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越南節慶文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越南節慶文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越南節慶文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越南節慶文化產品中有5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雜學校 ZA SHAR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你不知道的中秋節? ▵ 你知道除了台灣其他國家也有在過農曆8月15日的中秋節嗎, 除了烤肉、吃不完的月餅跟柚子,快來吸收一點新知識吧! |#越南| 有一說中秋節文化是從中國傳到越南,另一說則是早期水稻農業社會,中秋之際為豐收期,作為感謝大地的養育之恩所發展出來的節慶。19世紀法國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Amijan Light Travel 亞美將輕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烏汶府的守夏節(蠟燭節)結束後,沙功那空這裡也有一個相關的節慶「沙功那空蠟雕節 Sakon Nakhon Wax Castle Parade」」,這裡的居民會一起遊行慶祝,在今年有兩天慶典活動進行,也因為這裡有越南、雲南後代,所以除了蠟雕遊行、長船比賽之外,還有滿多相關的文化表演。(若有關於描述錯...

越南節慶文化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22:16

|#公眾外交事件簿 028 📂事件代號:啤酒外交 🔎涉案國家:德國、巴勒斯坦 📆案發時間:1810年以來 世上啤酒百百種,德國拉格啤酒、荷蘭海尼根啤酒、台灣金牌啤酒⋯⋯你最喜歡哪一種呢?你知道親民又容易融入各國特色的啤酒,也是各國政府與人民進行外交的利器嗎? 啤酒不但常見於大眾的日常生活,其中...

越南節慶文化 在 ??‍♂️Uni life sharing | 生活隨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22 07:17:55

⁣⁣⠀ 要談大學有什麼必做的事,exchange絕對是我最不後悔的體驗。⁣⠀ 雖然有機會出國旅行,但在20多歲的年紀到外國交流實是很可貴和獨特的經歷 。⁣⠀ 計劃參與exchange的你們,在疫情過後請抓緊機會!⁣⠀ 也許大家去交流也抱有不同的目標,但除了單純把交流當作旅行的跳板,以下三件事也值得注...

越南節慶文化 在 CC | 謝昕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0 05:06:13

上一篇關於鱟的資訊分享引起大家在網路上討論的激烈,Facebook+Instagram總共觸及到85萬人閱讀,超過6600個人分享這篇文章(還沒看過可以往上篇滑) 文字與社群媒體的力量真的無窮啊! 打鐵趁熱,今天這篇在你們看完影片之後稍安勿躁 先讓我來分享這段深藏在旅行硬碟當中的回憶... - ...

  • 越南節慶文化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1 12:00:47
    有 26 人按讚

    ▵ 你不知道的中秋節? ▵
      
    你知道除了台灣其他國家也有在過農曆8月15日的中秋節嗎,
    除了烤肉、吃不完的月餅跟柚子,快來吸收一點新知識吧!
     
    |#越南|
     
    有一說中秋節文化是從中國傳到越南,另一說則是早期水稻農業社會,中秋之際為豐收期,作為感謝大地的養育之恩所發展出來的節慶。19世紀法國殖民時期,法國政府為防止越南人藉慶祝中秋,爆發革命活動,禁止成人涉入各項活動,只准兒童參與慶祝活動,因此中秋節便成了越南的「兒童節」。在越南說的不是嫦娥奔月或是吳剛伐桂的故事,是「阿貴傳說」(不是台灣那個蝦咪阿貴),有名叫阿貴的孩子因一株菩提樹升上月宮(傑克與魔豆故事的路線)鄉親們為感念他而在當天掛燈籠慶祝他成仙。特別的是這天各地有舞獅表演和燈籠秀,所有越南孩子們都要提著鯉魚燈去走走,象徵「鯉魚躍龍門」的吉祥之意。
      
    |#日本|
     
    中秋文化如何傳入與何時開始的,目前公認最可信的推論是,平安時代唐朝使節將中國長久以來欣賞滿月的傳統傳播到日本,據說當時的貴族並不是直接仰頭觀賞滿月,而是參與如遊船或宴會類的活動,欣賞月亮在水上或酒杯中倒影。在日本中秋節也被稱為「十五夜」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月見糰子」。除了賞月、吃糰子,這天日本小孩還有一項特權,就是能正大光明的把擺在門前或簷廊的賞月供品如糰子、栗子等食物給摸走,甚至偷摘院子裡的柿子、梨子也都可以,比萬聖節還搗蛋!
     
