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路口十公尺怎麼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路口十公尺怎麼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路口十公尺怎麼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產品中有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再熟,還是要保持安全距離 我們與知己之間的最佳距離為何?要知道這個答案,首先得明白人際交往中的距離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距離,第二種是心理距離。人與人相處時會同時面對這兩種距離,至於如何掌握與拿捏,會影響到你能否在與知己的互動中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 關於物理距離部分,建議和知己不用住得太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三次定期會單位質詢-交通處-左右轉專用道設計問題 搞什麼道路設計⁉ 害八成的市民都違規 😱 定期會我針對新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不良的問題質詢交通處長。之所以會專注這個議題,是有次助理載著我在南大路直走就突然變成左轉道,我嚇了一大跳(當民代都很怕被說違法)。 過沒多久,就收到有人陳情相同的...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4:18:38

🥬蔬食實驗室繼續運作中⚙️ 前天試做了一個我從美國留學時代就在嘗試,但還沒真正成功過的東西「素蛋」——其實加在烘焙配方裡的相對簡單,難的是要怎麼用純植物性的材料做出模仿煎蛋🍳、荷包蛋、omelette這類料理! 這次也是從網路上找到的食譜來嘗試,基本上是豆腐、豆漿、玉米澱粉為主要成分,再加上啤酒酵母...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 在 文科太太的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20:25:12

: 台南美食旋風式路過狂掃行程。 尢下午突然宣布要回高雄,匆忙包袱款款就出發;出發後又突然降旨,想在台南吃晚餐,真是急死臣妾了! 幸好平常不出門,ig還是有在看,趕緊撈出山繆哥的文火速爬完,篩選出老爺愛的小吃,鎖定品味鱔魚麵、戽斗米糕,然後尢說想順便喝個牛肉湯。 就醬,尊王路口左右十公尺解決一...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 在 賴嘉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04:19:03

貢寮I 【貢寮是我家,貢寮不是只有核四廠】 今天嘉倫到貢寮區拜訪鄉親,剛到貢寮人口較為聚居的澳底,赫然看到一位阿婆站在雙黃線上,而北部濱海公路上往來都是呼嘯而過的汽車和大貨車。 嘉倫嚇得趕快陪阿婆在空隙中穿過馬路,讓阿婆能去她家對面的商店買個東西。其實阿婆並不算違反交通規則,附近100公尺內沒有...

  •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9:02:18
    有 2,371 人按讚

    ▍再熟,還是要保持安全距離

    我們與知己之間的最佳距離為何?要知道這個答案,首先得明白人際交往中的距離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距離,第二種是心理距離。人與人相處時會同時面對這兩種距離,至於如何掌握與拿捏,會影響到你能否在與知己的互動中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

    關於物理距離部分,建議和知己不用住得太近,因為整天在一起並非好事。至於心理距離,我們必須留給對方適度的私密空間,不要什麼事都要產生交集,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彼此關係。

    ■ 相處距離近了,卻從此變陌路人

    艾倫和伯科特在二○一○年的一場商務論壇中結識成為好友,他們兩個人都是電信業的同行,也各自擁有十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擔任相同的公司職務。這些共同點迅速拉近他們的關係,經過幾個月的往來,他們發現彼此價值觀和理念非常一致,志趣相投。在一次聚會後,艾倫說:「嘿,兄弟,我們真是人生知己。」

    為了加深彼此友誼,艾倫甚至決定辭掉位於華盛頓的工作,到伯科特遠在曼哈頓的公司面試。兩個人順利成為同事,每天一起聊天、工作,友情迅速升溫,雙方更進一步決定做鄰居,搬到同一座小鎮,兩戶距離約一百公尺,只要步行幾分鐘,穿過一個路口就能到對方家裡做客。

    這兩個好朋友的物理距離確實拉近了,以前相隔兩百公里,如今只有一百公尺。但是艾倫和伯科特的關係變得更好了嗎?

