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護理之家收案標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護理之家收案標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護理之家收案標準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無論如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無論如河女工日記】 和時間賽跑的護理! 我們受到河親的請託,到她的重病友人家進行居家護理,洪太太是一位四十多歲胰臟癌末期患者,正值壯年的她罹癌一年多,做了2個療程的化療,但成效不佳。因為腫瘤壓迫膽道,導致膽道阻塞,已在膽道附近陸續放了4支支架,身體不適到醫院求助,發現膽道又受壓迫,醫師強烈建議...
護理之家收案標準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無論如河女工日記】
和時間賽跑的護理!
我們受到河親的請託,到她的重病友人家進行居家護理,洪太太是一位四十多歲胰臟癌末期患者,正值壯年的她罹癌一年多,做了2個療程的化療,但成效不佳。因為腫瘤壓迫膽道,導致膽道阻塞,已在膽道附近陸續放了4支支架,身體不適到醫院求助,發現膽道又受壓迫,醫師強烈建議她插管引流膽汁。
胰臟癌加上轉移至腹腔,洪太太常常痛到無法入睡,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原先疼痛沒有解決,再插管引流只是額外承受侵入性療法的痛苦,她很勇敢地接受生命已走到盡頭的事實,但醫生不斷表示不插管會更嚴重,反覆詢問洪太太與家屬確定不要插管嗎?
醫生的建議讓她很不安,擔心是否做錯決定,在急診熬了10幾個小時,洪太太最後決定聽從內心聲音,只求醫生協助減緩疼痛,堅持用緩和療護取代無效醫療,想要在家裡有尊嚴地離開。
我們初到案家時正值過年前夕,洪太太的兒子與外婆關係非常緊密,幾年前外婆於年節期間過世,尚未釋懷的兒子又要面臨洪太太病危,因此洪太太希望至少能撐完過年。
一邊傾聽洪太太的擔憂,一方面與他們討論後續照護方向,女工協助全家進一步了解不急救意願書(DNR)及預立醫療決定書(AD),家屬雖有共識不再做積極治療,但不捨之情仍在,全職家庭主婦的她用心陪伴兒子成長,一想到不能陪伴摯愛的家人,全家人都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女工除了引導母子把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洪太太也對河親(好友)說出感謝與愛,容許淚水宣洩,擁抱彼此一同承受著生離死別的重量。
癌症轉移至腹腔所延伸的疼痛,對病人而言像是一波又一波的苦難浪潮,常常是一處疼痛尚未解決,另一處的折磨又要開始。她服用了許多高劑量的嗎啡類止痛藥(藥水類、膠囊類),身上也貼了2片類鴉片類止痛貼片。多種高劑量的止痛藥卻無法止住腹腔腫瘤壓迫的疼痛感,常常半夜疼得死去活來,需要家屬一起用力壓住腹腔幾個小時,以撐過那巨大痛襲,全家都身心俱疲。
我們檢視所服藥物,發現普拿疼用來減緩腹腔腫瘤的疼痛,意外地效果不錯。但因醫囑為prn(需要時給予),無法準確掌握最佳服用時間。我們畫了表格,協助記錄吃止痛藥的時間及疼痛的頻率,有效地緩解了疼痛。另外洪太太很喜歡泡澡,但自從貼了止痛貼片,藥師吩咐泡澡會讓藥效作用太快,因此就再也不敢泡澡。衛教她可在止痛貼片更換的當晚,先泡澡後再更換貼片,洪太太得以享受泡澡的愉悅,讓疼痛緊繃的身體能獲得舒緩。
協助個案平安過完年後,無論如河團隊在居護所個案討論會上,發現如果按照健保收案標準,這個個案沒有管路又來不及進入安寧的收案流程,很可能會被健保局核刪。面對癌症,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當治療不再是唯一重點,協助病人和家屬理解並接受「死亡」,才能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以維護臨終尊嚴,是我們想要實踐的護理核心價值。問題是這一切配套措施,台灣政策都還不完整,做為專業處境中的行動者,無論如河無法等到條件俱足再接案,因為許多病人都沒有時間了。
