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變形工時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變形工時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變形工時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變形工時定義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蕭詒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現在,如果有人問我是不是喜歡畫畫,我是真的不知道。」她說,「畫畫對我來說,已經跟呼吸一樣了。我不知道要幹嘛,就畫畫;沒有很想要畫,我還是畫畫。我沒辦法停下來。」 彷彿是她剛剛發言的證據,一幅剛完成的畫躺在桌上。陳青琳說,這個月是自從她開始工作以來非常意外的,難得空閒的日子。沒有特別為多出來的時...

變形工時定義 在 許多事物的謎底都是普通的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20:57:45

2017/12/05 血觀音(2017)(上篇) 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 ⠀ 「慢一點,讓童年的勇氣追上你。」 ⠀ 這是2008年《囧男孩》上映時的slogan,初看時我年紀尚輕,卻一直難忘到現在:離開童年,代表著我們將永遠失去魔法眼鏡,更意味著...

  • 變形工時定義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25 06:17:47
    有 212 人按讚

    「現在,如果有人問我是不是喜歡畫畫,我是真的不知道。」她說,「畫畫對我來說,已經跟呼吸一樣了。我不知道要幹嘛,就畫畫;沒有很想要畫,我還是畫畫。我沒辦法停下來。」
     
    彷彿是她剛剛發言的證據,一幅剛完成的畫躺在桌上。陳青琳說,這個月是自從她開始工作以來非常意外的,難得空閒的日子。沒有特別為多出來的時間安排假期,她動手整理出了工作室的繪畫區,畫了幾幅圖,讓人想起去年九月節目上她受黃子佼訪問:「其實除非客戶特別要求,都沒有用手繪……電繪在商案上面執行是比較快速的……」邁入執業第十一年,依然習慣高工時,長年高速運轉,朋友叫她「陳不睡」,一切效率至上。難得閒下來的時候終於又拿起了畫筆。
     
    打開她的作品集,動畫和平面兩大部分,作品主題多半以人類肖像呈現,動植物也常被繪製成擬人的形象。她常以身體器官的形變、擷取,藉由將肢體分割、拼貼,將人非人化,營造一種非寫實與疏離。畫裡的那些人,身上嫁接其他材質的枝節與表面,一樣回到「非人」的聯想。殊異的風格,嶄露在孫燕姿《跳舞的梵谷》特展一系列畫作、田馥甄「如果」演唱會的視覺、沈簡單〈小傾心大爆炸〉MV 等作品。
     
    人們開始辨認出她作品的特徵,她卻在一年前的訪問裡談自己不喜歡遇到業主「我希望這個設計可以更像妳一點」的指示,覺得那是「空泛模糊的需求」。
     
    「 因為,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我的風格。」此刻,她又提了一遍,「我覺得被定型是一件無聊的事。」
     
     
    人,物
     
    作品裡慢慢浮現的一致性,她隱約有察覺,但並非有意為之。專業藝術家以創作為志業,定時定點產出系列作,完整個人創作史的脈絡,然而陳青琳以接案為重,唯有在客戶給出較多信任空間時,才有意無意將創作性格半帶進案子裡。
     
    人物作為作品的主體,根源自她獨特的視線焦點。國小和姊姊一起用上衣和外套偷渡漫畫回家,她著迷於人物的長相,身上的裝備,其他部分在她眼中則是被朦朧的顏色。最初聽到別人討論畫中的背景,她甚至有點驚訝:「我一直以為大家都跟我一樣,看漫畫的時候只會注意人物。後來才發現很多人其實也很注意背景,只有我只看到人。」
     
    她的作品向這個世界翻譯了她眼中所見,常有一種「分層」「遮蓋」的特徵。無論是單純區分層次,或是使用其他物件遮蓋主題,遮蓋物時常是自然元素的植物、雲等,與主體達致一種冷調的物我合一。
     
    遮蓋之外,人體與物的形變同時營造了一種詭奇感,這來自陳青琳對所觀察事物的強烈聯想力。早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她的畫作就已經常常拿獎,然而她只記得母親興奮的神情,完全不記得自己畫了什麼。大部分童年時光是聽家人轉述的,例如兒時自己常常坐在屋裡的角落,面對牆壁,很久很久。別人怎麼叫她都不回,一直看著同一個地方 ── 自己在做什麼呢?到了有記憶的時期,她記得老家浴室牆上有一塊斑駁處,一直盯著一直盯著,看起來就很像一隻喝醉的柴犬。小小陳青琳偷偷告訴姊姊這件事,還畫給姊姊看,姊姊只覺得她好奇怪。
     