    |#韓國|
     
    中秋節在韓國稱「秋夕(추석)」,根據韓國《歲時風俗詞典》,秋夕一詞取自中國《禮記》當中的「朝春日、秋夕月」,是韓國重要的假期之一,國定連休三日,韓國人過中秋節的方式就像在過年一樣,人們會去祭祖掃墓,從一早開始準備祭祀的菜餚、供品,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在韓國最應景的食物是「松片」,松片呈半月形,以芝麻、栗子泥或豆茸作餡,放於一層松針上蒸熟,帶有松香味,因而得名。由於是用作祭祖的祭品,要選用秋收最好的米,而且要全家人一起做,一面做餅一面說吉利、祝福和讚美的說話。他們也會回鄉探親還有向親朋戚友送禮,所以英文亦把韓國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
     
    _________________
     
    一口氣吸收三種文化是不是有點澎湃,至少可以在過完中秋後,發現體重增加3kg的時候說服自己還有吸收一點別的營養知識(?)祝大家中秋節愉快!
     
    「#月圓人團圓,#人不要太圓。」
     
    _________________
     
    ▲ ZA SHARE 創新創意大會
     
    ▲ 展覽時間|2021/11/18 (四) ─ 11/21 (日)
    ▲ 展覽地點|臺北 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ZASHARE #創新創意大會 #靈光炸現 #EUREKA
    #中秋節快樂 #我圓故我在

  • 越南節慶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19 06:54:44
    有 558 人按讚

    《蘋果》梁啟智:當農曆新年變成「中國年」17/2/21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年來臨本應是喜慶之時。可惜在今天的中國,就連過年也被政治化。扭開電視,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人反覆強調大家是在「過中國年」。把農曆新年稱之為「中國年」,細想之下其實相當不嚴謹。當中的問題,中國官媒不可能不知道。硬要反覆強調,恐怕又是一個效忠先行的政治操作。

    為甚麼說「中國年」不是一個嚴謹的說法?首先,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在這天慶祝新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劃分的56個民族當中,不少都不在同一天慶祝新年。例如維吾爾族和回族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就按伊斯蘭曆慶祝節日。曾經有香港親中政治人物聲稱「不認同中國人就勿收利是」,好像忘記了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只是漢族才是中國人,他對過年習俗的要求恐怕已有分裂國家之嫌。

    中國境內文化多元,如果漢族按農曆曆法過年就稱之為「過中國年」,那麼同屬56個民族當中的俄羅斯族按東正教曆法過聖誕節又該不該稱為「過中國聖誕」?這個表面上荒謬滑稽的說法,後面其實要問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中國《憲法》規定「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把農曆新年稱之為「中國年」的說法是否過於抬高漢族,有違國策?

    或者有人會問:農曆新年源於中國,和上面說的伊斯蘭或東正教節慶不一樣,不是外來傳入的。那麼西藏的藏曆新年和貴州水族的水曆新年又如何?西藏和貴州總不能稱之為外來傳入吧?他們的新年為何又不算是「中國年」呢?