由於胰臟腫瘤不易查覺病徵,惡性程度高,發現時通常已是末期,加上疼痛指數相當高,因此被為稱為癌中之王。為了對抗這個大魔王,我們找了有中醫背景的居家醫師陳乾原到府評估與針灸、又帶著足部按摩師、長期在書店駐店服務,擁有心理專業背景的芳療師朱瑩琪與Fanna等人,組成客製化的跨專業團隊,以協助緩解病患的病苦不適。其中下肢水腫嚴重,非常難對付。忘不了那天,帶著芳療師到案家,家屬已經試過各種方法仍無法緩解病人痛苦,洪太太的母親含著淚水焦急在門口等著我們的畫面。
在二位芳療師的精心調配精油加上按摩,水腫情形有明顯消退,但病人身體器官已逐漸衰竭,推散消腫的水份又會慢慢聚集,這像是一場拉鋸賽,回想起來,這是最後一場生命搏鬥的預告。全程書店女工雅鈴握著洪太太的手,陪伴她度過整個療程。結束時她明顯氣色好很多,本來氣若游絲的她,竟然突然精氣神俱足地大聲叨唸了一下小孩,前後差異之大,把我們嚇了一跳。
芳療護理那天是星期三,離開時我們約好了下週三再去一次,沒多久收到病人來訊,希望我們能夠提早去。芳療師的時間喬不攏,女工一號跟三號都想著抽空幫病人做淋巴按摩,但星期四那天恰巧是女工到性好門診上工的日子,往往回到家都已經將近半夜。
忙碌的我們,從中心綜合醫院回淡水沒多久,查覺外面正在起風,氣溫突然驟降,掛念著洪太太不知道身體是否禁得住時,竟然淡水大停電,大半個淡水地區停了兩個小時之久,我們因停電早早強迫關機睡覺,連澡都沒辦法洗。
醒來後,收到家屬傳來病人昨晚過世的消息,昨晚的惦記與不安有了答案,原來昨晚的停電,正好是洪太太離苦得樂之時。參加告別式時,家屬說很感謝我們與團隊協助,讓他們面對病苦與死亡不再那麼無助與恐懼。
胰臟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是目前致死率相當高的癌症,如果出現上腹痛、背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黃疸、食慾不振,要特別當心,由於胰臟在胃的後方,會增加臨床上鑑別診斷的困難度,千萬要提高警覺。糖尿病與曾有胰臟炎病史都是高危險群,尤其是50歲後突發糖尿病要特別小心,希望大家平日注意健康,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啊。
陪伴著洪太太經歷這個生死大關之後,女工阿勇最近常腹瀉且無故發燒,除了看醫生多休息,我們一起協助她把這個過程書寫下來,她最近身心狀況好多了。照護他人的同時,書寫也是一種對助人工作經驗的梳理與療癒。這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居家護理,我們還想做更多,但無常現形時,只能帶著遺憾在心裡,收起我們的悲傷,感謝洪太太讓我們陪著她走過人生的最後風景。
護理之家收案標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桃園醫院醫護人員加油,謝謝你們!》
人性是自私的,畏懼的,但人可以在互相鼓舞之間,超越人性的弱點。
* 桃園醫院從爆發首例醫生確診以來,抗疫已15天,桃園醫院今晚在臉書分享年輕醫護接力唱出「手牽手-抗SARS之歌」的影片。包括桃醫院醫生、護理師輪番獻聲,也串連了長庚、聯新等醫院護理師加入。
沒有恐懼只有希望!部桃醫護接力合唱惹哭網友
https://udn.com/news/story/121954/5206119
*我今天閲讀前陽明大學校長、現任國衛院長梁賡義的臉書,才比較看到許多事情的全貌。才知道由於地處桃園機場旁,這家目前人人聞之色變的醫院,在過去一年擔起第一缐防疫角色,收治1/5病患⋯⋯已經整整一年。
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給了台灣舉世驕傲的防疫成績:而一整年,不僅最近,他們一直活在危險邊緣。
這一次他們更是進入了暴風圈!
