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刻的實習經驗
1
時序回到2015年8月
五專那一年
暑假要進行精神科、衛生所、與臨床選習
好姐妹提議
精神科實習一起填花蓮的醫院
那麼遠的單位!
應該沒人跟我們搶名額吧?
正當我們幻想著
享受好山好水的實習生活…
抽籤出爐
提議最想去的那位沒中
反而是陪填的兩位中了
而且還不同梯次...
#印象最深刻的實習經驗
1
時序回到2015年8月
五專那一年
暑假要進行精神科、衛生所、與臨床選習
好姐妹提議
精神科實習一起填花蓮的醫院
那麼遠的單位!
應該沒人跟我們搶名額吧?
正當我們幻想著
享受好山好水的實習生活…
抽籤出爐
提議最想去的那位沒中
反而是陪填的兩位中了
而且還不同梯次🥲
到頭來
閨蜜合體實習夢破碎
嗯 沒辦法
自己的選擇
只好提著大包小包
從台北搭火車到美麗的壽豐鄉
幾小時過去 終於抵達
看著還有點時間
我先走去對街轉角
吃著池上便當
等醫院接駁車
2
醫院外觀非常新
附近蠻空曠的
懷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
開始了我的精神科實習
到了這裡真的是開眼界
病房明亮、寬敞
還有很大的社交活動範圍
護理站還特別隔了起來
發藥是集中在大廳發
大家井然有序的乖乖排隊
病人吃完藥還要檢查嘴巴
實習的步調過的很慢
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和病人治療性溝通
一起做音樂治療、職能治療、唱歌、打桌球、散步
當時的我心裡想
這實在是太特別了
實習終於不用戰戰兢兢
實習竟然還可以和病人打桌球也!
3
那裡的個案
在我眼裡都好單純
好可愛
-
我:是什麼事情這麼開心?
A女:我男友是畢書盡也!他真的好帥喔,而且他昨晚還打給我~說要娶我!
(心花怒放的說道)
-
我:下午有什麼計畫嗎?
B男:小護士,妳好可愛,要不要一起打桌球?
(嗯,當時真的是可愛小護士無誤)
我:可以呀,你昨天睡的好嗎?還有聽到別人在你耳邊說話嗎?
B男:有啊,還是有聽到有人罵我幹*娘ㄝ!
-
4
#關係妄想
#被害妄想
#身體妄想
#幻聽
#思考形式障礙
我
每天被這些症狀的病人圍繞著
我想呀想
他們也是病人呀
只是生病的地方不一樣而已
畢業後我也想要走精神科照顧他們
5
我問學姊們,為什麼選擇精神科?
A學姊:因為我男友是花蓮人啊,所以我從板橋來這裡上班
(愛情力量的偉大)
B學姊:因為這裡精神科治療相對少,我不喜歡做治療。
(當時還不太明白做治療這件事情,但當我畢業後踏入急診的第三天,終於明白什麼是永遠做不完的治療)
C學姊:他們的大腦生病了,需要治療啊!每個病人其實都有自己的ㄧ段故事,跟他們相處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6
下班與假日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還要交案例分析與個案報告
當初假日就沒打算回家了
每天下班16:00
我會到一樓大廳彈鋼琴
那台 悠揚、清脆的直立式鋼琴
陪伴我渡過每個想家的時刻
假日的我一直在想要怎麼打發時間
醫院附近都是魚池、溪邊
對了,還有一間五星級度假村
某天下班
我跑去隔壁的理想大地
吃晚餐buffet
大啖牛排、各式熱食
(實習那個月吃最好的一餐,實在是吃膩自己煮的食物)
還和同學還相約去立川漁場
摸蜆仔 兼洗褲
雖然我一個都沒摸到
不過還是吃了一桌蜆仔料理
沒有壓力與煩惱的實習日常
7
熱情無比的花蓮人
一位可愛阿嬤的家屬
漂亮阿姨與魔術師
每次會客時間
都會帶好多點心、水果
和我們一起分享
阿嬤的孫子
自稱魔術師
還會變魔術
娛樂我們這些小護生
逗得我們大家好開心
魔術師的媽咪
超級nice
一直說要帶我去吃梅子雞
說那是花蓮很厲害的烤雞!