    說起來,如果我們真的要以外來與否為標準,亦會陷入何謂「外來傳入」的定義困難。首先,慶祝新年是世界各地都有的節日,不是中國獨有。按農曆曆法來慶祝新年,則得先問一問這個曆法本身從何而來。原來現在使用得農曆緣於明朝崇禎年的《時憲曆》,本身也是舶來品。在此之前,明朝所用的曆書是元朝的《授時曆》,但因年代久遠而誤差漸大。禮部侍郎徐光啟找來在華的外國傳教士繙譯哥伯尼、伽利略和克卜勒等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成為中國曆法的藍本。換句話說,所謂「中國年」的日期原來也是通過外來定義而來。

    本來中國人自己要怎樣稱謂中國境內慶祝的節日,後面有怎樣的邏輯,外人不必過於介意。不幸的是近年中國出現一個怪現象,連別人過年該怎樣叫也要管一下。事源農曆新年並不只在中國被慶祝,東亞地區以至世界各地都有在同一天慶祝新年的習慣,如何稱呼這個節日就成為政治問題。

    早前有韓國網民向谷歌搜尋引擎投訴,說搜尋「農曆新年」的時候會彈出的日期是以「中國新年」為標示。谷歌隨即更正,卻又引來中國網民不滿,紛紛譴責韓國人要盜取中國的文化承傳云云。兩個地方在同一天慶祝新年,慶祝方式不一樣,外國網站採取一個相對中立的說法來描述這個日期是自然不過,但在中國網民眼中卻成了問題。

    過中國年是國族主義政治工程

    中國、韓國和越南等地都在同一天過年,相互之間也有文化連結,但我們總不能因為中國人多就硬要別人把這天稱為「中國年」吧。正如很多歐美國家都會慶祝聖誕節,但我們不會因為美國慶祝聖誕節的人數眾多,產出的聖誕節文化內涵最有影響力,就把「美國」冠在聖誕節的前面,稱之為「美國聖誕」吧。

    我對「過中國年」的說法感到困惑,是因為農曆新年作為一個文化傳承,本身和國族觀念並不完全對等;中國之外有很多地方過農曆新年,中國之內又有很多地方不過農曆新年。強行把農曆新年稱之為「過中國年」,未免太顯得是個國族主義的政治工程。把文化和政治畫上等號,可以方便為政治提供正當性。國族主義需要敵人,前面說到「韓國施壓谷歌」就成為上佳的政治宣傳題目。

    活在香港,當然明白文化和政治相關但不相等。很多香港人對中國文化有感情,卻對中國政治十分警惕。正如一個英國人可以認同有件事情叫「歐洲文化」,甚至認同自己是「歐洲人」,卻又可以在脫歐公投當中投贊成票,本身並無必然衝突。無奈近年中國政府的國族主義政治工程變本加厲,把漢文化、中國身份認同,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綑綁在一起,為求營造內聚力而無視常識,並且理所當然地向下一代灌輸,實非中國之福。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

  • 越南節慶文化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9 17:30:01
    有 79 人按讚

    🌏【國際移民日 幸福開麥拉】🎬

    過去我陪伴新住民姊妹的過程中,舉辦過各式各樣的培力工作坊,其中,也曾讓新住民們學習影像紀錄方法,讓姊妹們自己拿起攝影機,紀錄自己在台灣生活的樣貌、心路歷程,用影像記錄為自己發聲。📣

    很高興縣府近年也採取此工作方法,持續培養新住民影像紀錄能力,更在上週日提早慶祝國際移民日,舉辦「幸福開麥拉、移民節慶祝活動暨影像紀錄班成果發表會」,我應邀出席和大家相聚,欣賞姊妹們的最新影像作品及各式精彩演出。💞

    開場的演出每一個都相當精彩,但一定要提的,是印尼新住民二代厚力、西寧兄妹檔的舞蹈表演,他們演出的印尼爪哇島巽他族(Sundanese)的傳統舞蹈,讓在場的幾位印尼姊妹看了感動落淚,直呼能在他鄉看到年輕的孩子們跳出家鄉的舞蹈實屬難得,而這對兄妹的精湛演出,展現的不只是對母親家鄉文化的認肯,更能豐厚台灣文化的多元性。👍

