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走廊寬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走廊寬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走廊寬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走廊寬度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教練課心得🏋🏻‍♀️ 使用設備:地墊、懸吊訓練系統 彈力帶(小)、原有的小啞鈴(1.5kg*2) 腳架、環形補光燈、手機、AirPod 視訊軟體是Facetime 昨天上了第一堂的線上教練課,感受和在健身房其實蠻接近的。事前我有先拍照我有的器材傳給教練討論,也在她建議下加購了懸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參考粵語解述影片 https://youtu.be/yPTjlUyODPA 懸空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該寺始建於北魏年間,現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整座寺廟建於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樑支撐全部寺廟主要建築,遠看形如懸在半空,故名懸空寺。整座...

走廊寬度 在 Baby Le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25:13

0 紀錄一下 從去年10/1號開始簽這塊為期七年的地後 我 沒搬過水泥、沒當過工地工人、沒做過水電工、沒學過木工、裝潢、沒做過設計、沒做過服務業的我就開始什麼都要學 從 到處拿著捲尺去別人家量廁所大小、走廊大小、馬桶尺寸、窗戶尺寸、床位尺寸...... 至 畫設計圖 然後找廠商、開車、奔波 到...

走廊寬度 在 ᴄᴀɴᴅɪᴄᴇ游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7:30:34

- 開房間就跟選男人一樣, 要褲子脫下來才知道雷不雷。 看外表完全不準, 一個拆福袋的概念。 - 對, 我這次住到雷了。 虧我還在網路上爬了很久的圖, 選了半天選這裡,因為想要美美的陽台。 網路上看起來很美, 但住起來我不是很滿意。 - 我從Hotels.com訂的, IG上爬文說陽台房是訂「豪華」...

走廊寬度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23 03:23:14

【凱鈞逍遙遊】台灣秘境正當紅,不怕人擠人享受大自然的純淨美好 南投 龍鳳瀑布空中步道園區 中寮鄉龍鳳瀑布「龍瀑布」與「鳳瀑布」,已成地方特殊景點,龍瀑布水勢較大,氣勢萬千,鳳瀑布則為涓涓流水,顯似柔和,兩條瀑布因相鄰,營造出萬千氣象特色觀光景點,在龍瀑布區上方,施設天空走廊。 屏東 阿塱壹古道...

  • 走廊寬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6 20:10:27
    有 159 人按讚

    🏋🏻‍♀️線上教練課心得🏋🏻‍♀️

    使用設備:地墊、懸吊訓練系統
    彈力帶(小)、原有的小啞鈴(1.5kg*2)
    腳架、環形補光燈、手機、AirPod
    視訊軟體是Facetime

    昨天上了第一堂的線上教練課,感受和在健身房其實蠻接近的。事前我有先拍照我有的器材傳給教練討論,也在她建議下加購了懸吊訓練系統還有一張地墊,用的是我原本就有架桿子裝空中瑜珈盪鞦韆的走廊。

    實際上課因為之前我就在上她的課,所以教練在糾正動作例如膝蓋撐開、肚子收、下巴收的時候我都知道她在講什麼。以前在健身房被糾正的也是這些動作,現在只是換到家裡而已😂。上課時間則是從一小時拉長到1.5小時,教練有說視訊必然會花比較多時間在調整設備之類,會上比較久。

    昨天訓練菜單:
    橋式+彈力帶 10*4
    屈髖點地+揮手 左右各10*3
    TRX lunge 10*3
    TRX 划船 8*3
    啞鈴1.5kg 轉肩 10*2

    最後一個動作是雙手往外打開之後慢慢舉過頭頂再回來,只有小啞鈴輕重量的時候動作放慢拉長動作時間也是練的到的,這個動作我家走廊寬度不夠我們移到客廳做,其餘的都在走廊上的地墊搭配彈力帶或是TRX進行,整體來說空間上是夠的。

    有教練跟沒教練還是差很多,該示範的動作教練都會正面跟側面先各示範一次再盯著我做動作。比如說做到第八下肚子掉下去了自己練可能不會注意到,教練會一直盯著,膝蓋沒有撐開也是立刻就被糾正。家裡網路夠快視訊很順暢,戴無線耳機運動教練的聲音根本就在我旁邊。

