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資本公積彌補虧損投資損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資本公積彌補虧損投資損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資本公積彌補虧損投資損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資本公積彌補虧損投資損失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夏綠蒂的選股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資本公積配息》​ ​ 👉提問:​ 我聽說企業用資本公積發放股利比較不好,是因為企業用自己公司股票的價差發放給股東,造成股票可能下跌讓投資人有損失這樣的理解對嗎​ ​ 👉夏綠蒂回覆:​ 若是過去都用 EPS 發股利,但某一年開始改為資本公積,然後 EPS 也下滑,就要警示,非常有可能是獲利下降然而為...

  • 資本公積彌補虧損投資損失 在 夏綠蒂的選股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1 19:32:08
    有 90 人按讚

    《資本公積配息》​

    👉提問:​
    我聽說企業用資本公積發放股利比較不好,是因為企業用自己公司股票的價差發放給股東,造成股票可能下跌讓投資人有損失這樣的理解對嗎​

    👉夏綠蒂回覆:​
    若是過去都用 EPS 發股利,但某一年開始改為資本公積,然後 EPS 也下滑,就要警示,非常有可能是獲利下降然而為了維持股利,才拿資本公積發放,不 一定造成股價下跌,只是我會認為這樣子的企業體質再慢慢變弱​

    除非企業錢賺太多,手上現金太多,目前也沒有什麼投資案,所以用資本公積發一些回去給股東。​

    怎麼判斷是前者還是後者呢?很簡單,只要去看 EPS 是成長或下滑,就知道用資本公積發放是什麼想法​

    舉個例子:​
    遠傳是一檔存股族愛的標的,因為配息超過 20 年非常穩,但是近年 EPS 下滑,然而為了維持與過去一樣的股利,會發現他一直用資本公積配息,表示在吃老本了。​

    另一個例子是,有時候會發現,有些公司持續獲利,但也用資本公積配息,WHY?來看看電動車概念股健和興(3003)​

    以財報的角度來看,資本公積可以用來彌補虧損,不過健和興長達 40 年以上獲利,因此也不需要彌補虧損,再看了一下 110Q1 財報,手上的現金 21.96 億元佔總資產 3 成相當多,公司目前的現金足夠營運,若沒有更好的資金去處,倒不如發還給股東。​

    說到底,重點還是企業有沒有賺錢啦​
    .
    #留言處有更多關於資本公積

  • 資本公積彌補虧損投資損失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6-19 11:00:00
    有 5 人按讚


    銀行…不是你們家開的

    陳錦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

    針對彰銀改選結果,台新金控發布四點聲明,質疑政府誠信已蕩然無存。記者孫中英/攝影

    彰銀、合庫改選董事;某金控董事長涉及舞弊遭收押;二代聲稱銀行是自家開的,董事會上對抗公股出身經理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金融業經營權與行業特性有關,不但是學校的教材,也值得社會大眾關心。

    銀行是誰出錢開的?有經營權的大股東?全體股東?還是存款大眾?彰銀為例,一六年底財報顯示,彰銀總資產兩兆五二億,主要是放款一兆三六七三億,其餘存央行、拆借同業或持有現金;彰銀總負債一兆八六七六億,超過八成是大眾存款,達一兆六二四四億元,央行與銀行同業存款也有一三九一億元。銀行經營良莠,攸關存戶權益。

    彰銀整體股東權益一三七五億,主要是普通股股本八九六億,其餘是用以彌補虧損或撥充股本的盈餘公積。最大單一股東是當年出資三六五億元取得二二‧五%股權的台新金控,第二大股東財政部持有十二‧一九%股權。

    與其說銀行是大股東的,或是有經營權股東的,不如說是存款大眾的社會資本。彰銀管理兩兆多億資產,絕大多數以負債方式,吸收社會大眾存款,取得龐大資金。但銀行業先天資本結構脆弱,為支付存款利息,從事風險性投資,但只要投資的金融資產在市場上有跌價或評價減損,都會有未實現損失,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成為股東權益減項。股本有限,無法承受資產太大損失,股權結構脆弱也是金融業特性。

    何況金融業存在系統性風險,任何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經營危機,都很容易引發成為整體的金融危機。二○○八年美國房地產泡沫,造成銀行資產大幅減損,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包括台新金在內國內金融機構當時財務都面臨很大危機。就出資額負責的股東而言,一三七五億的股東權益,管理彰銀二兆餘億的金融資產,能承受多大的價值減損?就算持有百分之百的股權,也很難說銀行是你家或你爸爸開的。

    銀行經營攸關大眾資金,也攸關金融體系安定與經濟體系安危,銀行經營者資格必須從嚴把關。僅就股東權益思考,有論者要求維護台新金權益,要讓與彰銀經營權。倘若大股東逕自授與經營權,不但犧牲小股東選擇經營團隊權利,更是忽略保障存戶權益的社會責任。

    彰銀經營權歸屬?不是財政部或任何大股東說的算。財政部跟台新金間承諾是否成立?是否有效?民事訴訟不應犧牲其他股東或廣大存戶權益。銀行是大眾資金,不是你家開的,經營權也不應該是大股東說的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