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系派預告文#明天還有完整版
「台大神人多」是選校派的一大原因,但選系派的康傑學長雖然不是台大人,卻是很多台大人心中的神人。
大學期間他不只修到台大管院最難申請的兩門課,還成為助教;Jen跟Jason一起當台大夯課CTPS「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助教時(第二頁)就非常敬佩他的思維、精神、各...
#選系派預告文#明天還有完整版
「台大神人多」是選校派的一大原因,但選系派的康傑學長雖然不是台大人,卻是很多台大人心中的神人。
大學期間他不只修到台大管院最難申請的兩門課,還成為助教;Jen跟Jason一起當台大夯課CTPS「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助教時(第二頁)就非常敬佩他的思維、精神、各方面能力,畢業後還是相互砥礪學習的好麻吉💪🏽
管顧業背景的他,連選系的心得都MECE的拆解成三點,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他的真摯與用心,不只對指考戰士有用,每個大學生都會受用無窮,快分享出去吧!
「選校選系一直以來都是都是最難的選擇題之一,在工作一年後回首,當初選填大學時,選系不選校是我驕傲的選擇之一!接下來,想從三個角度跟大家分享,分別是心靈感受、校際機會與市場動態。
❤️針對#心靈感受,系所會是接下來四年你朝夕相處的知識與領域,在一個你選擇且喜愛的領域,不只在感受上特別舒適,也利於你提升在大學的主動性或是學習的表現,未來反而更能幫你爭取更好的課程、實習或甚至是學校的機會,同時享受成長以及大家美好的大學生活想向;反之,若是為了學校而選擇了不感興趣的科系,朝夕都要與不喜愛的領域相處,不僅感受痛苦,另外仍需持續準備門檻很高的轉系考,不僅花費時間,反倒是失去了好好體驗大學生活的機會。
🏫 針對#校際機會,現在學校們為了爭取更多機會與資源,開始大量的策略聯盟與產學合作,學校的邊際已經開是越趨模糊了,因此學校的分別不再如以往明顯。
校際聯盟如台大-師大-台科大、清大-交大-陽明-中央等校際聯盟,不只可以互相修課、交換學生甚至日常都有校車通行鼓勵交流。
另外產學合作又分兩個層次—有企業與學校開設的課程與合作計劃。
針對課程,如「管理顧問業」的 @bcg 與麥肯錫 @mckinseyco 的顧問們在台大開設#SCAP, CTPS等教授顧問方法論的課程同時搭配真實企業個案的實作,同時開放台大、師大、台科大、政大四所學校同時修課,甚至更開放200位以上不限學校的旁聽機會。
針對合作計劃,如清大具備新創加速器,不同校的學生都能互相組隊申請入住,一起合作創業點子,而不限制只有清大的學生。從以上跡象已經看出,跨校修課、跨校合作已經是新大學生的常態了,其中,若是你能以選系為主,在喜愛的領域表現出色,成績、實務經驗等等都更讓你俱備優勢申請到更多想上的跨校課程與計劃。
💼 針對#市場動態,過往有許多行業,都有所謂的Target School或是口耳相傳的學校慣例,代表嚴格的學校血統或是背景限制,如半導體大廠僅收台清交理工學院、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商學院學生僅考慮台大與政大。
但隨著資訊的發達,以及學生心態的轉變,許多即使是在新竹、中南部、科技大學的學生多會主動透過跨校修課、網路資源應用與實習經驗,已經可以與傳統明星學校的學生分庭抗禮,而這些學生多半也持有回饋心態都會回去原本的學校帶領學弟妹,對接相對應資源,進雸提升告學校的學生實力、曝光與經驗,帶來正向的成長循環,所以現在市場上,半導體與科技業大廠多有台清交以外學生、投資銀行、管理顧問行業也開始有了清交商學院的學生。
傳統的Target School框架已經被打破,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喜歡的領域,深耕其領域變成你的實力、實力將帶著你朝向更裡想的目標、學校、知識與職涯邁進。
👉🏾總結而言,隨著校際機會的大量增加、市場需求的改變,以選系為主,培養自己專精的硬實力,將提供你自己更多的職場話語權與產業議價能力,幫助你大大朝自己的理想或夢想邁進。大學只是學習與成長的其中一環,但一定要記得,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you never lose; you either win or learn!」
🕴️黃康傑 Jason|清大經濟系17級・交大經管所・BCG波士頓顧問公司實習生・蝦皮購物儲備幹部
⭐️如果有任何想問康傑的問題,歡迎留言在下方!
👨🏻⚕️重磅預告|明天選系派完整篇有台大醫學系學長告訴你哪些情況下你不該選台大醫科!
#填志願#指考戰士#讀書計畫#讀書筆記#放榜#學測放榜#英文補習#英文學習#高中生#台大#台大補習班#高偉#飛哥#陳立#學測倒數#讀書帳#英文老師#學測倒數#衝刺#商業週刊#儲備幹部
跨校修課台大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暑修,我的大學回憶之一 😅
印象很深,當年我們是系上從 #機械系 轉為 #機電系 的第一屆,
有一門課,當學年最後一次開,下學年之後這門課就停開。
那門課,因此很多同學懷著,反正以後用不太到,pass就好的心態,我也是,
不過,期末考那天,我知道很多人都在作弊,但是我就是想說不要,最後,我跟另外一位同學,成了班上惟二被當的 ...
😭😭
因為是必修課,如果沒有拿到學分,我跟我同學就得找還有開課的學校,跨校選修這門課,不過,還好系上沒有遺棄我們,那一年的暑假,我們在每週六下午,上了一系列 #兩個人 的暑修課 (好像很浪漫?)
