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跨校選課北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跨校選課北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跨校選課北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跨校選課北區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0年7月12日,臺中市北區育才街2號,臺中一中校門。(張哲生 攝) 1913年,臺灣熱心教育人士以林獻堂、林烈堂、辜顯榮、蔡蓮舫、林熊徵等人為首,創立臺中一中,這五位主要創辦人被稱為「創校五先賢」。當初民間想成立一所專門培育臺人子弟的私立中學,但臺灣總督府答以「此舉涉及政府長期教育政策,不可...

  • 跨校選課北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2 22:00:02
    有 344 人按讚

    2020年7月12日,臺中市北區育才街2號,臺中一中校門。(張哲生 攝)

    1913年,臺灣熱心教育人士以林獻堂、林烈堂、辜顯榮、蔡蓮舫、林熊徵等人為首,創立臺中一中,這五位主要創辦人被稱為「創校五先賢」。當初民間想成立一所專門培育臺人子弟的私立中學,但臺灣總督府答以「此舉涉及政府長期教育政策,不可能由民間創辦」;後改為由民間捐款建築校舍,再捐獻給日本政府,由官方成立以專收臺人子弟為條件的公立中學校。

    1915年2月,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公立中學校官制》,係在臺設立中學校之法源依據。2月3日創立專收臺籍人士的「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此為臺灣第一所培育臺灣青年的學校,5月1日正式開學。其時校舍尚未完工,第一屆學生假前「臺中尋常小學校」校舍(今臺中女中現址)開學。

    1916年,學寮(學生宿舍)及部分教室陸續完工後,遷回現址。

    1919年1月,日本內閣發布〈臺灣教育令〉,臺灣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實業教育、專門教育、師範教育,遂更名為「臺灣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1921年,臺灣地方制度變為五州二廳的隔年,學校移交臺中州管轄,改隸為「臺中州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

    1922年2月,日本內閣公佈《臺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實施「日臺共學」,因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專供日本人就讀,今臺中二中前身)的成立,故再更名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屬五年制學制。當時臺灣總督府欲將兩校校名對調,但在時任臺中一中校長小豆澤英男堅持下,並沒有被改為「二中」,為當時全臺唯一掛名「一中」卻是專收臺籍子弟之學校。4月19日,因應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來臺巡視,臺中市所有中等學校(臺中一中、臺中二中、臺中師範、臺中商校、臺中州立教員養成所)學生聚集一中校園,等候迎接太子到來。當時為了學校順位問題,一中小豆澤校長與二中柳澤久太郎校長於眾多師生面前起爭執,最後臺中一中學生終於在裕仁太子蒞臨時安排在最前頭。

    1925年,臺中一中成立臺灣首支高中軍樂隊(現為管樂社),為全臺歷史最悠久的高中社團。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臺灣總督府轄區後,將臺中一中更名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一中學」。

    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造成學校停課二十天,學生挺身而出,護衛學校和校長、老師安全;將老師移宿學寮的中寮,學生們則分宿北、南及中寮,保護老師免受暴動民眾攻擊。二十多天後,二十一師進駐中部,臺中地區許多師生被捕(如臺中師專校長洪炎秋),軍隊隨後亦衝進一中學校後門,欲搜捕學生,金樹榮校長挺身而出擔保,部隊遂離去。

    1948年,教育部部長朱家驊率團抵臺視察,將臺中一中評列為全中國三十九所優良中學之一,當時臺灣僅臺中一中與北一女中入選,獲頒獎金二千元。金樹榮校長喊出口號「爭取第一,保持第一」作為校訓,並以當時的獎金立「毋負今日」碑做為紀念,其意是說已經爭取到了第一,今後應該保持第一。

    1954年,因應政府防空政策,於臺中縣豐原鎮設立「翁子分部」。

    1955年,將原先設立之夜間部九班,由學校利用原有設備,另增添四間教室,改為日間上課。

    1968年,教育廳推行「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裁撤初中部,並接收臺中市立第一中學高中部的男學生,改制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翁子分部為配合省辦高中政策,接收縣立豐原中學高中部學生,獨立升格為「臺灣省立豐原高級中學」。

    1969年,段茂廷校長將日治時期首棟臺人興建的紅樓拆除,改建為莊敬樓,同時第二代校門亦隨著紅樓改建。此一工程造成一中校景無可彌補的巨大損失,以及臺灣教育史的斷裂。

    1987年,設立數理資優班。

    1996年,設立美術班,80年來首度有女學生入學,並且占了首屆美術班一半以上的名額。

    臺中一中在省屬時代,與臺中女中、臺中二中並列臺中市區內的三所省立中學,直至1989年西屯增設文華高中而變為四所,並稱「臺中四省中」。

    2000年,因精省改為「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校長聘任由官派改為遴選。

    2003年,設立語文資優班。

    2005年,拆除人文館,原址新建景賢樓,並於2006年完工。

    2007年6月27日,舉行「圖書資訊暨教學大樓」動土典禮。7月12日,圖資大樓動土典禮後,隨即拆除舊慎思樓並興建新教學大樓,完工後定名「慎思樓」。語文與數理資優班改為校內甄選。

