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剎#Atmoment_tw
《微雷》
昨天和c小姐一起看完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初看到劇名以為是中國的肥皂喜劇,卻在電影落幕後留下哽咽的淚,但或許裡面還是參雜了讓人輕鬆的成分吧,在一點一絲鋪陳的絕望中間,還能摸到了一絲逃生的線,也或許把它當作喜劇看待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也只是陪哭與陪...
#一剎#Atmoment_tw
《微雷》
昨天和c小姐一起看完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初看到劇名以為是中國的肥皂喜劇,卻在電影落幕後留下哽咽的淚,但或許裡面還是參雜了讓人輕鬆的成分吧,在一點一絲鋪陳的絕望中間,還能摸到了一絲逃生的線,也或許把它當作喜劇看待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也只是陪哭與陪笑的觀眾,只有身在箇中才能理解其中經歷的血淚和痛苦,就像卓別林說:「人生近看是一齣悲劇,遠看則是一齣喜劇。」是否是喜劇,可能只是端看我們是否身在其中而已。
medicine(藥)這個字的起源來自於印歐語的字根-med,有「思考、測量、治癒」的意思,但在藥學系裡,許多人會用Rx來當藥的縮寫,而後才發展為英文的「recipe」,而古代的醫學理論家蓋侖,他模仿古代埃及神話中的荷魯斯之眼,創造了R符號後,又在R上面加上一撇“/ ”,也就成了宙斯的縮寫,而後被拿來作為開立處方的用字,而蓋侖創的Rx的意思則為:神保佑你,服用這藥物,必定早日康復。
救人是偉大的吧,即使當初程勇只是為了自己父親的活命和金錢利益,而踏上了走私藥品這條路,但看到原本可能奄奄一息的病人能夠痊癒,自己也難免動了真情,在把藥轉移所有權的時候,有掙扎,但也還是想要保住自己與家人,在劇的前半段,程勇不過是只懂得明哲保身的商人,不是所謂宙斯,更不是大家心裡仰望的藥神。
要說心酸在哪,可能得從程勇當初一起賣藥的夥伴一一倒下開始,呂受益的自我了結,讓程勇真正理解到生命總是輕如鴻毛,明明大半的人生為了求生,最後依然無法抵禦病魔,只能倉皇地在無人發現的時候離開人世,明明世界對他如此的殘酷,它還是選擇了溫柔作為報答,而這樣的溫柔,也感染到了程勇身上。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這次的程勇不做商人,而是將藥以成本價賣出,這讓白血病患者再次有了一線生機,或許程勇想做的,不是觀望眾生而享盡清福的上帝,而是印度神話裡的迦梨與濕婆,迦梨為了拯救蒼生而選擇殺掉惡魔,反而讓自己陷入混沌之中,不斷地用雙腳踩踏地面,而濕婆則是捨身地躲到了迦梨腳下,讓地表的人民能夠安身。在災難來臨時,誰都可以選擇保持原狀,雙手一攤,但犧牲與奉獻,可能看起來很愚蠢,但沒有了他們一時的衝動,那些痛苦的人民會繼續陷入苦難之中。
最讓人淚腺潰堤的,還是老婆婆的那句「這個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被批判是假藥的印度仿製藥,怎麼也沒想到,能救活上千條老百姓的人命,一旦斷了藥源,民眾只能選擇天價的正版藥。許多人吃垮了家庭,被親戚看不起、踢皮球,可是他們也只是想保有生存的權利,難道這樣真的有罪嗎?我們總是客觀地去看待「犯罪」這件事,但許多人別無選擇,只能游走於法律邊緣或觸法,最後顏面也失去了,難道法律的低位還是不可撼動嗎?一面罵著窮苦人民對社會的危害,一面享有優渥家庭帶來的福利,在別人好不容易有一絲找回尊嚴的機會時,卻還要硬生生將那份機會偷走,我想,令人絕望的不是社會的現實,還有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的處境與悲劇,卻對別人面臨的災難,採取了理性與功利的態度。
保護藥的專利與產權自然重要,但過於高昂的藥價畢竟會遭到市場的挑戰與反彈,社會一直作為殘酷的代名詞,但對待人命絕對不能殘酷,儘管臺灣的健保在財務方面一直遭到詬病,但也是有了它,我才能在體弱多病的童年存活至今,藥神的出現,本質上也是對於過於嚴峻的現實,最真實的反抗。
這部片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於「觀眾若站在每個角色的觀點思考,會發現沒有人是錯誤的。」也許這就是社會議題電影所滿溢的現實感與衝突感吧,明明每個人都沒有錯 ,卻又是一地雞毛,在每個人都能主張自己權力的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退一步說話,需要的,也許只有同情與關心,以及傾聽每個異溫層最心底的聲音。
