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貪嗔癡慢疑的解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貪嗔癡慢疑的解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razyfire (夏天的風)看板Buddhism標題Re: [討論] 網路上看到的貪嗔癡解釋...
※ 引述《leoliu0812 (力歐流)》之銘言:
: 最根本的煩惱有貪、嗔、痴,稱為三毒。
: 一般人說某人很貪心,很會發脾气,很愚痴,這与佛法中所說的貪、嗔、痴有點不同。
的確,基本上佛法所講的貪、嗔、癡這一類範疇的根本煩惱,和世俗所講的層次略有不同
。我們凡夫所能注意到的貪、嗔、癡三毒的作用,大多是很「粗顯」的,通常是要從外顯
的行為才能體驗、觀察到,也才可能會體現到這種煩惱所帶來的威力或甚至傷害。
而佛家談貪、嗔、癡、慢、疑這一類根本煩惱的問題意識核心,是從很「細微」的心識(
深層意識)的角度去切入探討。所以在此要介紹一個和煩惱有密切相關的佛學觀念--「隨
眠」。能瞭解、掌握「隨眠」這個概念,能讓我們更精準地瞭解佛法所談的煩惱內涵究竟
為何。
「隨眠」的概念,在部派佛教中(特別是「說一切有部」)即是等同煩惱的別名,是一種「
幽微難知、猶如睡眠」的狀態,故名之。如果是大乘瑜珈派(唯識宗)的宗見,則是指煩惱
的種子「眠伏」於阿賴耶識中,故名隨眠。
不同的宗派對於「隨眠」或許有不同的定義,但同樣都是從深層的心識狀態去探討「煩惱
」的問題,找出「煩惱」的根本以求徹底的根本性解決,這才是佛法的本質。
至於對「隨眠」的簡要介紹,以下原文部份引用部派佛教的論典【俱舍論】第十九卷之「
分別隨眠品第五之一」的部份內容,白話解說部份引用張西鎮居士所編著的【阿毘達摩俱
舍論—白話譯解(四)】的內容對照解說。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隨眠品第五之一
T29n1558_p0098b18(00)║前言世別皆由業生。
T29n1558_p0098b19(07)║業由隨眠方得生長。離隨眠業無感有能。所以者何。
T29n1558_p0098b20(03)║隨眠有幾。頌曰。
------------------------------------------------------------------------------
前面的論文(指第十三卷)提到,世間種種差別都是由業所生起的,而業又由「隨眠」才得
以生長,離於「隨眠」之業,便無招感有果的功能。為何如此呢。「隨眠」又有幾種呢?
T29n1558_p0098b21(00)║ 隨眠諸有本 此差別有六
T29n1558_p0098b22(00)║ 謂貪瞋亦慢 無明見及疑
T29n1558_p0098b23(00)║論曰。
T29n1558_p0098b24(14)║由此隨眠是諸有本故業離此無感有能。何故隨眠能為有本。
T29n1558_p0098b25(06)║以諸煩惱現起能為十種事故。一堅根本。二立相續。
T29n1558_p0098b26(01)║三治自田。四引等流。五發業有。六攝自具。
T29n1558_p0098b27(01)║七迷所緣。八導識流。九越善品。十廣縛義。
T29n1558_p0098b28(01)║令不能越自界地故。由此隨眠能為有本。
-----------------------------------------------------------------------------
論曰:
由於這「隨眠」是諸有的根本,所以業離此「隨眠」,就無招感有果的功能。
(問):「為什麼隨眠能成為諸有的根本呢?」
(答):「因為諸煩惱的現起能為作十事的緣故。
一、堅根本(令煩惱得牢固)。二、立相續(建立相續,能數令餘後念諸惑續起)。
三、治自由(令所依身順彼煩惱治)。四、引等流(能引諸自隨煩惱等流果)。
五、發業有(發起能招後有業)。六、攝自具(能數數攝起非理作意)。
七、迷所緣(迷於所緣,能害自身正覺慧)。八、導識流(於後有所緣能引發識故)。
九、越善品(違越善品,令諸善法都退失)。十、廣縛義(使諸有情不能越自界、自地)
等緣故。由於如此,隨眠能成為諸有的根本」。
P.S:在「十事」的第八項「導識流」中,張西鎮居士書中的原文翻譯內容是「導識流(能
引後有結生識及引染識數緣境)」。
但我個人認為這邊的譯解不太恰當,因「結生識」的概念是錫蘭上座部覺音尊者所發展出
來的概念,把「結生識」的概念用來解釋【俱舍論】的「導識流」,雖然令人可以理解「
隨眠」有造成生死流轉的意涵,但畢竟「結生識」並非有部所發展出來的概念 (世親造
【俱舍論】時身份是「有部」僧侶、思想上是「有部」改革派),所以在「導識流」那一
段PO在版上時的說明,改採「於後有所緣能引發識故」。
而「於後有所緣能引發識故」這一段話的來源,是來自玄奘門人普光大師所著的【俱舍論
記】(簡稱「光記」)。張西鎮居士所著的【俱舍論白話譯解】一書的特色,是書中的註釋
完整地附註了「俱舍三大家」之一的「光記」,所以當對作者的白話翻譯有若干疑義的地
方,仍可以找書中註釋的「光記」原文來參照,因此張西鎮居士所編譯的「白話譯解」系
列書,對於研究【俱舍論】是有很大的幫助和價值的。
T29n1558_p0098b29(00)║故業因此有感有能。此略應知差別有六。
T29n1558_p0098c01(00)║謂貪瞋慢無明見疑。頌說亦言。
T29n1558_p0098c02(05)║意顯慢等亦由貪力於境隨增。由貪隨增義如後辯。
T29n1558_p0098c03(01)║及聲顯六體各不同……
------------------------------------------------------------------------------
所以業因此而有招感後有的功能,而在此約略地說應該知道「隨眠」的差別有六種,就是
「貪、嗔、慢、無明、見、疑」。頌句中所說的「亦」字,其意在顯示慢等也是由於貪力
而於境隨順順增長,由貪隨增的道理將如後面的論文所解說。頌句中的「及」字,是為了
顯示六種「隨眠」體性各不相同……
以上只摘錄【俱舍論】【俱舍論】第十九卷之「分別隨眠品第五之一」的部份內容來做簡
略的解說,至於對於「隨眠」的作用比較深入的探討,以下再另外介紹一篇叫「《俱舍論
》中隨眠的性能」的文章,文章的前言如下:
一、前言
在《大乘義章》染法聚煩惱的部分,說明了煩惱有發業潤生的作用[1]。可見煩惱對於
業有兩種力量:(一)發業,眾生身口意所造的善惡業,能招感生死苦果的,都是由煩惱
引發的;(二)潤生,過去已經造了業,成為眾生的業力,下一生要招感生死苦果,須再
經今生煩惱的熏習,才能引發。由此可見,煩惱斷了,一切業力,就失去生果的功能。
在《俱舍論》的〈隨眠品〉第一頌的論文部分說到:「前言世別皆由業生,業由隨眠
方得生長,離隨眠業無感有能[2]」。業力須隨眠的幫助才能增長,離開了隨眠,業力就
失去感果的功能。
由以上二段內容,就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是,煩惱與隨眠,名稱不同,卻有相同作用。
其次是煩惱有何性能?能令業力有感果的功能。因此,本文擬從《俱舍論》的〈隨眠品〉
來解決這二方面的問題。
http://tinyurl.com/349eay9
(全文內容請點選上述連結)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33.197
※ 編輯: Crazyfire 來自: 59.115.133.197 (07/23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