    起初當然是這樣,他們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開車回家,吃完飯一起看棒
    球比賽,分享見解,親如兄弟,幾乎是一種讓人嫉妒的友情,除了妻子和孩子,他們是對方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且無可取代。只是這段完美友誼只維持了短短八個月時間,各種煩惱接踵而至。

    艾倫感覺很鬱悶,他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說:「我有一位心靈知己,彼此無話不談。於是我們決定住到同一條街上,並且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但我現在突然發現,一切並沒有如我想像中那般美好。他是我需要的朋友嗎?他是我心目中的知己嗎?我發現對方有很多缺點,都是我不能容忍的,例如:他愛喝酒且酒量很大,酒後容易失態,還亂摔東西;他看球賽的習慣也不好,總是大呼小叫,過分激動熱情,可是我喜歡安靜,不管做什麼都不喜歡發出太大的聲音。」

    另外,對伯科特在聊天時喜歡打探自己的私生活,也另他感到不滿,認為這不應該是知己該做的事情:「我不想被人指手畫腳,但他偏偏喜歡這麼做!」

    這樣看起來,伯科特確實有不少缺點,但誰沒有一些令人討厭的壞習慣呢?只不過,近距離讓這些問題放大了,以前美好的感覺蕩然無存。

    在伯科特的眼中,艾倫的形象也在極速惡化。他覺得艾倫太安靜,完全不是以前每隔一個月在商務聚會上交流時,那樣健談和睿智的形象,「他的話太少了,雖然偶爾說出的話還是那麼犀利,但我不喜歡太悶的人。」當伯科特興致勃勃的討論球賽的細節時,艾倫總是點頭或只是「嗯」一聲作為回應。

    久而久之,兩個人的關係就在互相「厭惡」中逐漸疏遠。由每日一聚變成三日一聚,慢慢的,兩個人每週才聚會吃飯一次。直到後來,他們也取消原本的聚餐,只打電話交流。又過了兩個月,艾倫決定搬走,遠離他的「知己」。

    ■ 適當距離,讓關係保鮮

    我的合夥人史密斯曾向我講述,他為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工作時的一次經歷。他在那裡認識一位經常出入眾議院的美國軍工企業掮客休斯.赫芬,休斯在財團和政府之間牽線搭橋,從事公關遊說工作,他人很好,總是盡職做好自己的工作,卻厭倦目前的生活。

    他遇到史密斯後,兩個人相見恨晚,第一天就在咖啡廳裡聊天兩個多小時。史密斯還為此延後下午原訂的會議,他們從政治聊到經濟、世界歷史,無所不談。他們在很多重大議題上見解相同,並把對方視為知己。

    史密斯說:「我很尊重休斯,很想幫他脫離『苦海』,打算介紹他到我的團隊工作。但就在開口前,我克制住了這種衝動,因為不想失去這位朋友。不,他不只是朋友,是比朋友還要珍貴的知己,我們可以在對方那裡找到一塊淨土,毫無顧忌的談論任何事,又不需要深入對方的生活,了解對方的一切。這是一種美妙的距離,讓我們都有足夠的空間。」

    「假如這種距離被改變了,像是我們成為同事、鄰居,甚至每天無話不說的哥兒們,將會發生什麼?」史密斯對於彼此的關係與相處,非常小心謹慎。

    於是史密斯持續和休斯保持一種郵件聯絡的方式,連私人電話都沒有留給對方;休斯當然也是這麼做。這種美好的友誼維持至今已經八年,兩人的關係仍然很融洽,每週都會互通郵件,交換對重大事件的觀點。

    我問史密斯:「你現在如何評價休斯先生,還當他為知己嗎?」

    史密斯肯定的說:「當然,這種感覺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強烈。我們都不想結束這種關係,因此保持距離格外重要,以免當了解加深時變得互相憎惡。你知道,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類似的悲劇。」

    誠如史密斯的案例,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注意給雙方留有足夠的空間,才是長久之道。

    .

    本文摘自
    《#關係力》
    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
    .
    作者: 李維文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超級贊同這篇摘文的重點,這也部分延續了上一篇文章的精神。

    再怎麼親密的伴侶,沒給對方空間,關係容易窒息。靠得近,就容易踩到腳,雙方都可能受傷。

    我一直很喜歡「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段話的寓意,有空間能做自己,關係才能真親密!