還有鳳林很厲害的韭菜臭豆腐
後來
我真的跟那位魔術師一起去吃梅子雞了
但
不是實習期間去的
是實習結束多年
大約五六年吧
與姐妹去花蓮旅行和魔術師一起吃的
那隻油油亮亮
充滿醬油與梅子香氣的烤雞
緣份很奇妙吧
8
從病房望出去
就能看到青山、綠水
這裡的空氣
沁人心脾
遠離塵囂
無憂無慮
每天都過的好快樂
9
實習結束後的一個月
與家人再度到花蓮旅遊
有榮幸與門諾醫院當時的院長
一起共享午餐
他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
更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醫師
Peter Huang #黃勝雄醫師
家人看我在花蓮適應良好
建議我下鄉奉獻兩年
在餐桌上
Peter 也歡迎我去他們醫院工作
10
醫院的實習生活
總是苦悶與乏味
沒薪水還要繳學費
查不完的醫護術語
背不完的藥
每天還要小考
在單位跟小媳婦一樣
跑來跑去
學姊來學姊去
學姊好
學姊再見
學姊對不起
學姊我來幫忙
如果遇到很電的實習老師
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在花蓮這段快樂時光
才顯得獨特又珍貴!
一點都不後悔當時離家那麼遠去實習。
-
附上當時
青澀的護生模樣
大家有沒有特別的實習經驗要跟我分享呢🥰
-
#nurselovefoods #我的精神科實習
#護生 #護生日常 #我的護生實習
#護理師 #精神科實習 #護理日常
#醫院 #醫院日常 #精神科 #精神科ナース
#精神科看護師 #實習生 #intern #nurse
#厭世護理師碎碎唸
護理案例分析報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1本土案例,感染源待追查;新北市恩主公醫院對25位民眾誤打未稀釋BNT疫苗原液,專家建議由特定團隊施打特定疫苗避免出錯;10月5起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唱KTV需全程戴口罩】
台灣今(28)日新增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其中1例本土,讓連三日加零紀錄中斷,另6例為境外移入。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今日記者會中表示,新增本土個案為台北市一名50多歲男性,9月27日因工作需要自費採檢,並於今日確診。該個案無症狀,檢驗後CT值28偏高,衛生單位正調查其相關接觸者並進行疫調,後續將盡快進行基因定序。
■瓶蓋脫落誤認稀釋完成,25民眾施打BNT疫苗原液
此外,昨(27)日新北市發生一起疫苗施打意外。新北市衛生局指出,由恩主公醫院負責、位於鶯歌區的永福宮接種站,在昨日上午進行BNT疫苗接種作業時,因醫療作業疏失,以致11位男性、14位女性,共25名民眾遭施打「未經稀釋的疫苗原液」。
衛生局解釋,BNT疫苗每瓶含0.45ml冷凍濃縮液,需使用1.8ml無菌生理食鹽水注射液稀釋才能供施打,每人每劑約0.3ml;由於BNT疫苗施打需花費較多前置作業,衛生局事前也都針對合約院所提供行前教育及BNT疫苗操作影片參考。
針對疏失的產生,恩主公醫院在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該院副院長王炯珵說明事發經過:昨日工作人員在清點疫苗數量時發現異常,經詢問後才確認是配發的散裝25瓶BNT疫苗瓶蓋掉落,導致醫護人員誤認疫苗已完成稀釋,在沒有確認的狀態下開始施打。事後已經安排25名民眾進行檢查,目前除2人出現施打處紅腫狀況外,其他檢查結果正常,將持續進行1個月的健康追蹤。
■落實「三讀五對」避免接種失誤,專家建議特定團隊施打特定疫苗
由於未經稀釋的疫苗原液濃度將近原來的4至5倍,後續民眾是否出現相關症狀、第二劑施打計畫是否會有變化,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陳世英指出,若施打高濃度的BNT原液,在疫苗進入人體後會讓體內產生棘蛋白,而引起局部與全身的免疫反應。若劑量高的話,學理上可能會引起肌肉痠痛或發燒等較強烈的疫苗副作用,過去曾有報告指出BNT會導致年輕族群的心肌炎,但不確定高劑量會帶來什麼影響。他建議後續需關注高劑量所導致的心臟肌肉細胞發炎狀況,因為這可能會引起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等,需後續持續觀察。
