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跟主管請假範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跟主管請假範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跟主管請假範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跟主管請假範例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心 討論書籍: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全新增訂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754 需要與策略 By鄺麗君 衝突的發生是在策略面,而不是在需要面。 有一次有一位媽媽到大陸出差七天,她將幼稚園的女兒交給阿公阿媽照顧。當她...

  • 跟主管請假範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9 21:37:01
    有 975 人按讚

    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心

    討論書籍: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全新增訂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754

    需要與策略
    By鄺麗君

    衝突的發生是在策略面,而不是在需要面。

    有一次有一位媽媽到大陸出差七天,她將幼稚園的女兒交給阿公阿媽照顧。當她從桃園機場提行李回到阿公、阿媽家的時候,很疲憊地坐在沙發上,想要休息。這時候;女兒看到媽媽回來非常開心的跑了過來。

    女兒說:「媽媽我好想妳,妳現在可不可以陪我到公園去溜滑梯?」
    媽媽說,「我現在想休息,想坐在沙發上休息。」
    女兒說,「不行、不行,媽媽妳一定要陪我去玩。」

    看看需要是什麼? 滿足需要有是甚麼策略?

    媽媽的需要休息,孩子的需要是玩耍或陪伴。媽媽滿足需要的策略是此時此刻我想坐在沙發上,女兒滿足玩耍或陪伴的需要,是要媽媽此時此刻陪我到公園去溜滑梯。是為滿足彼此的策略面產生了衝突。

    同時可以滿足媽媽和孩子的需要有哪些?

    【策略一】
    媽媽可以坐在沙發上,女兒在客廳玩喜歡的玩具或看喜歡的卡通。
    滿足了媽媽休息的需要,也滿足了孩子玩耍或陪伴的需要。

    【策略二】
    媽媽可以帶著女兒到公園去溜滑梯,媽媽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休息。
    滿足了媽媽休息的需要,也滿足了孩子玩耍或陪伴的需要。

    【策略三】
    媽媽在客廳休息,媽媽請阿公陪女兒到公園去玩耍。
    滿足了媽媽休息的需要,也滿足了孩子玩耍的需要。

    【策略四】
    玩一個護士跟病人的遊戲。媽媽躺在床上或是病人,女兒是護士,女兒要來照顧病人。
    滿足了媽媽休息的需要,也滿足了孩子玩耍或陪伴的需要。

    如果妳是這個媽媽,你會選擇那個策略呢?

    .

    用NVC賀年

    觀察+需要+感受+祝福
    對方過去一年做了什麼我們喜歡的動作(觀察),他做的這些對你有什麼重要性(滿足了你什麼需要),你的感受(心情)如何,最後再向對方說新的一年祝福語。

    範例:

    親愛的宜婷,
    去年有一次我身體很不舒服,妳幫我跟主管請假,還送我健康食品,我內心充滿愛與幸福,感到非常溫暖與窩心。祝 妳新的一年專案都能完成,也祝福 妳新的一年健康與美麗。

  • 跟主管請假範例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5:06:18
    有 2,388 人按讚