    這本書今天(8/18)晚上9點半會進行直播,歡迎參與。

    祝願您,能體會保持適當距離,才好維繫健康的界線!

  •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1 11:43:26
    有 2,855 人按讚

    昨天下午下著滂沱大雨
    停完車要走回家,在我們家大直街全聯門口有個女生被撞倒,在十字路口,摩托車跟剛買的菜零零落落在地上
    我一直在猶豫我要不要過去幫她把車子牽起來,幫她把菜撿起來,如果在普通的日子裡這猶豫的¾秒絕對不會出現在我的腦海,但在這個人人要保持1.5公尺,每個人臉上蒙著一層口罩,你看不出來人們的善惡以及她的喜怒哀樂,每個人在某種形式上,精神層面,都自動的隔離開了,我猶豫的¾秒畫面出現的是兩個在家裡已經隔離了兩週的女兒,我的猶豫來自於我無法承受因為我的某個判斷,而造成某個失誤,而會有某個無法收拾的後果

    最後的¼秒我看著滂沱的大雨以及穿著雨衣躺在地上的婦人,其實我在邊走邊想的那的¾秒,我的身體已經很老實地往摩托車的方向走過去了,我靜靜的幫她牽起摩托車,幫她把車子牽到沒有雨的騎樓下,另外一個婦人撐著傘在一邊照顧她,我走過去,兩個女人告訴我,撞倒她的駕駛,已經肇事逃逸了,我詢問她有沒有記住車牌號碼,她說沒有,但是有另外一個在後面開車的駕駛,已經去追他了

    聽完了以後,想說已經有人幫忙了,我部分的自私,斷開了人與人的連結直接往家裡走去。

    透過家裡的陽台我看到救護車來了心裡有一點點的放下一塊石頭,可能是為了我的自私彌補一點。

    疫情下人性的自私開始一段段的呈現了,搶疫苗,傳播耳語,擠篩檢,奪物資,對所有人的付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還是回到一個我是世界中心的概念。
    老子想要的時候就是要,老子不想要的時候你再怎麼勸我,我就是無動於衷。

    太平盛世的時候你去柬埔寨行善,你寄鞋子去非洲,你的帳戶去東南亞認養了孤兒。疫情發生了,全世界就是我最重要,所有的資源就是應該供應給我,全世界就是台灣最重要。
    就在這個時間點,全世界救不活的,沒辦法救的,是台灣的幾千幾萬倍,我不懂是怎樣的一個國際觀跟自我良好的國際地位錯覺,會讓你覺得在國際上你是有話語權的,你想要什麼,就會有什麼,我想是種老子有錢的概念吧。為什麼會沒有?錢買就有了啊。孩子啊!這世界上比你有錢的人,多太多了。

    孩子啊!我想你沒有被現實打過臉,這世界上很多東西有錢也不一定立刻買得到。

    這個時間點大家都害怕,單身的時候或許我是大無畏,但有了家庭以後我也是怕呀。
    但怕歸怕,至少我們還是要盡力的做好自己丫,然後不自私吧。
    這個時間點吵吵鬧鬧或者是互相指責,其實都幫不了任何的事情,這個時間點唯一有本事的人,就是要努力的讓自己能夠活下去。
    然後不能害別人活不下去。

    #能夠進口就趕快憑本事進口,能國產就盡快量產,進口的、國產的同時擁有難道不香嗎?
    #國產的你不喜歡,量產後拿來幫助世界不好嗎?
    #炒股這兩個字眼在台灣還算新鮮嗎?今天就算擺明告訴你明天會漲,你就有本事掛個一萬張、二萬張嗎?
    #民代炒股、官員炒股,大戶炒股,你應該在娘胎的時候就聽過了吧?