以下是梁院長私人臉書,一篇向桃園醫院致敬的文章。他的文章無法轉發,我複製於下:
* 《患難送溫暖,你們不孤單》
─向桃園醫院及全國醫護人員致敬─
最近,接連出現的本土病例,特別是發生在醫院裡的醫護人員感染,一時間,空氣中瀰漫一股緊張的氛圍。對於疫情的恐懼,彷彿再次攫獲了我們不安的心,讓平靜的生活再起漣漪。
這次的事件是發生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桃園醫院或許不像各大醫學中心那樣有名氣,也許部分民眾還是第一次聽過。不過,在疫情爆發的這一年來,桃園醫院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使命也是驕傲》
一方面,桃園醫院是距離國門最近的部立醫院,有地理上的便利性,加上全國的部立醫院都有共同的使命,就是協助政府處理緊急應變的重大事件。特別是這次的新冠疫情,部立醫院更是責無旁貸,一直站在疫情最前線,為國人守護健康。
目前全國五分之一的確診患者是送到桃園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其中承受的壓力與風險可想而知。然而,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桃園醫院的醫護人員總是站在最前線,不輕易讓新冠病毒越雷池一步。誠如徐永年院長所說:「我們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這是身為部立醫院的一種使命,也是一種驕傲。
《通力合作 完成任務》
國衛院與桃園醫院的角色有些相似,都是需要在國家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成為國人對抗疫情的重要防線。此外,因為都隸屬於衛福部,雙方平時就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而彼此的合作默契,也在這次的疫情當中展現出來。
舉個例子來說,為了找出新冠病毒的有效藥物,世界各國無不積極進行研發及測試,其中,原本用於治療風濕病的奎寧(HCQ)就是其中一種潛力藥物。去年3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示之下,由桃園醫院及其他部立醫院接下這項任務,進行奎寧藥物對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工作,並由國衛院與台灣特定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Taiwan Clinical Trial Consortium, TCTC)全力協助,4月隨即開始收案,歷時兩個月順利完成臨床試驗。這是大家不分彼此,全體總動員的成果體現。
桃園醫院不僅投入在前端的臨床治療工作,在其他部分也有許多貢獻。因應這次的疫情,疫情指揮中心委託國衛院建置「新冠病毒篩檢及分析技術開發支援平台」,為的是建立一套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與檢體品質,以供產學研加速進行檢驗、疫苗、藥物的開發工作。平台成立之初,病毒檢體數量有限,一度遇到瓶頸,所幸當時有桃園醫院的全力支持,提供技術平台將近三分之一的檢體數量,後續研發工作才得以順利推展。
《患難送暖 溫情常在》
所謂「患難見真情」,這段日子以來,雖然看到一些令人焦慮的言語,我們也看到更多的民眾將心中的溫情化為具體的行動,舉凡贈送食物、飲品、暖暖包、手繪卡片等,呈現出一幅幅溫馨動人的畫面。
儘管疫情尚未平息,平時除了做好個人防疫工作以外,我們也可以將心中的正能量,傳達給周遭的每一個人。讓我們向這些站在第一線,不論是桃園醫院或是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致上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KungYeeLiang
*對桃園醫院的工作人員,每一次的確診災難都如一場暴風雨,僥倖時逃過,不幸時得忍受人情的寒冷、包括自己免不了的的怯懦,他們無處可逃。有時氣餒,有時想尖叫。過去,我們已經虧欠他們太多,如今,請在心中為他們擊鼓🥁加油。
—-圖片:《吶喊》羅展鵬油畫
護理之家收案標準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承擔者沒有悲觀的權利:無論如河居家護理所開張記】
原本以為,拿到跟醫院合作契約是設立居護所最大的挑戰。
當時覺得很挫折,之前頻被各家醫院打槍說:「如果有一百家居家護理所跟我們合作,那我們不就要簽一百份契約。這不可能嘛!醫院自己就有居家護理服務,所以不可能簽這種合約。」不氣餒的我們再次詢問主管機關-新北市衛生局,衛生局也強調醫院一定有簽屬轉介合約,因為這是依照護理人員法第二十條所規定。最後終於拿到與醫院的合作契約,好友也幫我們看日子半夜還拜拜準備開業。
但好事多磨!磨到書店女工們都脫了一層皮。以為可以核發牌證了,但衛生局要我們想辦法證明這棟房子的合法性,WTF~我們真不知道用怎樣的言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一整個下午我們都待在沒有耶誕禮物(開業牌證)的耶誕城總部(新北市政府辦公大樓),我們從一樓問到五樓,再從五樓問到一樓,再又從一樓到二樓,二樓到一樓,最後再從一樓到二樓。
問到下班的一樓櫃台的大姊驚訝的說,你們還在啊~然後跟隔壁的辦事員說,她們都來一整個下午。對!我們都來了一個下午,然後還沒辦好!