    那個雙手滿是鮮血的女人被送到急診室時,我被身邊的阿姨摀住眼睛,她們說,「不要看,把頭別過去。」。

    那年我六歲,媽媽值小夜班,爸爸不在家,我被拎著去醫院上班,借放在掛號/領藥室。護士姊姊們陪著我,掛號台正前方就是急診室。

    我媽曾是醫院急診室的護理長,那天晚上他們忙著搶救一個被生活壓垮想不開的女人。

    長大之後,我一直對於「當媽媽」感到懼怕,可能是成長過程中,看到媽媽和很多女性同事、朋友們,為了兼顧職場工作和生活家務有多辛苦有關。

    ------
    每年這個時間都會在臉書看到滿滿的母親感謝文,但說真的,光是感謝並不夠,如果要做點實際的,就先改變職場上對準媽媽們的不友善和歧視做起。

    我曾親眼見過一位主管表面上對請育嬰假的女性職員笑笑同意,背後立刻決定未來將會把她調去完全不擅長的工程單位,軟性逼退的事情。

    我當時問主管,「這樣她不會去告公司嗎?」

    主管說,「我沒有fire她啊,她要有本事把工程學起來,那她就可以待下去啊。要是學不會,我也不是因為產假解僱她,是因為工作能力不足。」

    休育嬰假本來是權利,但實情是,並不是每個公司的文化都讓媽媽們敢盡情享受;一旦請了育嬰假,很多媽媽都得抱著破釜沈舟、回來可能會很慘的決心。

    這不是真正的職場友善。

    根據國際勞動組織的統計數據*,儘管男人和女人都會負擔家務,但全球無論哪個國家,女性平均負擔家務的時間都多於男性,最不平衡的包括印度(近7倍差異)、日本(5倍差異)和墨西哥(3倍差異)。

    換句話說,女人要兼顧職場和家庭,生育和職涯發展,常比男性面臨更多挑戰。

    ------
    在面對疑似有這類職場歧視的環境時,我會建議:

    1. #先避免落入受害者心態

    很多新手媽媽因為面對生活巨大變化、各方面壓力都大,加上聽了不少職場歧視的故事,有時會容易落入受害者心態,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做都被歧視。

    並不是說歧視不會發生,但我建議,可以多觀察一下,跟頭腦比較冷靜、觀點比較中立的朋友討論看看(切忌跟一些本來就很愛抱怨的朋友互相取暖,只會越想越糟),或與職場顧問或律師諮詢,釐清自己面對的狀況到底是一般的不順心,還是歧視。

    2. #通常歧視別人的人都很怕被人點破自己在歧視。

    如果是我,回到職場可能會發一封禮貌的信跟主管或同事打聲招呼,「謝謝大家在我請假這段時間的全力支援(雖然育嬰假是妳的權利,但客氣一些也不會吃虧),這段時間我對工作有很多新的想法,感覺更有幹勁,有需要指派的任務請不要因為我是新手媽媽就手下留情喔!」

    看起來客氣,其實是話中有話。

    如果不想別人暗中歧視的話,自己就必須先點出這一點,堵上他人的嘴。當然,既然都說了這樣的宣言,自己也不能在工作上砸鍋就是。

    3. #這是另一個重新審視自己跟公司之間關係的機會

    一個會歧視準媽媽的職場環境,很可能也不是適合有了孩子的妳適合待下去的地方。

    職場不是一種單向選擇的過程,妳也有權利另覓其他惜才的地方。

    4. #檢視家務分擔是否失衡

    媽媽們因為生活繁忙而受職場歧視,反過來說也可能是因為家務分攤失衡的關係。

    說實話,家務失衡有時是因為先生不幫忙,但有時是因為媽媽「不放心交出去請別人幫忙」。

    學習放手,並和先生商量分攤事宜,或如果經濟還ok,請褓母或小幫手來協助打理家務,都能稍微好過一些。

    ------
    當然,許多公司對女性還是很友善的,例如之前我看到比爾蓋茲的太太梅琳達蓋茲在受訪時就說,他們創立的基金會重視培育女性科學家,讓性別仍然男多於女的科學界能夠往更加平衡邁進。不同的性別能用不同角度關注到社會需要改善的地方,保障大家的需求都能被看見。

    又或是像全球知名的酒精性飲料帝亞吉歐集團,提供新手爸媽,無論生育或領養26週全薪的育嬰(兒)假制度,女性主管達36%,都是企業界開始轉變對女性員工態度的好範例。

    ------
    話說,昨天跟我婆婆講電話祝她母親節快樂時,她說,「謝謝,祝福妳明年也有被祝福母親節快樂的喜悅喔~」

    是不是很優雅的催生😂 但聽起來很舒服,果然說話溝通技巧很重要啊…

    (但我還沒有,大家不要急)

    #WomenEmpowerment #職場媽媽 #性別平等 #女權 #女力
    ------
    *研究數據出自: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A quantum leap for gender equality. For a better future of work for all. (p.36)

  • 跟主管請假範例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07 11:26:48
    有 2,063 人按讚

    #04b帶你看指揮中心記者會
    昨天上下午兩場,問的東西較多,昨晚直播完好累,所以今天才補上。不好意思啦!

