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rreads
Barbara Ehrenreich《老到可以死》
「過去四十年,全球富裕人口間盛行的健康冠念,把健康和美德混為一談。」
我曾跟朋友說,「能夠選擇健康是一種階級。如果你看不懂這句話,代表你很可能是處在既得利益者的那一端。」
在這個消費欲望與自我美學綑綁在...
#purrreads
Barbara Ehrenreich《老到可以死》
「過去四十年,全球富裕人口間盛行的健康冠念,把健康和美德混為一談。」
我曾跟朋友說,「能夠選擇健康是一種階級。如果你看不懂這句話,代表你很可能是處在既得利益者的那一端。」
在這個消費欲望與自我美學綑綁在牢不可破的社會階級體系下,我們總是被各種觀念說服,其中過去這十幾年來最興盛的當然少不了所謂的預防醫學產業。我說他是產業,是因為這涵蓋更廣大的概念。對年邁長輩來說可能是許多藥丸與做不完的健康檢查,對年輕一輩來說則是健身與健康飲食的風行。
容我闡述健康是一種階級的概念。
你是白領,運氣好的話無須支付房租,有足夠的錢在日常消費娛樂,知識環境也讓你明白必須為健康打算。所以你花錢買水果、吃低GI、買健身房的課程與那些裝備。去健身房重點都不是你實際做了什麼,而是必須打卡炫耀自己的翹臀或任何一個鍛鍊過的軀體。試想在這樣的生活下,你的薪資水平必須到達什麼樣的程度才有辦法支撐此生活型態?然後再去比對台灣薪資的中位數。
當然也有人反駁,健康有更多型態演繹,例如省下健身房的錢去慢跑,這或許是一種更「有機」的方式;但別忘了時間成本也是階級要素之一,這種有機的運動型態,依然不離開某種知識階級的光環。
我並沒有要否定保持健康的好處,也無意否定保持健康。但只是想指出健康型態應是全然的個人選擇,涉及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與自我生活美學校正;並不應該被美化成一種「美德」。
而如今,將健康視為美德成功地讓自我軀體被完全物化,讓我們每個人都納入了被物化的場域中。
「對隸屬瀕危的白領階級男性與女性而言,身體變成自我呈現的一項重要元素,不只是尺寸和形狀,還有肩膀多方、肚子多扁,以及捲起袖子時精心雕塑的肌肉輪廓。健身,或為了健身投入的心血,很快對中產階級產生另一種功能——它成了一種便是信號,或稱作「階級提示」。」
消費資本主義希望你相信,追求健康的觀念將人從社會功能性與自然性中做出完美結合。嚴格來說,這個大型「資本遊戲場」渴望你相信這規則就是一種資本(不妨可以看看心理分析比對外貌體態健康的人與過重之人的應徵錄取率),在此規則下對健康的追求、對死亡的恐懼,又以巧妙而無可挽回的方式將人類與軀體變成物化的二元戰場,即是「意識」與「身體」的戰爭。
在此二元爭奪戰中,意識是神聖的、身體是怠惰的,我們像凱薩征服土地般馴服自己的身體;我們相信腦神經的「神經可塑性」因為這聽起來讓人覺得自己被賦予權力,「掌握自己的思緒」、「成為自我的主宰」,多少冥想應用程式於是賺飽了投資人的股利。
作者以生物學博士的背景直接否定了這樣的神話迷思。