  •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4 17:53:42
    有 452 人按讚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對於三接外推方案之聲明】
    ※以下文長
          
    針對桃園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爭議,5月3日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往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之處,不浚挖且取消原本的21公頃外海填區,縮短防波提,預計2025年6月供氣。
           
    對於政府願意持續修正三接方案的態度,綠盟表示肯定,期許這將是各界開始尋找公投僵局出路的開始。本篇聲明之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表態藻礁公投「贊成」或「反對」,綠盟的立場始終都是盡可能詳盡地呈現藻礁與三接議題所牽涉的複雜能源轉型面向,希望大眾在投票日做出選擇時,都可以充分理解每一個方案背後的成本與影響。
           
     🔸 有助減緩藻礁衝擊與能源轉型影響的方案都值得討論
               
    綠盟在過去的聲明( https://pse.is/3eym9l )中也曾強調「能源議題不該被公投簡化、更不該變成政治對決」,雖然公投無法解決能源議題的多元與複雜性,然而這不代表公投一旦成案就注定得以零和對立的結局收場,反而雙方應該更為積極地溝通,充分地討論爭點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此即使公投已然成案,綠盟仍積極呼籲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以期可以將各種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細節都再往前推進。雖然公投日當天的選票只有「贊成」與「反對」的選項,但在直到那天之前的政策討論、社會溝通並不應該僅局限於此,任何有助於減少對藻礁生態、能源轉型與減煤減碳期程衝擊的方案,都值得包括政府、民間團體及公民社會在內的所有人好好討論,而這當然也包括了行政院所提出的外推方案。
            
    綠盟肯定政府願意朝著對藻礁影響更小的方向修改、調整自己的政策。在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議題上,綠盟向來主張天然氣是能源過渡時期必要的選項,但觀塘藻礁生態的保存也是重要的保育價值,2018年時我們也曾在環保署外抗議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強調政府應該負起責任,妥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落實資訊公開以及與民間團體有更多的溝通對話,這些立場與主張,綠盟從未有所改變。
         
     🔸 三接緩建不缺電,更與核電存續無關
        
    台灣目前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十字路口,除了2025年非核家園之外,更重要的是加速減少燃煤發電,尤其是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電廠都有燃煤機組除役或是停機備用的規劃,這不只有助於改善空氣污染、重金屬危害,對於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任務。在能源轉型、加速減碳的雙重挑戰下,短期內台灣需要透過提升天然氣占比來加速減煤,因此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絕對有其必要性。
         
    許多人擔心,藻礁公投一旦通過,三接需要擇地重建,台灣恐將面臨缺電危機。但綠盟必須強調,三接緩建確實會對電力供應造成ㄧ定程度的壓力,但並不等於缺電。根據未來的電力供需預估,裝置容量224萬瓩的大潭電廠8、9號機如果因為無氣可用而無法如期供電,對於電力備用容量率的影響約為6%,會使得2025年備用容量率落在11%到8%之間,低於法定的15%,但這並不等於缺電,過去綠盟曾經強調,台灣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備用容量率也都低於15%,其中更有三年低於11%,除了2017年因為人為操作疏失所導致的815大停電之外,過去二十年來並未出現限電危機。簡言之,雖然三接緩建確實可能造成未來供電壓力提高,但這並非缺電,也可藉由更好的尖峰用電抑制政策來調適。
          
    因此,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談到「三接必要性是核電除役後的電力缺口」,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讓民眾誤以為天然氣與核電是可以互相取代的,似乎「核電不除役就可以不蓋三接」,但這絕對並非事實!過去民間團體早已不斷強調,2025年非核家園是老舊核電屆齡除役、核四未完工不發電的自然結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與否跟核電存續議題完全無關,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加速減煤,而非彌補核電缺口。
         
     🔸 三接緩建恐影響減煤進度,中火、興達首當其衝
          
    我們認為「缺電」其實是整個三接爭議中相對沒有疑慮的議題,三接緩建最大的衝擊在於對於減煤期程的影響。換句話說,重點不在於「缺電」,而是「缺少用來減煤的電」。
           
    根據評估2025年需要2620萬公噸的天然氣供應,而第三接收站的預計供應量為300萬公噸天然氣,假如第三接收站未能如預期在2023年至2025年供氣,估計在該年將會有140萬噸的天然氣缺口,約等於100億度的電力。根據經濟部的說法,則是直接扣掉大潭電廠8號機9號機的137億度電,不過也有專家認為8號機9號機既然建好,應仍可利用有限的氣源進行調度發電,不至於完全無發電貢獻。
            