    昨日重點:未滿5歲男童,美國回來的祖父傳染給祖母還有孫子。
    1.新增9例境外移入,1例本土案365。總案例373例,本土52例,5人死亡,57人解除隔離。

    本土案365未滿5歲男童,為案343(祖母)、案356(祖父)同住家人。祖父3月17日從美國返台,祖母在3月20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3月24日至28日多次就診,3月31日再度就醫住院。而案365於3月25日曾出現發燒症狀,第二天請假,27日上課。28日29日放假,3月30日~4月1日上課(發燒後上了四天半的課),不是上課就是在家裡。 4月2日祖母確診,今日確診;該起家庭群聚截至目前共掌握175名接觸者。案365同住家人5人,幼兒園38人隔離,包含老師6人,同班29人,一般接觸者83人。該北市公托幼兒園即日起停課兩周。所以有接觸的同學和師長被隔離和自主管理,因此也不得不停課。

    2.案364於美國工作,3月10日發病,3月30日入境時主動向機場通報有症狀並採檢,檢驗結果為陰性,居家檢疫期間,因所搭乘班機上有其他旅客已確診,因此改列為居家隔離之接觸者,個案因持續有不適症狀,於4月3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

    3月30日美國回台的華航CI011班機,該班次目前9人確診。這批人可能是在紐約當地就感染,剛好同班機回台,但也許有人是在機上感染也無法排除。9人在飛機上座位沒有都在一起,研判還是在美國當地分別感染,該班機乘客在4月2日已經全部居家隔離。案364再次證明不能因為初驗陰性就掉以輕心,回去的居家檢疫很重要。

    3.清明連假景點密集造成群聚風險,要求各單位規畫彈性及異地上班。
    a.若在連假期間有到人潮擁擠地方者請自主健康管理,戴口罩,禁止不必要外出,保持社交距離。
    b.有症狀者請勿上班上學,就醫請通知1922
    c.發燒咳嗽呼吸道嗅覺味覺失調腹瀉等症狀請明確告知醫師
    d.上班族有狀況請回報主管、學生請回報師長,有旅遊史且無法排除者盡量採檢。

    4.二月分時曾表示盡量不要蒸口罩,為何態度轉變?
    答:要讓口罩能夠多使用幾次一直是我很期待的事情,食藥署先前認為沒有實證不夠謹慎,所以做了陸續嚴謹實證證明後他們才同意宣導。

    (04b解讀:進出醫院等高風險區域,有咳嗽,還是以一次使用為原則)

    5.如何定義人潮擁擠的地方?是人數還是密度?連假結束後才發出要求是否太慢了?
    答:密集度很難完整定義,就採取大數法則,有可能性的就提醒注意。這次連假過度集中的情況比我們想像中的嚴重,過度擁擠還是要有一定時間風險較高,不是捷運上車下車就隔離。行動不會嫌晚,該做的就是要做,不會因為先前沒做而不去做。我知道防疫期間規定一直在變化,但只能請大家配合。每個決定都很困難,在可能的範圍內請大家一定要配合。居家辦公已經很多地方做得到,上班的話請嚴格遵守口罩洗手個人衛生。防疫是大家的事情,這次的新冠沒有先前的範例可以參考,一定會一直在變。

    6.人潮壅擠定義太模糊會讓民眾不知道要不要在家上班。是否民眾在前幾天有去警訊地區就盡可能在家上班,不要上學?
    答:應該說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地區。如果有長時間待在擁擠和不特定人群接觸的地方,可以的話就在家上班。沒辦法就戴口罩和勤洗手和自主管理。政府沒辦法把每件事情都規範給大家。有旅遊史有症狀就不要上班上學,老闆和學校不能有相關懲處。有症狀就跟1922聯繫,就醫,回報旅遊史。