    說起兒時的她在床上,把棉被弄成一個小丘,躲在裡面,幻想皺褶裡住著許多人;把鉛筆盒立起來,打開,放一些橡皮擦當桌椅,好像有人待在那裡。一直到年紀長了,觀察事物生發幻想這一點依然沒變。忙其他事的時候忙其他事,一慢下來觀察周遭,腦中自動冒出畫面。她作品嫁接的花與身體、霧靄與血色、生物與死物,都顯示她腦內靈感放電的特殊迴路。
     
    讓人好奇的是,畫中的人物總帶著一副冷冽的表情。五官的陰影中,他們對外不甚逼近的凝視,說是人,更像被觀看的物。當被問到自己眼中的人是否更帶有物的性質,她罕見地沒有快嘴回答,長長地咦了一聲。
     
    「國一還國二吧,從那之後,再也沒有跟任何人特別好了。」她說。
     
    那是青春期,她變胖了。不是那種讓人心知肚明的劇胖,而是剛好無法對號入座、卻又必須稍微承受別人意有所指的身材。塞滿摺疊桌的衝刺補習班,她發現自己很難走進教室深處的座位。下課時起身要去洗手間,坐在外側的女同學也曾悄悄踢開椅子。少女陳青琳,搭公車時總不停考慮該不該去坐靠窗的椅子,因為怕背著巨大的書包要下車時影響外側的乘客……
     
    「我並沒有覺得這些事情非常嚴重,但,就是一些小小的事,會影響一個人後來變成怎麼樣的人。」如今的她說。「作品人物表情的冷漠,可能是因為這樣吧。」
     
    她說,還是想要親近人,但不想要太近。太近的東西,就像她小時候久久盯著的那些牆 ── 一開始看是一片白牆,但一直盯著一直盯著,開始發現上面布滿孔洞,再也不是白色的了。
     
    中學時代的經驗在她往後凝視事物的目光又加上一層冷色濾鏡。但,自嘲像漫畫裡的人物,自己曾經是個「平面」的人,沒有深層的東西,這些創傷並未在進行的當下對她造成直接傷害,因為她並沒有立刻意識到那是惡意。促使她跳脫平面、思考更多的契機,一直到高一才發生。
     
     
    死,生
     
    不想被定型,如何自我激盪出新風格?她說,看電影和讀小說對自己幫助很多。從電影,她領略構圖運鏡,閱讀則讓她在前期發想畫面時有不同的路徑。後來她喜歡詩,有想法就會用文字記錄,有一段時間她約束自己每天都用這樣的方式畫一張圖:腦中一有文字想法,繪畫相依而生。
     
    她不是一開始就喜歡看書的。
     
    過去,她有閱讀障礙,看書會跳行。姊姊和她都有先天性心臟病,但姊姊小時候就動刀治療,身上留下疤。父母親不想要孩子留下相似的傷痕,也就不急著讓陳青琳接受手術。直到高一的某一天,她發現自己沒辦法走路了。
     
    緊急開刀的她沒有脫離險境。一離開手術房,她沒辦法躺下,沒辦法進食,感覺心口被什麼重重壓著,天旋地轉。手術醫師信誓旦旦地說,那是因為剛開完刀的心臟很健康,跳得很有活力的緣故。
     
    家人半信半疑,出院之後情況卻沒有改善,重新就診,醫師才承認他把她開壞了。轉院檢查,新醫師說她必須馬上再動刀,否則心臟衰竭,活不過一個禮拜。
     
    她再次被推進手術室。之後,陸陸續續動了許多次刀,她在加護病房裡住了整整一年。
     
    時間再也沒有那麼漫長過了。沒辦法回學校上課,什麼也不能做,她發現什麼也不能做的時候自己反而想得更深。姊姊看她無聊,帶她到二輪電影院,一票兩百塊,六廳一整天,姊妹倆兀自興奮規畫著幾點到幾點看哪部片。她這樣遇見電影。
     
    她們也跑圖書館和書店。姊姊遞給她余華的《兄弟》,她本覺得自己不可能喜歡那麼厚的書,沒想到一看不可自拔,坐在原地讀到脖子劇痛。直到最近她仍讀角田光代,有幾位日本小說家是如今一出新書就要去讀的。
     