    不論是100億度電或是137億度電缺口,最大的影響都不是「缺電」,而是短缺了原本要用來取代燃煤發電的電力。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是將燃煤發電占比從現在的45%降至27%,假設到2025年的年用電成長都如去年ㄧ般為2%,則2025年時燃煤發電需較2020年減少440億度。主要的減煤貢獻將來自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四座燃煤機組轉為備用,以及高雄興達電廠的兩座機組除役、兩座轉備用,2020年時興達1-4號機毛發電量約114億度,中火1-4號機毛發電量約83億度電,這總共約197億度的燃煤發電量,將近是2025年減煤任務的一半。倘若2025年前三接無法順利供氣,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台中、高雄的煤轉氣時程。
          
     🔸 台灣社會對展綠、節能的決心有多少?怎麼做?
           
    很多人會問:三接緩建對減煤期程的影響是無法克服的嗎?是否能用綠能、節能取代?專家學者指出,因大潭8、9號機組無法發電或發電貢獻降低而帶來的100億度燃氣電力缺口,可以藉由例如提高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以及加強節電來作為彌補。若臺灣2025年時太陽光電可由原定20GW目標,更全力衝刺至25GW,則可補上約50億度的缺口,此外,2017年至2020年間的「新節電運動」的節電成效達到46億度,若可將社會大眾對藻礁保育的關注,進一步引導到對電力消費外部成本的意識上,再輔以充足的節能預算資源時,進一步壓低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則有機會藉由節能面補上另外50億度的缺口。
          
    蔡英文總統日前因應國際情勢以及國內各界期待,終於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也是台灣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面對未來幾年內可預期的電子業用電需求增加,不能僅強調「供電穩定」,而更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抑制尖峰用電、強化需量反應措施、加強高耗能產業的能效規範與氣候責任,以提高產業能源使用效率。
          
    因此,除了本文提到的2025年光電目標、尖峰用電抑制、節電政策、產業低碳轉型等,包括「電價正常化」、「碳費」等管制工具也應該被整體性地納入台灣的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的政策討論中。這些是不論三接爭議如何發展,原本就需要更大幅度地向上提升、用最大的力道去落實的無悔能源政策。假如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各方—包括國民黨與支持核電派—都能對此有所認識與決心,不分朝野全民一起致力於落實這些作為,除了有利於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才可以讓我們較有餘裕可以去彌補、調度因為藻礁公投而帶來的各種影響。
         
     🔸 直面能源轉型實際困境,召喚更強的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
         
    當然我們也需要誠實面對當下的眾多挑戰,以及瞭解這些無悔政策本身所需要的巨大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並非一蹴可及,甚至並非當前社會大眾理解與支持的方向。
         
    例如2020年所預計達成的6.5GW光電裝置容量最終並未達標,僅完成約5.8GW的光電容量,這意味著要在2025年時將光電目標再往上提升5GW將是個更為艱鉅—但絕對必要—的挑戰。在地面型光電案場屢屢發生爭議與反對聲浪的情況下,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中的屋頂光電先由原本的3GW提高至6GW,再於2020年提高至8GW,地面型光電目標則由17GW調降至12GW。換句話說,要追求更為積極的光電目標,包括政府與社會在內都必須願意支持光電發展,且在屋頂型光電目標已三度提升、但地面型光電進度目前仍停滯在2GW的情況下,政府也應盡速建立地面型光電完善而有效的開發機制,才可能有機會在2025年達到甚至超過20GW的目標。
         
    在抑制電力消費成長上,過去三年間中央挹注了高達70億經費來推動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然而今年之後這筆經費將暫時沒有著落,倘若沒有足夠且穩定的資源,地方的節能節電動能恐怕會遭遇巨大斷層,要延續、強化過去幾年的46億度節電成效也將十分困難。
         