由於台灣同時有4種疫苗接種,為避免後續出錯,陳世英則認為,應該回到每個疫苗施打的階段去做根本原因分析,包含藥師、護理師到準備施打前,都應再三確認,才能避免失誤發生。面對此次的疫苗接種疏失,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則建議可採行特定團隊負責特定疫苗施打的模式,來減少因疫苗品牌不同、運送與接種方式各有差別的狀況。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回應,會考量此種意見,不過重點在於建立完善制度,有關病人安全不應只靠部分的人,要靠制度一起來把病人安全照顧好,如何完善系統會是比較重要的事。同時也重申「三讀五對原則」,呼籲現場工作人員應該在取藥時、給藥時、歸藥時仔細核對;對藥名、病人名、給藥時間、給藥途徑、劑量都再次確認,才能避免接種失誤發生。
而後續可能衍生的醫療賠償部分,莊則強調會請新北衛生局協助醫院與民眾處理。新北市衛生局也表示將開啟專案調查,先暫停恩主公醫院施打疫苗一週,等調查完成會再決定懲處範圍,同時通知各院所強化接種流程確認機制,避免同樣事件再次發生。
■10月5日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KTV需全程戴口罩、打麻將需隔板戴手套
由於整體疫情仍趨平穩,指揮中心於昨日宣布,10月5日後將放寬部分娛樂場所的限制,其中包含MTV與KTV等場所,場館內禁止飲食並需全程戴口罩;另開放桌遊與麻將,但須使用隔板與戴手套,避免病毒傳播。
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在上述娛樂場所中,就算有隔板,還是有可能會因接觸口鼻而沾染病毒,因此初步解封規劃還是必須要戴口罩、手套,後續會不會再放寬,要看落實狀況跟疫情狀況而定。至於針對這些場所的稽查跟罰則,後續經濟部會再公開相關指引,屆時各地主管機關像是地方經發局就要負責督導查核,也會規劃檢舉通報機制。
■BNT到貨延宕,校園施打尚缺30萬劑
目前疫苗施打狀況,昨日施打人數為29萬0,910人,疫苗人口涵蓋率為53.52%、劑次人口比為62.95%。關於校園施打部分,由於到貨日期延後,莊人祥指出,尚缺30萬劑的BNT供學生施打,影響範圍擴及全台學校,導致10月8日完全接種的目標延宕;未來疫苗到貨並完成封緘檢驗後,會優先給學生施打。
指揮中心並宣佈第十輪疫苗預約開跑,將提供AZ與高端疫苗供第二劑接種,意願登記時間至明日中午截止,施打日期落在10月6日至12日之間。AZ對象以接種第一劑滿十週、50至64歲民眾為主;高端則沒有年齡限制,接種滿4週以上民眾可上網預約。
(文/孔德廉;攝影/唐佐欣、黃品維;圖3/中央社/恩主公醫院院方提供)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回不了的家──澳洲防疫鎖國18個月的代價】https://bit.ly/3lQjx5X
#COVID-19 #BNT #未稀釋 #疫苗 #恩主公醫院 #本土疫情 #境外移入 #解封 #麻將 #娛樂場所 #KTV
護理案例分析報告 在 厭世小護士的美食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印象最深刻的實習經驗
1
時序回到2015年8月
五專那一年
暑假要進行精神科、衛生所、與臨床選習
好姐妹提議
精神科實習一起填花蓮的醫院
那麼遠的單位!
應該沒人跟我們搶名額吧?
正當我們幻想著
享受好山好水的實習生活…
抽籤出爐
提議最想去的那位沒中
反而是陪填的兩位中了
而且還不同梯次🥲
到頭來
閨蜜合體實習夢破碎
嗯 沒辦法
自己的選擇
只好提著大包小包
從台北搭火車到美麗的壽豐鄉
幾小時過去 終於抵達
看著還有點時間
我先走去對街轉角
吃著池上便當
等醫院接駁車
2
醫院外觀非常新
附近蠻空曠的
懷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
開始了我的精神科實習
到了這裡真的是開眼界
病房明亮、寬敞
還有很大的社交活動範圍
護理站還特別隔了起來
發藥是集中在大廳發
大家井然有序的乖乖排隊
病人吃完藥還要檢查嘴巴
實習的步調過的很慢
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和病人治療性溝通
一起做音樂治療、職能治療、唱歌、打桌球、散步
當時的我心裡想
這實在是太特別了
實習終於不用戰戰兢兢
實習竟然還可以和病人打桌球也!
3
那裡的個案
在我眼裡都好單純
好可愛
-
我:是什麼事情這麼開心?