    「如果沒有經過那一整年,我沒有辦法跳脫熱血漫畫角色的平面感。」
     
    大病過後,怎麼還當「陳不睡」?她說,其實從復興畢業以後,睡覺就睡得很少。自己花很多時間在畫畫還有作品上,到了大學,也一直都在接案、工作、上課。她很喜歡工作的感覺,一直都維持這個步調。
     
    勤奮的勞動,隱然是一種求生意志。曾經瀕臨的死亡,彷彿只是使她醒來的過程,催生了如今停不下來的她。
     
    病後短短幾年,高中畢業的她進入職場,一邊就學,一邊在動畫公司上班,也對外接案。那時她 19 歲。
     
    等到陳青琳接案穩定,姊妹倆開始合作承接設計案,姊姊負責網頁製作,她負責視覺設計。一開始做飯店的案子,後來案件越來越豐富,遇到有案主要求與公司單位簽約,於是成立工作室,就是如今的「深度設計」。誕生不到一年,深度設計接到了華研公司的案子,製作了「華研所」網站、Popu Lady 淘汰投票網站等大大小小作品。
     
    姊姊卻在前年又開了一次刀。
     
    一直埋頭工作,睡眠不多,手術過後姊姊休養至今。工作室無法再以網站架設為主要方向,陳青琳一方面想著找更多的方向發展,因緣際會接到 MV,又回到了當年離開的動畫領域。
     
    「其實,我本來就沒有設限我只是一個畫畫的人。」她剖析自己,有系統、有脈絡地去做一件事並不像她的作風。做一件事情的途中若遇其他有趣的事物便會被吸引。容易沉迷,但也輕易放下,「我對於變動不會不適應,只是有些東西需要習慣。」
     
    「我本來就很難定義自己。只有多變和混亂像我。」
     
     
    變,不變
     
    在大環境,多變即是求生。深度設計近年接下不少影像案,從文博會〈嘻哈囝〉、〈2018 新媒體實戰 PLUS+〉到飛兒樂團〈刺青春〉MV 都有她們跨足的身影。
     
    今年,陳青琳也完成了三件對自己的職涯意義重大的案子:誠品策展《越夢》、金曲獎主視覺與宣傳片,以及《聲林之王 2》的節目包裝。《越夢》是一個全面性的策展,是她沒有執行過的規模。過往每次個展,大部分心力在展示畫作,但《越夢》是在商業空間的展覽,要考量如何在商場諸多限制中維持展品的穩固,使觀者能安全的觀賞、同時表達自己的意念。她在前置期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透過所有團隊的夥伴給予幫助,嘗試讓自己用全觀的角度安排結構。
     
    原本以為大案子必須面對公私部門層層關卡,但在金曲獎團隊,負責整體統籌的設計師顏伯駿攬下了大部分的對外事務。兩人本是好友,這次經驗讓陳青琳對團隊分工領悟更深一層。她說,分工就像打遊戲,團隊有人適合當刺客,有人適合坦。她在自己的團隊裡面必須擔負對外坦下傷害的角色,在顏伯駿的團隊裡則學習專心當個刺客。
     
    「我喜歡和不同的團隊合作、甚至擔任不同角色。因為每次的不一樣都需要用新的邏輯和方式面對,不能用一套打天下。雖然更累,但也常常讓作品更有意思。對我來說工作很重要,但夥伴最重要,讓每次合作都能愉快是我對自己的期待。」
     
    「無論是客戶或我們,都希望作品好。有時候會遇到客戶不信任我們,在合約細節上來回溝通許久。其實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常常跟客戶說,這樣的來回顯見不信任,可是其實,我們在同一條船上。」
     
    《聲林之王 2》的節目視覺,是她近期最有成就感的案子。除了節目開場的短影音,包含節目中的畫面框、戰隊說明、預告、動態字等等都要一手包辦。過程中找來節目核心林宥嘉、蕭敬騰和 Lulu 三人做全身掃描,製作他們的動畫模型,也因為這樣又熟悉了 3D 掃描這一塊。在不同的案子裡,她不停切換身分,真的如她所自述的「多變、混亂」了。
     