事實上,身體並非由我們細胞所組成的聖地,而更像是一種隨意戰場。意味著,不論人們多麽費心雕塑身體、安排永遠做不完的健康檢查、吃那些其實都會隨著尿液被排出的補充物;你的身體、免疫系統與應該為你而戰的細胞們,都以無法被預測的方式隨機行事,甚至成為癌症細胞的打手,最終你還是會走向疾病與衰老,以及死亡。
二元論在此被打破。重建出另一種更模糊的、我們無法掌控的「自主」與「他者」。而這個他者就在你的身體中。
健康是一種個人投資的說法,即是將自我物化的資本主義觀看方式;將健康定義成炫耀式消費,也是一種迫於性慾本能的美學校正。我更傾向認為健康是一種自然與和諧的狀態,一種我透過非物理性的意識所投射出來的軀體狀態。也就是說,我掌控我想掌控的,而我同時也欣然接受那些我不能掌控的。
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已達到一種對自我「不存在於世界上」的恐懼。這樣的恐懼讓我們無法思考一個「沒有我們存在的世界」,因此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種器材或是裝備中尋找自己的存在主義。將此邏輯推導至現代由健身引發的一連串產業與其附加產品(那些煩死人的自拍照),我們該如何不去聯想這中間有著強烈的自戀型態,而這樣的自戀型態正是讓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自己存在的世界」的原因。
「我們認為死亡是一件壞事,因為它讓這個宇宙失去了我。但如果我們認真想想,宇宙每年承受約五千五百萬獨特個體的死亡,倒是適應得還挺好的。」
回過頭來在我開篇所述,健康是一種階級。這階級沒有逃離為了鞏固自身利益(以自戀作為美學基礎)去審視生命中的可能價值(職場上與性慾上的優勢、對死亡的拖延)。
過去我總夢想著在27歲自殺,但顯然生活中的美學校正也讓我成為自己的共犯:於是我依然活在一個他人視健康為美德的階級中欣然接受自己流失的膠原蛋白與逐漸下垂的胸部,以一包菸做為又活過一天的犒賞,繼續在看到健身自拍照時用白眼訓練自己的眼球肌。
畢竟想像一個沒有我的世界對我來說並不困難,我從還很年輕時就已經幻想了十幾年。
而你看,這世界依然好好的,我也依然好好的,說到底,宇宙根本不太在乎你。
#BarbaraEhrenreich #老到可以死 #左岸文化 #閱讀 #社會科學 #生物 #哲學 #讀書筆記 #閱讀筆記 #讀書筆記 #心得 #閱讀日常 #書蟲 #讀後感 #閱讀人 #好書分享 #booklover #bookworm #taiwan #taipei
軀體神經系統功能 在 女神聊療心空間《心靈導師Leon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壓抑的情緒,身體都記得。》
偶聞,身邊又多了一位患癌症的朋友,對於她生病我沒有感到意外,她的家庭關係一直很糟。
人啊,在家庭裡承受的煎熬、抑鬱、傷痛,都會沉澱在身體裡。
你的大腦暫時忘記了,可是你的身體會一直記得。
世上所有的病,都是免疫系統打了敗仗。
所有的委屈、糾結、憤怒
終將化作一場免疫風暴。
在西醫經驗可知的範疇裡,仍然有很多突發性疾病,沒有人知道具體誘發的原因。現代人越來越容易患各種各樣的病,是因為不注重健康嗎?
不是!