    另外,佔整體用電50%以上的製造部門用電在這幾年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過去十年間的電力消費成長更是有75%來自製造業部門,在現在政府與整體社會氛圍皆高度期待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藉由節電50億度來彌補三接緩建衝擊的任務也同樣需要高度的共識與政策力道。
         
    在這此情況下,大家必須瞭解讓台灣邁向永續的能源轉型原本就荊棘滿路,在政策資源、社會動能與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三接緩建的選項確實伴隨著不可忽視的成本。例如上述「光電創能50億度、節電50億度」的政策假若能落實,原本可以讓台灣從2025年能源轉型的基礎進一步挑戰2050淨零碳排,如今則有可能僅能勉強幫助我們確保2025年的減煤目標不至於延宕。
          
    因此,在守護藻礁的目的之下,任何能夠為台灣能源轉型盡量爭取到多一點時間的作法,我們認為都是值得嘗試、值得討論的。
         
     🔸 外推方案是政府、社會正面溝通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守護藻礁」、「減煤減污」、「淨零碳排」的多重目標與多元價值之下,綠盟認為政府願意研擬與提出三接外推方案是較過去更為進步的作為,除了試圖進一步減緩工程的生態影響,也將對減煤時程的影響控制在2年半之內,這部分必須給予肯定。
        
    當然針對外推方案,各界也還存在相當多的爭論,包括離岸1.5公里之外是否確實沒有藻礁生態、外推方案是否依然會有漂砂影響、突堤效應、觀塘風象狀況是否如何影響外推方案等,這都需要後續更為全面的資料釋出,包括政府目前掌握的鑽探資料,以及持續性的政策溝通對話。
         
    同樣地,綠盟也呼籲政府仍需積極評估各種方案的可能性,任何「減少藻礁生態衝擊」、「減少能源轉型衝擊」的方案都應該被更細緻的討論,並且以「維持加速減煤目標」為前提,提早規劃因應假如「公投通過,三接緩建」後對能源轉型的衝擊,這些因應作為除了提高再生能源目標之外,也包括經濟部記者會上所提出的過渡時期因應對策,例如提升燃氣機組調度、強化節能與需量反應等等。
        
    如此,不論8月底藻礁公投最終結果如何,才能確保可以將公投對於藻礁生態、能源轉型的影響降到最低。三接與藻礁爭議是「環境與環境之間的價值折衝」,雖然公投結果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可能,但藉由公投前的政策對話,我們依然有機會產出更好的替代方案、配套措施與因應對策,將上述兩種結果的影響都控制在最輕微的程度。
        
     🔸 能源轉型是跨越世代的持久戰,爭執過後仍需重建共識,共同努力
         
    最後綠盟要強調,經過這段時間的對焦與討論,我們深刻體會到政府與民間都極爲辛苦地思考各種方案,努力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將正面的環境價值向前推進,因為藻礁公投而來的壓力,推動政府研擬出減輕影響的方案不該被簡單地批為「摸頭」,這是議題推動的結果,也許不能讓所有人願意接受,但肯定政府外推方案不代表遺忘初衷,堅持不接受方案的團體也不應被標籤為頑冥不靈。今年8月底的公投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核四重啟公投更是攸關我們能否阻止台灣走上過時、危險又昂貴的核能老路,但能源轉型是放眼2025年、2050年的持久戰,這一路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與時間,更需要夥伴與朋友。
         
    符合永續價值的能源轉型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台灣社會所有行動者的協力,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不同的價值之間勢必有所摩擦與扞格,我們所必須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爭執、衝突與撕裂之後,努力重建信任與合作基礎,尋找新的共識與行動方案,再繼續一起努力。

  • 路口十公尺怎麼算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6-19 11:08:29

    第三次定期會單位質詢-交通處-左右轉專用道設計問題
    搞什麼道路設計⁉ 害八成的市民都違規 😱
     
    定期會我針對新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不良的問題質詢交通處長。之所以會專注這個議題,是有次助理載著我在南大路直走就突然變成左轉道,我嚇了一大跳(當民代都很怕被說違法)。
     