    收穫豐滿的 2018 年,卻也是她對插畫環境最不滿的一年。即便設計環境開始變好,插畫環境卻依舊糟。她感覺做插畫的人是整個產業裡最末端的底層勞工,被當成會走路的圖庫。以前,她對那些聳聳肩,說「就當是工作吧,算了」的人感到憤怒。然而,當問到她在影像、導演、策展、繪畫……這些不同身分裡,做哪一件事的時候最舒適?「我現在的目標還是想要往影像發展。但最自在的時候還是畫畫吧。」她說。
     
    第十一年,無論對什麼失望,但無法對畫畫本身失望。再怎麼討厭呼吸,也無法不去呼吸。
     
    她對畫畫最早的記憶,是老家的一面牆壁。小時候的她在上面畫著想像中的小女孩,姊姊經過時告訴她:妳這個人沒有畫天靈蓋,要把天靈蓋補上去喔。兩個小女孩花一整個下午,為牆面上的人頭補上天靈蓋。她往後的一生,作品中那些拼接、超寫實的形變,還有和姊姊一起坐在地板上完成一面牆壁的模樣……一切彷彿在那個下午就已經有了端倪。
     
    她拿起桌上的那幅畫。遠遠看像一朵花,近看卻仍原來是一個人。小小的人形在她手中,同樣的主題,不同的變形 ──
     
    原來她一直沒有離最初的自己太遠,依舊一直盯著某個地方,等待那個地方變出某個樣子。
     
     
     
     
    形變、分割、嫁接:
    不愛睡覺的設計師陳青琳,作品卻像夢
    http://www.biosmonthly.com/interview_topic/10134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王晨熙 hellohenryboy
    助理_ 洪以樺 Chair Hong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變形工時定義 在 代購幫-專業日本代標代購經營團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04 14:43:32
    有 2 人按讚


    🧧🧧🧧新年到~又到了三姑六婆互相打聽情報的時候
    提供給大家過年必備應對長輩句型:

    百搭款「跟之前差不多吧」🙂
    示弱款「我可能要再努力一下吧」😅
    敷衍型「是是是我會參考」🤪
    附和型「說的有道理耶」😑
    厭世型「很難說耶要看大環境/公司/緣分/whatever」🥺

    祝大家新年快樂!

    #豬年大吉 #代購幫

    【腦中小劇場 第29場 過年必備 –『長輩問候生存指南』(附電子書)】
      
    【序言】
    親愛的,當你打開這份指南時,只代表一件事,那就是過年又要到了,時間已經不多了。接下來一星期,你除了會沉浸在年終依舊寒酸的哀傷裡,同時還得應付接踵而來,花招百出的長輩問候攻勢,在那一刻,你會由衷敬佩人類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把僅有的創意用在開發這些問候上面。關於年終,我們愛莫能助,關於長輩問候攻勢,我們特別準備了一份生存指南供你參考。你可以選擇精讀,通徹了解長輩問候的運作歷程,若訊息量超過大腦負荷,也可以下拉至最後一節【存活策略】,事態緊急者請直接翻閱圖卡(必備句型5張,轉念心法7張,共12張)。衷心期盼,未來兩周,你都能戰戰兢兢出門,平平安安返家。
      
    【適用對象】
    人類
      
    【使用年齡】
    收到第一份成績單時,賦予使用資格
    在第一個孫子出生後,解除使用資格
      
    【使用期限】
    無,直到人類滅絕
      
    【什麼是長輩】
    關於長輩的定義,根據法國心理學家Dr. Absurdité 在1986年所撰寫的經典巨作「長輩心理學」(Older People Psychology)第二章第一節提到,『長輩就像感冒與麻疹一樣,想要免疫無疑是天方夜譚』,意思並不是說長輩這種生物是病毒,而是每個人都會輪到這個身份,屬性公平,無人得以倖免,除非天妒英才,或是你願意自我處決解救後輩(別傻了,你的後輩還是會變成長輩)。它就像體內被設定好的一組變異染色體,潛伏期長達六十年,時間一到,症狀自然發作,同理心機能會逐漸受到侵蝕,訓話腺體日漸腫大,幾周後便會蛻變成完整的長輩體。
      