太多人不惜重金把精力花在養生上,但這種想法是單純地把身體看作一個機器。
忘記了身、心甚至身、心、靈一體。
有一位突患肺癌晚期的女士,婚後她一直都跟公婆住在一起。
雖然丈夫一家對她還不錯,但她非常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空間,跟丈夫提過幾次想搬出公婆的家都遭拒絕。
後來她也慢慢不再提這件事了。
直到去年,她在毫無徵兆的情形下得了肺癌,檢查出來的時候都已經是晚期。
她家經濟條件特別好,除了接受西醫的治療外,家人還幫她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師。
當心理治療師在一次催眠治療中問她,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她只說了一件事:
“我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家,只跟丈夫、兒女在一起。不用很大,不用很久,幾個月就好。”
她平靜地說出自己的心願,嘴角滑過一抹連她自己都沒有察覺的微笑。
人們只喜歡好的情緒,比如快樂。
而把負面的情緒,比如悲傷、恐懼壓抑下來。
我們不知道,委屈、憋屈、壓力、全都累積在身體裡。終有一天,一場免疫風暴,就能帶走人的性命。
我們一直低估了身體的智慧
,人體裡有著一套精密的免疫系統。
我這裡說的免疫系統,不僅是西醫所說的狹義的免疫能力,還包含自我診斷、人體資源管理、自我修復及再生。
當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的時候,最先攻擊到的是身體的免疫系統。
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
這是導致出現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
不同情緒會攻擊不同的器官。
中醫的古老智慧就曾經提出:腎主恐懼、肝儲憤怒、肺藏哀傷……
此外,吃力、緊張多半引發腸胃疾病。
常感到不如意、好強的人愛偏頭痛。
優柔寡斷、缺乏自信,通常是糖尿病人的情緒標籤。
再以女性為例:生氣不消易得乳腺增生,長期淤積易患乳腺癌。
忽視女性身份會影響卵巢健康、經期紊亂。
夫妻感情不合者,婦科疾病糾纏不清。
研究表明,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情緒排名。
前七名的依序是:生氣、悲傷、恐懼、憂鬱、敵意、猜疑,以及季節性失控(如夏季頻發爭執和摩擦,冬季抑鬱患者會比平時多。)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把猴子吊起來,並不時給予電刺激,使猴子一直處於焦慮不安的情緒中,不久猴子便得了胃潰瘍。
採用纖維胃鏡、X光、腦電圖及生化,對胃病的病理機制進行研究。
發現胃病的發生,與大腦皮層的過度興奮或抑制,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密切相關。
當感到皮膚過敏、喉嚨不適、胃痛胃潰瘍、失眠多夢、經常性頭痛等症狀……
我們常常會想:是不是身體出現什麼問題了?
其實很多時候,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才是幕後黑手。
身體的不適和病症,是內心的呼喊和求救信號。
昨夜有位朋友和我夜談,聊起醫學裡關於情緒和疾病一章時,他很感興趣。
他問我:我弟弟少年白頭是什麼情緒引發的?
我說:可能是“我已經非常盡力了”。
他問:怎麼緩解?
我答:做自己,把別人的願望還給別人。
他點點頭,又問:我爸在我媽去世當晚,一夜白頭也是因為情緒吧?
我說:是的,太過悲傷,絕望。
他問:最近我無緣無故掉頭髮的原因是什麼?
我答:焦慮。
他問:我也不想焦慮,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我說:為什麼要活在未來呢?
活在現在吧!
千萬不要忽略那些隱藏在情緒底層,巨大的瘡口啊。
我們常說“氣死我了”、“壓力好大”、“心有不甘”,這正是情緒在作祟。
生氣讓人感覺失控,身體會自動釋放出大量有害呼吸系統的因子。
焦慮讓人的身體進入到空鐵壺乾燒的狀態,一點一點的消磨掉人的心力。
壓力讓人沮喪,像一隻看不見的手,捂住了人的鼻子,看得見五指透過灰色的天空,又摸不到。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而生病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要去真實地面對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地去處理,並相信身體的能力。
生病不能只治病,還得找到病症所在。
當我們腸胃不適,大把吞下胃藥,只是在逃避壓力和緊張的根源。
當我們皮膚上出現的各種紅疹,猶如一座座小火山的爆發。這是身體發出:我很生氣,請看看我的憤怒的心聲......
很多疾病,都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引起的。
即使好了一點,我們的情緒再上來的時候,健康又沒了。
一位朋友得了嚴重的盆腔炎,久治不癒。
這場病是在前夫有外遇後得的。
其實那是她的身體在幫她說出:“我不會再跟一個背叛我的人在一起!”
幸運的是,她離婚後找到一個真正愛她的人,再結合適當的調理和治療,她的病早已痊癒了。
古人云:“心病還須心藥醫”。在我敲打鍵盤撰寫這篇分享的時候,正巧一位朋友到家拜訪。
他問我:情緒和痛風有關嗎?
我答:有。
他問我:什麼情緒?
我說:自暴自棄。
他問我:痛風對於身體的意義是?