    過沒多久,就收到有人陳情相同的路段,覺得案情並不單純,一查下去發現不得了,問題可大了。
     
    🚥 #轉彎專用道傻傻分不清楚
     
    質詢一開始,我列舉了好幾個路口畫有「左轉指向線」的車道,讓交通處長猜看看是不是「左轉專用道」。
     
    這些例子大多沒有「專用道」的標字,有些有雙白實線,有些沒有;有些有箭頭綠燈,有些沒有。
     
    處長可能太緊張,回答每個例子都是專用道(我還再三確認),後來問統一規範的時候,才又改口其中幾個只是左轉道,不是左轉專用道。
     
    🚥 #究竟專用道有沒有統一規範
     
    處長表示:嚴格來說,左轉專用車道是要搭配左轉專用號誌和獨立時向;如果沒有左轉燈,那只能叫作左轉車道。
     
    規劃上有一個原則,直行車輛總數的百分之十五如果是屬於左轉車輛的話,那就要設一個左轉車道。
     
    而專用車道是讓你左轉的時候可以停留的車道,但是呢,是不是有配合號誌,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呢,只要是劃有「左/右轉指向線」的車道,不論是屬於專用道或是轉彎道,都不可以直行,只要駕駛人直行都算違規。
     
    (經查,處長的說法跟《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有所出入,文末補充。)
     
    🚥 #你以為的直行不是直行
     
    新竹市的道路設計有個很大的問題,很多路口都是直行走一走就突然變成左/右轉(專用)道。
     
    像是上面說的南大路x公竹路,還有光復路二段x金城一路、建中路,以及公道五路三段x舊社大橋、食品路x西大路等等,不勝枚舉。
     
    走一走變轉彎道問題可大了呢!
     
    如果沒有提前在轉彎道提醒駕駛人的話,很容易到路口才發現,緊張怕違規占用才急著變換車道。
     
    幸運的話,後方沒車可以來得及換,來不及就會違規跨越雙白實線(禁止變換車道線),可罰 600~1800,最慘是如果不幸擦撞到後方車輛,造成交通事故,通常要負全責。
     
    🚥 #這不是陷阱什麼是陷阱
     
    其中我認為問題最大的是西大路地下道出來和南大路的交叉口,我在現場看的時候,幾乎有八成的人都在該左轉專用道直行,所以我很好奇警察局裁罰的標準。
     
    警察局長表示,只要在左轉專用道或是左轉道直行就是違規,要罰 600-1200(正確其實是 600-1800)。
     
    我特別追問:即使是上面提到的南大西大路口,只要有人檢舉 八成的人都要受罰,是不是這個意思?
     
    警察局長:沒有錯。
     
    我的天呀!交通處長和警察局長在議場上毫不猶豫都認為八成的人都違規。他們都不覺得這樣的道路設有問題嗎?根本是意圖使人違規、掉入陷阱!
     
    (經查,警察局長的說法跟《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有所出入,文末補充。)
     
    🚥 #偏心式轉彎車道才是根本解方
     
    路口如果沒有設置轉彎車道,往往遇到有車輛要轉彎,就會擋住後方的直行車輛;被擋住的車輛想往外切,結果又卡住隔壁車道的車,造成兩線道的行車效率,有時候剩不到一線道。
     
    即使有設置轉彎車道,但如果沒有偏移或是提早告知,就很容易發生上面說的,直走開一開變轉彎道,影響行車動線和交通安全。
     
    為了改善上述的狀況,有愈來愈多的縣市開始在推動所謂的偏心式轉彎車道,通常都是在有分隔島的主幹道上,像是新竹市的光復路二段。
     
    但其實沒有分隔島,也可以利用標線劃出偏心式的左轉道。像是台中市的民權路和市府路口,只要將分向限制線(雙黃線)畫成有彎度的,就可以讓路段的頭尾都有偏心式的左轉道。
     
    🚥 #市府應全面改善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
     
    在質詢的最後,我向交通處長提出下列三點訴求:
    1⃣ 制定一致的行車方向專用道設置標準
    2⃣ 提前告知駕駛人前方為左/右轉(專用)道
    3⃣ 廣泛運用偏心式左/右轉車道,並以北大路和南大路為先行試辦路段。
     