    【長輩症狀】

    1.生活空虛:
    有些人到了被稱為長輩的年紀,會歷經所謂的空巢期(Empty Nest Syndrome),那時子女已陸續離家,生活重心突然消失,唯一的作用遭到回收,就像身經百戰的老兵被告知戰爭結束時,留在身上的就只有憂鬱與空虛。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培養任何生活興趣』,不會跟你聊電影音樂時事旅遊經驗,他們的資料庫沒有這些東西,也因為這樣,才導致見面時無話可說,只能把話題鎖定在家務事。但他們並不是故意的,照顧小孩,花了他們一輩子的時間,剝奪了許多發展興趣的機會,以前的社會,並沒有教他們培養興趣,一切都是任務,現階段任務結束後,迎接他們的不是掌聲,而是一條茫然的通道。
      
    2.下指導棋:
    有些人到了被稱為長輩的年紀,會到達事業的頂峰,然後把五十歲之前的人生講得很顛沛流離,完全沒有把農民曆的警告放在眼裡,這些人炫耀的不只是當前的功績,更多的是過往的敗績。因此,他們在交談時往往不會理會對話的脈絡,而是任性地指著你說「你這樣不對啦!」或是「我看你們這些都是草莓族」之類的乾話,接著就是一長串耳提面命,姿態高冷,霸氣側漏,彷彿只要遇到人生的岔路,他就會衝出來吹哨子把你趕到另一條路。這類反駁乍聽之下很刺耳,缺乏同理心,其實背後都是社會的荊棘與時代的眼淚,內裡則是長輩的溫柔。但要注意,這個症狀的恐怖之處,在於我們年輕時都會告誡自己,「以後千萬不要變成這種愛說教的大人」,然後等到三十年後,眼前的年輕人也立下了一樣的誓言。
      
    3.渴望掌聲:
    講白一點,就是「愛比較」。有些長輩自信心比較不足,從年輕就是負二代,一路苦上來,好不容易熬出頭開了間工廠,掛上董座的頭銜,每年終於可以出國兩次,一次去亞洲,一次去歐美,然後回國後跟大家說「這也沒什麼啊」(台語)下次要去摩洛哥之類的,然後他們的孩子都在國外留學。以上這些,都是他胼手胝足掙來的,辛苦一輩子,不太能接受次人一等,因此只要一開口,對談就會變成拍賣會的競價,他永遠要比你更高價,比較已經變成他的生活態度,不只針對晚輩,對待平輩亦復如是。其實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護照戳章或是孩子的入學證明,而是他人的肯定,這是某種防衛機制的變形,目的是保護脆弱的自尊。
      
    4.記憶退化:
    有些長輩,每年見面都會不厭其煩地問同樣的問題,瞄準對方痛處往死裡問,甚至一天照三餐問,於是某些精神比較脆弱的孩子,會開始出現類似被鞭屍的感受。有些人是沒哏找話聊,有人則是真的記憶出現了退化,而不是覺得這樣玩你很過癮。如果對方超過六十五歲,連續三年都出現這種症狀,不妨找個機會幫他測試一下,只要把你做過的三種職業,或最討厭的三個主管名字跟他說,過十分鐘之後再考他,答錯兩個以上,就可以原諒他了。
      
    【戰力等級】

    良性:
    真正暖心的長輩。因為太熟,這類長輩反而常被當成路人,其實他對你的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不會廢話,而是直接端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有時會弄得好像一頭熱,但卻是發自內心關懷,基本上只要認真回應他們就好。
      
    中性:
    害怕尷尬的長輩。這些長輩占比最多,大概接近八成,他們的問號就像從壞掉的水龍頭源源不絕漏出來,一來一往沒有空隙,事實上,這樣過招的目的只是要填滿對話之間的空白,因為他們都有嚴重的「空白焦慮」。他們可能根本不在意你的回答,也沒想過刁難你,但正是因為不熟,才希望場面不要冷場,如果你回答得太快或是沉默以對,往往只會激發他們的靈感。
      
    惡性:
    積怨已久的長輩。這可能源自於上一代的恩怨,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孩子不太成材,又或者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反正這世上就是會有看你不順眼的親戚,而他們的問候又往往不留情面直擊要害。總之,遇到這種長輩,請做好修煉身心的心理準備,擬好對策,請家人相互照應。最重要的一點,請認清這種長輩其實只是少數族群,除非你是家族裡的敗家子,長輩百百款,不需要把所有人都黑掉。
      
    【問候類型】(可參閱路徑圖)