    克服了空間跟時間的差異,現在我也可以在英國的家裡跟我喜歡的台灣教練上課了。我一開始想學的就是徒手/居家訓練能做到的動作為主,先學好動作,確定自己用對的姿勢發力之後再自己練也比較簡單。

    #疫情也帶來了很多可能啊

    照片:我的運動走廊和視訊設備

  • 走廊寬度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2-21 11:17:35
    有 256 人按讚


    「小卻美好的23種小屋空間提案」讀後心得

    年初即收到采實文化的邀請試閱新書,讀後感卻遲至今日才發表,除了抱歉還有感謝。

    本書是日本攝影師兼作家大山顕先生所著,書中網羅了23間小坪數的房子,一一分析格局、裝潢擺設重點。

    通常我們看房屋格局圖時,總是要自己想像,將平面想像成立體,將黑白想像成彩色,在想像的空間擺進傢俱,但本書每一提案都有滿版的俯視照片,直接將讀者帶到房子中心的最高點,居高臨下觀察整間房,是個很有趣的觀點。

    從以前我就很喜歡看房屋格局,一張廣告傳單就能讓我耗上半天沉浸在想像的世界,「如果我在這裡生活的話…」隨著年紀增長,我的想法變成「如果我要住,我會希望是什麼格局」漸漸描繪出自己理想的房屋。和渡部桑閒暇時,也常將手上的格局圖東改西改,再交給對方看「我覺得這樣改造會更適合居住」。

    因此我看到這本書時就迫不及待想讀,還沒收到時去圖書館想借來看,沒想到得排隊預約,看來「小卻美好的23種小屋空間提案」在日本真的很熱門,尤其它是日本知名找房網「goodroom」首次出書,更是暢銷。

    感想條列式整理如下:

    1、明白這個時代的住宅流行:
    看完書馬上了解現今住宅的流行,過去日本住宅重視個人空間與隱私,家庭成員常窩在自己房間裡,而現在則是流行在家打造出一個「公共空間」是大家放鬆的、喜歡的,也看得出時代演變,人們越來越重視家的凝聚力。書中看到這個觀點,渡部桑也說了一樣的話「以前大家都喜歡待自己房間,不怎麼交流。但現在我們比較喜歡一起在客廳聊天相處,時代真的不一樣了。」書中的範例有許多都是將老屋翻新,原本的「幾房幾廳」變成「一大房」「一大廳」,大空間的開放感果然很迷人。

    2、因為是小坪數,所以「取捨」很重要:
    小坪數通常是學生、社會新鮮人、情侶、正在打拼的年輕夫妻或小家庭,因為預算關係租或買小房。要規劃格局,捨比取更重要。如果你是喜歡下廚的單身人士,就將重點放在廚房、餐廳,至於客廳的沙發就不要想了,甚至可以「不要客廳」,餐桌附近放個電視,料理用餐都可以看,硬要弄出一區擺沙發和電視只會顯得擁擠雜亂。如果你熱愛交際,則可以盡情將客廳放大,呼朋引伴時有張大沙發是最棒的,廚房只要夠用、小小的就好,餐廳就捨棄掉。書中有一例是夫妻與小寶寶的三人小家庭,他們將原來是客廳的空間,全部佈置成兒童活動區,而客廳和餐廳則盡可能縮小佔地,看到小寶寶在大空間盡情爬來爬去,想必這就是這對夫妻最棒的格局。書中也有房子真的很小,小到廁所和浴室是同一間,在日本不得已就是要做到這樣的妥協。

    3、除了「怎麼收」,也可以想想「怎麼擺出來」:
    「見せる収納」(展示型收納)快要變成必考單字,只要有接觸住房訊息幾乎都看過。通常物品總是要幫它找個家,但可以試著將它擺出來,尤其是充滿回憶的紀念品,通常放入箱子櫃子後,時間一久就淡忘它的存在,但擺出來後,一來具裝飾功能,二來可以重溫當時回憶,這個觀念和我佈置玄關不謀而合,我會輪流放不同時期的照片或小物,每次一換,渡部桑都會和我提起「真是懷念,我還記得這一天我們還去了哪裡呢!」也是增進夫妻感情的一招。但我個人的建議是,要做展示性收納,設定好一小塊區域就好,因為我不是佈置達人,也不是很擅長打掃,考慮灰塵打掃起來也是很費力,就不要在客廳的整面牆這樣做。