    2008年7月14日,拆除位於校園中央之圖書館與烹飪教室,原址改為中庭廣場,圖書館改附設於慎思樓。7月,因為大雨造成圖書館藏泡水,損失慘重。

    2010年5月,學生因不滿校方取消晚自習及簡化成年禮誓師大會,因發生集體抗議,最後校方恢復開放幾間教室以黑馬班形式讓學生於此進行晚自習及課後輔導。8月,設立科學班。

    2015年,逢臺中一中創校百週年校慶,校方與學生會積極籌備校慶活動。校園亦有多項工程,包括於育才街側興建新的溫室植物園、拆除樟園並修復校史館、光中亭之枯山水造景美化、慎思樓前露天舞台、麗澤樓外牆修整與再現外牆浮雕等。6月9日,因應十二年國教多元課程,與臺中女中、臺中二中、文華高中及興大附中簽訂「Taichung Big 5策略聯盟」合約,計畫合作開發課程、跨校選課或共同開課,以提昇教育品質。10月,拆除第三代校門,改善與路面有高低落差之問題。

    2016年8月29日,第四代校門落成啟用。

    2017年1月,改隸臺中市政府,更名為「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9月29日,承辦107年國中教育會考全國試務會,並於該日正式揭牌成立。

    2019年5月13日,公告「學生政黨法」,校內學生可進行組黨登記,參與學生自治事務,為臺灣第一所可成立校內政黨的高中。

    2020年6月21日,興大附中教務主任林隆諺自臺中市高中校長遴選委員會出線,成為臺中一中第一位校友校長。

  • 跨校選課北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2 13:28:22
    有 745 人按讚

    2020年,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四路70號,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張哲生 攝)

    1953年,臺灣省教育廳有鑒臺北縣市人口眾多,就學子弟激增,乃於4月間決定創設省中一所,陳永康先生奉派為籌備處主任,學校定名「臺灣省立復興中學」,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辦理的第一所中學校。其校區位於大屯山麓,面對關渡平原,因校舍依山勢而建,而有「山城」之稱。

    1953年8月間,學校正式成立,惟因當時經費短絀,只有班費而缺乏開辦專款,以致圍牆和專用辦公室都付之闕如,操場也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不過大家皆秉持「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營之;陳永康先生為首任校長,當時高中收三班,初中收五班,男女兼收。

    1956年,復興中學憑著一股教育熱忱,自願將全省各校問題學生一律收容,期望愛心所至能令頑石點頭;而所收學生爾後大多從軍報國,脫胎換骨,成為優秀的人才、社會的中堅。

    1963年8月,王果正先生調掌復中,擔任第二任校長,逐年拆除舊舍,大事整建,校園遂煥然一新。

    1966年,自強樓、篤行樓落成。

    1968年7月1日,因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及北投鎮劃入臺北市,全稱為「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及「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北投區」,位於北投的復中遂隨之更名為「臺北市立復興中學」。

    1969年,科學館落成。(後來更名為勤學樓)

    1970年7月,初中部結束,復中開始參加北區高中聯招。並於8月更名為「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

    1973年8月,周封歧先生接任第三任校長,學校建設大有進步,新生入學報到人數亦逐年增加,淳樸的校風屢獲社會各界佳評。

    1975年,行政大樓改建完成。中正堂、復興大樓、圖書館亦都次第落成。

    中正堂的落成乃復中的一件大事,它在1975年9月竣工,總工程費為新臺幣一千餘萬元,裡頭可容納3500人,外觀宏偉,是一座多元性的建築,共有四層樓:地下室為社團活動中心,一樓及部分二樓乃員生餐廳,二樓尚有體育活動教室,三樓則是大禮堂兼體育館。

    復興大樓亦於1975年秋天完工,四層樓共有39間教室,宏偉美麗,全部供作教學大樓;一樓是特種教室,分為烹飪、縫紉、國畫、西畫教室,其餘則作為普通教室。

    圖書館共三層樓,面積達1547平方公尺;三樓為閱覽室,二樓設有閱報室、辦公室、教師研究室及輔導中心,一樓則為書庫及儲藏室。

    1976年,敬業樓完工。9月間學生宿舍啟用。復中為解決遠來學生的住宿問題,並提供生活服務,特興建可供800人居住的學生宿舍,男、女各乙棟,總工程費為新臺幣一千餘萬元。男、女宿舍分別建於校園南、北兩端,設計新穎,每室住8人,每人各有一床、一桌、一衣櫃、一檯燈,另設有交誼廳、盥洗室,皆為現代化設備,並有大專畢業的輔導員細心照顧,於晚間實施課業輔導。

