亞論壇來啦 ! 請別錯過!也請大家幫忙分享~
● 攝影史敘事.亞洲論域系列論壇:#戰後東亞攝影史
此系列論壇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關注台灣與亞洲的攝影史當前研究,聚焦探討攝影在亞洲的發展軌跡、攝影史的當代意義,以及攝影史論的創造性敘事,藉由對亞際地緣與歷史連帶的多元思索,作為理解台灣與亞洲攝影史的參照,同時建立跨國際的研究觀點、經驗及資源的交流。
本次論壇從戰後的東亞攝影發展節點出發,邀請日本、韓國與台灣的攝影史研究者參與,透過多面向的歷史架構與研究書寫策略,針對亞洲攝影在戰後的發展歷程與文化現象進行專題發表與對話討論,同時對「什麼是攝影史」以及攝影史方法論提出反身性思辨。
(本活動為自由入場,座位有限,歡迎參加!)
更多資訊 | http://www.vopmagazine.com/forum/
活動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06070573529702/
----------------------------
● Session 1
9/5 (四) 19:00-21:00
獨立攝影藝廊的時代:一九七〇年代日本攝影的另隅
講者 | #金子隆一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陳傳興
● Session 2
9/7 (六) 13:30-16:30
初探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攝影的日本影響
講者 | #陳佳琦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在戰後韓國攝影中的碰撞
講者 | #朴平鍾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陳學聖
● Session 3
9/7 (六) 18:00-21:00
日本「主觀主義攝影」的特徵與色彩
講者 | #戸田昌子
台灣攝影的「戰後」是什麼?一個問題史的試探與考察
講者 | #張世倫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許綺玲
----------------------------
◼︎ 講者簡介
金子隆一(KANEKO Ryuichi),日本攝影史學者。1948年生於日本東京,1972年畢業於立正大學文學部。自1970年代中起開始收藏攝影書與影像資料,並於80年代投入攝影評論工作,文章散見於各報刊。90年代起擔任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專門調查員(客座策展人),曾策畫包括「藝術攝影的精華」(2012年)、「日本攝影的1968」(2013)等展覽,2014年3月自該館退休。著有《日本攝影史》(2003)、《日本攝影集史1956-1981》(2009)等書,另編有《定本木村伊兵衛》(2002)、《日本攝影史的至寶》(2005)等書籍與攝影史相關輯冊。曾獲日本寫真協會頒授「策展人獎」(2010)及「國際獎」(2019)。
陳佳琦(CHEN Chia-Chi),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今藝術》採訪編輯、國立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博物館「台灣攝影史綱」研究計畫小組成員、2016及201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組初選評審。研究興趣為文學思潮、視覺文化,攝影史與紀錄片,評論文字散見《攝影之聲》、《藝術觀點ACT》等刊物,著有《臺灣攝影家——黃伯驥》(2017)。
朴平鍾(박평종/PARK Pyungjong),韓國中央大學教授。韓國中央大學攝影系畢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著有《攝影的仿真》(2006)、《遺跡的美學》(2006)、《韓國攝影的先行者》(2007)、《韓國攝影原生力》(2010)、《攝影家幽暗的全盛期》(2014)等書。
戸田昌子(TODA Masako),1975年生於日本東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形態資料學)博士,現任教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及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曾獲日本攝影藝術學會「獎勵賞」(2006)。其研究專長為日本現代主義攝影史及日本戰後攝影發展運動。她亦協同參與多項策展工作,包括「幻影現代派——堀野正雄的世界展」(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12)、「岡村昭彥的攝影——生與死的一切」(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14)等。共同著有《攝影經驗的社會史》(2012),並編有《快門之前 No.6》(2015)等書。
張世倫(CHANG Shih-Lun),藝評人,攝影研究者,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譯有《另一種影像敘事》(2007)、《這就是當代攝影》(2011)與《攝影的異義》(2016)等書。研究興趣包括影像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藝術現代性與冷戰史等諸多範疇,現正從事台灣攝影史相關研究的書寫計畫。
----------------------------
本活動由《攝影之聲》策畫、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共同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協辦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www.vopmagazine.com
軌跡七至寶 在 V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將將將 ! 籌備多時的攝影史東亞論壇來啦 ! 請別錯過!也請大家幫忙分享~
● 攝影史敘事.亞洲論域系列論壇:#戰後東亞攝影史
此系列論壇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關注台灣與亞洲的攝影史當前研究,聚焦探討攝影在亞洲的發展軌跡、攝影史的當代意義,以及攝影史論的創造性敘事,藉由對亞際地緣與歷史連帶的多元思索,作為理解台灣與亞洲攝影史的參照,同時建立跨國際的研究觀點、經驗及資源的交流。
本次論壇從戰後的東亞攝影發展節點出發,邀請日本、韓國與台灣的攝影史研究者參與,透過多面向的歷史架構與研究書寫策略,針對亞洲攝影在戰後的發展歷程與文化現象進行專題發表與對話討論,同時對「什麼是攝影史」以及攝影史方法論提出反身性思辨。
(本活動為自由入場,座位有限,歡迎參加!)