    4、保有彈性:
    看越多裝潢、佈置的書,就越容易被裡面的觀念綁架。「可是書上寫,要擺放傢俱,要以不阻斷視線為原則耶!」但是原則就是用來打破的,當空間不夠時,利用傢俱做出隔間也是一個方法。如上所說,年紀增長我開始改變想法,不再是讓自己一味去配合房子,而是動手讓房子變成我喜歡的樣子,拋開原則,自己喜歡最重要,因為要住下去的是我們,不是佈置達人或專家呀。吸收知識是為增廣見聞而非限制自己,看看其他人的想法還是很愉快的。

    5、萬中選一的美好範例:
    很佩服這些範例的主人們,擁有絕佳美感與能力去打造溫馨小窩,美麗的房子賞心悅目,看到介紹有些主人是擁有建築、室內設計、甚至是木工專業,會有一種「難怪這麼厲害!」的讚嘆。但也是有一般人佈置得超強大,我總會羨慕,要怎樣才能擁有「美感」呢?這似乎是天賦,素人如我模仿不來,在考慮居家設計時總是只能打「安全牌」。

    6、本書適合對象:
    渡部桑讀了這本書後,立刻說「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個十年、十五年看到,一定大大受用,我都可以想像當時的我看到這本書會多興奮了。」會這麼說,是因為有了孩子的我們,越來越脫離「小坪數房子」的世界,成天煩惱東西沒地方放,已經沒有餘裕去佈置了。他說此書很適合年輕人,而我的感覺是,更適合「在日本居住的年輕人」。這一點在第7點詳述。畢竟背景是日本,有許多點存在國情差異。但我的意思不是其他人就不適合這本書,即使是我和渡部桑,看了書後還是有很多收獲。「蘋果箱」就讓我們興致勃勃,兼具收納與展示功能,使用越久還能越帶出質感。

    7、我所觀察的台日差異:
    在台灣時我租過超級小坪的房,本書是5~18坪的「小房」,而我在台北租的是不到3坪的「迷你房」。因此看書時我直覺尋找,有沒有單身時期的我可以直接參考的部分,但發現台日差異不小。例如日本普遍都在家開伙,單身套房也一定會有廚房流理台,但在台灣通常要到家庭租屋才會有。在日本,廚房的前方(或附近)擺餐桌,餐廳歸餐廳、客廳歸客廳是很正常的情況,因此一個再小的房子,都會有廚房、餐廳、客廳、房間、衛浴等格局,只是有些太小,使用者只好併用客餐廳或衛浴。還有日本氣候關係,木地板很普遍,但台灣我租屋時是瓷磚地板,光地板不同,呈現的氣氛就完全不同。日本換個地毯花色就能煥然一新,但台灣要使用地毯卻因潮溼發霉而卻步。還有對空間的尺寸感覺,台日也差很多,從走廊寬度、到廁所大小、傢俱尺寸等,日本都比台灣小,台灣的尺寸感,在日本可能都要加大再加大才能達成(更多情況是想加大也不行)。因以上種種原因,我覺得對於「住在日本的年輕人」會更有參考價值。但對於我個人,因為本來就喜歡探討台日文化,在書中找到的樂趣也是不少,對日本小房有興趣的人,這本書應該可以獲得滿足。