我說:只有那種難以承受的痛,才會提醒自己還活著。
他說:難怪前幾年我突然患了痛風,吃了一些藥也不見好轉。
那一年我剛好失業在家,整日躊躇滿志又不想去行動。直到去年恢復工作後,痛風竟不治而癒了。
我的一位醫生朋友說:
現在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心身疾病超過1/3,軀體疾病少於1/3,而且軀體疾病又會導致心理問題。
所以他們不能再僅僅依靠單純生物醫學模式,來治療這些患者。
而應當從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層面去治療。
因此,懂得愛自己。
不僅僅是住最好的房子,吃最精緻的佳肴,忠於內心,超越自我。
而是你比誰都能更關心自己的情緒,比誰都更敏銳的察覺身體發出的信號。
什麼時候疲勞到了一個臨界點,你需要休息。
什麼時候將要生病時,你需要管理自己的免疫系統。
什麼時候需要大哭、嘶吼。
什麼時候應該放手、寬恕。
什麼時候值得大膽、自信。
你要比誰都更清楚知道,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正在哪個點上,然後去消化它。
世上沒有既安逸又精彩的人生,美好前程都是血汗打下來的。
想要為自己的夢想負責,為一家老小負責,我們就必須管理好情緒,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
(來源:身心靈)
#身體疾病來自內在情緒的不平衡
#釋放負面情緒
#塔羅牌人生方向指引
#牌卡聊心認識自己
#釋放負面情緒調整負面思想
#身心靈療癒 #心靈成長 #探索內在真實自我 #光的課程
#一對一 #團體
軀體神經系統功能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最近版上的文章很少,為什麼呢?因為新書要出版啦!我的這本新書叫做《大腦簡史》,預計今晚或明天就可以預購,到時候再來正式推薦給大家。
現在呢,先來搶先分享一下新書的立體封面照,還有清大焦傳金老師的推薦序:
--
〈「自私的大腦」如何戰勝「自私的基因」〉
--
任何曾讀過劍橋大學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所撰寫《時間簡史》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本講述關於宇宙起源和命運的暢銷科普書籍,他用一般大眾可以了解的詞句和概念,來介紹天文物理學的 重要議題,包括黑洞和大爆炸等。
同樣的,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認知科學家謝伯讓所撰寫的《大腦簡史》也用輕鬆詼諧的筆調,來介紹腦科學中的許多重要觀念, 包括大腦的演化、意識的產生等。
若是你想知道自己的大腦是如何演化而來,本書提供了許多線索與資訊,若是你更想知道自己的大腦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作者也提供了許多合理的猜測,這本書將改變你對大腦的看法。
演化生物學家多布然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曾經說:「缺少演化的洞見,生物學將失去其意義(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神經生物學家謝潑德(Gordon Shepherd)也曾說:「缺少行為的洞見,神經生物學將失去其意義(Nothing in neuro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behavior.)」。
本書巧妙的利用演化生物學的概念來解釋神經系統的改變過程,從細胞行為到個體行為,再到群體行為,我相信任何對神經生物學及演化生物學有興趣的人,都能在本書中得到許多啟發。
今年剛好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生物學科普巨著《自私的基因》出版40週年紀念,許多人都在討論這本書對生命科學所產生的影響。之所以這本書會成為當代生物學家必讀的經典書籍,就誠如作者所述,道金斯指出了一個演化的核心概念,那就是:
「在演化的過程中,互相競爭的主角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個獨立的生物個體,但是真正的演化 單位,其實應該是基因。生物個體雖然看似演化的主角,但是小從單細胞生物的細胞本體、大至多細胞生物的軀體,都只是基因所創造出的一種載體、工具、武器或是生存機器而已。它們的功能,就只是用來保護基因、幫助基因移動繁衍、並藉此來增強基因的競爭力」。
如果你認為道金斯用擬人化的方式來描寫基因很酷,那你一定會對作者用邪惡帝國來描述神經系統很有感,若是基因可以是自私的,那大腦也可以是自私的,在演化巨輪的推演下,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就變成了窮兵黷武的競賽。
就在你覺得大腦無論再厲害仍是自私基因的傀儡時,作者提出了意識的概念來為自私的大腦解套。雖然意識到底如何產生仍是眾說紛紜,人類有無自由意志也還在持續爭辯,但不可否認的,意識是由神經活動所產生的突現現象(emergent property),因此若是自私的大腦演化出意識與自由意志,那自私的基因恐怕就不能在演化的過程中主導一切了,所以作者認為,大腦經過四十億年的演化,的確是有可能已經超脫自私基因的掌控。
在最終章,作者帶我們進入一個類似由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理性、真理和歷史》一書中提出的「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若是我們有一天可以「上傳意識」,那是否大腦就可從此跳脫生存繁衍的輪迴宿命呢?當那一天來臨時,是否生命就結束了?生命的開始或許是宇宙中的一個偶然,但生命的終止是否就是演化的宿命!