    現場成果發表所放映的新住民影像作品中,也有呈現曾參加過我舉辦的影像工作坊,越南籍姊妹金芝的故事。其中一段影片,由金芝娓娓道來她在台灣生活的樣貌,以及遠在越南的原生家庭現況,不只流露出她對家鄉的思念,也讓人看到她努力在台灣追求幸福的生命實踐。🤗

  • 越南節慶文化 在 Amijan Light Travel 亞美將輕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23 14:30:01

    當烏汶府的守夏節(蠟燭節)結束後,沙功那空這裡也有一個相關的節慶「沙功那空蠟雕節 Sakon Nakhon Wax Castle Parade」」,這裡的居民會一起遊行慶祝,在今年有兩天慶典活動進行,也因為這裡有越南、雲南後代,所以除了蠟雕遊行、長船比賽之外,還有滿多相關的文化表演。(若有關於描述錯誤也請不吝告知更正喔)

    說到這個臘雕,在最早的時候是他們將蜜蠟塑造成各種不同的花朵,放到香蕉葉樹幹上後獻給寺廟,最後後人在慶典活動時也發揮創意,將它們變成其他特別形狀有城堡、寺廟和神龕⋯等等。

    在遊行開始之前他們就已經都在排演準備了,雖然過程很辛苦,可是大家還是會在一邊準備、一邊跟路人玩樂(比如我),所以我就跟著大家一起玩了,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跟大家跳舞(對!肖婆來了)。

    過程真的覺得好歡樂喔!

    🎈「亞美將(鄧莉穎)」臉書FB
    https://www.facebook.com/Im.amijan/
    🎈「宅男不在家」臉書FB
    https://bit.ly/2NkQYwd
    🎈「亞美將(鄧莉穎)」部落格Blog
    http://amijan.pixnet.net/blog
    🎈IG追蹤👉🏻amijan
    https://www.instagram.com/amijan/