A女:我男友是畢書盡也!他真的好帥喔,而且他昨晚還打給我~說要娶我!
(心花怒放的說道)
-
我:下午有什麼計畫嗎?
B男:小護士,妳好可愛,要不要一起打桌球?
(嗯,當時真的是可愛小護士無誤)
我:可以呀,你昨天睡的好嗎?還有聽到別人在你耳邊說話嗎?
B男:有啊,還是有聽到有人罵我幹*娘ㄝ!
-
4
#關係妄想
#被害妄想
#身體妄想
#幻聽
#思考形式障礙
我
每天被這些症狀的病人圍繞著
我想呀想
他們也是病人呀
只是生病的地方不一樣而已
畢業後我也想要走精神科照顧他們
5
我問學姊們,為什麼選擇精神科?
A學姊:因為我男友是花蓮人啊,所以我從板橋來這裡上班
(愛情力量的偉大)
B學姊:因為這裡精神科治療相對少,我不喜歡做治療。
(當時還不太明白做治療這件事情,但當我畢業後踏入急診的第三天,終於明白什麼是永遠做不完的治療)
C學姊:他們的大腦生病了,需要治療啊!每個病人其實都有自己的ㄧ段故事,跟他們相處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6
下班與假日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還要交案例分析與個案報告
當初假日就沒打算回家了
每天下班16:00
我會到一樓大廳彈鋼琴
那台 悠揚、清脆的直立式鋼琴
陪伴我渡過每個想家的時刻
假日的我一直在想要怎麼打發時間
醫院附近都是魚池、溪邊
對了,還有一間五星級度假村
某天下班
我跑去隔壁的理想大地
吃晚餐buffet
大啖牛排、各式熱食
(實習那個月吃最好的一餐,實在是吃膩自己煮的食物)
還和同學還相約去立川漁場
摸蜆仔 兼洗褲
雖然我一個都沒摸到
不過還是吃了一桌蜆仔料理
沒有壓力與煩惱的實習日常
7
熱情無比的花蓮人
一位可愛阿嬤的家屬
漂亮阿姨與魔術師
每次會客時間
都會帶好多點心、水果
和我們一起分享
阿嬤的孫子
自稱魔術師
還會變魔術
娛樂我們這些小護生
逗得我們大家好開心
魔術師的媽咪
超級nice
一直說要帶我去吃梅子雞
說那是花蓮很厲害的烤雞!
還有鳳林很厲害的韭菜臭豆腐
後來
我真的跟那位魔術師一起去吃梅子雞了
但
不是實習期間去的
是實習結束多年
大約五六年吧
與姐妹去花蓮旅行和魔術師一起吃的
那隻油油亮亮
充滿醬油與梅子香氣的烤雞
緣份很奇妙吧
8
從病房望出去
就能看到青山、綠水
這裡的空氣
沁人心脾
遠離塵囂
無憂無慮
每天都過的好快樂
9
實習結束後的一個月
與家人再度到花蓮旅遊
有榮幸與門諾醫院當時的院長
一起共享午餐
他曾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
更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醫師
Peter Huang #黃勝雄醫師
家人看我在花蓮適應良好
建議我下鄉奉獻兩年
在餐桌上
Peter 也歡迎我去他們醫院工作
10
醫院的實習生活
總是苦悶與乏味
沒薪水還要繳學費
查不完的醫護術語
背不完的藥
每天還要小考
在單位跟小媳婦一樣
跑來跑去
學姊來學姊去
學姊好
學姊再見
學姊對不起
學姊我來幫忙
如果遇到很電的實習老師
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在花蓮這段快樂時光
才顯得獨特又珍貴!