一本好書不但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惑,還可以讓你產生更多的疑惑,透過自己的想像力,這本書開啟了無限的可能!
--
大家已經猜出這本《#大腦簡史》的內容和主軸了嗎?下一篇文章馬上就來幫大家正式介紹。敬請期待!(預購開跑囉: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3238)
--
還有這篇是我的自我推薦文:https://www.facebook.com/…/a.455323324593…/922774077848560/…
軀體神經系統功能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杭州尖叫科技拜訪:
4月8號是總部在杭州的海康威視董事會,利用參加董事會去杭州的行程,我順便參觀了兩家杭州公司。第一家叫做尖叫科技,主要是做外骨骼的產品。
尖叫科技的兩位創始人,CEO李响過去是做穿戴式產品的,另一位CTO李牧然,大家都叫他小齊,過去是做手機的研發,對通信產品比較熟悉。
兩位好友決定創業,2014年成立公司在杭州,在懸浮自拍飛行器,手環,空氣潔淨器,外骨骼,四個領域做調研。最終決定追求夢想挑戰最困難。他們選擇了跨多領域和專業的外骨骼助動機器人。
在外骨骼部分領先全球的是美國、日本、以色列三個國家。為了對外骨骼比較不熟悉的朋友,我從網上整理介紹美國Ekso,日本Cyberdyne和以色列ReWalk三家公司及產品介紹以供參考。
1)位於美國加州Richmond的Ekso Bionics公司始建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一直在機器人外骨骼領域開拓,來增強人的體力、耐力和機動性。他們的仿生套裝,使下肢癱瘓的個人站起來,並藉由重量支撐急及四點相互補償的步伐在地面行走。行走的達成是通過用戶向前的重量移動來啓動步行,電池供電的馬達驅動雙腿並代替神經肌肉的功能。
Ekso Bionics 於今年4月5日宣佈,其已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許可,批准其Ekso GT機器人外骨骼用於治療中風偏癱患者、T4至L5脊髓損傷患者,T3至C7(亞洲為D)脊髓損傷患者,具體情況視設備標籤而定。Ekso GT為首個獲FDA批准用於中風患者的外骨骼。迄今為止,Ekso已幫助全球超過115間康復機構的患者,令患者步行超過4,100萬步。
微信公眾號「智慧界」介紹,由Ekso Bionics 公司發明的這款名為Ekso Works 套裝,看起來十分簡潔。這身裝備雖然重達18公斤的,但穿戴後讓人覺得重量全無,還帶給你超級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力量完全靠精巧的機械結構,無需任何電池動力。
這款外骨骼的原理是通過兩個傳統的背包肩帶一樣的東西進一步連接使用者的軀體,使設備不會剝離下來,上背部區域的一個柱狀支撐杆可以吸收一定的重量,從而降低用戶自身所承受的重量。
Ekso Works 套裝將在2016年正式投入市場,並希望在幾年之內,讓這款套裝和其他主要建築公司帶到工地上的大型工具一樣成為普遍存在的設備。分析師認為這款設備的價格預估在1萬2千美元(約新台幣37萬元)左右。
