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計畫》揭開體制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 (7.8/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
⠀
文章太長忍痛刪掉第一段
⠀
作品常帶有濃厚社會現實主義,多半圍繞韓國歷史事件或反映種種社會議題的導演鄭智泳,在 2012 年講述韓國經歷 1980 年光州事件,民主運動人士...
《#黑計畫》揭開體制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 (7.8/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
⠀
文章太長忍痛刪掉第一段
⠀
作品常帶有濃厚社會現實主義,多半圍繞韓國歷史事件或反映種種社會議題的導演鄭智泳,在 2012 年講述韓國經歷 1980 年光州事件,民主運動人士遭到獨裁政府刑求拷問的電影《南營洞1985》之後,相隔7年又再度把真實社會事件給搬上大螢幕,推出改編自 2003 年韓國外換銀行收購弊案的《黑計畫》,呈現人們平時不常關心,認為跟自己生活沒有太多關聯,但卻真實存在、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事件。
毫無疑問,《黑計畫》又再次證明了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與強大,總是能以韓國過去的歷史傷痕或政府弊案的真實故事為基礎,透過人們對現實的無奈拍出一部部帶有強烈批判意味,以電影激起人們思考和開始關心相關議題的作品,無論是過去幾部極度催淚的《熔爐》、《希望:為愛重生》,或者讓人省思民主意義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認為他們對這類故事題材的高度掌握,都足以讓這些作品有資格被定義歸納成一個像是「黑歷史」或「反思」的新電影類型。
⠀
《黑計畫》把故事聚焦在一起因為職員偽造文書,讓銀行遭賤價售出的收購案之上,透過一位跟銀行毫無關聯的檢察官敏赫,在遭控性騷擾而試圖幫自己申冤,找出死者真正死因的調查過程中,因為意外發覺兩起案件之間若有似無的連結,驚覺自己只是被有心人士利用來模糊焦點,掩蓋背後殺人滅口的不為人知秘密,來把原本生硬複雜的金融題材來跟觀眾較為熟悉的殺人案件互相結合,光看整個劇情架構《黑計畫》就非常讓人感興趣。
看著《黑計畫》收購弊案的主線劇情,實在不難把它跟 2018 年上映,同樣以金融與國家內幕為主題,講述 1997 年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國恥日」的《分秒幣爭》聯想在一起。雖然《黑計畫》把從 2003 年持續至 2012 年的真實「收購到售出」事件濃縮成電影中 2011 年的幾個月,跟《分秒幣爭》時間看似相差將近 14 年,但事實上兩者之間卻有著一脈相承的關聯性。
在 1997 年韓國政府破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融資協助所簽下的協訂,讓韓國開放讓外資介入金融市場、併購本土企業,雖然改變了韓國過去封閉的經濟結構,但也因為資本主義的缺陷而造成海外資金洗錢等金融犯罪問題。因此,《黑計畫》透過偽造銀行「資本適足率,BIS」來低價收購的金融弊案,詳細呈現政府機關與金融機關官商勾結的不公不義,讓檢察官敏赫從原先的旁觀者到最後完全投身其中,奮不顧身地揭開那隱藏在體制背後的社會黑暗面。
我想這就是韓國電影厲害的地方,儘管我們已經看了這麼多相似的題材,但仍舊能被《黑計畫》輕鬆又不失深度的故事風格給深深吸引,或許電影本身並不完美,但能夠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釋艱深難懂金融術語,讓觀眾看見資本主義社會打著自由市場經濟的背後,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被少數權力階層的那雙「看不見的手」與那些根深蒂固的利益結構所控制,或許這都是每個人都必須清楚明白、關心,從個體聚集影響力去嘗試監督和改變的問題。
我喜歡《黑計畫》的角色塑造,完全能感受到編劇對劇本的用心與導演對劇情的掌握,讓趙震雄與李荷妮同樣具有理想的兩個人在故事中成為互相合作,但同時又能互相對比的存在,進而強化電影本身「是否能在誘惑中堅守自身正義與道德底線」的主題。我們會對片中律師娜莉面對龐大利益而無奈選擇妥協感到失望,也會被檢察官敏赫從一位原先只希望幫自己洗刷汙名的小人物,到最後因為身為一位執法者而奮力一搏的行為鼓舞,即便小蝦米終究無法敵過大鯨魚,但就像《黑計畫》這部電影一樣,達成喚醒人民且引發社會對議題關注的目的還是非常能讓人感動。
回到現實情況,Lone Star 這個 2003 年以 1.3 兆韓元低價收購外換銀行的「外資公司(?)」,因為曾在 2007 年希望以 5.9 兆售出遭到韓國金管會拒絕,雖然最後在 2012 年還是以 3.9 兆成交,但仍舊提起國際訴訟(ISD),要求韓國政府需賠償 5.3 兆韓元損失的官司直到現在還在進行當中。我想就如同《黑計畫》片尾所說,如果政府敗訴這個金額將由全體韓國人民共同承擔,我們在透過導演角度看見故事的全貌之餘,是否也該要主動關心自己身邊所發生的所有事情?我認為這都是《黑計畫》的主要核心。
整體而言,《黑計畫》利用這位總是以高亢情緒來面對所有事件,無論是自身冤屈,或者在調查弊案過程遭到施壓而憤慨不平的檢察官,來對比現今人們多半希望自己不要惹麻煩而縱容犯罪,還有這個只要有錢就好辦事的社會狀態,都不禁讓人反思自身對時事議題的冷漠。我們痛恨政府與財團的官商勾結,也對社會上不公不義感到憤怒,總是期待有個人能挺身而出,把背後隱藏的真相給公諸於世,但卻都沒想過如果自己也涉入其中,是否有勇氣揭發惡行,還是選擇跟他們同流合汙?或許片尾還是偏向煽情,但我想光是片中敏赫面對社會不公不義的態度,就讓《黑計畫》具有相當高度的意義,而且韓國電影不讓人哭就不能被稱作韓國電影了,不是嗎?