一點都不後悔當時離家那麼遠去實習。
-
附上當時
青澀的護生模樣
大家有沒有特別的實習經驗要跟我分享呢🥰
-
#nurselovefoods #我的精神科實習
#護生 #護生日常 #我的護生實習
#護理師 #精神科實習 #護理日常
#醫院 #醫院日常 #精神科 #精神科ナース
#精神科看護師 #實習生 #intern #nurse
#厭世護理師碎碎唸
護理案例分析報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7例本土、2例死亡;北市三大市場仍為熱區,昨擴大篩檢再找出9人確診,北市1萬8千名攤商將接種疫苗;夜市仍禁止內用,將訂定容留人數進行總量控管】
台灣今(4)日新增3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病例、2例境外移入、2例死亡,確診案例以台北市18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下稱一市)、環南市場仍是熱區,昨(3)日台北市政府在市場共篩檢了3,610人,今天結果出爐,一市再新增6人確診,環南市場對面的家禽批發市場,也新增3人,累計台北市三大市場確診人數已達229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分析,目前市場外圍篩檢結果比想像中好,陽性率沒有暴增,「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目前可以講沒有失控。」不過他也強調,確診者的職場接觸者匡列要再更清楚明白一點。
為了遏止市場疫情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宣布,明天將針對全台北市傳統市場18,800人打疫苗,以中正、萬華區已發生確診者的大型市場優先,較小的市場、流動攤販將陸續造冊,另會針對環南市場休市3天研擬補償機制,避免攤商怕影響生計而疫調不實。
陳時中今天還表示,三級警戒以來沒有禁止夜市營業,只要求不能試吃、內用、邊走邊吃,呼籲各縣市若「微解封」恢復營業,仍需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即約每2.25平方公尺容留1人的總量限制,以9,000平方公尺的夜市為例,每小時最大可入場容留人數約2,000人。
■北市市場專案再新增9人確診
陳時中在記者會中指出,今天新增的37例本土病例,其中有13例是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37例中有12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7日至7月3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8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桃園市及彰化縣各3例、宜蘭縣2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18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北市疫情熱區仍在一市與環南市場,環南市場在7月2日PCR核酸檢測驗出41人陽性後,當天宣布緊急休市3日,指揮中心也派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前往設立聯合前進指揮所。這兩天持續在這兩處市場篩檢,包括環南市場一街之隔、負責屠宰的家禽批發市場及周遭居民,昨日北市府共篩檢3,610人,今日結果出爐,有9人PCR陽性,分別為一市6人、家禽批發市場3人。
指揮中心統計,扣掉重複計算的舊案,截至今日,北農一市累計確診者96人,二市23人,環南市場110人,總共多達229人確診。值得注意的是,確診者大多住在新北市,有127人,住台北市96人,其他地區6人。
■擴大篩檢市場周圍居民,研判疫情尚未失控
和一市只隔一條街,來往密切的萬華富民路攤商及周邊民眾,昨天大規模篩檢後僅1名攤商確診,環南市場今天新增的3例也都不是周遭居民。陳時中表示,目前市場外圍的篩檢結果比想像中來得好,周邊篩檢陽性率沒有暴增,研判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可以慢慢把傳播鏈阻斷。」但還是有潛伏期,要看匡列範圍是不是夠大、隔離是否確實,針對潛伏期和無症狀者,要持續篩檢,才能說有沒有控制,「目前可以講沒有失控。」
針對環南市場41人確診,已匡列接觸者187人、居家隔離182人,北市府遭質疑疫調、匡列不確實。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委婉表示,不管是一市或環南市場,確診攤商和周遭接觸者的匡列,「要更加清楚明白一點」,今早已與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和台北市長柯文哲開會討論,如何確實匡列。陳時中強調,若這幾天環南市場發現的40幾案匡列能夠確實,疫情就能走向比較好的方向。
柯文哲今天也表示正在研究市場補償機制,因為許多攤商怕影響周遭攤商跟著休市,疫調時不願說清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地點,北市將研擬環南市場休市3天的相關補償機制,讓確診攤商不要擔心影響自己或周圍攤商而隱藏疫調。