2)日本Cyberdyne公司的創立者——筑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山海嘉之(Yoshiyuki Sankai)教授,花費二十多年所研發的外骨骼動力服H A L (H y b r i d Assistive Limb),目前已經進入第五代,當初它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照顧病患的看護及醫院護理人員,增進他們的力量,以減輕照顧病人的負擔;另一方面,就是希望針對行動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因此HAL 主要被用來輔助日常活動,如從椅子上站起、行走、上下樓梯以及抬重物等動作。在未來,希望HAL 可以支援工廠內較吃重的工作,或是在災難現場協助救援工作的進行。
第五代的HAL-5本身重23公斤,能增加使用者10倍的力量;利用充電電池產生動能,在充滿電的狀況下可連續使用2小時40分鐘。HAL外骨骼動力服的控制系統有2種,一種是利用肌電訊號作偵測的「意志控制系統」(Cybernic Voluntary Control System),另一種則是機器人「自動控制系統」(Robotic Autonomous Control System);HAL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同時採用混合控制系統(Hybrid Control System)的「外骨骼」動力輔助裝置。
3)
以色列ReWalk公司的創始人阿米徹.高菲爾博士(Amit Goffer), 1997年他因越野車意外,引致四肢癱瘓 ,親身經歷激發出創作靈感。2001年成立 ReWalk的前身Argo醫療科技公司,由以色列小型的Startup起家。十年內,發展為國際企業,美國、德國和以色列均有其總公司及分行。去年為了籌集5千萬美元資金,短短三十日內已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上,獲二億美元股值。
ReWalk是一款提供脊髓損傷患者雙下肢穿戴活動之動力外骨骼,支撐範圍包括雙下肢到軀幹的下半部,於雙邊髖膝關節裝置動力提供髖膝關節活動,再搭配雙手前臂拐來配合外骨骼的活動,用以控制各類動作過程中的平衡穩定。透過穿戴式支撐裝置、電腦控制系統以及動態感應器,可模擬出如同常人走動的腿部移動模式。下肢的整個外骨骼裝置及電動關節就像鋼鐵人的腳帶動患者的大腿及小腿,可作出交替的自然行走動作。
透過手戴式通報器,可以讓使用者選擇坐到站、站到走、走到停、站到坐等模式。根據最新的ReWalk個人版6.0,立可走機器人腳行走速度高達每小時2.6公里。ReWalk機器人腳總重量約23.3公斤(內含電腦控制系統的背包重約2.3公斤、機器人腳穿戴式支撐裝置約21公斤)。
尖叫科技於2015年2月啓動外骨骼開發項目, 2015年4月就利用結構件做出原型機1號。以後幾乎每兩、三個月就出現一個新的原型機。在原型機1號的基礎上加上傳感器和電機,2015年8月就出現了原型機2號。持續優化結構、傳感器和電機, 2015年10月出了原型機3號。然後用液壓取代電機,他們做了原型機4號。
尖叫科技的外骨骼機器人,主要分成五個部分,能源模塊,運算中心,動力模塊,支撐結構,傳感器群。接下來的工作室,定製電機微型化,電池扁平化,優化步伐,改良外觀設計。目標是在2016年底,第一代產品交付量產出貨。
有趣的是,在和他們的研發人員交談過程當中,發現他們經過關係,千方百計取得了Harmonic Drive產品目錄和一個HD與松下合作開發的產品。這個產品的特色是將減速機和AC伺服馬達整合在一起,並且中空部分可以走電線電纜,空氣管道和Laser Beam。不但體積很小,而且重量只有1.2公斤。
當他們知道我剛剛拜訪過HD,而且有可能為他們從日本原產取得產品和工程支持時,他們異常興奮。
當天拜訪時,巧遇順為資本的段譽和孟醒。段譽也是我們T&F群里的小夥伴之一。因此,臨走前全體合影,為將來的合作留下一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