最近,有高雄大學生跟我陳情,他有朋友今年要畢業,但是因為這個學期(109-2)休學,導致不能報暑修,如果因為要暑修,而辦理學期註冊,則要多花8萬元的學費。
但因為沒註冊沒辦法暑修,所以他只好延後一年畢業 ... 聽起來,不花8萬元的代價,就是要多花一年的時間。感覺很划不來。
然而,大學課程設計屬於大學自治,其實學校要怎麼做,我們也無從干涉,但是,我大略搜尋了一下各校的 #暑修制度,發現有很大的差異,
🔺清大跟台大是允許學期休學中的學生暑修,不過台大有但書,是限於 #今年畢業生 才行;清大則規定暑修學生下學期一定要復學。
高雄的學校呢?
🔺中山大學、高雄大學、高醫皆不准休學中學生暑修
🔺高科大不准休學中學生暑修,不過已符合畢業資格的學生可以
如果是應屆畢業生,因為需要暑修學分才能畢業,卻礙於規定無法暑修,因而得延後一年畢業(剛好該課程是下半學年的課程),似乎不太合理,制度即便是死的,但也應該有彈性作法;如果當年我的母校,因為是末代課程,所以就不開暑修,那我跟我同學兩人,就真的得要流浪到外校去補修這門必修課。
但現況是:學校有開課,只是因為制度設計,讓準畢業生無法修課,而得延後一年畢業,這個,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跨校修課台大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再起,大學裡許多課程老師也在忙著調整原本的上課計畫,甚至不得不又開始準備遠距授課。線上授課的虛擬教室學習模式,消弭了實體教學空間的邊界,然而,從實體教室改為遠距教學,實際上會如何影響與改變教與學的關係呢?尤其,對於強調進入場域做中學的田野調查方法相關課程,又帶來什麼挑戰?
台大的田野工作坊課程因應疫情超前部署轉成線上授課,從課程設計、互動方式與科技使用累積了一些「後台」籌備經驗與反思,讓我們來透過 大學plus 計畫的這篇側記,來思考學習與身體在場的意涵。
諸多應變討論也打亂了今天負責發文的小編的工作排程,延後發文還請大家體諒啊!
---------------
虛擬教室能跨越空間疆界,不論身在何處都能汲取知識,與田野工作相像──學習,也不再限制於實體教室中,走入社區、走入部落、走入機構,何處不是教室。
我們可能只仰賴線上授課嗎?為何又需要「田野Buffet」讓師生面對面侃侃而談?線上會議視窗可容許數百人參與,相較找尋一間大講堂,線上授課彷彿可以容納更多學生,使更多人擁有學習機會。但如同前述提及實際授課情形的困難,包含相隔螢幕如何使學生保持專注、在少了面對面的感官刺激後該如何傳授互動技能,都需要更多教學資源投入,也需要助教們以小班制的方式帶領討論,透過同儕彼此激盪、互助讓學生更加投入課程。此外,虛擬教室對於軟硬體的需求更嚴格,從電腦性能、網路流暢度、耳機與麥克風品質、有無Google企業帳號、周圍噪音與光線,甚至是跨校選課時課程和教務系統的相容與否,無形之中都形成篩選「誰能修課?」的條件,技術問題層層立下了學習的藩籬。原先認為可以即時互動的會議視窗,正因著科技產生時間延遲。像是進入「全班Google Meet」時需要由創立會議者一一按下審核鍵,在點擊與等待間於是產生時差,即便差距些微,已經讓學生聽課的起始點不同;或是因為網路不穩造成影像與聲音不一致,同樣也減緩了學習效率。作為一位紀錄線上授課的旁觀者,更發現到線上授課另類壟斷了知識。當我試著紀錄助教們與同學的討論,卻發現不得其門而入,在沒有接上耳機的情況下,只能單方面聽見助教們的回應,整間教室僅迴盪著助教的聲音,其餘是一片靜默。資訊被箝制在電子迴路中,若路過卓越大樓五樓的人們,很難發現走廊書聲朗朗,取而代之的像是幾間網咖包廂,玩家們各自專注於自己的螢幕、耳機與麥克風。
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全世界越來越多課程或研討會改為線上進行,許多田野工作研究者也逐漸仰賴數位工具幫助自己跨越國界,透過視訊訪談國外受訪者。田野工作坊以線上授課方式進行,除了力圖保持與實體授課有著相同內容,也因著線上化,讓同學重思面對面互動的重要。不同於過去田野工作者與報導人們必須共處一地(co-location),透過臉書群組、視訊會議、語音訊息等媒介,田野工作者得以一種共同現身(co-presence)方式參與著。「田野」的概念正被鬆綁,不只是田野與研究者原先身處世界的差異,而是田野本身其移動性與不穩定性的差異,促使著田野工作者看見過去田野工作中以「身」為度的重要,即便「虛擬進行」仍要「保持真實」──就像結束線上相遇的田野工作坊課程之後,當同學們走入「田野Buffet」,見到「真人版」老師與助教時的「啊哈!」神情,正是一次田野方法式的、以身體作為認識世界的工具,感受到虛擬與實體差異的頓悟時刻。
(引用自https://ntuplus.ntu.edu.tw/?p=1787)
跨校修課台大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鍵新聞 台科大日前清查,發現校內有65名學生曾與確診機師參加同一場清真寺活動,宣布即日起全校採彈性遠距授課到5月3日。另外,同屬「台灣大學系統」的台大、台師大也部分跟進:
#台科大 #遠距教學 #華航機師 #清真寺 #疫情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