即便如此,雖然不安,但我們沒有什麼焦躁的情緒,只是拼命想著趕快順利解套,好在每一層樓的公務員都耐著性子跟我們解釋,這個法規的各種細節與我們要的答案之間可能性,以為是我已經聽得暈頭轉向,還跟同行的Chu Chu跟高華寬說:「他們說得很清楚,但我聽得很模糊!」。但他們也都相繼說出:「他們說的是人話!但沒有一句我們聽得懂的。」
老練的公務員似乎都能料想我們的反應,最後幫忙把我們所需文件給羅列下來,要我們申請後再來申請合法房屋證明,然後再補一槍說:「但都還不足以證明這個房子夠老喔~」
那一夜我們都各自失眠了,腦袋裡盤旋著一百種被行政流程刁難的可能,與一百種被刁難後的回應。不是我們沒自信,是因為沒經驗的我們,無從得知魔鬼到底藏在哪裡。
TMD~回家後我們分頭蒐集資料,頭大的想著如何證明這個房子夠老,明明這個房子老到可以當你的曾祖母,也感受到時代的演變與淡水的歷史都刻劃在這棟建築物裡,但這是要如何證明?最後我們瘋狂尋找如何證明這個房子夠老的各種方法,好在最後終於順利通過!
就這樣一直等待的文件往返的時間,總是以為具足了,但結果還是差一步!原來,開居家護理所比書店還難!等到合法房屋證明後,回傳給衛生局後幾天,突然接到衛生局來電,說是我們跟醫院的合約有問題,WTF~我們都已經參考其他居護所的合約擬出一份,還特別留意衛生局交代的細節,結果還是有問題。
好~有問題,我們只能摸著鼻子按照囑咐修改重擬,但也好在衛生局有傳一份讓我們得以參考,以便我們按照規定。我們便衝到醫院重新簽約,不到一個下午就完成衛生局的要求,便趕快回傳給衛生局,電話裡可以感受到承辦人的詫異,感謝合作醫院配合,我們也沒想到最後這節骨眼可以如此迅速。
過了一個星期,每天都在等著衛生局的回覆。終於接到衛生局再度來電,說是隔天要來場勘,於是啟動了在醫院999的機制,所有的人立馬聚集在書店裡,簡單的討論隔天的應對與準備,便很有默契地各自分工。開一間居家護理所,揹著大家滿滿的祝福與期待,我們努力做足了準備,希望不要因為一點點的差錯,而前功盡棄。
當我們終於領到居家護理所的證書時,以為可以安心了,正要抱著牌照感動痛哭時,卻又接到房東通知國稅局要來。
所幸托大家的福,最後都順利過關!但健保局的連線、收案標準與接案,與居家醫師的合作等…我們還一邊研究著陌生的相關法規一邊頭大,許許多多的挑戰還在前方等著我們。
開居護所做為護理精神的開展,開書店做為護理魂的人文實踐。我很喜歡保釣運動發起人之一的胡卜凱先生,他對尼釆「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所下的詮釋。他認為原句"ein Leidender hat auf Pessimismus noch kein Recht!"裡Leidender的所指是「承擔者」,則:「承擔(重任)者沒有悲觀的權利。」
我們只是小護師,沒有後台、也沒有政商背景與可觀存款,開設書店、居護所是一股滴水穿石的傻勁,感謝許多人的協助。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擁有力量朝夢想樂觀前進!