  • 越南節慶文化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2-14 08:00:00

    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量南遷,不斷地深入兩廣腹地。到了明代,兩廣成為瑤族的主要分佈區。明末清初,部分瑤族又從兩廣向雲貴遷徙,這時,瑤族遍及南方六省,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佈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明中葉以後,部分瑤族由廣西、雲南進入越南、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他國居民。第二次支那戰爭期間,部分瑤族因受戰爭影響轉移到泰國難民營避難,後被聯合國難民署以難民身份安置在歐美諸國。瑤族或徭族、傜族,是亞洲的一個民族,其歷史比較悠久。有研究認為:瑤族起源於古代東夷部落,與九黎族關係密切,尊奉先祖蚩尤、盤瓠。2010年中國的瑤族人口為285.3萬,62.1%在廣西。瑤族跨境而居,在越南、寮國、泰國北部也分佈一些。是越南的54個民族之一。越南瑤族人口超過62萬,是越南第9大民族。東南亞國家排華年代裡,部分瑤族人還飄洋過海移民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法國等地。瑤族民風比較淳樸而強悍。由於常受歷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因此有「無山不成瑤」之說。分支眾多,語言差異大,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等多種。80年代創製了瑤文,用拉丁字母拼寫勉語優勉土語。通用漢語。很多人能同時操壯語、苗語等語言。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共有四節。現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編的新版擺手舞,更易於學習和傳承。擺手舞它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於一體,反映土家人的生產生活。如狩獵活動和摹擬禽獸姿態。包括“趕猴子”、“拖野雞尾巴”、“犀牛望月”、“磨鷹閃翅”、“跳蛤蟆”等十多個動作。列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繡球舞是一種壯族民間歌舞,盛行於廣西西南部地區。繡球舞在歌圩中進行,是歌圩進入高潮的表現,一般是對歌到了情投意合時,姑娘裁歌載舞,將自己親手精心繡制的花球,拋向意中人。小夥子接到繡球後,如感到滿意,就在球上紮一手帕,也載歌裁舞地又將球拋給姑娘。然後唱約公歌,相約到清靜的地方去談情說愛,或約定日期地點再表達深情厚意。歌圩源於氏族部落時代的祭祀性歌舞活動,但進入社會發展後期,這種祭祀性活動逐漸演變成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並且多著重於歌唱活動而淡化舞的色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體性的歌圩活動。明朝後歌圩有了進一步發展,並定期地於固定地點舉行。歌圩一般出現在較大的壯族聚居區,以三四月間為最盛,其中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秋季舉辦的歌圩多為八九月中秋時進行。歌圩活動一般持續三五天,地點有固定的圩場、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場所如空地、山坡上等。歌圩的基本內容包括固定的祭祀儀式、青年男女們進行交往所需要的倚歌擇配對唱、賽歌賞歌、拋繡球、搶花炮和師公戲、採茶、壯劇等。火把節是彝組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行,節期為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遊戲。同時有關火把節的音樂有一首基本是人人都耳熟能詳的,那就是七月火把節,每當啊來來喲、啊來來喲的旋律響起,我就能感覺的到火把節那種狂熱的氣氛和火一樣的激情。簸箕舞,是一種朝鮮族舞蹈,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國盛唐(西元618-西元907)時期,朝鮮族的高麗樂被列為著名的十部伎之一。朝鮮族的舞蹈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就有簸箕舞。簸箕是朝鮮人民以前主要選用糧食的利用道具。朝鮮族簸箕舞的簸箕長為52公分,寬50公分,簸箕舞以幽雅柔和的旋律和歡樂的旋律組成兩種舞段,通過迎接日出的姑娘們仰望太陽的姿態,在歡快的旋律中,展現重新拿起簸箕的姑娘們爭先恐後簸箕的畫面。舞蹈利用簸箕為道具,有特色地形象出簸簸箕,旋轉等動作,明顯突出了舞蹈的民族特色。現屬吉林省延邊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越南節慶文化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10-03 18:10:52

    ▶針對日本安全政策近年的調整與改變,除集體自衛權的重新解釋外,與台灣較有直接關係包括武器輸出規定的調整,直接受益的有越南、菲律賓,這些是我們周邊鄰國也是南海地區的利益相關者。另外澳洲也正在考慮是否要放棄國艦國造政策,改向日方採購,據國安局研判,若排除武器輸入,台灣是否有一些高端技術輸入的可能性?
    ▶近期日本討論增訂台灣關係法的聲音,今日台日經貿、文化關係已非常緊密,若此台灣關係法不存有安全議題相關的空間和語言,那麼通過意義也不大。據此,國安局是否有意主動遊說?推動的戰略意義評估為何?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國安局長李翔宙:我認為是利多於弊。
    ▶前陣子傳出恐怖份子欲從高雄入境,請問國安局對其意圖是否有所掌握?我國APIS(航前旅客資訊系統)多久更新?
    ▶關於國內的安全管理,之前國安局參加陸資來台的投審會機制,在中國工作船來台的討論過程中,國安局雖表達一些保留的意見,也提出需要配套安排的處裡,但交通部航港局顯然沒有理會,投審機制名存實亡。
    ▶承上,經投審會來台的陸資審查過程裡,國安局提出保留意見的案子有幾個?(國安局長李翔宙:72件提出保留意見的案子有19件否決。) 這代表著投審會機制有經濟凌駕國安的情況,未來顯然需要整體檢討。
    ▶關於陸客相關產業模式漸一條龍化,對台利益一直在縮減,甚至有文化霸凌的現象,例如花蓮的豐年祭,竟變成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節慶,侵門踏戶反客為主。中國現種種基層經營的作為,國安局不應該只做評估,而是要有更積極作為。
    ▶除情資單位業管責任外,有關台灣民主選舉過程等不屬國安單位權責,在此請局長明確承諾不做政治情蒐與偵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