    8、與本書無關,關於作者:
    雖然在圖書館借不到這本書,但我借了作者其他著作來看,藉此多了解他一點。大山先生是個攝影師,獨鐘工廠、団地(社區,日本的集合住宅),也因他對工廠団地的了解,有些書是和他人合作,由大山先生執筆,用易懂的文字寫出他深入多年的研究。我覺得他對日本的庶民社會有很細微的觀察。有一本「高架下建築」幾乎都是照片,記錄了日本各地高架橋(例如鐵路)下的風貌,照片不像文字,照片連髒亂、老舊都忠實呈現,我也算開了眼界,了解「住在高架橋下的房子是什麼格局」也看到竟然有神社是位於高架橋下。翻到東京我熟悉的地方時,更是反覆細看,那些我曾路過無數次的地方,從未留神觀察過,原來在大山先生的鏡頭下是這個模樣。還有「団地の見究」這本書,收錄了日本各地(主要是東京)的集合住宅,除了照片,也有幽默的文字,充滿個人風格的分析,我和渡部桑邊看邊笑「這個大山先生,是個怪人吧!」「絕對是」。原來這本書「小卻美好的23種小屋空間提案」是這樣一個建築迷、工廠迷所寫的,這次不再是戶外拍攝,而是室內的作品,他仍然獨具一格選擇用俯視圖呈現,從戶外到室內,他都將日本的庶民生活帶到我們眼前。

    以上就是我閱讀此書的讀後感,這本書已經有中文版,有興趣的人不妨一看。

  • 走廊寬度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2-20 08:00:00
    有 252 人按讚


    「小卻美好的23種小屋空間提案」讀後心得

    年初即收到采實文化的邀請試閱新書,讀後感卻遲至今日才發表,除了抱歉還有感謝。

    本書是日本攝影師兼作家大山顕先生所著,書中網羅了23間小坪數的房子,一一分析格局、裝潢擺設重點。

    通常我們看房屋格局圖時,總是要自己想像,將平面想像成立體,將黑白想像成彩色,在想像的空間擺進傢俱,但本書每一提案都有滿版的俯視照片,直接將讀者帶到房子中心的最高點,居高臨下觀察整間房,是個很有趣的觀點。

    從以前我就很喜歡看房屋格局,一張廣告傳單就能讓我耗上半天沉浸在想像的世界,「如果我在這裡生活的話…」隨著年紀增長,我的想法變成「如果我要住,我會希望是什麼格局」漸漸描繪出自己理想的房屋。和渡部桑閒暇時,也常將手上的格局圖東改西改,再交給對方看「我覺得這樣改造會更適合居住」。

    因此我看到這本書時就迫不及待想讀,還沒收到時去圖書館想借來看,沒想到得排隊預約,看來「小卻美好的23種小屋空間提案」在日本真的很熱門,尤其它是日本知名找房網「goodroom」首次出書,更是暢銷。

    感想條列式整理如下:

    1、明白這個時代的住宅流行:
    看完書馬上了解現今住宅的流行,過去日本住宅重視個人空間與隱私,家庭成員常窩在自己房間裡,而現在則是流行在家打造出一個「公共空間」是大家放鬆的、喜歡的,也看得出時代演變,人們越來越重視家的凝聚力。書中看到這個觀點,渡部桑也說了一樣的話「以前大家都喜歡待自己房間,不怎麼交流。但現在我們比較喜歡一起在客廳聊天相處,時代真的不一樣了。」書中的範例有許多都是將老屋翻新,原本的「幾房幾廳」變成「一大房」「一大廳」,大空間的開放感果然很迷人。

    2、因為是小坪數,所以「取捨」很重要:
    小坪數通常是學生、社會新鮮人、情侶、正在打拼的年輕夫妻或小家庭,因為預算關係租或買小房。要規劃格局,捨比取更重要。如果你是喜歡下廚的單身人士,就將重點放在廚房、餐廳,至於客廳的沙發就不要想了,甚至可以「不要客廳」,餐桌附近放個電視,料理用餐都可以看,硬要弄出一區擺沙發和電視只會顯得擁擠雜亂。如果你熱愛交際,則可以盡情將客廳放大,呼朋引伴時有張大沙發是最棒的,廚房只要夠用、小小的就好,餐廳就捨棄掉。書中有一例是夫妻與小寶寶的三人小家庭,他們將原來是客廳的空間,全部佈置成兒童活動區,而客廳和餐廳則盡可能縮小佔地,看到小寶寶在大空間盡情爬來爬去,想必這就是這對夫妻最棒的格局。書中也有房子真的很小,小到廁所和浴室是同一間,在日本不得已就是要做到這樣的妥協。