    基本上不脫以下四種類型,它們彼此纏繞交錯,連成一個沒有盡頭與曙光的莫比斯環,箭頭後端只有兩個方向:「連結到其他類別」或是「接受教誨」。
      
    1.課業:
    都考第幾名啊?→現在補哪幾科?→讀那間高中?→大學研究所國考高普考考得怎樣?→考得好,那有對象了嗎?(連到感情類)→考得不好,接受教誨。

    2.感情:
    有對象了嗎?→(有)對方在做什麼?(連到對方事業類)→什麼時候結婚?→租房還是買房?→買房子(連到家庭類)→租房子,接受教誨

    有對象了嗎?→(無)阿姨幫你找好嗎?→喜歡什麼樣的?→先跟阿姨說說你的人生規劃好嗎?→沒有人生規劃或戀愛意願,接受教誨。

    3.事業:
    有工作了嗎?→月薪怎麼樣?→年終幾個月?→何時升主管?→不是主管,接受教誨。

    4.家庭:
    有房子了嗎?→住台北市嗎?→貸款貸多少?→老公負擔得起嗎?(連到老公事業類)→何時生小孩(包括二三四胎)→沒打算生,接受教誨→已生,小孩給誰帶?→保姆月費多少?→小孩學什麼才藝?→小孩成績如何?(連回課業類)
      
    【存活策略】

    預先規劃(適用所有長輩):
    想活命,請先拿出紙筆,以除夕到初五為區間,規劃出一份「行事曆」。將可能會碰頭的長輩們填入各個時段,並區分為良、中、惡三種戰力等級(或在名字旁邊標明符號),以及他們的問候類型。這樣做,一來能先「預習」各種關卡與策略,二來增加安心感,當恐懼化為實際的數字時,你會發現真正棘手的也只有那幾個人,長輩們不會像千軍萬馬的活屍大舉襲來,很多時候都是自己高估了對方的戰力,一旦能摸透對方的底,你的信心就會再多一些。
      
    保持冷靜(適用所有長輩):
    在第一個長輩出現之前,周遭景物的流動會開始變慢,接著長輩一號穿著星星形狀的拳擊褲,在掌聲的簇擁下,緩緩從從右方的台角上場。這時候,小劇場就是你身後那位穿著汗衫的教練,負責幫你按摩,捏捏你的嘴,提醒你保持冷靜,回想一下我們學過的存活策略。記住,『長輩也是人』,他的問候不一定帶有惡意,很多時候他可能比你更焦慮,行程比你更滿,甚至得事先花一整天的時間想問題,只為了維持長輩的形象,他們之所以看不出情緒的湧現,純粹是年紀大皮膚比較鬆垮的關係。只要你能做個深呼吸,冷靜以對,時間自然會過去,長輩不會一輩子住你家,很多時候都只是三五分鐘的偵訊,流程走完就解脫了。
      
    認真回應(適用良性、惡性長輩):
    面對良性長輩,請放下心中的壓力,因為這跟連珠炮的問句類型不一樣,只需要回答單純的問題,誠心接受建議就好,不需要角力的對談是最輕鬆的。

    面對惡性長輩,讓我們直球對決。他要的很簡單,無非就是找機會酸你,訓訓話,甚至煽動你的情緒,這時請做到不卑不亢,也就是說,「照實回答問題」。沒對象就沒對象,薪水低就薪水低,那又怎樣,讓他知道,你之所以很認真在回答他的問題,是因為把他視為長輩,但不管現況好壞,這都是你自己的人生,而他只是一個不太討喜的臨演。正經八百的回應,多半會讓對方覺得自討沒趣,既無法抓住你的小辮子,當眾揶揄似乎又有失長輩風範,幾分鐘內就會結束對話。這樣做,既能顧全父母的面子,又不失掉自己的裡子。
      
    必備句型(適用中性、惡性長輩):
    網路上有一拖拉庫聽了自爽但實用性有待商榷的句型,在此提供較中肯的版本:

    1.「跟之前差不多吧」:百搭句型首選,不僅能從容應付各種類型,即便放在每個問號後面都毫無違和

    2.「我可能還要再努力一下吧」、「沒辦法,我條件不夠好」等等:示弱句型,一旦願意放下身段使用哀兵政策,通常都能在極短時間內結束對話,甚至換得心靈雞湯一碗,爭取同情分