在疫情動盪的現今,也許看這部片也足以讓人反思與珍惜,不奢求世界走入烏托邦,但希望各地的人都健康地活著,沒有病痛、沒有戰亂,沒有天災也沒有歧視,每個人都能活下去、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藥神」的存在,是來自於身陷無助的呼喊,一種無奈的悲催裡,急迫的濟世。只希望,在日漸成熟的社會裡,不會再有「藥神」的存在。
天佑臺灣、天佑世界。
#我不是藥神
#電影
#疫情
#散文
#天佑臺灣
財務英文縮寫 在 煮婦力力的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夜好文分享🤩
不知道哪來的觀念,剛入社會工作時我認真地以為只要「年薪百萬」,人生就圓滿了一大半。
三十四歲那年,我達標了。
升上企劃主管,除了原本的薪資,每個月還多了主管的績效獎金;按計算機偷偷算了一下,每個月近十萬的薪水,我的年薪終於破百、人生圓滿。
下班後,開著車,嘴角忍不住一直笑,人生像跑馬燈,昨日的辛酸、化成喜悅,當下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
這種幸福感並沒有維持太久。
換了車、換了手機,買了更多的奢侈品,每個月信用卡帳單的基數大幅提高;我的「物慾」竟然膨脹的比薪資更快。
以前兩、三萬我就能好好活一個月;年薪百萬之後,反而覺得錢不夠用!
對這種幸福,我開始有了一點質疑。
/
創業開了廣告公司後,一路還挺順利的,我的物慾又更上一層樓。
為了支撐慾望,買更多想要的東西,那些不想接、頻率不對的客戶,還是得硬吞下來;常常覺得自己很廉價、沒格調,連說「不」的勇氣都沒有。
想做個帥氣的人,但有了太多慾望後,
真的一點都帥不起來….
/
多年前,美國開始風行一種「Fire運動」的生活方式。
FIRE是「經濟獨立,早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這句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崴爺覺得這個「Fire運動」肯定是明白人生價值的聰明人發明的。
他們認為,為錢「工作」是在販賣靈魂、浪費生命;但也沒有任性、不負責的要你立刻辭職、別幹了。
他們透過「Fire運動」傳達降低物慾的生活概念。
一方面減少你的開支,一方面賺錢去投資,直到這些投資足以支撐未來不用工作的生活。
把不必要的「物慾」,轉換成未來的「幸福」,這個交易真的很划算啊!
很多財經報導、節目、書籍教人如何追求財富、投資酬率;這一派的人,追求的是「有錢」。
崴爺更崇尚這樣的「Fire運動」;和不必要的物慾「斷捨離」,早日的達到財務自由的人生。
我要的是「好命」。
/
太多的物慾,是在耗損生命。
把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拿去換相對不重要的東西,
真是不太聰明了。
比起要什麼、有什麼,
那種不想要的,就可以帥氣說「不」的人,
才更幸福。
財務英文縮寫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知道哪來的觀念,剛入社會工作時我認真地以為只要「年薪百萬」,人生就圓滿了一大半。
三十四歲那年,我達標了。
升上企劃主管,除了原本的薪資,每個月還多了主管的績效獎金;按計算機偷偷算了一下,每個月近十萬的薪水,我的年薪終於破百、人生圓滿。
下班後,開著車,嘴角忍不住一直笑,人生像跑馬燈,昨日的辛酸、化成喜悅,當下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
這種幸福感並沒有維持太久。
換了車、換了手機,買了更多的奢侈品,每個月信用卡帳單的基數大幅提高;我的「物慾」竟然膨脹的比薪資更快。
以前兩、三萬我就能好好活一個月;年薪百萬之後,反而覺得錢不夠用!
對這種幸福,我開始有了一點質疑。
/
創業開了廣告公司後,一路還挺順利的,我的物慾又更上一層樓。
為了支撐慾望,買更多想要的東西,那些不想接、頻率不對的客戶,還是得硬吞下來;常常覺得自己很廉價、沒格調,連說「不」的勇氣都沒有。
想做個帥氣的人,但有了太多慾望後,
真的一點都帥不起來….
/
多年前,美國開始風行一種「Fire運動」的生活方式。
FIRE是「經濟獨立,早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這句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崴爺覺得這個「Fire運動」肯定是明白人生價值的聰明人發明的。
他們認為,為錢「工作」是在販賣靈魂、浪費生命;但也沒有任性、不負責的要你立刻辭職、別幹了。
他們透過「Fire運動」傳達降低物慾的生活概念。
一方面減少你的開支,一方面賺錢去投資,直到這些投資足以支撐未來不用工作的生活。
把不必要的「物慾」,轉換成未來的「幸福」,這個交易真的很划算啊!