    1978年8月,王祥鑑先生接任第四任校長,以「教學為先,行政第一」自我期許,校譽日隆。

    1982年,實踐樓(特種教室)、樂群樓(學生活動中心)先後落成。

    1983年,建立全校供電系統、改善照明設備、整修洗手間等工程均如期完成。

    1984年,自強樓、篤行樓新舖的磨石子地面使教室煥然一新。奉教育部指定為高級中學自然科學教材實驗教學學校之一。設立資訊及數學資源教室,完成共110人使用之語言教學設備。

    1985年,購置電腦13部,通往操場及莊敬樓之走廊架設完工。圖書館設立主任一人,採開架式管理,增闢期刊室,大量添購圖書,且以辦學績優教育局特准再增2班(共78班)。

    1986年,採用RAC彩色瀝青膠鋪設運動場跑道。翻修復興大樓、科學館、篤行樓之教室屋頂,整修敬業樓廁所,將洗手台置於廁外。為男女生宿舍及東西向教室安裝遮陽板,並進行大禮堂屋頂鋼架油漆維護。新增視聽教室設備全套;補充電腦14部;備有地球科學教材以及新課程教學資源多種。

    1987年,興建特別教室20間,充實各專科教室設備增加教學資源,使學校教學設備更臻充實完善。

    1987年10月24日,強烈颱風琳恩(Lynn)侵臺,吹倒了情人坡上的情人樹。

    1988年,徵收校地,擴建專科教室,整建操場、中正堂,游泳池加裝太陽能設備。

    1989年8月,鄭美俐女士接任第五任校長,太陽能游泳池啟用,新建科學館逐步完成。

    1990年,鄭校長推動各項獎勵辦法,使學生在課業上更加積極奮發,迭創佳績。

    1991年,新科學館啟用,舊科學館改為勤學樓。蒙教育部指定為高中圖書館示範發展十大學校之一。實施補救教學,提倡讀書風氣,校務蒸蒸日上。

    1995年8月,陳必讀先生由大安國中調掌本校,擔任第六任校長,積極進行操場填築加高工程,完成男生宿舍整修工程,籌設家長會辦公室。

    1997年,完成操場填築加高工程 (含兩百公尺標準跑道、籃球場、排球場表演台、兩層等)竣工啟用,整建藝術類科教室、拓寬教師辦公室、整修行政大樓、圖書館,勤學樓屋頂防漏工程。利用校區天然環境發展特色,籌設藝術類科(音樂、舞蹈、戲劇、美術),自八十六學年度各招收新生一班。

    1998年8月,陳萬富先生接任第七任校長,結合教師會、家長會及學校行政三方力量,致力於行政格新、加速軟硬體設備更新,提高教學品質、積極走入社區,以提學校形象與能見度。11月,全國公立高中唯一的實驗劇場落成啟用,提供了教學及藝術推廣的多重功能並與文建會合辦「教師編導研習營」,獲各界好評。

    1999年12月19日,與日本沖繩縣立宮古高等學校締結為姊妹校,為第一所與外國學校締結姊妹校的臺北市立高中。

    2000年,結合家長會力量,於89學年度完成教室冷氣機之裝設,提供山城學子絕佳的學習環境。

    2001年,復興高中與惇敘工商職業學校、華岡藝術學校、稻江商業職業學校、泰北高中、十信高中,及啟聰學校等7所學校,共組「大屯學園」,共同辦理招生宣導、跨校選課、展演合作,共享教學資源,為學校社區化跨出重要的一步。另外,溫水游泳池整修工程完竣,不僅更加美觀,且增加游泳池之使用效益。

    2005年8月,第八任校長呂豐謀接掌校符,以「全人教育」為主軸,確定「精緻、適性、終身學習」之辦學三大向度,開啟復興另一新頁。響應教育部對學生髮式規定之廢止,學生服儀委員會召開會議,集合多方意見(學校行政、家長代表、老師代表、學生代表),廢止學生髮式之規定,以指導代替處罰,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

    2007年,教育部實施「繁星計畫」大學入學方案,復興高中成績亮眼,共錄取14人(國立大學11人、私立大學3人),另「南星計畫」錄取中山大學1人,為全國錄取人數最多的高中。

    2008年,人文史地教育實驗班獲教育局審核通過,於97學年度招收第一屆學生一班。

    2011年8月,呂豐謀校長榮退,由方淑芬女士接任第九任校長。

    2015年8月,方淑芬校長調任萬芳高中,由鄭雅芬女士接任第十任校長。

    2019年8月,劉桂光先生接任第十一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