更多資訊 | http://www.vopmagazine.com/forum/
活動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06070573529702/
-\-\-\-\-\-\-\-\-\-\-\-\-\-\-\-\-\-\-\-\-\-\-\-\-\-\-\-\
● Session 1
9/5 (四) 19:00-21:00
獨立攝影藝廊的時代:一九七〇年代日本攝影的另隅
講者 | #金子隆一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陳傳興
● Session 2
9/7 (六) 13:30-16:30
初探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攝影的日本影響
講者 | #陳佳琦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在戰後韓國攝影中的碰撞
講者 | #朴平鍾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陳學聖
● Session 3
9/7 (六) 18:00-21:00
日本「主觀主義攝影」的特徵與色彩
講者 | #戸田昌子
台灣攝影的「戰後」是什麼?一個問題史的試探與考察
講者 | #張世倫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許綺玲
-\-\-\-\-\-\-\-\-\-\-\-\-\-\-\-\-\-\-\-\-\-\-\-\-\-\-\-\
◼︎ 講者簡介
金子隆一(KANEKO Ryuichi),日本攝影史學者。1948年生於日本東京,1972年畢業於立正大學文學部。自1970年代中起開始收藏攝影書與影像資料,並於80年代投入攝影評論工作,文章散見於各報刊。90年代起擔任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專門調查員(客座策展人),曾策畫包括「藝術攝影的精華」(2012年)、「日本攝影的1968」(2013)等展覽,2014年3月自該館退休。著有《日本攝影史》(2003)、《日本攝影集史1956-1981》(2009)等書,另編有《定本木村伊兵衛》(2002)、《日本攝影史的至寶》(2005)等書籍與攝影史相關輯冊。曾獲日本寫真協會頒授「策展人獎」(2010)及「國際獎」(2019)。
陳佳琦(CHEN Chia-Chi),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今藝術》採訪編輯、國立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博物館「台灣攝影史綱」研究計畫小組成員、2016及201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組初選評審。研究興趣為文學思潮、視覺文化,攝影史與紀錄片,評論文字散見《攝影之聲》、《藝術觀點ACT》等刊物,著有《臺灣攝影家——黃伯驥》(2017)。
朴平鍾(박평종/PARK Pyungjong),韓國中央大學教授。韓國中央大學攝影系畢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著有《攝影的仿真》(2006)、《遺跡的美學》(2006)、《韓國攝影的先行者》(2007)、《韓國攝影原生力》(2010)、《攝影家幽暗的全盛期》(2014)等書。
戸田昌子(TODA Masako),1975年生於日本東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形態資料學)博士,現任教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及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曾獲日本攝影藝術學會「獎勵賞」(2006)。其研究專長為日本現代主義攝影史及日本戰後攝影發展運動。她亦協同參與多項策展工作,包括「幻影現代派——堀野正雄的世界展」(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12)、「岡村昭彥的攝影——生與死的一切」(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14)等。共同著有《攝影經驗的社會史》(2012),並編有《快門之前 No.6》(2015)等書。
張世倫(CHANG Shih-Lun),藝評人,攝影研究者,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譯有《另一種影像敘事》(2007)、《這就是當代攝影》(2011)與《攝影的異義》(2016)等書。研究興趣包括影像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藝術現代性與冷戰史等諸多範疇,現正從事台灣攝影史相關研究的書寫計畫。
-\-\-\-\-\-\-\-\-\-\-\-\-\-\-\-\-\-\-\-\-\-\-\-\-\-\-\-\
本活動由《攝影之聲》策畫、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共同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協辦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www.vopmagazine.com
軌跡七至寶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出版報報】
菲力普.普曼繼轟動武林的「黑暗元素」重.磅.回.歸!!!
《華盛頓郵報》讚嘆:「世間少有值得等上十七年的事物,《塵之書》就是其中之一!」https://reurl.cc/Vx6an
創下多項紀錄,繼全球熱銷1,400萬冊,至今已出版39種語言,榮獲英國《衛報》童書獎、卡內基獎、英國書卷獎年度童書獎的「黑暗元素」,如《哈利波特》跨越兒童與成人閱讀疆界,最新席捲全球的三部曲!
✨前所未有的偉大航程——
洪水來臨之後,再也沒有什麼是正常的了。好久好久以前,曾經有一個預言,說一個女孩會終結所有世界。還有另一個預言,說一個男孩會把重要的至寶,護送到真正安全的地方。野美人號開啟的,就是那一趟命定之旅,就是那一個偉大的預言!
【中文獨家收錄】
英國插畫大師克里斯.沃梅爾木刻插畫25幅,普曼獨家越洋專訪,全球首次普曼印製簽名典藏
【重量席捲全球】
★2017年Goodreads青少年奇幻/科幻好書獎提名★
★2017年水石書店年度好書獎★
★2018年軌跡獎最佳青少年小說提名★
★2018年奧德賽文學獎提名★
★2018年ABIA澳洲圖書產業國際好書獎提名★
★2018年WSFS世界科幻小說社群最佳青少年好書獎提名★
📙 看更多 #麥田出版《塵之書三部曲І:野美人號》https://reurl.cc/Vx6an
❤7/19之前,全館單本79折,城邦全書系3本75折
👉看更多「年中慶愛閱」https://www.cite.com.tw/2019i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