很多財經報導、節目、書籍教人如何追求財富、投資酬率;這一派的人,追求的是「有錢」。
崴爺更崇尚這樣的「Fire運動」;和不必要的物慾「斷捨離」,早日的達到財務自由的人生。
我要的是「好命」。
/
太多的物慾,是在耗損生命。
把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拿去換相對不重要的東西,
真是不太聰明了。
比起要什麼、有什麼,
那種不想要,就可以帥氣說「不」的人,
才更幸福。
#你下班了沒
#我快下班了
財務英文縮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ITER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的項目已經啟動了將近15年,其雄心壯志是掌握氫的融合,反應爐的組裝工作於7月28日星期二在法國南部正式開始。馬克洪總統在組裝啟動典禮上透過視頻發表演說:「有了氫融合,核能將為我們提供無污染,無碳,安全和幾乎無廢料的能源,這將是未來的希望。」
ITER 是在2006年由歐盟(含英國),瑞士,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美國等35個國家,共同合作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計劃。這個計畫的基地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旨在通過氫的融合,以「人造太陽」產生無限能量。希望取代化石燃料。近幾個月來,托卡馬克(Tokamak)實驗反應爐的幾個關鍵組件,已從印度,中國,日本,韓國運抵現場。 ITER首席執行官Bernard Bigot表示,組裝過程預計將持續到2024年年底。
這個巨大的托卡馬克反應爐的第一個版本是在1950年代在蘇聯開發的,它會重現自然發生在太陽中心的氫融合反應:具體而言,這是通過將轉化為等離子體的氫的兩種氫同位素的混合物加熱到1.5億度的溫度。從這種融合中產生的中子會釋放出熱量。ITER可以在2025年底至2026年開始生產其第一批等離子體,目前規劃在2025年年底之前進行首次電漿測試
如果加以利用,氫融合將是安全,清潔的能源,使我們擺脫化石燃料的束縛。它是從水和鋰中大量發現的燃料中獲得的,與核裂變反應爐不同,它具有不產生放射性廢物的優勢。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是歐洲最大的科研項目之一,自2010年啟動以來已動員了2300名工人,估計費用近200億歐元。】
{內文}
從亙古以來,人類應歸功於全能的太陽,它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享其光輝,但是現在一個由35個國家的團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解開這顆恆星能量來源的秘密「氫融合」,可以在未來幾千年,為人類提供清潔安全且幾乎無限的能源。太陽之下沒有新鮮事,這句話恐怕將要被推翻。
(ITER 發言人/Robert Arnoux)
在這個空間裡會有一個大型機器,我們將在它的核心點燃一個小型的太陽,簡單來說就是如此,這個小太陽將會產生能源,我們將利用這些能源來發電
這個「人造太陽」就是被稱為「ITER」計畫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在7月29日有了指標性的突破,正式進入為期五年的組裝新階段,ITER基地位於法國南部,是由包含英國的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南韓、和美國等 35 國,聯合開發熱核融合的新能源計畫。是在2006年11月21日在法國的愛麗榭宮,七個ITER的合作夥伴啟動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科學計畫,其後很快的挖土機和推土機就進入了準備180公頃土地的階段。歐盟做為ITER設施的主辦方,投入資金約占45%,該研究主要在研究托卡馬克型(Tokamak)核融合的技術與工程。
(ITER 傳播總監Laban Coblentz)
融合的獨特之處在於使它成為絕對完美的能量與裂變不同,不可能發生爐心熔毀
如果反應停止一切都會停止,僅此而已
目前核電廠所採用的是核裂變技術,採用鈾做為燃料,然而運作時會產生有害的放射性廢棄物,核廢料及安全性都是核能電廠不受歡迎的主因。
(英國 First Light Fusion CEO/Nicholas Hawker)
熱核融合基本上和傳統的核能完全相反,核能是把一個重元素分裂來釋放能量,但是最後會因為連續反應的結果而難以控制,熱核融合不是一個連鎖反應,所以它不可能竄離,造成爐心熔毀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將通過融合來釋放能量,就像太陽的心臟是基於氫的融合一樣,既不會發生因融化而失控的事故,也沒有長期的核廢料處置,氫的融合將通過攝氏1.5億度的終極高溫來獲得。
(ITER 首席執行官/Bernard Bigot)
我們現在可以啟動這個新階段,和設計與製造階段平行並進,因為我們最近接收了來自ITER成員國,所有建構托卡馬克反應爐需要的組件,14年之後的2020年七月底,托卡馬克反應爐終於開始正式進行組裝,儘管由於新冠疫情所帶來將近三個月的推遲,但是還是完成了接收特殊組件的關鍵進程