#鄭智泳 #블랙머니 #BlackMoney #정지영 #趙震雄 #조진웅 #李哈妮 #이하늬 #이경영 #강신일 #조한철 #李聖旻 #이성민 #허성태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catchplay_film
資本適足率意義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房仲業者:😉
--
金管會祭出大利多,銀行承作房貸業務,資本適足率的風險權數可望降低,可望減輕銀行增資壓力。房仲業者皆認為,勢必對房市有正面活絡意義,特定地區房價有看漲空間。
資本適足率意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川普宣布要修正陶德法案美國金融股大漲 歐洲央行行長憂心人性貪婪恐再迎回金融海嘯】
就職後沒有一刻停下腳步的美國總統川普,在上週和受邀參與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的全美重量級企業領袖會面時,釋出了最新改革項目:削減企業稅和金融法規鬆綁。
「在場有好幾位銀行家。沒人比你們更適合來解釋陶德法案了。我打算大幅度刪減陶德法案的內容,因為坦白說,很多經商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借不到錢,籌不到錢,因為銀行不讓他們借,只因受限陶德法案規定。所以就銀行產業的部分,我們要好好討論陶德法案。」川普說。
川普矢言要展開法令改革,為全美新增兩千五百萬個工作機會。這麼慷慨的大禮包,激勵市場表現,標普500指數在金融類股領漲下上漲百分之二,出現十一月中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川普稍後頒布行政命令,指示修改被他叨念多次的「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這項法案是金融海嘯的產物,也是美國自三零年代大蕭條後,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於2010年七月由前總統歐巴馬簽署頒布,當時立法的主要目的全面強化金融監管,防制雷曼兄弟這類事件再次上演。
陶德法案內有超過一千五百個章節,長達一千多頁法令規章。其中包括伏克爾法則,該法則禁止銀行從事自營性質的交易和利用資本從事投機性交易。此外法案還設立了消費者保護機制。
隔著大西洋,川普的想法有了回應。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在二月七日記者會中表示,此時此刻金融市場最不需要的,就是鬆綁法規。
「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需要的最後一件事,就是鬆綁法規。就很大程度上而言,我們之所以沒有在金融海嘯後,繼續看到顯著的金融穩定風險發展,主要是立法單位和監管機構採取了行動所致。」德拉吉說。
儘管當時倉促立法讓許多人詬病,加上細節存在不少爭議,但大體而言陶德法案改變了超級金融機構「大到不能倒」局面,嚴格規範銀行資本適足率,確實有效防範了系統性風險,也保障了消費者權益,後來不只歐盟跟進立法,許多地區國家也隨之仿效。如今川普把市場流動性緊縮歸咎於法案不當,強調透過大幅修正來恢復金融產業活絡的說法,在很多人眼裡,根本是錯誤命題。
「其中的伏克爾法則,如你所說,是為了防止銀行從事自營性質的交易,重演金融海嘯爆發後的衰退。當時那些大型金融機構告訴客戶,這是新發行的基金,趕快去買吧,結果等到基金募集足夠的資金,這些銀行卻拿這些錢做了別的事,實在很病態。這對客戶來說一點都不厚道。這是伏克爾法則的意義,我真的很不希望看到這部分法則被廢止。」
「川普像條在瓷器店橫衝直撞的公牛。如果他丟掉整部陶德法案,沒有任何取而代之的配套措施,那就猶如送給華爾街一台法拉利跑車和一瓶威士忌,任由這些人不限地點、不限速地前進。華爾街需要安全帶,需要克制,需要限制,需要正確的誘因,而川普,如果他夠聰明,應該要把替代方案想好。」