    3.「是是是,我會參考」:面對「指導型」長輩的必備句型,而且一定要注視對方雙眼,每隔幾秒點一次頭,雖然無法立即結束對話,但至少不用花心思回應

    4.「說得有道理耶」、「表哥這麼厲害喔」等等:面對「愛比較型」長輩的必備句型,既然對方喜歡競價,那就讓他得標,不斷地「褒」他,最好「褒」到他雙腳離地,你就當做在放風箏,賭的就是對方會因為害羞而稍加收斂(當然也有例外)。此類句型一出,印象分數保證加到破錶,但前提是要沉住氣,不能吐

    5.「很難說耶,要看公司/大環境/緣分/其他人決定」:厭世句型,直接把問題推給其他因素,製造一種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氛圍。只要能做到同一句不斷跳針,就能徹底截斷對話退路,若不想直球對決惡性長輩,這種句型也是解法之一
      
    反客為主(適用中性長輩):
    不想自曝隱私時,別緊張,因為當你成為被問候的那一方,就等於掌握了套索,只要順著自己的答案,就能巧妙地把繩索套回長輩身上。譬如課業感情類,先用百搭句型回應後,再順勢以「關心」的姿態,將話題轉回對方的子女身上(”我就跟之前差不多吧,那表哥的工作還好嗎?”),如果對方沒有子嗣,那就出賣其它的表兄弟或自己的弟弟吧。

    若是事業或家庭類,就把話題轉回長輩年輕的豐功偉業,以「討教」的姿態展開話題("我們沒有加班費啊,那二伯你們以前會延長工時嗎?"),這尤其適合渴求掌聲的長輩,這樣做不但能延續對話,也能避免一直自我揭露造成尷尬,但若對方不是你想交換生命經驗的對象,就跳過這招吧。
      
    藉故逃脫(適用惡性長輩):
    我承認這是很中二的奧步,連我自己用起來都覺得窩囊,而且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但不想交談也沒關係,畢竟生命中總有連舒伯特也無言以對的時刻。

    1.「裝病」:戴口罩,缺點是必須全程戴好戴滿,一往下拉就破功
    2.「手機設定鬧鐘 / 請弟弟打給你」:時間一到,就推說不好意思先去回個信件,等下就回來(這句一定要說,除了給對方台階,也讓對方知道你還是重視對話)
    3.「找家人救援」:事先跟媽媽說好,時間一到就拉你去做事,雖然大家都知道你們只是在瞎忙
    4.「拼命出公差」:不要放過任何可以離開這個場合的方法,不斷買飲料甜點金紙,就算一直待在廚房也沒關係,但別忘記廚房也是有長輩的,而且戰力更強
      
    轉念心法(適用所有長輩):
    這是強化心理素質最重要的方法,請記住以下幾件事:

    1. 面對長輩,不是什麼一生一次的對決,充其量就是幾分鐘的交流
    2. 這些問候,其實也會在其他場合出現,不需要因為過年而妖魔化
    3. 不是他們想跟你聊隱私,而是他們沒有其他話題,畢竟你們真的不熟
    4. 不是所有的長輩都是活屍,你要應付的也許就只有那麼一兩個
    5. 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比你更焦慮,他們平常活得好好的,難得過年卻必須面對一群死屁孩,而且對方還用很拙劣的方式敷衍自己
    6. 長輩雖然難纏,但是他們的孩子可能也正遭受我們父母的荼毒,就當贖罪吧
      
    最後,這份指南的存在目的,不是教你如何避免面對長輩,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酷的長輩。
      
      
    #年節症候群

  • 變形工時定義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2-08 15:32:48
    有 29 人按讚

    大推薦:企業.老闆.主管一定要懂!(千萬別觸法,得不償失)

    【SmartM 菁英商學院】一例一休大揭密
    最新勞基法修正與企業相應策略

    推薦,立即線上報名: http://bit.ly/2ldzNAW

    【課程大綱】
    一.何謂一例一休?
    1.休假日與例假日的定義與起源
    2.修法前後的加班費計算
    3.修法後變形工時規範與訂定
    二.特別休假怎麼算?
    1.修法前後特別休假的計算法
    2.特別休假的加班費計算方式
    三.其他新修正的規定
    【講師介紹】
    周海威
    海威老師長期深耕勞資問題、各種勞工權益與企業人力資源制度的相關法令,擅長運用各種判例、企業實例解說,並能針對企業狀況給予建議與解決方法
    【課程時間】
    2017/02/23(四)14:00-17:00
    【課程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35號14樓(SmartM世紀智庫)
    限額40名,請把握報名機會: http://bit.ly/2ldzNA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