三月份歐盟內部的能源融合機構(Fusion for Energy )畫龍點睛地完成了進行ITER組裝的劇場建設,一個龐大的準備和安裝機器組件的大廳,四月份先是兩個分別重達360噸的環形磁場線圈超導磁體從義大利和日本抵達,五月份是1250噸重由印度提供的低溫恆溫器底座,被成功的放置在托卡馬克反應爐(Tokamak)的豎井之中,六月底由歐洲採購的第一台環形膠體勵磁線圈,也從生產基地中國合肥到達,俄羅斯和美國在ITER關鍵零件的採購上也取得進展,最後由韓國運輸的ITER真空容器的第一部份也運抵法國。
所有組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這個1250噸直徑長達30公尺湯碗型的低溫恆溫器底座,從裝配大樓的入口到最終位置一共有150公尺的距離,安裝時必須再舉升30公尺,然後緩慢降低嵌入托卡馬克反應爐的豎井中,才算大功告成。在疫情期間的安全守則下,要趕上緊迫的組裝進程,失敗在今天,不是ITER團隊的選項。首次使用等離子所需的建築物和基礎設施已完成75%,隨著機器和工廠組件從7個ITER成員國陸續抵達,ITER這個星球上的步伐正在加快,現在開始進行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維拼圖,很最複雜的樂高組裝,這個龐然大物可以支撐5400噸的標稱重量,將ITER最大和最重的組件的精確度維持在3毫米以內,對於機器成功運作至關重要。將會使用複雜的光學計量技術進行組裝,預計在2024年底完成低溫恆溫器的封閉,將會是托卡馬克反應爐完成第一階段組裝的標誌,ITER將進行為期一年的綜合調試和測試,目前則規劃在2025年年底之前進行首次電漿測試,數十年來的計劃終於逐步實現。
超過35個國家的合作,三萬人的參與,與上百萬個獨一無二的組件,我們有一個簡單的目標:照亮一條通往新能源的道路。
ITER是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的英文縮寫,同時也是拉丁文裡「道路」的意思,但是尋找「核融合」的過程是一條漫漫長路,這項計畫已經推遲了五年,相較於最初預算增加了三倍,現已達到近200億歐元。
(ITER 傳播總監/Laban Coblentz)
我們藉由創造一個金屬籠罩,然後裡面有一個看不見的磁性籠罩,來局限我們所稱的「核融合」,這個「磁場局限」的概念我們已經進行了差不多60年,越蓋越大的托卡馬克反應爐,最後我們有了這個ITER計畫
但是這個「人造太陽」卻成為環保主義者不斷批評的對象,甚至包括GreenPeace 綠色和平組織,他們認為這一切不過是海市蜃樓,無法實現的科學神話,更是一個無底洞似的財務陷阱,應該把龐大的預算投資在再生能源上。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再生能源還是有其極限,間斷性和收集上的分散性,無論再生能源的在儲藏上有多大的進步,或者我們如何節省能源,隨著即將超過一百億的地球人口,我們需要一個合適的能源補強
氫融合除了可以替代所有化石燃料,和傳統裂變核能之外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從水和鋰中提取氫融合所需的燃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一公克燃料釋放的能量等同於八噸石油。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剛開始是一張政治海報,有很大的願景,因為35個國家一起做出了長達四十年的承諾實在很難得,但是當工程開始啟動了以後,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計畫的複雜性,以及需要更多的資源
ITER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開始生產其第一批等離子體,作為實驗性反應爐的ITER實際上不會發電,因此希望可以在五年內進行電漿測試,雖然只能維持幾毫秒而且還需要進一步裝設其他零組件,但可證明托卡馬克反應爐能正常運作。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必須要等到2060年左右才能有第一個發電機,把熱核融合反應爐連接到供電網
在風險方面,根據輻射防護與安全研究所IRSN的研究評估,ITER 氫的兩種同位素之一在環境中擴散的潛在後果,遠遠低於使用傳統裂變核能反應爐的情況,輻射防護安全的專家表示:「即使是最嚴重的事故也無需疏散人員」
(法國總統/馬克洪)
想像一下國際ITER項目的經驗如果成功了,我們將能夠開發無污染 無碳 安全和幾乎無廢料的能源,這些能源將有可能滿足全球所有地區的需求,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和保護自然資源
馬克洪表示,「世界上最偉大的進步,往往源自於大膽的賭注與坎坷之路」,在全球疫情各說各話分裂與對立的氛圍中,在越演越烈的中美爭霸戰之下,ITER是一個35個國家多邊合作的和平計劃,感謝科學,明天也許比昨天更美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ITA740cNc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8.0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QnlCl5x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