本週二環南市場就要復工,針對復工後的管理,陳時中表示,環南市場確診攤商沒有熱區,已散在所有區域裡,確診者有些是流動工人,未來會加強流動工人管理,例如分艙分流,以前是全部工人送到每個區域,現在會要求一定群體、區域的人,負責送哪個區,不能全部混在一起。
■北市傳統市場攤販人員全面打疫苗
北市市場疫情不斷延燒,柯文哲今天宣布,7月5日到7月11日將針對全台北市傳統市場人員打疫苗,預計共18,800人。但柯文哲也表示,實際市場人員恐怕不只這樣,會陸續收集名冊,施打對象以中正、萬華區優先,已發生確診者的市場優先,其他的市場、流動攤販這週也會陸續造冊,請中央再多給疫苗,若真的不夠,將挪動台北市疫苗,「不能讓透過市場傳遞(病毒)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有北農和環南市場攤商反映疫苗不夠,攤商員工打不到,媒體詢問,中央是否會加發疫苗?陳時中沒有正面回應,僅表示目前是針對批發市場疫情熱區加發疫苗,農委會或經濟部的市場專案也會配發疫苗,用這幾種方式來做調度。
台北永春市場周遭的虎林街6月中旬傳出5戶14人確診,從6月1日至7月3日,虎林街周遭累計已有13戶共30人群聚確診,北市昨天緊急宣布「虎林專案」,在鄰近的永吉國小設立篩檢站,預計篩檢周遭4個里共3,300人,截至今天下午5點已篩檢3,183人,其中498份報告出爐,有1人PCR呈現陽性。
不過虎林專案今天只開放有造冊者篩檢,許多民眾排隊後撲空,對此,柯文哲表示,今天是第一輪,若民眾沒排到,或者到現場卻發現不在名冊,會發放號碼牌,明天再繼續做,預計篩檢站開放到明天下午6點,應該可以篩檢完,若篩檢不完就不會撤攤,繼續開設。
陳時中今天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也被媒體問到虎林專案,他表示,這個專案宣布相對倉促,用造冊篩檢,但沒有造到冊的人不知道怎麼辦,「我認為只要在這區域內,有症狀就盡量來篩。」可以參考一些醫院流程,直接現場用身分證報到,透過資訊系統,取得條碼,免掉造冊程序,會再跟台北市溝通。
■康復者發放解隔離治療通知書,可取代PCR陰性證明
雙北市的果菜、肉品市場在6月底後,陸續要求須持快篩或PCR陰性證明,或者打疫苗證明,才能進出市場,但有確診康復者反應拿不到PCR陰性證明,被拒絕進入市場。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對此表示,康復者的PCR檢測報告會陰陰陽陽,可能長達3、4個月以上,不容易拿到陰性證明,康復者6個月內也不能打疫苗,面臨兩邊都卡關,為了解套,指揮中心授權衛生局,在解隔離後1到2天開立「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也就是外界俗稱的健康通知書,裡面會記載名字和診斷醫師等,可取代PCR陰性證明。
他呼籲相關單位和民間團隊,針對確診康復者不要要求檢驗陰性證明,「請各單位不要為難確診者,不管有無去篩檢,他已經不具有傳染力可以返回工作。」《傳染病防治法》第11、12條,保障病人工作權、就學權等等,若民間團體設下不當限制,對於感染者有不公平待遇,可以檢舉,主管機關調查發現有違法,可處1萬至15萬元罰鍰。
■夜市容留人數限制,每人至少要有2.25平方公尺空間
近期許多縣市針對夜市「微解封」,允許攤販恢復營業,陳時中今天再次強調,三級警戒從來沒有禁止夜市營業,只要求不能試吃、內用、邊走邊吃,部分縣市為加強防疫禁止營業,目前只是回歸相關規範。陳時中表示,這幾天人流、車流約增加了3%至5%,但還是要保持每人1.5公尺社交距離,以此換算每個夜市的容留人數,約每2.25平方公尺容留1人。
以一個9,000平方公尺的市場、夜市為例,人員降載一半,每個人需有2.25平方公尺空間,等於每小時最大開放的容留人數約2,000人。陳時中呼籲,市場、夜市應減少入口,落實實聯制,排隊熱區要貼上膠條管制、拉出社交距離。
■機場下週再加開8條篩檢動線
為了因應印度Delta變異病毒,指揮中心要求入境旅客都必須篩檢,但目前桃園機場僅5個篩檢窗口,指揮中心預計下週會新增8個窗口,總共增加到13個。陳時中表示,機場當然會有特別尖峰時刻,不過目前從進來流程、位置解說、消毒等等,整體作業安排都算順暢,旅客填表也簡化了。
內政部次長、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解釋,目前機場運作的人員,會看前一天航空公司預報入境的旅客數量、航班數、時間點,每天視情況增減,例如昨天第一航廈有3名護理師、4名協勤人員,第二航廈有4名護理師、6名協勤人員,今天入境人數較多,第一航廈人員不變,第二航廈增加到10名護理師,7名協勤人員,每天機動調整。
(文/林慧貞 ;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何柏均;攝影/楊子磊、林彥廷)
#延伸閱讀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https://bit.ly/3zX2e9D
【報導者Podcast──報導幕後|追出北農隱形傳播鏈,記者看見的防疫「邊緣人」心聲】https://bit.ly/3h8o6HA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入境普篩 #PCR #Delta變異株 #環南市場 #傳統市場 #虎林街 #群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