    3、除了「怎麼收」,也可以想想「怎麼擺出來」:
    「見せる収納」(展示型收納)快要變成必考單字,只要有接觸住房訊息幾乎都看過。通常物品總是要幫它找個家,但可以試著將它擺出來,尤其是充滿回憶的紀念品,通常放入箱子櫃子後,時間一久就淡忘它的存在,但擺出來後,一來具裝飾功能,二來可以重溫當時回憶,這個觀念和我佈置玄關不謀而合,我會輪流放不同時期的照片或小物,每次一換,渡部桑都會和我提起「真是懷念,我還記得這一天我們還去了哪裡呢!」也是增進夫妻感情的一招。但我個人的建議是,要做展示性收納,設定好一小塊區域就好,因為我不是佈置達人,也不是很擅長打掃,考慮灰塵打掃起來也是很費力,就不要在客廳的整面牆這樣做。

    4、保有彈性:
    看越多裝潢、佈置的書,就越容易被裡面的觀念綁架。「可是書上寫,要擺放傢俱,要以不阻斷視線為原則耶!」但是原則就是用來打破的,當空間不夠時,利用傢俱做出隔間也是一個方法。如上所說,年紀增長我開始改變想法,不再是讓自己一味去配合房子,而是動手讓房子變成我喜歡的樣子,拋開原則,自己喜歡最重要,因為要住下去的是我們,不是佈置達人或專家呀。吸收知識是為增廣見聞而非限制自己,看看其他人的想法還是很愉快的。

    5、萬中選一的美好範例:
    很佩服這些範例的主人們,擁有絕佳美感與能力去打造溫馨小窩,美麗的房子賞心悅目,看到介紹有些主人是擁有建築、室內設計、甚至是木工專業,會有一種「難怪這麼厲害!」的讚嘆。但也是有一般人佈置得超強大,我總會羨慕,要怎樣才能擁有「美感」呢?這似乎是天賦,素人如我模仿不來,在考慮居家設計時總是只能打「安全牌」。

    6、本書適合對象:
    渡部桑讀了這本書後,立刻說「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個十年、十五年看到,一定大大受用,我都可以想像當時的我看到這本書會多興奮了。」會這麼說,是因為有了孩子的我們,越來越脫離「小坪數房子」的世界,成天煩惱東西沒地方放,已經沒有餘裕去佈置了。他說此書很適合年輕人,而我的感覺是,更適合「在日本居住的年輕人」。這一點在第7點詳述。畢竟背景是日本,有許多點存在國情差異。但我的意思不是其他人就不適合這本書,即使是我和渡部桑,看了書後還是有很多收獲。「蘋果箱」就讓我們興致勃勃,兼具收納與展示功能,使用越久還能越帶出質感。

    7、我所觀察的台日差異:
    在台灣時我租過超級小坪的房,本書是5~18坪的「小房」,而我在台北租的是不到3坪的「迷你房」。因此看書時我直覺尋找,有沒有單身時期的我可以直接參考的部分,但發現台日差異不小。例如日本普遍都在家開伙,單身套房也一定會有廚房流理台,但在台灣通常要到家庭租屋才會有。在日本,廚房的前方(或附近)擺餐桌,餐廳歸餐廳、客廳歸客廳是很正常的情況,因此一個再小的房子,都會有廚房、餐廳、客廳、房間、衛浴等格局,只是有些太小,使用者只好併用客餐廳或衛浴。還有日本氣候關係,木地板很普遍,但台灣我租屋時是瓷磚地板,光地板不同,呈現的氣氛就完全不同。日本換個地毯花色就能煥然一新,但台灣要使用地毯卻因潮溼發霉而卻步。還有對空間的尺寸感覺,台日也差很多,從走廊寬度、到廁所大小、傢俱尺寸等,日本都比台灣小,台灣的尺寸感,在日本可能都要加大再加大才能達成(更多情況是想加大也不行)。因以上種種原因,我覺得對於「住在日本的年輕人」會更有參考價值。但對於我個人,因為本來就喜歡探討台日文化,在書中找到的樂趣也是不少,對日本小房有興趣的人,這本書應該可以獲得滿足。