    7.地方醫療單位是否已在連假後出現醫療壓力,所以提出管理要求?
    答:數據不會這麼快出現,但醫療界確實有所憂心。我們在連假前已經有宣導保持距離和口罩配戴,但目前看來是擁擠度超乎我們的預期。提出自主健康管理是為了避免無自覺症狀或在潛伏期的可能患者不要傳染給更多人。目前沒有看到採檢潮。

    8.居家檢疫者在家開聚會或約會的話開罰嗎?
    檢疫通知書上有要求和家人保持一公尺以上距離,減少訪客。如果找到違規證據就裁罰。會進一步規範居家檢疫者要避免所有訪客,檢疫者本身不要接見訪客。

    9.民眾緊繃和經濟停滯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如果經濟防疫陷入兩難時,如何處理?
    答:你點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們認為防疫優先,但不會為了防疫lockdown所有事情。就是要隨時調整,有任何的情況都會和經濟單位討論,做出最好的決定,但仍然防疫優先。

    10.台大公衛建議社區抽樣檢測和優先檢測醫院及長照機構人員,還有社交距離兩公尺來規範活動總人數的看法?
    答:專家的意見可以在專家小組上確認,很多建議都很好,但還是有些執行的步調,我們來研議最有效率的步調。

    11.腹瀉是一次就算嗎?會自動痊癒或緩解嗎?國外旅遊史還是重要判準嗎?
    張P答:腹瀉從輕微到很多天較嚴重狀況都有,基本上持續的嚴重腹瀉比較危險。其實一般生活很容易拉肚子,如果沒有特殊接觸史或旅遊史,不須拉了一次或一天就太擔心。另外比方諾羅病毒或是輪狀病毒也會造成腹瀉群聚,所以還是集中在有國外旅遊史或跟相關人士有接觸部分。

    12.目前仍然定調是零星社區感染,如果後續社區感染大規模爆發,醫療量能能夠負荷嗎?
    答:目前是絕對夠。我們一直有在關注負壓病床使用率,現在還有四成多是空著的。呼吸器有一萬台,目前有1200~1300台可用,目前量能是可以的。

    13.對動物驗出新冠的看法?
    答:之前是沒有證據證明動物會感染新冠。最近新聞陸續出現,農委會會進行詳細評估。

    14.關於有學校公告去過熱點的學生一律休假七天,這是否有影響學生修課權益? 教育部認為無症狀的學生要強制休假嗎?要遠端或其他方式補課嗎? 幼兒園的補課和退費問題?
    答:受教權一定要照顧,學校可以改變授課方式,但前提是要配合防疫需求,不可以請學生回家卻讓學生在外面閒晃或在外群聚。學校可以採取更進一步的防疫措施,但要確保學生就學權益和自主健康管理的嚴謹程度。學校應該針對相關情形進行學雜費方面的退費措施。

    15.Nature期刊4月1日有德國研究發表發病前五天病毒量最高,意味傳染力較高的看法?
    答:我們也有追蹤患者的PCR變化,開始時確實病毒量最高,第一周都偏高,之後開始慢慢下降。發病前沒有偵測到就沒有資料,我們現在清楚發病時病毒量都是很高的時候,會隨著症狀緩解而下降。無症狀的感染者當然不知道何時開始有病毒,但有幾個個案也是開始時病毒量很高。國外現在證實無症狀有機會傳播,但因為沒有症狀所以排出病毒的機會相對較小,除非你真的很靠近對方。綜合來說,我們的經驗和論文大概是符合的。

    (04b解讀:德國這篇研究可惜的是僅有9例,案例太少。之後我再詳細來唸這篇)

    16.近幾例兒童好像都有發燒,可以說兒童感染後容易發燒嗎?還是只是巧合?
    答:兒童部分根據相關資料來看,感染後症狀都比較輕微,當然還是會有發燒很快過去的現象。目前看來兒童個案較少變成重症。國外有少部分嬰幼兒重症或死亡案例,但相對來說比起成人還是較為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