    感謝處長承諾會全面來檢討改善,也提到目前北大路和東大路都有在辦理偏心式的左轉道。至於南大路的部分,因為有國道客運在行駛,轉彎需要比較大的空間,所以還需要再評估。
     
    未來我會持續來追蹤改善的情況,也歡迎大家留言反應新竹市還有那些左/右轉道應該要改善。
     
    #第三次定期會質詢
    #路口改善 #交通安全
    #偏心式轉彎道
     
    ===
     
    📂「行車方向專用道」相關規範: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 第 62 條:
    車道遵行方向標誌,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使用車道應行駛之方向。懸掛於該指定車道將近處之正前上方。
    本標誌應以一標誌面管制一車道,同方向車輛能同時看到管制各車道之所有標誌面為原則。
    本標誌得配合「禁止變換車道線」、「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及「指向線」使用。
     
    📍 第 164 條:
    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左彎專用」、「右彎專用」、「直行專用」。
     
    📍 第 176 條:
    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設於接近交岔路口之行車方向專用車道上,得視需要配合禁止變換車道線使用。用以指示該車道車輛行至交岔路口時,應遵照指定之方向左彎、右彎或直行。
    本標字為白色變體字,自該專用車道之起點開始標寫,標字之前方應標繪指向線,每隔三十公尺標繪一組,連續至交岔路口。
     
    📍 第 188 條:
    指向線,用以指示車輛行駛方向。以白色箭頭劃設於車道上。本標線設於交岔路口方向專用車道上與禁止變換車道線配合使用時,車輛須循序前進,並於進入交岔路口後遵照所指方向行駛。
     
    📍 第 213 條: 
    行車管制號誌箭頭綠燈之應用原則如左:
    一、與單行道相交之交岔路口號誌宜以箭頭綠燈指示車輛遵行方向,避免轉入單行道逆向行駛。
    二、道路某些方向受到管制,或實際上不能行駛時,其交岔路口號誌宜以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指示車輛遵循方向行駛。
    三、交岔路口進行早開、遲閉等號誌運轉時,可以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使在早開、遲閉時段中,僅有部分方向車輛可以行駛。
    四、交岔路口准許紅燈右轉,或進行多時相號誌管制時,可增設箭頭綠燈,或以多向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指示車輛行進方向。
     
    #專用道應該怎麼判斷
    綜合上面幾條,完整的左轉專用道應該要有:
    1⃣ 左轉專用道字樣
    2⃣ 左轉指向線
    3⃣ 禁止變換車道線
     
    交通處長說的「行車管制號誌箭頭綠燈」反而不是必要的條件。
     
    📂 違規裁罰標準: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第 48 條:
    汽車駕駛人轉彎或變換車道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
    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
    一、不注意來、往行人,或轉彎前未減速慢行。
    二、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
    三、行經交岔路口未達中心處,佔用來車道搶先左轉彎。
    四、在多車道右轉彎,不先駛入外側車道,或多車道左轉彎,不先駛入內側車道。
    五、道路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在慢車道上左轉彎或在快車道右轉彎。但另設有標誌、標線或號誌管制者,應依其指示行駛。
    六、轉彎車不讓直行車先行。
    七、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之交岔路口,直行車佔用最內側或最外側或專用車道。
    汽車駕駛人轉彎時,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
    汽車駕駛人轉彎時,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行近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之視覺功能障礙者時,不暫停讓視覺功能障礙者先行通過者,處新臺幣二千四百元以上七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真的八成的人都會被罰嗎
    按第七項,就法規的解釋,應該在「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直行才會被罰,究竟在交通處長說的(非專用)左轉道直行,警察能不能罰,恐怕有所爭議。
     
    ⚠ 溫馨提醒:
    按第二項,在有左轉專用燈的路口,只有左轉專用燈亮了才能左轉,燈未亮就左轉會被罰。
    按第四項,在設有左/右轉(專用)道的路口,如果不在該車道左/右轉,會被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