    8、與本書無關,關於作者:
    雖然在圖書館借不到這本書,但我借了作者其他著作來看,藉此多了解他一點。大山先生是個攝影師,獨鐘工廠、団地(社區,日本的集合住宅),也因他對工廠団地的了解,有些書是和他人合作,由大山先生執筆,用易懂的文字寫出他深入多年的研究。我覺得他對日本的庶民社會有很細微的觀察。有一本「高架下建築」幾乎都是照片,記錄了日本各地高架橋(例如鐵路)下的風貌,照片不像文字,照片連髒亂、老舊都忠實呈現,我也算開了眼界,了解「住在高架橋下的房子是什麼格局」也看到竟然有神社是位於高架橋下。翻到東京我熟悉的地方時,更是反覆細看,那些我曾路過無數次的地方,從未留神觀察過,原來在大山先生的鏡頭下是這個模樣。還有「団地の見究」這本書,收錄了日本各地(主要是東京)的集合住宅,除了照片,也有幽默的文字,充滿個人風格的分析,我和渡部桑邊看邊笑「這個大山先生,是個怪人吧!」「絕對是」。原來這本書「小卻美好的23種小屋空間提案」是這樣一個建築迷、工廠迷所寫的,這次不再是戶外拍攝,而是室內的作品,他仍然獨具一格選擇用俯視圖呈現,從戶外到室內,他都將日本的庶民生活帶到我們眼前。

    以上就是我閱讀此書的讀後感,這本書已經有中文版,有興趣的人不妨一看。

  • 走廊寬度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4 08:00:00

    參考粵語解述影片 https://youtu.be/yPTjlUyODPA
    懸空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該寺始建於北魏年間,現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整座寺廟建於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樑支撐全部寺廟主要建築,遠看形如懸在半空,故名懸空寺。整座寺廟共有40間房屋,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主體建築之間由走廊和棧道相連。1982年,懸空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懸空寺的創建歷史有不同說法。一種稱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是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建造的,原意是將天師道長寇謙之的天師道場遷移至此。懸空寺建成時原名為玄空閣,後因為「懸」和「玄」諧音,以及寺廟建在了懸崖的半山腰處,遂被稱為懸空寺。另一說法稱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在天興元年(398年)攻克北燕後,從中山北歸平城,發兵萬人鑿開恆嶺,通直到五百餘里,此處為始基。宋朝楊業鎮守三關,也屯兵於此。還有傳說稱懸空寺為南宋時所建,卻沒有確鑿證據佐證。在金代之前,懸空寺已經成為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將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位合貢於寺院的最高處。該寺廟於金朝、明朝、以及清朝同治年間均有重修,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重建。
    結構: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的翠屏山半山腰的內凹處,寺內最高處距離谷底90餘米。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在整座寺廟的底部共埋有27根木質橫樑,直徑約為50厘米,這些木樑均曾被桐油浸泡,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結構固定在山體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築,並從主體建築下伸出1米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此外寺底還有十幾根立式木柱,但這些木柱本身並不作為主要承重結構。整座寺廟依山體沿南北方向坐西朝東布局,總計152.5平方米,共計有40間房間,整體結構均為木質框架式。山門緊靠崖壁,右側建有長10米左右的紅色石牆。進入山門後不遠處為主殿,其殿基全用條石砌成,大約長20米,高10餘米,共分上下兩層,下層原來為和尚食宿的禪房和念經的殿堂,上層分別為是三佛殿、太乙殿和關帝廟。主殿兩側均有配殿,南側為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北側為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音殿。主殿底層南北兩側各有一個正方形的耳洞,從北耳洞再往北向上可以到達2座高約10餘米的三層九脊的飛樓。2座飛樓均為卷檐歇山式屋頂,樓體以插梁依託,外側由幾根長十幾米高的木柱支撐,一面緊貼崖壁,其餘三面懸空,每一層外均向外伸有迴廊。各樓內有狹窄的木板樓梯可供上下同行,樓梯的踏板鐵被釘成蓮花圖案。兩樓之間以2條棧道相連,寬度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其中上層棧道為木板鋪成,連接兩樓的第三層;而下層棧道直接在崖壁上開鑿,連接兩樓的底層。兩座飛樓當中,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純陽宮、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四佛殿、三聖殿和三教殿,其中三教殿同時供奉有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