金融市場向來偏好主張減少政府機能,回歸市場運作機制的共和黨,這也是為什麼川普當選後,一路推升銀行類股股價。美國金融業對川普主張一片喝采,其他地區則多半抱持觀望。CNN最後引述分析認為,川普內閣中有太多華爾街大亨,就算振興景氣的立意良善,恐怕都難免讓人有瓜田底下的猜測。
資本適足率意義 在 李紀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銀李紀珠董事長 慨捐成立「臺銀天使心公益信託」 用愛與公益 迎接臺銀下個璀璨70年】
李紀珠董事長再展創意,邀集臺灣金控全體同仁,以愛與公益的方式,來慶祝及迎接臺灣銀行下個璀璨70年。在105年第一個營業日,臺灣銀行以「臺銀70週年-承先啟後 再創巔峰」為主題,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蹟總行中,舉辦首次音樂會,並在晚會中同時宣布成立「臺銀天使心公益信託」,此為銀行員工自掏腰包發起成立的公益信託基金之首例,李董事長亦率先捐出十萬元,而金控同仁亦積極響應,使整個臺銀慶祝70週年的活動更有其特殊意義。
在晚會中,李董事長分享成立「臺銀天使心公益信託」的發想。她表示,臺灣是全球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因此如何讓年長者的晚年都能有很好的生活品質,是她一直以來非常關切的議題。在擔任金管會副主委時,主動設了一個「晚美人生」公益平台,希望在面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趨勢時,金融產業亦可為社會盡一份力,讓年長者有機會享受較好品質的老齡化商品及服務。當時她也遊說財政部提供政策誘因,並拜會多個金融機構,希望業者都能積極開發高齡化金融商品。
當她就任臺銀董事長時,即表示臺銀是「扛著國家的聲譽,享受國家的信譽」在做生意,且又是國人最信賴的銀行,因此應為高齡化社會多盡一份社會責任,用愛與公益來回饋社會。除了已經推出「樂活人生安養信託」商品外,在同仁的集思廣益下,李董事長更決定邀請集團高階主管共同發起設立公益信託,並結合臺銀退休同仁的專業,來宣揚高齡金融服務的理念,也希望能幫助政府建立高齡化社會所需的安養機制。她率先捐出10萬元善款,而在所有發起人響應下,該基金目前已有300多萬元的規模,未來更期許同仁們能夠共襄盛舉,踴躍為該基金貢獻心力。
此外,李董事長亦提及,台銀獲利屢創新高,突破百億元大關,且體質大幅改善,不過她關心的不只是任內表現的亮麗成績單,亦更希望為臺銀的永續健全發展,打造良好三大基礎工程,包括「尋找穩定財源,強化資本適足率」、「爭取法規鬆綁,營造立足點公平的經營基礎」及「打造e化智慧第二總部大樓,改善同仁工作環境及因應未來數位金融時代之需」,目前以上三項基礎工程均有部分成果,未來將繼續努力將其建置完成。
臺銀首次古蹟音樂饗宴,馬英九總統特別拍發電報恭賀,吳敦義副總統亦於百忙之中撥冗親臨現場致詞,給臺銀同仁最深切的期勉與鼓勵。會場嘉賓雲集,包括監察院張博雅院長、邱正雄董事長、林慶隆審計長、許嘉棟董事長、王榮周董事長、臺銀歷任董總以及金融界同業董總們,蒞臨共襄盛舉。
晚會節目找來臺師大學生共同合作,精心設計的演出,讓現場貴賓讚聲不斷。開場藉由光雕投影的震撼視覺,呈現新舊交融的景象回顧過去,完美地展現專屬臺灣銀行掌握趨勢、多元創新的永續企業精神。
李董事長也特別與三金歌王殷正洋合唱「感恩的心」,感謝同仁們的愛心相挺和歷屆董總們的貢獻,其天生的好歌喉,讓與會的貴賓為之陶醉,主持人也大讚「人美、歌聲美、心更美」。而當殷正洋天籟般的嗓音,高亢沉穩唱出:「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溫暖他心房 讓幸福灑滿整個夜晚」,更將滿室溫馨堆疊至最高點,貼切的與臺銀開年音樂會主軸-「愛與溫馨」,相互呼應。
最後,全場貴賓們更熱情合唱「明天會更好」,讓這場百年古蹟音樂晚會,在充滿希望與歡樂的氛圍中圓滿落幕,開啟臺銀下個七十璀璨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